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曲《红旗颂》之激越震撼组图 红旗颂伴奏

——洪哥警影激情汇编

















开国领袖毛泽东——中国亿万军民永远的旗帜 永恒的旗帜!









《红旗颂》自1965年5月首演以来,久演不衰,成为在我国音乐舞台上上演率最高,电视、广播播放次数最多的音乐作品之一,受到全国听众的广泛欢迎和喜爱。我国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在60年代中期创作的经典交响曲《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该乐曲融入了国歌、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是一首激情赞美革命红旗、永恒激越震撼的红色经典颂歌!

经典交响曲《红旗颂》歌词

啊……啊……啊……

蓝蓝的天空

是你飘扬的背景

亲你爱你的是那

呼啦啦的东风

你和神圣结成了

亲密的弟兄

看到你我就看到了祖国的笑容

我放歌一曲

一曲红旗颂

眼里就闪动着对你

对你的深情

一份份虔诚

一份份庄重

一个信念和我的理想重逢

啊…啊呵啊呵…啊呵啊呵….啊……

滚滚的铁流

是你身后的大众

陪你伴你的是那

路漫漫的征程

你和英雄凝成了

永恒的生命

眺望你我就望到了世界的高峰

我放歌一曲

一曲红旗颂

肩上就担负了对你

对你的忠诚

一份份祝福

一份份感动

一片霞光在我的心里上升

啊……

一份份祝福

一份份感动

一片霞光在我的心里上升

在我的心里上升



















军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将士英姿飒爽军威浩荡!

经典交响曲《红旗颂》简介:

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

交响曲《红旗颂》之激越震撼(组图) 红旗颂伴奏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该乐曲融入了国歌、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

这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乐曲开始,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引子,紧接着,弦乐奏出舒展、优美的颂歌主题,描写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新中国诞生了!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

乐曲的中间部分,在铿锵有力的三连音节奏进行中,圆号奏出简短有力的曲调,仿佛前进的号角。接着,颂歌主题变成了豪迈的进行曲,象征着在革命红旗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开了巨人般的前进步伐。

颂歌主题的再现部分,表现了亿万人民对伟大领袖、伟大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尽情歌颂。尾声处号角更加雄伟、嘹亮,形成强劲有力的最高潮,表现了中国人民永远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明天的英雄气概。整首乐曲气壮山河。

——摘自《百度百科》















五星国旗下的中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交响曲《红旗颂》的创作背景

《红旗颂》的作者吕其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他1930出生,从小就酷爱音乐,十岁随父去淮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先后在二师抗敌剧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他的父亲吕惠生是一位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的峰火中为国捐躯。吕其明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奏员,1951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55年回上海电影制片厂任作曲,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历任上影乐团团长、上海电影总公司音乐创作室主任,是中国音协第四、五届理事。曾为《铁道游击队》、《家》、《红日》、《白求恩大夫》、《庐山恋》、《南昌起义》、《雷雨》、《非常大总统》等近四十部故事片,十余部纪录片作曲,并曾为《秦王李世民》、《向警予》、《秋海棠》、《阮玲玉》等十余部电视连续剧、广播剧作曲。其中《庐山恋》的插曲《啊,故乡》和歌曲《你应当留下什么》曾获全国优秀歌曲奖。在影片《城南旧事》的创作中,以别具一格的乐思,富有时代感的旋律,使影片音乐和画面在风格上和谐一致,于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其他音乐作品有交响乐《郑成功》(与他人合作)、交响诗《铁道游击队》、随想曲《霓虹灯下的哨兵》、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十余部,以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与他人合作)等歌曲百余首。

吕其明这首《红旗颂》交响乐,是为1965年5月第6届“上海之春”而写的开幕曲。这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一经首演,迅速传遍全国,家喻户晓,成为红色经典,所以说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一辈人,说他们是听着《红旗颂》长大的,也是不过分的。那时,听新闻广播,看新闻纪录片,常常能听到这首乐曲,抒情的旋律,伴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稳健的步伐,走进人民大堂,抒发了人民当家作主,对红旗对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无比喜悦之情。在激昂的音乐中,面对红旗,每个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都会满怀豪情,仰望红旗,心潮澎湃。而在乐曲的中间部分,在铿锵有力的三连音节奏中,圆号奏出简短有力的曲调,号角响起,乐曲从颂歌主题变成进行曲,使人仿佛听到在革命红旗指引下,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大道上奋勇前进的巨人步伐。

