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GDP 被高估还是低估了? 中国gdp严重低估
谢谢 @南区熊猫 等各位的邀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且非常复杂。俗话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但就这题来说,三、五千字的篇幅,也就只能窥上一斑了。
中国在80年代前的GDP增长率被低估,而在80年代后一些时期的GDP增长率有所高估
这算是对中国真实的经济规模真的如伍晓鹰所说被夸大了吗?问题的一个回答。正如伍晓鹰所说,中国GDP增长率曾经一度高估了不少。这是由于间隔很长的不变价计算产出的算法导致的。所谓不变价算法是这样的:在1980年,中国共消费了10只苹果和10只橙子,其中苹果和橙子都是5元1只,那么中国在1980年的GDP就是100元。在1990年,中国消费了20只苹果和50只橙子,为了去除苹果和橙子在这十年内的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直接使用1980年价格当作不变价(都是5元),算出1990年的不变价GDP(已经去除通货膨胀影响)为350元。
但这种算法是有问题的。假如价格仍然相同,苹果的消费为何会比橙子少那么多呢?在很多情况下,这是因为前者的价格上升快于后者导致的——由于橙子相对苹果变便宜了,因此人们选择购买了更多的橙子。尤其是80年到90年相差十年,这样的替代效应可能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而不变价计算GDP的方法,实际上忽视了这种人们为了避免购买高价商品而使用低价商品替代的行为。也就是说,去除通货膨胀后,中国在1990年的GDP并没有真正达到1980年的3.5倍,人们之所以能购买十年前3.5倍多的商品,有一部分原因是人们自动用便宜的橙子替换了昂贵的苹果。
不变价算法对未来来说是高估,对过去来说,则是低估。伍晓鹰的研究发现,中国的不变价算法与两次不变价之间的较长间隔(十年换一次不变价的情况下,由于商品的替代效应更大,估计偏差更大),加剧了这种GDP增长率的估计错误。如下表最后三列:
可以发现,按照伍的计算,中国在80年代之前的增长率被低估了,而在80年代后的GDP增长率被高估了。这种高估在本世纪头8年中,由于价格指数计算方式的调整趋于合理而减少,但在四万亿之后的五年内,由于大量投资价格指数的估计错误,又有所高估。可以发现,按照伍的计算,中国在80年代之前的增长率被低估了,而在80年代后的GDP增长率被高估了。这种高估在本世纪头8年中,由于价格指数计算方式的调整趋于合理而减少,但在四万亿之后的五年内,由于大量投资价格指数的估计错误,又有所高估。
伍晓鹰的这个发现,学界还是比较认可的,许多研究也引用他的文章来调整中国的增长率。直观表示如下:
GDP增长率体现的是一个相对水平。上图中1990年被设为100,红线是统计局的数字,蓝线是根据这些价格指数重新调整的数字。可以看到由于GDP增长率被高估了,因此相对来说1952年的产出水平相对1990年没有那么低,2003年的产出相对1990年也没有那么高。
中国曾经大幅度低估GDP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人民币汇率悄悄地进行了大幅度贬值。这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对外出口,另一方面也是想要增加外汇储备。90年代起,贬值加速了。1994年,在前朱总理的推动下,中国的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实行并轨,并且一次性将人民币官方汇率贬值至8.7比1。从下图可以看到,从1978年到1994年,人民币贬值超过了72%,其中90年代初贬值的幅度超过40%。
汇率贬值,带来了出口的价格优势,拉开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序幕。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好处:美元计价的GDP更低了。
追求更低的GDP,就像是争取评上国家级贫困县,面子上过不去,却能在各种国际协定中取得更优惠的条款,比如世界银行的贷款。按照世界银行的规定,以1994年为例,人均GDP少于725美元的,被划分为低收入国家;726到2895美元之间,是中低收入国家;2896到8955美元,就成了中高收入国家。其中,只有低收入国家才能获得利率更低、条件更宽松、还款时间更长的「软贷款」。当收入提高,达到中低收入国家时,就只能使用附加条件较为苛刻,利率更高的「硬贷款」了。
1993年时,中国的人均GDP为365美元,妥妥的低收入国家,心安理得地享用了世界银行超过30亿美元的「软贷款」。可别小看这30亿美元,要知道当年中国的所有财政收入加起来也只不过540亿美元而已,这些低利率无条件的贷款,几乎相当于当年的财政收入平白增加了6%。
但世界银行觉出不对来了,他仔细一瞅中国的美元计价人均GDP,问题来了——(1990-1)年,中国的人均GDP就已经达到了306美元,之后过了整整四年的增长,1993年才到365美元,平均每年增速4.5%——这当然是因为快速贬值导致的。最过分的是1992年到1993年,人均GDP从359美元增加到365美元,了不起地增加了6美元。
世界银行只感到心塞,塞极了。说好的快速增长呢?每年增加6美元,是不是要再吃50年低息贷款?明明是一个天天鼓吹自己增长快的国家,到了借钱时就装穷到这个地步。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他们来了。他们来到中国,参观统计局,了解各种统计手段,了解各种物价指数,在1994年出炉了一份报告《中国的人均GNP》。
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农民吃掉自己种的粮食,是一个生产消费的过程,需要计算GDP,但是中国在估计这部分粮食的产值时用了非常低的粮食统一收购价格,要按照市场价重估,上调20%。
2,企业向自己的职工提供了幼儿园、住房、医疗等服务,这些服务价格极低甚至是免费的,但是按照SNA1993规则,这些福利不能计为成本,需要按照市场价格计算GDP。
3,根据卫星观测,中国的耕地被低估了,因此粮食产值和蔬菜产值分别需要上调10%和30%。
4,乡镇企业统计覆盖不全,且偷税漏税很严重,产值被低估了,上调10%到15%
5,农村服务统计基本上没有包括临时进城人员从事的服务活动,例如大量的个体维修店的修理人员、小贩、餐馆老板、理发师和家庭佣人等等。农村服务产出调高50%-60%。
6,自己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实际上付出了一部分机会成本,这个机会成本就是把房子租给别人能获得的租金,这个租金需要计算GDP。中国没有租金数据来源,只能用住房原值折旧来代替自有住房服务。但问题是,住房原值和折旧率都很低,而且中国对住房的调查覆盖不全,漏掉了大量农村住房。这么鼓捣一下,住房服务产值上调40%。
7,对所有工业部门使用了新的价格计算,上调上调统统上调。
零零总总加起来,1992年的中国GDP需要上调34.3%才能达到世行的标准。之后的年份,也要往上调整,幅度看当年统计情况。不仅如此,世行还请了一群学者来计算中国的购买力平价美元GDP,换句话说,管你人民币贬值多少,我们完全不care,直接用货币的购买力来度量GDP。
购买力平价的测算把中国的人均GDP瞬间上调5倍以上。客气点的,说中国90年的购买力平价美元GDP是1000到1200美元;夸张点的,说有2700美元,已经超过了当年中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世界银行此举似乎是在显示,以为只有你能装穷?我可以帮你装富!标准一变,就让你从低收入国家跃入中高收入国家,想要软贷款?硬贷款都不给!中国只能接受了上调GDP的决定。
于是,1992年的359美元的人均GDP,到了世界银行那里就变成了470美元。中国一下子就在统计上向中低收入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到了1996年时,中国国家统计局报告的人均GDP是660美元,但世界银行这儿已经用750美元来计算了。而当年低收入国家分类的上限,是785美元。
1998年初,中国刚刚算出自己在1997年的人均GDP,是717美元,这仍然属于低收入国家区间。中国把这个数字颤颤巍巍地交给世界银行。可世界银行一点面子也没给,他面无表情地将717美元修改成860美元——中国在一个莫名其妙的调整下,就这么升级成了中低收入国家。低息贷款,眼看着就要说拜拜了。一系列针对低收入国家的国际援助,随着世界银行的分类升级,也行将停止;同时,各种国际组织的会费也随之水涨船高。而这一年,又是让整个亚洲受伤深重的亚洲金融危机。
虽说20%到30%左右的上调对中国来说也只不过是提前两三年的升级而已,但接下来还有中低收入国家相对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各种优惠呢?就是中高收入国家,在变成高收入国家之前也有点优惠呢!每次都提前两三年,实在太憋屈了。中国必须做出反应,他要向世界证明:我们不富,我们很穷,低息贷款要,会费不要!
