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菇栽培技术 金针菇栽培技术

鲍鱼菇又名台湾平菇、高温平菇、黑鲍菇,是从我国台湾引进的一个珍稀品种。其子实体肉质肥厚,菌柄粗、黑褐色,肉质清香脆嫩,味道鲜美,营养十分丰富,风味独特,颇受人们的欢迎。据报道,子实体含粗蛋白19.20%,脂肪13.49%,可溶性糖16.61%,粗纤维4.80%,精氨酸1.30%,赖氨酸1.0953%。氨基酸总量21.874%,其中必需氨基酸8.6455%,均高于其它侧耳,略高于金针菇。由于它是一种夏季高温季节生产的菇类,而大部分食用菌在此季节无法生长发育,而它却一枝独秀,以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加之较易储存和适于长途运输,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

鲍鱼菇粗生易长,在多种培养基上都能出菇,在适温范围内,出菇周期60-80天,生物转化率70%-100%。在花生壳培养基上栽培,最高生物学效率达125%,投入与产出达1:5-7,经济效益显著。

鲍鱼菇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盖宽度为5~20厘米、厚度为1~2厘米,菇柄短小,菌盖呈暗灰褐色。该品种的显著特点是:在双核菌丝培养基上会形成黑色的分生孢子梗束,正是黑色的分生孢子梗束的产生,驱避了菇蝇的干扰,使之成为夏季无蝇危害的绿色食品。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生态

鲍鱼菇菌丝特征是产生黑头的孢梗束,由其发育成硕大的子实体。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菇盖扇形,直径5-2Ocm。整个盖面有囊状体,刚毛状,壁厚,近圆柱形至近棒形,茶褐色至暗褐色,大小为25-40x6-11微米,基部有锁状联合。菇柄内实,质地致密,偏心生或侧生,长5-8cm,直径1-3cm,白色或淡灰白色。菌褶间距稍宽,延生,有许多脉络,褶缘有时呈明显的灰黑色,褶片下延与柄交接处形成黑色圈。担子上有4枚担孢子,光滑。孢子印奶白色。菌丝气生,宽约2微米,有锁状联合。

野生的鲍鱼菇,一般是在炎热的夏季发生在榕树、法国梧桐、番石榴等腐木上。我国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台湾、福建、浙江等省。

鲍鱼菇特征,褶片与柄交汇处有黑圈

2、生育条件

鲍鱼菇的生长发育与周围的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鲍鱼菇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是营养、温度、水分、光线、空气、pH值等。

(1)营养与平菇属中的糙皮侧耳、凤尾菇等不同,鲍鱼菇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弱,在代料栽培中必须添加一定量的碳、氮源。碳源是鲍鱼菇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原料,是能量的主要来源。鲍鱼菇所需的碳源,是能让菌丝直接吸收利用的葡萄糖、蔗糖,这是制作母种培养基的碳源原料之一。在代料栽培中,用棉子壳、废棉、稻草、麦秆、甘蔗渣、木屑、玉米芯等作为主料,供给鲍鱼菇生长发育所需的碳源。氮源则是鲍鱼菇合成蛋白质和核酸所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营养源。在培养料中添加米糠、麸皮、玉米粉、大豆粉、花生及油菜籽饼粉等,可满足对氮源的需求。实践证明,在制母种的PDA培养基中添加0.2%蛋白胨或2%玉米粉或高粱粉,可加快菌丝的生长速度,且菌丝浓密粗壮;在常规的木屑或蔗渣为主料的培养料中,添加5%-10%的黄豆粉或玉米粉,或用棉子壳代替部分木屑,并增加5%麸皮,均可获得鲍鱼菇的大幅度增产。但并非氮源越多越好,添加要适量。此外,在鲍鱼菇的生育过程中还需一定的无机盐,如磷酸二氢钾、碳酸钙等,以及钙、磷、镁、钾、铁等矿质元素以及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可使菌丝生长明显加快、旺盛,缩短菌丝满管时间。

(2)温度鲍鱼菇菌丝的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25-28℃。在适温下,菌丝洁白、浓密、粗壮,常形成树枝状的菌丝束,爬壁力强,菌落表面常见有洁白色的分生孢子梗束和似墨汁的分生孢子堆。子实体发生的温度范围为20-32℃,最适温度是27-30℃,低于25℃或高于30℃子实体发生较少。温度还会影响鲍鱼菇子实体的颜色,在自然条件下,气温25-28℃子实体呈灰黑色,28℃以上呈灰褐色,20℃以下呈黄褐色。

