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昌起义失败的原因 陈胜起义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南昌起义、武装、斗争
一、南昌起义概述
关于南昌起义失败的原因,已有多方面的评述,聂荣臻元帅曾撰文指出:“我们的党当时还很年轻,却已直接参加和领导了中国的大革命。由于我们还没有经验,特别是武装斗争的经验,所以这个失败是难免的。①”当前学术界的传统观点在此基础上做了如下总结“由于缺乏在新形式下如何坚持革命的经验,没能与当地农民运动相结合,就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政权,而是采取了孤军南下策略,企图回广州后重整旗鼓,再次北伐,在进入广东后又有两次分兵的错误,最后在强大敌人的围攻下,遭到失败。②”还有一种意见是对今年来学术界把南昌起义军最后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南下广东的决策提出质疑,认为南下决策不是导致起义军失败的根本原因,其真正原因是南下途中的领导错误造成的:1、政治上:没有指定出正确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广泛地宣传土地革命的意义,因而未能争取到广大农民对起义军的支持;2、军事上:首先是南下前的准备不足,起义后不到两天就主动撤离南昌,根本没有进行必要的整顿。其次爱三河坝和潮汕两次分兵,给敌人造成各个击破的机会;3、组织上:南征由于准备仓促,没来得及在军队中建立党的组织系统,没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自然就不可能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③。
从当时的局势及南昌起义的历史事实来分析,笔者比较赞同第一种意见。
与其时南昌甚至整个江西的反动派的武装力量相比,当时起义军的力量是不弱的。外部条件也非常有利,在江西和两湖,特别是湖南,农民运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声势震动全国,建立了较为雄厚的基础,广大那么正在迫切地希望革命的武装力量去支援他们。在南昌一带把力量展开,面向农民,与湘、鄂、赣广大群众运动相结合,广泛地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推动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创造革命根据地,应是最为合理的选择,这也正是毛泽东同志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次基础上,可以利用当时国民党内部不统一、新军阀争权夺利的有利时机,各个击破敌人,发展壮大自己。
当然,之所以选择南下广东而非就近与江西、两湖的农民运动相汇合,当时来说是“中央的既定方针”④,是希望回到广东重整旗鼓,依靠海口取得国际援助,然后再举行北伐。但从广东当时的情况看,这一选择也并非是唯一的选择。当时的广东,封建势力的基础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特别是四月十五日以后,广东的工农运动受到严重的镇压,革命根据地已处于失控状态,单纯想依靠外援并且把希望主要依靠在外援上面而不是更多地考虑自力更生,应该说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在南下的过程中,部分革命立场不坚定的旧军队背离了革命道路,同时,由于缺乏群众的支持,无法补充新生力量,给养困难,最终形成了孤军深入险地,给敌人造成许多围追堵截的机会,因寡不敌众而遭受了挫折。关于这一点,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在17年后的《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中把“没有采取就地革命的方针”看作起义的错误⑤。
认真分析当时的形势,笔者认为,起义军除南下广东或就地开展革命外,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即以闽西为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大革命失败后,敌强我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因此,人民军队要想生存和发展壮大,就必须选择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党组织力量较强、群众基础较好、地理条件优越、有足够的经济给养的地区建立根据地。而闽西则基本具备上述条件,可谓得天独厚。这不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在此不一一赘述。
另一个问题是开展土地革命的问题。南昌起义虽提出了土地革命的口号且对此集中进行过三次讨论,但组织者意见不统一,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对土地革命“不仅仅是执行不坚决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执行。⑥”胡绳亦强调,中共只有参加北伐战争那种以占领重要城市为目标的正规军作战经验,广大农村的革命武装只被看作是配合的力量,因而南昌起义“没有直接到农村中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⑦”这应该是南昌起义最终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的革命问题实质上就是农民问题,中国的革命战争实质上也就是农民战争。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合作,建立统一战线,要依靠农民;进行武装的革命斗争,要依靠农民。在广大农村建立和发展革命武装,开展土地革命,这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也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战略选择。起义军没有制定出正确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广泛地宣传土地革命的意义,因而也未能得到广大那农民的支持,这是一个战略性失误。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迅速在当地开展土地革命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国民党反动派急派重兵前往镇压,在敌重我寡的情况下,最好的战略选择应是避其锋芒,同当时已有不小规模的农民武装结合起来,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并深入到广大农村去,带领饱受压迫的贫苦那么进行土地革命,从而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人民军队。南下广东造成了把主力部队暴露在明处,给了势力强大的敌人围追堵截的机会,客观上犯了冒险主义错误。
