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小说 全是肉肉的文

乡土小说——王鲁彦彭家煌废名

王鲁彦(1902-1944年) 原名王衡,又名王返我(后改王忘我),浙江镇海人。1920年开始创作,早年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袖子》(1926)。此外,鲁彦还是一位热心的世界语工作者,曾译有多种外国小说,1927年以前结集者有《犹太小说集》。

王鲁彦的作品长于写农民、乡村知识分子和小有产者,乡土色彩浓厚,他本人曾被鲁迅称为"乡土文学的作家"。王鲁彦长于观察,描情状物,都较细致,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尤其深入、具体。但由于他看不出他笔下人物的真正出路,因此往往流露出感伤情绪。

王鲁彦作品的思想内容:

1、控诉地方军阀统治,于暴露社会黑暗之中充满了呼之欲出的荒诞感和沉重的幽默情绪。王鲁彦早年的代表作是短篇小说《柚子》。该作1924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了文坛的注目。小说揭露了20年代湖南军阀的血腥统治。以当时长沙地方军阀行刑杀人为题材,对军阀视人命如草芥表示满腔的愤怒,同时揭示蜂拥围观者的麻木、自私、缺乏同情心的世态。透过貌似"油滑"的写法,进行含泪的控诉。"湖南的柚子呀!湖南的人头呀"这样便宜的湖南的柚子呀!"小说结尾的这两句对话,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透过作者滑稽的描写,读者可以明显地感到他那种寄沉痛于诙谐的、强烈得不能自己的愤怒感情。作者长歌当哭,以笑拟怒,状似玩世不恭,实则愤世嫉俗。这种种看似矛盾的、奇特的语言和叙述方式,正表现了鲁彦作品独特的风格。

2、描写浙东的民俗环境和乡土生活,使早期乡土小说获得了民俗学的价值。《菊英的出嫁》开始描写家乡宁波镇海一带的农民生活,表现他注重地方风物、习俗的写作风格。以往的烧毁一切的热情,让位给现实的感伤的语调,这才将他的独特之处,尽情显露。王鲁彦此类作品提供了"乡土小说"典型坏境描写的新的范式。

3、描写在时代的变动下,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农村的衰落与破败,以及纯朴人性的堕落。《许是不至于罢》以1924年遭受军阀混战之害的浙江农村为背景,写尽小有产者在战争威胁下整日谨慎、提心吊胆,千方百计保全自己财产地位的心思,可与叶圣陶的《潘先生在难中》对照,这两篇小说分别写乡村小有产者和城市小市民阶级面对"变故"时的心理状态,两相对照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王鲁彦发表于1927年的小说《黄金》,更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小说的背景是一个叫做"陈四桥"的四面环山、交通不便的僻静乡村。生活富足而又受人尊敬的如史伯伯,因为在外谋事的儿子好久没有寄钱回来,他的地位便动摇了。由于缺少了金钱的支持,他所得到的不再是尊敬,而是接连不断的凌辱,甚至连家里的狗都跟着倒了霉,被一个屠夫发泼捅死。小说很善于描写细节、渲染气氛,读到紧张之处,简直令人透不过气来。如史伯伯一家被逼得无路可走,最后在梦中才得到解脱:儿子终于升官发财,陈四桥的人又都另眼相看,齐声唤"老太爷!老太太!恭喜恭喜!"平时欺负他们的光棍们也都跪下磕头。小说实际上揭露了一种东南沿海农村在商品经济入侵后普遍存在的金钱崇拜心理,这种拜金主义与习惯势力的结合,构成了对如史伯伯一家的真正压力--来自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压力。金钱对人的异化,由此可见一斑。

鲁迅与鲁彦笔下农民形象的异同:在现代作家中,不少人曾把鲁彦和鲁迅进行比较,认为他们的作品有相似之处,这自然有一些道理。的确,两人都长于写农民,而且又都是江南农民;又都偏重于对农民心理的剖析,体现批判"国民性"的主题。但是,只要稍加揣摩便会知道,活跃在他们笔下的那些愁眉苦脸的人物,却分别属于两个时代层面--在鲁迅作品中那些依照传统方式愚钝而麻木地生活着在乡村的老中国儿女,到了鲁彦笔下,则平添了不少商业气息,而且增添了觉醒农民形象--反抗阶级压迫,走抗争道路的小说《野火》。

