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大东亚共荣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2012年3月7日)
维基百科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可供查证。
请协助添加来自可靠来源的引用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被提出异议而移除。
大东亚共荣圈,为大日本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中为掩盖侵略恶行提出的所谓邦联制战略构想与政治号召。
目录
1历史
2面积与人口
3评价
4参看
[编辑]历史
满洲国时期宣扬日本人、汉人与满州人"友好和谐"的海报
1938年11月3日,大日本帝国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第二次近卫声明”,号召建立“大东亚新秩序”,欲树立“中日满三国相互提携,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助连环的关系”,以大日本帝国、东亚及东南亚“共存共荣的新秩序”为目标。
1940年8月,近卫文麿首度明白指出“大东亚共荣圈”的名称,及指明大日本帝国(含扶植政权、满洲国与殖民地台湾、朝鲜)、中华民国、法属中南半岛、荷属东印度、英属印度、英属马来亚(包括新加坡)、英属香港、英属婆罗洲地区(包括砂捞越与文莱)及新几内亚、澳洲、新西兰等大洋洲地区与苏联西伯利亚东部为大东亚之范围。大东亚共荣圈中,日本本国与满洲国、中国(汪精卫政权)为经济共同体。东南亚作为资源供给地区。南太平洋为国防圈。
为实现大东亚共荣圈,1942年日本内阁设立大东亚省,并于1943年11月5日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与中国东北的满洲国(代表:“首相”张景惠)、中国的汪伪政权(代表:“行政院长”汪精卫)、泰国(皇室王子汪歪搭雅昆·瓦拉汪;唯一实质独立的参与国)、菲律宾自治邦(总统劳威尔)、缅甸国(总理巴莫)、自由印度临时政府(首席代表钱德拉·鲍斯)等共同召开大东亚会议,并在会后发表《大东亚共同宣言》揭暨其目标。
[编辑]面积与人口
日本内地(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冲绳):38.26万平方公里,7311.4万人
朝鲜(殖民地):22万平方公里,2432.6万人(1910-1945)
台湾(殖民地):3.6万平方公里,587.2万人(1895-1945)
桦太(今库页岛/殖民地):3.60万平方公里,41.5万人(1905-1945)
关东州(今旅顺大连一带/殖民地):0.35万平方公里,136.7万人(1905-1945)
南洋群岛(南洋厅,国际联盟托管地):0.25万平方公里,13.1万人(1919-1944)
中国满洲国(日本附庸国):130.31万平方公里,3693.3万人(1932-1945)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亲日政权):61.54万平方公里,550.8万人(1936-1945)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40年并入汪精卫政权(亲日政权):60.27万平方公里,11630.6万人(1937-1940)
中华民国维新政府,1940年并入汪精卫政权(亲日政权):35.01万平方公里,7864.4万人(1938-1940)
东南亚泰国(日本同盟国):62万平方公里,7142万人(1941-1945)
法属印度支那(今越南、高棉、老挝/日本同盟国):63万平方公里,2385.4万人(1940-1945)
英属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占领地):13.06万平方公里,533万人(1941-1945)
英属婆罗州(今马来西亚沙巴州、砂拉越州及文莱/占领地):21.13万平方公里,93.1万人(1941-1945)
缅甸国(日本附庸国):38.26万平方公里,7142万人(1942-1945)
荷属东印度(今印尼/占领地):190.43万平方公里,6072.7万人(1941-1945)
比律宾(今菲律宾/日本的附庸国):29.63万平方公里,1699万人(1942-1945)
合计795.52万平方公里,48587.1万人
[编辑]评价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2009年3月27日)
维基百科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可供查证。
请协助添加来自可靠来源的引用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被提出异议而移除。
含有大东亚版图的邮票
大东亚共荣圈以“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但大东亚共荣圈独立国家却往往由大日本帝国军队掌控或部分掌控,成为大日本帝国侵略亚洲的障眼名目。大东亚共荣圈内的英属马来亚与荷属东印度群岛,日方原并无使其独立的目标;但在在二战末期改变其策略准备让爪哇岛独立。
