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文大全 经典诗文诵读

归有光散文集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归有光的作品有《世美堂后记》、《沈贞甫墓志铭》、《震川先生集》、《吴山图》记、《陶庵记》、《项思尧文集》序、《尚书别解》、《顺德府通判厅记》、《上万侍郎书》......

《世美堂后记(归有光)》 《沈贞甫墓志铭(归有光)》

《震川先生集(归有光)》 《《吴山图》记(归有光)》

《陶庵记(归有光)》 《《项思尧文集》序(归有光)》

《尚书别解(归有光)》 《顺德府通判厅记(归有光)》

《上万侍郎书(归有光)》

郦道元诗文集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今夏水漂荡,岁月消损》 《过巫山(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郦道元)》 《水经注(郦道元)》

《黄牛滩(郦道元)》

龚自珍诗文集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龚自珍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尊史(龚自珍)》 《漫感(龚自珍)》

《与人笺一(龚自珍)》 《吴之癯(龚自珍)》

《猛忆(龚自珍)》 《又忏心一首(龚自珍)》

《咏史(龚自珍)》 《乙丙之际著议第六(龚自珍)》

《壬癸之际胎观第一(龚自珍)》 《秋心·秋心如海复如潮》

经典诗文大全 经典诗文诵读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龚自珍)》

《西郊落花歌(龚自珍)》 《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

《我劝天公重抖擞(龚自珍)》 《己亥杂诗(龚自珍)》

《龚自珍己亥杂诗注》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己亥杂诗·此去东山又北山》

《己亥杂诗·偶赋凌云偶倦飞》 《己亥杂诗·陶潜诗喜说荆轲》

《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 《己亥杂诗·风云材略已消磨》

《己亥杂诗·缱绻依人慧有余》 《己亥杂诗·文侯端冕听高歌》

《己亥杂诗·卿筹烂熟我筹之》 《杭大宗逸事状(龚自珍)》

《与人笺五(龚自珍)》 《明良论四(龚自珍)》

周密诗文集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苹洲、萧斋,晚年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华不注山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南宋末年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一说其祖后自吴兴迁杭州,周密出生于杭州。宋宝祐(1253—1258)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景定二年(1261),任浙西帅司幕官。宋亡,入元不仕,隐居弁山。后家业毁于大火,移居杭州癸辛街。

周密善诗词,能书画,雅好医药。他的笔记集《齐东野语》、《志雅堂杂钞》、《癸辛杂识》《武林旧事》等,多载当朝史事传闻、杏林轶事、民俗风情,是研究宋代文化史的珍贵索引。书中所载录的医事制度、医家史料、典籍训释、养生知识、各科医案,特别是治病疗疾的验方效剂,多为作者搜集、使用后的验证,大都真实可信。

《野步(周密)》 《齐天乐·蝉》

《闻鹊喜·吴山观涛》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凤栖梧·赋生香亭》 《扫花游·九日怀归》

《瑶花慢·朱钿宝玦》 《木兰花慢·断桥残雪》

《高阳台·寄越中诸友》 《清平乐·再次前韵》

《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曲游春·禁苑东风外》

《齐天乐·清溪数点芙蓉雨》 《玉京秋·烟水阔》

《浪淘沙·芳草碧茸茸》 《清平乐·晚莺娇咽》

《玉漏迟·题吴梦窗霜花腴词集》 《长亭怨慢·记千竹》

《乳燕飞·波影摇涟甃(周密)》 《西塍秋日即事(周密)》

《西塍废圃(周密)》 《杏花天·赋莫愁(周密)》

苏洵诗文集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

《昆阳城(苏洵)》 《题白帝庙(苏洵)》

《初发嘉州(苏洵)》 《题仙都观(苏洵)》

《几策(苏洵)》 《谏论(苏洵)》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苏洵)》 《九日和韩魏公(苏洵)》

《木假山诗(苏洵)》 《水官诗(苏洵)》

《题三游洞石壁(苏洵)》 《高祖论(苏洵)》

《题仙都山鹿(苏洵)》 《游嘉州龙岩(苏洵)》

苏辙诗文集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

《东轩记(苏辙)》 《三国论(苏辙)》

《约洞山文长老夜话》 《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风雪》

《初成遗老斋待月轩藏书室三首》 《问黄蘖长老疾》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水调歌头·离别一何久》

