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T谢庆良美式整体脊椎矫正核心技术教 美式脊椎矫正

A.H.T.整体脊椎矫正术

(AndyHsieh Holisdtic Chiropractic Technique)

第一篇 绪 论

“A.H.T.整体脊椎矫正术”中融合中西各国多种脊椎矫正相关学科的技术所创。A.H.T.精选每门技术的独特优势,排除个别盲点,功能互补,对人体脊骨、肌肉、神经引发的循回失序、酸麻疼痛能够达到“精确诊断”、“快速矫治”、“立即见效”的全方位、安全、有效、成熟的技术。对整脊医师而言,简便的脊椎检测方法、安全有效又省时省力的整脊技术,是大多数从事整脊业者的渴望。这就是A.H.T.的最大优点。

对脊椎有问题的病人而言,如同辩证论治,准确的找出患者脊椎的问题,施以正确的矫正手法,亦即正确的诊断才能得到正确的矫正手法是很重要的。A.H.T.的最大特色就是不需要借助X光片、核磁共振摄影(MRI)或断层摄影技术(CT),也不需要问诊或任何病人的病例资料,即可正确的找出患者脊骨神经的问题,并依此而遵照由下往上矫正的顺序,施以正确的矫正手法,快速、有效地接触病人的问题。

第二篇 A.H.T.技术通则

A.H.T.所包含的多种脊椎矫正相关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但由于A.H.T.精选每门技术的独特优势,互相搭配、灵活运用,因此效果更好。

由于人体是站立的个体,重力的因素,因此人体脊椎的问题大部分是由下往上影响;所以脊椎的矫治顺序,亦须依此次序由下往上矫正治疗。这也是“脉冲脊骨整全技术”及“股关节矫正技术”所强调的。

股关节矫正技术认为,身体各个部分的不平衡从外观上是很难察觉的,如果从力学的角度来观察人体,就可发现作为人体基础的骨盆必须是保持在立体水平位置上,并且两腿应该要等长的,如此当脊柱呈笔直状态时,上半身也不会弯曲。

相反,如果仔细的观察身体有病变的人的两腿,必然长短不一,骨盆也不在水平位置上。同时,脊柱随着骨盆的扭转而成比例地弯曲,而造成上半身歪斜,姿势不良。因此,造成身体的某处如果有异常弯曲,就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从神经传导路径及人体反射角度来看,当骨盆不平衡(不处于水平状态)时,会造成脊椎的弯曲。由脊髓神经所连接的脊椎神经包含自律神经及躯体神经,当其因脊椎错位而引起神经压迫或刺激,将会造成脊柱相关疾病及反射痛。

即使发生了脊椎侧弯症,也等到要背、肩膀产生酸痛时,单纯地认为肌肉僵硬问题而已。对此,无论实行了多少局部的治疗,不从整体去矫正身体的歪斜状况,以及不从力学的角度去探究疾病的根本原因的话,就不能求得真正的健康。

所以日本股关节矫正术的最终目的在于追求人体在三个平面的平衡,此三个平面即是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当人体骨架都在正确位置上,则神经不受压迫或刺激,肌肉、韧带也不会过度伸张或挤压,如此内分泌疾病与酸、麻、疼、痛即可获得改善。

脊椎矫正器技术,在通过15年的临床,及聘请志愿者实际在手术房的脊椎神经传导的研究认为,所有脊椎的病变都会表现在骨盆病变脚的长短上。

我们的脊椎骨支撑全身重量,骨盆连接着第5腰椎成为整条脊骨的底层平台,把整条脊骨平平稳稳的乘托。当站立或走路时,我们的骨盆便会受双脚所乘托。双腿的功能犹如大楼的桩柱,成为我们骨盆、脊椎骨和头骨的基础。如果我们的双脚长度不一,骨盆的角度便倾斜,直接影响脊椎骨的平衡、活动和形态,情况就如楼宇出现长短桩一样,会产生很多结构上和功能的毛病。

就技术而言,脊椎矫正器技术最主要的特色是在矫正之前,先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精确的长短脚判定,再以两脚长度变化作出是否给予进行矫治及如何矫治的决定。当因为各种不同的症状来咨询时,脊椎矫正器技术均可依循精确的测试方法确实找出半脱位的部位,施以精准、安全、有效的矫正。

因此,A.H.T.的治疗通则是依下列次序实施:

一、脊椎矫正器技术;

二、股关节矫正技术;

三、美式脊椎矫正技术。

第三篇 A.H.T.骨盆矫正技术

在腰部疼痛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骨盆”。在诊断引起腰部疼痛的众多原因中,应该将腰部问题细分为骨盆、骶骨、耻骨联合、股骨头及腰椎和尾椎六个部分,而忽略了骨盆、骶骨、耻骨联合及股骨头,将无法得到完整且彻底的治疗。

引起腰部疼痛的原因,有可能单纯的由骨盆、骶骨、耻骨联合、股骨头或腰椎之间个别所引起,也有可能是其中二者、三者,甚至更多者一起共同引起。

大部分患者有下背疼痛或骨盆不适的病人,通常会有骨盆半脱位的现象,因此应留意髂骨半脱位所衍生的问题。因此详细而准确的诊断腰部疼痛的原因,并施以正确的矫正手法是很重要的。

AHT骨盆矫正技术步骤如下:

步骤1.骨盆诊断:骨盆矫正技术的第一个步骤,先诊断骨盆是否有半脱位(subluxations).

常见的骨盆半脱位:

“向后、向下半脱位”(Posterior-Inferior Ilium,简称PI)

“向前、向上半脱位”(Anterior-Superior Ilium,简称AS)

骨盆半脱位的诊断可由病人俯卧位时测量两脚长度的差异及骨盆X光片判断。

一、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病人就俯卧位置后,医师站在治疗床下侧(病人两脚下侧),医师身体正面与病人脚掌平行,以利取得良好视线。为确保精准的判定结果,应遵循下列步骤,逐一进行:

1. 在未碰触病人之前,检视病人两脚的特定点(译注:如脚踝或两脚跟),以找出两脚长度差异。

2. 找出两脚是否有不对称翻转。

3. 检查病人两脚趾是否过度内八(toe-out)或外八(toe-in)。

4. 两手掌形成杯状,置于病人两侧脚踝,将两脚跟并拢,并且形成一个水平的正确角度以测量两脚长度的差异。骨盆病短脚侧称为变脚(pelvis deficient,简称为PD脚)

5. 短脚侧的骨盆为“向后、向下半脱位,PI”,长脚侧的骨盆为“向前、向上半脱位,AS”。

二、冈氏(Gonstead)骨盆X光判读:

冈氏X光判读法是美式脊椎矫正技术专用判读技术。以正面立姿X光片,依下列步骤实施骨盆定位及骨盆X光判读。

1.点出骨盆腔10个基准点:两侧股骨顶点、两侧髂骨顶点、两侧坐骨底点、两侧骶骨最外侧点、第二骶骨脊突中心点及耻骨联合中心点。

2.划出两侧股骨顶点平行线(股骨平行线,基准线),以基准线分别由两侧髂骨顶点划出平行线(第一横线),再由基准线分别由两侧坐骨最底部划出平行线(第二横线),再基准线分别由两侧骶骨最外侧点划出垂直线(左、右垂直线),以基准线平行沿第二骶骨脊突中心点划出垂直线(底部垂直线)。

3.测量左右两侧第一横线至第二横线距离,较长侧即为“向后、向下半脱位,PI”,较短侧即为“向前、向上半脱位,AS”。

步骤2.骨盆矫正:

一、“向后、向下半脱位,PI”矫正法:

A.矫正器技术:

1. PD侧坐骨脊(spine of the ischium,靠近坐骨结节内侧)。施力方向:向后、向上、向外。

2. 随即矫治骶骨,施力点为坐骨孔内骶结节韧带下方。

施力方向:向后、向上、向外。

3. 髂骨凹槽侧背处(靠近骶髂关节的外侧)。

施力方向:向前、向上。

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

1. 患者姿势:若矫正左侧腰椎时,则患者向右侧侧躺,左脚在上侧,右脚在下侧,左腿曲膝,右脚伸直,左脚内侧足面摆于右腿膝弯处,双手交叉置于胸前,右手抱住左手上臂,左手上臂与身体平行,前臂与身体垂直,身体靠近床沿,身体与床沿成一直线(右侧腰椎方法亦同)。

