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定风波 - 黄州论坛 - 黄冈论坛 - 东湖社区 - 荆楚网 黄冈市黄州区地图

依旧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

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苏轼

1082年,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只因不同意新法的

一些扰民政策,苏轼竟然于宋神宗元丰二年被人以其诗有“

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之意,遭到恶意弹劾,在湖州任上就

被逮捕送御史台狱;羁押四月余后,谪任黄州团练副使。

在坦荡仕途突遭狂风暴雨,这位自诩有将相之才的才子几

欲投江自尽。然而,为什么会有这篇让人敬仰的《定风波》

呢?

苏轼,苏家三杰之一,受老庄思想的熏陶,喜欢处世自然

。是一位热爱生活,生性浪漫的文人。生于书香之家,出

入官场,穿梭于儒佛道;喜欢饮酒却是酒量最小的好酒客。

所以一贯内敛而隐忍的老弟苏辙,就曾经直接劝谏他不要

“多欲”。但是追求个性自由,追求生活与人生真谛的苏轼并

没有在实际上去服从弟弟苦口婆心的建议。只是稍微的收

敛了一下。不过,一旦事到临头,还是老样子。

假若真的听从了,那他也就不是那笑呵呵的苏东坡了。

但是,这就是全部的苏轼了吗?不,不是的。我们得谨记

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是完全的整体,而不该是一个平面。而苏

轼-----这位追求个性自由,追求生活与人生真谛的苏轼,

难道会是一个扁平贫瘠的人物吗?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苏

轼就是豪放派的代表,豁达大度,无疑是他的代名词。但

事实是这样子的吗?

熟悉苏轼的作品的人都应该记得,除了那篇千古传唱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外,苏轼还有几中秋词,我现在

想给大家展现的是,表现苏轼丰满人物形象的另一面的一

篇,那就是《西江月·黄州中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用“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自己远

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

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

眷恋。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我们可以见到豪

放词人旷达超然背后的悲情婉约的一面。所以在我们把苏

轼当做豁达人,豪放派的代表的时候,我们还要应该牢记

,他也是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

泥菩萨。在一个人没有同意之前,就把将他抬上神坛,绝

去七情六欲,这无疑是非常不人道的事情。

这位大文豪在此处表达出来他受贬谪后内心的痛苦和希冀

北方的贵人可否相怜,让他解除这样的困顿的处境。

不过,这位毕竟是苏轼,他会偶尔牢骚一下,说说一般人

想的,但是他更会说出一般人说不出的豪言。他是不会轻

易地就对困难屈服。在对人生大彻大悟上,苏轼用“我是世

间闲客,此闲行”(《南歌子》),表示不再留恋庙堂,只

寄情于山水了。《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

湖,亦曰螺丝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表达他对宦游

生活的厌倦。而这种类似的说法在苏轼传记中也是出现了

好几次的。

这样的苏轼不会损害他豁达、大度的形象,相反地可以让

我们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仍具有七情六欲的,是活生生的

人;而不是高高在上,冰冷的神像!

《定风波》是途中遇雨,寻常处就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

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我们不难看到,作者之所

以可以这样,是因眼前景,触发心中事,便有感而发了的

缘故。

在《初入庐山》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

山里,人人识故侯。”也写到“竹杖”“芒鞋”,而“马”是官的

坐骑,代表着福贵显达。而作者却说前者“轻胜”过后者,

其中一个“轻”字,既言其轻巧轻便,又分明是有“无官一身

轻”的意思。表明自己决意远离浮华,归隐山林,此中深意
依旧定风波 - 黄州论坛 - 黄冈论坛 - 东湖社区 - 荆楚网 黄冈市黄州区地图

,耐人咀嚼。

关于“一衰烟雨任平生”, 现代词学家胡云翼解释说是

:“披着衰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似乎只从

字眼解释,没有真正触及内蕴。在苏轼写《定风波》之后

半年又写《临江仙》词,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

句,可以彼此互证,可以看到苏轼对后半生兼济天下之望

是在逐渐地消退,可以说,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件是“焚

书坑儒”,那第二件丑恶的政治强暴文化的事件,无疑就是

“乌台诗案”。可以想象这位想济天下,救苍生的当事人的

受到的打击会有多大了。这次事件不仅仅是苏轼的悲哀,

也是中国整个文化史上的悲哀。

而在苏轼顶峰的代表作《赤壁赋》中,以大醉结尾。其实

亦是不得已的。不然,难道要苏轼写自己这位逐臣在现实

中的囚犯式的生活吗?难道要他在后面续上自己壮志未酬

的悲愤吗?(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不能。在这篇

赋里,这位倔强的文豪做不到这样。所以,必须得以醉结

尾。这是他巨大悲愤的特殊处理。

看完苏轼的传记与诗、词、文集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他是

传统主义者,尽管他会提出一些新观念,但骨子里其实仍

旧带着中庸的思想。不管他在个人兴趣、职业、嗜好或艺

术等领域,他都会尽可能地了解该领域的全部,以把其中

的不确定性给去除掉。这些人对任何他同意的事,在他同

意你的观点之前总是坚决不会轻易地让步的。(如他在对

待变法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做法)此外,他比较关怀内心

的状态,他通常有探索心灵和信仰虔诚的倾向。他是别人

的良师益友:有着体谅人的善良以及人道情怀等。(比如

他培育的亦友亦徒的黄庭坚、王定国等等)

不过,苏轼无愧是中华百年难遇的大文豪,这些面前,他

尽自己的努力去抗争命运。在被放逐的时候,他总结出了“

八面受敌读书法”(从多个角度看同一本书。比如杜牧的《

阿房宫赋》苏轼就曾经阅读百遍)与 “谪居四乐”。即“1.晨

理发2午中睡3.晚洗脚4.唱和诗”。这是明显的苦中作乐。但

也正反应了苏轼豁达的品质。

而“也无风雨也无晴”,正如佛家有言说“菩提本无树,明净

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你不尽去在意外在

事物的得失时,你便可以领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快乐了

。这也是苏轼这位集儒释道三家思想一身的人物的境界。

(相关资料可以参见《道藏》、《宋史》、《东坡志林》

及林语堂先生关于苏轼的记述等等著作,但是个人并不赞

同林语堂先生的一些关于苏轼与王安石的看法或评价。林

语堂先生在语言学的天赋值得肯定,特别是在British英语

方面,但是他个人一些对于中国传统文学历史人物等部分

的造诣和“肯定义”还是值得斟酌。所以在此稍微注一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9412.html

更多阅读

《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

【单元标题】:教学设计:《定风波》《念奴娇 赤壁怀古》赏析【框架问题】:【基本问题】:两千年的封建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封建统治下的文人也大都以儒教为思想核心,而苏轼是怎样集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身的?【单元问题】:苏轼豪放旷达的

声明:《依旧定风波 - 黄州论坛 - 黄冈论坛 - 东湖社区 - 荆楚网 黄冈市黄州区地图》为网友由题意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