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4日 23:28:59分享人:狂战天下来源:互联网19
诗的结构与写法(1)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一节 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拼音中所谓韵母。所谓的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是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例
春眠不觉晓, (xiǎo)
处处闻啼鸟。 (niǎo)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shǎo)
从例中可看出晓、鸟、少字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ǎo”,而第二句中“声”字没有押韵。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第一句则可押可不押。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
古人的诗都是依照韵书来写的。但由于岁月久远,今古语音变化较大,再按古人的韵书来写诗,就变得不再合适了,而且弄不好,会造成别扭的感觉。所以我们今天写诗只要按照普通话的韵脚来使用就可以了。
第二节 四声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
声调,这是汉语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 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 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 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渐、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仍保存着入声。北方的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大多数已变为去声字,也有的变为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已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生动形象地把四声的高低形状描述出来。
第三节 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为什么要划分平仄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平仄在诗词中的运用,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的平仄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由上可看出,这句诗是仄起式首句不入韵。全诗平仄交替,并且对句平仄对立,完全符合平仄规则。
平仄规则是容易理解的,但至于怎样辩别平仄,则有点麻烦。因为年代久远的问题,再加上各地方言的不同。有的地方入声已经消失,有的古代读入声的字,今天可能读阴平和阳平,这就给辩别平仄带来困难。依我个人之见,今天我们写诗只要按普通话的四声来区分平仄就行了。因为实在没必要拘泥于形式,而阻碍写诗。
第四节 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对偶又是什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李商隐的《锦瑟》诗中的三四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生对望帝,晓梦对春心,迷对托,还有蝴蝶对杜鹃。不但平仄相对,词性也要相对。庄生、望帝是名词,托、迷是动词。晓梦和春心是名词。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习惯上把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偶是有规则的,这个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对联是从律诗中的对仗中演化而来的,所以也要符合上述两个标准。
第二章 诗律
第一节 诗的种类
