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釉里红、青花红彩、黄釉青花 宣德黄釉青花瓷器

(二) 明代青花(釉里红、青花红彩、黄釉青花)——青花瓷器是烧造量最大、最多、最鼎盛的宫廷和民用瓷器。青花瓷器作为明代最主要的装饰和生活实用器,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宫廷不仅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烧制瓷器,专供朝廷,还派官员督办,使瓷器烧造的质量大大提高,精品迭出。明代烧造青花瓷器二百余年,各个时期又各有其鲜明的时代特点。

洪武青花(釉里红)(图二十三)。





图二十三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南京明故宫遗址出土了一批瓷器,这批瓷器的造型、纹饰既不同于元代,也不同于永、宣时期的瓷器,被专家确定为洪武瓷。洪武青花一般发色灰暗,多有凝聚,色泽艳丽者很少,所使用的钴料产地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纹饰种类相对较少,一般为竹石、灵芝、栀子、茶花及牡丹等,部份器型在元青花基础上有所创新,大多是存元代遗风,胎体一般厚重,青花多浓深,胎底多为沙底,也有釉底,均足平齐,尤为突出的是五爪龙纹,龙爪犀利,龙形不同于元代也与永乐有别。明洪武釉里红瓷少见鲜红,多为浅淡、晕散、泛灰、黑暗等色,这是因为技术上对铜红料还难以掌控,明洪武釉里红画风简练,布局舒展,与元代有较大区别,胎体多坚实厚重,碗类底部除沙面外多施白釉,足脊平齐,盘类露胎砂底呈火石红色,器底一般有浆泥的抹刷条痕戓呈现红白相间的开片。

永乐青花(釉里红)(图二十四)。





明代青花(釉里红、青花红彩、黄釉青花) 宣德黄釉青花瓷器
图二十四

永乐青花瓷是首先注明年款的瓷器,造形上既有传统器,也有接受外来文化影响而生产的创新品种,胎有厚、薄之分,器型有大有小,口沿呈有坡度的唇口,与元代平齐口有别,由于永乐对外交流和对外贸易频繁,所以这一时期的瓷器造型和纹饰有明显的伊斯兰文化特征,由于钴料研磨不细,经高温后,线条的纹理中常有钴铁的结晶斑痕(铁锈斑),这些自然天成的结晶斑在纹饰浅淡处清晰明快,浓深处则呈黑色锡光,铁锈斑成为永乐、宣德两朝青花的典型色调,永乐青花釉面一般洁白润泽,但也有亮青釉质的光泽。永乐时期的釉里红已烧制得相当成功,釉里红瓷的纹饰已可以有细柔和粗犷,色也有浓淡,但不很成熟。永乐还开始创烧暗刻轮廓填秞里红与剔刻白釉留纹填以红釉的新品种,但釉里红纹四周的白釉均为肥润的甜白釉。

宣德青花(釉里红)(图二十五)。





图二十五

宣德青花瓷色泽艳丽浓重,深浅相间,有凝聚晕散等特点,虽与永乐青花大致相同,但有各自明显的特征。永乐青花瓷胎薄体轻,造型俊秀,青花色泽艳丽清新,纹饰线条纤细劲挺,青白釉面偏白。宣德青花则胎厚体重,造型较丰满,青花浓艳晕散,纹饰豪放粗犷,青白釉面显青,并有轻微的桔皮纹。以上特征是我国被誉为“宣德大王”的古陶瓷学专家孙瀛洲先生的研究成果,对我们识别永乐、宣德青花有着重大意义。宣德青花瓷量大质精,既遵循传统又多有创新,还有为外销专用的仿伊斯兰文化风格的造型,特别是为迎合宣德皇帝而生产的鸟食罐、蟋蟀罐等,宣德青花瓷的烧造技术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宣德釉里红瓷基本与永乐相同,但烧造水平进一步提升,纹饰的细柔与粗犷更分明,浓淡更自如,暗刻轮廓填釉里红与剔刻白秞留纹填以红釉技术更加成熟。青花釉里红制作精巧,红蓝相映,分外醒目。青花加彩、青花金彩技术渐趋成熟。

正统、景泰、天顺青花(釉里红)(图二十六)。













图二十六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一直被认为是我国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据专家考证和实物证明,以上三朝瓷器生产并非空白,只是与永乐、宣德相比,传世或出土实物相对较少。三朝所产瓷器,特征基本一致,也有一些不同,正统瓷器瓷胎多厚重,造型浑厚,青花料仍是进口和国产的并用,色泽深艳,纹饰豪放,绘画景物疏朗,人物生动传神,书文笔法流畅。景泰青花的造型、色彩、纹饰与正统时期相似,从外观上难以分辨,只能凭借纪年款加以区分。天顺青花与成化青花有相通的传承关系,但产量较少,天顺青花器型浑圆,釉质肥润,色彩和谐,笔法柔润洒脱,也有纪年款瓷器出土。正统、景泰、天顺三朝釉里红瓷器相对较少,有一些青花釉里红瓷器残片出土,釉里红偏暗、偏淡。

