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南宋 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满江红赵鼎阅读答案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译文] 生活在异乡,不知道时间过得很快,忽然看到桃枝发芽了,才惊悟到春天到来了。

[出典] 南宋 赵鼎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注:

1、 《鹧鸪天》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2、注释:

此词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

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3、译文:

生活在异乡,不知道时间过得很快,忽然看到桃枝发芽了,才惊悟到:原来春天到来了,又是一年的元宵节到了。在这远离故乡的惹人悲伤的地方,我想起了,在当年宋王朝全盛的时候,过元宵节的情景。

那时,繁花摇曳,在地上投下影子,十五的月儿也洒下皎洁的清辉。繁华的宫殿上,绚丽的云彩在翻飞。那往事真像一场梦!这会儿,东风吹在我脸上,眼泪却湿透了衣衫!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南宋 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满江红赵鼎阅读答案

4、赵鼎(1085-1147)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宋徽宗元丰八年生,宋代解州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宋徽宗崇宁五年举进士。宋绍兴四年任尚书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次年为宰相。其词“清刚沈至,卓然名家”。有《忠正德文集》十卷,《得全词》一卷。

南渡后,累官至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他荐任岳飞、韩世忠等爱国将领,有效地组织了军事力量以抵御金兵。他极力反对议和,遭到秦桧等人的打击和迫害。

宋绍兴八年(1138年)因力主抗金与秦桧不和,被贬到潮州。知州王惕“假肩与以送”,秦桧闻知,谪王惕金州。赵鼎在崖州寓宿裴闻义 家给宋高宗的上表中,表达了他抗金救国的思想永远不改变:“白首何归,帐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挚九死而不移。”坚强的意志使秦桧感到胆寒:“此老倔强犹者。”同时更加紧对赵鼎的逼害。赵鼎在吉阳“深居简出,杜门谢访”。“海南积荡水云飞,黎婺山高日上迟,千里孤光一樽酒,此情惟有故人知。”广西帅将张宗元遣人持诗书和药石、酒、曲前往慰问,秦桧知后,马上把张调离广西。

由于秦桧残酷迫害,赵鼎只能以死来表示抗争。临终前自书墓石,记乡里及除解岁月。铭中有这种两句:“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表示他死后也不会忘记宋朝,不会忘记抗金救国,要把他的精神化为河山,使宋朝强大起来。逐绝食而死,葬于昌化县旧县村。时为绍兴十七年(1147年)八月,享年仅63岁。卒前,自书“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忠义凛然,为人所钦仰。孝宗时,谥忠简。



5、靖康之变,汴京沦陷,宋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王朝宣告灭亡。赵构被拥立为帝,重新建立政权,是为南宋。宋高宗赵构渡江初期,驻跸建康(今南京)。作者随驾到达建康,此词大概是作于到建康不久的当年元宵节。 此词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强烈的黍离(国破家亡)之悲。

开头两句,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春天已经来到了。“春到小桃枝”是上元到来的表征。用轻灵之笔写深沉的感慨。“天涯海角悲凉地”,补足“客路”二字含义。所谓天涯,主要的不是指地域遥远,而是指漂泊他乡异地。这时的建康,一方面是南宋驻有重兵,准备抵抗金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聚集了许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流离失所者,真是一个“悲凉地”。在这样的情势下过上元,只能令人心酸。词人自然回忆起靖康之变以前“全盛时”的上元。

下片紧接上片的意脉:“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这就是变乱之前“全盛时”上元的情形。当时的上元非常繁华:“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东京梦华录》卷六)。但是作者在此避实就虚,对这些繁华情景,不作具体描绘。“花弄影,月流辉’、是乐景。“弄”、“流”二字很能传“花影”、“月辉”之神,升平的氛围已呈现出来了。“水精宫殿五云飞。”笔墨侧重对皇宫中的太平祥和气氛的渲染。对过去的太平之象的褒扬渲染,是不是言过其实了呢?不能这样看。这样写的用意在于抒发对已经失掉了的过去的怀念和眷恋,用来和眼下的惨痛现实进行对比,从而反衬当前的惨象。所以紧接着就从幻梦回到了现实。



