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打坐修行 禅定 梦幻西游口袋修行打坐

【转载】打坐修行 禅定---灵性的实相!+每天“投资”两个半小时的打坐,有上千年之久的功效

2013-03-19 22:55:51|分类: 静坐、拍打、拉筋 |举报 |字号订阅

本文转载自cf5832《打坐修行 禅定---灵性的实相!》

打坐修行 禅定---灵性的实相

灵性的实相之一:宇宙能量



《灵性的实相》带引你展开一趟独特的旅程

一趟改变你的生命,丰富你的人生,带给你知识与安祥的旅程,《灵性的实相》探讨的是静坐和静坐的体验,观赏这个节目的时候,请你完全地放松自己,单纯地观照它,跟着它的能量流动,完全地与它同在。念头出现的时候,断绝那个念头…做一个深呼吸…与那个念头同在。

这个节目是为你制做的,我们只是整个造化里的一颗微尘,每个人都在追寻,健康、安祥、知识、繁荣、和谐,总而言之,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追求快乐富足的生活,我们为了达到这个状态而努力奋斗,但我们能够达到吗?是的…我们能够达到,这一切只有透过对宇宙能量和自性知识的了解才能达到,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宇宙能量。

宇宙能量,宇宙能量遍及宇宙,无所不在,它连结着银河、地球、人类和分子,它是众生万物之间的空间,它是使整个宇宙井然有序的连结键,宇宙能量就是生命的势能,宇宙能量是维持生命秩序和扩展意识的要素,宇宙能量是所有行动和生理功能的基础,我们在深睡和完全的静默中接收到一部份的宇宙能量,再运用这个能量从事日常的心灵活动,例如,观看、说话、聆听、思考和所有的身体活动,在睡眠中获得的有限能量,并不能满足这些活动的需要。这就是我们会感到疲惫、倦怠和紧张不安的原因。這些現象導致了身、心的壓力和各種疾病,克服这些压力和疾病的唯一之道,就是获得更多的宇宙能量。宇宙能量是维持生命秩序,活出健康和快乐的要素,它让我们全心地专注在当下的情境,它让我们获得知识,让我们扩展意识,只有透过静坐,我们才能汲取到充沛的宇宙能量。

灵性的实相之二:静坐

静坐



睡眠是无意识的静坐,静坐是有意识的睡眠,在睡眠中,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能量,在静坐中,我们获得了源源不绝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提升身体、心灵和智能的力量,它开启了第六感之门,进入超感官的领域,在静坐中获得的能量带给我们松弛、健康和快乐,它也能让体能迈入一个更高的境界。其实,静坐就是意识回归自性的旅程,在静坐中,我们有意识地由身体开始,进行穿越心灵、智能、自性和更高境界的旅行。我们要先停止一切的身、心的功能,才能达到静坐的目的,也就是说,停止肢体的活动、观看、说话和思考。现在让我们来谈谈静坐的方法:

靜坐的第一步就是姿勢,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坐姿,选择一个让你感到很舒服、很稳定的姿势,坐在地板上或者椅子上都可以,或者在任何一个我们感觉舒服的地方,舒服地坐下来,两腿盘坐,双手交叉,把眼睛闭上,停止一切内在或外在的对话,不要持咒,只要放松,完全地放松下来,单纯地放松。

当我们盘好腿和双手交叉好的时候,身体形成的能量回路会让身体更加稳定,眼睛是心灵之窗,所以应该把眼睛闭上,持咒或内、外在的对话都是心灵的活动,所以也应该停止。身体放松之后,意识就会进入心灵和智能所在的第二个区域。心灵只不过是一堆念头而已,纷杂的念头会不断地浮到心灵的表层,念头会带来各种已知或未知的问题,要超越心灵和智能的限制,我们必须观照呼吸,观照是自性的本质。所以,我们要目睹自己的呼吸,不要做有意识的呼吸,不要做有意识地吸气或呼气,让吸气或呼气自然而然地发生,只要观照正常的呼吸就好。

这是静坐的关键,不要追究你的念头,不要执着在各种妄念…问题或念头上,断绝念头,回到呼吸上面,观照正常的呼吸动作,與你的呼吸同在,接着,你的念头越来越少,呼吸也会变得更浅、更短,最后,呼吸会短得像一道闪光一样,停留在眉心的位置上,这是一个没有呼吸也没有念头的状态,你所有的念头都止息了。我们称为无念的状态,這是一個靜心的狀態,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开始接收源源不绝的宇宙能量,静坐的时间越久,我们接受的宇宙能量就越多,宇宙能量在我们的能量体内流动,能量体也叫做以太体。

灵性的实相之三:能量体



能量体

能量体是由七万二千个气脉或能量管所组成的,每一个能量管都由头顶的部位出发,這個部位叫做梵穴,这些气脉像植物的根和枝桠一样,伸展到全身的每一个部位。能量体是生命的基本设计,这个能量体是所有活动甚至存在的主要源头。能量体会在我们深睡和静坐的时候接收宇宙能量,我们使用接收到的宇宙能量进行观看、说话、倾听、思考等身、心活动。这些功能都靠着我们接收来的宇宙能量才能运作,我们的念头决定了宇宙能量的流通,念头会阻碍宇宙能量的畅通。换言之,念头是阻挡宇宙能量进入身体的绊脚石,进入身体的宇宙能量变少,能量管里的能量就会耗尽。

然后,能量体就会出现以太破洞,以太破洞逐渐导致身体的疾病。换言之。所有疾病的肇因是因为以太体缺乏能量。静坐的时候,我们可以获得充沛的宇宙能量,宇宙能量在能量体内的所有能量管内流通,宇宙能量强大的流势可以清洗所有的以太破洞。以太破洞清洗干净以后,我们就摆脱了疾病。能量开始在梵穴流动的时候,我们的头部或全身会有沉重的感觉。某一特定区域的能量管清洗干净的时候,身体会有刺痒或疼痛的感觉,有时候,身体的不同部位都会感到疼痛,这种疼痛不须要吃药,多做一些静坐之后,所有的疼痛感会自然消失。透过静坐获得越来越多的能量,可以让我们摆脱所有的身、心疾病。

在金字塔里静坐,它的效果比一般的静坐快三倍。现在为各位介绍金字塔和金字塔的威力。

灵性的实相之四:金字塔的威力

金字塔的威力



金字塔的威力

金字塔是地球上最稳固的结构,也是接收最高宇宙能量的地方。金字塔以52度51分的角度形成,这个角度让金字塔接收到最高的宇宙能量,金字塔可以用任何建材制造。金字塔的建材不会影响宇宙能量的接收,金字塔的四个端角必须与东、西、南、北四大方向对位。宇宙能量累积在金字塔1/3的高度,这个位置就叫做国王的密室,宇宙能量在最强的国王密室里向整个金字塔扩散,在金字塔顶端安置一个水晶,可以把接收的宇宙能量强化后再扩散到其它的部位,在金字塔里静坐,我们达到无念状态的速度比其它地方快三倍,金字塔可以与高层的频率沟通,在金字塔里静坐有治疗的效果,也可以提升静坐的体验。

