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梧太极内功 李经梧有真功夫吗
内功是太极拳技的核心,它可以增强人的体质,提高拳艺水平,增加技击力度,亦可强化人体抗御外力的能力。这诸多功能均来自于“内气”锻炼,以及“气动”与“体动”的完美结合,而内功的独立修为则是前提。
大多数习练太极拳者都知道“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其实,这就是内功训练的总体内容和行拳要求。所谓“以心行气”就是指用意识引导内气,并按人的意志循经运行;所谓“以气运身”就是把内气运送到身体的某一部位或某几个部位去,产生所需要的“内劲”,进而提高拳技。这种“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修为目的:一是需要“意识”能动地参与,并作为内气的向导;二是需要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收腹,呼气时掤腹)作为引子启动内气运动;三是要练就的功夫是“内气”的细、慢、深、匀地运行和有秩序地开合。其具体的训练内容、技理和程序,可做如下表述:
一、以心行气,自然循经
这里所说的自然循经,并不是按着经气在经脉中的自然流注规律,周而复始地进行气血流注循环,而是按着十二正经的走向循经。即按《灵枢•逆顺肥瘦篇》记载的“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的规律循经。
自然循经的方法是:首先,要在身静、心静的基础上,把意念放至两脚底部,内观隐白、大敦、涌泉穴,然后由意念引领,由上述三穴吸气上行,过内踝,沿腿内侧(足太阴、厥阴、少阴经)上 行,连属脾、肝、肾,上行之内气聚于膻中穴与手之三阴经交接,此吸毕。手三阴之气由肺、心包、心呼出,出腋下,沿臂内侧(手太阴、厥阴、少阴经)前行直达少商、中冲、少泽穴,此呼毕。经气交接于商阳、关冲、少冲穴,沿手臂外侧(手阳明、少阳、太阳经)上行,连属大肠、三焦、小肠。上行经气过肩胛,达头面,内气聚于百会穴,与足三阳经交接,此吸毕。 经气由百会穴呼出,入足三阳经下行(足阳明经入缺盐穴,从身体正面下行过膝,足少阳经经身侧线,足太阳经由背后下行),连属胃、胆、膀胱。下行内气直达厉兑、窍阴、至阴穴,此时毕。内气交接于隐白、大敦、涌泉穴,进行下个循环。循环遍数自定,最后意念放回脚底。
这一训练内容的目的有三:一是温通经脉,二是摩荡内脏,三是进一步深度静心。
二、以心行气,充实带脉
带脉的“带”字含有腰带的含义,它是人身经脉中唯—一条横向围身一周的经脉(其它经脉均为纵向)。其主要功能是“约束诸经”,即循行于躯干的所有阴阳经脉均受到带脉的约束。另外,《灵枢•经别》中说:“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这说明带脉的起点是命门穴(即在脊骨由上向下数第十四椎,亦即现代医学所说第二腰椎棘突下),亦即带脉同足少阴肾经在命门穴处相联属并出自督脉,行于腰腹,而腰腹部是冲、任、督三脉脉气所发之处,故带脉与J任、督、冲三脉有着密切关系。
充实带脉的方法是:用意念引导由涌泉穴吸气,循少阴经上行至会阴穴再转向臀后,过督脉长强穴,使内气提至命门穴,此为吸为合。然后,内气由命门穴发出,沿腰两侧向任脉神阙穴及小腹运行,并使内气扣合,此为呼为开。之后内气按原路收回“命门穴,此为吸,为合,不再放至足下。下一个循环即内气从命门穴发出达腹前会合,复又收回命门穴,即如此进行一开一合之运行。开时,腹掤起(不是鼓肚子);合时,腹放松。训练次数可自行掌握。
这一训练的技理和目的是:训练腰部的掤劲,使腰成为人身之强有力的机枢,从而成为全身运动的主宰,即拳论所说“腰为第一主宰”,同时训练了腰部的内气鼓荡,亦即经梧先师所说,把自己的腰练成一根“铁轴”(即如磨盘之铁轴)。
三、以心行气,丹田内转
丹田内转的方法是:以意念为引导,由涌泉穴吸气,内气经前述路线上提至命门穴。稍加停顿,内气由命门穴经腹内压向神阙穴,此为呼为开。这股内气在腹内形成一个以“下丹田”为球心,以命门、神阙穴连线为直径的气球。该球体具有三维运动的枢轴,即上下之纵轴、前后之横轴、左右之横轴。首先,以意念引导此“气球”在前后之横轴上向左徐徐旋转三十六圈,意念中,此球越转越大,其球面外缘上达膻中穴,下达中极穴;然后向相反方向缓缓旋转二十四圈,意念中,此球越转越小,其球面外缘缩到小于“丹田”。尔后,此球再在左右横轴上,先向前再向后各旋三十六圈和二十四圈;接着,此球又在上下纵轴上左、右旋转同样圈数,意念中球体大小变化同前。还可以把纵轴旋转到四隅方向,进行“丹田内转”训练。在整个“丹田内转”过程中,带脉始终为起始状态,口鼻呼吸自然。做完此功,内气复归命门穴为之吸为合,带脉放松,内气按原路放回脚底。
这一训练的技理和目的:训练内气的阴阳既济和内气充盈,逐步达到“劲由内换”的目的。
四、以心行气,贯通二跷
“跷脉之‘跷’字,有足跟跷之义。其具有疏通一身阴阳之气,调节肢体运动的功能,故能使下肢灵活。卫气的运行主要是通过阴阳跷脉而散布全身”(孙国杰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针灸学》第73页)。阴跷脉起于足跟,沿内踝上行至头面;阳跷脉亦起于足跟,沿外踝上行于头面,二跷交接于面部睛明穴;阴阳二跷主肢体两侧之阴阳,阳跷主持阳气,阴跷主持阴气(同前)。
贯通二跷的训练方法是:意念由足心移至足跟,由内踝下至照海穴(又名阴跷,在内踝尖下凹陷处)吸气,内气沿大腿内侧,进人前阴部,然后沿腹部上行人胸内,入缺盆穴(锁骨上窝处)向上出人迎穴(喉结两旁颈动脉搏动处)前,达于鼻两旁,终于眼角下睛明穴,此吸毕,为合。内气由意念引领由睛明穴发出为呼,沿鼻旁下行过嘴角地仓穴,下行至肩颈交界处,沿肩行身侧,绕肩肿后侧,沿身体侧线下行至髋骨尖后,继续下行至足外踝下申脉穴(足外踝下凹陷中)此呼毕,为开。过足跟底,通申脉、照海穴,进行下一循环。做此功次数自定。
这一训练内容的技理与目的:通过贯通二跷,可锻炼下肢运动的灵活与矫健敏捷,增强“劲起于脚跟”的力度亦增加下盘的稳定性。
五、以心行气,抓闭命门
以心行气,抓闭命门,是李经梧先师太极内功的核心功法之一。其训练方法虽简便易行,但却是内功修为的根本性环节。其训练方法是:身体在太极式基础上,膝部慢慢向下弯曲,身体重心下降,并使腰脊呈弓形,虚领顶劲。此时两手在身体两侧,五指张开,指尖朝前,手心向下,松肩松肘,达呈半蹲状。由意念弓;领内气,自脚心涌泉穴吸气,沿足少阴经上行至会阴穴,转向臀后,过长强穴,达命门穴。两手从吸气开始,抓气上提(手臂未动),手指的收拢与内气运行同步,内气达命门穴时,两手攥成实拳,拳心朝内,同时十趾抓地。此时,命门穴掤起,带脉亦跟随掤起。用意念把命门穴掤起之状保持住,即摒住内呼吸,口鼻之外呼吸正常进行而不影响腰间掤劲。此时,意念专注命门穴,保持若干时间(长短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和内功之深浅自行掌握。但应该是越练保持的时间越要加长才好)。之后,把掤劲松开,意念引领内气按原路径放到脚底,两拳随内气下行而慢慢松开。稍停后,再进行下一次抓闭命门训练。训练时的抓闭次数可自行掌握,最好不少于五次。
这一训练的技理和目的是:以“后天之气”滋养“真元之气”,以水谷之精辅佐先天之精。使之固本培元,强腰健肾,进而充盈骨、脊、脑三髓,达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素问•灵兰科典论》)的目的。
六、以心行气,太极循经