诗一般分为古体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体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一、古体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诗的总称。古体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所束缚的,也就是说不受平仄的限制。我们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诗,都是古体诗。
二、乐府诗
乐府产生于汉代,本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仿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
三、律诗
律诗出于在乐府诗后,起初也是用来配音乐,后来才从音乐中独立出来。律诗对于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才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只能押平声韵。
3、每句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三、四、五、六句必须对仗。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这种长律除尾联(或除首尾两联)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称排律。
四、绝句
绝句共四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律绝不但只能押平韵,而且也要依照平仄规则。
第二节 律诗的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
1、仄起式(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仄起式(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3、平起式(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4、平起式(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二、七律的平仄
七律可以看作五言句式的增长。在五言律句前加与首节平仄相反的二字即成七律句了。
三、粘对
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对,就是平对平,仄对仄。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就是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就可以帮助我们背诵平仄的格式了。
第三节 律诗的对仗
一、对仗的种类
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依照律诗的对仗概括起来,词大约可以分为下列九类:
1、名词 2、形容词 3、数词 4、颜色词 5、方位词 6、动词 7、副词 8、虚词 9、代词
同类的词相为对仗。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连绵字当中又分为名词连绵字、形容词连绵词、动词连绵词。不同词性的连绵字一般是不能相对的。
二、对仗的常规—中两联对仗
古人一般把律诗的第一、二两句叫做首联,第三、四两句叫颔联,第五、六两句叫颈联,第七、八两句叫尾联。
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现试举例如下: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四节 绝句
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入韵为常见。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第三章 诗词的章法
章法就是指篇章结构的方法。前人总结的经验很多,但归结起来一般不出“起”、“承”、“转”、“合”四字。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起)
贾生才调更无伦。 (承)
可怜夜半虚前席, (转)
不问苍生问鬼神。 (合)
《贾生》这首诗,首句交代事情的端由—汉文帝寻求贬逐在外的贤人,这是“起”;次句说,贾谊的才华是无与伦比的,因而被征召入京,这是“承”;接下去,诗篇却是“可怜”,文帝空自热心求贤求教,这是“转”;最后一句,说文帝问的不是治国安民的而鬼神之事,贾谊仍是空有才华,壮志难酬,这是“结”。
诗词格律,供参考~~
点击此处进入: http://linhp.myetang.com/gelu/gelu.htm
白香词谱 >> 白香词谱 清·舒梦兰