于是,1998年1月下旬,由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了世界银行,向世行正式提出了取消对中国官方GDP数据进行调整的要求,并阐明了相应的理由。包括以下内容:
1,国家的粮食收购价格已经高于而不是低于市场价格,因此,世行关于中国统计体系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估价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的判断,已经不符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再将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价值调高20%,势必导致GDP数据的高估。
2,中国进行的一系列企业制度改革,正在推动企业的福利性服务逐步走向市场化,企业从事福利性服务人员的比例正在逐步下降。因此,至少对于中国目前的企业情况来说,世行假定企业有10%的劳动力从事福利性服务的比例太高了,相应地对GDP的调整比例也就不合适了。
3,虽然中国耕地数据低于卫星数据,但卫星测量出的耕地包括许多不能被正常耕种的坡地、轮休地、河滩地、沟渠等。并且农村住户调查还编制农村住户农业生产情况表和农村住户粮食收支平衡表,能够对粮食产量统计起到校对作用。因此,中国的粮食产出数据与实际情况应当是比较吻合的,世行将其调高10%,必将导致 GDP 数据的高估。
4,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结果表明:1995年农村工业总产值数据高估了18000亿元,占全部农村工业总产值的40%。这与世界银行的判断恰好相反,农村工业产出应当向下调整,而不应当向上调整,世行的调整进一步加大了这部分工业产出的水分,从而导致GDP数据的高估。
5,第三产业普查对包括农村服务业在内的全部服务行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同时,根据普查资料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将1992年GDP上调了9.3%,高于世界银行的上调幅度(8%)。 因此世行对中国农村服务业统计的判断和数据调整已经不再适应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6,市场机制在中国价格形成中已经起了主导作用。即使那些偏离市场价格的服务业也正在迅速向市场价格过渡。例如,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服务将市场化,福利性住房服务不久将不复存在。在中国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规模和价格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世行仍然依据1987年投入产出表对各行业进行价格方面的调整,也势必导致对我国GDP数据的高估。
世行一听,哟,有道理呀。1999年3月,世行专家再次组团来到中国,全面考察了中国的GDP核算和相关的统计工作以及价格体制等方面的情况,就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取消对中国官方GDP数据进行调整的理由进行核实。考察结束后,世行代表团接受了中方的建议。
代表团认为,中国具有高标准统计体系,世行对中国官方GDP数据进行调整的基础已不复存在。代表团表示,世行将根据正常做法,在其出版物上公布中国人均GNP时直接利用中国官方数据进行计算,不再进行调整;同时,利用中国官方数据修订世行以前年度的中国人均GNP数据;世行今后每年在公布中国人均GNP之前,均将与中国政府进行充分磋商。双方就此签署了备忘录。事情的结果还算完美,虽然中国在1998年就已被划出低收入国家类别,但软贷款并没有直接停止,而是又延续了一年。随着世行不再上调中国GDP,中国在1999年又被划回了低收入国家,贷款也顺理成章地再延续了一年。当然,1年之后也就是2000年,中国也在没有上调的情况下,堂堂正正迈入了中低收入国家的行列,软贷款也完全结束了。
按照SNA定义,中国当前的GDP仍有低估,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GDP数字相对准确
经此一役,中国的GDP核算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至少在发展中国中属于领先的了。因此,现在如果说我们的GDP有大幅度的低估或者高估,已经不太现实了。当然,问题仍然存在,但不会太大。例如:
1,非正规部门和未观察部门的产出。这两者包括许多内容,路边摆摊的小贩、学校老师违反规定的私下补课、黑车司机、偷税漏税的小企业……这些没有被统计到的经济活动,会造成GDP被低估。但非正规部门经济造成的GDP低估在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大问题。发达一点的国家比如美国,非正规部门和未观察的经济大概占总产出的5%到10%;德国英国有10%到18%属于未观测到的经济活动;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等有20%到30%;印度大概有46%;到了非洲,就有50%到60%了。因此,即使大家都把这部分经济加回来,也很难说中国GDP的相对排序会怎样,可能其他国家需要上调得更多呢。
2,由于缺少租金数据,自有住房服务(自己住在自己买的房子里)仍然是按照原值折旧法计入住房服务。这会有低估,但把这部分加回来,对总GDP的影响也不会很大。根据CFPS的一个估计,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将自有住房的租金计入,2012年GDP会上调9618亿元,不到当年GDP的2%。
3,消费被低估。第一种情况是消费被计入成本。例如一个人买了东西,去公司报账后,假如公司将这笔钱计为长期投资(假如买了一辆车),那么对GDP不会有影响;但如果计为成本,那么这个消费就成了中间投入品,此时GDP就会被低估。第二种情况是入户调查数据低估收入和消费。入户调查时,填表人由于记忆等原因,几乎肯定会漏填一部分自己的消费;当消费特别高时,一些人可能会有意识地少填写一些。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GDP被低估。
这里,需要再次明确GDP比较的基准:判断一个国家的GDP是低估还是高估,不是跟SNA2008标准相比,而是与其他发达或者发展中国家相比。如果按照SNA2008标准,所有国家的GDP都被低估了10%,那么一个被低估5%的国家其实反而算是被高估的。
不管是漏报非观察部门,还是低估消费的两种情形,这些问题在其他国家一样存在,在搞清楚平均的统计质量时,我们不能据此轻易地说中国被低估了,因为其他国家可能统计质量更差,低估得更多。用实物指标来反推GDP,则更加不能当作判断GDP是否低估的标准。假如你使用一个实物指标来说明GDP被低估了,其他人很有可能可以拿出十个实物指标来说明GDP被高估了,没意义。因此,我不同意这个答案用SNA标准来下低估与否的判断,以及使用实物指标来反推GDP高低的许多说法。
综上,我的判断是,当前的GDP应该是大致准确的,即使在消费、自有住房、服务业等方面有所低估,但相比其他国家来说,也不会显得严重太多。退一万步,如果中国真的像90年代初那样比起其他国家来更显著地低估了GDP,那么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等可能会先跳出来,其他国际组织,比如联合国啊FIFA什么的说不定也会来放冷枪,起哄什么的。
为了少给一点优惠,多收几块钱会费,这些组织要把中国生拉硬拽进发达国家的行列,可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
