(一)播种繁殖
白掌的播种繁殖较为少用,主要用于原生种的种质保存和杂交育种。如在高温环境下栽培的花烛等白掌,经人工授粉可以获得种子。人工授粉以上午9~10时和下午3~4时二次授粉较好,授粉成功率高。授粉至种子成熟需要约10~15个月。种子发育阶段注意通风和肥水管理,以促使结实饱满。
白掌种子宜随采随播,保存过长时间会影响它的发芽率。播种一般需要在温室中进行,播种基质应高温消毒。播种时,将种子播于疏松而排水良好的介质如腐叶土、苔藓或河砂上,然后覆盖一层薄土,并用喷雾法或浸盆法使介质保持湿润状态。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入40℃温水中浸泡10小时,发芽适温为25~28℃,播后室温保持20~25℃,箱口盖上塑料薄膜,保持80%以上湿度,大多数品种播后20~25天左右发芽。播种过程中如室温过低,不仅影响出苗,甚至种子发生水渍状腐烂。
出苗后,当有1~2片真叶时可进行分盆种植,种植一段时间后喷施稀薄肥料,使苗健壮生长。白掌播种苗需培育3~6年才能开花,但2~3年后可具有观叶价值,用于室内盆栽观赏。
(二)分株繁殖

白掌的分株繁殖是将自然分蘖发生的幼株自母体切离分植即可,它操作简单,也是白掌繁殖的主要方法之一。
分株繁殖只要避开低温与高温期,几乎全年都可进行,但以春季和秋季结合植株换盆进行较好。在南方气候条件下,一般3~5月或9~10月较适宜。操作时,将母株从盆内倒出,抖去部分旧的培养土,露出伸展方向的新芽和根蘖根系,用利刀将植株分割为若干小丛种植。切割时应顺着根系的走向,尽量少伤根,然后分别进行种植。一般植株分切后应立即上盆,浇足水,并置于较荫蔽湿润的环境养护一段时间,待其根系恢复正常后按常规的栽培管理方法进行。分株时温度不宜太低(一般不低于20℃)。否则容易引起损伤,并且植株生长衰弱。
(三)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法是白掌大规模繁殖的主要方法。操作时,可以茎尖、茎段、叶片、花序等为外植体,采用的外植物体要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酒精浸泡30秒,再用0.1%升汞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消毒后培养到采用MS做为基本培养基,采用6-BA和NAA等激素,激素浓度6~BA为1.0、3.0mg/L,NAA为0.2~1.0mg/L。诱导芽生长时采用较低的激素浓度,而增殖时采用较高的,但增殖到一定代数时要减低激素浓度。生根培养时NAA浓度0.5~2.0mg/L较佳,有时当丛生芽生长不好时可加入低浓度的6-BA促进生长。当生根培养30天左右,苗高2.0厘米以上时,在自然光照下再炼苗10天后可出瓶。炼苗培养有利于植角质层的形成,防止移栽时水分过度蒸发并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移栽时用镊子把试管苗从培养瓶中取出,洗掉根部培养基,栽入由沙和珍珠岩各半混合成的基质中。注意浇水、遮荫、保温,成活率一般可达95%以上。移栽约40天后可上盆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