--------------------------------------------------------------------------------
白香词谱 清·舒梦兰
《白香词谱》是清朝嘉庆年间靖安人舒梦兰编选。词谱选
录了由唐朝到清朝的词作品共一百篇,凡一百调。这些调
式都是较为通用的,小令、中调、长调均有。为便于初学
者,每调还详细列注平仄韵读,成为真正的词谱。
《白香词谱》同时又是一本简明词选。所选的词都是比较
著名的或者艺术性较高的,好些是历久传诵不衰的名作。
它兼收并蓄,不主一家,既收婉约,也收豪放,是一本不
可多得的好选本,也是一本较佳的词学入门读物。
阿瑟
目 次
一 菩萨蛮 李白
二 忆秦娥 李白
三 调笑令 王建
四 长相思 白居易
五 更漏子 温庭筠
六 摊破浣溪沙 李【王景】(南唐中主)
七 忆江南 李煜 (南唐后主)
八 捣练子 李煜 (南唐后主)
九 相见欢 李煜 (南唐后主)
十 浪淘沙 李煜 (南唐后主)
十一 虞美人 李煜 (南唐后主)
十二 一斛珠 李煜 (南唐后主)
十三 谒金门 冯延巳
十四 踏莎行 寇准
十五 贺圣朝 叶清臣
十六 御街行 范仲淹
十七 渔家傲 范仲淹
十八 苏幕遮 范仲淹
十九 锦缠道 宋祈
二十 离亭燕 张升
二一 诉衷情 欧阳修
二二 阮郎归 欧阳修
二三 南歌子 欧阳修
二四 临江仙 欧阳修
二五 西江月 司马光
二六 桂枝香 王安石
二七 天仙子 张先
二八 昼夜乐 柳永
二九 雨淋铃 柳永
三十 卜算子 苏轼
三一 洞仙歌 苏轼
三二 蝶恋花 苏轼
三三 水调歌头 苏轼
三四 清平乐 黄庭坚
三五 画堂春 黄庭坚
三六 蓦山溪 黄庭坚
三七 忆王孙 秦观
三八 如梦令 秦观
三九 桃源忆故人 秦观
四十 鹊桥仙 秦观
四一 河传 秦观
四二 满庭芳 秦观
四三 清玉案 贺铸
四四 薄幸 贺铸
四五 惜分飞 毛滂
四六 河满子 孙洙
四七 烛影摇红 王诜
四八 减字木兰花 王安国
四九 千秋岁 谢逸
五十 琐窗寒 周邦彦
五一 解语花 周邦彦
五二 过秦楼 周邦彦
五三 昭君怨 万俟雅言
五四 感皇恩 赵企
五五 好事近 蒋子云
五六 贺新郎 李玉
五七 潇湘夜雨 赵长卿
五八 祝英台近 辛弃疾
五九 南浦 程垓
六十 齐天乐 姜夔
六一 沁园春 陆游
六二 醉太平 刘过
六三 喜迁莺 吴礼之
六四 双双燕 史达祖
六五 换巢鸾凤 史达祖
六六 瑞鹤仙 史达祖
六七 风入松 吴文英
六八 一翦梅 蒋捷
六九 永遇乐 蒋捷
七十 瑶台聚八仙 张炎
七一 水龙吟 张炎
七二 绮罗香 张炎
七三 疏影 张炎
七四 采桑子 朱藻
七五 荆州亭 吴城小龙女
七六 醉花阴 李清照
七七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七八 声声慢 李清照
七九 南乡子 孙道绚
八十 生查子 朱淑真
八一 鹧鸪天 聂胜琼
八二 人月圆 吴激
八三 望海潮 折元礼
八四 玉漏迟 元好问
八五 点绛唇 曾允元
八六 满江红 萨都拉
八七 念奴娇 萨都拉
八八 陌上花 张翥
八九 东风第一枝 张翥
九十 摸鱼儿 张翥
九一 多丽 张翥
九二 夺锦标 张【林下土】
九三 眼儿媚 刘基
九四 误佳期 汪懋麟
九五 柳梢青 朱彝尊
九六 解佩令 朱彝尊
九七 暗香 朱彝尊
九八 庆春泽 朱彝尊
九九 春风袅娜 朱彝尊
一百 翠楼吟 黄之隽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一、菩萨蛮·闺情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
寒山一带伤心碧。
⊙○⊙●○○▲
暝色入高楼,
⊙●⊙○△
有人楼上愁。
⊙○○●△
玉阶空伫立,
⊙○○●▲
宿鸟归飞急。
⊙●⊙○▲
何处是归程,
⊙●●○△
长亭更短亭。
⊙○⊙●△
二、忆秦娥·思秋 李白
箫声咽,
○⊙▲
秦娥梦断秦楼月。
○○⊙●○○▲
秦楼月, (叠三字)
○○▲
年年柳色,
⊙○⊙●
灞陵伤别。
●○○▲
乐游原上清秋节,
⊙○⊙●○○▲
咸阳古道音尘绝。
⊙○⊙●○○▲
音尘绝, (叠三字)
○○▲
西风残照,
⊙○⊙●
汉家陵阙。
●○○▲
三、调笑令·宫词 王建
团扇,
○▲
团扇, (叠句)
○▲
美人并来遮面。
●⊙⊙○○▲
玉颜憔悴三年, (换平韵)
⊙○⊙●○△
谁复商量管弦。
⊙●○○●△
弦管, (上句末二字颠倒,换仄韵)
○▲
弦管, (叠句)
○▲
春草昭阳路断。
⊙●⊙○⊙▲
四、长相思·别情 白居易
汴水流,
●⊙△
泗水流,
●⊙△
流到瓜州古渡头,
⊙●○○⊙●△
吴山点点愁。
⊙○⊙●△
思悠悠,
●○△
恨悠悠,
●○△
恨到归时方始休,
⊙●○○⊙●△
月明人倚楼。
●○○●△
五、更漏子·本意 温庭筠
柳丝长,
●○○
春雨细,
○●▲
花外漏声迢递。
⊙●⊙○⊙▲
惊塞雁,
○●●
起城乌, (换平韵)
●○△
画屏金鹧鸪。
●○○●△
香雾薄, (换仄韵)
○⊙▲
透重幕,
⊙○▲
惆怅谢家池阁。
⊙●⊙○⊙▲
红烛背,
○●●
绣帘垂, (换平韵)
●○△
梦君君不知。
●○○●△
六、摊破浣溪沙·秋恨 李景 (南唐中主)
菡萏香销翠叶残,
⊙●○○●●△