*本文对世界银行报告的解读参考了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的论文世界银行对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和重新认可、以及其他论文erj.cn 的页面、erj.cn 的页面、erj.cn 的页面、ilo.org 的页面、conference-board.org 的页面,urban.org 的页面
【萧子毅的回答(546票)】:
排名第一的答案只给出了结论,低估,贴了很多图,不过论证还是稍感缺失。 @比的原理 的答案被人转帖到天涯了,有评论回答的很好。我再贴过来吧。结论一样,被低估了
(把天涯的答案贴到知乎,是不是侧面说明了知乎答案质量下降TUT我就跟风嘲讽一下而已)
原帖地址转贴一个觉得很可怕的贴子:
【低估or高估】数字解读GDP(转载)_国际观察
======================================================================
1、中国统计第三产业在核算方法上是能不算就不算(如黄赌毒不算),能少算就少算,如自住房租金、政府服务等,美国自住房租金占GDP的10%左右(其实整个西方包括印度的GDP核算方法都一样,自住房租金一般都占GDP的10%左右,比如日本2011年自住房租金6221.25亿美元,占比10.6%),中国约2%左右,美国政府服务占GDP的13%左右,中国约3%左右,尽管中国政府对经济的介入程度更深。仅此两项按相同口径中国就比美国少算了近20%的GDP。
2、因中国人使用现金结算量大,统计难度大,三产统计遗漏的多,比如家政服务,现在从农村出来从事保姆、月嫂等职业的人越来越多,工资越来越高,这部分人的收入在国外也是计入GDP的,而中国是不计算的;餐饮业现金结算量大且很多私人消费不开发票,很多排档还是通宵营业;中国父母对子女教育投入也是很大的一块,比如我在孩子身上从小到大花在各类培优上的钱就至少有十万以上,都是现金支付且没有正规税务发票;由于税制的原因,中国大量个体工商户瞒报营业收入,每年的实际营业额远大于统计数据。
以上因素使中国第三产业被严重低估,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明显是“畸形”的。
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12》2011年中国第三产业只占GDP的43.3%,与中国同组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56.7%,如果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不含中国(中国占了权重的50%),第三产业将占GDP的64%。就连重债穷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都有47.8%,比中国高出4.5个百分点,可见中国第三产业被严重低估,中国目前合理的第三产业比重至少应为GDP的55%以上。
3、中国建筑业也存在严重低估,众所周知中国消耗了世界50%以上的钢材,60%以上的水泥和平板玻璃,世界一半以上的建筑施工机械在中国施工,中国每年新建的厂房、铁路、桥梁、港口、公路、住宅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是美国的10倍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再造一个法国,但中国建筑业GDP却仅仅于美国基本上差不多,因此,中国建筑业GDP应该存在严重的低估。
我们可以比较中日两国房屋建筑情况,来看看中国建筑业GDP被低估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建筑业季度数据库显示,2012年中国房屋竣工面积34.58亿平米,竣工房屋价值4.67万亿,单价1355元/平米。
日本总务省统计局2014年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日本房屋竣工面积12650.9万平方米,价值213030亿日元,折合17228亿元,单价13618元/平方米。
2012年中国建筑业增加值5617亿美元,2011年日本建筑业增加值3316亿美元,2012年中国房屋竣工面积是日本的27倍,但建筑业增加值却只有日本1.69倍。就算日本房屋建筑比中国质量和档次高一些,按中国3平米折算日本1平米,中国建筑业增加值也应该近10倍于日本。
4、中国农村建房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在发达国家,农民建房是计入GDP的,而中国从来没有计入。近些年来农村自建房每年都有10亿平米左右,按每平米1000元计也有1万亿。还有农村通过互助、义务劳动建设的桥梁、道路等也都没有计入GDP。
5、联合国颁布了国民经济核算新的国际标准,即《国民账户体系,2008》(简称2008年SNA),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GDP统计已采用这一新核算标准。很多国家的GDP上修幅度很大,如尼日利亚将GDP上修了80%,阿根廷上修了27%,韩国上修了9%,美国上修3.6%等等。中国也将按新标准对GDP作出修订,将将研究与开发支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雇员股票期权等计入GDP。
中国GDP被严重低估还能从消费与生产两方面的数据来印证。
消费方面
我前面说了很多GDP被低估的情况,大部分涉及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如果被低估那么消费也必然被低估。以中美两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例,2012年美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6万亿美元,中国为3.29万亿美元,中国占美国的67.7%。2012年中国GDP是美国的50.66%,美国居民消费占GDP的70%,中国只占35%。按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应该只有美国的1/4,结果却占了美国的2/3,这还是按汇率反映的两国消费水平。实际上中国实物产品的消费总量是远高于美国的,如中国的水果、蔬菜、肉类、鱼类和鸡蛋的总消费量分别是美国的9倍、20倍、2倍、10倍和5倍,汽车、智能手机、空调和服装的总销量分别是美国的1.4倍、3.4倍、8.2倍和2.2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原因是美国消费支出中只有30%的是实物消费,70%是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服务等消费(比如美国医疗消费支出占GDP的18%,人均近9000千美元)。而中国消费支出中80%的实物消费,只有20%是服务消费,事实上按我前面所列被低估的GDP项目,中国的服务消费水平被严重低估。另一个原因是汇率被严重低估,按世行2011年ICP国际比较项目,中国购买力平价汇率是3.51,被低估了44%。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9%,GDP只占世界的12%,但中国却消费了世界30%的农产品,26%的汽车,30%的家用电器,人均住房面积远超日韩台,甚至远超地广人稀的俄罗斯,境外旅游消费支出也高居世界第一。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即使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左右的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如果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只占GDP的35%,这可能吗?