灵性的实相之五:第三眼

第三眼



第三眼是灵魂用来观看、感觉和倾听高频率实相的利器,我们把这三种灵魂的功能称为第三眼。静坐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更多的能量可以开启我们的第三眼。这是一个非常殊胜的经验,第三眼开启的时候,前额会产生刺痒或拉扯的感觉,我们开始瞥见各种色光在身边回绕旋转,也能听见喃喃的低语声和走路声,有一种彷佛在漆黑的隧道里旅行的感觉。以太体由静坐中获得足够的宇宙能量后,第三眼的视力越来越精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世间和其它存在界的景象。精纯的第三眼让我们拥有比肉眼更透彻的视觉,我们可以看到其它频率的实相,我們可以看到五官無法感知的事物,我们也会有许多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感受,我们会听到内在的声音或其它频率传来的乐器声。我们可以看见已经不在世的大师示现,我们可以看见大师以我们熟悉的形体示现。

静坐的工夫深入之后,我们开始看到以明光示现的大师,我們甚至可以在明光中認出大師的身份,我们会听到大师的给我们的讯息,我们有一种在隧道中摸索后终于与光合一的感觉,透过第三眼的体验、透过大师的讯息。透过看到或感觉到其它频率的实相,我们解开了所有生命的答案。透过它,我们有了新的选择,我们的信念改变了,我们的知解改变了。有了第三眼的经验之后,我们对物质界的感知改变了。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自性的另一个工具─星光体。

灵性的实相之六:星光体出游



星光体出游(佛教中指的就是意生身)

星光体是自性用来感知其它频率实相的工具,星光体就像我们的肉体一样,它是意识的另一个形相,在正常状态下,意识遍布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我们接收了足够的能量后,开始感知到其它频率的实相,意识开始以星光体的形相活动,在睡梦中,我们无意识地感知到星光体的经验,在静坐中,我们是有意识地感知到星光体的存在。

星光体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在意识到星光体的存在之后,我们开始感知到新的次元。在静坐中接收充沛的宇宙能量后,遍布在身体内的意识开始朝着一个点移动,意识移动的时候,身体会微微地颤动。我们会有身体在飘浮的感觉,但却感觉不到手和脚的存在,这时候,身体有一股像羽毛般的轻安感,身体的不同部位可能会出现移动的感觉。有时候甚至会有整个身体都在旋转的感觉,這就是所謂的星光移動,静坐的经验越多,我们获得的宇宙能量就越多。

意识以星光体的形相快速地旋转,接着引发身体的移动。身体移动之后,星光体开始沿着一条银带离开身体,肉体和星光体靠着这一条由高振幅意识组成的银带彼此传递讯息。星光体透过银带开始神游太虚,星光体出游就是意识离开身体,到一些已知的和未知的地方和频率去。透过星光体出游,我们获得了至高无上的知识和对自性的明白,星光体出游的时候,可以穿越一切有形的物质,例如,土、水、火、风和以太四大元素。星光体可以毫无阻碍地游访其它的频率,星光体出游的时候,静坐者看到了自己的肉身,他獲得了卓越的洞見。他明白身体只是他暂时的居所,他明白自己不只是身体和心灵而已,這是一次了不起的明白,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次星光体出游的经验。经历过星光体出游之后,我们的局限感消失了,我们明白自己是无限的。有了这一番体验,让我们明白自己就是意识,明白自己是无限的,也明白了生命中许多崭新的次元。

灵性的实相之七:涅盘

涅盘



我们接收的宇宙能量,随着静坐的工夫而不断地增加,宇宙能量改善了我们对当下的投入,身体─心灵─自性对当下投入得越多,我们会对情境有更透彻的明白。這一份明白就是知識,一般人只能由情境中获得经验,无法感知到情境中蕴涵的知识。这是因为他们只用形体来了解情境的缘故,但静坐者却能完全地了解情境,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只是一具肉身而已,他知道他是肉身里的居住者,他明白所有的情境都是为了生命的进化而发生的。有了这些体验并且把体验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获得了生命的真知卓见。这一份真知卓见开启了千万道生命的妙门,揭示了感知的新次元。我们的理解力、感知力和知识获得了无限的扩展。接着,我们的意识随之扩展,开启了浩瀚的智慧之海,我们称这样的智慧是千瓣金莲。每一瓣莲花都代表着一个解悟的新次元,感知到的次元越多,我们就获得越多其它存在的知识,这一份解悟让我们知道,生命没有死亡,我们是永恒的存在。我们明白了何谓生?何谓死?

灵性的实相之八:生与死

我们来到世间的时候,只是一粒宇宙意识的微尘,我们的自性以以太体的结构离开了它的源头,我们为了经历独特的经验而来到世间,我们为了体验世间的经验而选择投胎的子宫,父母、环境和生命的情境。自性完全了知生命的整体设计,意识微尘选择了母亲之后,开始进入母亲的子宫,意识进入子宫后,胎儿就有了生命,肉体依照以太体内的宇宙能量和因缘而产生了形状。

在第一次呼吸之前,意识会频繁地回到源头,胎儿离开母亲的子宫后,开始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次体外呼吸,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诞生,从诞生到七岁之前,我们对源头是有意识的。心灵在七岁的时候开始成形,在14岁时成形完整,智能在14岁时开始启动,到21岁时发展完成。在21岁到28岁之间,我们经验到了身体、心灵和智能的结合,从28岁开始,生命的发展完全仰赖自性的知识。一个对自性没有觉知的人,他的意识就会停滞在身体和心灵之间。意识的停滞是悲苦的开始,这样的人不了解生命的情境,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危机,他开始进入僵化的概念里,僵化封闭了宇宙能量的流动,能量的封闭使他饱受疾病、压力和紧张之苦。他在毫无觉知的状态下虚渡一生,他不了解生命的目的何在,他由童年、青壮年到老年,在没有完成生命的目的之前离开了人间,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死亡。

即使在死亡之后,抱持错误知解的僵化心灵,仍然不允许意识回归它的源头,在错误的知解下,他创造了地狱和天堂,徘徊在一个低层的星光界里,活在自性中的生命,让一个人在任何情境中都洋溢着喜福。即使死后可能进入较低的频率中,他终究还是会回归源头。

灵性的实相之九:开悟

开悟



透过第三眼、星光体出游和生死的知识而获得高层的知识以后,我们就会对身体、心灵、智能、自性和生命力有了圆满的了解,了解意识是能量和知识的结合,了解意识为了获得更多的能量、知识,为了创造而来到世间,在这一份明白中生活,我们才能对造化的存在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有了这一份明白,我们变成了一个奇迹的创造者。然后,我们的一言一语都会成真,起心動念都會化現,一举一动无处不见创意,这就是开悟。

本文转载自山野幽兰《打坐之秘【禅佛】》

资料来源:网易



双盘打坐的心法其实就是“没有方法”。只管坐在那里,摆好姿势,闭上眼睛,就只管坐着便成了!

这样身体与心性,一切等等都会自动慢慢开始转化,在转化的过程当中会有种种境象,想法产生。此时打坐的人只需坚持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理,不参与,不跟随,也不抗惧,不厌恶,这就是所谓的“如如不动”。如是坚持每天打坐而坐中无所事事,纯粹地“无为自然”。这样子日子有功,打坐日子一长,便会有种种进步与突破发生。其实在坐中观所现境界与在平日生活观所现境象,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人的感觉所现,这个打坐心法于平日生活中也是可以活用的,即是所谓无所住的意思.



每一坐当中,时间以越长为越好,能坚持多久便坚持多久,越久所能达到的突破便越大,对于日久功深的人而言是这样子的。对于初入门的人,则应有一到二年的渐进期,在这一到二年中是磨炼的关键时期,许多人都是三朝打鱼,两日晒网,如是反反复复约年余,便会有真实的进步!

