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负 税收弹性 税收贡献弹性系数分析

一般企业增值税行业税负率及计算方法[5/5]

作为财务人员一般希望知道企业所在行业一般增值税税负率大致是多少,可以做为企业的参考标准,但是一般情况下,这些信息只能是税务局内部才知道,不提供给企业.中国财税网现提供部分行业的增值税税负率给大家!如下示:

农副食品加工   3.50

食品饮料           4.50

纺织品(化纤)    2.25

建材产品           4.98

化工产品           3.35

医药制造业       8.50

卷烟加工         12.50

塑料制品业       3.50

金属制品业       2.20

电子通信设备   2.65

商业批发           0.90

商业零售           2.50

其        他            3.50

所得税行业税负率(%)

饮料制造业         2.00

医药制造业         2.50

塑料制品业         3.00

食品制造业         1.00

商务服务业         2.50

其他建筑业         1.50

其他服务业         4.00

农副食品加工     1.00

批发业                 1.00

零售业                 1.50

建筑材料制造     3.00

建筑安装业         1.50

家具制造业         1.50

计算机服务业     2.00

纺织业                 1.00

房地产业             4.00

道路运输业         2.00

餐饮业                 2.00

娱乐业                 6.00

税负分析基础知识

一、宏观税负及相关概念

(一)税收负担分类

1、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是指国家征收的税款占纳税人税源数量的比重,反映出税款与社会新增财富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不同主体为出发点,税收负担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从国家的角度看,税收负担反映出国家在税收课征时的强度要求,即:要征收多少税收;另一方面,从纳税人的角度看,税收负担反映出纳税人在税收缴纳时的负担水平,即:承担了多少税款。

2、宏观税收负担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税收总收入占当期社会新增财富的比重,反映出一定时期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水平,是一个受制于国家政治、经济、财税体制等诸多因素的综合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宏观税收负担率=税收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100%

3、单项税种的税收负担

单项税种的税收负担是指某一税种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占该税种税基的比重,反映该税种的征税强度,是分析和研究税收制度和税制结构的重要内容。计算公式如:

增值税负担率=实纳增值税税额/含税销售额*100%(或不含税销售额)

企业所得税负担率=实纳所得税额/实现利润额*100%

本次税负调查分析中分行业增值税负担率分母统一为不含税销售额。

4、行业税收负担

行业税收负担是指按照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测算某行业的税收与相关税源之比,计算出某行业税负。如增值税行业税负为某行业增值税与该行业计征增值税销售额之比。

在计算单项税种行业税负过程中,根据分析需要,既可以计算实际税负(如实缴增值税税负,以实缴增值税作为分子),也可以计算名义税负(如应缴增值税税负,以应缴增值税作为分子),既可以计算销售收入税负(如以计征增值税销售收入作为分母),也可以计算增加值税负(如以增加值作为分母)。

如某行业增值税宏观税负==某行业增值税÷该行业增加值;

某行业增值税微观税负==某行业增值税÷该行业计征增值税销售额;

由于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商品批零贸易业与餐饮业是一个产业,单独测算商业增加值比较困难。在实际分析中,一般选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分母。即:

商业增值税宏观税负==商业增值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商业增值税微观税负==商业增值税÷商业计征增值税销售额;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相同行业的税负比较,可以反映出征收力度和征管质量的差异。

5、行业预警税负

目前,总局计统司定期公布行业预警税负指标。具体方法为:在计算出行业税负水平后,根据统计学的标准差和离散系数计算出行业税负离散度,以0.6作为参考值,当离散度小于等于0.6时,预警税负为行业平均税负减离散系数,当离散度大于0.6时,预警税负为行业平均税负减去行业平均税负乘以0.6的积。预警税负反映某行业最低税负标准,当某行业税负低于预警税负,则该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征收力度不足的问题。从研究实证看,对比离散系数和行业税负相关关系,税负低的行业离散系数普遍较大,税负高的行业离散系数普遍较小,说明一般情况下,税负低的行业存在的问题更多一些。

(二)GDP及相关知识

1、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 )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即全社会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总和就是GDP。

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GDP上述三种形态在核算时分别体现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分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角度衡量核算期内新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最终去向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测算的GDP,理论上应该一致,称为三面等值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三种方法计算的GDP往往存在差异,但需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误差(一般为3%)范围内。