可见中国的统计方法让消费被严重低估了,如果按照美国的统计方法,中国真实的消费率至少应该比官方公布的数据高10到15个百分点,达到GDP的60-65%,居民消费率为45-50%。
生产方面
生产方面
2013年,中国以占全球19%的人口,生产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和近一半的工业品。
主要农产量产量(2012年数据)在世界总产量的份额分别是:谷物产量5.4亿吨(21%)、水果2.4亿吨(32%)、蔬菜7.1亿吨(58%)、肉类8387万吨(28%)、鸡蛋0.29亿吨(41%)、鱼类5729万吨(36%)。
主要工业品产量及其在世界总产量中的份额分别是:发电量5.4万亿度(23%)、原煤36.8亿吨(47%)、粗钢7.9亿吨(49%)、电解铝2206万吨(46%)、精炼铜649万吨(29%)、黄金428.1吨(14%),水泥24.2亿吨(59%)、平板玻璃77898万重量箱(60%)、硫酸8123万吨(32%)、烧碱2859万吨(40%)、纯碱2435万吨(42%)、化肥7037万标准吨(35%)、化学纤维3922万吨(68%)、塑料7415万吨(24.8%)、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约27GW(60%)、发电机组1.26亿千瓦(60%),彩电1.28亿台(49%)、冰箱9340万台(50%)、空调14333万台(88%)、洗衣机7202万台(51%)、微型计算机3.4亿台(91%)、手机14.6亿部(81%),汽车2211.7万辆(26%)、民用船舶4534万载重吨(43%)、机床95.9万台(38%)。
在基础建设方面,2013年里中国新增的公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铁路里程、高速铁路里程、港口吞吐容量、发电装机容量等等,也都位居世界首位并占增量的一半以上。
在军工生产方面,2013年中国海军共服役导弹驱逐舰2艘,导弹护卫舰3艘,轻型导弹护卫舰9艘,大型补给舰2艘,常规潜艇4艘,潜艇支援舰2艘,核潜艇1艘、双体测量船2艘、水声装备试验船1艘和扫猎雷舰2艘,总数量排世界第一。由于众多的服役和下水数量而被网友戏称为下饺子,海军现在是“一年装备一个舰队,下水一个舰队,开工一个舰队”。
2013年服役新战机世界第一,俄罗斯《军工信使》报称中国一年战机产量已超北约28国总和,同时在生产歼-11B、歼-15、歼-16、歼-10、JF-17、歼轰-7、轰-6M/K、K-8和L-15,年产量足以保障装备两个航空兵师。此外,还生产不计其数的多种型号无人机,以及直8、直9、武直10、直11、直15、武直19直升机。
不论是生产还是消费,中国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国,但中国名义GDP总量却只有美国54.6%,这明显与事实不符,所以世行预测今年中国购买力平价GDP将超过美国是有充分的事实依据的。
【知乎用户的回答(215票)】:
真是无力吐槽 @比的原理 的答案啊。一般行家都不敢用你这种口气来写评论啊。你是新闻系的吧。真是无知者无畏啊。请懂经济学的赶紧把这个答案折叠吧,太误导人了。
一堆只要google都不会犯的的定义错误随处可见,我边吐槽边表达自己的观点:
* PPI是 producer price index。我想你说的是购买力平价,那是PPP。
* 跨国比较名义GDP毫无意义。比较实物GDP才有意义(一定要PPP)。这个PPP是用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产出和价格算出来的,不是简单换个汇率就可以的。中国的外汇汇率不是市场化的。
* 讨论名义GDP增速毫无意义。国家公布的都是实际值(消除了价格变化影响)。调整GDP所用的指数是GDP deflator,和物价指数不是一回事。因为消费,投资,外贸的价格变化都是不一样的。
* GDP核算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调整GDP是再正常不过的。有很多产出或投资在当年没办法正确的衡量其价值,一般只有过若干年才能稳定下来,这时候GDP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刚公布的上一年的值,统计局都会特别注明“初步核算”。每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是有一部分估算在里面的(全面核查成本太高),所以每隔10年都会根据当年的全国经济普查和10年前经济普查的数据进行插值调整。90年代以前由于很多数值缺失(之前用的是前苏联的核算体系,后来换到联合国推荐的核算体系)没有一个合理的方法调整,所以就搁置在那里了。你以为统计局的数字都是编出来的么,请不要妄加揣测。
* 地方统计局可能会瞎搞,但国家统计局在国民产值的核算上是非常严谨的(按照联合国推荐的方法操作),得到过IMF和世界银行的考察认可的。你以为他们不知道偷税漏税么,你以为他们不知道informal sector的存在么?这些都要用统计模型抽样估计并最后加总到总GDP里去的。所以大家就不要瞎感觉了。
* 第三产业一点也不虚。发达国家主营第三产业诸如R&D,marketing,finance等,都是高附加值产业,直接主导低附加值的制造业。我们只是捡他们玩剩下的而已。他们在制造业的积累仍然领先我们数十年,如果没有比较优势这东西我们连捡剩的机会都没有。
* 中国的第三产业是真虚(诸如个人服务业等劳动力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业)。相对于庞大的GDP数字而言其数值非常小。在2002年以前低估可能稍微严重一点,但2002年以后统计局加强了对第三产业的核算,可能有低估但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很多都是主动忽略的用抽查的估计值代替的,因为数值实在太小,有可能还会高估)。所以文献中的个位数低估勉强在合理范围内。你随口一个30%说起来真轻松啊。
* 中国的GDP总量增长基本是靠人力驱动的(就业人数,妇女劳动比例,每周工作时间全世界数一数二)。因为有这么多的人干活,所以就需要高投资(中国的投资比例是适应发展的,相对而言并不高)。中国人很穷(人均产出很低),横向跨国比较目前的消费是合理的,产出的东西大部分都要卖出去(出口),继续发展暂时仍需投资驱动(人均资本存量相当低,而资本收益是指数级的,能带来远高于劳动收入的价值)。
* 生产率的增长(可以用人均GDP近似)决定了未来的增长,而不是GDP总量(人力驱动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的生产率很低,而美国在世界最前沿。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生产率达到美国的80%左右的时候一般都会大幅度减速(落后国家只模仿而忘了创新,美国一直在创新,从未被超越)。中国生产率现在在高速增长,但不能保证将来也会持续增长。历史经验表明,如果不改革和创新,一个国家停止增长是分分钟的事情。目前中国过去积累的优势已经用得差不多了,暂时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所以现在的改革就是为了找新的增长点。充分利用廉价的技术人才是一个突破口,但产业转型和升级是非常痛苦的,不是动动嘴皮子那么容易的。少数国家转型成功了,大部分都把自己玩死了。所以说增长,全世界都在看着中国。如果转型成功,又会有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如果失败,就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几十年出不来。
* 如果考虑环境污染的代价和各种能源资源的低效率使用,未来的GDP增速堪忧。这些虽然不直接计入GDP核算,但一定会反映在未来GDP核算中(环境污染致病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导致未来生产成本上升等)。
* 其他的诸如GDP核算公式已经被吐槽烂了我就不重复了。经济学是严谨的,不是什么人随便说说就可以的。说低估或者高估的,请拿出干货来(我只认靠谱的文献引用)。
【NImoyRen的回答(160票)】:
反对 @比的原理的论据,
原文的回答中“ GDP = 投资+外贸+消费”是错误的 , 计算GDP有三种方法,其中用支出法来
计算GDP, 应当是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出口额-进口额。
为了方便记忆一般写成 GDP=投资+消费+净出口。
但是 原文引用的 数据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资本形成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消费(最终消费支出)
" 进出口总额 "
净出口(出口额-进口额)
所以,得出的各项目占GDP比的结论就不正确了(若是对上面6个概念不理解,请百度)。
正确的在这儿:
原文开篇先提到的GDP数据是用生产法得出的:
增加值 = 总产出 - 中间消耗
GDP = 各行业增加值总和
两种GDP 计算方法因为统计口径不同,人为因素等原因会造成误差.......
所以赞同 @王不忧 ,文章的逻辑并不完善,甚至我认为作者在故意混淆某些概念。 最后,关于GDP,我个人认为没有高估GDP,也没有低估GDP。
问题中所描述的“水分”如果指的是人为有意的篡改,那是很没必要的。造假很容易,造假不被发现却很难,还有造假成本的问题。造假有什么用处?国力不会因几个虚构的数字得到提升,他国也不会因GDP改几个数字而改变对我国的态度。
若是“水分”指的是GDP不能反映出我国的真实经济实力,这就是你理解的问题了,GDP只是算出来的一个数字,代表国家每年新增的产值,是衡量国家实力的标准之一,仅仅是之一,即使超过美国也用处不大,顶多增加点儿民族自尊心。
渣排版,见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
@dou dang 单独的 GDP绝对值 确实用处有限(我不说“不大”)。
举例子,假设一个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叫 小萨 (为啥是原始社会?因为原始社会经济活动简单,方便想象)。小萨会种地,还会自己造石犁,造石刀。
他今年总共有获得 1000斤粮食(自产自销全被小萨自己吃了);10把石犁(都用来开垦耕地了,用坏一把换一把);1把弓箭(跟隔壁古大爷用5个石刀换的) 这么多财富。
小萨算算这些东西可以跟部落酋长 老格 换来100斤铜,小萨为了方便计算就记下了他今年获得了100斤铜。
将 小萨 看作是国家 ,被小萨吃的1000斤粮食 就是 消费;10把石犁就是投资;1把弓箭是进口,5个石刀是出口,(用铜来表示出口-进口,就是净出口,这里净出口是0铜)。用国家的概念讲,小萨今年得到财富换算成铜就是今年的GDP,铜是实物货币。
但是,小萨今年累死累活干一年,能换到100斤铜,他这些年的家产才60斤铜(粮食都被吃了,就剩下地和犁了,地和犁能换60斤铜),可是部落首领老格天天坐那儿晒太阳(饿了,拿90斤铜找古大爷换1000斤粮食吃,今年GDP也就是创造的财富为-90铜),家产却有1000斤铜(以前抢别的部落的,可以败家11年)......