《景福顺长老夜坐道古人搐鼻语》 《舟中听琴(苏辙)》

《祭亡兄端明文(苏辙)》 《和子由渑池怀旧》

《巢谷传(苏辙)》 《山胡(苏辙)》

《怀渑池寄子瞻兄》 《怀子由渑池怀旧》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二雨花岩》 《逍遥堂会宿(苏辙)》

《赠景福顺长老二首》 《雨后游大愚(苏辙)》

《谢洞山石台远来访别》 《次韵侯宣城题叠嶂楼》

《和毛君新葺囷庵船斋》 《读传灯录示诸子》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 《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南商西洛曾虚署》

《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戏赠李朝散(苏辙)》

刘基诗文集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济阴之贾人·民无信不立!》 《致鬼·刘基招而不能安置,不如不招也没什么妨》

《玄石戒酒·刘玄石曾喝过“千日酒”后千日不醒》 《虎之力·刘基善用智慧和众多人才的力量!》

《烧饼歌·刘基预言,烧饼歌每句答话都像一首谜》 《梁甫吟(刘基)》

《蜀市三贾(刘基)》 《五月十九日大雨》

《救虎(刘基)》 《题沙溪驿(刘基)》

《太公钓渭图》 《绝句·人生无百岁》

《菩萨蛮·越城晚眺》 《散天花·舟泊中川》

《行书春兴八首诗卷》 《横碧楼记(刘基)》

《饮泉亭记(刘基)》 《苦斋记(刘基)》

汤显祖诗文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

汤显祖的作品有《紫箫记》(后改为《紫钗记》)、《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诗文《玉茗堂四梦》、《玉茗堂文集》、《玉茗堂尺牍》、《红泉逸草》、《问棘邮草》,小说《续虞初新志》等。因为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这四部戏都与“梦”有关,所以被合称为“临川四梦”,都以“爱情”为主题。这四部戏中最出色的是《牡丹亭》,写一个女孩因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的故事。在《牡丹亭》之前,中国最具影响的爱情题材戏剧作品是《西厢记》。而《牡丹亭》一问世,便令《西厢记》减色不少。

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赏花时·翠凤翎毛扎帚叉》

《溪上落花寺题词》 《贵生书院说(汤显祖)》

《《合奇》序(汤显祖)》 《喜奇赋序(汤显祖)》

《齐山秋眺(汤显祖)》 《嗤彪赋序(汤显祖)》

《《哀伟朋赋》序》 《李超无问剑集序》

《临川县古永安寺复寺记》 《青莲阁记(汤显祖)》

《遂昌县灭虎祠记(汤显祖)》 《至情论(汤显祖)》

《顾泾凡小辨轩记》

王安石诗文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虽不以词名家,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通过描写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壮景及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兢逐”的腐朽生活,豪纵沉郁,被赞为咏古绝唱。它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开了苏东坡豪放的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从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但也不失大家风范,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颗明星。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浣溪沙》《南乡子》 《渔家傲》 《菩萨蛮》 《桂枝香》 《千秋岁引》 《伤仲永·集句》 《伤仲永》

诗:《梅花》 《明妃曲二首》 《商鞅》 《书湖阴先生壁》 《元日》 《棋》 《登飞来峰》 《泊船瓜洲》 《与薛肇明弈棋赌》 《诗输一首》 《春夜》 《北山》 《葛溪驿》 《示长安君》 《郊行》

《王安石待客·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孤桐(王安石)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 《出郊(王安石)》

《雪乾(王安石)写春天景物》 《夜直(王安石)是一首政治抒情诗》

《王荆公唐百家诗选》 《郊行(王安石)所创作的一首讽刺诗》

《春风送屠苏(王安石)》 《金陵即事(王安石)是写春天景物的诗》

《“双喜字肉”的由来》 《读柳宗元传(王安石)的一个人生哲理?》

《次韵和吴仲庶池州齐山画图》 《后元丰行(王安石)是一篇富于理想色彩的史诗》

《送胡叔才序(王安石)》 《题齐安壁(王安石)》

《扬州新园亭记》 《河北民(王安石)全诗反映百姓深受阶级剥削》

《岁晚(王安石)月映林塘淡,风含笑语凉》 《登宝公塔(王安石)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

《悟真院(王安石)是一首写景之作》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描写金山寺夜景的律诗》