(3)湿度 鲍鱼菇为喜湿性菇类,抗干旱的能力较弱。培养料含水量在60%-65%之间,菌丝生长迅速,但鲍鱼菇是在夏季栽培,气温高,培养料中的水分散失快。因此,在配制培养料时,含水量应适当调高至70%为好,这样的含水量经蒸汽灭菌后要蒸发损失约7%,栽培时的实际含水量为63%。

发菌期空气相对湿度以60%为宜,湿度太大气温高,易孽生杂菌,发菌成品率低。菌丝达生理成熟后,若栽培室空气湿度低就不能现原基出菇,栽培室的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有利菇体的生长发育。

(4)光线 发菌阶段不需要光线。但子实体分化阶段则需一定的散射光,在黑暗条件下菇盖不分化。子实体有明显的向光性,在弱光下,子实体生长发育缓慢,菇柄长而重。在散射光较强的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发育快,菇盖厚实而重,说明光照对鲜菇产量有显着影响。

(5)空气 菌丝体营养生长阶段,对空气要求不严,较高浓度的CO2能刺激鲍鱼菇菌丝生长,但浓度积累不宜太高,大于30%时菌丝生长也会受到抑制,培养室只要正常通风换气即可满足鲍鱼菇对氧气的需要。现原基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氧气,随着子实体的生长,氧气的供应量应不断增加,如果通气不良,CO2浓度高,鲍鱼菇子实体容易产生柄长、菇盖小或不分化的畸形菇。

(6)酸碱度 菌丝体在pH4.0-8.5(5.5~8)的培养料中均能生长,以pH6.0-6.5(6~7.5)最适宜。

二、栽培季节

鲍鱼菇是一种高温型菇类,菌丝生长的温度以20—33℃为宜,最适25—28℃。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0—32℃,最适宜27—28℃。25—30℃时能正常发育,接近30℃时子实体生长较快,而低于25℃和高于30℃时子实体发生较少。低于20℃和高于35℃完全不发生菇蕾。因此,各地可以安排在当地气温20-32℃之间的季节出菇,南方地区每年5月至10月栽培最好,北方地区每年6月至10月栽培最好。在温度较低时,可利用塑料大棚来提高环境温度,以满足鲍鱼菇25-30℃的生长需要。

我国南方地区可春、夏、秋三季栽培。春季栽培安排在2月接原种,加温室内培养,3月中旬制作栽培袋也在加温室培养,4月下旬至5月出菇。这时自然温度已达到出菇要求的温度。夏季栽培安排在5月制作栽培袋,6月下旬出菇。秋季出菇安排在7月制作栽培袋,8月下旬至9月出菇,这时污染率低,菇质较好,商品价值较高。

三、栽培场所和栽培方式

要求选择干净、通风好、夏季不被阳光强烈照射的地方,可利用一般的菇房、大棚,也可用人工搭建的草棚栽培。草棚菇房易保湿,夏季高温季节降温、通风效果好,是栽培鲍鱼菇的理想场所。

栽培鲍鱼菇多采用袋栽方式,在床架上出菇,可充分利用空间。鲍鱼菇的最佳栽培方式是熟料袋栽。目前鲍鱼菇主要栽培方式是熟料袋栽,一般用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袋,两头出菇。菇房要设通风窗,周围环境要清洁,以减少污染源。菇棚方位应座北朝南,虽然鲍鱼菇属高温型菇类,但夏天阳光照射强烈,气温往往会超过鲍鱼菇的发温度范围,对出菇不利,菇棚座北朝南便于避阳和通风。

四、菌种制作

母种制作采用PDA培养基,补加0.2%蛋白胨,按制平菇母种的常规方法制作鲍鱼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均可采用普通木屑培养基,即阔叶树木屑74%,麸皮24%,糖1%,碳酸钙1%.也可采用谷粒培养基。制作工艺与平菇等食用菌相同。

五、培养料配制

1、培养料配方

(1)棉籽壳或废棉93%,麸皮5%,白糖1%,碳酸钙1%;

(2)棉籽壳40%,木屑或甘蔗渣40%,麸皮18%,白糖1%,碳酸钙1%;