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中的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只是反映物质生产部门物质产品生产的成果,而国内生产总值则包括全部生产活动的成果,既包括物质生产成果,也包括劳务活动成果。

税负 税收弹性 税收贡献弹性系数分析
GDP的中文名称为:国家一级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如中国GDP称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4年1月开始,我国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各地方GDP称为××生产总值,如山东GDP称为山东生产总值。

2、GDP数据发布

我国自1985年建立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制度以来,计算方法逐步完善,GDP及有关数据为党和各级政府及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4年始,参照国际惯例,我国GDP数据发布程序进行了改革,目前,年度GDP和季度GDP的发布程序分别如下:

(1)年度GDP核算按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进行。初步核算数在次年1月20日左右发布,并在2月和5月出版的《统计公报》、《中国统计摘要》上使用;初步核实数在次年9月在《中国统计年鉴》上发布;最终核实数在隔年5月和9月在《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年鉴》及其他出版物上发布;

(2)季度GDP核算分为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初步核算数于季后15日内发布,初步核实数于季后45日内发布,根据年度GDP最终核实数对全年各季度GDP初步核实数进行调整,形成各季度GDP最终核实数,并对外公布。

3、工业增加值及分类

目前,统计局年度内对外公布的工业增加值为规模以上(即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在公布年度数据时,才有全口径的工业增加值数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在核算时采取的方法不一。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目前,统计规模以上企业数据采用全面报表制度,即根据统计法有关规定,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要向统计部门报送规定格式的统计报表,统计局以此为依据,汇总、公布有关数据。

(2)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

规模以下企业为统计局企业调查队控管,纳入企业名录库,名录库企业组成抽样框,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一般以工业总产值为标志,在抽样框内选定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计算这部分企业的增长情况,从而推及全部。

随机抽样是数理统计学上一个较为重要的理论,如果能够确保抽样的随机性,一般能够确保推算结果的正确性,误差一般不会超过3%。

计算分式为:

工业增加值=当期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率

工业增加值率=上年的增加值/上年工业总产值

(三)常用的几个分析口径

目前总局进行宏观税负分析时,常用以下几个口径:

1、全口径税收宏观税负

全口径税收宏观税负是指全口径收入(一个地区的国、地税部门征收的全部税收收入,包括海关代征税收、证券印花税)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计算公式:

全口径税收宏观税负=全口径税收收入/地区生产总值*100%

2、国内税收宏观税负

国内税收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地区国、地税部门征收的全部税收收入扣除海关代征税收和证券印花税后的税收收入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计算公式:

国内税收宏观税负=国内税收收入/地区生产总值*100%。

3、全口径国税收入宏观税负

全口径国税收入宏观税负指全口径国税收入(一个地区的国税部门征收的全部税收收入,包括海关代征税收、证券印花税)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计算公式:

全口径国税收入宏观税负=全口径国税税收收入/地区生产总值*100%

4、国内税收收入宏观税负(国税部分,以下类同)

国内税收收入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地区国税部门征收的全部税收收入扣除海关代征税收、证券印花税和车购税后的税收收入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计算公式:

国内税收宏观税负=国内税收收入/地区生产总值*100%。

5、国内税收扣消费税后宏观税负

国内税收扣消费税后宏观税负是指剔除消费税差异对宏观税负的影响,一个地区国税部门征收的国内税收收入扣除消费税后的税收收入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计算公式:

国内税收扣消费税后宏观税负=(国内税收收入-消费税)/地区生产总值*100%。

6、增值税行业税负

总局计统司宏观处根据重点税源监控数据发布行业税负状况,其计算增值税行业税负的口径为:

应交增值税行业税负=某行业应交增值税÷该行业计征增值税销售额;

实交增值税行业税负=某行业实交增值税÷该行业计征增值税销售额。

7、全口径国税收入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全口径国税收入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是指剔除第一产业差异对宏观税负的影响,全口径国税收入(一个地区的国税部门征收的全部税收收入,包括海关代征税收、证券印花税)占该地区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计算公式:

全口径国税收入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全口径国税税收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100%

8、国内税收收入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国内税收收入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是指剔除第一产业差异对国内税收收入宏观税负的影响,一个地区国税部门征收的国内税收收入占该地区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计算公式:

国内税收收入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国内税收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100%。