《送项判官(王安石)这是一首送别诗》 《元丰行示德逢(王安石)描绘岁和年丰的盛世》

《读汉功臣表(王安石)汉家封土建忠良,铁券丹》 《东坡归屋(王安石)无偿归还祖屋的故事》

《王安石与游客突出王安石的谦逊,不招摇,不炫》 《定林所居(王安石)对宁静闲适生活的怡然自得》

《示长安君(王安石)临行前与妹妹话别》 《古诗梅(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 《九日次韵王巩(王安石)》

《壬辰寒食(王安石)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余姚县海塘记(王安石)》

《赠外孙(王安石)对外孙的喜爱之情》 《葛溪驿(王安石)旅愁乡思》

《泊船瓜洲(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 《北陂杏花(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借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点题》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美》

《桂枝香·登临送目》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 《千秋岁引·秋景·王安石抒发个人情怀》

《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 《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表达了对惠崇的赞叹》

《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歌元丰·豚栅鸡埘晻霭间》

《思王逢原·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伤春怨·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

《江宁夹口·日西江口落征帆,却望城楼泪满衫》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江宁夹口·钟山咫尺被云埋,何况南楼与北斋》 《江宁夹口·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明妃曲·明妃初嫁与胡儿》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王安石拒受馈赠是一个清廉守正,光明正大》 《太平州新学记(王安石)》

《信州兴造记(王安石)》 《虔州学记(王安石)》

《桂州新城记(王安石)记载桂州新城的落成》 《君子斋记(王安石)》

《王安石待客》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

乐府诗集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可见这部分作品乃是汉乐府之精华。《史记乐书》载,汉乐府的设置不晚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但搜集民歌俗曲于汉武帝时,已知搜集于东汉末年,共搜集民歌俗曲138篇。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100卷,分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歌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氏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著录,是收罗汉迄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当时底层人民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形式朴素自然,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语言清新活泼,长于叙事铺陈,为中国古代叙事诗奠定了基础。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敕勒歌古诗》 《子夜歌_子夜》

《蒿里行(曹操)》 《乐府二首》

《甘泉歌》 《战城南_汉鼓吹铙歌十八曲》

《君子有所思行》 《长门怨(李白)》

《步出夏门行》 《前缓声歌》

《听颖师琴歌》 《楚人为诸御己歌》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 《江南曲·嫁得瞿塘贾》

《长门怨·天回北斗》 《长门怨·桂殿长愁不记春》

《从军行·大漠风尘》 《浪淘沙·滩头细草接疏林》

《子夜吴歌·冬歌》 《子夜吴歌·秋歌》

《子夜吴歌·夏歌》 《子夜吴歌·春歌》

《申包胥歌》 《野田黄雀行》

《草茫茫, 土苍苍。》 《慷慨歌》

《舂陵行》 《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

《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 《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

《南蒯歌》 《穷劫曲》

《桂之树行》 《长门怨·雨滴长门秋夜长》

《贺杨巨源博士拜虞部员外》 《盐州过饮马泉》

《横吹曲辞·陇头水》 《离别相去辞》

方苞诗文集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一字凤九,晚年号望溪,汉族,安徽桐城人,生于江苏六合留稼村。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个人简介

方苞官至礼部右侍郎。苞生于江苏六合留稼村。高祖方大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曾任太仆寺少卿。曾祖方象乾,明恩贡生,曾任按察司使,充岑西左江兵备道,明末,因避乱寓居江宁(今南京)。祖父方帜,曾任芜湖训导,后调任兴化县教谕。父仲舒,国子监生,家境日落,后入赘江苏六合县留稼村吴勉家;生3子:长子方舟,次子方苞,幼子方林。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文章著作

方苞著有《周官集注》13卷、《周官析疑》36卷、《考工记析疑》4卷、《周官辩》1卷、《仪礼析疑》17卷、《礼记析疑》46卷、《丧礼或问》1卷、《春秋比事目录》4卷、《诗义补正》8卷、《左传义法举要》、《史记注补正》、《离骚正义》各1卷、《奏议》2卷、《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补遗》 14卷,另删订了《通志堂宋元经解》。 名篇:《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汉文帝论》、《李穆堂文集序》、《书卢象晋传后》、《与李刚主书》、《孙征君传》、《万季野墓表》、《游潭柘记》等。