2. 术者姿势:面对患者,左手握住患者右手腕,压固于患者左手臂上,右手掌压于患者上侧骨盆之中点;两脚尽量外张,右脚由后内侧往内弯曲,并压住患者左膝,使患者左膝盖部位垂直床沿,以右脚下压及左手稍前推的相反方向,做成杠杆姿势。

3. 接触点(Contact Points,CP):髂后上棘(PSIS)

4. 施力方向(Line Of Drive,LOD):向前。

二、“向前、向上半脱位,AS”矫正法:

A.矫正器技术:

1.第一骶椎结节向外半英寸处的骶骨基部后方。施力方向:向前、向下。

2.髂后上棘(PSIS)上方约一英寸处的髂骨脊。施力方向:向下、向内。

3.坐骨结节(ischialtuberosity)上方。施力方向:向前、向下。

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

1.患者姿势:若矫正左侧腰椎时,则患者向右侧侧躺,左脚在上侧,右脚在下侧,左腿曲膝,右腿伸直,左脚内侧足面摆于右腿膝弯处,双手交叉置于胸前,右手抱住左手上臂,左手上臂与身体平行,前臂与身体垂直,身体靠近床沿,身体与床沿成一直线(右侧腰椎方法亦同)。

2.术者姿势:面对患者,左手握住患者右手腕,压固于患者左手臂上,右手掌于患者上侧骨盆之中点;两脚尽量外张,右脚由后外侧往内弯曲,并压住患者左膝,使患者左膝盖部位垂直床沿,以右脚下压及左手稍前推的相反方向,做成杠杆姿势。

3.接触点(CP):坐骨结节。

4.施力方向(LOD):向前、向上。

第四篇 A.H.T.骶椎矫正技术

骶椎与骨盆最容易产生的病变就是骶髂关节错位综合症(S-I Joint Syndrome)。

骶髂关节错位综合症的病因:

1. 最常见与失足跌倒臀部着地。

2. 由于弯腰或负重时突然闪腰,使骶髂骨间韧带受到损伤。

3. 长期弯腰工作或抬举重物,会使关节损伤。

4. 妊娠期使韧带松弛和伸长,常因弯腰和旋转活动引起扭伤。

5. 骶髂关节只能少量而有限的活动,如果超过生理功能外的扭转活动,则可引起关节扭伤。

骶髂关节错位综合症的症状:

通常都会感觉到有臀部肌肉痉挛现象,坐下时臀部痛楚增加,痛感会延伸到髋关节、小腿外侧、后侧,甚至脚部及脚趾。患者也可能会因为行走时感到髋关节痛楚,而出现跛行步态。

AHT骶椎矫正技术步骤如下:

步骤1.骶椎诊断:骶椎矫正技术的第一个步骤,先诊断骶椎是否有半脱位(subluxations)。

常见的骶椎半脱位:“向上半脱位”(Superior,简称S)“向下半脱位”(Inferior,简称I)骶椎底部向外半脱位(Exterior,简称E)。骶椎半脱位的诊断可由病人俯卧位时测量两脚长度的差异及骨盆X光片判读。

一、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病人就俯卧位置后,医师站在治疗床下侧,医师身体正面与病人脚掌平行,以利取得良好视线。为确保精准的判定结果,应遵循下列步骤,逐一进行:

1. 依上述骨盆诊断要领,病人就俯卧位置后检视两脚长度差异(第一位置,简称#1)。

2. 将患者双脚弯曲的模式抬起但不超过90°(第二位置,简称#2)。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治。

3. 此时因为术者尚未施予其他的测试,所以被测试的椎体仍然处于分离状态。现在,将患者双脚依#2的模式抬起至超过90°(#2则不超过90°)。这就是我们定义的第三位置(#3)。然后观察脚长变化。依据我们的假设及观察,这个测试动作会使骶椎及骨盆带在人体的矢状面方向微动。

4. 将患者双脚放回#1,若PD脚正常,表示骶椎没有向上或向下半脱位;若PD脚变短,表示骶椎有向上或向下半脱位。

5. 将患者双脚放回#2,此时若PD脚变长,表示骶椎有向上半脱位:若PD脚变短,表示骶椎有向下半脱位。即依向上或向下半脱位按要领矫治后,即可进行“骶椎底部向外半脱位”检测。

6. 指示患者先将PD脚抬离床面(膝盖不要弯曲)。医者用手固定患者骶椎,防止髂前上棘离开床面。注意观察PD脚与床面的角度,然后指示患者将脚放回床面。随即指示患者再将PD对侧脚抬离床面(膝盖不要弯曲)。医者用手固定患者骶椎,防止髂前上棘离开床面。

7. 注意观察PD脚对侧与床面的角度,然后指示患者将脚放回床面。

8. 比较两脚抬高的角度,角度较小的一侧,即骶椎基底部脱位的方向。

二、冈氏骶椎X光片判读:

1. 在腰部侧面X光片上,在第一骶椎椎体前、后缘两点划一平行线。

2. 在第一骶椎椎体的前缘与X光片的水平面划一平行线。

3. 测量1和2两线交叉所形成的角度。

4. 正常37°,可接受范围为35~39°。

5. 大于37°为骶椎“向上半脱位”,表示L5-S1(下腰椎弧度)过度内凹;小于37°为骶椎“向下半脱位”,表示L5-S1过度后凸。

步骤2.骶椎矫正:

一、“向上半脱位”矫正法:

A.矫正器技术:

接触点(CP):第三骶椎结节上缘。

施力方向(LOD):向下。

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

1、患者姿势:如前所述。 2、术者姿势:如前所述。

3、接触点(CP):第三骶椎。 4、施力方向:向前。

二、“向下半脱位”矫正法:

A.矫正器技术:

接触点(CP):第一骶椎结节下缘。

施力方向(LOD):向上。

B .美式脊椎矫正技术:

1. 患者姿势:如前所述。 3. 接触点:第一骶椎。

2. 术者姿势:如前所述。 4. 施力方向:向前。

三、“骶椎底部向外半脱位”矫正法:

A.矫正器技术:

接触点:第三骶椎结节下缘外侧。 施力方向:向上、向内。

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

1. 患者姿势:如前所述。 3. 接触点:第三骶椎结节下缘外侧。

2. 术者姿势:如前所述。 4. 施力方向:向内。

第五篇 A.H.T.尾椎矫正技术

萎缩了的尾椎骨虽然已失去了脊椎骨及脊柱的一般功能,但并不代表它是没有功用的组织。尾椎在前面或后面都有肌肉和韧带附着。肌肉方面有提肛肌、尾骨肌。它们形成了盘隔膜的后部,巩固尾骨的位置。当排粪便时或孕妇生产时,尾骨会被向后推移,这些尾骨的肌肉能够把尾骨拉回原来的位置。在打喷嚏、咳嗽、呕吐、排尿、提举重物、前区身体时,尾骨的肌肉主要是协助腹肌提升腹腔内的压力,令这些动作得以有效地运作。

创伤性尾骨痛,成因是尾骨受到直接的外力冲击,尾骨的肌肉韧带组织出现拉伤现象。这类尾骨痛的痛楚范围十分明确,患者有瘀伤及扭伤的感觉,患处出现水肿现象。

至于非创伤性尾骨痛,痛楚范围就并不明确,患处没有明显水肿出现,而成因很可能是腰部脊椎的毛病所致,例如椎间盘突出,腰部脊骨错位或盘骨错位,腰部及臀部肌肉状态不良出现痛点而产生牵涉痛现象等等。

不论是创伤性或非创伤性尾骨痛,患者除了会感觉到尾椎骨范围痛楚之外,在打喷嚏、咳嗽、呕吐、排尿、牌粪便、提举重物、躺睡端坐、性交或把身躯向前屈曲时,尾椎骨痛楚会增加,感到十分不适。

