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身有道的蝾螈
庞大的家族
说起两栖动物,人们很容易地就联想到青蛙这种拥有着长长的后腿,尖尖的脑袋,蹦蹦跳跳的动物。然而,在两栖动物中,还有着另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的历史古老而悠久,已在我们的地球上生存了2亿多年。
这只悠闲地趴在枯木上的小可爱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与青蛙同样具有代表性的两栖动物——蝾螈。
没错!虽然经常被人们误会为爬行动物蜥蜴,但蝾螈可是不折不扣的两栖动物。虽然外表相当酷似,不过蝾螈与蜥蜴还是有着很容易区分的特征。作为两栖动物,蝾螈不像蜥蜴那样,浑身覆盖着干燥的鳞片。相反,蝾螈的皮肤光滑而湿润,具有着良好的透水性与透气性。此外,它们的爪趾也并不相同。蝾螈的脚指头和人类一样为五个,而蜥蜴则往往是四个。
蝾螈的种类有很多,仅在中美洲的阿巴拉切斯山区便住着170多种蝾螈。有体长可达60厘米的古老而巨大的美洲蝾螈;一辈子隐居在苔藓里,全长只有3厘米的小个子庞蝾螈;甚至还有长相奇特,宛如生了犄角的墨西哥钝口蝾螈(又名六角龙),以及有尾无足,活脱脱的类似一条大蚯蚓的蚓螈。
(墨西哥钝口蝾螈,图中貌似长满了绒毛的犄角其实是它的外鳃)
(蚓螈:我的样子像不像一条大号的蚯蚓)
防身有道
与它们的青蛙亲戚不同,蝾螈们并没有强壮的大腿和惊人的弹跳力。相反的,它们往往行动迟缓,终日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让人不禁为这种柔弱的小动物大大咧咧地闯荡于凶险的自然界中捏了一把汗。
不过大可不必为蝾螈担心,敢于冒冒失失地侵犯蝾螈们的掠食者们可往往没有什么好下场。看似软弱无助的蝾螈大多可是毋庸质疑的毒物!在这一点上,它们的防身策略倒与五毒之列的蟾蜍更为类似。
当蝾螈遇到狼,鼱鼩等贪婪而好奇的哺乳类掠食者,它们会不紧不慢地横过身子,展示着自己身上或红或黄的绚丽斑纹,警告对手“我有剧毒!吃不得!”倘若对方不听劝告,执意将敏感的鼻子凑向蝾螈,那么一股白色的浆液便会喷射而出,直击掠食者的鼻尖!刹那间,麻辣痛痒,多种感官刺激席卷而来。这难受的滋味足以让掠食者放弃享用蝾螈大餐的念头。
但有的时候,前来进犯的掠食者未必有个聪明的大脑。牛蛙与蛇就常常将蝾螈误食口中。这下可闯了大祸!轻者立刻被蝾螈毒素麻痹了口腔,严重者甚至会被夺去性命。而遇袭的蝾螈却可气定神闲,大摇大摆地顶开掠食者的嘴巴,不慌不忙地从其肚子里钻出来。
(牛蛙遗言:下辈子我再也不吃蝾螈了!)
毒素并非是蝾螈唯一的防身术。作为一种贪吃的动物,蝾螈不仅如青蛙一样,喜食各种昆虫,而且遇到体形较小的同类也不会放过!由于对自身的毒素具有抗性,在同类相食的争斗中,化学武器失去了优势。而与此同时,在长期与蝾螈的较量过程中,诸如袜带蛇这样的“奋发有为”之辈也逐步进化出了针对蝾螈毒素的免疫能力。这时,处于弱势的蝾螈便会采取另一种保命的手段——断肢求生!
与壁虎能够将尾巴断落,起到丢车保帅的作用一样,蝾螈的尾巴同样可以在失去之后重新长出。而比壁虎更胜一筹的是,不仅尾巴拥有着再生能力,年轻的蝾螈甚至还可以在缺胳膊少腿之后,再次长出完整的四肢!此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即便是以逃生术闻名的壁虎也不得不为之叹服。
(丢了脚算什么,还可以长出来嘛)
然而,虽然拥有着一身的防身秘技,但在蝾螈幼年的时候,却是极为脆弱的。刚孵化的小蝾螈们是集体生活的,它们小心翼翼地躲藏在水中的石头之下。这时候的蝾螈可以被龙虱一类的凶猛水生昆虫轻易杀死,因为年幼的蝾螈的体型还不到龙虱的一半大小。好不容易长大一些,可以登陆上岸了,又要提防这狡猾的水腹蛇,年轻蝾螈体内的毒腺并为发育成熟,尚不足以迫退这些贪婪的掠食者。
不过也不用担心,能够在地球上生存至今,蝾螈们自有它们的生存之道,聪明的小蝾螈会本能寻找落叶与石缝躲藏着,直到成长为有恃无恐的大蝾螈的那一天。这些,都是储存在它们基因中的宝贵经验。
附件
蝾螈在我国的江南一带也有分布,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东方蝾螈。因其醒目漂亮的红肚皮,也被称为红腹蝾螈。野外的蝾螈对水质的要求相当的挑剔,只有在清澈平缓的山涧里,才能看见它们的身影。由于其美丽的外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东方蝾螈当作宠物,请进了水族箱。但是,饲养蝾螈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喝着山泉水长大的蝾螈们可住不惯大城市里的“玻璃房”,还是让它们继续在野外,过它们悠闲的生活吧。
(艳丽的东方蝾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