9、国内税收扣消费税后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国内税收扣消费税后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是指剔除消费税和第一产业对国内税收收入宏观税负的影响,一个地区国税部门征收的国内税收收入扣除消费税后的税收收入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计算公式:

国内税收扣消费税后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国内税收收入-消费税)/(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100%。

在此次调查分析方案中,我省根据总局口径列出了各个口径的全国、相关省、各市的税负情况,供大家分析。

(四)税收弹性分析

开展经济税收关系分析时,除了税负分析,经济税收弹性分析也是一种重要分析方法。

税收弹性系数是指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反映经济税收是否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增长百分比/增加值增长百分比。

在统计报表中,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分产业、分行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相对数(增长百分比)为不变价,因此在计算弹性系数时,要进行现价增长的计算,即增加值增长百分比=(当年增加值绝对数-去年增加值绝对数)/去年增加值绝对数*100%。如统计报表中2005年山东国内生产总值为18468亿元,增长15.2%,按现价计算,2004年山东国内生产总值为15022亿元,增长22.9%。

按照经济学理论,税收增长比例应该和经济增长比例大致相同,即当税收弹性系数为1的时候,是比较完美和协调的增长形势。但税收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经济结构对税收增长的影响,包括由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国民收入结构和分配结构的调整及变化,导致税源结构和税收收入质量的改变,税制改革及统计口径等原因,都会造成经济与税收增长不同步。1965-1990年期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税收弹性系数平均为1.4。经济学界一般认为,弹性系数在0.8-1.2为合理区间。合理的税收比例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税收收入增长过缓,也会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税收征管手段不断增强,弹性系数在1.0-2.0期间均处于合理范围。

二、宏观税负水平介绍

(一)国际宏观税负参照标准与我国宏观税负现状

宏观税负是国际上衡量税负水平的通用标准。按国际通例:GDP人均26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最佳税负水平为13%左右(相当于全口径税收收入,含国地税,下同),人均750美元时,最佳税负水平为20%左右,人均10000美元时的高收入国家,最佳税负水平为30%左右。按上述标准衡量,我国人均GDP已达1090美元以上,税负水平理应在20%以上为最佳,但是实际上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几十年来一直在10%-18%之间浮动,1990-2005年分别为(%)13.92、13.83、 12.38、 12.29、 10.96、 10.33、 10.18、13.02、11.06、 11.67、 14.17、 15.67、 16.77、 17.07、16.1、16.93。从国际比较中得知,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是低水平的,据《世界竞争力年鉴》4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数据,2000年各国税收收入占当年GDP比重(%)最低的是中国香港为9. 94、最高的是瑞典为52. 94,平均为35左右,其中:发达国家的日本为27. 02,美国为28. 22、澳大利亚为31. 82、加拿大为36. 35、英国为37. 27、德国为37. 99、意大利为42. 26、法国45. 60;发展中国家一般为20%-26%左右,哥伦比亚为11. 57、菲律宾为13. 93.泰国为14. 98、印度尼西亚为16. 51、印度为16. 79,阿根廷为20. 99、马来西亚为22. 31、韩国为26. 20、俄罗斯为26. 700,而我国为14.17%。

(二)国税宏观税负现状

1、全口径国税收入宏观税负

近年来我省宏观税负稳步提高,但与全国相比仍处于偏低水平。2005年我省全口径国税收入宏观税负为7.8%,分别低于全国、全国扣京津沪、江苏、浙江、广东3.9、2.2、2.8、4.7、5.3个百分点。

全省分市看,高于全省平均税负的有5个市,分别为青岛(14.6%)、济南(8%)、东营(14.2%)、日照(11.7%)、莱芜(9.9%),其他12个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菏泽(3.9%)、聊城(3.7%)、威海(3.6%)、德州(3.4%)、临沂(3.4%)宏观税负在4%以下。

2、国内税收收入宏观税负

2005年我省国内税收收入(扣除海关代征和车购税,总局口径)宏观税负为5.8%,分别低于全国、全国扣京津沪、江苏、浙江、广东3.3、2.2、2.2、2.7、2.6个百分点。

全省分市看,高于或接近全省平均税负的有6个市,分别为青岛(5.8%)、济南(7.4%)、淄博(6.6%)、东营(13.9%)、莱芜(9.4%)、滨州(5.7%);其他11个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菏泽(3.7%)、聊城(3.5%)、德州(3.2%)、威海(3.0%)、临沂(3.0%)、日照(3.0%)6个市宏观税负在4%以下。