A.矫正器技术:

接触点:尾椎骨外缘(尾椎韧带)。 施力方向:向上、向外。

※不可直接用矫正器对尾椎尖部矫治,为确保效果,矫治时可用拇指在尾椎上施予由内向外、由下向上的拉力。接触点在尾椎外侧软组织,施力在尾骶韧带。

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

1. 患者姿势:如前所述。 3. 接触点:尾椎骨上缘(尾骶韧带)。

2. 术者姿势:如前所述。 4. 施力方向:向内。

第六篇 A.H.T.耻骨联合(Symphysis Pubis)矫正技术

不论时间长短只要曾经摔跤,都会引起耻骨联合半脱位。很多长期腰痛而无法根治者,大部分都有耻骨联合半脱位。

AHT耻骨联合半脱位技术步骤如下:

耻骨半脱位常见:有向上半脱位和向下半脱位。

步骤1.耻骨联合诊断:耻骨联合矫正技术的第一个步骤,先诊断耻骨联合是否有半脱位。

耻骨联合半脱位的诊断可由病人俯卧位时测量两脚长度的差异及骨盆X光片判断。

一、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病人就俯卧位置后,医师站在治疗床下侧,医师身体正面与病人脚掌平行,以利取得良好视线。为确保精准的判定结果,应遵循下列步骤,逐一进行:

1. 依上述诊断要领,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两脚膝夹紧。

2. 观察PD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

3. 如果PD脚变短,将患者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

4. 若PD脚变长,表示PD侧的耻骨向上半脱位。

5. 若PD脚变短,表示耻骨在PD脚对侧向下半脱位。

二、冈氏骶椎X光判读:

1在腰部正面X光片上,依骨盆判读法,在二骶椎脊突中心点划垂直线。

尾椎骨与此中心点划垂直线是否成一直线,即可判读有无错位。

步骤2. 耻骨联合矫正:

A.矫正器技术:

耻骨向上脱位的矫治方式:请病人仰卧,施力点在短脚侧耻骨上缘(靠近耻骨结节上沿),施力方向:向下。

耻骨向下脱位的矫治方式:请病人仰卧,施力点在短脚对侧耻骨弓下缘(靠近耻骨联合外侧),施力方向:向上。

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

美式脊椎矫正技术对于耻骨联合半脱位并无直接性手法,可以在使用骨盆矫正手法之后,以按摩器进行耻骨联合部位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恢复肌肉、韧带之相互平衡。

第七篇 A.H.T.腰椎矫正技术

腰椎是承受体重最多的地方,所以腰椎的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也最大,故髓核经过椎间板裂缝渗出引起的背痛或神经根病变,是腰椎病变的特性。

一般而言,下背疼痛通常和骨盆带关节半脱位有关,尤其是骶髂关节、腰椎间关节及腰骶关节半脱位所引起的问题最为常见。

经常受压迫或刺激的腰椎神经根是L4、L5。依据矫正器技术基本通则腰椎检测的次序为L5、L4、L2、L3、L1。

第一节 第5腰椎

AHT第5腰椎矫正技术步骤如下:

步骤1. 第5腰椎诊断:第5腰椎矫正技术的第一个步骤,先诊断第5腰椎是否有半脱位。

第5腰椎半脱位的诊断可由病人俯卧位时测量两脚长度的差异及腰椎X光片判断。

一、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

在根据矫正器技术基本通则矫正髂骨AS与PI以及耻骨联合半脱位问题之后,应检测L5。但一开始时,若患者PD脚在位置二变短,即可跳过膝、足、骨盆及L5的检测,直接检测L4。

病人就俯卧位置后,医师站在治疗床下侧,医师身体正面与病人脚掌平行,以利取得良好视线。为确保精准的判定结果,应遵循下列步骤,逐一进行:

依上述诊断要领,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PD侧的手背置于下背腰部,观察PD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

1. 如果PD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

2. 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PD侧的椎骨半脱位。

3. 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PD脚对侧椎骨半脱位。

在矫正器技术要领中,为了要得到正确的诊断,以便于在美式脊椎矫正技术中,正确的决定以何种矫正手法施治,除了上述已谈论过利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来测试脚长变化,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透过第三位置及第四位置来判断椎体向上、下及向左、右半脱位的情况及矫正方法。

L5棘突向上或向下半脱位测试:

脊椎上的每一节椎体都有可能发生向上或向下半脱位的现象。但是,因为胸椎有肋骨的支撑以及后向曲线的自然保护,其发生向上或向下半脱位的机会比颈椎及腰椎少。

要测试L5椎体是否向上或向下半脱位,首先依基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及#2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治。

1. 此时,再指示患者将PD侧的手背置于下背腰部,将患者双脚依#2的模式抬起至超过90°(#2不超过90°)。这就是我们定义的#3。

2. 然后将患者双脚放回#1观察脚长变化。若PD脚正常,表示L5没有向上或向下半脱位;若PD脚变短,表示L5有向上或向下半脱位。

3. 将患者双脚放回#2,此时若PD脚变长,表示L5有向上半脱位;若PD脚变短,表示L5有向下半脱位。

L5椎体侧向半脱位(向左或向右半脱位)测试:

脊椎上的每一节椎体也都有可能发生向左或向右半脱位的现象。研究显示,不论是功能性或结构性的脊椎侧弯,椎体向外(即身体的左边或右边)半脱位的现象多半发生在侧弯曲线的顶点。

要测试L5椎体是否向左或向右半脱位,首先依基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及#2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正。

1. 此时,再指示患者将PD侧的手背置于下背腰部,将PD脚抬至超过90°,另外一只脚则不动,留在治疗床上,我们定义这姿势为位置四(#4)。

2. 接下来将PD脚放回治疗床,观察PD脚在#1的长度变化。此时,如果PD脚变短,表示L5有向左或向右半脱位。

3. 将患者双脚抬至#2,运用长短定律判定结果,如果PD脚在#2变长,则表示L5向PD脚半脱位;如果PD脚变短,则表示L5向PD脚的对侧半脱位。(#4单独抬高PD脚的目的是要让受测椎体在受到单边力量牵引时,能够产生反应。)

二、冈氏腰椎X光判读:

正面X光片:

1. 在腰部正面X光片上,依骨盆判读法,划出各腰椎椎体上、下缘平行线(椎体平行线)。

2. 以“股骨平行线”由下往上平行比对“椎体平行线”,先出现不平行者即为“原发性半脱位,Primary subluxation”,以L5为例。

3. 测量L5棘突中心点至两侧椎体边缘的距离,距离较短侧即为旋转侧(决定PR或PL),以右侧为例。

4. 测量L5下缘平行线与股骨平行线左右两侧高度,高度较大者为“superior”,简称“S”,高度较小者为“inferior”,简称“I”,若是高度较小者则为“PRI”。

侧面X光片:

1. 先在各椎体后缘由上往下划出“George line”,找出往后突出的椎体,即为“Posterior”,简称“P”。

2. 划出每节椎体前后缘的平行线,上下两线提早交叉、且最靠近棘突的上节椎体,即为“原发性半脱位”,若在原发性半脱位的上方若有出现上下两线成平行,或者出现反交叉线,即为“代偿性前突消失”。

3. 检查各椎间距,若有椎间距狭窄,表示该节脊椎有退化性病变。

步骤2. 第5腰椎矫正:

A.矫正器技术:

接触点:L5棘突旁侧之乳头突。

施力方向:向前、向上,通过椎关节的平面线与脊柱平行。

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

1. 患者姿势:如前所述。

2. 术者姿势:如前所述。

3. 接触点及施力方向:依矫正器技术诊断要领,并依下列手法施治。

甲:PRS 接触点-右侧棘突,施力方向-向内;乙:PLS 接触点-左侧棘突,施力方向-向内;丙:PRI 接触点-左侧横突,施力方向-向前;丁:PLI 接触点-右侧横突,施力方向-向前。

第二节 第4腰椎

主要病变:小腿内侧至足部无力、酸麻胀痛,腹痛、尿频、子宫发炎、月经不调、前列腺障碍、不孕症、膀胱炎、大腿萎缩。经常受压迫或刺激的腰椎神经根是L4、L5.