这种无为自然地打坐的方法,其难点并不在法上,法本身很简单,就是无为,然后就是让一切自动妙化,让一切自动转化,简单地说就是“呆”坐。而这个法的难点,难就难在修行人的“坚持心”上,能不参坚持下去,直至每日不缀,直至三年不下坐,于一坐中了千生的地步。只要你肯坚持坐下去,天天坐,坐得越长越好,则身与心的转化便是巨大的,人的收获就是非常丰富的!

从一个单例而言,初初开始打坐的半小时到一小时内,人都是杂念从生,思迁想转,不得停息。这时人要么念佛,要么随息,要么持咒,要么作观察看破而去。这些都是次第法,可收一时的功效,但更高的妙法,就是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做,只管坐着,一切念头任其来去,不与纠缠,如是坐上1~2个小时后,就会有气机突变的时候发生,人一下子就打开了关窍,身体和心胸都好象一下子打开了另外一个新天地一般,豁然开朗,智慧涌流,心结大开,眼界顿广,一个完全另外的全新的你突兀而出,就象换了个人一样!

此时若回看旧日的你与此时的新的你,真是有天壤之别,无论在心胸气量和眼界智慧上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平日总过不了的心理关口,总想不通的问题,在这突然的突变中实现了解决。而这一切的奇妙的变化,竟然是在你什么也没做,没想,只是呆坐中突然地而又是如此自然地实现的!



这就是无为自然的妙处,妙就妙在无为上,无为了后,一切就自然妙化了,妙化来于自然,非由人作意得来,无为自然其实都是指同一个东西,就是人的一种心态,一种特殊的心态。然后在这些奇妙的崭新变化不断地发生多次以后,可能在某一天,修行人就会突破到一个相对安稳的心态,非常平和安祥,是一种天然的安宁,平静,这是人在无为下自然回复到一种宇宙天然的安宁中去了。

此时通过持续的打坐,让上面的过程加速,不出三年,其人必有大的蜕变与升华!



这个无为法的妙处,更妙地方就在于它会自动起观,在无为安坐中会突然自动起观察的作用,而且往往在一观察某个事物的同时,在这个瞬间,同步地人就同时一下子地明白了,看破了,这个从开始观察到看破明白的过程时间非常地短,一个疑问一出来,一瞬地就明白了,真如秋风扫落叶般快。还有就是平日里一直在观察而未弄明白的事物,会在无为安坐中突然一闪地就明白了,事先并未有意识去起观察,而它就自动明白了,这就是更殊胜的:自动明白。



至于身体的转化方面,更是殊胜。人通过无为安坐,坐的时间越长,在一坐当中,其身体会有多次气机的涌流,自动地打通关窍,开启命轮,在命轮开启的同时,往往伴有智慧与明白的产生,是以灵能启发智慧的方法,在修行上说是性命相修的做法,而再结合无为安坐中的自动起观,自动明白的开发智慧的方法。此两种修行的妙法都统一到了这个无为安坐当中来了。一坐而修遍诸法,无为而无所不为,真是非常殊胜的妙法!这就是天台止观的核心内容,也是西藏大手印的法印心滴。更是禅宗无所住而生其真心。这个方法其实就是《金刚经》的无所生心,就是《楞严经》的“如水静置,其砂自静”的心法。都是大有来头的。

这是对信心具足,慧敏天聪的学人特施的妙法,也可以作为修行人最后了手的功夫来运用,是即生成就的不二法门。对于根性稍差或特别愚笨的人,只要他坚持这种无为自然的打坐,其根器的转化提高也是远快于常人的,只要坚持年余下来,这些人一样可以转化成为聪敏的上根人!因为智慧与根器本质上是人人平等的,只是蒙蔽深浅的不同罢了。

      

从外看金字塔是神奇的,向内找,人的身体比金字塔不知要神奇多少倍。人在盘腿打坐的时候,往往要求人盘腿打坐,双腿叠加,双手放在膝盖上,叫五心朝天(两手 心、两脚心、头顶百会穴)。这时,人体打坐的形状,就形个典型的金字塔形状,就能采集到天体中高层空间的能量,得到天人合一的状态。长期的打坐下 去,人的身体就会健康;人的思想就会宁静;人的头脑就会清醒,还能开发人的智慧,激发人的功能。眼能看到奇景,鼻能嗅到异香;耳能听到妙音;舌能尝到甘 味,身体感到轻松、有漂在空中的感觉;意识通灵,清醒的意识到另外空间的存在,眼耳鼻舌身意同时感受到身临仙境的妙不可言的状态。

从道家的角度上讲人在盘腿打坐的时候,头顶着天,接收着宇宙天体的高能量,叫开天门;会阴被坐在底下,避免能量从会阴逃出,叫闭地户;双手心、双脚心加上头顶朝上,采集吸收 天体中的高能量,叫五心朝天;双腿相叠,使脚三阴、脚三阳相交,得到双腿能量的互补;双手结印,使手三阴、手三阳相接,得到双手能量的灌通;舌顶上颚,牙 齿微微离缝,嘴唇闭上,使任督二脉相连,得到身体大脉的畅通,叫搭鹊桥。

成了一从修行者的角度上看:舌头顶住上颚,嘴唇闭上,任督二脉相通,形成一个周天循环,就是我们常说的周天。一般情况下,子时、午时,人体在放松、睡眠休息的时候,才能形成周天循环, 所以,养生的人注重睡子午觉,所以,把这种周天循环叫做子午周天;而修炼是人为的把两脉相接,让身体上的脉得到更大程度的畅通,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充 沛。双腿相叠,双腿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周天,形成一个脉络循环;双手结印,两手与头之间,也形成了一个相似的三中,用这种方法去修行,用那种方式去养生,一开始,可 能会有一些效果,有的效果还很显著。再进行下去,发现进展会很慢,一味地强行走下去,有时会适得其反。修行到一定程度,养生到一定阶段,你会发现,如果不 放弃自己不好的思想、不真的行为、不善的举动、不良的习惯;你就不能把自己的业转化为德;没有明师去指导,你的心性得不到提高,你的德也转化不成功;就很 难再有新的修行突破和养生进步。

有为法,如幻泡影放下人的各种不好的想法,像金字塔那样,不去思、不去想,静静地坐在那里,带着无所求的目的去修行的时候,你就符合了道家的“道”、佛家的“法”。你的先天 父母就会帮助你,让你得到你应该得到的美好的东西;你所尊崇的师尊就会把修行的种子给你,让你在吃苦中生根、坚持中开花、考验中结果,直到走向圆满,修成 正果。