(3)棉籽壳80%,麸皮9%,玉米粉9%,糖1%,碳酸钙1%。

(4)棉籽壳60%,木屑20%,麸皮14%,玉米粉4%,石膏l%,糖1%。

(5)棉籽壳50%,谷壳26%—27%,麸皮20%,糖、过磷酸钙、石膏各l%,

(6)棉籽壳77%,麸皮20%,石膏1%,石灰2%;

(7)棉籽壳或废棉絮93%、麸皮5%、碳酸钙1%、糖1%。

(8)棉子壳80%,麸皮18%,糖1%,碳酸钙1%

(9)棉籽壳85%、麸皮14.6%、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2%。

(10)棉籽壳40%,稻草筋45%,麸皮10%,玉米粉5%;

(11)棉子壳40%,杂木屑38%,麸皮20%,糖1%,碳酸钙1%;

(12)杂木屑78%麦 麸20%蔗糖1% 碳酸钙1%

(13)木屑73%、麸皮20%、玉米粉5%、碳酸钙1%、糖1%。

(14)木屑70%,麸皮20%,玉米粉10%。0.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

(15)玉米芯77%,麸皮20%,石膏1%,石灰2%。

(16)玉米芯70%,麸皮10%,细米糠10%,玉米粉8%;碳酸钙1%,糖1%。

(17)玉米芯40%,棉籽壳37%,麸皮20%,石膏1%,石灰2%;

(18)稻草74%、麸皮20%、玉米粉4%、糖1%、碳酸钙1%。

(19)稻草37%,木屑或玉米芯27%,棉籽壳10%,麸皮20%,玉米粉4%。碳酸钙1%,糖1%。

(20)稻 草50%杂木屑26%麸皮23% 碳酸钙1%

(21)稻草筋40%,木屑35%,麸皮20%,玉米粉5%,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2%。

(22)稻草粉37%,阔叶树木屑37%,麸皮20%,玉米粉4%,白糖1%,碳酸钙1%.

(23)麦秸(经粉碎)25%,豆秸(经粉碎)25%,玉米芯(经粉碎)25%,杂木屑12%,麸皮10%,石灰1%,过磷酸钙1%,石膏粉l%.

(24)花生壳50%、木屑26%、麦麸20%、碳酸钙1%、玉米粉3%。

(25)甘蔗渣75%麦 麸23%蔗糖0.5% 石 灰0.5%碳酸钙1%

2、配料

培养料必需新鲜、干燥、无霉变,有条件最好晒干后贮藏备用。使用前应选好晴天气曝晒3-4天。按配方称料,将配料用5毫米粗筛粉碎机粉碎后过筛,以防扎破塑料袋。配制时先将原辅料混合拌匀,棉籽壳或废棉絮作主料时,先要进行预湿,让它吸足水分,再与木屑或甘蔗渣、麸皮、蔗糖、碳酸钙等混合拌匀,然后加水调至含水量在65-70%左右即可装袋。

从试验比较来看,以棉籽壳作培养料后劲大、产量高,但生产周期相应拖长,成本也高。为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可采用木屑、棉籽壳对半,适当补充无机氮源的配方,可获较好的收成。

夏季栽培鲍鱼菇一定要用发酵料。培养料发酵方法是:在水泥地面上铺1层秸秆,厚约10厘米,把培养料放在秸秆上,料少时堆成1米高的圆形堆,料多时堆成高1米、宽1米的条形堆,每隔30厘米左右扎通气眼至料底,然后在料堆上覆盖塑料薄膜。当料堆中心温度达到60℃左右时维持24小时,然后进行翻堆,翻堆要均匀,做到外倒内、内倒外,翻完后继续堆积发酵。

鲍鱼菇栽培技术 金针菇栽培技术
3、装袋

采用35×l7×0.005cm(20×33×0.05或17×35×0.05)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0.5千克,装满压平,最后加套环,加棉花塞。栽培袋表面涂上一层石灰浆,以防污染。

4、灭菌

装袋后应立即进行高温灭菌,一般高压灭菌需1.5-2小时,常压灭菌温度达到100℃后维持8~10小时(12小时以上),

5、接种

出锅后待料温降至室温30℃以下后,在接种箱(室)中无菌操作接入栽培种。采取两头接种,每瓶750毫升的原种可接20袋。接种后重新扎好袋口,移至培养室发菌管理。

六、菌丝培养

接种后的菌袋应及时搬入25-28℃的培养室中进行发菌培养,接种后2~3天,菌丝开始萌发定植,缓慢生长,两周后达到生长高峰,应注意通风。培养室最适宜温度25℃左右,空气湿度60%左右。一般经25~30天菌丝可满袋。在培养过程中,要严防鼠害和杂菌污染,一经发现要及时处理,以免影响菌袋的合格率。