3、国内税收扣消费税后宏观税负

国内税收收入进一步扣除消费税后,我省宏观税负为5.3%,分别低于全国、全国扣京津沪、江苏、浙江、广东2.8、1.7、2.1、2.7、2.4个百分点。

全省分市看,高于或接近全省平均税负的有6个市,分别为济南(6.2%)、淄博(6.0%)、东营(13.7%)、济宁(5.4%)莱芜(9.4%)、滨州(5.5%);其他11个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泰安(3.8%)、菏泽(3.6%)、聊城(3.5%)、德州(3.2%)、临沂(3.0%)、日照(2.9%)、威海(2.8%)7个市宏观税负在4%以下。

4、工业增值税税负

2005年我省工业增值税税负(工业增值税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3%,分别低于全国、全国扣京津沪、江苏、浙江、广东4.3、6.1、2.5、3.8、3.6个百分点。

全省分市看,高于或接近全省平均税负的有7个市,分别为青岛(7.1%)、济南(7.5%)、淄博(8.1%)、枣庄(7.1%)、东营(12.3%)、济宁(10.8%)、莱芜(13.4%)、滨州(8.4%);其他10个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临沂(4.8%)、威海(3.7%)税负在5%以下。

5、商业增值税税负

2005年我省商业增值税税负(商业增值税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分别低于全国、江苏、浙江、广东1.5、1.4、1.5、1.6个百分点。

全省分市看,税负低于1%的市有济宁(0.9%)、威海(0.9%)、聊城(0.8%)、菏泽(0.8%)、德州(0.6%)。

(三)开展税负分析的主要技术方法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市场经济指标参比法,是指在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分析中,将宏观税负、行业税负或者企业税负经过加工整理后,将有关数据与市场经济当前数据比较一致性和差异。如果现有指标与当前市场经济公认标准指标差异过大,表明现有指标数据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应引起征管部门注意,并应当根据《征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行业、企业质疑数据按照市场经济当前公认标准指标予以重新核定。这种方法从技术上看相对简单,但从数据调查采集情况看,调查采集工作难度比较大,但正因如此,该方法是能够发现我们征管工作中薄弱环节的主要方法。如我们在基层调研中,通过这种方法发现当地小型或个体加油站应缴税负率偏低。调查发现该市2004年小型或个体加油站共126户,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73亿元,实现增值税198万元,平均应缴税负率0.53%,低于全国该行业0.64%的预警下限,基本得出了该行业征管存在一定漏洞的结论。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用来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某种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常用的因素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相关联因素的剖析,其特点不是借助于数字模型,而是根据相关因素的性质,表明其数量变化对所研究现象变动的影响关系与制约关系,从本质上讲属于经验方法。

税收弹性(Tax Elasticity) 什么是税收弹性

弹性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主要是用来衡量某一经济变量随另一经济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力度或敏感性。

税收弹性,也叫做税收收入弹性,是指税收收入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情况的比率。其宗旨是对整个社会的宏观税收负担程度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掌握整体税负的变化,以使从宏观上对全社会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并从动态上分析研究税收相对经济变化的量变及其运动规律。

计算公式为:

税收收入弹性= 税收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式中的经济增长率,一般使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GNP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NI增长率)等指标。

税收弹性与税收增长、GDP的关系

税收弹性表示出的税收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对比关系有三种情况:

1.税收弹性>1,表明税收富有弹性,税收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或者说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2.税收弹性=1,表明税收为单位弹性,税收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同步,或者说与经济发展同步。

3.税收弹性<1,表明税收的增长速度慢于GDP的增长速度,或者说低于经济增长速度。

税收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税收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税率一定的情况下)有以下三方面:

1.作为税基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扩张;

2.税收弹性的增强;

3.总体税收比率的上升。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税收归根到底来自GDP,所有税收都是GDP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结果。如果把GDP比作一个大蛋糕,蛋糕越大,意味着政府从中所切除的税收蛋糕就越大。所以说GDP总量扩张是影响税收增长的主导因素。