所谓太极循经,就是对内气进行循经训练。其训练方法是:在太极式基础上,意念放于两脚底,内观足太阴、厥阴、少阴三经脉之井穴:隐白、大敦、涌泉穴;由意念引领此三穴同时吸气,内气沿三脉各自上行。其中足少阴肾经过照海穴时,意念带动阴跷脉气动,一齐上行;足少阴经过筑宾穴时,意念带动阴维脉①气动上行。此五经脉内气并行于大腿内侧,达前阴部,交于会阴穴。此时,意念带动督脉、冲脉②气动,内气转向臀后,分为两股,其中一股沿冲脉别入脊柱内上行(此即为气敛入脊骨);另一股过长强穴,沿督脉上行,内气共达命门穴。此吸毕,为合,为蓄,为阴(全部走阴脉,督脉除外)。稍加停顿,内气由命门发出,上行经大椎穴,内气分别由手、足三阳经、阳跷脉、阳维脉③冲达四肢末端各经脉井穴和脚跟;与此同时,内气推动脉外之卫气,气达体表,毛发攻起,四肢末端掤起(不加拙力)。在内气由命门发往四梢时,亦由命门发向神阙穴,带脉同时掤起,即为“气沉丹田”。此呼毕,为开、为发、为阳(全部走阳脉)。内气交接于各阴经井穴。接着吸气,内气沿各阴经脉收回体内,手三阴经气聚于“上气海”(膻中穴);足三阴经脉聚于“气街”(中极穴至关元穴),尔后上、下两股内气沿任脉人神阙穴,过“下丹田”(亦为气沉丹田)达于命门,此时带脉松开,此吸毕,为合、为蓄、为阴(全部走阴脉)。内气再由命门发出进行下一循环。需要明确的是,内气合时应缓、深、细、匀,而开时应迅速达于四梢。这就是《黄帝内经•灵枢•动输第六十二》所说“气离脏也,卒然如弓弩之发,如水之下岸”。
这一训练之技理已含文中,其训练目的只有一个,即为太极拳带功行拳或推手积蓄内在气机。
注:①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筑宾穴(足少阴经),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与足大阴经相合,过胸部,与任脉会于颈部。
②冲脉,起于小腹内,出会阴穴(任、督、冲脉为一源三歧之经脉,均过会阴穴)向上行于脊柱之内,其外行者,经气冲穴与足少阴经交会,沿腹部两侧,上达咽喉,环绕口唇。其为十二正经之海。
③阳维脉,起于足跟外侧金门穴(足太阳经),向上过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髋关节部,经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后,合于督脉。
七、以心行气,太极看手
太极看手式,又称活步川字桩。是李经梧先师内功中的重要训练内容。其训练方法是:在无极式基础上,左(或右)脚开步与肩同宽,两手自然垂于身侧,含胸拔背,百会穴向上虚虚领起。意念放至两脚底涌泉穴。由意引导内气,由涌泉穴吸气,沿足少阴经提至会阴穴,转向臀后,循冲脉人脊骨,同时循督脉提至命门穴,此为合、为吸、为蓄。与提气的同时,两手握拳,手臂缓缓抬起,躯干半面向左(或右)转,左(或右)手在前举起与眼同高,并由拳变掌,掌心斜向前,为实;另一手提至前手肘弯里侧,亦由拳变掌,其“小鱼际”朝前下方,为虚;与此同时,左(或右)脚向前上半步,全脚掌落地为虚,后脚为实。意念引导内气由命门穴发出,沿手足三阳经发至四梢各经脉井穴;此时手指、脚趾掤起,前手与后脚为实且内气呈对拉之势;后手与前脚为虚,内气助推实手、实脚;眼神由实手中指尖放出去。此为呼、为放、为开。但内气不外泄,掤在体内,外呼吸保持自然,不可憋气,内气在实手、实脚间反复涌动:实脚内气下沉,则实手亦助推出,反之即收回,眼神亦随之放与收。如此反复涌动三至五次后,再换另一侧,从头练习,惟方向相反。
这一训练内容的技理与目的是:根据太极拳推手,两相对待时的要求,训练接劲和内气的虚实变化。同时也训练了内呼吸同外呼吸的两相分开。
八、以心行气,身备五弓
“一身备五弓”,是太极拳行拳和推手过程中,使内劲与身形合一,产生八面弹性劲的技术要求。即躯干为一张主弓,上、下肢各为一张与身弓联属、联动,并可各自发出弹性劲的分弓。以心行气,训练备五弓的方法是:在太极桩基础上,内气沉入两脚涌泉穴。意念引领内气由此穴吸气上行。与此同时,身体整体下降,成马裆步,两手渐握成拳,收于腰侧,拳心向上。内气过会阴穴达命门穴,为吸、为蓄。内气由命门穴上提至大椎穴,发往四梢。与内气下沉同时,双拳渐变立掌,掌心朝前,沉肩坠肘,向前推出,与眼同高;内气同时到达脚跟、脚趾(脚心虚起,五趾抓地)和指根、指端,手心含住。此时,命门穴后吐,带脉掤起,尾闾前翻。此为呼、为发。稍加停顿,内气慢慢收回命门穴,收气时,双手回收。但指根、指端仍保持前掤之意;脊背掤劲不丢,两脚心由虚渐实。下一循环,内气仍由命门穴发出,重复上述运行,身形动作同前,配合一致。当两腿酸软难以支撑时,可把内气放回脚底,缓慢起身,调整片刻,再继续训练此功。此功亦可做单臂、单腿,即拗对之臂、腿的训练,只是需要前手领转腰脊拉弓,而另手按于胯旁;相应之腿则相配合转踝、旋膝。还可以做两臂同时向身体两侧之拉弓训练,行气如前。
上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训练,是单独的内功修为,既需要凝神贯注、意念集中,又不要使意念过重,要平心静气地体悟内气的运行。这个训练既可一整套全部进行,又可以把某一或某几项抽出来单独训练。当内气训练得充盈时,即可带功练拳架;当正气不足时,再练内功,然后再去带功打拳。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带功打拳时,就不要再去内视穴位和内气流向,而是用意识指挥内外合一,使意到、气到、劲到。如果带功打拳过程中仍然意在内气的流动,则必然神滞、气滞、动作也滞,而成为行拳之大忌。
本内功是先师李经梧多年来用于养身益寿、保健驱病和增强技击能力的一种秘不外传的功法。它通过以意守“命门”部位为主,运用吐纳、导引的运气方法,以练腰健肾,练气强身,用于增强鼓荡力的一种气功。它于太极拳的功夫是动静结合、内外合一的一套完整的功法。此套功法是本人在一九八七年八月考入军校前由老师亲自传授。后老师在出版书籍时也提到此功法,但多处删改,一些精华无有讲到,为了进一步的使研究会的会员尽可能的掌握李经梧大师传陈-吴式太极拳的内在,劲快的达到内外兼修,现将部分功法的练习方法作一简单介绍。本功法只限李经梧传陈—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内部使用,不可外传。
一 太极内功
气功疗法是祖国宝贵医学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种却病延年的养生方法。古代许多医书中都有记载,如在两千多年前总结上古医学的医经《黄帝内经》中《素问》就是讲养生道理和方法的,例如在《素问》右天真论中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瞻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遗篇刺法论中提到: “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饵舌下津无数”。中古时代的名医扁鹊在他著的“难经”中曾专门计算过人的呼吸次数,并把 “呼吸太阳”作为一种锻炼方法(“千金方”养性序第一)。汉末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写道:“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经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炙膏糜,勿令九窍闭塞”。华陀的“五禽戏”是一套著名的古代医疗体育方法。魏晋名医葛洪所著“抱朴子”中“别旨”一篇专论吐纳导引的理论和方法。陶弘景著的“养性延命录”也讲养生之道唐代名医孙思邈在他著的“千金方”上记载:“心无烦,形无极,而兼之以导引,行气不乙,亦可长年,凡人不可无思,尚以渐遗除之”。又说“和神导气之道,当得密宝,闭户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卧瞑目,闭气于胸膈中,以鸣毛著鼻而不为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宋朝医书中,圣济总录中也可以找到许多养生方法。元朝王中阳的“秦定养生论”中,明朝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中,清朝“沈氏尊生书”中都有练功方法的记载。