《高节妇传·方苞·衬托节妇性格严毅,以孝治家》 《游雁荡记(方苞)》

《陈驭虚墓志铭(方苞)》 《逆旅小子(方苞)》

《南山集序(方苞)》 《方望溪先生全集》

《武季子哀辞(方苞)》 《高阳孙文正公逸事(方苞)》

《与孙以宁书(方苞)》 《辕马说(方苞)》

《兄百川墓志铭(方苞)》 《又书货殖传后(方苞)》

《书孝妇魏氏诗后(方苞)》 《杜苍略先生墓志铭(方苞)》

《书五代史安重诲传后(方苞)》 《余石民哀辞(方苞)》

《二贞妇传(方苞)》 《与王昆绳书(方苞)》

《何景桓遗文序(方苞)》 《杨千木文稿序(方苞)》

高启诗文集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青丘子歌(高启)磅礴跌宕、神韵飞扬》 《明皇秉烛夜游图(高启)讽喻统治者的新意》

《黄氏延绿轩(高启)写的是春景》 《吊岳王墓(高启)诗人亲临栖霞岭岳飞墓,有感》

《秋柳(高启)此时愁杀桓司马,暮雨秋风满汉南》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高启)表达了对国泰民安》

《春暮西园(高启)写的是晚春时景》

顾炎武诗文集

顾炎武(1613年—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顾炎武手不释卷·顾炎武爱国名言“天下兴亡,》 《复庵记(顾炎武)》

《清朝艺苑(顾炎武)》 《音学五书(顾炎武)》

《吴同初行状(顾炎武)》 《文须有益于天下(顾炎武)》

《与人书十(顾炎武)》 《与三侄书(顾炎武)》

《与李中孚书(顾炎武)》 《昆山过顾亭林先生故里》

《与王虹友书(顾炎武)》 《过苏禄东王墓(顾炎武)》

《又酬傅处士次韵》 《赋得秋柳(顾炎武)》

《雨中至华山宿王山史家》 《与友人辞祝书(顾炎武)》

《书潘吴二子事(顾炎武)》 《生员论(顾炎武)》

《浯溪碑歌(顾炎武)》 《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

《酬朱监纪四辅(顾炎武)》

庾信诗文集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侯。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所以,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如此至老,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有《庾子山集》。《枯树赋(庾信)暮年所作,感伤遭遇。》 《瘗花铭(庾信)》

《舞媚娘(庾信)》 《正旦蒙赵王赉酒诗(庾信)》

《戏为六绝句之一(庾信)》 《昭君辞应诏(庾信)》

《杨柳歌(庾信)》 《奉和赵王喜雨诗(庾信)》

《寄王琳(庾信)》 《一片石(庾信)》

《拟咏怀·萧条亭障远(庾信)》 《拟咏怀(庾信)》

《山斋(庾信)》 《哀江南赋(庾信)》

《奉和山池(庾信)》 《咏画屏风诗(庾信)》

《小园赋(庾信)》 《道士步虚词(庾信)》

《哀江南赋(庾信)》

范仲淹诗文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他生于武宁军(治所徐州)(一说河北真定府)。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伊川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全集》传世,通行有清康熙岁寒堂刻版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范仲淹的作品有《告诸子及弟侄》、《谒帝尧庙》、《文正公愿为良医》、《升上人碧云轩》、《八月十四夜月》、《寄题岘山羊公祠堂》、《和章岷从事斗茶歌》、《野色》、《江山渔者》、《顾质独饯范文》、《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正》、《渔家傲·秋思》、《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罢宴》、《渔家傲 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告诸子及弟侄(范仲淹)》

《谒帝尧庙(范仲淹)》 《文正公愿为良医(范仲淹)》

《升上人碧云轩(范仲淹)表达了这种闲适之情》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对历史的评价》

《范仲淹还金授方,忠厚做人,不贪恋钱财》 《八月十四夜月(范仲淹)》

《寄题岘山羊公祠堂(范仲淹)》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范仲淹)》

《野色(范仲淹)》 《江山渔者(范仲淹)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

《答手诏条陈十事(范仲淹)》 《划粥断齑(范仲淹)》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范仲淹)》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顾质独饯范文正(范仲淹)》 《范文正公守邠州(范仲淹)》

《三宰相(范仲淹)》 《悬鼓待椎(范仲淹)》

《食粥安心(范仲淹)知足常乐》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文正(范仲淹)》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罢宴(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

《仁宗盛治(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江上渔者(范仲淹)耐人寻味的小诗》 《渔家傲·秋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司马光诗文集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的著作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训俭示康》收入高中语文课本。