6、赵鼎是南宋初年中兴名臣。这首词系他南渡之后作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上元即元宵。词人值此元宵佳节,抚今忆昔,表达了沉痛的爱国情思。 起首二句,以顿入之笔点明身客地,不觉时间推移之速。词人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徽宗崇宁五年进士,之合被擢为开封士曹。靖康事变后,高宗仓皇南渡,驻跸建康,词人填此词时,应当系随驾至此。“客路”一句,直点题面,说明金兵南侵之际,自己流踄异乡,不知不觉又转过了一年。出语自然通俗,然于平淡中,且为下句作好铺垫。“忽惊春到小桃枝”,这句里以小桃点出上元。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见《老学庵笔记》卷四。词句流畅清丽,于轻灵中寄慨叹,是上句的自然归宿。其中“那知”、“忽惊”两个短语,紧密呼应,有兔起鹘落之势,把词人此时的复杂的心情,切实地表现了出来。

“天涯海角悲凉地”一语,续接起句“客路”二字。建康距离北宋首都开封,实际上并不很远,然而对一个因金人有南渡流落到江南的人来说,却有如天涯海角。和词人同时的李清照流落到江南之后,也写过表达类似的感情的词句:“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词人此处一则曰“海角天涯”,二则曰“悲凉地”,这两短语连用加重语气,可以想见客愁之重、羁恨之深。这就具体表现了词人“忽惊”以后的情绪。当此时局纷乱之际,作为江防要塞的建康,一方面驻有南宋重兵,准备抵抗南下的金人;一方面是北方逃难来的人民,流离失所,凄凄惨惨。面对此情此景,词人自然而然想起北宋时欢度元宵的盛况,于是“记得当年全盛时”一句冲口而出。这句是整首诗的一大转折。按照一般填词规律,词写到此上阕歇拍,如同战马收缰,告一段落。可是它的词意却直贯下片三句,有蝉联而下之妙。这样的结构好似辛稼轩《虞美人·别茂嘉十二弟》。辛词上阕歇拍云:“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阕。看燕燕,送归妾。”下片云:“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词意跨过两片,奔腾而下,歇拍处毫不停顿,一气呵成。因而王国维称之为“章法绝妙”(《人间词话》)。此词也是采用同样章法,两片之间,毫不割裂。作者上阕歇拍刚说“记得当年”,换头就写“全盛时”情景。但词人并未以实笔具体描写元宵之夜“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也未写“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俱见《东京梦华录》卷六),而是避实就虚,写花枝袅娜,月光皎洁,宫殿华丽云彩绚丽。从虚处着笔,此词就避免了一般化,从而令人读后有新颖之感,并能唤起美好的联想。

结尾二句又将笔锋一转,写词人从回忆中的往事回到悲凉的现实生活中来。华胥梦,语出《列子·黄帝》,故事讲的是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一切崇尚自然,没有利害冲突。此处例用来喻北宋全盛时景象,但是随着金人的入攻,霎时灰飞烟灭,恍如一梦。“华胥梦”上着以“分明一觉”四字,更加重梦幻色彩。词人如梦方醒,仔细辨认,春光依旧,然而景物全非,故词人两眶热泪,不禁潸然而下。这两句读之令人怆然。词一般以景结情为好,但以情煞尾,也有佳篇。譬如此词尾句纯用情语,且以“东风”二字与上阕“春到小桃枝”相呼应,丝丝入扣,却有溪流归海,读之令人有悠悠不尽的意味。