颂歌性的音乐作品,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被人淡忘了,《红旗颂》因旋律优美,感情真挚,至今仍在音乐会上演奏,这不能不说是作曲家吕其明的成功之作。他创作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微山湖》、《啊!故乡》等影视歌曲,脍炙人口,至今传唱不衰。在创作《红旗颂》时,他亲身的革命经历和革命家庭,深深影响着他音乐的构思,并诉诸生动的音乐语言。那种来自革命生涯中独特的切身体验,无半点学院味道,实是经过战火锤炼的呕心之作。正如作曲家所说,“从党的诞生到新中国成立,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其中就包括我的父亲。他的英勇就义,我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一定要用音乐的语言,对共和国的成立、对祖国、对党,用音乐表现出来。”

——摘自《百度百科》











交响曲《红旗颂》欣赏提示

1.引子:曲调坚定有力,圆号的连接庄严而神圣,国歌响起,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做主

2.主题一:曲调主要写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时的景象,用颂歌般地旋律,抒发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面对无数先烈染红的旗帜:激动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充满憧憬、无限幸福地、无限伤感地和对红旗的无限爱恋地,……既有对革命胜利的欣慰,又有对牺牲的人民英雄的无限怀念与追思。音乐重复一遍,可以听到隆隆的礼炮声。

据吕其明老人说当年曾经有人给编了歌词,大意是:

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城楼前

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思绪万千

多少坎坷啊多少苦难

终于迎来这一天

3、主题二:音乐急转双簧管柔和哀怨地开始,让人陷入深深的回忆中,中提琴的重复使人想起过去革命开始的岁月的艰难,人民生活的艰辛,共三遍。

4、低音响起,如同黑暗年代的白色恐怖,这是像一个感人告别场面,哀婉而缠绵,最后小号想起,乐曲在不断重复中提升力度,象征在白色恐怖中,社会一天天地黑暗,人民的苦难在一天天地加重,最后小号响起,人民忍无可忍,奏响革命的号角,催促革命者上路。

5,主题一以交响曲风格的再现,描写了一个轰轰烈烈、前赴后继的战争场面,最后是红旗插上山顶胜利和夹道欢迎场面,两遍。

6、主题一再现

7,东方红旋律奏出,整个音乐推向高潮。新中国成立了,全国各族人民将团结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周围,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新中国,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了期待。

8,尾声:引子再现,引入国际歌旋律,全曲达到最高潮,表示新中国的明天将一片光明,共产主义在中国一定会实现。

——摘自《百度百科》







交响乐《红旗颂》的由来

(作者:吕其明)