《司马光好学·司马光患记不若人“勤能补拙”“》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司马光》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一个人的进步很快》

《李存审戒子(司马光)是一种忆苦思甜的教育》 《孙权喻吕蒙读书(司马光)》

《破缸救友(司马光)》 《拾樵(司马光)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见利忘义》

《谏院题名记(司马光)敢于直谏,不阿谀奉承》 《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司马光)》 《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司马光)》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阕。是宋司马光的诗》 《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表达亲密的友情》

《张玄素谏修洛阳宫(司马光)》 《东坡归屋(司马光)无偿归还祖屋》

《锦堂春慢(司马光)》 《吏隐堂(司马光)》

《齐山呈王学士微之(司马光)》

袁宏道诗文集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袁宏道代表作品:《袁中郎全集》、《徐文长传》、《初至西湖记》、《叙陈正甫会心集》、《虎丘记》、《满井游记》、《西湖游记二则》、《戏题斋壁》、《游虎跑泉》、《东阿道中晚望》、《戏题飞来峰》、《袁中郎集笺校》

文学主张: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明史·李梦阳传》)。其间虽有归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不足以矫正其流弊。万历间李贽针锋相对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的观点,振聋发聩,他和焦、徐渭等实际上成为公安派的先导。《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宗道描写西湖六桥》 《极乐寺记游·袁宗道与弟宏道、中道并称“三袁》

《天目·“公安派”袁宏道评介天目山的独绝佳处》 《妾薄命(袁宏道)表现了妇女的悲哀痛苦》

《徐文长传(袁宏道)“斯无之而不奇也”》 《西湖游记(袁宏道)》

《虎丘记(袁宏道)记述了中秋夜苏州人游虎丘》 《游盘山记(袁宏道)》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 《春游西湖袁宏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虎丘斗歌(袁宏道)》 《答李元善(袁宏道)直述胸臆,坦率自然》

《答梅客生(袁宏道)写北京春寒料峭》 《高梁桥游记(袁宏道)》

《棹歌行(袁宏道)从渔妇的角度写渔家的艰苦生》

袁枚诗文集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袁枚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遣兴(袁牧)》 《游黄山记(袁牧)》

《卖蒜老叟(袁牧)》 《随园记(袁牧)》

《渡江大风(袁牧)》 《小仓山房集(袁牧)》

《湖上杂诗(袁牧)》 《十二月十五夜(袁牧)》

《所好轩记(袁牧)》 《消夏诗(袁牧)》

《随园后记(袁牧)》 《游丹霞记(袁牧)》

《游武夷山记(袁牧)》 《谒岳王墓(袁牧)》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与稚存论诗书(袁牧)》

《游庐山黄崖遇雨记(袁牧)》 《答汪大绅书(袁牧)》

《偶作五绝句(袁牧)》 《题杨贵妃(袁牧)》

《再答尹公(袁牧)》 《游仙都峰记(袁牧)》

《桐江作(袁牧)》 《游桂林诸山记(袁牧)》

《窊尊歌(袁牧)》 《散书后记(袁牧)》

《侯嘉繙(袁牧)》 《寄聪娘(袁牧)》

《明皇与贵妃(袁牧)》 《伏波滩义犬(袁牧)》

《游黄龙山记(袁牧)》 《答彭尺木进士书(袁牧)》

《贵池同童伯龙公子周益三秀才泛舟齐山》 《再题马嵬驿(袁牧)》

《上尹制府乞病启(袁牧)》

曾巩诗文集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曾巩散文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作为欧阳修的积极追随者和支持者,几乎全部接受了欧阳修在古文创作上的主张,他在理论上也是主张先道而后文的。但比韩愈、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主张“文以明道”。其文风则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古雅本正,温厚典雅,章法严谨,长于说理,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

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但亦能诗。现存诗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含义深刻,略似其文。元代刘埙认为曾巩“平生深于经术,得其理趣;而流连光景,吟风弄月,非其好也。往往宋人诗体多尚赋,而比与兴寡,先生之诗亦然”(《隐居通议》卷七),道出了他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但他并非只善赋体,也有一些诗长于比兴,形象鲜明,颇得唐人神韵。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颇有风致。著作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抒情的佳作。就“八大家”而论,他的诗不如韩、柳、欧、王与苏轼,却胜于苏洵、苏辙。但为文所掩,不受重视。