小萨(曾经的我国) 今年 GDP=100铜 家产=50铜,
老格(曾经的俄罗斯) 今年GDP=-90铜 家产=1000铜
以上是用实物货币来表示GDP,真实情况中各个国家用的是信用货币,有汇率问题,通货膨胀问题,等等。极端的例子,苏联解体前,最好时美元兑换卢布2:1,解体时最低为1:1400(数据来源于维基,一时找不到原始数据),要是用这个汇率算出的GDP来代表国力,妈呀,国力(家产)减少了上千倍,不可能吧,所以GDP只是某一单位时间俄罗斯赚取财富的能力。俄罗斯20多年前GDP低,但家底还是很丰厚的(经常恐吓周边国家),家底现在可能还有500铜(吐槽一下,别当真)。
GDP确实有用,但用处有限,我国GDP世界第二确实很能增强民族自尊心。
个人认为更有用的是GDP增长率,既然GDP总会有系统性误差,那就比一比呗,这样一来,汇率影响少了,通货膨胀也消掉了,误差因为同样的统计方法又减少一部分。
GDP增长率=后一年GDP/前一年GDP
我国的GDP增长率
图表说明,GDP增长率在07年逐年降低,说明我国每年创造财富的能力在降低,不是我国每年创造的财富在减少。
这种情况值得警惕,这预示我国的GDP可能在十几年后达到顶峰(顶峰可不是好事),接着不可避免的衰落,如果通胀很高的话实际GDP还可能负增长(自己可以想象一下自己每月挣的钱越来越少)。舆论宣传也可以看到,每年提到 GDP增长率国家都是力争保八,保七,保.......
待续ing......
【Sven的回答(133票)】:
谢邀。
我很认真的回答。
不知道。大家说的高估或者是低估都是猜的。
最关键的原因是因为数据。
统计GDP一定要建立在大量的数据之上,可是除去我国政府,没有一个人或者团体能够掌握足够数据来计算出比更加权威可靠的GDP数值。
但是这个问题依然是有意义的。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对GDP的影响有更深的了解。
大方向来说,GDP有三种统计方法。但是不同统计口径下算出的GDP值差距是很大的。
举一个极端点的例子。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2年南非和尼日利亚的GDP分别为3843亿美元和2626亿美元。
但是今年尼日利亚改换了统计的方法。理论上尼日利亚经济在2013年增长了3/4,约为4880亿美元。直接跃升到了非洲第一。从今年4月份公报的数据上来看,尼日利亚的GDP值是5099亿美元。换了个统计方法,GDP增加了一倍。
但是看事实增长率呢?
2102年6.6%,2013年改换统计口径之后的增长率只有5.5%。反过来还低了。
所以不同的算法对GDP总值的影响非常之大。
中国的情况则是更加的扑朔迷离。主流的猜测是中国的GDP总值是被低估的。因为中国GDP统计的项目要比美国的少得多。
但是中国的GDP真实增长率却被认为是高估的。理由是GDP的总值单纯看并没有包含很重要的一项,物价变动。中国统计的通货膨胀数值也是一直被认为是低估的。
一般来讲,GDP的总值对普通人来说并没有太大意义。但是GDP的真实增长率(刨除物价影响)却是我们切身能感受到的。一般的来说,GDP的真实增长率越高,我们的生活水准提高就越快。
---------------------------------------------------------------------------------------------------------------------------
收到的私信和回复当中有很多问题是相同的,我一起在这里更新一下。
我们在计算GDP真实增长率时需要刨除物价的影响。GDP的平均减数法也需要相应的物价数据。但是中国的物价增长算法时常被人诟病,其中有两个很大的原因。
第一是用来算物价的商品时常变动。并且关键的数据不公开。
第二是多种算法并行,统计口径相对混乱。比如在房价上。中国就是租金平价法,购买法等等多种算法并行。
所以从主流猜测的意见上看,中国的物价增长率是被低估的。
还有一点,GDP总量被低估和GDP的真实增长率被高估是并不矛盾的。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变化,中国公布的GDP总值会越来越接近真实值。
-------------------------------------------------------------------------------------------------------------------------
最后再更新一下,补充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萧子毅和@比的原理 的答案是缺乏逻辑的,这完全就是路边社财经新闻的写法啊。所以实在不想浪费时间去吐槽那些不负责任的瞎猜。
我接着用最简单的举例法来解释主流猜测的逻辑。难度简化到最低的列数字法。
假设中国的真实GDP是100,真实的GDP增长率是稳定的7.5%。
但是官方公布的GDP却是90,真实GDP增长率是10%。
在开始的时候,真实的和官方的差距是10。但是5年之后呢?
真实的GDP=100*1.075^5=143.56
官方公布的数值则是90*1.1^5=144.946
真实GDP和官方公布的GDP差距变成了1.4。
所以很多人的“猜测”是:GDP总量被低估和GDP的真实增长率被高估。随着时间的变化,中国公布的GDP总值会越来越接近真实值。
讲到这个程度还看不懂我就真的没一点办法了。
【比的原理的回答(464票)】:
发这贴的时候,我深深的怀疑会因为吹得太激烈而被封杀。。
更佳观贴体验,请前往我的blog链接出处
举步维艰or欣欣向荣?
据说我朝经济举步维艰,年年艰难保8,巨量m2,房地产天量泡沫,随时崩溃。GDP严重高估。
然而天朝崩溃论每年都破产,反而经济发展的有声有色,各行各业干的热火朝天,部分人宣称我朝GDP严重低估。
那究竟谁说的对?
GDP数字
观察一下,新世纪大约平均四年美元GDP翻番。
2013 9.18T
2009 4.99T
2005 2.25T
2001 1.32T
这就是我说过的,每个奥运周期经济总量翻倍的概念。
纳尼,这不科学!
相信这是每个看这个数据的人的第一反应,尼玛说好的艰难保8呢!
造成这个结果有如下几个原因:
1. 人民币升值。我朝公布的增长数字是基于人民币的,换算成美元自然就数字扩大了。
2. GDP增长要减去通货膨胀。考虑到我朝“疯长”的通货膨胀,增长数字进一步压低。(实情是为了不暴露GDP增长太快,不得不调高通货膨胀)
3. 我朝有时候会偷偷的调整数字。一般都是实在说不通了,又不想调高增长数字,就说过去核算有误,强行修改一下。比如,2005年年末做了一个普查之后,调整了一下,把2004年的数据从16537亿美元,调整到19317亿美元(中国2004年GDP总量世界排名上升一位 名列第6位)。各位可能会困惑了,那岂不是2003-2004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增长?不会,统计局会强行调整2003的数据,让增长率维持在之前公布的水平上。那2002-2003的增长率?再调2002呗。
事实上我们把1993-2003年的数据都改了。92-93增长太大怎么办?这么远谁还管。
好像还有点道理!