30年代,王鲁彦出版有《黄金》、《童年的悲哀》、《屋顶下》等集子,那浓浓的乡情,体现了“乡土小说”的一贯风格,开掘了浙东沿海乡镇子民们在农业经济衰败的社会动荡中的心理,始终坚持对乡民的批判态度,审美上偏重于对恶的、丑陋的事物的深人体验。

彭家煌(1898-1933年)是寓居上海的来自湖南湘阴的"乡土小说"作家。他的创作时间不长,但创作题材较为广泛。先后出版了《怂恿》、《平淡的事》、《厄运》、《喜讯》、《出路》等短篇小说集。作品大多表现湖南闭塞农村士绅与乡民之间所发生的各种活剧。

代表作《怂恿》比较圆熟,描写了溪镇上的两个家族的世仇,历史旧帐和现实怨结相纠缠。写土豪恶霸讼师相互倾轧,拨弄挑唆老实的农民夫妇出面受侮,而他们自己也大出洋相。这是一种讽刺性的小说,喜剧人物的线条准确,动作紧张,场面调度有方,同时加强对话的可笑性。而充满乡土气息的方言土语,诙谐讽刺的笔调,更加强了小说的地方色彩。

同样喜剧味道十足的,还有《活鬼》,将财主家庭内部为了人丁兴旺而纵容媳妇偷汉、给小孩子提早娶大媳,以致家中不断"闹鬼"的现象,大加嘲弄。

短篇小说《喜讯》则在乡情民俗画面的描绘中表现了对社会的批判。主人公拔老爹久盼儿子,盼来的"喜讯"却是儿子被当作政治嫌疑犯而判了刑。拔老爹生活希望的破灭。是对旧时代的血、泪控诉。

彭家煌小说的风格:彭的小说叙述是冷静、机智的,具农民式的风趣,有强烈的地方性。其中将本是悲剧性的故事渗入喜剧色彩(鲁迅《阿Q正传》),尤为杰出,在一定意义上,他是所有乡土小说作家中对鲁迅小说讽刺风格继承得最好的作家。他还有一类小说是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如《莫校长》和中篇《皮克的情书》,中间也包含了嘲讽的成分。总之,彭家煌的小说"比20年代一般乡土作家的更为活泼风趣,也更加深刻成熟"。

废名(1901-1967年)原名冯文炳,废名为1926年后用的笔名。湖北黄梅人,语丝社作家。深受周作人散文韵味的影响,先是创作新诗和小品散文,从事小说创作则主要是在20年代初期至30年代初期,在此期间出版的小说集有《竹林的故事》、《桃园》,《枣》和长篇小说《桥》、《莫须有先生传》等。他是周作人的学生,相貌奇古,精通哲学,对佛学也有研究,练气功。50年代在吉林大学教书,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他是一位情调独异的作家,是一位具有田园风格的乡土抒情小说家。

废名作品的思想内容:

以宁静、优美的笔调,美化中国宗法制度下的农村社会,表现带有古民风采的人物的纯朴美德,有一种"田园牧歌"情调。对这种生活的逝去表现了深深的惋惜之情。

主要代表性小说,有《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园》等。如《竹林的故事》有一种田园诗般的宁静、和谐、幻美的韵味。描述人美、景美的牧歌般意境。一片竹林,乡间三姑娘在父亲去世后和母亲相依为命,以卖菜为生。"心净如水,美如竹林",人物和清新的乡村自然景物互为映衬,形成富于诗情的象征境界。作者似乎有意模糊了小说与散文之间的界限。三姑娘对幸福的憧憬和淡淡的哀愁,都融化在那一片青翠欲滴的绿竹世界里了。三姑娘的性格象竹一样的挺直和有气节,三姑娘和竹林已经融为一体,升腾为一种纯净的美的象征,以致任何世俗的态度,都"简直是犯了罪孽似的觉得这太对不起三姑娘了"。在这里,作者既表达了对劳动者的亲近,更把对现实世界的哀伤化作了对理想世界的景慕。

