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岳阳楼记有感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读岳阳楼记有感

我十岁左右的时候,就看过父亲书写的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条幅,那时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含意,但也非常欣赏作者的气度。今天我们学到《岳阳楼记》这篇课文,是我真正理解了《岳阳楼记》这篇作品的深刻含义。我为作品的气势恢宏,语言凝练优美而心旷神怡。更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能流传千古而感慨万千。我想,立一言而能传百代是很不容易的。写的人必定人格崇高,品德高尚,胸怀博大,若如蔡京、童贯以及秦桧等奸妄之臣,绝写不出千古生辉的作品。文如其人啊!

如果你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和事绩,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一篇368字的短文,能流传千古而不朽。

据宋史记载,范仲淹,字希文,生活在公元989----1052年之间,苏州吴县人,是卓越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五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带他改嫁,等他年纪少长,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乃感泣辞母”,去依靠亲戚生活。他求学异常刻苦,昼夜不息,疲乏过度了,就用凉水冲冲脸,“食不备”常常喝稀粥,别人为他叹息,但他自己并不觉得苦。当他还是秀才的时候,就有感于自己的身世和民间疾苦,曾立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在他“进士及第”做了官以后,“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他的日常生活极为俭朴,“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皆自充”。尽管后来官至副宰相,也不摆架子,市民百姓,仍然直呼其名。他见义勇为,惜老怜贫,自己节衣缩食,常常拿财务救助别人。在他六十四岁逝世的时候,“四方闻者,皆为叹息”,就连边远的羌族人民,也“哭之如父”。范仲淹抱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宗旨从政,其政绩是卓著的。为国家计,从不顾及个人得失。例如,宋仁宗时,仍是太后参决军国事,他就“上疏请太后还政”;见到修建寺观大兴土木,就说“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民心合民意也”;他要求赈济灾民,奏章没有及时批下,就质问式的说:“宫掖中半日不食当如何?”他“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知苏州的时候,见到水灾为害,地不能耕,就“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还兴办了一所“郡学”请教师,立学规。因见到三百多个学生乱哄哄的不守规矩,他就让自己的儿子入学,去带头“尽行其规”,作遵守纪律的模范 。他做地方官,关心下层人民的疾苦,曾有一首写渔民的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后来,入朝作了礼部员外郎,见到执政的吕夷简私营吴国,“进用着多出其门”,就予以揭发,结果,被诬为朋党,由是罢知饶州“。

其武功也是显赫的。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国王元昊兴兵犯境,范仲淹被派做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去抗敌守边。他守边数年,号令严明,爱抚士卒,功勋累建,皇帝“赐他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西夏人怕,说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边疆的人民则拥护他,称他做“龙图孝子”。他让儿子范纯祐和士卒一同生活,一同战斗,帮助他了解许多真实的情况,而且,越是艰险的任务,越是派他的儿子去完成。他守边四年之久,在防御上起了很大作用,当时人们用“西贼闻之惊破胆”,来赞美他。他的词章《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一零四三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以后,针对当时宋朝统治的种种危机,不管个人的乌纱帽保得住还是保不住,尖锐地抨击时弊,提出了“十条”改革意见,即所谓上书“十事”历史上称作范仲淹“新政”。其实他这些新政,不过是整顿政权机构,改革用人制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修整军事,推行法制,减轻人民负担,等等,并没有什么根本的改革,就这样稍稍对国家和人民有点益处的事情,也因侵犯了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反对,到了第二年,他再次出兵抵御西夏时,那些官僚们,趁他一时离开朝廷,便加紧攻击。终于在一零四五年初,仁宗皇帝下诏,罢新政,同时也罢了范仲淹的官,还株连了一批人。一零四五年,范仲淹再次被贬,到他临死以前,先后知邓州(河南),杭州(浙江),青州(山东)。《岳阳楼记》这篇散文,就是这一时期,他的好朋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他写的。这位滕子京从书上看,也是正直有抱负的人,遭朝廷大官僚们的攻击,被贬到岳阳的,他上任以后,兴利除弊,面貌一新,他能请范仲淹为文记其事,而范仲淹也欣然给他写了一篇,可见这个人是不坏的。

岳阳楼,就是湖南省岳阳市的西城门楼子,面对着洞庭湖。唐代始建,宋代重修,为历代名胜。正好这里是湖水入江之处,俯瞰湖水,气象万千。君山就在湖中,据说湘夫人的神灵住在那里。古代文人对岳阳楼吟咏颇多,但其水平超过范仲淹这篇散文的却少见,例如杜甫《登岳阳楼》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洞庭楼。

吴楚东南坼(che),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位“诗圣”竟触景伤情哭起来了。宋代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每被评家称为绝唱,所画山色湖水,也确实别致: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wan)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读岳阳楼记有感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也不过湖光山水而矣!能引起读者多少共鸣呢!