曾巩作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有《元丰类稿》和《隆平集》传世,从他传世的文集来看,他的兴趣主要在于史传、策论一类的应用文。尤其是他从事史书编纂工作多年,对史传碑志的写作较有研究。对他有关应用文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总结,对现代应用文的发展不无指导意义。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这是一篇应黎生之求而写》 《咏柳(曾巩)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西楼(曾巩)描写海滨雨前自然景色》 《西楼子(曾巩)这是一幅海上风雨图》

《先大夫集后序(曾巩)为祖父曾致尧文集所作》 《战国策目录序(曾巩)》

《凝香斋(曾巩)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 《初发襄阳携家登岘山置酒(曾巩)的情景与感受》

《送蔡元振序(曾巩)》 《越州赵公救灾记(曾巩)》

《醒心亭记(曾巩)抒发积极的人生意识》

司马相如诗文集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27年),字长卿,汉族,蜀郡(今四川省南充人)。西汉大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他与卓文君的私奔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对“巴蜀第一美女”的爱慕!》 《“相如”的由来》

《“家徒壁立”的由来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

《哀二世赋(司马相如)随汉武帝长杨打猎》 《天子游猎赋(司马相如)》

《封禅书(司马相如)》 《大人赋(司马相如)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流露》

《美人赋(司马相如)反映出琴挑文君相如私奔》 《长门怨(司马相如)》

《上林赋(司马相如)最重要的代表作》 《诀别书(司马相如)卓文君》

《子虚赋(司马相如)》 《长门赋(司马相如)》

王守仁诗文集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子,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王阳明(王守仁)的著作有哲学著作《答顾东桥书》、《传习录》、《答友人问》、《大学问》、《语录》;诗歌有《立春》、《观傀儡次韵》、《舟山除夕》;散文有《瘗旅文》、《与毛宪副》;散曲《归隐》......

《明史》载, 王守仁出生时取名为王云,但五岁不能说话。一位高僧告诉王华,要他给儿子改名为王守仁。王华照做了,王守仁这才说话。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守仁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但非常喜欢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其父虽屡次责备,总不稍改,一气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志向: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王守仁自幼聪明,非常好学,但不只限于四书五经,而且也很喜欢其他书籍。思想也比较怪癖,很多私塾先生一直都不能理解他。有一首他做的打油诗很能说明他的这种思想: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据考证,作者王守仁,时年十二岁,这首诗叫《蔽月山房》,是王守仁第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

《蔽月山房·王守仁·山于月是小,但与我却很高》 《勤学(王守仁)》

《太子桥(王守仁)》 《花事纷纷春欲酣,杖藜随步过村南。》

《老桧斜生古驿旁,客来拴马解衣裳。》 《白云堂(王守仁)》

《猗猗涧边竹,青青岩畔松。》 《春晴(王守仁)》

《重游(王守仁)》 《南赣乡约(王守仁)》

《采蕨(王守仁)》 《邢珣(王守仁)》

《书庭蕉(王守仁)》 《再用前韵赋鹦鹉(王守仁)》

《春行(王守仁)》 《谪居绝粮请学于农将田南山永言寄怀》

《先日与诸友有郊园之约是日因送客后期小诗写怀》 《元夕雪用苏韵二首(王守仁)》

《罗旧驿(王守仁)》 《来仙洞(王守仁)》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 《龙冈漫兴五首(王守仁)》

《登大伾山诗(王守仁)》 《复用杜韵一首(王守仁)》

《家僮作纸灯(王守仁)》 《山途二首(王守仁)》

《答刘美之见寄次韵(王守仁)》 《春日花间偶集(王守仁)》

《次韵送陆文顺佥宪(王守仁)》 《晓霁用前韵书怀二首(王守仁)》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王守仁)》 《夏日登易氏万卷楼用唐韵》