如条件适宜,菌种在8小时内即可萌动,菌丝约4天可封面。并产生黑色孢子便。此时应注意袋温变化,如袋温超过32℃时,应及时翻堆并将菌袋按井字形堆放。当菌丝由上至下蔓延至菌袋1/2时,应及时刺孔增氧,以免菌丝呼吸不旺而出现菌丝纤细。增氧时,可用烧红的铁针在布满菌丝的部位扎孔,初期扎浅,后期深扎。菌袋经3-5次扎孔,菌丝在20-22天即可长满袋,开始出菇。

七、出菇期管理

1、出菇管理

当菌丝发满袋后,袋口出现许多黑孢子梗束,即可开袋出菇。

(1)菌袋开袋方式可采用剪去袋口或反折袋口的方式。开袋时先清除袋口菌丝残留物及培养料表面不正常的根状物。菌袋清理完毕,叠放成墙式或直立床架上,定期开窗透气,喷洒净水。菌丝生长阶段约40天左右开袋,3-6天现蕾,50天内可收第一潮菇。出菇过程保持室内空气流畅,空气相对湿度85%--95%。空气不足,菌盖中间深凹并有突起的畸形;湿度过低,菌盖色泽淡化成污黄,表面粗糙。光线对鲍鱼菇的子实体发育影响不大,正常散光80—200勒克斯即可。出菇温度,掌握25℃左右,子实体肥、柄短、色泽正常、不易变形,产量也较稳定。每袋头潮为丛生,重量约120--170克,最高200克,占总产量的50%左右;第二、三潮菇多为单生。单朵菇最重可达150克,直径20厘米。管理得当生物学效率达100%。

(2)鲍鱼菇与其他平菇不同,不宜在菌袋四周开洞出菇,因为开洞处不一定长出子实体,往往有的洞口只出现柱头状分生孢子梗束,不能发育成子实体。也不宜脱袋出菇,否则整个菌柱表面都会长出分生孢子梗束和含分生孢子的液滴,就是能发生子实体,朵数也极少。鲍鱼菇最适宜的出菇方法是采用培养料表面出菇法。方法是:菌丝满袋后拔掉棉塞,脱去套环,把塑料袋反卷至培养基表面处,先将培养基表面的小菇清除干净之后,再喷水保湿,每天喷水3~4次,袋子中多余的水应倒出,保持料面湿润即可。菇房温度控制在27-32℃,20℃以下不会发生菇蕾,20-25℃菇蕾发生也较少,超过32℃菇蕾也难发生,所以控制好出菇温度是关键。空气相对湿度调至90%左右,必须随菇体生长而增加喷水量和喷水次数。不能有直射阳光。一般经8~10天开始出菇,从菇蕾起至成熟约耐5~8天。在整个出菇阶段,温度控制在25~28℃,空气温度90%最为适宜,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

(3)当菌丝满袋达到生理成熟时,应及时将菌包搬入菇棚出菇。排袋时选长满黑色孢子梗的一面向上,横卧于地上,并用刀片在菌袋上划开2-3个“十”字口,同时将地面喷湿,使菇棚内的空气湿度达85%-95%,约3-4天,菇蕾即可迅速发生。此时应着重加强水分管理,一般每天应向子实体喷3-4次雾状清水。如空气干燥,水分蒸发快,可向菇棚四周吊挂湿麻袋或海棉等保水物,以较大的空气湿度促进子实体的迅速生长。如水分充足,子实体由发生到采收仅需7天。当第一潮子实体采收后,培养料内的水分很难满足第二潮菇的生长。一般可采用脱袋覆上的方法促进二、三潮菇的发生。方法是:先挖出一条宽1米、深10厘米、长5-6米的畦沟,沟内撒一层草木灰,脱袋后的菌包横排于沟内,每排6筒,筒距约3厘米,空隙中填满肥沃的田园土,并覆没菌筒约0.5厘米。沟内灌1次跑马水后,畦上拱上薄膜。二潮菇约在3-5天内即可发生,且品质较好。

