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则故事,细品感觉故事虽简单但其内容的寓意却令我有所动容。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草籽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着急,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籽买回来,交给小和尚,对他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起风了,小和尚一边撒,草籽一边飘。
“不好,许多草籽都被吹走了!”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什么心呢?随性!”
草籽撒上了,许多麻雀飞来,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小和尚看见了,惊慌的说:“不好,草籽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
师父说:“没关系,草籽多,小鸟是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会有小草的!”
夜里下起了大雨,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心里暗暗担心草籽被冲走。第二天早上,他早早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籽都不见了。于是他马上跑进师父的禅房说:“师父,昨晚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都冲走了,怎么办呀?”
师父不慌不忙的说:“不用着急,草籽被冲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不久,许多青翠的草苗果然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兴的对师父说:“师父,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
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读完这则故事,这位懂得人生乐趣师父的随时、随性、随缘、随喜,让我会心的笑了。因为他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我们是无力预料的,凡事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强求,反倒能有一番收获。
这种随时、随性、随缘、随喜的顺其自然,有人会说这不是一种被动、消极、拙劣的处事态度吗?可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份主动、惟上、智慧的处事态度,并且它是很哲学、很审美的,还又充盈了老庄气象,包孕了道家的玄要的。
老子在《道德经》中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就是:人必须遵循地的规律特性,地的原则是服从于天,天以道作为运行的依据,而道就是自然而然,不加造作。老子在此所说的“道”,就是“自然而然”的意思,“道”是本色,自己的样子——唯英雄方能本色嘛。
庄子也认为,养生养性的要义是在于顺应自然,应不为外物所困扰的。他曾以“庖丁解牛”的故事,向我们诠释了这其中的道理。故事有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就是用自己顺应天理的睿智去解牛的,从而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往往为求一份尽善尽美,而绞尽脑汁,殚精竭虑。每遇关系重大、情形复杂的状况时,更是为之忧郁自扰、寝食难安。庄子用“庖丁解牛”告诫了我们:每个人都应寻求两全其美的境界,而不应是两败俱伤的结果,顺应天理是一种不争的境界,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就如我们遇上难越的坎儿时,与其百般思量,不如顺其自然,反倒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禅院师父这种随时、随性、随缘、随喜、顺其自然的播撒草种心态,不就正应了庄子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生死哲学吗?来所当来,去所当去,四季交替是自然的法则自然的规律,是不会随我们的意志而能逆转的。现实生活中世人的痛苦及烦恼,不就是因为世人太过执着而造成的吗?执着于我和物的分别,便有了贪得无厌;执着于我和人的分别,便有了尔虞我诈。人生短暂,无论你是多么的辉煌还是默默无闻,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从人生舞台上谢幕的那一刻,等到那刻时是无奈、是满足、还是精彩呢?其实这些都取决于我们的心境,我们可以积极地把握,也可以淡然地面对。万事皆缘,随遇而安,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是一种安详恬淡的心态,更是一种处变不惊的风范。
朋友,当你遇见烦心事、难事时,就想想这则故事吧,细品禅院师父这种随时、随性、随缘、随喜的处事方式,就会顺其自然坦然而处之 ,就会得以释然的哦!
![随时 随性 随缘 随喜 随性随缘](http://img.413yy.cn/images/31101031/31073451t010cbd187dd43e0e2a.jpg)
欢迎您光临
冰琉璃苣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