《无寐二首(王守仁)》 《木阁道中雪(王守仁)》

《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 《远公讲经台(王守仁)》

《却巫(王守仁)》 《试诸生有作(王守仁)》

《雪中桃次韵(王守仁)》 《诸生夜坐(王守仁)》

《次韵胡少参见过(王守仁)》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王守仁)》

《夏日游阳明小洞天喜诸生偕集偶用唐韵》 《采薪二首(王守仁)》

《艾草次胡少参韵(王守仁)》 《别友(王守仁)》

《与胡少参小集(王守仁)》 《游来仙洞早发道中(王守仁)》

《答毛拙庵见招书院(王守仁)》 《赠陈宗鲁(王守仁)》

《送张宪长左迁滇南大参次韵(王守仁)》 《赠刘侍御二首(王守仁)》

《将归与诸生别于城南蔡氏楼(王守仁)》 《再试诸生(王守仁)》

《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王守仁)》 《寄友用韵(王守仁)》

《鹦鹉和胡韵(王守仁)》 《元夕二首(王守仁)》

《南霁云祠(王守仁)》 《次韵陆佥宪病起见寄(王守仁)》

《观傀儡次韵(王守仁)》 《寄徐掌教(王守仁)》

《夜宿汪氏园(王守仁)》 《次韵陆文顺佥(王守仁)》

《待诸友不至(王守仁)》 《诸生来(王守仁)》

《赠黄太守澍(王守仁)》 《示龙场诸生(王守仁)》

《答毛宪副书(王守仁)》 《游寄隐岩(王守仁)》

《南庵次韵二首(王守仁)》 《送客过二桥(王守仁)》

《再试诸生用唐韵(王守仁)》 《过天生桥(王守仁)》

《陆广晓发(王守仁)》 《即席次王文济少参韵二首》

《元夕木阁山火(王守仁)》 《凤雏次韵答胡少参(王守仁)》

《游齐山赋(王守仁)》

鲍照诗文集

鲍照(约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北部),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鲍照文学成就鲍照创作以诗为主,今存204首。《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

鲍照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艺术形式上,大力学习和写作乐府诗,存80余首,有三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多种形式。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内容丰富,感情饱满。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广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乐府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沈德潜曰:“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古诗源》卷十一)。《芜城赋》借广陵在汉代的繁荣和今时的荒凉来抒发怀古之幽情,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代表作之一。散文基本上属于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抒情议论融合,文气跌宕,辞藻绚丽,兼有骈散之长。

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斧季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最为流行。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他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和《梦还乡》赞美了家乡的山水。虞炎《鲍照集序》

《梅花落(鲍照)》 《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

《发后渚(鲍照)》 《梦归乡(鲍照)客居远方思念家室之作》

《建除诗(鲍照)对“开壤”的不世功业的羡慕》 《登黄鹤矶(鲍照)离别家乡的悲愁》

《赠傅都曹别(鲍照)》 《玩月城西门廨中(鲍照)这是一首赏月诗》

《日落望江赠荀丞抒写去亲为客的孤独忧愁》 《上浔阳还都道中作》

《行京口至竹里(鲍照)》 《学刘公干体五首》

《代放歌行(鲍照)》 《代贫贱苦愁行》

《代春日行(鲍照)郊游嬉戏的欢乐》 《代东门行(鲍照)》

《代北风凉行(鲍照)写女主人公含意深长》 《代结客少年场行写游侠题材的乐府》

《代出自蓟北门行(鲍照)》 《代东武吟(鲍照)先是奔放,后是激愤》

《代陈思王京洛篇写女子备受君王宠爱》 《拟行路难·其四》

《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拟行路难·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拟行路难·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拟行路难·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拟行路难·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北门》

《拟行路难·君不见柏梁台,今日丘墟生草莱》 《拟行路难·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

《拟古诗·束薪幽篁里,刈黍寒涧阴》 《拟古诗·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90145.html

更多阅读

“高考必备古诗文”名句集锦 高考必备古诗文诵读

初中必备篇目(50篇)集锦《孔子语录》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三人

经典诗文大全 经典诗文诵读

归有光散文集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

小学生经典美文诵读3 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美文

20、太阳路——贾平凹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的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

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推荐篇目 教师经典美文诵读篇目

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推荐篇目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选编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选择推荐(200篇)北朝民歌敕勒歌陆游游山西村贺知章咏柳朱熹春日李白早发白帝城汉乐府.长歌行李白望庐山瀑布贺知章回

历代赞颂母亲的著名诗文歌曲18篇 历代古诗文诵读欣赏

母亲十月怀胎,痛彻心扉;含辛茹苦,拉扯子女。她们是给予我们生命的那个人,是世界上最普通而又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赞颂母爱的优秀诗歌、文章和歌曲。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今年的母亲节了,在这

声明:《经典诗文大全 经典诗文诵读》为网友落花时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