【一】

管弦乐序曲《红旗颂》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创作首演距今已有40多年了。回想当年创作《红旗颂》的情景,好像还在眼前。《红旗颂》的问世,"上海之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1960年举办"上海之春"以来,新人辈出,新作品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的音乐盛会。60年代"文革"之前上海音乐家协会党组是"上海之春"权威的领导机构,由音乐界老前辈贺绿汀、丁善德、孟波、黄贻钧、钟望阳、瞿维和我组成,我是其中年轻的后辈。1965年2月,在上海音协的一次党组会上,对各演出单位报来的 "上海之春"初选节目进行了研究。大家认为,歌颂祖国和人民、歌颂党和人民军队的作品还应加强。因此,一致决定由我赶写一部作品,黄贻钧先生建议曲名定为《红旗颂》。当时,我毫无思想准备,感到非常突然,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老前辈们这样信任我,鼓励我,对我委以重任;紧张的是时间短,任务重,恐怕难以完成。但又想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因此,i我毅然接受了这一艰巨的创作任务,大胆地进行了创作。如今回想起来,如果没有"上海之春''提供这一机遇和良好的创作条件与氛围;如果没有老前辈们的信任、鼓励和促进,就不可能有《红旗颂》。因此,我对音乐界前辈们的敬意与谢意,在心中油然而生。当我进行作品酝酿、构思时,经过反复思考,首先决定《红旗颂》以1949年 10月1日开国大典为历史背景,歌颂红旗,歌颂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因此,我一方面对乐曲的结构、创作手法、调性布局、和声配器等作了周密的安排;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我深深地陷人了对当年峥嵘岁月战斗生活的往事和自己在红旗下成长的回忆之中。1940年5月,我刚满10岁时,父亲送我和姐姐吕晓晴参加了新四军二师文工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和艰苦生活的磨炼与考验,既熔铸了我的灵魂、意志,也赋予我血与火、爱与恨的乐思。在9年部队文工团的战斗生活和艺术实践中,我受到严峻的锻炼和革命艺术熏陶。但更重要的是,把我一颗稚嫩的心和中国人民伟大的解放事业交融在一起。作为一个只读过4年书的10岁孩子,确实像进了一所生活大学、艺术大学。1945年9月1日,我15岁时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历史时期,对我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949年5月26日,我随部队进人上海,同年11月转业到新成立的上海电影制片厂。1951年走上了电影作曲岗位。这段历史,使我刻骨铭心,永难忘怀。我是在红旗下长大,对红旗有着深厚的感情。红旗,是革命的象征,在井冈山的绿树丛中、遵义的城堞口、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旁、百团大战指挥所、淮海战役的阵地前,凡有革命者战斗的地方,都有红旗在飘扬。红旗,也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们前仆后继,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我的父亲吕惠生是抗战时期一位新四军高级干部,1945年9月不幸被敌人逮捕,在狱中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英勇就义时高呼"中国和平民主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时年43岁。走完了自己光辉的一生。由于千百万先烈为革命献身,才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迎来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当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天安门上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当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时候,天安门广场国歌嘹亮,礼炮齐鸣,人群如潮,红旗似海,人们无比激动,无比喜悦,无比自豪。那种走出黑暗获得解放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这些激动人心的往事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一在我眼前闪过。就在这时,几十年来,血染的战斗红旗和天安门的胜利红旗,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伟大崇高的形象。我热血沸腾,心潮激荡,夜不能寐,乐思、灵感、激情源源而来,音符在脑海中闪动。我不能不动笔了。经过一个星期的日夜拼搏,激动的泪水伴我写出了《红旗颂》。5月,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的第6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由著名指挥家陈传熙先生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和上海管乐团联合首演,受到了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

《红旗颂》在曲式上采用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乐曲开始是以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为素材的辉煌而宽广的引子,描写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历史时刻,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前,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激动人心的情景。引子之后,饱满激昂、优美抒展的红旗音乐主题在灿烂的C大调上喷薄而出,尽情表达着对胜利的喜悦和对红旗的赞美之情。连接部,双簧管奏出如歌的抒情优美旋律,仿佛经过了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红旗的澎湃心怀。乐曲中部,连续着三连音音型,赋予节奏以激越的动力,号角声再度响起,迎来一个激动人心的高潮。此时,宽广的颂歌主题一变而为铿锵有力的进行曲,好似目睹人们在红旗指引下,自强不息、奋斗不止、阔步前进的巨人步伐,以及高举红旗奋勇前进的豪迈气概。进入再现部后,颂歌主题再次表达了亿万人民在胜利的历史时刻,内心的巨大喜悦与自豪。尾声,号角雄伟嘹亮,气势磅礴,乐曲发展,到最高潮,象征着伟大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三】