此外,在宗教界、武术界,修持方法和练功形式上也有不少和养生有关的内容。祖国医学遗产中有关养生部分,其内容确实是丰富多采的。尤其是解放以来,武术界已经把拳术从技击转到养生这方面来。无论外家拳和内家拳对于锻炼身体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气功疗法的外功,如太极拳更是和气功有密切的关系。我所要介绍的太极内功,就是太极拳和气功相结合的一种却病、保健、益寿、延年并增强鼓荡气能力的一种功法。
它原是内家拳术中内功和外功相结合的一种气功,通过以意守“命门”部位为主,运用吐纳,导引的运气方法,以练腰健肾,练气强身,用于增强技击能力的一种气功。所以说它和太极拳的功夫是动静结合,内外合一的一套完整功法,历来,拳家为了保持技击上的“地位”和“实力”视为至宝,秘不传人。不仅拳术家门户派系之间,就是师徒传授亦极严格,非登门拜师,叩头递帖发誓而不能得。有的在寿终正寝之前,才传给自己的弟子。
此功在强身保健方面的作用,从拳书中的记载上看,如腰为两肾之本位,而先天之第一,又如诸脏之根源。固肾则金、木、水、火、土,无不各显生机也(见陈式太极拳)。“命门在两肾脏之间,男子用以藏精,女子用以击胞,生液为津,乃人生强弱之主要关键。命门火蒸腾,能化而为气、为血,升而为神。张而生肌,动而为力,神旺气足,身体强健。反之,如面色苍白,腰痛膝冷,足痺骨酸,阳事萎弱等诸症,皆起于命门受损,牵连肾部,故腰部与人身甚为重要。设能练之得法,则身弱者,必能臻于健康之境……如能习之以恒,则皮肤滋润,面现红色,两耳发赤……眼珠光泽,有神有色,舌底津液,不思水饮,此乃命门火充足之象,实与健康大有关系”等。上述论点可以说明过去拳家练命门功时,对强身保健的一般作用,同时太极拳和气功在医疗保健上的积极作用,不仅已为古今实践所证实,并对国外也起了很大影响作用。那么由太极拳和气功内功合而为一的“太极内功”在医疗保健上的作用是可以肯定和不难理解的。问题的关键是在掌握运用得法。
它的特点不仅仅是在于由内外动静结合到内外动静合一,而且在功的组织,锻炼方法,临床运用诸方面又是分级、分段、分步、练静、练动、练意,因人、因病、因时,由浅入深,区别对待,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同时它在效果上,除和一般气功一样可收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之效外,兼有抓闭、节育、固精养生提高技击之能。总之,它有功法组织系统,功法全面、取长补短、要求较高、适应面广的特点。
太极内功的适应症比较广泛,而尤以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肠胃病、妊娠毒血症、阳萎、遗精、早泄等病具有显著疗效。由于它具有分级、分段,由浅入深,适用面广的特点,所以既适用于强壮者也适用于弱者,既适用于病人,也有益于健康人。又因为太极内功是武术界用以增强技击能力的功法,所以无论气功和太极拳爱好者或者是其它体育爱好者也更是值得锻炼此功。在锻炼这种功时,决不会出现任何副作用。
二、太极内功的功法结构
太极内功的锻炼方法比较复杂,在功法结构上分级、分段、分步进行锻炼。如果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由低到高,从简到繁,由浅到深,是可以很快掌握的。
初级阶段:练静阶段。要求以静为主,以动为辅。在练初级功法时辅以太极拳运动。此段可分两步进行;
1、以练神收心,也称虚静训练。通过姿势、呼吸、意守的锻炼。使心神安宁,修心养性,达到心平气和。这里所说的“神”是古人所指心神,也就是大脑意识的修为。通过意守丹田和内视合一、静守,排除杂念,以增强意识,谓之“练神”。
2、以练气入静。在练神收心基础上即开始练气入静。这里所说的“气”有两个含义:一是呼吸之气,亦大自然之气。一是中医所说的“元气”,亦人之先天之气。先天之气又叫真气或浩然正气,练之即生阳气、退阴气,补正气、退邪气。阳气足则阴气散,正气足则邪气退。
中级阶段:练动阶段。以动静并进,强身保健。也就是太极内功和太极拳同时进行锻炼,并开始带功练拳。锻炼方法分为两步:
1、动静并练,巩固第一步成果,提高练功要求,在练内功时和太极拳并进。
2、充实带脉,完成作基。带脉:是指腰的周围,即前丹田连接肾盂、命门一周的部分。
高级阶段:练意阶段,使精、气、神合一,谓之深造阶段。古人云:天有三光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此阶段练之三宝合一。人身三宝有损,则病生,好尽则死。太极内功锻炼之法,练之三宝,使神不走,炼精化气,练气化神,水火既济,以意行气气遍全身,全身气血通畅即可驱病养身益寿延年,如配合太极拳,动静结合完整一体,可加强内在爆发力,增强拳术技击能力。锻炼方法分两步:
1、动静合一,带功练拳。在完成作基功后转入深造阶段,使动静合一,既内功和拳合一。
2、练精化气,固精养神。练功到达这一步,功夫到身,身体强壮,精液生多,性欲亢进,如果不固精,便对身体有损,所以要通过固精和练精化气,练气化神之法固精养身。
三、太极内功的姿势
太极内功的姿势可分为三类:静练式、动练式、活练式。每一类里又有不同的姿势练功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任意选择和按分段锻炼。
1、静练式;是练功初级阶段应用的姿势,可分为仰卧式、靠式、坐式、站式四种行势进行锻炼。
(1)仰卧式;采取平时睡觉的仰卧姿势,头颈部端正,枕头略高一些(枕头25公分左右),肩下垫3---6公分,以舒适为宜。两腿并拢伸直两足跟相靠,两足尖分开,成自然八字形。两臂自然伸展,放置身体两侧,手心向下贴于床上,或手心向上,手背贴于床上,全身放松,可适当加盖衣物。
(2)靠式:靠式可分为靠卧式和靠坐式两种。靠卧式:即采取平时休息的半卧姿势。枕头要高背下垫起约35——40公分成坡形。身体自然放松,胸微含,头微向前倾,手放于身体两侧,下肢自然伸直;另一式,左脚搭于右脚背上压住解溪穴,或左脚压在右脚背上,舒适为宜。两眼微闭内视或微露一线之光。
靠坐式:这种姿势就是平时在躺椅上所呈现的姿势,要求与靠卧式相同。这种姿势运用方便,感觉舒适,故可多采用。
(3)坐式:采用平坐位置,身体端正,两腿自然分开 ,宽于肩同,膝关节弯成90度角,两小腿平行垂直于地,两脚落平。头正直,微前倾(顶头悬之意)含胸拔背。全身放松,两眼微闭内视。
(4)站式:站式是太极内功的基础功。姿势与太极拳预备式相同。身体自然直立,左脚横开,两脚平行向前,与肩同宽,头正微微前倾,含胸拔背,松肩坠肘,两手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周身放松,两眼凝视。
2、动练式:动练式分单练式和带功练拳,是太极内功中级锻炼阶段。有以下几种形式:
(1)站式;要求与精练站式相同。配合导引运气呼吸法,凝视后两眼微和看会阴,头慢慢下垂随呼气,身体慢慢下蹲,降至两膝发酸为度。姿势到此定型,开始调息练功。
(2)活步站桩:包括十三个基本式子,因此又叫太极内功十三式。预备式同无极式。
第一式、太极看手式(玉女扶琴):含胸拔背,吸气,意贯丹田(后丹田)充实带脉。此时闭息不呼,两手紧握拳,两臂抬起,两手由拳便掌随之前按后内旋,右手在前,左手在右手内侧,掌心向内。指尖向上。同时右脚向前迈出,脚尖点地或者脚跟点地,重心七分在后退。此时闭气,待闭气不能坚持时,再呼气换式。