大东亚共荣圈随着大日本帝国的无条件投降而结束。虽然大日本帝国是侵略者,但是大日本帝国军队排除东南亚殖民地宗主国的势力,并且企图建立现代化体制,同时也让菲律宾、缅甸等国独立[来源请求]。许多如苏卡诺、劳威尔等独立运动领袖也多与大日本帝国方面联合,使日本因素的正反讨论仍不断地进行。与之相对的是,中国、朝鲜、韩国等国家坚持“大东亚共荣圈”是大日本帝国为取得侵略外国的名分,实质是在这个共荣圈中接受大日本帝国统治。日本右派仍认为中日战争为大日本帝国“被迫应战”,而认为大东亚共荣圈是大日本帝国“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中解放亚洲”的必有作为。
[编辑]参看
欧洲联盟
东盟
文化圈
抗日战争 (消歧义)
日本占领缅甸
马来西亚日据时期
菲律宾第二共和国
大亚细亚主义
东南亚国协
去殖民地化
查·论·编
大日本帝国扶持的傀儡政权与“大东亚共荣圈”参与国家
日属琉球
日属朝鲜
日属台湾
日属关东州
日属库页岛
日属南洋群岛
满洲国→满洲帝国
察东特别自治区
蒙古军政府
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蒙疆联合委员会(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晋北自治政府+察南自治政府)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蒙古自治邦
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汪精卫政权)
上海市大道政府
香港占领地
菲律宾第二共和国
新马来日本军政地
日治荷属东印度
越南帝国
老挝王国(日军占领)
泰王国(唯一的独立参与国家)
柬埔寨王国(日军占领)
缅甸国
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昭南特别市
3个分类:亚洲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前昭和时代的占领地政策
登录/创建账户
条目
讨论
大陆简体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导航
首页
分类索引
特色内容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条目
帮助
帮助
维基社群
方针与指引
互助客栈
询问处
字词转换
IRC即时聊天
联系我们
关于维基百科
资助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上传文件
特殊页面
打印页面
永久链接
引用此文
其他语言
Català
?0?9esky
Dansk
Deutsch
English
Espa?0?9ol
Fran?0?4ais
?0?0?0?3?0?6?0?1?0?8
Magyar
Bahasa Indonesia
Italiano
日本语
?6?3?7?0?2?5
Bahasa Melayu
Polski
Português
Русский
?2?6?2?1?2?2
Ti?6?5ng Vi?6?3t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01:45。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登记的501(c)(3)免税、非营利、慈善机构。
更多阅读
密歇根州立大学——维基百科 华盛顿州维基百科
密歇根州立大学[编辑]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密歇根州立大学校训 Advancing Knowledge. Transforming Lives.创建时间 1855年2月12日学校类型 公立捐款 $17亿(2012)[1]校长 Lou Anna Simon教师 4985学生 47954本科生 36675研究生 1127
转载 维基百科:冷战时间表
原文地址:维基百科:冷战时间表作者:王橙宇维基百科:冷战时间表分类 ·主题 · 时间表两极格局:美利坚合众国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时间表:40
转载 八尺协定来自维基百科 八尺协定
原文地址:八尺协定来自维基百科作者:小草望春2八尺协定[编辑]八尺协定是一则网络谣言(或钓鱼文)中提到的一个条约,又称寂寂密约,作者据信为人人网的博主谭昊(网名“谈日天”)[1]内容是中共和日本在日本关东军控制下的旅顺的八尺阁签订的,签
Portal:共产主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基自由百科全书中文
Portal:共产主义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欢迎来到维基百科的共产主义专题!人物|人文|历史|社科|社会|地理|自然|科学|技术|更多...编辑查看共产主义共产主义(英语:Communism,拉丁语:communis)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
转载 中国抗日战争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 中文网站
原文地址:中国抗日战争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作者:Smith_Harrison中国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是20世纪中期,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战场主要在中国大陆。相對於被視為近代第一次中日戰爭的甲午戰爭,亦稱為第二次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