AHT第4腰椎矫正技术步骤如下:

步骤1. 第4腰椎诊断:第4腰椎矫正技术的第一个步骤,先诊断第4腰椎是否有半脱位。

第4腰椎半脱位的诊断可由病人俯卧位时测量两脚长度的差异及腰椎X光片判断。

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

依上述诊断要领,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PD脚对侧的手背置于下背部,观察PD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

1. 如果PD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

2. 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PD侧的椎骨半脱位。

3. 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PD脚对侧椎骨半脱位。

L4棘突向上或向下半脱位测试:

要测试L4椎体是否向上或向下半脱位,首先依基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及#2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治。

1. 此时,再指示患者将PD脚对侧的手背置于下背腰部,将患者双脚依#2的模式抬起至超过90°。

2. 然后将患者双脚放回#1观察脚长变化。若PD脚正常,表示L4没有向上或向下半脱位;若PD脚变短,表示L4有向上或向下半脱位。

3. 将患者双脚放回#2,此时若PD脚变长,表示L4有向上半脱位;若PD脚变短,表示L4有向下半脱位。

L4椎体侧向半脱位(向左或向右半脱位)测试:

要测试L4椎体是否向左或向右半脱位,首先依基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及#2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正。

1. 此时,再指示患者将PD脚对侧的手背置于下背腰部,将PD脚抬至超过90°,另外一只脚则不动,留在治疗床上。

2. 接下来将PD脚放回治疗床,观察PD脚在#1的长度变化。此时,如果PD脚变短,表示L4有向左或向右半脱位。

3. 将患者双脚抬至#2,运用长短定律判定结果,如果PD脚在#2变长,则表示L4想PD脚半脱位;如果PD脚变短,则表示L4向PD脚的对侧半脱位。

冈氏腰椎X光判读:如L5。

步骤2. 第4腰椎矫正:

A.矫正器技术:

接触点:L4棘突旁侧之乳头突。

施力方向:向前、向上,通过椎关节的平面线与脊柱平行。

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如L5。

第三节 第3腰椎

根据以AHT为主要矫正技术的医师表示,大部分的患者,在接受L5、L4、L2的测试及矫治之后,即可改善下背疼痛的问题。然而,因为下背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力、生殖力以及生活品质,所以在完成L5、L4、L2的测试及矫治之后,应该特别留意如果患者仍有不适,或仍有长短脚现象,或医师检查结果显示有必要进一步检测腰椎问题,则应考虑L3或L1可能仍然有发生半脱位的现象。

患者抱怨有膝部的问题,且诊断结果显示有压痛与运动受限或有皮肤异常时,就要考虑L3半脱位的问题。

病变:膀胱炎、月经不调、小产、膝痛、生理痛、腰部及膝部发冷、膝无力、记忆力减退、坐骨神经痛。

局部反射痛:1.伏卧屈膝即有反射痛

2.伸腿抬高时,膝部正前区会疼痛。

运动受限:股四头肌无力(大腿下段无力) 膝伸直动作困难。

步骤1. 第3腰椎诊断:第3腰椎矫正技术的第一个步骤,先诊断第3腰椎是否有半脱位。

第3腰椎半脱位的诊断可由病人俯卧位时测量两脚长度的差异及腰椎X光片判断。

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

依上述诊断要领,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PD侧的臀部轻轻抬离床面,动作不用太大,只须让髂前上棘稍微离开床面即可。其目的是分离腰椎中段的L3附近的肌肉及关节。如果PD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

1.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PD侧的椎骨半脱位。

2.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PD脚对侧椎骨半脱位。

L3棘突向上或向下半脱位测试:

要测试L3椎体是否向上或向下半脱位,首先依基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及#2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治。

1. 此时,再指示患者将PD侧的臀部轻轻抬离床面,将患者双脚依#2的模式抬起至超过90°。

2. 然后将患者双脚放回#1观察脚长变化。若PD脚正常,表示L3没有向上或向下半脱位;若PD脚变短,表示L3有向上或向下半脱位。

3. 将患者双脚放回#2,此时若PD脚变长,表示L3有向上半脱位;若PD脚变短,表示L3有向下半脱位。

L3椎体侧向半脱位(向左或向右半脱位)测试:

要测试L3椎体是否向左或向右半脱位,首先依基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及#2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正。

1. 此时,再指示患者将PD侧的臀部轻轻抬离床面,将PD脚抬至超过90°,另一只脚则不动,留在治疗床上。

2. 接下来将PD脚放回治疗床,观察PD脚在#1的长度变化。此时,如果PD脚变短,表示L3有向左或向右半脱位。

3. 将患者双脚抬至#2,运用长短定律判定结果,如果PD脚在#2变长,则表示L3向PD脚半脱位;如果PD脚变短,表示L3向PD脚的对侧半脱位。

冈氏腰椎X光判读:如L5。

步骤2. 第3腰椎矫正:

A.矫正器技术:

接触点:L3棘突旁侧之乳头突。

施力方向:向前、向上,通过椎关节的平面线与脊柱平行。

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如L5。

第五节 第1腰椎

在矫正L2之后,若患者自述不适或由医者本身检查发现有必要时,则可以进行L1的检测。

L1病变:便秘、结肠炎、痢疾、腹泻、疝气、腰软无力、皮肤病、性欲减退、阳痿、排尿困难。

局部反射痛:下腹部痛、腰痛、鼠蹊部到膝部有麻痛感觉。

运动受限:腰部弯曲困难,站立时患腿向上提高(膝弯曲)较困难。

临床表现:当患者抱怨中间背痛或腰痛时,要考虑L1的半脱位。L1半脱位可能伴随着T12半脱位。

注意:当一个患者呈现放射状的腰痛,要先确定非肾脏病包含感染和肾结石后,才可进行矫治。

AHT第1腰椎矫正技术步骤如下:

步骤1. 第1腰椎诊断:第一腰椎矫正技术的第一个步骤,先诊断第1腰椎是否有半脱位。

第1腰椎半脱位的诊断可由病人俯卧位时测量两脚长度的差异及腰椎X光片判断。

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

依上述诊断要领,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PD脚对侧的手背置于下腰,PD侧的手置于头部外上方的治疗台上,掌心朝下。

其目的是分离腰椎中段的L1附近的肌肉及关节。如果PD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

1. 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PD侧的椎骨半脱位。

2. 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PD脚对侧的椎骨半脱位。

L1棘突向上或向下半脱位测试:

要测试L1椎体是否向上或向下半脱位,首先依基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及#2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治。

1.此时,再指示患者将PD对侧的手置于下背腰部,PD侧的手置于头部外上方的治疗台上,掌心朝下,将患者双脚依#2的模式抬起至超过90°。

2.然后将患者双脚放回#1观察脚长变化。若PD脚正常,表示L1没有向上或向下半脱位;如PD脚变短,表示L1有向上或向下半脱位。

3.将患者双脚放回#2,此时若PD脚变长,表示L1有向上半脱位;若PD脚变短,表示L1有向下半脱位。

L1椎体侧向半脱位(向左或向右半脱位)测试:

要测试L1椎体是否向左或向右半脱位,首先依基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及#2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正。

1.此时,再指示患者将PD对侧的手置于下背腰部,PD侧的手置于头部外上方的治疗台上,掌心朝下,将PD脚抬至超过90°,另外一只脚则不动,留在治疗床上。

2.接下来将PD脚放回治疗床,观察PD脚在#1的长度变化。此时如果PD脚变短,表示L1有向左、右半脱位。

3.将患者双脚抬至#2,运用长短定律判定结果,如果PD脚在#2变长,表示L1向PD脚半脱位;如果PD脚变短,表示L1向PD脚的对侧半脱位。

冈氏腰椎X光判读:如L5。

步骤2.第1腰椎矫正:

A.矫正器技术:

接触点:L1棘突旁侧之乳头突。

施力方向:向前、向上,通过椎关节的平面线与脊柱平行。

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如L5。

第五节 第2腰椎

主要病变:大腿中段酸麻胀痛,便秘、静脉曲张、不孕症、尿频、夜尿症。

AHT第2腰椎矫正技术步骤如下:

步骤1.第2腰椎诊断:第2腰椎矫正技术的第一个步骤,先诊断第2腰椎是否有半脱位。

第2腰椎半脱位的诊断可由病人俯卧位时测量两脚长度的差异及腰椎X光片判读。

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

依上述诊断要领,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双手的手背相叠置于下背腰部,观察PD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

1.如果PD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

2.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PD侧的椎骨半脱位。

3.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PD脚对侧椎骨半脱位。

L2棘突向上或向下半脱位测试:

要测试L2椎体是否向上或向下半脱位,首先依基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及#2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治。

1. 此时,再指示患者将双手的手背相叠置于下背腰部,将患者双脚依#2的模式抬起至超过90°。

2. 然后将患者双脚放回#1观察脚长变化。若PD脚正常,表示L2没有向上或向下半脱位;若PD脚变短,表示L2有向上或向下半脱位。

3. 将患者双脚放回#2,此时若PD脚变长,表示L2有向上半脱位;若PD脚变短,表示L2有向下半脱位。

L2椎体侧向半脱位测试:

要测试L2椎体是否向左或向右半脱位,首先依基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及#2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正。

1. 此时,再指示患者将双手的手背相叠置于下背腰部,将PD脚抬至超过90°,另外一只脚则不动,留在治疗床上。

2. 接下来将PD脚放回治疗床,观察PD脚在#1的长度变化。此时,如果PD脚变短,表示L2有向左、右半脱位。

3. 将患者双脚抬至#2,运用长短定律判定结果,如果PD脚在#2变长,则表示L2向PD脚半脱位;如果PD脚变短,则表示L2向PD脚的对侧半脱位。

冈氏腰椎X光判读:如L5。

步骤2. 第2腰椎矫正:

A.矫正器技术:

接触点:L2棘突旁侧之乳头突。

施力方向:向前、向上,通过椎关节的平面线与脊柱平行。

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如L5。

第八篇 A.H.T.胸椎及肋骨半脱位矫正技术

人类的脊椎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五个部分。而胸椎的特性,跟其他脊柱有六处很大的分别。

1. 长度方面:胸椎是最长的,大约是腰椎的1.7倍,比颈椎长约2.5倍。

2. 节数方面:胸椎节数最多,共有十二节,颈椎和腰椎分别只有7节和5节。

3. 胸椎的脊骨除了与上下的脊椎相连之外,还与肋骨连接构成胸膛,使心脏和肺部能有足够空间安放于胸腔内。

4. 胸椎比起其他部位脊骨所拥有的关节数量都较多。每块胸椎除拥有正常的四个脊骨小面关节外,还额外有一对肋骨与椎骨关节,令胸椎的活动模式变得复杂。

5. 在活动幅度方面:相比起颈椎和腰椎,胸椎之间的活动角度是最少的。虽然胸椎的长度是整条脊柱中最长的,脊骨的数量又是最多的,但它的活动幅度却远远小于颈椎和腰椎的活动幅度,原因是胸椎的关节活动主要是受制于肋骨和胸骨。

6. 颈椎和腰椎都各拥有一个向前屈的脊柱前弯。相反,胸椎却有一个向后屈的脊柱后弯,用作连接颈椎和腰椎的前弯及增加胸膛的容量。

胸椎和肋骨这个组合,起着保护心脏、肺部、气管、食道、肝脏、胃部、肾脏、胰脏和脾脏等的功能。由于胸椎与身体重要器官十分接近,这些器官的神经线联系与胸椎有密切的关系。当胸背脊骨出现错位时,经常会引起类似内脏出现毛病时所产生的牵涉痛(Referred pain),令患者非常不安,担心患上了心脏病、肝病、胆病、胃病或食道毛病。

胸椎关节的组合较为稳固,活动幅度与角度亦较细,因此出现急性力学上的毛病相对于颈椎和腰椎都会较少。然而胸椎出现慢性的错位反而较为常有,主要原因是在突发性的创伤中,如常常发生于交通意外中的马鞭式创伤颈椎会承受着主要的创伤,征状将集中于颈部。相反,胸椎所承受较轻的扭转性创伤却常被患者及治疗人员忽略,导致伤患不被察觉地转化为慢性疾患。

因为胸椎的架构活动比较少,对轻微的创伤较难察觉。日常坐着从事案头工作和站着从事家务的人,最易令胸椎受到轻微的创伤,经过长时间累积,慢性退化病变便会出现。

总括来说,虽然胸椎的长度约占整条脊柱的一半,但是由于胸椎架构较为稳定,轻度的创伤在初期并不容易察觉。但是当有征状出现时,病征又常常和心脏病或其他的内脏毛病相似。所以胸椎半脱位的毛病,常被忽略或没有得到适当的诊治。

依据矫正器技术基本通则,胸椎检测的次序为T12、T8、T6、T4、T1。

第一节 第12胸椎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

一、T12矫正器(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诊断要领:

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PD侧的手上举,置于头部外上方的治疗台上,掌心朝下。观察PD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

1.如果PD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

2.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PD侧的椎骨半脱位。

3.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PD脚对侧椎骨半脱位。

二、T12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

接触点:T12脊柱旁侧之横突。

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与椎关节平面线成60°。

第二节:第12肋骨半脱位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

一、R12矫正器(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诊断要领:

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PD侧的手上举,置于头部外上方的治疗台上,掌心朝下(同T12)请患者深吸一口气后作短暂屏息,然后呼气。观察PD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

1. 如果PD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

2. 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PD侧的R12半脱位。

3. 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PD脚对侧的R12半脱位。

二、R12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

接触点:T12横突旁侧1/2之寸肋骨。

施力方向:向外、向下成45°。

第三节:T8半脱位的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

一、T8矫正器诊断要领:

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双手上举,置于头部外上方的治疗台上,掌心朝下。观察PD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

1. 如果PD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

2. 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PD侧的椎骨半脱位。

3. 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PD脚对侧椎骨半脱位。

二、T8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

接触点:T8横突。

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与椎关节平面线成60°。

第四节:R8半脱位的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

一、R8矫正器诊断要领:

第8胸椎矫治完后,立即矫治对侧肋骨。

二、R8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

接触点:T8横突旁侧1/2寸之肋骨。

施力方向:向外、向下成45°。

第五节:T6半脱位的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

一、T6矫正器诊断要领:

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头转向PD侧后保持不动,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掌心朝上。观察PD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

1. 如果PD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

2. 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PD侧的T6椎骨半脱位。

3. 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PD脚对侧T6椎骨半脱位。

第六节:R6半脱位的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

一、R6矫正器诊断要领:

第6胸椎矫治完后,立即矫治对侧的肋骨。

二、R6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

接触点:T6横突旁侧1/2寸之肋骨。

施力方向:向外、向下成30°。

第七节:T4半脱位的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

一、T4矫正器诊断要领:

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头转向PD侧后保持不动,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掌心朝上,将PD侧的肩膀朝天花板的方向抬高后,放回床面。观察PD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

1. 如果PD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

2. 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PD侧的T4椎骨半脱位。

3. 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PD脚对侧T4椎骨半脱位。

二、T4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

接触点:T4横突。

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与椎关节平面线成60°。

第八节:R4半脱位的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

一、R4矫正器诊断要领:

第4胸椎矫治完后,立即矫治对侧的肋骨。

二、R4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

接触点:T4横突旁侧1/2寸之肋骨。

施力方向:向外、向下成20°。

第九节:T1半脱位的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

一、T1矫正器诊断要领:

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头转向PD侧后保持不动,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掌心朝上,将双肩向头部方向做一耸肩动作后放松。观察PD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