第二式、太极开合式(罗汉敲钹):两肩外拔、内合,两手心相对,呼气时两手开,吸气时两手合。步法可用无极式、也可用自由式。意贯劳宫穴即手心。
第三式、太极提手式(霸王托天):右提手式:由无极式起,两腿在右手的带动下慢慢直起,臀部内敛,腰部后挺,右手上提后翻上撑,左手下按,意贯右手;左提手式:动作要领同右式,只是要领在左手。
第四式、太极推按式(力推华山):两手徐徐上提与腰齐高,内旋上翻手心向上,继续内旋使两手心向前,慢慢推出,或者两手向两侧推出。意贯劳宫穴。
第五式、太极云手式(西施挽纱):以腰带动两臂左右云手,两肩外撑内合(即保持朋劲不丢)。意贯脉门穴。
第六式、太极提按式(金刚遁地):右式;右手上翻上提托起,以尺骨带动右膝提起,右脚自然下垂,左手下按于左腿侧,此式为提式。右手内旋掌心向下,右腿下落震脚同时带动右手下按于右腿侧,此式为按式。意贯涌泉穴。左式要领同,只是手脚不同。
第七式、太极旋臂式(罗汉脱衣):两臂内旋内合至两手心相对时开手。然后下按,继续重复前式。意贯肩井穴。
第八式:太极按推式(神龙探掌):此式分左右式;右式:左手外展内合,手心向下按至腹前,右手随之向前推出。右脚脚尖点地,在推右掌之同时,脚跟震地。左式要领同,只是手脚反。意贯命门穴。
第九式:太极裹鞭式(苏武分鞭)此式为二路炮锤中的裹鞭炮分为左右式:要领同太极拳裹鞭炮要领。意贯左右脉门。
第十式:太极连环式(大禹推山):此式为二路炮锤中的连环炮,分为左右式,要领同拳势。意贯劳宫穴
第十一式:太极放箭式(李广放箭):此式为一路掩手肱锤,分为左右式,要领同拳势。意贯命门 穴。
第十二式:太极弹抖式(王佐拨番)此式为二路的夺二肱,可分为左右式。要令同拳式。意贯脉门。
第十三式:太极劈按式(沉香劈山)此式为一路的闪通背,可分为左右式 。要领同拳势。意贯命门。
太极 内功十三式即包含了修身养性又包含了技击内功之培基,先师李经梧大师一在叮嘱,非入门弟子决不可传。所以现在只能把一些健身之内功传于各位。
二十五两
李经梧太极内功太极内功(草本)
李 经 梧 述
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整理
前 言 作为一种功法我们愿把太极内功介绍给同志们、请同志们多提些保贵意见,以便将来再加整理。
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
一九六0年九月十三日序
气功疗法是我们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气功疗法具有却病、健身、防病、延年的作用。古代许多医书中都有记载,虽然名称不一,但就是气功前身。
几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医工作有了巨大发展,气功疗法因之以独特风格重现于祖国医坛上,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服务。气功的功法种类很多,已被挖掘整理出来的用于治病的有内养功、强壮功、保健功、站桩、动功等。在这个小册子里,介绍一下我个人多年来用于健身和增强技击能力的一种《太极内功》。经过临床实验研究,已经肯定,这种太极内功不仅可以用于增强太极拳的技击能力,而且有着很高的治疗作用。
在党的总路线光辉照耀下,通过反右整风的教育,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本着大破神秘保守,大鼓革命干劲,大胆革新试验,创造祖国新医学派的精神,参照气功在医疗保健上运用的道理,结合个人的锻炼经验和体会,愿把这种气功功法加以整理贡献出来,供同道们研究,以便把气功功法进一步整理提高,为广大人民健康服务。但由于个人科学水平不高,体会不深刻,只能把一般道理和具体功法介绍出来,又因为过去在武术界练太极拳,从去年才转入到医疗战线上,对有关科学理论,治病机制,以及练功方法的改进和提高,尚待同道们共同努力,继续研究探讨。介绍不足和差错之处一定很多,敬请各位专家和气功爱好者及广大读者指教。
李经梧
一九六0年九月2007-3-11 21:37二十五两
目录
序
一、 太极内功...... 1
二、 关于功法组织结构..2
三、 太极内功的意守部位.4
四、 太极内功的呼吸方法.4
五、 太极内功的姿势... 5
六、 关于意守命门....6
七、 太极内功的操作方法.7
八、 关于练功的时间和进度.11
九、 太极内功和太极拳的结合.12
十、 太极内功在临床上的运用. 12
十一、 练功中的效感和反应 . 14
十二、 个人练功心得(附原太极内
功简介).... 15一 太极内功
气功疗法是祖国宝贵医学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种却病延年的养生方法。古代许多医书中都有记载,如在两千多年前总结上古医学的医经《黄帝内经》中《素问》就是讲养生道理和方法的,例如在《素问》右天真论中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瞻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遗篇刺法论中提到:
“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饵舌下津无数”。中古时代的名医扁鹊在他著的“难经”中曾专门计算过人的呼吸次数,并把
“呼吸太阳”作为一种锻炼方法(“千金方”养性序第一)。汉末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写道:“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经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炙膏糜,勿令九窍闭塞”。华陀的“五禽戏”是一套著名的古代医疗体育方法。魏晋名医葛洪所著“抱朴子”中“别旨”一篇专论吐纳导引的理论和方法。陶弘景著的“养性延命录”也讲养生之道唐代名医孙思邈在他著的“千金方”上记载:“心无烦,形无极,而兼之以导引,行气不乙,亦可长年,凡人不可无思,尚以渐遗除之”。又说“和神导气之道,当得密宝,闭户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卧瞑目,闭气于胸膈中,以鸣毛著鼻而不为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宋朝医书中,圣济总录中也可以找到许多养生方法。元朝王中阳的“秦定养生论”中,明朝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中,清朝“沈氏尊生书”中都有练功方法的记载。
此外,在宗教界、武术界,修持方法和练功形式上也有不少和养生有关的内容。祖国医学遗产中有关养生部分,其内容确实是丰富多采的。尤其是解放以来,武术界已经把拳术从技击转到养生这方面来。无论外家拳和内家拳对于锻炼身体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气功疗法的外功,如太极拳更是和气功有密切的关系。我所要介绍的太极内功,就是太极拳和气功相结合的一种却病、保健、益寿、延年并增强鼓荡气能力的一种功法。
它原是内家拳术中内功和外功相结合的一种气功,通过以意守“命门”部位为主,运用吐纳,导引的运气方法,以练腰健肾,练气强身,用于增强技击能力的一种气功。所以说它和太极拳的功夫是动静结合,内外合一的一套完整功法,历来,拳家为了保持技击上的“地位”和“实力”视为至宝,秘不传人。不仅拳术家门户派系之间,就是师徒传授亦极严格,非登门拜师,叩头递帖发誓而不能得。有的在寿终正寝之前,才传给自己的弟子。