西风愁起绿波间。
⊙○⊙●●○△
还与韶光共憔悴,
⊙●⊙○○●●
不堪看。
●○△
细雨梦回鸡塞远,
⊙●⊙○○●●
小楼吹彻玉笙寒。
⊙○⊙●●○△
多少泪珠何限恨,
⊙●⊙○○●●
倚阑干。
●○△
七、忆江南·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多少恨,
○⊙●
昨夜梦魂中。
⊙●●○△
还似旧时游上苑,
⊙●⊙○○●●
车如流水马如龙,
⊙○⊙●●○△
花月正春风。
⊙●●○△
八、捣练子·秋闺 李煜 (南唐后主)
深院静,
○●●
小庭空,
●○△
断续寒砧断续风。
⊙●○○⊙●△
无奈夜长人不寐,
⊙●⊙○○●●
数声和月到帘栊。
●○⊙●●○△
九、相见欢·秋闺 李煜 (南唐后主)
无言独上西楼,
⊙○⊙●○△
月如钩,
●○△
寂寞梧桐、
⊙●⊙○
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 (换仄韵)
●⊙▲
理还乱,
⊙○▲
是离愁。 (换前平韵)
●○△
别是一番、
⊙●⊙○
滋味在心头。
○●●○△
十、浪淘沙·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帘外雨潺潺,
⊙●●○△
春意阑珊。
⊙●○△
罗衾不耐五更寒。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
⊙●●○△
无限江山。
⊙●○△
别时容易见时难。
⊙○⊙●●○△
流水落花春去也,
⊙●⊙○○●●
天上人间。
⊙●○△
十一、虞美人·感旧 李煜 (南唐后主)
春花秋月何时了,
⊙○⊙●○○▲
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 (换平韵)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 (换仄韵)
⊙○⊙●○○▲
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 (换平韵)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十二、一斛珠·香口 李煜 (南唐后主)
晚妆初过,
⊙○⊙▲
沉檀轻注些儿个。
⊙○⊙●○○▲
向人微露丁香颗,
⊙○⊙●○○▲
一曲清歌,
⊙●○○
暂引樱桃破。
⊙●○○▲
罗袖□残殷色可,
⊙●⊙○○●▲
杯深旋被香醪□。
⊙○⊙●○○▲
绣床斜凭娇无那,
⊙○⊙●○○▲
烂嚼红绒,
⊙●○○
笑向檀郎唾。
⊙●○○▲
十三、谒金门·春闺 冯延巳
风乍起,
○⊙▲
吹皱一池春水。
⊙●⊙○○▲
闲引鸳鸯芳径里,
⊙●⊙○○●▲
手□红杏蕊。
⊙○○●▲
斗鸭阑干独倚,
⊙●⊙○⊙▲
碧玉搔头斜坠。
⊙●⊙○○▲
终日望君君不至,
⊙●⊙○○●▲
举头闻鹊喜。
⊙○○●▲
十四、踏莎行·春暮 寇准
春色将阑,
⊙●○○
莺声渐老,
⊙○●▲
红英落尽青梅小。
⊙○⊙●○○▲
画堂人静雨蒙蒙,
⊙○⊙●●○○
屏山半掩余香袅。
⊙○⊙●○○▲
密约沉沉,
⊙●○○
离情杳杳,
⊙○●▲
菱花尘满慵将照。
⊙○⊙●○○▲
倚楼无语欲销魂,
⊙○⊙●●○○
长空黯淡连芳草。
⊙○⊙●○○▲
十五、贺圣朝·留别 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
⊙○⊙●○○▲
莫匆匆归去。
●○○○▲
三分春色二分愁,
⊙○⊙●●○○
更一分风雨。
●⊙○○▲
花开花谢,
⊙○⊙●
都来几许。
⊙○⊙▲
且高歌休诉。
●○○○●
不知来岁牡丹时,
⊙○⊙●●○○
再相逢何处。
●⊙○○▲
十六、御街行·离怀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
⊙○⊙●○○▲
夜寂静、
●●●
寒声碎。
○○▲
真珠帘卷玉楼空,
⊙○⊙●●○○
天淡银河垂地。
⊙●⊙○○▲
年年今夜,
⊙○⊙●
月华如练,
⊙○⊙●
长是人千里。
⊙●○○▲
愁肠已断无由醉,
⊙○⊙●○○▲
酒未到、
●●●
先成泪。
○○▲
残灯明灭枕头欹,
⊙○⊙●●○○
谙尽孤眠滋味。
⊙●⊙○○▲
都来此事,
⊙○⊙●
眉间心上,
⊙○⊙●
无计相回避。
⊙●○○▲
十七、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
衡阳雁去无留意。
⊙○⊙●○○▲
四面边声连角起,
⊙●⊙○○●▲
千障里,
○⊙▲
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
羌管悠悠霜满地,
⊙●⊙○○●▲
人不寐,
○⊙▲
将军白发征夫泪。
⊙○⊙●○○▲
十八、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
●○○
黄叶地,
○●▲
秋色连波、
⊙●○○
波上寒烟翠。
⊙●○○▲
山映斜阳天接水,
⊙●○○○●▲
芳草无情、
⊙●○○
更在斜阳外。
⊙●○○▲
黯乡魂,
●○○
追旅思,
○●▲
夜夜除非、
⊙●○○
好梦留人睡。
⊙●○○▲