相信看了上面的解释,各位一定觉得:不管咋样,算法很合理,看起来艰难保8是可信的!我朝经济还是举步维艰阿!
你可以选择相信这个。不过,我想告诉你的另一个事实是,2000年美帝GDP是我朝的8.26倍,2013年是我朝的1.81倍。过去在我们看来遥不可及的日本,4年前被我们超越时似乎很多人都不敢相信,2013年gdp仅为我朝的53.2%。
据说美帝已虚,基本定型2020年前要被我朝超越。
这,像是举步维艰么?
这还不够!
实情是,上面这个“令人震惊”的美元GDP增长数字,其实是严重低估的!
来点更震撼的数字吧。
据说,
GDP = 投资+外贸+消费
咱们来逐个分析。
投资
显而易见,投资的增长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年均增长在22%的样子。
据说我朝有严重的投资依赖性,看数字好像是这么回事,2013几乎达到了80%!
(介绍一下国际环境,一般发达国家投资占比很小,20%以内。国家高速发展阶段,会有一个巨量的占比,一般在40%-50%,过去的日韩都曾经经历过)
另外,08年所谓4万亿根本就是个噱头,还不到08年总投资的四分之一。事实上有没有经济危机我朝都会投这么多钱的,08年的投资增长势头也跟前后没多大变化。当时的所谓4万亿不过是觉得国际上个个都危机,都叫嚣着要中国买单(尼玛有逻辑么?打地主分田地么?),咱们顺势把本来就要花的钱扔出来当挡箭牌。
外贸
我朝可是远近闻名的具有严重外贸依赖度的国家,外贸数字绝对不能含糊,巅峰曾经达到GDP的65%,现在回落到45%,年均增长15%。
消费
据说是我们的超级弱项,嗯,大约也有14.9%的年均增长,GDP占比竟然也有40%!
纳尼,我们究竟依赖什么?
好,我们放一起看看,除了2000似乎多少有点科学性之外,后面越来越离谱。
这,究竟是为什么?
聪明的你想必已经猜到了,GDP严重低估!
事实上,为了压低GDP数字,统计局可谓绞尽脑汁。可是最重要的两个数据是没法作假的:就是投资数和外贸数,这两个也就尽情的暴露了我朝GDP低估的事实。
想了解GDP的算法的,可以看这一篇:老广:
【原创】闲谈GDP-前言.分页 第1页
看完整篇大约你就知道,我朝GDP的估算纯粹扯淡,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误差了。(其实前面的GDP调整就已经能看出是扯淡了,不扯淡哪有一下调这么大的道理?)
有一点要说明,GDP不等于上面三个数字叠加,但是不能差的太离谱。
事实上表里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等于GDP里的投资(不然怎么也做不平帐了阿)。不过比例不能差太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到GDP 80%无论怎样都说不通,其实占50%已经很夸张了。
GDP核算里的外贸也不是算外贸总额,而是算出口-进口,也就是顺差。不过那样的话数值就很小了,基本可以忽略。一般考察一个国家的外贸依存度,看得就是外贸总额占GDP比。我朝远近闻名的严重依赖外贸,这数不能少。
之所以这么考虑问题是因为:投资外贸消费是拉动GDP的三驾马车。一般来说一项很牛就足以拉动国家经济了,比如50%的投资就足够拉动经济蓬勃发展了。我朝属于明显的三方面一起发力。
我朝的真实水平
2000年的水分不大,其后平均年增长在20%以上,现在的实际经济规模低估约一倍左右,整体与美帝大体相当。
至于投资外贸消费占比,目测投资占比45%,外贸占比25%比较合理。至于我朝的消费数字,自然是严重低估的(看淘宝就懂)。所以粗略估算我朝的GDP大概是102T的样子,约合16T美元的样子,跟美帝大体相当。
注意,本文的重点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占GDP比严重不符合常识,尤其是2000年以来数据的巨大变化不符合常识。
来,贴几张图展现一下人类的发展速度和天朝速度的区别。
GDP
爆发式增长,其实还低估。。。
工业产值
10年左右我们爆了美帝的菊。
2014的工业产值估算。基本上,中美欧一个量级,美落后一些。日德一个量级,其他可以不论。
事实上工业产值更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规模。因为发达国家占大头的都是虚的第三产业,想怎么统计就是一句话的事。我朝第三产业当然是严重低估的,重新评估一下把GDP提高30%完全可行。
电力消费
电力消费可以说是最能真实反映国家经济规模的指标,也是最难作假的。仅仅是截至到2011,我朝已爆美帝菊。
碳排放
根上张图差不多,美帝再次被残忍爆菊。不过碳排放这玩艺肯定是估算的,不是特别靠谱。
汽车产量
爆菊之后,一骑绝尘而去,现在是美日之和了。(这张图不太准,因为采样点比较少,我们是08年爆的美帝菊)
钢产量
比真·大宗工业品,再拉美日德等残疾人出来爆就没意思了,我们的对手只能是“world excluding china”。可以看到,从两千年大约1/7世界产量,到08就到了基本一半产量,此后一直维持。不过一直没能战翻“world excluding china”,有点可惜。
水泥产量
终于战翻其他国家~
出口
11年左右爆了美帝菊。
高科技产品出口
这个是肯定我们制霸。与部分人想得不同,我朝主要出口美帝高科技产品,从美帝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从外贸构成上看,这是典型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贸易。这个是肯定我们制霸。与部分人想得不同,我朝主要出口美帝高科技产品,从美帝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从外贸构成上看,这是典型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贸易。
解答一些群众们关心的问题:
M2过量?
据说我们M2过量了,来看看
我只能说,跟前面的图差不多阿~~
实情是:我朝M2属于正常发放,完全符合经济规模,不存在所谓过量一说。
因为货币的作用就是有多少实物,就对应发放多少货币。我朝的经济规模本来就需要这么多的货币。
更准确的数据统计,年均增长仅为17%,考虑到我朝严重低估的GDP增长也到了年均14%的水平,其实M2的规模完全没问题。说实话,我目测是少发了,还应该继续增发,达到年均20%的增长才比较科学。
房地产天量泡沫?
给一个参考数据:2011年美帝的房地产业占GDP比为13%。
我朝房地产没有泡沫,可能有低估,绝对不可能崩盘。原因有二:
1。巨量M2保底呢,真要崩盘,这些钱可不是吃素的,很快就能把价抬起来。拿美帝来说,房地产崩盘是因为断供,在天朝有这可能么?现在有钱人这么多,根本没有崩盘的土壤。
2。实质上有房者是多数,无房者是少数。房价激增的后果就是实现了一次全民致富。现在只要在上海有房,基本上就家底500万起了。老上海动迁户,更是动辄几千万的身家。别看他们平时叫得欢,喊什么房价高。其实真要房价崩盘,他们第一个不干。
说白了就是:经济规模决定了房价,我朝经济规模完全配得上现在的房价。我朝的经济是要赶超美帝的,上海房价也必须赶超曼哈顿,目前来看,还差得远。
事实上考虑到我朝GDP的低估,房地产的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也就是3%到6%的样子。
PPP?