此功在强身保健方面的作用,从拳书中的记载上看,如腰为两肾之本位,而先天之第一,又如诸脏之根源。固肾则金、木、水、火、土,无不各显生机也(见陈式太极拳)。“命门在两肾脏之间,男子用以藏精,女子用以击胞,生液为津,乃人生强弱之主要关键。命门火蒸腾,能化而为气、为血,升而为神。张而生肌,动而为力,神旺气足,身体强健。反之,如面色苍白,腰痛膝冷,足痺骨酸,阳事萎弱等诸症,皆起于命门受损,牵连肾部,故腰部与人身甚为重要。设能练之得法,则身弱者,必能臻于健康之境……如能习之以恒,则皮肤滋润,面现红色,两耳发赤……眼珠光泽,有神有色,舌底津液,不思水饮,此乃命门火充足之象,实与健康大有关系”等。上述论点可以说明过去拳家练命门功时,对强身保健的一般作用,同时太极拳和气功在医疗保健上的积极作用,不仅已为古今实践所证实,并对国外也起了很大影响作用。那么由太极拳和气功内功合而为一的“太极内功”在医疗保健上的作用是可以肯定和不难理解的。问题的关键是在掌握运用得法。
它的特点不仅仅是在于由内外动静结合到内外动静合一,而且在功的组织,锻炼方法,临床运用诸方面又是分级、分段、分步、练静、练动、练意,因人、因病、因时,由浅入深,区别对待,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同时它在效果上,除和一般气功一样可收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之效外,兼有抓闭、节育、固精养生提高技击之能。总之,它有功法组织系统,功法全面、取长补短、要求较高、适应面广的特点。
太极内功的适应症比较广泛,而尤以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肠胃病、妊娠毒血症、阳萎、遗精、早泄等病具有显著疗效。由于它具有分级、分段,由浅入深,适用面广的特点,所以既适用于强壮者也适用于弱者,既适用于病人,也有益于健康人。又因为太极内功是武术界用以增强技击能力的功法,所以无论气功和太极拳爱好者或者是其它体育爱好者也更是值得锻炼此功。在锻炼这种功时,决不会出现任何副作用。[[i] 本帖最后由 二十五两 于 2007-3-11 21:38 编辑 [/i]]2007-3-11 21:38二十五两
二 关于功法的组织结构
“太极内功”的锻炼方法比较复杂,在功法的组织结构上是分级、分段、分步锻炼的,组织系统,结构严密,如果按着练功的步骤要求进行,由低到高,从简到繁,由浅入深是可以很快就能掌握的。下面简述一下:
(一)初级阶段为练静阶段。要求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亦即在练初级功法时,辅以太极拳运动。此为治疗疾病阶段,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锻炼:主以练神收心也称谓虚静训练。通过姿势、呼吸、意守的锻炼来使心神安宁,修心养性,达到心平气和。这里所提的神就是古人所指的心神,通过意守丹田和内视合一静守,排除杂念,以恢复并增强体质,而达到治疗目的,这就是“练神”。
第二步锻炼:主以练气入静(如果是用来治病,则在此步功中为集中治疗时期)。在练完第一步功,练神收心以后即开始练气入静,这里所说的“气”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口鼻呼吸之气;一个是中医所说的“元气”之气,亦即先天之气,这里所指练气,即是先天之气,又叫呼吸真气或叫浩然之气。练先天之气即生阳气,退阴气,补正气去邪气,阳气足则阴气散,正气足邪气退,病可痊愈。
(二)中级阶段:中级阶段为练动阶段,以动静并进,巩固疗效和强身保健阶段。也就是太极内功和太极拳同时进行锻炼,并可开始带功练拳,但不免强,酌情配合。锻炼法也分两步:
第一步锻炼:动静并练,巩固第一步成果,提高练功要求。在锻炼中内功和太极拳同时进行。
第二步锻炼:充实内部(腰的周围)即所谓神通于背,完成作基。
(三)高级阶段:这一高级阶段为练意阶段,使精气神合一,谓之深造阶段。古人云:天有三光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此阶段就是锻炼使三宝合而为一。人身三宝有损,则病生,耗尽即死。以太极内功锻炼之法,练此三宝,使神下走,精向上行,练精化气,练气化神,水火既济,以意行气,气通全身,周身气血通畅,既可却病养生,益寿延年。如配合太极拳,动静相合完整一体,可加强内在爆发力,增强拳术技击能力。锻炼也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锻炼:动静合一,带功练拳。在完成作基功之后,转入深造阶段,使动静合一,既内功与拳合一。
第二步锻炼:炼精化气,固精养神。练功达到这一步,功夫到身,身体强壮,精液生多,性欲亢进,如果不固精,便会对身体有损无益。所以要通过固精和练精化气,练气化神之法固精养身。
三 太极内功的意守部位
练气功中的意守是首要问题之一,太极内功的意守部位较多,依照练功的阶段,步骤,姿势和因人因时而各异。现将意守部位述后。
(一)单窍意守:分点意守系指守命门、涌泉。会阴、解溪等穴。单窍意守除以上意守部位外,还分前守和内守两法。
1.前守:所谓前守系指守关元(位置在脐下三寸地方)也称守前丹田。
2.内守:所谓内守即指守命门(位置在肚脐正对之腰部,两肾之间)也称之谓守后丹田。
(二)多窍连线意守:也叫循环意守,系指涌泉、会阴、命门,从下而上到会阴,合而为一到命门,由命门经会阴分两线经大腿、关节、小腿到涌泉,如此周而复始,循环意守。
从练功进度要求来说,是先守单窍再守连线,最后命门扎营,此步即练前后惯通。所以第一步宜守单窍,第二步宜守连线(先守前再守后)第三步上下贯通。依练功姿势来说,
卧式、靠式宜守单窍,守前;坐式守单窍加内守,站式宜分段连线守,在静时宜守单窍,站动宜守连线,而最后带功练拳守丹田。
总之,在意守部位上是和功法,分级、分段的步骤要求相结合的,又是以意守命门为主导的。
气功的意守部位很多,而丹田之位置又其说不一。太极内功是这样分的,腹部即关元部位是中丹田,腰部即命门是后丹田,会阴是下丹田,上丹田在头上两眉之间正中处,即印堂或称玄关。在练功开始,两眼向正中处视为一线,两眼帘下垂,微露一线之光,两耳以意封闭,听而不闻,同时思想集中,两眼内视,意视合一,同行下达丹田,以意想着它,看着它,听着它,以练心静气。意守方法详见太极内功操作方法一章。
四 太极内功的呼吸方法
太极内功可分为六种呼吸法,它的呼吸方法和功法及意守是相结合的:先天气和后天气,内呼吸和外呼吸也是相结合的。分述于下:
(一) 自然呼吸法,适用于初级练功阶段的第一步,或功前调
息用。
(二)导引运气法:适用于初级练功阶段的第二步,可治疗疾病,巩固疗效。
(三)抓闭呼吸法:主要用于练功的第二阶段,锻炼神通于背。此法对阳萎、早泄、遗精等有特效。
(四)喉头呼吸法:主要用于练功第二阶段的后一步,也称谓意识呼吸法。带功练拳时应用。
(五)沉气呼吸法:此法是机动呼吸法,可于上功前下功后,也适于高血压、失眠患者应用。
(六)意识呼吸法:适用于第三阶段,又分意识抓闭和意识内转两种。此法是练气的最后阶段,这种呼吸是内呼吸,它无形无相,用则有不用则可退去。
太极内功呼吸法的要领要求,是以意领气,气不过胸,胸部不堵、不压、不憋、不疼;头部不晕、不昏、不涨、不痛为恰到好处。
强度要求是,自然、缓慢、均匀、细长、不用力。操作方法和配合运用,见太极内功操作法一章。2007-3-11 21:39二十五两
五 太极内功的姿势
练功的姿势与功法要求,意守部位,呼吸方法是既互相联系又密切结合的。概括起来可分三类:即静练式、动练式、活练式。
(一)静练式:静练式中又分卧练、靠练、站练(站练又分站桩和便步练),三种。是初级阶段。
(二)动练式:动练式又分单操练、带功练、适用于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三)活练式:活练式非常随便,可走路练、坐、卧练、说话练、坐车练即随心所欲,何时想练何时练。