明月楼高休独倚,
⊙●○○○●▲
酒入愁肠、
⊙●○○
化作相思泪。
⊙●○○▲
十九、锦缠道·春游 宋祈
燕子呢喃,
●●○○
景色乍长春昼。
⊙●●○○▲
睹园林、
●○○
万花如绣,
⊙○○▲
海棠经雨胭脂透。
⊙○⊙●○○▲
柳展宫眉,
⊙●○○
翠拂行人首。
⊙●○○▲
向郊原踏青,
●○○●○
恣歌携手。
⊙○○▲
醉醺醺、
●○○
尚寻芳酒。
⊙○○▲
问牧童、
●⊙○
遥指孤村道,
⊙●○○⊙
杏花深处,
●○○●
那里人家有。
⊙●○○▲
二十、离亭燕·怀古 张升
一带江山如画,
⊙●⊙○○▲
风物向秋潇洒。
⊙●⊙○○▲
水浸碧天何处断,
⊙●⊙○○●●
霁色冷光相射。
●●⊙○○▲
蓼屿荻花洲,
⊙●●○○
掩映竹篱茅舍。
⊙●⊙○○▲
云际客帆高挂,
⊙●⊙○○▲
烟外酒旗低亚。
⊙●⊙○○▲
多少六朝兴废事,
⊙●⊙○○●●
尽入渔樵闲话。
●●⊙○○▲
怅望倚层楼,
⊙●●○○
寒日无言西下。
⊙●⊙○○▲
二一、诉衷情·眉意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
⊙○⊙●●○△
呵手试梅妆。
⊙●●○△
都缘自有离恨,
⊙○⊙●○⊙
故画作、
⊙●●
远山长。
●○△
思往事,
○●●
惜流光,
●○△
易成伤。
●○△
未歌先敛,
●○○●
欲笑还颦,
●●○○
最断人肠。
⊙●○△
二二、阮郎归·踏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
⊙○⊙●●○△
风和闻马嘶。
⊙○○●△
清梅如豆柳如眉,
⊙○⊙●●○△
日长蝴蝶飞。
●○○●△
花露重,
○●●
草烟低,
●○○
人家帘幕垂。
⊙○○●△
秋千慵困解罗衣,
⊙○⊙●●○△
画堂双燕归。
●○○●△
如何写好诗词
以下内容仅做学习资料收藏,方便于我方便于人,权不做评论,何况不才之我辈,不懂诗,不明律,难敢妄论!更请懂诗词高手、诗圣、诗才,于此莫商榷、争议。谢谢合作!(以下第一人称:“我”均为原作者)
古人作诗严格遵循韵律是给官府看的,现代我们要不要再严格遵循呢,争议很大,或说压韵就行,或说有意境则行。令很多喜欢初学者也莫衷一是。下面转载一篇老前辈的文章,此篇大部分人认可其说法,仅做学习参考:
(对韵律这东西,不懂不行,太死板更不行,学习它,应能钻进去爬出来方可。韵律只是一种手段,工具而已,诗言志方是目的,如被条条框框吓的连笔都不敢动了,不如没条条框框。)
诗词和音乐的渊源决定了诗词也是韵律艺术,严格地说没有韵律的诗词是不能称其为诗的。诗歌的最大特性是宜于诵读和歌唱,所以它必须能够与音乐合拍。尤其是汉语,由于它特有丰富的声调,所以即使是我们平常说话和写文章,如果词句组合不当也会造成拗口而缺乏美感,更何况用汉语做诗,那就更需要掌握其韵律。在古代汉语和文言文时代,在语言基础理论方面有音韵学,学习诗词有专门的诗韵和词汇方面的训练,做诗时要符合格律和词曲牌。这样创作出来的诗词言简意赅,诗句顿挫合拍,流畅而不失音乐之美感,可诵可唱,读得顺、听得懂,能让人充分领境。
写诗主要掌握好“意”、“景”、“情”。意境,也称“意象”、“境界”。它是诗人的主观感情与客观事物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情景交融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象,是意境在艺术表现和艺术成果上的主要特征。意境是主客、观的有机统一体,它是真景真情真实的感受,是具体的、生动的、真实的完整的感受。用字、词力永平稳、清晰,切忌生搬更套,少用泠僻字去追求华丽。好诗百读不厌,是以意境取胜的。如马致远的:
《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苍茫的暮色中,枯藤垂挂在古树枝上,刚从天边归束的鸟鸦正绕着古树寻找窝巢.小桥下潺潺流着溪水,溪桥旁几户人家的屋顶上垂起傍晚的炊咽.荒凉的古道上,夕阳残照,西风泠冷的刮着,一个孤单无家可归的游子,骑着一片瘦马,低垂着头慢慢地朝着运远的天边行走。这是一幅深秋傍晚天涯游子凄凉的旅行图.这图展现在我们在我们脑中,是多么悲凉凄惨,具体真切,牵动人肠。读后,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尝其悲,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美的感受。诗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天涯”、“人”等都有是客观景物,但一旦与带有主观色彩的“断肠”两个字连贯起来,使主客合一,便成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形象,这就是通常讲的“情化了的物,物化了的情”。
(1).什么叫形象?
形象是指根据社会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感情和审美价值的具体、生动、真实的生活画面。它包括人物、景物、场面等。
什么是形象思维?其特征有哪些?