在静坐中修复生命能量

其一,静坐能够强健身体,修复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提升五脏六腑的功能。特别对于慢性疾病和顽固症状,如: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肺病、脑供血不足、偏头疼、角形周天,又形成一个脉络循环;十二正经相互连 贯,就形成了人体侧面的一种循环形式。按照身体自然的循环时辰划分,这种循环,一般在卯时和酉时运转,人体自动形成循环运行,所以把这种修行方法叫做卯酉 周天。人在打坐入静、入定的情况下,身体内的五脏会和谐相生,协调相克。通过肾水往上行,心火往下降,叫水火相济,通过肝气往西行,肺液往东运,实现金木相交等 等;形成人体内的一种周天循环;得到五脏五腑的相生运转、相克运行和三焦的相互贯通,形成人体内的一种周天循环,使人身体的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跳出神奇看神奇:人对金字塔的了解和对人体的理解,其实还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认识上。人总爱用人的理论,去解释不理解的事情。解释不清楚的,人就不愿承认或不理解。跳出神 奇看神奇,你会从神奇中找出养生效果不好的原因和修行上进步不快的症结。有些人陷在有为的修行和养生身体沉重、四肢寒冷、风湿病、爱出汗、盗汗等,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静坐时思想专注在一物之上,呼吸变得平缓均匀,通过呼吸进入肺部的空气总量相对稳定,进入心脏的氧气量也相对稳定,从而利于血压的调节。静坐时,身体能量的 消耗减少,心脏的耗氧量也比平时减少很多,血液循环的力量自然比平时加强了。有力的血液循环可以帮助我们净化血管中堵塞的物质,让很多“长期休眠”的血管 重新恢复生命的活力。这样的血液循环经过五脏六腑,能帮助脏腑净化积存的“负面能量”,提升脏腑的自愈功能;经过皮下,能帮助皮肤和肌肉净化“负面能量”,改善气色和肌肉的曲 线。所以即便是短期的静坐,人也会感觉到那种从身体深处升起的轻松、舒适的生命能量,就像身体内部被一双温暖的大手按摩过一样。静坐还能提升下丹田的力量,“下丹田”是生命能量的源头。静坐的过程中,由于血管的净化、身心气的调和,全身的经络得以疏通,使“气的轨道”恢复正常运转,达到固精培元的效果,元气充盈则百邪不入。

其二,静坐可以提升生命的气质,塑造健康、美丽的体态。坚持静坐可以使一个人内在的气质沉静下来,使人在举手投足之间呈现出优雅、恬静、柔和的美感,这种气质是身体、情感、精神三种能量综合作用于生命的产物。内在的精神越柔,身体被净化的越好,情绪越稳定,外在呈现出来的气质也越美好。特别提出的是:静坐中的双盘坐姿,可以快速地塑造美好体态。双盘被称为禅坐最稳固的坐姿,不但可以稳定身体内部杂乱的风息,更是可以快速减掉身体的赘肉,疏通堵塞的经络。练习双盘的人,很容易保持腰部、臀部、大腿和小腿部位的优美曲线,控制身体上半身与下半身的能量平衡。

其三,静坐能缓解压力,释放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使整个生命感受到平静、喜悦、自在和安心。虽 然我们经常忽略身体而空谈精神,却也很少去思考。其实,一切精神产物,包括思想、情绪、感受等等,它们都是有生理基础的,那就是我们身体的神经系统。维摩 禅认为:彻底解决精神的问题,首先要从身体入手。因为所有的压力、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都是先被身体上的神经系统感知后,才被人觉察。而神经系 统遍布全身各个角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病变或堵塞,神经系统接收到的信号也会产生变化,随即给大脑传递不利于生命健康的感受,进而产生不利于生命健康的 思想和行为。我们不稳定的情绪、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因缘作用”的结果。造成它的因缘不只包括外界的人事物,还包括身体这个内因,身体的神经系统是情绪和思想产生的生理基础。比如,人在愤怒的时候,给他打一针麻药,麻痹了身体的神经系统,他的愤怒情绪就会立刻消失。

静坐就好像是在按摩我们的神经系统,让这个“调皮的孩子”不再影响我们的情感和思想。在静坐过程中,我们制心一处,位于脑前区域的额叶活动会有所增强,脑细 胞会开始分泌脑内啡、血清素,这些都是帮助人体神经系统放松、平静的重要元素。许多人通过十分钟的静坐,就能感受到紧张的情绪得到舒缓,烦躁的心情趋于平 静。长久的静坐练习,能帮助我们培养出稳定的心灵力量。

其四,静坐能够开启内在的智慧,引导人们反省自我,觉知生命的存在,达到解脱。

静坐时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脑部的运作并没有关闭。静坐练习通常都由集中精神开始,大脑枕叶活动虽然会减弱,但脑前区域的额叶活动却增强了。额叶与人类的智力活动相关联,所以在静坐中人们经常会迸发出灵感,产生新的思路、回忆起遗忘的事情。

长久的静坐会使头脑变得清晰、敏锐。由于静坐方法的不同,产生的开启智慧、反省自我的功效也不同。有的静坐方法从“止”入手,训练心静止在一物之上,这样的 方法能够培养出生命的“定力”。有的静坐方法从“观”入手,训练心的觉察力和敏锐度,这样的方法能够成就“观慧”。还有的静坐方法运用“思维”,如同《瑜 伽经》的许多冥想方法,将人与太阳、天空、自然、空间等通过冥想联接在一起,感受人与整个存在世界的合一。这些方法都能够引导人内省、开启智慧,觉察到自 我生命与存在世界的关系。

本文转载自纯净心《静坐中气机到达后脑的反应》

静坐中气机到达后脑的反应

南怀瑾老师开示 转自学佛网

讲到头部与静坐过程的反应,它比其他各部分都较为复杂。从中国传统的医学观念来讲,“头为诸阳之首”,所以它的作用也更大。在丹道家的观念来说,它包括了后脑的“玉枕”关,与头顶的“泥坦”宫,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从现代医学的观念来说,它与小脑神经、大脑神经,以及“间脑”与“脑下垂体”等组织有关,相当复杂,而且它与五官的神经细胞,都有密切直接的关联。因此修习静坐的人,常常到此而发生严重的问题,一般世俗所谓的“走火火魔”,也都是在这个阶段出了问题。现在为了讲解的方便,把它就部位作三个步骤的分解,(一)后脑(玉枕)(二)前脑(三)间脑。

后脑的反应:

在修习静坐的过程中,除非既空守寂,或静默沉思之辈,只把心理意识的比较宁静的状况当作静坐的功效。那就无从做进一步的探讨。否则,静坐的工夫愈久,必然会引起生理的反应,等到生理气机的反应经过肾脏、腰、背以后,它就自然而然的会上升到后脑阶段。当这无形无质的气机到达后脑(玉枕)的时候,最为普通的反应,便是感觉神志不太清明,有点昏昏沉沉,进入似睡非睡的状态。

在佛家修习“止观”或“禅定”的立场便叫这种现象作“昏沉”。是修道的障碍之一。在道家某些丹法的立场来说,也有误认这是“浑沌”或“坐忘”的境界(其实是相似“浑沌”与“坐忘”的情况,并非真实。)因为道家是依身起修,首先侧重在生理上的生命能作入手的法门,所以认为这种现象是“养生”的妙境,这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观念。佛家是从心性入手,一下子便想抛开“身见”而直接进入性灵的领域,所以凡是“昏沉”或“散乱”妨碍了性灵清明自在的现象,统统须要扬弃。因此便认为它是障道的因缘。如果认清了原理和原则,佛道两家对静坐过程的异同,都不是“是非”的重点,只是所取的入手方法,各有不同的初步目的而已。其实无论佛道两家如何的不同,一个人,总离不开身心的相互关系和身心的相互影响。即使不注重身体,但当你进入静定的境界,仍然还离不开此身的作用,还须仰仗此身,然后才能打破这个躯壳樊笼的束缚。因此宋元以后的道家对于依身起修的理论便有“借假修真”的说法了。

当气机进升到后脑而呈现浑然昏昧的状态时,如果是体力不足或身心疲惫的人,他就会垂垂欲睡,甚至,连带体力也不能支持静坐的姿势了。这种情形,应该是脑部的“氧气”不足,等于人在疲劳欲睡时,就自然而然要打呵欠一样的情形。