三类姿势是由静练开始,到动练过渡,至活练为归宿,而其中站练为基础,坐靠是辅助,活练为练功到家。如果是临床治疗应用则例外。
太极内功的姿势要求严格,在练功时(如果不是用于临床)必须按步骤分阶段和进度要求而变换。操作法见太极内功操作法一章。
六 关于意守命门问题
“太极内功”是内家拳术中内功与外功相结合的一种气功,也就是说在练功时,要分为内外两个方面来锻炼的,必须两者合一,方是一套完整的功法。它的特点是以意守“命门”为主,运用吐纳导引的运气方法,来达到“调气”的作用,进一步即能产生强身治病的目的,所谓“平气定息,掘固凝想,神宫内视,五脏照彻,也即是用“意”“息”来调和内脏平衡的意义。而这一作用的基本原则是以“阴阳交合,水火相济”为基础的。因此意守“命门”是“太极内功”中的重要关键。
什么地方是“命门”呢,,根据内经所指出的是在两肾的中间,当
脊骨自上数下,为第十四椎陷中,若自下数上,则为第七椎,内经说的“膈盲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劳中有小心”即是指这一个部位。《陈式太极拳》书中也说“命门在两肾脏之间,男子用以脏精,女人用以击胞,生液为津,乃人生强弱之主要关键”,又说“命门火蒸腾,能化而为气为血,升而为神,张而生肌,动而为力,神旺气足,身体强键。反之,如面色苍白,腰疼膝冷,足痺骨酸,阳事萎弱等诸症,皆起于命门受损,牵连肾部,故腰部与人身甚为重要。设能练之得法则身弱者,必能臻于健康之境……”.祖国医学文献中,多称命门之火,是属于先天的元阳,肾中之水则属于先天的元阴,而为一个人生命的根本。
练功家又把“命门”称为后丹田,在命门两侧是左右两肾、赵氏医贯又以“中”字为解,以太极形容,则左肾为阴水,右肾为阳水,命门在两肾之中是卦中之坎象,一阳陷于二阴,水气潜行地中,为“万物受命根本”,以上所述即认为肾虽属水,而水中有火,二者之间的平衡实为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我们要知道,肾气与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重要关系,有生之初,胎孕始结,形如露珠,父母之精气也,此水火之精微,即为生长之根本,乃得之于先天。若既生之后,饮食所长养之气血,则为后天,故同为生长发育所需之气血,尚有先天与后天之分,而先天之水火又为后天之根。故水火为气血之原,而肾与命门则又为水火之本。故肾与命门为人身“元阴、元阳”(或真阴、真阳)寓也。为藏精之所在。精即水也,精中之气即火也,精以成形,气以成神,原于父母,故以肾中水火为先天也,水得火则气常温而不寒,火得水,则形常润而不枯,一有偏胜,即失其中和,而后天培养之功不可少矣。后天者脾胃也。火根于肾而属诸心何也?因肾为水之宅,阳根于阴,则火生,火性上升。心为火之宅,至其宅而后旺,故从其旺而属之心。故曰心为君火,肾为相火,肾住于下输其火于心,以为神明之用,若失其位,则有飞扬僭越之患。故神为心所藏,属火。经过意守命门锻炼,肾水充足,乃能上奉于心,心火壮,乃能下交于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方能神安志定,精神饱满。水火相交,精方能化气。在太极内功的锻炼中,通过意守命门配合“抓闭”、“喉头”、“意识”等内呼吸法,使命门之火壮。就能达到这种目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有“精化为气之说”,陶弘弦景也曾说:“养生之道,以精为宝,施之则生人,留之则生身”。所以练功家特别注意“保精”,精足则气足,气足则神足,精气神充足,精神饱满。身体才能强健。所以人体内脏功能和生长发育,以及生育繁殖,无不依赖于肾水,命门之相济,所以景岳全书说“命门为精血之海,脾胃为水谷之海,均为五脏六腑之本;然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而脾胃以中州之土,非火不能生,……脾胃为灌注之本,得后天之气也;命门为化生之源,得先天之气也”。又说“命门有火,即元阳之谓也,即生物之火也”。这些论述我们从病理的反应上可以体验得到,如肾阴不足的病人,可引起肝阴不足而出现头晕,目眩等虚阳上亢的症状;如肾阳不足的病人,也可以引起脾阳不足出现早泄,为更泄泻等疾病另一方面为命门之火不足,可引起性欲减退或阳萎、早泄等症;反之相火妄动,可引起阳强梦遗之现象。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命门”为五脏六腑之本的意义。
过去许多练功家,都非常重视“命门”,把它看做锻炼中的主要关键。例如过去练功人称“丹田为生户,门为死户”。古书说“三寸气在千般用,三寸气断万事休”。这里所指三寸气即指命门。通过古人和现代临床实践证明,意守命门,是强壮肾气最好的方法,如果配以内呼吸和抓闭呼吸,可以使机体内脏活动迅速增加,意气达于命门,肛门紧缩提睾,有形之精上提并化为无形之气,再通过以命门为主前后丹田内转呼吸之锻炼,使水火相济,五脏六腑之气,各归其部,百脉充实,各效其能,这时不但诸病消除,而且机体也就健壮了。2007-3-11 21:40二十五两
七 太极内功的操作方法
(一)姿势:太极内功的姿势可分为三类:静练式、动练式、活练式,每一类里又有不同的姿势。依据患者需要和练功的要求目的,可任意选择和按步分段锻炼,现分述于后。
(1).静练式:静练式是练功初阶段应用的姿势,适于治疗疾病。它可分为卧式、靠式、坐式、站式四种形式进行锻炼。
1.
仰卧式:采取平时睡觉时的仰卧姿势,头颈部端正,枕头略高一些(枕头25公分左右),肩膀下垫高3—6公分,以舒适为宜。两腿并拢伸直,两足跟相靠;两足尖分开,成自然八字形,两上肢自然伸直,手放于身体两侧,手心向下平贴于床上,或手心向上,手背贴于床上。全身关节,肌肉放松,可根据情况适当加盖衣物。
2.靠式:靠式又分靠卧式和靠坐式两种
靠卧式:即采取平时休息时的半卧姿势。半卧床上,枕头要高,背下垫起来(约35—45公分),成坡形。身体自然放松,胸微含,头微前倾,手放于身体两侧(同仰卧式),全身各关节、肌肉放松,下肢自然伸直,另一式左脚搭于右脚背上,压住解溪穴,或右脚压左脚背,舒适为宜。两眼轻闭内视,或微露一线之光。
靠坐式:这种姿势就是平时在躺椅上,所呈现的姿势,姿势的要求与靠卧式同。这种形式,因为应用躺椅,坡度正巧适于做靠坐式,运用方便,感觉舒适,故可多采用。
3.坐式:采取平坐位置,身体端正稳坐于凳上,两腿自然分开,宽度与两肩之宽度相等,膝关节弯曲成90度角,两小腿平行而垂直于地,双脚踏地,凳的高度要适宜。头正直,微前倾(头顶悬之意)要含胸拔背,颈部放松,全身关节、肌肉放松。两眼微闭内视。
4.站式:站式是太极内功的基础功,采用的时间比较长。姿势与太极拳预备式相似,立正姿势,左脚横开,脚尖向正前方,横开宽度与肩宽相等。头正微微前倾顶头悬之意)含胸拔背,松肩垂肘,两手贴于身体两侧,全身关节、肌肉放松,直立于地面,两眼凝视。
(2)动练式:动练式又分单练式和带功练,这种式适用于治疗、强壮阶段,是太极内功的中级锻炼阶段。有以下几种形式。
1.站式:与静练站式相同,配合导引运气呼吸法,凝神后两眼微合看会阴,头慢慢下垂,随呼气,身体慢慢下蹲,降至两膝发疼为度,姿势到此定型,开始调息练功。
2.活步站桩(1)预备姿势立正,含胸拔背,吸气意贯丹田,使带脉充实,此时闭息不呼,两拳紧握,两臂抬起,右手在前右腿同时迈步,两拳变掌,右脚尖点地,十分之七体重在后腿,其余在前腿。右肘略高,左肘低于右肘。此步闭气,待闭气不能坚持时,再呼气换式。(2)换式:将两手轻落身体两侧,随落随慢慢呼气,将气吸尽后再抓闭。抓闭后再向左前侧按出,姿势要领与右侧同,只左右之分。
此式可以随练功者身体情况灵活掌握锻炼时间。在抓闭后向前按出时,两眼看前手之手指,故又称太极看手式。
此步功是在动练式里的站式锻炼基础上进行的。