《红旗颂》自1965年5月首演以来,久演不衰,成为在我国音乐舞台上上演率最高,电视、广播播放次数最多的音乐作品之一,受到听众的广泛欢迎和喜爱。许多年来,我收到很多很多听众和专家同行热情的来信,捧读这些来信,常使我激动不已。听众刘一闻先生在信中写道:"我是尊作的忠实听众,早在念中学的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凌就十分喜爱您的《红旗颂》,当得知这届(1995年)"上海之春" 莲有您的专场演出,其中有《红旗颂》时,我的心情便不能平静下锺来,我带着全家人一同来听《红旗颂》。当《红旗颂》奏响之后,我几乎是含着热泪听完的。我想,象我这样的听众决不在少数!吕先生,我一听到这首曲子,心中便充满了激奋,我对《红旗颂》从心中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音乐会结束回家后,我根本无法入睡,因此就提笔给您写信,来向您表达我--一个晚辈对您的敬仰。"我的老战友的孩子李曦邑从美国回国来看我,希望我送他《红旗颂》磁带。小李带了这盘磁带返美后来信说:"吕叔叔:我回美国后,几乎每天听一遍您的《红旗颂》!我会永远记住您和我爸爸这一代人的精神,我永远是中国人。"北京石景山钢铁厂工人汪朝光同志在信中寄来10元钱,他说他太喜欢《红旗颂》了,请我帮他买一盒磁带。四川绵阳市一位企业干部梁茵同志来信说:"您的大作《红旗颂》我听了10多年,仍是百听不厌,实在是喜欢极了。" 四川省歌舞剧院指挥家邓思义先生于1997年11月14日来信说:"《红旗颂》在四川影响很大,我省的三个专业乐团和学生乐团都曾先后在音乐会上多次演奏。最近,在成都举行的第5届中国艺术节,中国交响乐团在俞峰的指挥下,也演奏了《红旗颂》,乐曲优美的旋律,辉煌的气势给人以极大的震撼。随着这部作品的不断普及,《红旗颂》必将在社会上和人民心灵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和震动''珠影乐团著名指挥家丁家琳先生1 997年9月28日来信说:"您的作品一直是我所钦佩的楷模。此次《红旗颂》的演出,影响极大。最近我们团的演出,几乎每个单位都提出一定要演《红旗颂》,演出后反映都很强烈。一部作品,技巧再高,内涵再深,如果没有人能昕匿,没有人喜欢听,甚至连演奏的人都不知道演奏的是什么,它的生命力又在哪里呢?" 更使人高兴的是,2004年春节,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了一台"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红旗颂》作为音乐会的压轴节目,由奥地利国家音乐家交响乐团演奏。当演奏结束时,全场响起了长时间暴风雨般的掌声,令人激动,令人振奋。这说明,《红旗颂》不仅受到国内听众的喜爱,而且,也受到国外朋友的欢迎。由于《红旗颂》问世以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因此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评选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

【四】

我十分感谢众多热情听众喜爱《红旗颂》,衷心感谢对我的支持、信任和鼓励。40年来,《红旗颂》没有被人们遗忘,使我从中受到了深刻的启迪,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文艺工作者,要通过长期战斗生活的洗礼、磨练和积累,培养出一种神圣的、诚挚的情感,这是《红旗颂》成败的根本关键所在。我在一篇文章中,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肺腑之言:"我热爱伟大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热爱伟大、勤劳、善良、勇敢的人民,热爱伟大的党。我要为之奉献我的一切。我要用真诚、热爱和智慧的劳动,来回报祖国、党、人民和人民军队的养育之恩。我要将我生命的全部热忱交织在我的音乐作品中,来讴歌祖国和人民、党和人民军队光荣的昨天、辉煌的今天和灿烂的未来。因此在创作《红旗颂》时,我点燃了创作灵感激情的火花,把这种神圣、诚挚的爱融会渗透到《红旗颂》的作品之中。同时,也传达到广大听众的心灵之中。这就是我创作《红旗颂》的初衷。" 交响音乐在西方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传来中国不过七八十年。如何使外来的西方艺术形式为中国普通听众所接受,我觉得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很多,但很主要的一点是:尊重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所形成的欣赏习惯--我们有众多的地方戏曲,各地丰富优美的民歌,培育了人们根深蒂固的欣赏习惯--喜爱听旋律。因此,写好《红旗颂》颂歌音乐主题,让普通听众喜欢听、听得懂,成了这一器乐作品成功的另一关键。我在主题写作时,注重保持音乐的民族风格。但是,我并没有以现成的民间音调为素材,而是根据需要,吸收某些民间音乐的因素,采取更为概括(不限于某一地区)的写法,使颂歌音乐主题具有较浓郁的民族特征、民族神韵和民族气派。另一方面,从国歌中演化而来的主导动机(或称引子),在作品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乐曲开头到尾声,主导动机不断出现,使红旗飘飘的音乐形象自始至终贯穿全曲,与颂歌主题相辅相成,成为全曲的主体。因此,《红旗颂》的音乐形象非常集中、统一、凝炼和鲜明。在考虑乐曲的和声与配器时,首先要符合乐曲明朗、热情、豪放、颂歌性的总体风格。因此,我运用了传统的、纯朴的、明朗的和声语言。使那种强功能结构的和声背景所烘托的大波浪式的旋律进行,洋溢着壮丽豪迈的气概和崇高的音乐气质,具有英雄性与史诗性的特点。在配器方面,则根据乐曲内容和情感的需要,集中使用铜管乐和弦乐,使其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灿烂辉煌。同时,也特别注意乐曲(强弱,快慢,音色,音域,调性等等)的艺术对比,使乐曲既有变化,又很统一。综上所述,我在写作中,寻求自己的创作思维、美学追求、艺术风格,澎湃的激情、流畅的乐思与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得到高度的综合统一,使《红旗颂》成为一部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奉献给时代和人民。《红旗颂》是我的代表作之一。40年来,《红旗颂》不仅没有被人们遗忘,经受了历史的审视和实践的检验,而且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在更加辽阔的时空得到了传播,使我从中受到了深刻的启迪和顿悟。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人心是最权威的裁判员。越是扎根民族土壤的作品,越富有艺术的生命力。我不求《红旗颂》笼罩什么耀眼的光环,只要她伴随时代的脉搏跳动,溶人社会的和鸣,并被广大听众所接受,所喜爱,所钟情,这就是我的希望和追求。他们的认可与赞许,是我最大的欣慰,也是对我最高的褒奖。正因为如此,为祖国、为人民而写作,对我来说,绝不是一句过时的口号,而是终身的崇高天职和神圣使命。