1. 如果PD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

2. 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PD侧的T1椎骨半脱位。

3. 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PD脚对侧T1椎骨半脱位。

二、T1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

接触点:T1横突。

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与椎关节平面线成60°。

第十节:R1半脱位的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

一、R1矫正器诊断要领:

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头转向PD侧后保持不动,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掌心朝上。将双肩向后抬高后朝向下,做一圆弧形动作后放松。观察PD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

二、R1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

接触点:T1横突旁侧1/2寸之肋骨。

施力方向:向外、向下。

第十一节 A.H.T.胸椎矫正技术(美式脊柱矫正技术)

(一)、美式胸椎矫正技术:共有上、中、下段三种手法及偏左、偏右二种特殊手法。胸椎矫正技术的实施,如同颈椎及腰椎矫正技术般,不仅具有治疗效果,亦有保健之功效。但因胸椎矫正技术较属高难度之技术,且施力位置不对,亦较易造成伤害,学者应小心勤练之。

(二)、胸椎矫正技术注意事项:

1. 此技术对老年人尤须注意,切勿施力过大。尤其更年期后患者有骨质疏松症者,更须注意。

2. 矫正的手法,应确定置于胸椎之两侧横突上,若超过横突,将造成肋骨伤害。

3. 矫正时以由下往上,依序矫正为佳。

4. 矫正时,两脚(尤其前脚)应稳健置于地面。

5. 矫正时,以平稳力量下压,切勿以瞬间之粗暴力量。

6. 确定患者全身放松,并告之呼吸平稳,切勿闭气。

7. 小心患者身上之饰物,以免受其伤害。

8. 尊重患者,切勿因口臭、汗臭影响患者。

9. 肌肉僵硬者,须先使用软组织处理手法。

10.“上段手法”适用于T1-T4,“中段手法”适用于T5-T8,“下段手法”适用于T9-T12,“偏左、偏右手法”适用于X光显示或明显有胸椎侧弯时。胸椎矫正技术以上段(尤其T1及T2)及下段(尤其T11及T12,甚至L1,L2)属高难度技术,学者尤须勤练。

(三)、胸椎矫正技术的杠杆姿势:

1. 患者姿势:患者正卧,双手轻松抱胸,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双手肘并排置于胸骨上,尽量靠近床沿。

2. 术者姿势:站于患者右侧(或左侧),双脚尽量张开,采前弓后箭姿势。

(1)重心置于前脚,右手掌由患者之腰椎前突处(或胸椎处)伸入。

(2)将患者双手肘压于术者右腋下。

(3)左手托住患者后脑。此时须注意:

(a)患者双手抱紧,可使其胸椎得到左右撑开的效果。

(b)将患者后脑托起,可使其胸椎得到上下撑开的效果。

(c)压住患者双手肘时,应以较高处为佳,以免操作时,压到患者的胃部。学者须依此杠杆姿势,实行各种手法。

(四)各种胸椎矫正技术讲解:

1.下段手法:将患者上身抬起约60°,右手成半握拳或“C”字型置于胸椎下段(T9-T12)处,当做杠杆原理的指点,然后利用本身及患者的体重对患者做垂直的施压。越往上则角度越小。

2.中段手法:将患者上身抬起约30°,右手成半握拳或“C”字型置于胸椎中段(T5-T8)处,当做杠杆原理的支点,然后利用本身及患者身体的体重对患者做垂直施压。越往上则角度越小。

3.上段手法:将患者上身抬起约15°,右手成半握拳或“C”字型置于胸椎上段(T1-T4)处,当做杠杆原理的支点,然后利用本身及患者的体重对患者做垂直的施压。越往上则角度越小。

4.侧弯手法:若X光显示胸椎有左侧侧弯时,则依侧弯部位,依上、中、下段矫正要领,配合偏重左侧加压法(即将患者身体向左侧施压或者调整术者手掌左侧较高)实施。若X光显示胸椎有右侧侧弯时,则如同左侧侧弯手法,实施右侧加压法。若侧弯太大时,切勿用力过猛,以免造成伤害。

5.变换手法:因身材及其它原因不能使用正常手法时,则可原则下列变换手法勤练施用。

(1)腹部压迫法:用于太胖的患者或手太短的术者。

(2)省力手法:患者近侧手环保术者腰部,用于太胖的患者或手太短的术者。

(3)异侧手法:用于左腿无力的术者,改站于患者左侧操作。

(4)变换杠杆支点法:此法又分为两种手法:

方法一:以右腋压住患者双手肘,右手抱住患者头部,以左手当杠杆支点之矫正手法。

方法二:患者双手交叉抱于颈椎,术者右手前臂横压于患者两手肘处,以左手当杠杆支点的矫正法。

第九篇 A.H.T.颈椎矫正技术

1. 何谓颈椎综合症?

颈椎综合症又称“颈椎症候群”或“颈椎骨软骨病”,是一组临床症候群,是指由于颈部脊椎骨、韧带、椎间盘的慢性劳损、外伤或老年性脊柱退化性病变,而导致周围或临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组织损害,并由此而引发的一组症候群,中医学把颈椎综合病归属于痹证范畴。

2. 颈椎综合症的病因?

颈椎解剖学构造相当复杂,虽然只有七节脊椎骨,却有35个大小关节,包括6个椎间盘、寰枕关节、寰枢关节、钩椎关节和后关节,共同负担着头部频繁活动。在解剖研究与临床患者症状、X光片的比较中,颈椎综合症的病因归纳为:(1)椎间盘退化性病变。(2)骨质增生。(3)椎间盘突出。(4)颈椎周围和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5)先天性畸形等原因。

3. 颈椎综合症的分型?

由于病理改变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被累及的组织也不同,故其所产生的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因此临床上将颈椎综合症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及混合型六种类型。今分述于下:

(A)颈型:又称“韧带关节囊型”,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此型多因睡眠时头颈部位置不当、受寒或颈部骤然扭转等原因诱发。1.临床表现:颈部疼痛、抬头困难、颈部活动受限、头颈部呈强迫体位、活动时疼痛加剧、疼痛时表现持续性疼痛、疼痛部位较深,少数病人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部疼痛,以及胀麻等症状,但咳嗽或喷嚏时无上肢放射性疼痛加剧现象。此型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且常反复发作或时轻时重,慢性病程患者主诉头部转动时发出声音。

2.临床鉴别:患者头部常偏向患侧,以缓解疼痛及不适。患侧颈部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常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后下方、斜方肌、肩胛提肌外缘肌腱附着点、肌筋膜等部位有明显、局部压痛点。

3.X光片显示:颈椎生理弧度改变不明显或有轻度变直及轻、中度退行性变化。

(B)神经根型:此型是颈椎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型。其病因主要为颈椎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脊椎关节退化性病变,因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引起,尤以中下段颈椎为常见。

1.临床表现:急性期呈剧痛,且痛如刀割,慢性期可呈持续性隐痛或酸痛,亦可呈阵发性加剧状态。出现明显神经根型症状,如疼痛由颈部放射至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部,多局限于患侧。当咳嗽、喷嚏、深呼吸、上肢伸展、颈部过屈或过伸时,均可诱发或加剧疼痛。除疼痛外,患肢常感上肢无力深重、部分手指麻木或蚁走感,症状严重者可于患侧上肢出现肌肉痉挛及肌肉萎缩。

2.鉴别诊断:患者颈部强直、活动受限,严重者头部处于强迫体位。于相对应的颈椎横突尖部有明显局部压痛点,深压时出现向肩、上臂、前臂呈放射痛,受压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减退、肌力减弱、肌腱反射异常。

3.X光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病变颈椎椎体有骨刺形成,椎间孔狭窄、缩小。

(C)椎动脉型:此型约占颈椎综合症的1/4,又称颈性偏头痛,临床上亦有诊断为“颈性眩晕症”或“椎动脉压迫症候群”。其病因主要为颈椎钩椎关节退行性变化、椎体半脱位、上关节突向前方滑脱,因而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之交感神经丵,造成椎动脉痉挛、官腔狭窄,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形成一系列临床症状所致。亦有可能由于椎间盘因退化萎缩,致使颈椎总长度缩短,造成椎动脉与颈椎长度平衡被破坏所致。