3带功练拳:在练完以上作基功之后,身体一强健,有了一定功夫。由于姿势、呼吸、意守的锻炼,身体内部有了变化,以意领气,气能达于命门,带脉充实后将气停住不放(抓闭呼吸法)即可开始带功练拳。因为这是中级阶段,功夫持续不长,所以要适当交替锻炼。当命门带脉之气消减不足之时则可重新抓闭充实,待充实后再继续练拳。此后再坚持锻炼即可达高级阶段,即活练式。
(3)活练式:活练式是太极内功的高级锻炼阶段,练功达到这一步,功夫已经练到身上,这个阶段没有固定姿势。这种功夫是看不到的,是无形无相的东西,用则有不用则无。锻炼中采用喉头或意识呼吸法,以意行气,气通全身,带脉充实。此时可以带功练整套太极拳。平时更随便,不必采用固定姿势,可走路练、说话练、坐车练即随心所欲,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二) 意守:太极内功的意守是首要问题之一,现依据本功之特点和锻炼步骤分述如下:
1.守会阴法:这里所指的会阴也即通称的下丹田。意守会阴配合呼吸和凝神、采物意守这个部位可以迅速排除杂念,使神凝心稳。意守开始,两眼平视,向正中处视为一线,将视野放到最远处,寻找一个目标,如山川、日、月、星、辰、花朵、胜景等,待凝神后,将所采之物收回离眼约1尺2寸左右,停住凝视,待气物出现后,头慢慢下垂,眼看会阴。此时要与内视合一,以意下达会阴(意气同行),意守会阴。
2.意守涌泉法:练功开始以意领气,从会阴慢慢经过大腿、膝关节、小腿最后到涌泉(脚心)。以意领气要缓慢,不可过急过快。初练时呼吸不长,气不能随意到达时,可先不管口鼻呼吸,此即气断意不断,经过一定时间锻炼,意气自然合一而下达涌泉。因为气从会阴到涌泉走得是一条线,故亦称连线意守。
3.意守命门法:意守命门是太极内功锻炼中,最重要的一环,以守命门为主以气连络其它部位,循环不止,故又称循环意守。练功开始,以意领气,从涌泉开始配合吸气,经小腿、关节、大腿到会阴合而为一,上达后丹田即命门。稍停后,以意领气,从命门开始经会阴再分两线经大腿、关节、小腿达涌泉。如此周而复始的进行,久而久之命门即可达到充实。姿势可采用站坐两种。注意气的运行要缓慢、均匀、细长、无声、无息,不可过快过急,不可用力。
4.意守关元法:这里指意守关元也即通称的前丹田,但此功之意守前丹田不同于其它功法,因为它不是固定的守丹田,而主要是充实带脉。练功开始,即以意领气,从命门分两路冲向关元。经久锻炼,前后贯通,在腰的周围,似有一条带子敷住。功夫练到这一步,带脉充实,只稍用意功夫便来,内在力量极大,配合呼吸便可产生鼓荡劲。带此功练拳,即可增加爆发力,提高拳术技击能力。
5.意守上丹田法:上丹田即两眉之间也,印堂部位,亦有称玄关,这是此功最后意守部位,必须在以上功夫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又因不易掌握火候,故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不可早练此步。它的操作法是由吐纳的吸气不放,再将气提到背部,经夹脊至玉枕、百会,达印堂即上丹田。须说明的是太极内功的守上丹田不同于别种功法,就是把气提到印堂后停住。不再下引也不旋转。此时即可带功练拳,两眼有内视之意,全身有意气贯满之感,精神贯注。在机体感觉和精神状态方面都不同于平常,此时如参加拳术技击,似有万夫不挡之勇的趋势。
6.命门涌泉连线意守法:此法多用于临床治疗疾病,练功开始可采用卧式、靠式或坐式,配合深呼气,以意领气,使气从命脉门下引到会阴,由会阴分两线经两大腿两膝关节,小腿到脚心“涌泉”,然后再吸气,以意领,使气从涌泉经两腿,关节,大腿至会阴,合而为一到命门,然后再配合呼气,以意领气下达涌泉如此周而复始进行。
7.意守解溪法:此法系治疗应用之法,不是原太极内功的锻炼法。主以在治疗高血压病人和失眠患者时应用。练功开始,即取仰卧式或靠卧式,以一支脚搭于另一支脚背上,压住解溪穴。全身放松,采取沉气呼吸法。呼气时,使气下沉到解溪(或达涌泉亦可)。
(三)呼吸法:依着锻炼步骤和临床运用可分为以下几种:
1.自然呼吸法:
自然呼吸法适用于初级阶段的第一步,或者练功开始。练功开始即采取平时的呼吸形式,自然缓慢的呼吸,并由胸式呼吸逐渐引导转变为腹式呼吸。不停顿,不默念。要求逐步达到缓缦,均匀,细长。
2.导引运气法:此导引运气法适用于初级段的第二步。练功开始,口对会阴细长吐气,随着吐气身体慢慢下降,降到两膝发酸为度。此时用意引导气由脚心经小腿,膝关节、大腿
,会阴达命门。呼气时再由命门经会阴降到大退、关节、小腿、达脚心。如此周而复始,使气运行。
3.抓闭呼吸法:抓闭呼吸法是在第二阶段应用,也就是在练完导引运气法后,再开始练习此呼吸法。这种呼吸法也称之谓吸、贴、抓、闭练功法,操作法是:采取站式,练完导引运气法之后,呼气时将气以意引导到脚心(涌泉),至此开始停顿呼吸,停顿后再进行吸气,以意带动气慢慢上提,经两小腿、关节、大腿、会阴、尾闾至命门。此时随吸气,两手用力紧抓(紧握拳),两脚十趾抓地不放。舌尖轻贴于上齿与齿龈之间,紧缩肛门并上提。吸气到不能再吸为止,然后停顿。停顿后,随呼吸再将气慢慢以意下引按原路达脚心,手指放松,脚趾放松,全身放松。这里所指之呼吸,是一种内呼吸,对于口鼻呼吸可不必管它。如此周而复始的进行,因这种呼吸法较猛烈,抓闭锻炼时间不宜过长。抓闭停顿时间也要随着锻炼的时间延长而加长。
4.候头呼吸法:这是内呼吸法的一种,是在抓闭基础上进行的。在以上几种呼吸法锻炼的基础上,身体强壮,有了良好的基础,为了病后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和增强太极拳的技击能力,还必须进一步加强这种内呼吸锻炼,达到带脉充实,神经及内脏健壮。呼吸时口鼻之呼吸形式不必管它。用意配合喉头纳气,只稍用意整个带脉即刻充满起来,腰部充实,气贯全身。这种呼吸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将气闭住,接着进行抓闭呼吸锻炼。这种呼吸多用在太极拳技击上,因为它无固定形式,以意领气,随用随来,非常方便。
5.内转呼吸法:将吐纳之吸气引到腹部后再向中丹田吸气,前后充实之后,再以意引导气围绕腰的周围转圈。先从小圈由右向左转大圈,计三十六圈,然后再由大圈转小圈,从左向里转计二十四圈。此法主用于带脉充实,前后贯通,产生鼓荡劲。
5.意识呼吸法:这种内呼吸法是太极内功锻炼中最后的一步呼吸,也可说是长期呼吸法锻炼所得之一种特殊呼吸法。它是在严格遵守以上几种呼吸锻炼方法并循序渐进而产生出来的一种呼吸法。无形无相,没有任何形式,完全以意行气,用则有,不用则无。
(四)收功法:太极内功之收功非常简单随便,如果治病择用功法,可以在不练时即停止收势不练,两眼慢慢睁开,两手相搓发热后抚摸面部,活动肢体即可,太极内功之收式以意收住,身体直立,以意使气下沉到脚心,活动肢体,散步。2007-3-11 21:40二十五两
八 关于练功的时间和进度
太极内功练功时间的长短,进度快慢,次数多少,可依据疾病程度,身体健康情况,练功条件,采用,姿势、呼吸法,意守法及练功目的等不同情况而灵活掌握。在一般情况下,用于治病时由疾病痊愈到恢复健康,快者一个月,多者半年,如以延年保健为目的者,需持之以恒常年坚持锻炼。
一般病情轻者,疾病单纯者治疗时间快;病重而疾病又复杂者治疗时间就慢;方法对头有人指导,掌握正确,见效快,反之则慢。
从锻炼阶段上谈,治疗阶段时间宜长,恢复阶段宜短,而高级阶段,主用以延年保健和增强技击能力,所以要长年坚持锻炼。
从练功姿式和要求来谈,练习静功宜长,动功宜短;靠卧式宜长,站式宜短。从呼吸方法上谈,自然呼吸法,沉气呼吸法时间宜长,导引运气法宜短,抓闭呼吸则更不宜过长,以练功者之体力情况灵活规定。每日二至三次,每次五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一刻钟。
总之,时间进度、次数,均要依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灵活掌握。