(4)将出袋菇搬到大棚或出菇房开袋,袋口撑开翻卷至料面,采用墙式排袋。如温度高于25℃,袋子之间应相隔2—3厘米,让其通风降温;若温度偏低,可将袋子靠紧排密,以增加保温性能。适当降低栽培场所的光线,增加通气量,保持空气湿度在90%左右,每天喷水2—3次;在菇蕾出现前要逐步增加喷水量,但千万不能让菇盖积水,形成水斑。定期开窗通风透气,约3-6天出现菇蕾,再经4-5天即可采收第一潮菇。之后,每天喷水3-4次,袋子中多余的水应倒出,保持料面湿润即可。整个出菇期间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相对湿度保持85-95%。若通气不良,菌盖中间凹陷并有突起的畸形。湿度过低,菌盖色泽淡化,表面粗糙。出菇温度掌握在25℃左右,在此温度条件下子实体肥厚,柄粗短,色泽好,产量高。每袋出头潮菇重量120-170克,最高200克,子实体一般是丛生。二潮菇多为单生,单朵菇最重可达150克。如果想继续采收三潮、四潮菇,则将菌袋浸水后再培养,仍可采收,生物转化率可达90-100%。一般从菇蕾到采收约68天,当子实体长到菇蕾稍有内卷、孢子还未成熟时,即7—8成熟时及时采收。如果待孢子成熟后再采收,整个菇盖就会变色,松软且稍带苦味。采收时,一手压住袋口培养料,一手握住菌柄轻轻转动,将菇体摘下。采收后清除袋口残留菇根,停止喷水1—2天,让菌丝恢复生长。而后又开始浇水保湿,促使第二潮菇体生长,经过10天后,第二批菇体开始生长。在适温范围内,出菇周期为60—80天,生物效率为70—100%。

2、覆土及后期管理

袋栽鲍鱼菇由于受其营养、水分、菌丝代谢及分生孢子影响,在采1、2潮菇时能有较高产量和上乘质量,但第3潮菇后,因营养不足、失水、菌丝老化和病虫害等多方面的原因,产、质量下降,菌盖小肉薄,或出现畸形。因此,我们采取了后期覆土栽培,即在采了第2潮菇后,采用袋式覆土出菇的管理技术,产量有明显的提高,菇的质量也好。

(1)备土与建畦。鲍鱼菇覆土材料:一般采用腐殖质较多的有团粒结构,透气性、持水力强,pH 6—7.5最适合。含水量为65%—70%。使用前拌入2%石灰和5%甲醛溶液进行喷雾消毒处理,拌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24—48小时待用。阳畦建在大棚内。畦宽60—100厘米,长依地势和需要而定。畦深5—1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畦内和四周要消毒。

(2)袋覆土。将出了第2潮菇的菌袋脱去薄膜,排放于建好的畦床上,袋与袋间隔4厘米左右,并用培养土填满,然后覆盖处理后的土壤,土厚3—4厘米,适当压实整平。

(3)覆土后管理。覆土后要经常检查土壤干湿情况,并进行喷水管理,补水应少量多次。后期可加一些维生素和激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对子实体的形成有辅助作用,激素能促进转化的增产作用。我们常用3毫克/升的三十烷醇和5毫克/生的硫胺素喷湿表面,并保持土壤含水量65%—70%,同时做好控温保湿和通风换气的工作。每天通风2次,每次30分钟,晴天加盖遮阳物。经10—20天后,可形成原基。出菇管理同上。覆土出菇产量可提高30%。

八、采收加工

当菌盖伸展至3-5厘米,菌盖近平展,边缘变薄稍有内卷、呈灰黑色或黑褐色、尚未弹射孢子时采收为最适期,此时菌肉脆嫩,香味浓郁。若菌盖上翘,孢子粉已开始弹射才采收,除不耐贮运外,其口感也会大打折扣。为此,采收一定要掌握时机,勿过老过嫩。煮食时应将菌柄带黄色部分切掉,否则会有苦涩味。

一般8-10天开始出菇,现蕾后6-8天即可采菇。采收时,一手压住培养料,一手捏住菌柄轻轻转动,将菇摘下。采完一潮菇后,将料面清理干净,让菌丝恢复2~3天后再喷水管理,间隔12-15天后可长出下一潮菇。一般第三潮菇菇蕾相对较少。正常情况下,一般可采收4~5潮菇,生物转化率90%左右,生产周期3个月。

