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故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识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养志法灵龟〉
〔志者察是非,龟者知吉凶,故曰: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
〔言以心气不达,故须养志以求通也。〕
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志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此明纵欲者,不能养气志,故所思不达者也。〕
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偟,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
〔比明寡欲者,能养其志,故思理达矣。〕
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
〔和通则莫不调畅,故乱气自消。〕
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
〔心通则一身泰,职明则天下平。〕
![养志法灵龟 盛神法五龙](http://img.413yy.cn/images/31101031/31072636t012a3c554bbd102e77.jpg)
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将欲用之于人,谓之养志之术用人也。养志则气盛,不养则气衰。盛衰既形,则其所安所能可知矣。然则善于养志者,其唯寡欲乎!〕
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
〔此明丧神,始于志不养也。〕
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
〔仿佛,不精明之貌;参会,谓志、心、神三者之交会也。神不精明,则多违错,故参会不得其一。〕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安者,谓少欲而心安也。威势既不分散,神明常来固守,如此则威精分势,震动物也。上分谓散亡也;下分谓我有其威,而能动彼,故曰:乃能分也。〕
二、养志
一、心培养志向要效法灵龟。之所以需要培养志向,是因为如果不培养志向,心的思想活动便不会畅达。如果有了某种欲望,老是放在心里考虑,那么,志向便被欲望所役使。欲望多了,心便分散;心分散了,志向便衰弱;志向衰弱了,思想活动便不畅达。心的思想活动专一,欲望便无隙可乘;欲望无隙可乘,志向意愿便不会衰弱;志向意愿不衰弱,思路便会畅达。思路畅达,和气便流通;和气流通,乱气便不会在胸中烦乱。所以,对内要培养志气,对外要了解人。培养志气就会心思畅通,了解别人就会职责明确。如果要把培养志气之术用于对人,就一定先要考察他是如何培养志气的。了解别人的志气的盛衰状况,就可以培养他的志气:观察别人的志趣爱好,就可以了解他的才能。
如果不培养志气,心气就不稳固;心气不稳固,思路便不通畅;思路不通畅,意志便不坚实;意志不坚实,应对便不理直气壮;应对不理直气壮,就是丧失志向和心气衰弱的表现。丧失志向和心气衰弱,说明他的精神颓丧了。精神颓丧,便会恍惚不清;神志恍惚不清,就不可能专一地探求、领会事理。由此可见,培养志向的重要。如何培养志向呢?首先要从使自己镇定开始;自己镇定了,志向意愿便会充实坚定;志向意愿充实坚定,威势就不会分散。精神明畅,经常固守,就能够震慑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