倘使不是体力不足,因为气机上升到后脑的关系。当他在似睡非睡的境界中,最容易引起的现象,首先便是眼前昏昧,一片无明,渐渐的会进入似梦非梦的光景,犹如昏黄隐约的状态。这便是由后脑神经影响到眼神经的反应关系。许多人在这种状态中,便会像梦中见物一样,在昏昏迷迷中,看见许多事情和影像,可喜可爱的,可怖可悲的,种种情形因人而异。它配合了下意识(佛家唯识学中所说的独影意识)的作用,便会引起许多心理,和清醒以后思想观念的种种变化,一般人所谓“入魔”,或者真的有了问题,都是出在这个阶段。其中变化情况,非常复杂,它和一个人平常的智慧、思想、个性、心理、生理等,都有相互因果的密切关系。如果没有真正的明师指导,或者缺乏自信、缺乏健全的理智与正确的思想,实在很容易走入岔路。

倘使了解了这些道理,当时便不理会这些现象,因为过了黑暗的夜里,一定就会破晓。那么,只要经过这一阶段,便会稍觉清醒。或者眼前呈现点点的星火之光。或如萤火,或如钩链。或者有各种不同的光色。它都与自己内部生理的健康有关,所以才会出现在“内视”的境界里面。(至于何以会有这些光景现象的出现,其中原理实在不太简单,以后再说。)可是一般静坐的人,大都到此便自然而然地会想下坐,或者腿麻身僵而无法支持了。

如果是身体内部并不真实健康,或者头脑与五官部分已有病根潜在,或者如中医所讲“上焦”有火(发火)。或胃部消化不良,以及其他肠胃病与各种轻重病症的关系,也可能因此而呈现眼角膜发红,或耳鸣、耳塞等似乎是病的现象。如果是牙齿有病的,很可能便有牙痛或牙齿动摇等状况出现。如果是有感冒潜伏在内,或者其他原因,也可能会在淋巴腺相似发炎,或者头脑神经疼痛,或前后脑神经疼痛等症状发生。但千万要记住这不是因为静坐而带给你不祥的毛病,实在是因为早已有病根在内,经过静坐而促使它的发现。换言之,这是因为静坐的关系,促使自己内在的体能发生自我治疗的功效,如果持之有恒,再配合医药的治疗,必然可使自己恢复绝对的健康,因此,自古学道的人,经常都必须对医理有所心得。

在静坐的过程中,当气机达到后脑的时候,也可以说是一大进步的阶段,虽然值得欣喜,但也是很麻烦而复杂的阶段,极须小心与理智的审择,需要真能了解习静和修炼的“助伴”方法,例如:需要懂得医学上的气脉、针灸、药物以及其他许多“助伴”的功夫和知识等。

所谓值得欣喜的,是说过了这一关便可打通中枢神经与大脑神经部分的气脉,而渐入佳境了。所谓麻烦而复杂的,是针对一般体能衰颓、或脑神经已有病态而尚未发觉,或者是先天性即带有精神病态和心理不正常的人而言,每每到此一关,便发生许多歧路,甚至,中年以上的人来说,也很可能发生类似高血压的难受感觉。其实,绝不会有高血压的可能,只是感觉上难受而已。如果到此自作聪明,再妄用守意于上丹田-一脑部,便会导致红光满面,而发生高血压的征兆了。一般世俗的观念,往往认为红光满面便是修道有成的效果,那真是大有问题的事,切切不可错认。

其次,当气机到达后脑时,耳根很可能就会听到内在奇异的声音,以及耳塞、耳鸣等的感觉。这种现象,都由于气机到达后脑时,脑神经部分的气脉将通未通,因此受到气机的震荡而发生的脑波作用,如果其人的理智不够清明,便会引发潜意识深处种种的幻觉。例如:有深厚宗教信仰(无论任何宗教)的人,他便会幻觉为神异的声音,千奇百怪,难以缕述,但总不外与见闻、知觉、经验有关的事,彼此互相穿凿附会而已。甚至,有时候证之于小事,好像也颇灵验,因之便认为是他力(仙佛或主宰、先知等)的灵感声音,或误以为是神通中的耳通。其实,这就是证明心力的本身,它的确具有灵验的感应功能,而这些反应只不过是一种小小证验的现象,并非是真正的“耳通”,而且对大事也绝不灵验,如果妄信为真,必成魔境。若能不随境转,或者时常咽津纳气,放松头脑的感觉(这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放心引气下降,便可安然过此一关,而转入前脑。倘使能懂得道家的内功、密宗的体功,以及瑜伽术的调整方法,再借助医药的辅佐,那就更好了。

但到此必须注意,有许多学习静坐的人,在静坐的过程中,气机发生了变化时,心念的注意力往往会被感觉的境界牵制,尤其到达脑部的时候,对感觉的注意力更为强烈,因此而促使小腹收紧、横隔膜上缩,甚至,连带而有胃口不开,食欲不振、大便不畅,或大便秘结等暂时的现象。如果偶然用些消炎剂或通便药等,也有帮助,但无论是中药或西药,最好要有医学的知识和经验,例如:中国医药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心脏与小肠、膀胱等又互为表里。有时为了调治便秘,运用气功而舒畅肺气,就能不药而通。心脏紧张过分,有时会引发膀胱的变化,与小便的异常,例如:惊恐过度,不知不觉便会遗尿,或小便频繁,俗说吓得屁滚尿流,便是表明心理足以影响生理最明显的事实。学习静坐的人,倘使没有真正实验到家的过来人的指导,应该多多参照医理,大致也可以帮助你不会出太大的毛病。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转载】打坐修行 禅定 梦幻西游口袋修行打坐

七支坐法

打坐的姿势,在佛教来讲是指毗卢遮那佛七支坐法,「支」者可以讲做支撑点,也可以讲做重点。支撑点是什么?是支撑重量的中心,就像跷跷板一样,中间有一个支点支撑两边重量,那两边跷来跷去就很容易。这七个重要的架构、部位搞对的话,打坐起来就会非常顺利,所以也可以讲七个重点,这七个重点对你打坐都影响很大。示意图如下:



第一支:足支——双足跏趺(双盘足)

将双腿分别盘在另一条腿上。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也有人称降魔坐);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也有人称吉祥坐)。如果不能双盘,也可用单盘、散盘等其他坐姿。双跏趺坐重心稳定,有利于身的放松和长时间静坐,而且双足交盘使血液流动大大减缓,减缓生理活动,又增加体腔的静压力,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新陈代谢速度,便于入静。有师传承的,请依照自己上师的传承为准。





坐姿说明:这里的要点是「坐」,虽然站起身来精神会好些,但容易散乱,或者躺卧下来比较容易静下来,但是却容易昏沉。因此坐下来,是为了平衡「明晰」与「平静」两个部分。

金刚坐:右脚在上的姿势会逼着你产生金刚怒目的威力,故称金刚坐。其实是跟右肾有关系。我们身体有两个肾脏──左肾脏、右命门,人只用一个肾脏也可以活命,用金刚坐会刺激到右肾,肾脏腺素分泌会比较旺盛,此跟情绪及身体生化控制很有关系,人的意志力会比较坚强,所以叫做金刚坐。以上两种不同的坐法,若你用的姿势不一样,当然功用就不一样,老参们注意听,新同学没关系,只要学一样就好了。