让我们展开《岳阳楼记》这幅多彩的画卷吧!

他言简意赅,绘声绘色,大笔淋漓,文采逼人,他即景抒情,汇情于景。自然景观本是死的,就在那里摆着,但一和人的情感关联起来,就成了有生命的东西,活了起来。这篇散文之所以能脍炙人口,广泛流传,是因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思想内容是一篇文艺作品的灵魂,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一个人没有灵魂或灵魂污浊,服饰再好也没有用。一篇作品也是这样,思想起点低,再好的技巧也立不起来,人为的立了,群众不买账,历史也不传。《岳阳楼记》是为朋友记事的,但他根本没写岳阳楼的沿革,对重修岳阳楼的功业及其作记的缘由,也只用了 五十一个字,全篇集中抒发作者生平“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写景用了整整三段文字,好像是在描绘山川胜景,其实是在点评不同心情的人物对对山川胜景的不同感慨。同是“登斯楼也”,有的就引起“忧谗畏讥”,“感激而悲”有的则“宠辱皆忘”,“其喜洋洋”。那么,什么样的襟怀才是作者所崇尚的呢?作者写道,那些“以物喜”或“以己悲”的人,只不是只顾个人的事的可怜虫而已都是不足取,都不和“仁人之心”;只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仅在朝做官时,“忧其民”就是流落江湖了,也忧其国,才符合“仁人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话,重千钧;字字烁金,掷地有声,写出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宏阔的胸怀,读至此,谁能不为之拍案叫绝呢!当时滕子京和范仲淹一样被贬斥,大概有点耿耿于怀牢骚不满吧,不知他读后思想通了没有?对我一个中学生来说,这两句话将成为我今后人生的一面镜子,他会使我终生受益。范仲淹真不愧一代名臣,他的一番话,会影响到一代又一代人。想一想我们今天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的指引下。共产党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我们是共青团员,是党的后备力量和先进分子。我们的理想、道德、情操应当是最崇高的,是前无古人的,我们的思想境界当然应比死了九百多年的这位老爷爷更高和更宽一些。回想无数革命先烈,为着共产主义理想,前赴后继,现出了一切,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他们是无愧于中华民族的前贤后后生的。他们的生死观、忧乐观,岂止是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天,二十一世纪科技现代化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发生着奇特的变化。有的人认为“金钱至上,金钱万能”,有的人在官位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背叛党,背叛人民的又大有人在,君不见陈希同,王葆森之流,官做得可谓大,贪污的也惊人。他们挥霍的是人民的血汗;有的人做事不讲诚信,做生意的坑蒙拐骗。人与人之间连起码的信任都没有,还谈何忧国忧民啊!可喜的是国家已关注道德和法制建设,中华民族还是有希望的,不会因少数人的败坏而灭亡。

《岳阳楼记》立意新,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达到了完美和统一。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语言生动优美,真真是清词丽句,你看洞庭湖,张开大口,“衔远山,吞长江”,何等气势!“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把水连天,天连水,水天一气的景象画的多么美啊!不同凡响,不落俗套,一字一句,都经锤炼,其语言形式,音色,节奏,都像诗一样的美好。让我们一起来重读《岳阳楼记》吧,那真是一种享受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90979.html

更多阅读

读史记苏秦张仪列传 苏秦和张仪的故事

读史记苏秦张仪列传皆翻唇弄舌之辈也一先说家庭然则苏秦未遇之时,亦为周之有名有姓之人也。因为一方面有兄弟嫂妹妻妾,是个大家族;另一方面"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可说明其家并非普通力食之家,而是有几大箱子的书,还藏有《周书阴符》这样

阅读《核舟记_wanglixia 口技核舟记对比阅读

(二)阅读《核舟记》回答下列问题。1、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窗上刻的文句出自何处?作者是谁?为什么要刻这些句子?《前赤壁赋》《后赤壁赋》___苏轼____暗示核

名著《昆虫记》阅读题 昆虫记阅读题

《昆虫记》阅读题一、蝉和蚁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

声明:《-读岳阳楼记有感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为网友清风徐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