我全篇都没考虑所谓PPP,也就是考虑物价之后做的平衡。各位千万不要误会!
因为根本没这必要,考虑PPP的话我朝名义GDP早已超美,毫无悬念。
我朝会不会遇到瓶颈?
在人均产值追上美帝之前都不会。
因为所有的生产陈本,最终都会落实到人的成本上,只要我朝人的成本够低,就会是制造业的首选。
注意:这里人的成本不是指单纯的劳动力成本。而是包括所有工作人员:技术工人,工程师,设计师,科学家,管理人员,等等。
我朝真正牛逼的是:拥有巨量素质过硬的各类工作人员。就拿工程师来说吧,我朝工程师数量可以抵得上发达国家总和(可能还要多),无论是学历,技能,智商都毫不逊色,工资却只是发达国家工程师的几分之一。这别的国家怎么跟我们竞争?
所以人的成本才是决定经济发展潜力的根本要素。过去几十年,美日德法英这几个国家基本上保持了人均产值相当。一旦哪个国家发展的好点了,很快就会因为人的成本偏高而衰落下去,从没有例外。历史上所谓的战后欧洲日本高速复兴,80年代日本被美国打劫,其实本质都是人均产值在作怪。80年代所谓的日本将超越美国,其实根本没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人口基数决定了的。
上图为美日德法英人均产值。50年大体相当吧。小日本曾经太高就自然缩回去了。美帝确实还是更凶一点。
别的国家为啥不行?
这个星球上,只有两个种族适合搞经济建设:日尔曼人,天朝人。
所以以日尔曼人为主的国家:美德英法,多年来保持了人均产值相当。尤其是德国,因为日尔曼血统最纯正,所以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被打出翔之后依然还能再次崛起。相反的,法国因为血统不纯,就基本是个半残,多年来靠着德国帮衬过活。
至于日韩,属于天朝人分支,基本上也赶上了这个节奏。
至于别的人种,就不用操心这些事了,安心卖资源就行了。
很多人吐槽我“人种论”政治不正确
少年,这不叫人种论,比如我说“黑人跑得快”,这能叫人种论么?
结语
总的来说,我朝GDP存在严重低估,真实数据应该在16T美元的样子,目前的情况是,中美欧经济规模相当。日本大约是三大的三分之一,韩国大约是日本的三分之一。其他国家可以忽略。
简单的说就是,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差不多,总量就看人口。我朝的人均产值大约是发达国家的1/4,也就是一万美元的样子。
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朝人均产值可以达到发达国家的1/2。由于我朝人口大体等于美日德英法之和的二倍,届时我朝将占世界一半的工业产量,其他国家共享另一半。
名义GDP数字
由于我朝最近投资太凶残,都快赶超GDP数字了,这实在是“不可持续”(总不能投资数超过GDP吧!),所以很快我们就会作一次GDP调整。目测明年就会做这个调整。之后尽量保持GDP的低速发展,不过无论如何2020超美是板上钉钉的了。
这张图,你们醉了没?
数据来源
world bank:链接出处
UN data:链接出处
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
WIKI:List of countries by motor vehicle production
【郑智饭的回答(61票)】:
@比的原理 回答中存在错误。
GDP=投资+消费+净出口
(中国统计数据的政府支出计算在“投资”中)
而不是原有回答中的"GDP = 投资+外贸+消费"
所以使用“进出口总额”来计算GDP是错误的。算出来的GDP多出一大块儿。
原文中提到了这一点,但是使用“依存度“的说法把概念搞混了。(作者应该很清楚这一概念)
对外依赖度和GDP如何计算没有任何关系。
文章的逻辑并不完善,甚至我认为作者在故意混淆某些概念。
————————————————————————————————
后来查了查,弄明白了投资一项也是有问题的。
GDP的计算应该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这个数据,而不是“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这个数据。(如果只是估算。)
详情看http://111.63.135.151/files/41440000014C2405/www.stats.gov.cn/tjzs/tjbk/nsbzb/201402/P020140227487830441058.pdf
这是统计局给出的GDP解释的PDF,见“支出法核算公式”。
而2013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269,075.40,在统计局的数据库里搜索这个项目就可以找到。
也就是说现在看来,不能接受文章中的“计算出的投资+外贸+消费>官方GDP”的说法。
————————————————————————————————————————
另外,现在排名第一的答案的作者已经承认了他文章中前半部分的数学计算得到的论据是错的:
可以看本回答的评论区。可以看本回答的评论区。
在我看来他的答案的前半部分,也就是支持
聪明的你想必已经猜到了,GDP严重低估!事实上,为了压低GDP数字,统计局可谓绞尽脑汁。
这个全篇主要结论的论据已经崩塌,现在这个结论是完全的臆测,没有任何根据。
个人无法理解赞同这个答案的人。
【王二的回答(9票)】:
今年部门要求完成产值八千万 ,
可是我们只有三千多万的工程怎么办呢?
把施工的一部分分高价包出去给兄弟单位啊!
他们也完成不了今年的指标啊!
互利互惠产值就算我们两方的了!
他们再名义上把他们的勘察分包给我们!
产值不就凑足了吗!
【季林的回答(17票)】:
转厉以宁的一段话:中国的GDP增速实际上比公布的数字要高。
第一,中国农村建房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在发达国家,农民建房是计入GDP的,而中国从来没有计入;
第二,农村和城市从事保姆、月嫂等职业的人越来越多,这部分人的收入在国外也是计入GDP的,而中国是不计算的;
第三,由于税制的原因,中国大量个体工商户每年的实际营业额大于统计数据;
第四,农村通过互助、义务劳动建设的桥梁、道路等也都没有计入GDP。
中国GDP肯定有水分,但相比美国就差的太远了。
比如说美国自住房租金占GDP的10%以上,所谓自住房租金就是对每一套住房不论你是否出租,都按市场价虚拟计算房屋租金并计入GDP,比如美国约有1.3亿套住房,如果每套住房月租金按市场价是1000美元就能增加1.56万亿美元的GDP,这些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不统计到GDP的。
再比如说去年,美国商务部下属统计机构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宣布了每五年一次的统计修订。通过重新定义和计算文娱、研发以及养老金等项目,美国去年的GDP总量一夜增加了3.6%,相当于比利时一国的GDP。
变更GDP统计方法,或者用GNP取代GDP,就跟美国奥运金牌比不过苏联就改统计奖牌榜一样,理由看起来都不错,但其中的真正原因大家都知道。
【绝世高手的回答(13票)】:
我朝统计局比较土鳖。
既不像美帝一样,把研发支出当投资,养老金当工资,自住房当自己租给自己算,使GDP一夜增加5000多亿美元。
也不像意大利一样,1987年把地下经济纳入统计范围,GDP一夜暴涨13%,超越英国成为西方国家中第四大经济体;前段时间又把把非法贩毒卖淫走私纳入统计,GDP再次。。额,差不多抵消了衰退。。。
我朝统计局对于8600多万个体户的统计数据基本是扯淡,为了少缴税他们啥事都能干出来。年收入实际上有十几万的门面,每月报税就TM60块钱,年收入报告三千块,能信?