左脚放在上面盘起来时,初学者尽量放靠近大腿近鼠蹊部位,且脚踝正面解溪穴处不能悬空,为什么?因为解溪穴悬空久的话会疼痛,初学的话无气感,当然这里会痛,痛得好像脚弯处要分家一样,能熬过30、40分钟就不会痛,所以要避免不痛,就不要让它悬空,把脚板靠大腿里面一点,这就是简单的如意坐。

如果是老参的话就要把左脚板放出来外面一点,那味道就不一样了,这就是双盘,也就是标准的跏趺坐。左脚放好后,再把右腿盘起来,这双脚能盘得很紧,力道就很强,逼得足叁阴脉会发动气机,足叁阴脉都走内脏-脾、肾、肝这叁个脉。足叁阳脉是膀胱、胃、胆等叁,气是由头走入脚端的。

你也许会说:我已经是很痛了,怎么能够再摆往外摆出来一点呢?在坐的有很多是高级班的老同学,用那一个姿势摆什么样子,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要去体会一下。简单讲:如意坐是左脚在上,把正定手印摆出来,如果那一天觉得这个姿势不好,没关系,换个脚,右脚在上就是金刚坐。金刚坐一盘,右腿在用力,间接的气就被逼到右肾,右肾为什么叫金刚?哦!原来金刚坐是会刺激右肾脏气源。刚开始学的人,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右肾会比较早通,这就是金刚坐的好处。

气的起源有叁个部位:一是丹田,二是肾脏,叁是会阴穴(前阴跟后阴的中间点)。有的人气要通会阴时,啪的一声就通过去了,若通后从那一点起就会连结丹田、连结两肾脏,也会走冲脉,甚至也会走中脉。

上面述说得道理要懂呀!为什么要把它分成如意、金刚坐,它里面都有不同的涵义,没有正统体会的话,只会说右脚在上,左脚在上,但不知其真实义。

跏趺坐:一般都是如意坐再把外面的右脚抬上来,脚尽量往内摆,能够紧密最好,尽量不要有空隙。有的师父要求很严格,两脚膝盖盘后的宽度不能够超出你的肩膀宽度,出家师父都是这么磨练学人的。当然我们也不必这么要求,如果你这样做不到,就换一个看看,金刚坐后再把左脚抬起来。这两个脚一上一下不同的坐法,会影响左肾、右肾的气感,自己去体会有无气感的不同。

刚开始学的人脚很硬很痛,那是代表老化。所以要多用功,多磨练!先用单盘再改用双盘,痛时用心法去观你身体会觉痛的是谁,被你观的会痛的又是谁,那你才知道我们有两个心,两个心是修行最起码的境界。你本有八个心,现在只会两个心没关系,往后会加以体会的。

刚开始可以用单盘,左右脚轮换,去体会那个痛,看电视、聊天时都要学盘腿,从10、20、30分钟一直加,到了两个月后就慢慢可以双盘了。



【錯誤的坐姿】



补充说明:

什么样才是盘脚坐好了呢?我们自己摸一摸,屁股后面两个骨头(男女都一样),要把它翘出一点,摆好,就端正了。不要贪图舒服,悠哉游哉,弯起来,那就不行啦!如果你有气的话,跏趺坐下盘气较旺,若用单盘气会往上盘走。所以双盘能够慢慢熬30、60、100、120分钟的话,以后基础够了,学什么都比较快。如果有心修中级班的心中心法,每次要坐两小时,下盘结跏趺坐,上盘结手印,如此下盘气更旺。如果双盘改单盘后,手印不变,上盘与手印的气就会旺一点。打坐时脚的功夫、手的功夫不同,会影响到整个身体气的分布的。

·单足跏趺坐(单盘):是指将一脚弯曲,放在另一脚大腿上即可,双脚上下交迭。



·散盘:双脚向下交叉,置于大腿下方。



·缅甸坐:双脚平置于坐垫之上,不交叉,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两脚平行,如此能保持身体平衡。



·跪坐:双腿长跪,臀部坐在脚掌上,上身挺直,双手置于膝上。跪坐适合用于餐后,可帮助消化。



第二支:手支——手持定印

手结定印于脐下,右手掌置于左手掌上(正定手印,或男性),或者左手掌置于右手掌上(定心手印,或女性),两拇指轻轻接触,自然放松置于腿上。(按:也有人认为不论男女都采用第一种。若有师传的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

在一般的禅修之间,都是结三昧印为手印,「三」梵语就是正,「昧」是定,正定手印,要能入正定都是从手印结出来的,所以我们结的三昧印就是正定手印。佛殿里面看正中间的释迦牟尼佛就是结这个手印。

藏文的定称为「酿夏」,意思是平等(平衡)而安住,因此定印也可以是将两手平等的安放在两膝盖之上,而不是一高一低,这样的手势被称为触地印。容易散乱的人可以采用另一种手印:大拇指轻触无名指根,并轻握成拳,分置于膝盖上,手臂自然打直,保持两肩平衡。



第三支:腰脊支——身直

身直也就是脊椎要直。为什么身体要直呢?因为身体当中有脉,脉中有气,气的流动影响我们的心。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身体顺直,脉就直,脉直了气就通顺,气通顺了,心就自然容易安住。由于自然生理弯曲造成的习惯,坐时腰锥易呈后突,应注意纠正。



第四支:肩胛支——两肩平衡与放开

两肩不要内缩或沉肩躬背,应自然舒张,但不要挺胸。第3、4支的具体做法:坐好后以头顶上领,整条脊椎上拔伸直,稍挺胸、肩张开,然后从上而下顺势放松,上半身便处于自然松直的状态。这样不紧张不懈怠地维持下去即可。这两支做好了,则可以达到“松胸实腹”的效果,便于达到心静气沉。



第五支:头颈支——微收下颚与自然呼吸

虽然脊椎要直,但是颈部自然有些向前弯,因此下颚自然会微收。自然呼吸意思是不紧不松,不疾不徐,自然呼吸就好。

头中正:头不俯仰,不歪斜,下颏微内收(不是低头)。这即利于颈锥正直,又可轻微压迫颈动脉,减缓生理活动,减低新陈代谢,便于入静。

第六支:舌支——舌顶上颚

舌头的前半部轻舔上腭(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腭)。具体窍门是:把舌后部的空气排尽,咽喉部放松,舌稍后缩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嘴唇轻闭,嘴部肌肉自然放松,上下牙不要相咬,稍留一缝隙。这样做可帮助减少口水产生,总是吞口水有可能会产生妄念而影响心的平静。

上颚在哪里?不是上面牙齿的根根,上面牙齿根根靠里面去一点。学过针灸的知道那里有个穴道,可以针扎进去,这个上面盖盖里头有个坑,舌头常常这样轻抵上颚。

第七支:目支——眼睛直视前方

「外道梵天向上看」,意思是有些宗教相信创造万物的天神在天上,因此眼睛向上看而让天神欢喜。「二乘行者向下看」,意思是声闻与缘觉的修行者为了自利自修,为了不让眼睛看到外在的诱惑而影响修持,因此眼观下方。

双眼微闭:双眼半开,以能见体前三米左右的距离为宜。目光可注视于体前约一肘远处之一静物上。(此静物应①较小②单色③形状简单。如念珠。)如易散乱可闭上只留一丝光线即可。如易昏沉则可睁大眼睛,平视前方。