在财政政策、税率保持不变的现行状态下,税收弹性与总体税收比率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换言之,税收弹性的增强与税收比率的上升可以说是同一种因素的两个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前者决定了后者,是影响税收增长的核心因素。如果税收弹性增强,意味着税收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相应地税收占GDP的比重就会上升;如果税收弹性不变或有所下降,意味着税收增长速度同步或慢于GDP增长速度,相应地税收占GDP的比重就会保持不变,或下降。

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RGDP)是末期国民生产总值与基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以末期现行价格计算末期GNP,得出的增长率是名义经济增长率,以不变价格(即基期价格)计算末期GNP,得出的增长率是实际经济增长率。在量度经济增长时,一般都采用实际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

目录

基本含义

计算方法

1.年度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2.年均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相关政策

1.简介

2.调整利率政策

3.税收政策

4.财政政策

5.汇率政策

经济增长与发展

1.零增长与负增长

2.经济增长≠发展

举例说明

基本含义

计算方法

1.年度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2.年均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相关政策

1.简介

2.调整利率政策

3.税收政策

4.财政政策

5.汇率政策

经济增长与发展

1.零增长与负增长

2.经济增长≠发展

举例说明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含义

经济增长率的大小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快慢,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需的时间长短,所以政府和学者都非常关注这个指标。

如果变量的值都以现价计算,则公式计算出的增长率就是名义增长率,反之如果变量的值都以不变价(以某一时期的价格为基期价格)计算,则公式计算出的增长率就是实际增长率。在量度经济增长时,一般都采用实际经济增长率。

编辑本段计算方法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分为两种:

年度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年度经济增长率衡量的是两年之间经济的变化。

计算比较简单,就是后一年的经济指标(如GDP或人均GDP)减去前一年的经济指标再除以前一年的经济指标,如果我们用百分数来表示的话还要再乘上百分百,比如我国2003年的GDP是61687.9亿元(按1990年价格计算,以下同),而2004年的GDP是 67548.2亿元,因此2004年的经济增长率就是0.095,用百分数来表示就是9.5%。

年均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年均经济增长率衡量的是若干年来经济的平均变化情况。计算就比较复

杂,为了准确起见,我们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述。

假设一个经济变量y的值由初始值y0经过n个时间段(比如年、月、日等)后变为yn,则在每个时间段里y的平均增长率应该是g= n√yn/y0-1。举例来说,按1990年价格计算,中国1952年人均GDP为,2004年人均GDP为5196.5元,则按照这个公式计算,这52 年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为6.07%。但是如果年均经济增长率比较小的话,也可以按照指数的形式来计算,计算公式是g=(In•yn/y0)/n。比如,以1996年美元来衡量,美国的真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870年的3340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33330美元,则按照这个公式计算,美国这130年的人均年均增长率是1.8%。

编辑本段相关政策

简介

国家可以采取扩张性的利息、税收、财政和汇率政策来增加经济增长,但是每一种政策的作用都有其局限性。而且这些政策在本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出这一理论的凯恩斯也被称为“资本主义的救星”,但是近年来其作用越来越受到质疑。

调整利率政策

降低中央银行利率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这一政策将鼓励公司贷款,这一部分贷款必将转化为投资或资金流周转,即消费。这一政策还可以降低通货紧缩的危险。经济学家非

常害怕通货紧缩,因为它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并且当利率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将导致市面上流动性不足的情况。当通货紧缩到来的时候,人们趋向于减少消费,因为通货紧缩的特征是价格降低,那么控制当前消费就有可能节省开支。但是降低利息又会增加通货膨胀或流动性过剩的危险。

税收政策

降低个人或公司税率。这种措施和降息一样会促进公司投资和个人消费。个人消费的增加又反过通过创造需求来促进公司的发展。但是这样做的危险是增加财政赤字。但是增加财政赤字不是必然的,因为税率降低了,但是经济增长了,征税的基数扩大了,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相见税收。

财政政策

增加国家财政开支。这一措施将会同时创造就业机会、需求、有时会吸引投资。首先政府开支本身就是投资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创造了就业和对其他行业的需求,这些从业者又产生了新的需求,以此类推,理论上可以创造数倍于政府投资本身的经济增长。这一政策相对于利息政策来说还具有如下优势:加息的时候人们会把多余的钱用于存款而不用于消费或者投资;而在增加财政开支的时候,我们确信增加的收入会大部分转变成消费以满足从业者的基本需求。另外人们处于个人应付经济危机也必须有足够的存款,具体数额根据国家具体的经济局势和社会保障情况各不相同。这一政策的缺点是扩大财政赤字,并且由于公共投资的目的必须明确,而且其效率经常受到质疑。