形象思维是创作者在整个创作过程上所进行的不脱离形象、凭借想象、伴随情感和审美评价的主要思维活动方式。
形象思维的特征:
一是思维是全过程始终不离开形象。创作中的思维过程是:“物象——直感印象——审美意象——艺术形象”这样一个形象思维过程。用画竹来概括就是:“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笔下之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画家的思维始终没有离开“竹”这个形象。
二是创造性的艺术想象起着特别突出的作用。艺术形象是艺术想象的产物。(1)、创造性的艺术想象使客观事物的感性特征(包括微小的细节)再现在知觉表象中,使作者从直观点中把握事物本质。(2)、艺术想象可以补充直接经验的不足,使作者突破直接经验的局限,从更广阔的领域里去组合、创造。如《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并没有到过岳阳楼,然而他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写出了千古名文。(3)、通过艺术想象,可综合改选素材、集中突出地显现事物的本质和个性特征。
三是形象思维的整个过程都伴随着感情的波动,情感渗透于想象之中。情感波动表现为“进入”和“跳出”。进入,即指作者不能一味沉浸于对象的体验之中,必须跳出来,站在一定高度审视自己的情感体验。
为什么说“诗要用形象思维”?
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为什么“诗要用形象思维”呢?
第一,形象是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和形式,也是文学创作的手段和形式。文学是通过具体、生动、可感的生活画面的描绘,把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形象地表现出来的。作家是用形象思维“艺术地掌握世界”,反映社会生活;而科学家认识世界是用抽象思维“理论地掌握世界”,用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例如:同是毛泽东、同是写长征,在《长征的意义》一文中,毛泽东同志运用的是概念、是判断、推理、论证的抽象思维方法论述反映长征的。而在《七律;长征》一诗中,是通过“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等具体、生动、感人的画面来描绘长征的历程,是用形象来反映长征的。
第二,象思维是诗歌创作中必备的思维活动方式。是把抽象变为形象,将无形变为有形的形唯一方法。风力无形,画家将风赋形于树枝。花香无状,画家将花香赋状开马蹄和蜜蜂(如画家要表达“踏春归来马蹄香”的“香气”,便在马蹄后面画几只蜜蜂跟着飞)。“愁”是抽象的、无形的,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但通过诗人形象化的描写,就成发有形的、具体的东西了。如李白的“以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秦观词:“无边丝雨细如愁”,“愁”就有了具体的形状(流水不断,细雨如丝)。李颀诗:“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愁”有了深度。李清照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重量。赵嘏诗:“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愁”有了倍数。李煜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有了体积和长度。贺铸词:“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有了时间和空间概念。
第三,形象思维是把客观与主观融为一体的最佳方式。如前面(什么是意境?)所举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诗的例子。
总之,诗词作品必须用形象思维的特殊的方法进行创作,反映社会生活,才能使作品读起来感到具体、生动、感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美的享受。
(2).什么是诗兴?
诗兴是做诗的最初动力和情绪。唐诗人贾岛说过:“闻说又寻南山去,无端诗思忽然生”。诗兴是现实生活中人物、事件、景观激起诗人进行创作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它是导致进入创作的第一个台阶。写诗必缘发于诗兴,没有诗兴,断然写不出诗,勉强写出来的也只是“无病呻吟”。诗兴从诗人对生活强烈感受中和深切体验中来,生活是诗兴的源泉。
(3).什么是灵感?怎样才会有灵感?
创作中的灵感是作者因偶然而引起的创作力高度发挥的一种精神状态。思如涌泉,情如狂涛,想象飞腾,下笔如行云流水,一挥而就,这就是灵感爆发的表现。
灵感是与长期的生活积累,艰苦的艺术探索,紧张的构思劳动分不开的。灵感虽然具有偶然性、爆发性,但必须有长期的生活积累、思想积累、感情积累和对美的执着追求作基础。正如黑格尔说:“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会光顾他”。周恩来也说过“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可见,有积累,有追求,才会有灵感。
(4).什么叫触发?
所谓触发,是指作者在素材积累过程中,在对生活进行反复观察、体验、分析、研究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人物、事件、环境)的强烈吸引或同于心灵的内在因素(情与境,意与形)的偶合、暗合、领悟或发现了生活中的某种意义、价值和美,产生了一种要予以艺术表现的念头或强烈的冲动,这种精神状态,就是触发,或称之为形象的受胎。
(5).什么叫古体诗?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和近体诗相对,产生唐以前之古代,故称古体诗。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不求对仗、平仄,用韵也比较自由。
(6).什么叫近体诗?
近体诗即广议的律诗,与古诗相对的格律诗,亦称“今体诗”“唐诗”。是唐代形成的五、七言律诗和五、七言绝免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押韵和平仄的位置都有极严格的规定。
(7).么叫五言诗?