短篇《桃园》,作者也是借纯洁少女阿毛姑娘的理想来喻示自己的理想。阿毛是"爱与美"兼有的化身,她是那样的心底无私,一心助人。她把自栽的花送人,把自家的桃子送人,还可惜自己上不了树多摘几个!阿毛的稚气透露了田家质朴纯真的古风,只是这种充满童贞的爱与美的追求,在严峻的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有些脆弱,阿毛的忧伤,表达了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

在写《河下柳》及《浣衣母》时小说风格有所变化。陈老爹以演木偶戏为生,但官府禁演,为生活只有将心爱的,象征古朴乡村生活的大柳树砍掉,卖钱。李妈丈夫早逝,以洗衣为生,因品德贤淑而成为"公共母亲",但当她打算与人"搭帮过日子"时,便受到众人指责,沦为"城外老虎",在这里,作者对古老中国乡村宗法制生活的毁灭表现了深深的惋惜。

废名作品的艺术特色:

1、废名的小说超尘脱俗,刻意营造理想的宗法制乡村生活,渲染纯美的心灵。他笔下的乡土,虽然不乏泥土气息,但多已把世间人物消融在仙逸的自然景物和幽静超然的心里了。这种近于理想化的情致,也不免显出了作者"有意低徊,颐影自怜"的悲哀。

2、在写作手法上,散文化的结构是废名小说最突出的特征,故事让位于情绪,人物与景物并重。

3、诗化的语言和空灵的境界,则使废名的小说更象一曲"牧童短笛",一首"唐人绝句"。

(废名)冯文炳在30年代之后成为京派的重要小说家,文体上的"实验"色彩更形明显,借鉴古典诗词的简练、含蓄、留空白等经验,转化成情节简单的散文化小说形式。抒情性发挥到极致,而文字越加简僻、晦涩。所以实际上,后来的小说虽成熟,早期的比较纯净单一的乡土抒情小说的影响并不小。

沈从文和更晚的汪曾祺等人都一再地提到冯文炳20年代的作品对他们的作用。在现代抒情小说体式的发展史上,从郁达夫到沈从文,废名是中间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思考题

一、分别简述王鲁彦、废名作品的思想内容。
乡土小说 全是肉肉的文

二、废名作品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三、彭家煌的代表作是什么?

四、说说鲁迅与鲁彦笔下农民形象的异同。

参考文献和网址:中国现代文学史凌宇主编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http://media.open.com.cn/media_file/rm/dongshi2004/zgxddwxs/xiandai/first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9643.html

更多阅读

主祷文八 :国度、权柄、荣耀全是神的

拥抱每一天20130127——寒冰整理《马太福音》6章9-13节:【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

长城文:天村的《中国孤儿青春梦》是我们的中国梦

长城:天村的《中国孤儿青春梦》是我们的中国梦长城/文作家天村先生的长篇青春励志小说《中国孤儿青春梦》,给我们创作了一名独具睿智的中国孤儿东山石,他以大思想、大情感、大智慧筑起一个青春梦——中国梦——我们的中国梦。每个人都

为什么“华中乡土派”是可能的 华中乡土派

为什么“华中乡土派”是可能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简介贺雪峰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自2004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已有近5年时间,在这近5年时间里,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所取得的最大

妖刀记 全是肉肉的文

妖刀记按照惯例,半兵卫失踪之后,竹内家督的位置,是应该由他的儿子,竹内介次郎继承的。然而与父亲不同,刚刚元服的介次郎却没有父亲那样的胆识与气魄,相反,看起来却有些懦弱。这大概也是他把父亲的收藏品如数的进献给主公的原因吧,并非是由于

声明:《乡土小说 全是肉肉的文》为网友恩怨情愁两不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