汇率政策

降低本国货币的汇率(低汇率政策,汇率,对低汇率政策的支持和

反对意见,中央银行如何调节本国货币的汇率)。这个政策将会增加出口,因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变得更加便宜。出口的增加将会使生产商增加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从而也增加消费。缺陷在于,本国上在国际上的价格最终是由生产商决定的,如果生产商同时提价,则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并且进口商品的价格会相应变得很高。长期实施低汇率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

编辑本段经济增长与发展

零增长与负增长

零增长,有时候会表示为GDP与往年持平。而负增长则表示本年度的GDP低于往年,往往会被形容为“不景气”或经济衰退。零增长有时会被认为也是负增长,因为考虑到通货膨胀以及物价上涨的原因,同样数量的货币的购买力会低于往年。

经济增长≠发展

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代表发展。批评家们往往会质疑经济增长的实际意义,其原因是因为经济增长的衡量尺度是GDP,而GDP的增长不一定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举例来讲,

A国每生产1吨钢材需要2吨的煤,而同样生产1吨钢材B国只要1吨的煤,那么从GDP的角度讲,假设这就是两国全部的经济事件,那么A国的GDP=1吨钢材+2吨煤,而B国的GDP=1吨钢材+1吨煤。所以A国的GDP是大过B国的,但是很显然A国的生产效率是落后于B国。

另外一个著名的例子,假如美国高速公路上相向而来两辆汽车错身而过则对本年度GDP统计上不会有任何的影响;反而,如果两辆车发生了车祸,则需要出动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并且增加了清理路面的工作,保险金的赔偿以及未来新车的需求,这在GDP上可能会有上百万美元的增加。然而这一事件的本质是一个意外,而不是生产力的发展。

编辑本段举例说明

假如美国高速公路上相向而来两辆汽车错身而过则对本年度GDP统计上不会有任何的影响;反而,如果两辆车发生了车祸,则需要出动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并且增加了清理路面的工作,保险金的赔偿以及未来新车的需求,这在GDP上可能会有上百万美元的增加。然而这一事件的本质是一个意外,而不是生产力的发展。

名词解释:净利润,税后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率。企业的所得税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税率愈高,净利润就愈少。我国现在有两种所得税率,一是一般企业33%的所得税率,即利润总额中的33%要作为税收上交国家财政;另外就是对三资企业和部分高科技企业采用的优惠税率,所得税率为15%。当企业的经营条件相当时,所得税率较低企业的经营效益就要好一些。

净资产

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它是属企业所有,并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9311.html

更多阅读

相关分析及在EXCEL中计算相关系数 excel相关系数分析

一、相关分析相关分析就是对总体中确实具有联系的标志进行分析,其主体是对总体中具有因果关系标志的分析。它是描述客观事物相互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的过程。在一段时期内出生率随经济水平上升而上升,

《西方经济学》系列微课:需求价格弹性

“请点击标题看完整内容!”内容简介:本节课知识点来自《第三章:弹性理论》:需求价格弹性。学习目标:1.理解弹性的含义;2.理解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3.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公式;4.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其他相关弹性公式(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

浅谈“弹性系数”和“离散系数” 离散系数公式

浅谈“弹性系数”和“离散系数”在税收分析中的运用侯永强税收分析方法及运用的工具很多,这里仅就对“弹性系数”和“离散系数”在税收分析中的运用谈一点体会。(一)西方经济界通过对弹性理论及其运用的研究,为协调供需关系,解决供需矛盾

合作建房合同的税收风险及管控一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房地产财税微信公众号:fdccspx此平台专业传递房地产财税领域各项最新法律法规、税收政策,案例分析,提供最新房地产财税资讯。合作建房是指一方提供土地使用权,另一方或多方提供资金,合作开发经营房地产,根据协议分配新建房屋或利润的一种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

均衡价格理论——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均衡价格理论:均衡价格理论主要研究需求与供给,以及需求与供给如何决定均衡价格,均衡价格反过来又如何影响需求与供给。还涉及到影响需求与供给的因素发生变动时所引起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也就是

声明:《税负 税收弹性 税收贡献弹性系数分析》为网友矫情什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