五言诗,诗体名。即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志于汉代、历魏晋六朝,至唐宋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
(8).什么七言诗?
七言诗,诗体名,即由七字句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民间歌谣。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中的主要形式。
(9).什么叫律诗?
“律诗”,诗体名。近体格律诗之一类。格律严密,故名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永明体”),成熟于唐初。每首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皆押平声韵,一韵到底。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每首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两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两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两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两句)称“尾联”。每联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要求对仗外,中间句数无论多少都在并相对偶,句与句的联接在合乎粘对法,周而复始,一贯到底。排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偶有七言排律。
(10).什么叫“绝句”?
“绝句”,亦称“截句”、近体格律诗之一类。截、绝都有短截之义。每首诗仅有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钽不多见。平仄的安排与五、七言律诗的前四句相同,亦有正、偏格之分。押韵上,五言,二、四唏或一、二、四句押韵;七言,二、四句或一、二、四句押韵。结构上,有起、承、转、合关系,但对仗关系。
(11).什么叫“押韵”?
“押韵”,亦称“压韵”,作诗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不论绝句、律诗、排律,都必须用平声韵,且一韵到底,除首句可用邻韵外,其余不许邻韵通押。古体诗的韵较宽,可转韵或邻韵通押;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押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音调一般不相押,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入声韵则独押。
(12).什么叫“通韵”?
“通韵”,诗韵术语,也叫“邻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近的韵都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诗时,通韵可以互押。如“平水韵”中“一东”与“二冬”;“四支”与“五微”;“十四寒”与“十五删”等可通押。古体诗通韵较宽,近体诗则受严格的限制。
(13).什么叫“换韵”?
“换韵”,亦称“转韵”。诗韵术语。除绝句、律诗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转韵时往往在换韵那一联的出句先转,接着联末韵脚跟着转,但必须四句以上才可转韵。
(14).什么叫“平仄”?
“平仄”,声律专名。古代汉语志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声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现代汉语中阴阳上去四声用符号表示是“-/∨”,“-”“/”相当于古汉语声调节器中的平声;“∨”相当于古汉语声调中的仄声。现代汉语将一些古“入”声字派入阴平、阳平中者仍作仄声字用。
(15).近体诗音韵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它的格律要求,可以概括为12个字:限篇幅、讲音韵、论平仄、用对句。
关于近体诗的字数篇幅,相信大家都很能理解,如五律为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共四十字;七律为每句七字,每首八句,共五十六字;七绝为每句七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八字;五绝为每句五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字等等。
在此额外说一下,近体诗中除上述四种常见体式,还有六言律诗、三韵小律和排律三种特殊格式。其中六律为六字八句;三韵小律每首六句,有五言的,也有七言的;排律则是五律、七律的延长,每首至少十句,多的有几十句乃至上百句。
这里,我们先从近体诗的音韵部分说起。
(一)、 什么是“韵”
韵是诗歌的基本要素,几乎可以说,没有韵,就不能称其为诗歌。
所谓“韵”,是指一个字音的收声,大致就是我们拼音中韵母发的那个音。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叫“同韵字”。诗人在他的诗作中使用同韵字就叫做“押韵”。诗词中押的韵字,均放在句末,所以又被称为“韵脚”。
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其韵脚即为“寻”、“森”、“音”、“心”、“襟”,也许有人会说,它们的韵母分别是un、en、in,怎么能说为同韵呢?那是因为这是按照现代语音来读了,在唐代,这五个字音的韵母是完全相同的,《平水韵》中,它们同在下平声“十二侵”韵部。