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系列症状,其中最常见是头痛、眩晕和视觉障碍。

头痛-发作时可呈阵发性及持续性,常起自颈部僵硬、疼痛,迅速扩展至耳后及枕顶部、或向眼眶区和鼻根部放射,有时发作前出现眼前发黑、闪光等视觉症状,疼痛严重有恶心、呕吐、出汗、流涎以及心慌、闷气及血压改变等现象,头痛性质呈跳痛(搏动性痛)或灼痛,而且局限一侧颈枕部或枕顶部,同时伴有酸、胀感觉。

眩晕-也是本症最常见症状之一,呈发作性眩晕,常因变换体位、头部过度旋转或屈伸时诱发或加剧。其性质为旋转性,患者常感“天旋地转”或“站立不稳”的晕眩感,发作时间可为瞬间,亦可长达数小时或更久,有时伴有耳鸣和听力减退,故又称“颈性眩晕”。本症常与“耳性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相混,本症无美尼尔氏综合症的特性——眼球震颤,故可与之区别。

在视觉障碍表现为发作性视力减退、眼痛、眼结膜充血、眼肌痉挛等症状,造成视觉障碍原因大都是反射性视网膜动脉痉挛而招致眼底血管张力变化所致。

此外,部分患者出现一时性晕厥、意识消失等短暂性症状,极少数患者出现猝倒、突然四肢麻木、无力而跌倒等暂时症状。

2.鉴别诊断:患者有颈性眩晕症,严重者曾有晕倒发作。触诊检查发现在颅骨之乳突和下方的椎动脉点有明显的压痛点(枕后三角),颈部牵引试验时疼痛减轻或有症状缓解出现。

3.X光片显示:颈椎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形成,亦可发现因椎体半脱位引起上关节突向前滑脱现象。椎动脉摄影术,可确诊因椎动脉压迫所致的脑缺血症状,亦可确诊椎动脉狭窄、闭塞的程度和部位,也可排除血管畸形性病变。但因此法操作复杂,较易引起合并症,除非于手术之前检查,一般不常用。

(D)交感神经型:颈椎因退行性改变,直接或间接压迫或刺激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包括患侧头部、上肢及颈部交感神经所分布的区域,引起如疼痛、感觉异常、瞳孔散大、视力模糊、平衡失调、头晕、头疼、呼吸短促、心悸、恶心、呕吐及心前区痛(常误诊为冠状动脉心脏病)。

1.临床表现:疼痛性质为压迫性或灼性痛、部位深、界限不具体,具有弥散性扩散的倾向,但不沿神经干(周围神经或躯体神经)的路径放射,常出现颈动脉型的头痛症状。

此型临床特征为心区疼痛,又称颈性心绞痛,主要是颈丵神经之膈神经压迫引起,心区疼痛特征是长时间持续性、压迫性痛往往持续1~2小时,发作时疼痛起自肩及肩胛部,再转至心区。与冠状动脉心脏病不同于头颈部转动、手臂高举或用力咳嗽、喷嚏时疼痛明显加剧、无心绞痛之恐慌感,而且服硝酸甘油类药物并不能缓解症状,心电图检查无缺血性改变,均能与心绞痛相区别。若长期的交感神经功能失调,致使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组织纤维化,致使关节僵硬、骨质疏松或钙化,进而引起肩周炎、肩及手的系列症状。

2.鉴别诊断:临床检查可在患侧的颈肩部肌腱、韧带附着点、肩关节周围,有较深的压痛区,并伴有肌肉痉挛、僵直反应。患侧上肢的表皮温度降低、发凉、发绀、水肿、汗腺分泌异常、皮肤变薄等血管营养障碍现象。

3.X光片显示:颈椎或上胸椎有退化性变化。

(E)脊髓型:此型发病率较低,居于各型颈椎综合症之后,主要病因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病因大都是重力、车祸受挫伤引起,发病较快,常因椎间盘碎片或供血不足造成脊髓空洞。慢性病因大都由于①颈椎椎体后缘骨质增生。②颈椎间盘向中央脊髓处突出。③后纵韧带、黄韧带肥厚。④反射性硬脊膜周围炎等原因,使脊椎管变窄,对脊髓构成直接的压迫,或因脊髓前动脉受损,引起积水供血不足,而间接影响脊髓的正常功能。

1.临床表现:此型致残率较高。轻者可丧失部分劳动能力,重者可出现四肢瘫痪、完全丧失劳动力。慢性症状初期颈部仅有轻微异常,甚至完全没有症状,因此患者往往无法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此型发病缓慢,可持续数年至十几年,亦可能因突然颈部挫伤而诱发急性期。此病初期常呈间歇性症状,每当走路过多或疲劳时出现缓慢的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和无力、步态不稳、易跌跤,随着病程发展,症状可逐渐加重,并转为持续性。

2.鉴别诊断:临床上有脊髓受压表现,分中央及周围两型。症状从上肢开始,波及全身的称中央型;症状从下肢开始,波及全身的称周围型。病程长、发展缓慢为本型特点。在运动障碍表现为下肢无力、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亢进。直觉障碍表现在上肢和胸段有感觉障碍。

3.X光片显示:在电脑断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摄影术(MRI)对本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显示颈椎椎管狭窄、骨刺、椎间盘压迫之影像,可明确诊断脊髓受压的部位和程度。

(F)混合型:此型发病的原因是颈椎及邻近组织的退行性改变,致使压迫或刺激周围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和交感神经而出现一系列综合症状。而且这些组织往往不是单一受累,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同时受累。因此,在临床所见的颈椎综合症中,除颈型外,多数病例是既有神经根型又伴有交感神经型(或其他二型),只不过其中某一型的症状表现更为突出而已,这种病例称为混合型。此型在临床上最为多见,其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与上述各型相同。

第一节:C7半脱位的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

一、C7矫正器诊断要领:

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头转回面朝下的初始姿势,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掌心朝上。观察PD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

1.如果PD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

2.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PD侧的C7椎骨半脱位。

3.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PD脚对侧C7椎骨半脱位。

二、C7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

接触点:C7关节突(椎弓-椎弓根连接处)。

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施力点通过椎关节平面。

第二节:C5半脱位的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

一、C5矫正器诊断要领:

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1.保持面朝下的初始姿势,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掌心朝上。2.将头轻轻抬起后仰离开床面,然后再回复1之姿势。观察PD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

1.如果PD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

2.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PD侧的C5椎骨半脱位。

3.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PD脚对侧C5椎骨半脱位。

二、C5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

接触点:C5关节突(椎弓-椎弓根连接处)。

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施力点通过椎关节平面。

第三节:C1,2半脱位的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

一、C1,2矫正器诊断要领:

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1.保持面朝下的初始姿势,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掌心朝上。2.将头稍抬离床面后,朝胸部方向缩下巴,然后再回复1.之姿势。观察PD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

1.如果PD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

2.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PD侧的C1椎骨半脱位。

3.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PD脚对侧C2椎骨半脱位。

二、C1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

接触点:横突最外侧。

施力方向:直线向内。

三、C2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

接触点:对侧C2关节突。

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施力点通过椎关节平面。

第四节 A.H.T.颈椎矫正技术(美式矫正技术)

(一)、AHT颈椎矫正技术:

AHT颈椎基本矫正技术共分上、中、下段三种手法。施术者须先依矫正器诊断要领,了解问题点后,才决定用何种手法施治,切勿冒然行事,造成病情更加严重,亦即重申“辩证论治”的重要。

颈椎矫正技术较属高危险的技术,不纯熟的技术很容易造成严重伤害,学者应小心勤练之。

(二)、颈椎矫正技术注意事项:

1.AHT整脊技术中的颈椎矫正手法,与一般中医推拿、整脊手法完全不同。前者的矫正手法是依据颈椎解剖构造为基础及依矫正器诊断要领而分段矫正,而后者是全凭感觉的矫正手法,不但无法完全矫正,且容易造成严重伤害。