此词结构极其缜密。“分明一觉华胥梦”是词中关键句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词眼”。词的上下二阕,全靠这个“词眼”的眼光照映。如起首两句中的“那知”、“忽惊”写从不知觉到陡然发现,即带有如梦初醒的意思;下片头三句则是梦境的显现;结句则是梦醒后的悲哀,处处关合“华胥梦”一语,于是整首词浑然一体,构成一首意境深沉的歌曲。从全词来看,感情写得有起有伏,曲折多变。如果说前三句写悲凉,下片则转写欢乐;如果说过片是写欢乐的高潮,那么结尾二句则又跌入悲怆的深渊。悲喜相生,跌宕起伏有致,因而能攫住读者的心灵。词中还运用了回忆对比的手法:以当日之悲凉,对比昔日之全盛;以梦中之欢乐,对比现实之悲哀。这种艺术手法冲破时间、空间的束缚,一任感情发泄,恣意挥写,哀而不伤,刚健深挚,与一般婉约词、豪放词均有不同。因此清人况周颐评曰:“清刚沈至,卓然名家,故君故国之思,流溢行间句里。”(《蕙风词话》卷二)这个评价是非常符合此词的特点,也是非常符合词人作为南宋初年中兴名臣的身份的。



7、桃花,你是春的使者。“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桃花优美的姿容,妍丽的色彩,勃勃的生机,现身的绝好时节,使之成为春天无可挑剔的形象代言人。当春风徐徐吹来,其他的树木还在沉寂的时候,桃花已独领风骚,丰姿绰约了。正是:“有枝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



8、旧日里许多从桃花身旁匆匆而过的人的情形,次第苏醒,分明得很。南宋词人赵鼎观桃花而留下“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的“春情”;唐代诗人崔护赏桃花而留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艳情”;以及明代罗洪先看了桃花而留下“东风吹雨衣不湿,我在桃花深处行”的“逸情”,都与南朝刘义庆关于桃花“悲情”的意境聚集在一起,你推我挤,活脱脱抖落出一幅桃花文化韵味的画卷。以至于我有机会在这幅画卷里看见,在桃花的符号化过程中,其自然属性是其文化意蕴得以确立的事实基础。于是我以为,桃花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生活的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桃花成为生命活力的象征,成为春意的代名词,再加上古人对生殖崇拜的心理因素,桃花又与青春女子建立了稳固的隐喻关系。就这样,春情、艳情、悲情和逸情四位一体,共同构筑了桃花的情结体系,它们是桃花的自然属性和文化积淀相互生发,共同作用的结果。



9、“客路哪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不知不觉,若隐若现,似一缕清风,像一片白云,轻灵而又自然,舒缓而又飘逸,久违的春天似一位羞涩的少女,脉脉含情地迈着轻盈的脚步,踏入了我们渴望的视野,激荡着我们宁静的心湖。

伴着春风,和着细雨,希望在发疯似的萌生……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功名利禄充斥心中,“名缰”“利索”使我们不能慢下脚步,不能止步不前。殊不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老,正如冯唐的一本书名《活着活着就老了》,还有星云大师的著作就叫《快不得》。米兰·昆德拉在《缓慢》一书中曾感叹,“为什么缓慢的乐趣消失了呢?以前那些闲逛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在我们的世界里,悠闲被扭曲为无所事事,其实两者完全不同,无所事事的人心情郁闷、觉得无聊,并且不断寻找他所缺少的动力。” 这些都是告诉我们放慢人生脚步,使生活的节奏慢下来。“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这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闲适向往。适当放慢人生脚步未必不是好事。人生脚步放慢是一种享受,此种享受更能激发人的热情。生命的意义不是看结果,因为有生就有死,而是享受生命的过程,在过程中去欣赏、感悟、品味、总结、回忆……

我们在创造更多更好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美好的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童年、青年、壮年、老年。一切因为我们在路上忙碌奔波。就像宋人赵鼎所说,“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91223.html

更多阅读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篇古文。作者是孟子。该文出自《孟子·告子上》。目录注音原文 出处及作者 出处 作者注释与译文 注释 译文特殊用法 一词多义 通假字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写作结构 段落分层 写法介绍内容赏

声明:《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南宋 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满江红赵鼎阅读答案》为网友殒落的樱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