看前上方



看前下方



按七支坐法做禅修,就能够调整、保持内气,让生命充满活力,并能产生内在的觉悟。五气合一时行者就能体验到觉悟。



下座注意事项:下座前,最好做以下动作以保护身体:

1.身体前后左右轻动。

2.将双手搓热,搓揉脸部、按住眼睛,将热气传到眼睛;然后再轻轻放松的按摩全身,头、肩、手、胸、背、腰、脚,按摩至全身微微发热,让身体恢复正常状态。

    

七支坐法注意事项:

(1)意识的放松很重要。凡在打坐的时候,必须使脑神经以及全身神经与肌肉放松,绝对不可有紧张状态。最好是微带笑容,因为人在笑时,神经自然会全部放松。可以想一下“以难得之身修难得之法多可贵”,“我在为度济众生而修无上法门”,带着慈悲喜舍之心态,微笑从心中泛起并形诸于色。特别把眉心和下颏肌肉放松。

(2)饱胀或饥饿时,不宜打坐。吃过饭就打坐妨碍消化;肚子饿时打坐也分散心神。

(3)在室内静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可当风而坐,让风直接吹到身上。室内光线适中,太暗容易昏沉,太强容易紧张。

(4)在室外打坐时要注意保暖,不要直接坐在湿地上。气候凉时应注意两膝、脖项和后脑的保暖。即使热天打坐,也不宜使膝盖裸露。

(5)肢体形态要求很严,但应注意放松,细心内调,找到一种身体既合要求又轻松舒适的状态。

(6)不管双跏趺、单跏趺或散坐,臀部应垫二、三寸的垫子,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一开始做不到双跏趺便做单跏趺,再不行便散坐。

(7)初学打坐不要勉强坐太久,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原则。

(8)打坐时不要携带电子通讯设备(如手机、小灵通、传呼机等),或关掉电源,初学者不要在有磁场干扰或嘈杂声响的地方打坐。

(9)七支的坐姿,因为双足盘曲,两手交叉,使四肢活动静止,便可减轻心脏的负担,所以静止的时间愈久,对于恢复心脏功能的功效愈大。

采用下面几个方法刻苦训练,一般人均可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达到双跏趺。

a.在看书、看电视、休息时尽可能盘腿而坐。

b.多练习跨鹤坐(臀压在双脚上而跪)。在跨鹤坐的基础上做如下练习:保持臀压住双脚,上身向后倒平(一开始可用被子垫成斜面,逐渐放平),尽量维持时间。

c.双腿并拢伸直,脊椎从颈椎、胸椎至腰椎逐节前弯,双手摸地,再用手抓脚后跟腱,渐至头面贴腿。如此反复多次。

d.作正弓箭步,放松下沉。脚不挪位,身转180度换方向再放松下沉。反复交换下沉若干次,步子自然逐渐变大。至最大限度时,后一只脚后跟拔起,脚尖着地,再尽力下沉,反复若干次,收势。

e.双脚尖分左右成一直线(重心不稳者,可稍留一角度,还不稳者,可扶树等),开步过肩宽,双膝尽力外摆,放松慢慢下沉,多次练习。待腿力增强,步子逐渐加大。

f.双脚踝关节向外突出,用脚掌外沿着力。刚开始练习,应循序渐进并作好防护,以免韧带拉伤。待踝关节部的力量增强,可练习走路。常作此练习,踝关节不易被扭伤。

作上述练习一段时间后,腿、跨、膝、踝的韧带拉伸,弹性增强,跨膝踝关节活动范围增大,双跏趺自然便成。

天河马注:本文参考网上多篇文章,进行摘录、整理而成。感谢原文作者及南怀瑾老师等人。

参考视频:《南禅七日》第5集的南师示范打坐姿势。建议各位学人下载这个视频看更直观。

你们每天“投资”两个半小时的打坐,有上千年之久的功效。





因为当你们打坐进入永恒时,时间停止了。这不只是两个半小时,而是百千万亿年的进化和发展。你们进入了不同的时空,就是这样子,你们重新充电之后,回来就跟新的一样,所以,你们不需要轮回到下一个人生才能让自己更新或还回自己的本来面目。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目的就是要来再学习认识自己,就是这样子而已。假如我们这辈子不做,我们就得下辈子再做,或下下辈子等等…

所以,假如我们现在有时间,每天打坐两个半小时,其效用有上百万年之久。

你们每次两个半小时的投资,不要认为它只是两个半小时,也不要认为它太多了;

你投入的每一分钟,就代表了一个辈子,因为在永恒里面,没有什么两个半小时,或是什么一分钟的,它是永恒的。

我们在算时间,只是因为当我们被困在时间里面时,我们知道这是时间,一旦我们出了时间,那就没有时间的存在了。

所以,打坐的时间是非常的宝贵的,那是把你们百千万年的进化给压缩在一起,就好象是计算机的浓缩芯片,像这样一小薄片,包含有上千笔甚至百万笔的信息。这跟大小无关,这不是时间,不是我们所习惯的数字。

打坐时,是完全不同的时空,所以你们越进入这个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空间」(师父笑),对你们就越好。你们越能认识自己,你们就越自由。

打坐之初,主要在于一个环境、三个调理。

首先,选择有利于入静的环境,如果在房间里打坐,室内光线明暗适度,空气通畅,温度也要适中。

室外坐禅,要选择幽静的地方,避免受到意外的惊扰。

我们这里说的是煅练初级的打坐功夫,因此和禅宗提倡的“身居闹市里,心无车马喧”不是一回事,所以必要的环境条件还是需要的。



下面接着说“三调”。

一、调身:

坐的姿式,要端正自然。下额内敛,廷胸收腹,肩与胯上下垂直一线。

双腿最好结跏趺坐,如果不能双盘,更不要免强,避免腿痛不利于久坐。

但散盘容易使身体后仰,失去重心,所以,散盘时要用一个薄一点的枕头垫在臀下,有利于身体平衡。

特别是冬天,打坐时,一定要把膝关节用毛毯之类的包住,因为双膝向内弯曲时,膝盖骨外则下边的穴道(用手摸凹陷部位)是开放的,容易进入凉气引起风湿。

另外,特别要提醒的是,用双盘打坐的,坐禅结束后要双腿前伸,两手按摩脚心,促进脚底血液遁环。站起后两腿轮换侧仆压压腿或下下腰。因为双盘容易导致腿部肌肉萎缩,腿骨变形成O型腿,走路飘浮无力,所以如果常期坚持坐打坐的人,按摩和侧压腿非常必要。

二、调气:

保持呼吸细而匀而深。细而不粗,听不到呼吸的声音;匀而不湍,如涓涓流水,不可缓一下急一下。深而不浮,所吸之气虽入肺部,但意念中要想着它进入下腹气海(脐下丹田),

三、调心:

这是坐禅的关键,制心一处,不要散乱掉举。坐禅的人开始习定时谈不上入定,最多达到入静就不错了。但是心猿意马若使妄念不起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采取以妄制妄的办法,这就是调心。方法很多,如念佛,参话头,观想,数息等等。

当然,这些调服妄念的方法本身也是妄念,所不同的是,我们是以一念制万念,最终此一起不起就是入静了。

入静是进入禅定的过程和手段,不是禅定的本身。有些人坐禅时眼皮跳,其原因主要是你的眼睛处于似闭非闭的状态。建议你要么睁开,对目前之物视而不见,要么就闭牢,一心内观,就不会再跳了。