2.小孩与老人,因骨骼较脆弱,应小心行之。

3.哭闹的小孩,因害怕致使脖子僵硬,矫正时应伺机矫正,可选择其呼吸之间矫正,但是最好待其不害怕或停止哭啼时再进行矫正,以策安全。

4.颈椎两旁肌肉太僵硬者,须先做软组织处理,再行矫正。

5.严重车祸造成椎体伤害者,应小心处理,最好须先X光检查,确定无脊椎断裂或脊髓压迫,才可处理,否则应转送外科处理。

6.颈椎矫正着重于两手的技巧,初学者若一开始没学好,等到以后发现已养成不对的矫正手法的习惯时,将难以改正,切记。

7.颈椎矫正手法中,其大致手法为:两手上下抱头姿势,上手主要为“推”,而下手主要为“内带”,其中必须遵守三项重要原则,以避免在矫正治疗时造成伤害:a.两手力量须相同,b.两手速度须相同,c.施力方向须与颈椎关节面(椎关节)成水平。

8.初学者须学习以上、中、下三种手法分段施治,初学者须注意力道,切勿用力太猛,尤其是上段颈椎矫正,属于高难度及高危险的技术,在实施矫正手法时务须谨慎施治。

9.肌肉僵硬者,须先使用软组织处理手法。

(三)颈椎矫正的姿势:

1.患者正躺,面朝上,双手轻松置于腹部。2.以左颈椎矫正为例,术者半蹲于患者头部左后侧,两手拇、食指张开,分别置于患者两边脸颊,食指与脸平行,拇、食指固定后,另三指扣住头颅,并将患者脸部往右侧至适当的角度(不可超过90°,亦不可使患者颈部肌肉僵硬),此时,术者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即完成颈椎矫正前的准备姿势。

(四)各种颈椎手法技术讲解(以左侧颈椎为例):

1.下段手法:左手拇指的第1、2关节之间扣住下段(第6或7)颈椎间之关节突,右手将患者头部尽量上托,下巴向前适当推出以完成杠杆姿势;并以上手推,下手内带方式,并依上述三项重要原则,以向前、向上45°角实施矫正。

2.中段手法:左手拇指的第1、2关节之间扣住中段(第3或4或5)颈椎间之关节突,右手将患者头部上托30°,下巴向前适当推出以完成杠杆姿势;并以上手推,下手内带方式,并依上述三项重要原则,以向前、向上45°角实施矫正。

3.上段手法:以左手拇指的第1、2关节之间扣住上段(第1或2)颈椎间之横突,右手将患者头部稍上托,下巴向前适当推出以完成杠杆姿势;并以上手推,下手内带方式,并依上述三项重要原则,以向前、向上45°角实施矫正。

第十篇:AHT枕骨的矫正技术

一、枕骨矫正器诊断要领:

病人就俯卧位置,1.测完第一、二颈椎后,病人应处于脸部朝下的自然状态。2.现在请病人将头部向治疗台面直下推压,这个动作会使后枕骨产生应力作用。观察PD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

1.如果PD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

2.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PD侧的枕骨半脱位。

3.如果PD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PD脚对侧枕骨半脱位。

※当矫治完后,再重复做一次分离测试,研判分析另一侧的枕骨是否需要矫治。若是,则依矫治方法为之。

二、枕骨矫正技术矫正要领:

A.矫正器技术:

接触点:下项线的枕骨后侧。

施力方向:向前。

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

1.患者姿势:如前所述。

2.接触点:寰枕关节(枕骨与寰椎之间)。

3.施力方向:如上述颈椎矫正要领。

第十一篇总 结

总结A.H.T.的技术如下列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先施以美国脊椎矫正器技术。

由于美国脊椎矫正器技术经过15年的临床研究,所有脊椎的病变都会表现在骨盆病变脚的长短上。美国脊椎矫正器技术具有同时诊断、同时矫正及舒缓筋骨的效果。

更因为所有脊椎的病变不须患者提供任何资料,都可以此技术诊断出来,提出正确且规范的脊椎病变诊断,这是美国脊椎矫正器技术最具有的特色之处。

因此,A.H.T.的技术先施以美国脊椎矫正器技术以达到脊椎诊断及舒缓筋骨的效果。

第二步骤:实施日本股关节矫正术。

由于股骨头转位会挤压骨盆,挤压的骨盆会造成腰椎,甚至因此往上造成胸椎及颈椎的问题。更因为人类必须以两个股骨头支撑骨盆,人类行走时更须以两个股骨头支撑全身重量。这是脊椎矫正技术的盲点,这也是很多脊椎病患无法根治的原因。

因此A.H.T.技术第二个步骤为诊断因股骨头转位所引起的长短脚的类型,并依日本股关节矫正术的实施要领,矫正转位的股骨头。缓解因股骨头转位挤压骨盆所造成的腰椎压力,以利于腰椎矫正的实施。

第三个步骤:实施美国传统脊椎矫正术。

这是A.H.T.技术的关键步骤,这个步骤必须以上两个步骤所诊断的资料搭配实施。
AHT谢庆良美式整体脊椎矫正核心技术教 美式脊椎矫正

例如在第一个步骤中以美国脊椎矫正器技术诊断患者的骨盆是“向后、向下”倾斜(P.I.),或者“向前、向上”倾斜(A.S.);腰椎、胸椎及颈椎有哪些有问题,有问题脊椎的椎体及棘突的偏向为何?以及在第二个步骤中以日本股关节矫正术诊断患者的股关节病变侧…这些都是决定在第三个步骤中以美国传统脊椎矫正术实施时必要的决定因素。

第四个步骤:实施并教导股关节运动

依第二步骤日本股关节矫正术所检查的结果,教导患者抱膝运动,屈伸运动。其中抱膝运动早晚实施一次,屈伸运动是依两侧的股关节角度异常的矫正动作,每天从起床到睡前,要做5000至10000次,以锻炼股关节的肌肉和韧带功能。并告知日常生活中的禁止动作不要再犯。

A.H.T.包含了美国传统脊椎矫正术、美国脊椎矫正器及日本股关节矫正术三种治疗方法,虽然治疗的方法不同,但却殊途同归的都以矫正脊椎、恢复健康为最后目标。三种治疗方法都可以单独使用,但若熟悉各种使用方法之后,相互搭配使用,可得“事半功倍”之效。

http://wenku.baidu.com/view/cfd6e0956bec0975f465e290.html?from=rec&pos=4&weight=105&lastweight=105&count=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9109.html

更多阅读

孟庆南——孟氏宗亲的又一商界翘楚 孟氏宗亲

孟庆南,1958年出生,1989年与其妻子王丽丽共同创办武汉凡谷电子技术研究所,主要发展移动通信天馈系统射频器件的核心技术,客户包括华为、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系统集成商,时至今日,凡谷已成为资产数亿元的大企业,员工超过20

叶选平祖坟 叶选平为何不帮万庆良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06-01 18:22:08 浏览次数:8叶剑英叶选平广西贵港留题大地<<骑龙>>叶剑英叶选平广西贵港留题大地<<骑龙>>在名人名坟中叶氏有一祖坟喝形为<<骑龙>>,位于广西贵港黄炼镇六禧山,公路直到穴场,属名人名坟,有兴趣的

解读杨元庆 联想ceo杨元庆

很早就想写写杨元庆,只是因为国内许多人对联想总有一种误解,认为联想没有核心技术,媒体虽然关于杨元庆的报道很多,基本上也都是关于联想,有关他本人的介绍很少,可能作为联想之外的记者不了解具体情况,联想内部员工又不敢轻易动笔的缘故吧。

“不用谢”和“不客气” 不用谢

小班的宝宝刚入园,由于自我服务能力较弱,总有很多事情自己能以完成,像撕饼干袋、穿衣服等等。于是教室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喊叫声:“老师,我不会!”更有甚者,索性哇哇大哭。不过,在老师的不断努力下,孩子们很快学会了求助。于是,一会儿这个喊:“

声明:《AHT谢庆良美式整体脊椎矫正核心技术教 美式脊椎矫正》为网友许你万丈光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