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文庙
——越南行踪之四
5月7日午后,冒雨参观越南河内文庙。
越南河内最早的文庙建于1070年左右,即中国的北宋时期。1076年,文庙旁边建立了国子监,成为越南的最高学府,正如文庙大门门柱上楹联所言:“东西南北由斯道/公卿士夫出此途”。
文庙位于河内市中心,坐北朝南,面向马路对面的文湖,占地有2.6万平方米,四周有近一公里的岩石围墙。南墙东西两端有两米高的“下马”碑亭。现存文庙古建筑,大部分为18世纪黎朝末代时的建筑,如大拜堂和正寝殿,余为19世纪和20世纪的建筑。
文庙围墙里有五进院落,粉墙红瓦隐于古木丛中。中轴线依次为文庙门、大中门、奎文阁、千官井、大成门、大拜堂、正寝殿、启圣祠。第四进院落为文庙正区,包括大成门、大拜堂、正寝殿以及大拜堂前两侧的东西两厢。都是红木结构,平房,较低矮。大拜堂是举行祭礼之所,堂内正中有康熙皇帝御书匾额“万世师表”。正寝殿内奉祀孔子。东西两侧厢房中奉祀中、越两国先儒。
门匾、殿名、碑文和楹联,都用汉字书写或镌刻。由此可见越南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承传渊源。19世纪中后期法国殖民者帮助越南创造越文字体之前,越南官方文书与民间交流,均用汉文。
文庙大门系西洋式两层建筑,上层悬挂着一口大铜钟。草坪上一条稍显弯曲的砖路,把游人引人第二道门——大中门。再进去是奎文阁。奎文阁靠近三进院中“千官井”南边,处二进院落后部,高高的石柱上架一精致的四方红木阁楼,小巧玲珑,四面圆窗,取“天圆地方”之意,系当年名土雅聚之所。千官井为一方形水池,即中国各地文庙内的泮池。其东西两侧的碑廊里,每侧排列着41块进士碑,高的两米光景,矮的一米五左右。石龟驮石碑,传递着越南自古以来重视儒家文化的信息。第一块进士碑已被老龟驮了五百余年。之后,每一次进土考试,便树起一块石碑。1484——1780年间,举行的82届进士考试,都立碑纪事。每块碑上刻着科举考试的时间和进士的姓名籍贯,共有1306名进士碑上有名,其中有12岁中进士的阮元和68岁中进士的郭童宾。这些古碑历史文化内涵丰富,集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之大成。
在通往大拜堂的青石通道两旁,管理者独具匠心,用无数翠绿色的盆草与金黄色的盆花,镶嵌成三座花台,用的全是正体汉字:“兴学任贤/尊师重道”、“传经正学/忠恕孝悌”、“仁德 信/才智 艺”。花台前有小牌将汉字译成英文。(5.17.)
河内文庙处于市中心
文庙大门“文庙门”
奎文阁
千官井
大拜堂
碑廓 A
碑廊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