另外,增长率什么的略微修改肯定有,但大体数据是改不了的。国家统计局不是傻逼,底下报啥他就信啥,他有自己的统计口径而不是仅仅根据各省数据,去税务局和海关一查分分钟显形。
所以我认为,如果像欧美一样无节操的话,再算上个体经济严重低估因素,真实GDP应该多20%左右。
【leon的回答(9票)】:
王小鲁教授很早就做过相关研究,估算2011年灰色收入造成中国GDP被低估8%。
【吴斌的回答(4票)】:
半个经济狗来吐槽+回答问题,前半部分吐槽,后半部分回答问题。
先是吐槽。开头注明两点,一是任何标准的计算法都有着一定局限性,一种计算法只能代表一部分数据。计算法囊括的范围有大小之分,但没有计算法能把取样范围扩大到百分百的全部。二是每种计算法都有着自己的合理性。如果要使用这种计算法,那遵守其的合理性是必要条件,若对合理性部分或全部有质疑,那则需要质疑者将质疑过程提出并证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遵守计算法的部分或全部合理性。不过,局限性和合理性是两个概念,证明局限性有或无问题跟证明合理性有或无问题,自然也不是一回事。
后面回答问题。从合理性来看,我认为GDP是没有水分的,既不高估也不低估。算法上统计局并没有明显错漏之处,而且GDP本就不只有一种计算方法,不同方法计算的结果不同属正常情况,并不是所谓的“水分”存在。不过,若是从局限性来说,我对GDP水分持保留态度,原因在于我无法证明水分有多大。证明国内GDP水分,要看国内GDP的实际取样情况是否合理或有错漏之处,方向也偏统计学,而本人认知范围尚浅,只上过几门本科统计学课程,印象内尚无客观度高的学术资料来描述国内GDP的实际取样情况究竟怎样,更无从谈起其中水分的可能性和大小了。如有知友有相关资料,跪求提供一二供分析,感激不尽
【三识而立的回答(4票)】:
低了。要说水分,老美的更足。
【萧峰的回答(2票)】:
总理早就说过,不要相信统计局,你们都不听,按照统计局的数据温州是浙江最穷的地方,刚到全国的平均水平,你也信?
【昼噬夜的回答(1票)】:
作为一个统计工作者,GDP按流程是被明显高估的,以我市来说,比原始数据高30%是常有的事,但是基层瞒报数据也很普遍,尤其灰色经济难以统计,我认为GDP总体是被低估的,但是粮食产量绝对是总体被高估,可能幅度超过2成。
【基层统计兵的回答(1票)】:
作为一名统计人员,我认为GDP被高估还是低估是很难判断的。匆匆读完前面的答案,收益匪浅,深深觉得自己不够专业,但可惜,还是没有找到非常满意的答案。根据自己的经历,不从国内外学者,不从宏观统计数据分析,从所谓“微观”方面做点说明,期待高手指点。
一、GDP是否得到全面统计?
答案是否定的,现实统计中,存在大量漏统和少统的现象。如一些不规范的市场,离我所住不远的地方有这么一个市场,里面有上万商户,但因历史原因,绝大多数商户属于个体户,实行定税制度,部分商户年营业额过亿,税收几千;政府部门在这个市场很难进行日常统计,经济普查也存在很大的少统现象,因为绝大多数经营户是不会配合的,如实上报营业额的;还有各行各业因为税收问题少报数据的,无所不在。未被统计的部分,如非法营运的车辆,大多数是没有统计到GDP范围内的,如摩的、黑的等;但绝大多数服务业还是在经济普查中统计上来了,比如小餐馆、理发店等等,这部分不应算是漏统。
而问题是:类似这种漏统和少统的GDP总量到底有多大?
二、GDP是否有水分?
答案我想和大多数人想的一样,有。比如一产业的统计,一个乡镇街道可能就1-2个统计员,大多数统计员的统计能力我想不可高估,他们的工作热情我想在低工资的情况下也很难高涨,这些工作人员能对他们辖区农林牧渔业实行严格统计吗?我想是很难的,如果不能实现严格统计,而上级又需要按期上报怎么办?其他二三产业的的细节就不一样展开了,总之,水分无处不在。
而问题是:水分到底有多大?
“漏统”-“水分”到底为正还是为负,本人迷糊,期待高手指点。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我布吉岛别的有的没的,不过被低估应该是真的,主要是统计手段的问题,中国很多交易无法纳入国家统计,统计手段不完善,对第三产业的统计远远不够。
【陈辰的回答(0票)】:
GDP增长只是推动了这个社会朝向物质的发展,并且为发展GDP所付出的也太多了。。至于高估还是低估还真没什么太大意义,甚至对于GDP本身,老百姓也无多大兴趣,总没见过一群老人、大妈聚在小区门口聊GDP的场景吧。。。所以,一切务实就好,应以人民的福利摆在第一,我们毕竟是个社会主义国家。
【让我发的回答(1票)】:
我看了高估和低估二面的回答,结合自己平时工作接触的国企和私企感觉可能国企是高估了,民企是低估了。国企做高充水产值我相信肯定有。民间做低是惯例,能少交税么。。至于真实高估还是低估真难说。我想说的是就现在发展情况 高估低估不重要,重要现在的增速还能维持多久。接下来要增速肯定是要抢先进国家的肉里,肉汤和骨头绝对满足不了14亿要过上美日那种资源消耗程度的心愿,我觉得。没有科技爆发升级,把全球都消耗光都是不可能完成任务。邓的先富起来论真心是英明的。
原文地址:知乎
更多阅读
大二,搞清楚状况!!你是大了?还是二了? 苹果吃前先搞清楚
力神咖啡很提神,中午吃完饭喝了一杯,打了两盘魔兽,躺在床上就睡不着了,也不知猴子今天给诗伟灌输了什么他妈的思想,搞得诗伟在床上一副“菊花残”的样子,嘴里还不停的念着:“哎…~变了,都变了。好迷茫啊~”变了,变了,嗯!!变是不变的真理~大学这
各省代言人新鲜出炉你的家乡被谁代言了? 新鲜出炉
2013年10月,新华网与零点指标数据联合推出“中国各省(区市)形象大型民意调查”。调查向大陆各省(区市)的1089位18周岁以上的居民进行了随机访问,请受访者推选了自己老家的“代言人”。当秦始皇和郭德纲出现在同一张名单上,这样的调查让
多曼斯基被谁“妖魔化”了?——从国际足联的一份女足技术报告说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女足世界杯赛昨晚终于落幕了。自在天津观看了两场1/4决赛、赶到香河重新回到采访男足行列后,我就没有怎么再去写女足世界杯的东西,但比赛还是照看不误。看完女足世界杯决赛之后,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翻出了国际足联的《2003年美国女足
为什么顾准说中国人被辩证法坑害苦了? 毛泽东害死多少中国人
顾准(1915——1974),我国著名的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早年毕业于上海立信会计学校。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他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后来,他两次被打成“
给孟非小面馆算一笔经济帐是赚了还是赔了? 孟非面馆加盟
标题:给孟非小面馆算一笔经济帐是赚了还是赔了?前一阵子孟非的小面馆在南京河西万达三楼隆重开业,毫无疑问,凭着孟非主持人的名气及面子,开业第一天便火爆的不行,据说一下午光面条就卖出足足六百份。早就认为孟非的小面馆会火,可没想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