毛泽东同志指出:“农民武装……是使一切土豪劣绅看了打颤的一种新起的武装力量。⑧”忽视了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也就造成了失败的必然性。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也是当时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来看,起义军虽然在局部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无论从总量还是武器装备情况看,当时反动派的力量是占绝对优势的。与敌人在数量和装备上的有时相比较,我们的优势只能体现在群众基础上。而从当时起义军的构成看,这种优势很不明显,当时在南昌地区,我党掌握和影响的武装力量主要有:叶挺领导的第20军;朱德领导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和南昌公安局的两个保安队;由叶挺独立团为骨干编成的第25师;以及蔡廷锴的第10师等部。还有卢德铭领导的国民政府警卫团和陈毅领导的中央军政学校武汉分校等部,正由武汉向南昌集中。不难看出,起义军的主体力量中,有不少是旧军队改编而来,甚至根本就是国民党部队,当然,这与南昌起义打国民党旗帜有关。在这些军队中,缺乏政治立场坚定、革命信念坚强、富有战斗力的真正无产阶级成员,把革命成功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蔡廷锴所部第10师在南下途中叛变开往浙江就是证明。因此,拥有一支由真正无产阶级为主体的、能征善战的军队,是革命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和平年代保障生产、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这也是南昌起义的沉痛教训。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给了我们许多开展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及革命知识分子,在与资产阶级反动派彻底决裂之后,单独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使命,坚决地用武装的革命去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开端。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研究其失败的教训,无论对史学还是新时期人民军队的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注:
①《星火燎原》选编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77年版。
②王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58页。
③刘松茂:《重评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的决策》,《湘潭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④巩健芳:《南昌起义再探》,《史学月刊》1989年第6期。
⑤郑传云:《南昌起义军南下行动评述》,《江西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
⑥林雄辉:《“土地革命”口号始于南昌起义说不能成立》,《争鸣》1989年第6期。
⑦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80页。
⑧《毛泽东选集》第1卷,1991年6月版,第12页。
参考文献:
1、《八一南昌起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7月出版。
2、《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
3、李学通主编:《近代史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4、《八一南昌起义》画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
5、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现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更多阅读
浅谈小学生读后感的写作指导策略 浅谈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浅谈小学生读后感的写作指导策略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各方面有效的指导,注重读写结合,感想集中,联系实际,思路创新以及读后沟通和写后交流,指导学生从读到写,从写到说,从说到写,从写到读,形成一个读后感的写作循环,将读书和写作有效结合,逐步提高
浅谈数学作业的作用 浅谈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浅谈数学作业的作用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既是教师了解学生一种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方式。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
浅谈植物材料的质感与植物景观表达的关系 浅谈景观工程跟踪审计
浅谈植物材料的质感与植物景观表达的关系园艺06-1060344121 艾春晓摘要:本文主要从植物材料的质感出发,讨论质感对植物景观表达的作用。分析不同质感的植物材料对景观表达的作用的不同,并简要分析不同质感满足什么样的景观要求。并分
浅谈小学阶段的竖笛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阶段的竖笛教学竖笛又称牧童笛。因其竖笛价格便宜、携带方便、音色优美、简易实用,因此,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竖笛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学具,它不仅能陶
浅谈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分析 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
浅谈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分析河北邯郸市园林局任寒英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为因素等影响,大片树木被坎伐,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生存环境等问题。而城市绿地不仅能够营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为广大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而且可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