汇编简要感言——

啊!《红旗颂》这部持久火热、永恒激越的红色经典乐曲,必将激励、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亿万军民——永远牢记开国领袖的教导,永恒传承革命英烈的精神,高举红旗、坚定方向、高扬斗志、再接再励,为科学发展、富国强军、振兴中华、捍卫祖国,而不懈奋斗、拼搏奉献、开拓创新、再铸辉煌!

激情汇编!震撼共赏!

喜欢吧?很难找到的呀!快来下载吧!

经典交响曲《红旗颂》下载地址连接:

http://jnez.fjjnjy.com.cn/images/uploadfiles/20061211081748.mp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9958.html

更多阅读

《红楼梦》之史湘云的行酒令 红楼梦史湘云

《红楼笔记》之三百二十三风之子原创史湘云的行酒令,在这次行酒令中是颇为引人注目的。尤其是经过刘心武先生的分析之后,所以,我打算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今天先说说这行酒令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吧。双悬日月照乾坤。闲花落地听无

《滑稽诗文》之滑稽文章二 古诗文 用在 文章中

《滑稽诗文》之滑稽文章(二)丑妇赋刘思真人皆纳令室,我命独何咎;不遇善任德,正值丑恶妇;才质陋且险,姿容剧摸母;鹿头猕猴面,推颖复出口。折额压楼鼻,两眼陷如臼;肤如老桑皮,耳如侧两手;头如研米槌,发如握扫帚。恶观压仪容,不媚加铺首。

《红楼梦》之李纨是啥样的老好人? 写红楼梦李纨的文章

《红楼笔记》之四百三十三风之子原创第五十五回开始,写探春、李纨和宝钗协理荣国府,就不能不提到李纨。在世人眼里,李纨就是个老好人。是的,没错。可是我们要往深里抠,看看这老好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真实的心态和意图。记得之前我在拙

惜《战雷》之烂尾 寒战2烂尾

惜《战雷》之烂尾作为一个时不常写些东西也看些东西的影迷,真心很佩服徐导和冯编的功力。初中刚学小说时候课本里说的,小说的目的在于刻画人物。当时做好学生的后遗症就是直到现在看东西对剧情不是太敏感,但是对人物刻画好的作品特别

声明:《交响曲《红旗颂》之激越震撼组图 红旗颂伴奏》为网友蓝色星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