打坐入静后处于“忘我”的状态时,容易出现幻觉,这是妄念意识常期熏染的积垢,不可执著它,用金刚经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对治。

有些人怕坐禅时走火入魔,呵呵,说句实在的,一般人还没有资格达到那个可以使你走火入魔的境界。我们最多出现幻觉使你神情恍惚,这些都是小儿科,不要把它当回事。

另外,连续坐静的人,只要每天坚持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几天后,身上会出现象被很多蚂蚁噬咬的感觉,这里痒一下那里疼一下,你也不要理它,这是一种血脉活跃冲破毛细血管里微细病灶的良性表现。几天后,这种感觉就会消失。

http://newluck.blog.sohu.com/54825911.html



仲巴仁波切开示——打坐时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

1、双足跏趺:

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

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

按有的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金刚坐。行者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

双跏趺坐重心稳定,有利于身的放松和长时间静坐,而且双足交盘使血液流动大大减缓,减缓生理活动,又增加体腔的静压力,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新陈代谢速度,便于入静。

初学者一时还做不到,则只将一足置另一足上(单跏趺)即可。至于左足在上还是右足在上,请依照自己上师的传承为准。再不行者双足交*散坐亦可。

2、脊直:

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自然正直。由于自然生理弯曲造成的习惯,坐时腰锥易呈后突,应注意纠正。

3、肩张:

两肩应舒张但不挺胸。

2、3项的具体做法::坐好后以头顶上领,整条脊椎上拔伸直,稍挺胸、肩张开,然后从上而下顺势放松,上半身便处于自然松直的状态。这样不紧张不懈怠地维持下去即可。2、3项做好了,则可以达到“松胸实腹”的效果,便于达到心静气沉。

4、手结定印于脐下:

右手掌置于左手掌上(男),或者左手掌置于右手掌上(女),两拇指轻轻接触,自然放松置于腿上。(按有的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第一种。行者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

容易散乱的人可以采用另一种手印:大拇指轻触无名指根,并轻握成拳,分置于膝盖上,手臂自然打直,保持两肩平衡。

5、头中正:

头不俯仰,不歪斜,下颏微内收(不是低头)。这即利于颈锥正直,又可轻微压迫颈动脉,减缓生理活动,减低新陈代谢,便于入静。

6、双眼微闭:

双眼半开,以能见体前三米左右的距离为宜。目光可注视于体前约一肘远处之一静物上。(此静物应①较小②单色③形状简单。如念珠。)如易散乱可闭上只留一丝光线即可。如易昏沉则可睁大眼睛,平视前方。

7、舌舔上腭:

舌头的前半部轻舔上腭(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腭)。具体窍门是:把舌后部的空气排尽,咽喉部放松,舌稍后缩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嘴唇轻闭,嘴部肌肉自然放松,上下牙不要相咬,稍留一缝隙。

按七支坐法做禅修,就能够调整、保持内气,让生命充满活力,并能产生内在的觉悟。

第1、2、4、5项——能引入遍行气;第2项能引入上行气;

第2、3项能引入等住气;

第七项能引入上行气;上述四种气流入持命气,五气合一时行者就能体验到觉悟。



注意事项:

(1)饱胀或饥饿时,不宜打坐。

(2)在室内静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可当风而坐。

(3)在室外打坐时要注意保暖,也不要直接坐在湿地上。

(4)气候凉时应注意两膝、脖项和后脑的保暖。

(5)肢体形态要求很严,但应注意放松,细心内调,找到一种身体既合要求又轻松舒适的状态。

(6)意识的放松很重要。可以想一下“以难得之身修难得之法多可贵”,“我在为度济众生而修无上法门”,带着慈悲喜舍之心态,微笑从心中泛起并形诸于色。特别把眉心和下颏肌肉放松。

(7)不管双跏趺、单跏趺或散坐,臀部应垫二、三寸的垫子,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一开始做不到双跏趺便做单跏趺,再不行便散坐。



采用下面几个方法刻苦训练,一般人均可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达到双跏趺。

a.在看书、看电视、休息时尽可能盘腿而坐;

b.多练习跨鹤坐(臀压在双脚上而跪)。在跨鹤坐的基础上做如下练习:保持臀压住双脚,上身向后倒平(一开始可用被子垫成斜面,逐渐放平),尽量维持时间。

c.双腿并拢伸直,脊椎从颈椎、胸椎至腰椎逐节前弯,双手摸地,再用手抓脚后跟腱,渐至头面贴腿。如此反复多次。

d.作正弓箭步,放松下沉。脚不挪位,身转180度换方向再放松下沉。反复交换下沉若干次,步子自然逐渐变大。至最大限度时,后一只脚后跟拔起,脚尖着地,再尽力下沉,反复若干次,收势。

e.双脚尖分左右成一直线(重心不稳者,可稍留一角度,还不稳者,可扶树等),开步过肩宽,双膝尽力外摆,放松慢慢下沉,多次练习。待腿力增强,步子逐渐加大。

f.双脚踝关节向外突出,用脚掌外沿着力。刚开始练习,应循序渐进并作好防护,以免韧带拉伤。待踝关节部的力量增强,可练习走路。常作此练习,踝关节不易被扭伤。

作上述练习一段时间后,腿、跨、膝、踝的韧带拉伸,弹性增强,跨膝踝关节活动范围增大,双跏趺自然便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8880.html

更多阅读

梦幻西游怎么手动更新 梦幻西游卸载

梦幻西游怎么手动更新——简介梦幻西游有时候用客户端更新会非常慢,就算你网速很快也会更新的非常慢,今天教大家手动更新,虽然步骤繁琐点但是我感觉不怎么难,希望我写的这篇经验能帮到大家!!!谢谢!!!!!梦幻西游怎么手动更新——方法/步骤

梦幻西游铃铛任务流程 精 梦幻西游战骑任务流程

铃铛任务是梦幻西游里面的一个周末活动,也算不上是大的活动,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梦幻西游铃铛任务流程。梦幻西游铃铛任务流程 精——工具/原料梦幻西游账号梦幻西游铃铛任务流程 精——步骤/方法梦幻西游铃铛任务流程 精 1、在每

梦幻西游车池国副本攻略 梦幻西游琵琶副本攻略

梦幻西游车池国副本攻略——简介整个副本需要10—15人,并且报名者等级大于等于70级。当团队达到要求以后,寻找副本官员,提前开始副本冒险。然后,带着队伍去长寿村找慧觉和尚吧。说到这个慧觉,按辈分算应该是化生诸和尚的师兄吧,呵呵。

梦幻西游新铃铛攻略 梦幻西游周六铃铛攻略

梦幻西游新铃铛攻略——简介《梦幻西游》是一款由中国网易公司自行开发并营运的网络游戏。梦幻西游新铃铛攻略梦幻西游新铃铛到哪梦幻西游新铃铛攻略——工具/原料黄纸若干(蜡烛和香也可以,CA福寿店有售),包子若干,77充足,梦幻西游

梦幻西游40剧情攻略 梦幻西游50剧情攻略

梦幻西游40剧情攻略——简介玄奘的身世2领取任务条件:人物≥40级梦幻西游40剧情攻略——工具/原料任务NPC:孟婆、幽冥鬼、文秀、殷温娇、虾兵、渔翁、山神、龟千岁、婆婆、刘洪梦幻西游40剧情攻略——方法/步骤梦幻西游40剧情攻略

声明:《转载 打坐修行 禅定 梦幻西游口袋修行打坐》为网友但愿花开如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