(二)、 近体诗押韵的规则
近体诗在押韵上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其规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
其一、韵脚的位置是固定的。
无论律诗或绝句,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至于首句是否用韵可由作者自定,,一般七律、七绝首句用韵的居多,算为正体,不用韵的为变体。五律、五绝却以首句不用韵的为正体,用韵的为变体。
其二、一般用平韵,且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律诗或绝句的韵脚,都必须用同一韵部的字。作诗押错了韵,叫做“出韵”,这是近体诗中绝对不允许的。不过,首句的用韵,倒是可以通押邻部的韵,称为“借韵”。如东韵和冬韵通押,青、蒸、庚三韵通押等等,都不算换韵。
如欧阳修的《田家》:绿桑高中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其中首句末字“川”,属“一先”韵部,而“喧”、“繁”却属“十三元”韵部,这也是邻部通押,合律。
其三、不能凑韵、叠韵或同义相押。
所谓“凑韵”,是指为了押韵,所选的字与全句不能自然贯通,而是勉强凑合。所谓“叠韵”,即“重韵”,是指一首诗里某个字做两次韵脚。凑韵和叠韵,都是作近体诗的大忌。
所谓“同义相押”,指同韵而又同义的字,在一首诗里同时做韵脚。如“忧”和“愁”、“芳”和“香”、“花”和“葩”等,这类字如果同押,即使在诗中含义不同,也尽量应当避免。
还有,一首律诗或绝句,只短短几十字,除非特殊需要,通常要避免重字。而所谓“重字”,是指一首近体诗里,出现相同的字和词。
(三)、 古代的诗韵
古时候没有汉语拼音,为了方便了解哪些是同韵字,人们就根据当时的语音,编撰了“韵书”。所谓“韵书”,就是将同韵的字分别编成若干部属的字典,作诗时用来翻阅。韵书中,同韵字集在一起的若干部,叫“韵部”,每一韵部取一字作代表,叫做“韵目”。
例如:天、迁、先、边等字同为ian韵,就编到一部中,取“先”为代表,“先”就是该部的“韵目”到今世所最为通用的一本韵书,名为《平水韵》,是南宋时江北平水人刘渊所编撰的。由于平水韵是由唐韵所产生的,所以后世按平水韵写的诗,其实用的就是唐韵。
编入诗韵的字,通常只是作诗词用得到的字,当然为数有限,各部字数多少也不等,以字多的韵部作诗,相对更容易,反之则难度增加。习惯上,把字多的韵部叫做“宽韵”,字少的韵部叫做“窄韵”,字少而又不常用的韵部叫做“险韵”。
(四)、 诗的和韵
传统诗词有“和韵”一说。和、即一唱一和的意思。诗人们彼此赠寄酬答,或对前人的诗篇再作一首,或自唱自和。这样的作品称为和韵诗。
和韵诗又有次韵、用韵、依韵、叠韵等分类。
次韵(又称步韵):是指不仅用前诗的原韵字,而且韵脚的先后次序也不改变。
用韵:限用前诗的韵字,但韵字的先后次序可以变动。
依韵:依照前诗所用的韵部来押韵,但不一定采用相同的韵字。
叠韵:依照自己前诗用过的韵字及其次序,再作一首或数首,即自唱自和。
不过此种诗作,与回文诗、鹤顶诗等一样属于文字游戏,不能用来当作衡量诗词水平的标准。现代的诗词作者,为炫耀自己的学识,追求步韵者极多。须知若自由创作尚没有佳作,况步韵乎?无异于舍本逐末!至于不懂格律的人写步韵诗词,更是东施效颦了!
其他就不用再累及,可在《香山词谱》中去查首句仄起不入韵或等等。
多读、多练、多思、多想。勿求华丽,表达意、境、情,上口即是一首好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诗要锤炼,古人有“一诗百改方觉始”之说,何况我辈。
谁改变了世界知识改变命运心灵的呼唤屁无色却有“味”音乐歌曲之导航健康来源于食物的平衡配搭慧眼看世界电脑知识大全善言妙语之导航空间美化之导航 时尚杂志随你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9204.html
更多阅读
也论山水诗的继承与创新——兼析传统山水诗的特色及文化意蕴王志成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且自古以农业立国,故国人对山水大地无不卓有深情。因而就连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第七章 商务谈判的策略与技巧◆学习目的和要求商务谈判策略主要是指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的行为和方法,主要是服务于目的的一些人为可以调动的行为和方法。在商务谈判中因为对手可能是不同背景的商人,甚至可能是外方,因此在进行商务谈判
碧玺的功效与作用对人们有什么好处呢?现在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珠宝首饰属于碧玺,碧玺的色彩艳丽,人们戴起来非常漂亮,不论是从碧玺的雕刻还是精致的工艺都非常受人们欢迎。人们喜欢它不但有凝聚能量的特性,更有强力治疗功效。那么碧玺的功效
传说中的肉类加工机械设备都有哪些?天空一声巨响,成远闪亮登场。以下由业内知名企业成远为您唠嗑:真空滚揉机(主要用于肉类的滚揉腌制作用),斩拌机(将碎肉或瓜果蔬菜斩成沫或糊状),拌馅机(将各种食物馅料搅拌混合均匀),冻肉绞肉机(小块冻肉粉碎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的结构与象征意义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五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课程2006年第二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