九 关于太极内功和太极拳的结合
太极内功和太极拳是一个完整的功法,只不过分两个方面来锻炼。单练内功可以治病、强身、保健延年,练习外功(太极拳)也可以治病强身,而两者合一(内外合一)可以发挥两者之长,巩固疗效提高治疗效果,加强保健预防的作用。又由于内功的锻炼而加强了拳术技击能力。所以内外合一,是提高和加深功夫的重要关键。
结合的原则是因人、因病、因时、定时、定量相结合,一般是按阶段划分,初级阶段以静为主,动为辅,中级阶段动静并行,高级阶段要求动中求静,也就是先以静中求动为主,再动静并行发展,后动静合一。
在具体结合的方法上可分为三种
(一)循环交替,其中又分集中交替和交叉交替。
1.集中交替:是指在一节功内交替结合,有两种方法:一是两头静,即在一节功内先静练,中间动练最后又是静练;一是两头动,即在一节功内先练习动功,中间练习静功最后又是动练。
2.交叉交替:是指在一日之间静、动交替,一次专静练,一次专动练,一日数次,交叉进行。
(二)定时定次:在一日之内规定动练几次。静练几次 。依具体情况规定锻炼时间和次数。
(三)动静合一:系指带功练拳而言,此步功可依功夫深浅自行掌握。
从练功(指练太极拳)的形式和过程来说,可以先集体学,后分组提高,以后个别专练。学的过程又可以先学国家体委规定的简化太极拳,然后学老架子拳,最后学太极剑、吴家拳和陈家拳为适宜。
十 太极内功在临床上的运用
从太极内功各个步骤的锻炼方法来看,其适应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以往虽然也用此功治疗过患者,但为数较少,且无病历记载,然而收到的效果确实是令人满意的。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疾病,还只是近二年的事,时间虽不长,从临床治疗病种及疗效来看,太极内功对许多慢性病疾患,都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持之以恒的话,可以弥补疾病复发的缺点。
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内功对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阳萎、早泄、胃下垂、肠胃溃疡病,疗效最佳。由于太极内功之功法较复杂,练功方法亦多,兼以动静相练,功法系统全面,要求较高,适应面广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应用中,只依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中一个或几个,锻炼法应用于临床,进行实验观察。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太极内功的治疗范围和适应症不只于此,尚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太极内功的姿势:一般可按以下原则运用
(一)卧式为主:适用于身体虚弱、年老气衰及病重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心脏病、肺结核、高血压、失眠等。以上诸症,以卧式为主。辅以坐式和靠式。
(二)坐式为主:一般病情较轻,体质较好,或经过卧式治疗有一定效果者,都可应用。坐式可与卧式、站式配合应用。
(三)靠式为主:主以治疗较重的高血压患者和失眠患者, 可与卧式站式配合应用。
(四)站式为主:身体较好、病轻、疾病单纯 ,神经衰弱
高血压、失眠等都可应用,配合抓闭呼吸对治疗阳萎、早泄、遗精效果最好,可以固精养身,益寿延年。
姿势的运用不是机械固定的,而是依据具体情况如病情、体质、锻炼目的等灵活运用。运用中既要使病人感到舒适自然,又要达到锻炼要求。练功姿势和疾病的关系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依据客观情况灵活运用。一种方法可以治疗一种疾病,也可以治疗许多疾病;一种疾病可用一种功法治疗,也可以辅以多种功法治疗这在临床治疗上就是同一疾病患者可以用同一功法治疗,也可以用不同功法治疗,不同的疾病患者用不同功法治疗,也可用同一功法治疗。这就是灵活性,决不可千篇一律。
此外,太极内功还有别于其它功法之处,另有它自己独特的锻炼方法。这就是除在治疗上可以灵活择用功法外,在用于强身保健,增强太极拳技击能力方面,又必须严格遵循锻炼步骤,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锻炼中要求严格。
在运用呼吸方面,也是分步练习,如果应用于治疗,可依据病情、病种、体质、灵活择用。如果是用于保健强身,则可以按部就班,主次锻炼。太极内功操作法中介绍了六种呼吸法。即自然呼吸法、导引运气法、抓闭呼吸法、喉头呼吸法、意识呼吸法、沉气呼吸法。这六种呼吸法,除沉气呼吸法外,另外五种呼吸法都是太极内功的整套呼吸法,也就是锻炼中由浅入深的五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的锻炼要求,由于逐步深入,要求也不同。用于临床,可以酌情任选一种应用。
如自然呼吸法,适用于练功初期,可用于年老气衰虚弱者,溃疡病、高血压等患者。沉气呼吸法可以作为练各种功的准备呼吸,而它又主以治疗高血压、失眠患者。经临床实验证明,这种沉气呼吸法,治疗高血压病有满意的效果。
导引运气法,可以治疗溃疡病、神经衰弱、高血压、胃下垂、失眠等,而尤以对失眠患者效果更为显著。抓闭呼吸可以
更多阅读
经前胸胀正常吗? 经期前胸胀痛正常吗
月经前胸胀正常吗?很多女性在经前都会出现胸胀的症状,有的情况稍微轻一些,只是感觉发胀,但还没有疼痛难忍,但有的情况却很严重,连穿衣服触碰到,或者走路的时候有震动,都会感到胀痛难忍,那么经前胸胀到底是身体抱恙,还是正常的表现呢?据医生介
转载 太极内功!(转自皇极经书)2_望海观天 太极内功心法
原文地址:太极内功!(转自皇极经书)2作者:影像无忌13 、大道歌 君今洗耳听吾言,道有先天与后天。后天渣质为无用,先天一点号真铅。昧真铅,迷本性,此是修行第一病。玉清殿上少人行,吾今指破神仙境。命要传,性要悟,入圣超凡由汝做。静功悟性
“当代李小龙”陈天星的功夫之路 李小龙是真功夫吗
“当代李小龙”陈天星的功夫之路——从贫寒少年到武打明星的蜕变历程他是,国内知名影视制片人、导演、演员;国家sos慈善公益大使;泸州市委委员;泸州市政协委员;泸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首届民办教育杰出人物理事会理事;泸州市首
有人觉得中央7套的《致富经》有骗人嫌疑吗? 中央七套致富经
发帖人:phlice 发帖时间:2007-12-11前段时间我看中央7台的《致富经》节目,把我吓了一跳,电视上记者在这个节目里采访陕西的一个老农,老农说他的猕猴桃批发价卖60多块钱一斤,还供不应求,当时我都觉得太不可能了,新西兰奇异果超市里才卖20一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第五讲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第五讲梁 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依然是和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继续来学习《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徐老师好!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