鲍鱼菇以鲜销为佳,烹炒后清香脆嫩,缩水少;也可晒干贮放,干晶菌盖呈浅褐色,菌褶为金黄色,折干率高且清香;但大量生产仍以加工制罐为主,或盐渍,加工后能有效地保持其风味,是今后加工销售的主要方式。

九、病虫害防治

鲍鱼菇发菌、出菇期的气温相对较高,出菇期又要有较高的空气湿度,在这样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一旦发生病虫害就很难治理,因此预防病虫害至关重要。

(1)栽培场所要清洁,使用前要消毒灭虫,常用的消毒药物有漂白粉、石灰粉等。对所有门窗均应加上编织比较密的尼龙网,以防蝇、蚊飞人室内。

(2)在备料时要求选用新鲜、无霉变的主料。栽培前对接种箱、发菌室、栽培棚及床架等均要清洗干净,然后进行熏蒸消毒,用药量为每立方米空间10g硫磺或l0毫升福尔马林液,熏蒸前用喷雾气喷湿空间,可增强灭菌效果。

(3)蚤蝇和蕈蚊:以幼虫危害培养料、原基、菌丝和子实体。防治方法:如果发生蚤蝇,采菇后用锐劲特(5%氟虫腈)1000倍液,或天丁(3.3%联苯菊酯+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喷雾。在密闭条件好的菌种培养室或菇房内,若发现蚤蝇蔓延,可用磷化铝熏杀,投药后,密闭2-3天,即可杀灭害虫。

(4)菇蚊(多菌蚊):其幼虫直接危害食用菌菌丝和子实体。防治方法:可用菇净(4.3%三氟氯氰菊酯甲维盐)或天丁(3.3%联苯菊酯+阿维菌素乳油)500-1000倍液喷透整个菇场。在喷药前将能采摘的菇体全部采收,并停止浇水1天。

(5)细菌性腐烂病:在鲍鱼菇的发菌期和出菇期间,都易受到细菌性病原菌侵入而产生病变,子实体成长期受细菌侵蚀后,菇体呈水渍状,发黏,进而腐烂发臭。防治方法:可用多菇丰(45%多福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菌克毒克400-500倍液喷洒菇床和菌袋。

(6)如果发现有其他虫害,可用速灭杀丁、敌百虫、马拉硫磷等药物喷雾防治。

(7)一旦发现有杂菌和虫害的菌袋,要及时拿出室外销毁处理,以防蔓延。

鲍鱼菇较抗菇蚊、菇蝇,是目前惟一的一种天然抗虫食用菌,因此,已成为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91314.html

更多阅读

太子参的栽培技术 太子参高产量种植技术

  太子参又名童参、孩儿参,属石竹科植物,以干燥的块根入药,有补气、健脾胃、生津液等功效。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育苗  1.1选种:太子参易感花叶病毒病,发病后对产量影响非常大。所以,最好选用高抗花叶病毒的抗毒一号太

柑橘栽培技术 柑橘栽培管理月历

柑橘栽培技术——简介柑橘栽培技术柑橘栽培技术——方法/步骤柑橘栽培技术 1、柑橘栽培技术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柑桔园规划设计、防风林、苗木定植、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

平贝母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百香果栽培管理技术

平贝母的栽培与管理技术曹振岭,焦洋,卢武洲,赵国辉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生物系(牡丹江 157012)本文发表在《中国园艺文摘》2009年第1期摘要 平贝母是治疗清肺化痰、肺热燥咳、干咳

土豆高产栽培技术 土豆种植技术

土豆高产栽培技术——简介采用合适合理科学的栽培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土豆的产量。现介绍具体栽培技术如下:土豆高产栽培技术——方法/步骤土豆高产栽培技术 1、土壤备播 应选择土壤肥沃的沙壤土和两合土种植,在前茬收获后,及时灭茬耕

蔬菜黄金:黄秋葵实用栽培技术

蔬菜黄金:黄秋葵实用栽培技术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e38501012oq5.html黄秋葵属锦葵科秋葵属1年生草本植物。英名:okra。别名:羊角豆、羊角菜、秋葵、黄葵、咖啡黄葵等。它既是营养丰富的保健型佳蔬(补肾、健胃、清火、

声明:《鲍鱼菇栽培技术 金针菇栽培技术》为网友悲伤专卖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