成化青花(釉里红)(图二十七)。





图二十七

成化帝是明代第九位皇帝,他不仅擅长丹青,同时也爱青花、斗彩瓷,尤爱玲珑小品。因皇帝所好,该朝的青花瓷器烧造量相当可观。成化青花瓷十分精美,釉色温润,青花淡雅,秀美可人,既不亚于永、宣青花,又富有自己的特色,成为明代瓷器烧造的又一个高峰。成化青花瓷大器与小器并重,小器其造型隽秀,线条圆润柔和,被行家称之为多一线则拙,少一线则缺,可见成化瓷器之精美。大器较之天顺则更为柔和。青花发色是进口青料与国产青料并用,早期成化青花采用永宣剩余进口青料,烧出的瓷器可与永宣比美。后采用景德镇乐平县所产青料“陂塘青”或称“平等青”,此种青料烧成后的青花瓷一改进口料的浓艳之色,青花发色浅淡,呈明净素雅的正蓝戓灰蓝,青花色料深潜于肥厚的釉层之下,内蕴而不晕散、飘浮。正是该青料的采用,使成化青花瓷展现出独特风采,成为青花瓷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成化瓷瓷土精细,易于修胎,胎质洁白细腻呈粉润状,胎体轻盈,胎薄如纸,釉色白中泛青灰色,胎、釉相得益彰,有如羊脂美玉,画面删繁就简,布局疏朗,清新明快。成化款识“大明成化年制” 以圆润的中锋运笔,大字楷体,笔划遒劲挺拔。成化釉里红铜红色泽浓艳鲜亮,不亚于宣德器,白釉如脂,红色亮丽。

弘治青花(釉里红)(图二十八)。





图二十八

弘治时期因多次停止和减少御窑厂的瓷器烧造,因此弘治青花瓷的传世品不多,但瓷器的烧造仍有较高水平。弘治青花瓷与成化青花瓷几乎相同,故有成、弘不分之说,但弘治青花瓷的格调更显纤柔。弘治青花瓷乃以平等青色料为主,青花瓷小件色泽较之成化色泽更为浅淡,纹饰更纤柔,但大器和民窑器则细柔与粗放,浅淡与浓艳并存,弘治青花的纹饰轻描淡绘,构图疏朗,尤喜用莲塘水藻烘托行龙图案,釉面色白、青白、灰白为弘治青花特色,弘治青花款识字体清秀,小而规整,与成化款识的挺劲风格大相径庭,但也以中锋写出,排列紧凑,青花款色调淡雅而稳定。弘治釉里红因技术原因出现灰黄或青绿,而这种变异反而成为弘治釉里红的一个新品种。

正德青花(釉里红)(图二十九)。





图二十九

正德青花瓷既有成化、弘治的传统,又有创新,其时代风格明显。正德青花除沿用浅淡的平等青料外,又新采用上“石子青”,后又采用“回青”,石子青发色泛灰,回青发色微泛紫或呈鲜艳浓重的蓝色。正德青花瓷既有玲珑秀美之器,也有胎体厚重之器,琢器多带器座。正德瓷造型和纹样多为模仿宣德、成化,从而形成古朴浑厚和纤细两种不同的风格,纹饰绘画技法仍采用双勾线填色,青花多有晕散,正德皇帝重视伊斯兰文化和道、佛教,受其影响,正德瓷在装饰上多有伊斯兰和道、佛教吉祥图案,瓷的釉面色泽呈青白或青灰,釉质肥润。正德青花款识多用楷书四字或六字款围以双圈,一般书于器口边或器底。正德釉里红与弘治一脉相传,釉里红一般红色灰暗,逊色于宣德和成化。

嘉靖青花(釉里红)(图三十)。





图三十

嘉靖在位四十五年,因此传世瓷器相当可观。嘉靖青花及其它瓷品与传统瓷器相比有明显变化,并影响其后两朝,从而形成了嘉、隆、万三朝青花瓷一脉相通的艺术风格。嘉靖青花造型更加多样,陈设用大器增多,嘉靖皇帝推崇黄老之道,瓷器造型多含道教教义,型制工艺粗放,胎重体厚,浑厚朴拙,有欠规整。嘉靖青花的典型特征是采用回青料为主色,形成如宝石蓝、青金石蓝一般鲜亮的、浓艳泛紫的深蓝色泽,从而改变了以往青花的淡雅色调。嘉靖中期也有蓝色浅淡的,胎体轻薄,釉面润泽,这是模宣德、成化的瓷品。嘉靖青花款识的字体,运笔多遒劲粗放,也有较柔和的,双行楷书“大明嘉靖年制” ,或围以蓝圈,戓方框,或环写,形式多样,青花色艳。嘉靖青花型制多样,一是外销,一是模古。嘉靖釉里红和巩红共存,红色鲜艳。

隆庆青花(釉里红)(图三十一)。





图三十一

隆庆青花烧造时间短,仅六年,但传世量不少。隆庆青花多较粗糙,但上品制作精细,色彩明快,为嘉、隆、万三朝中的佼佼者,隆庆青花多有创新,器型浑厚古雅,新颖别致,色彩清新亮丽,推出很多方型、瓜棱、梅花等器型,可见当时工匠的创新精神和精巧工艺。隆庆青花瓷选料精细,仍采用回青料,烧成后蓝色浓艳微微泛紫,色彩纯正稳定,与晶莹清亮的釉面相互映衬,可称之为炉火纯青。隆庆青花除描绘纹饰外,还采用青花留白工艺,画面常见的豪迈风格是其明显的时代特征。隆庆青花瓷署款有别于传统惯例,“大明隆庆年造” 款识结构严谨,字体挺劲有力,写“制”字的极少,落款位置除底部外,也有写于器口外沿戓器口内沿。尚末发现有记年款或有明确特征的隆庆釉里红实物。

万历青花(釉里红)(图三十二)。





图三十二

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六年,所烧造的瓷器自然最多,遗存数量当然也最大。万历青花瓷在万历早期依然用回青料,色泽与嘉庆、隆庆一致,只能依据款识进行区分,万历同时除使用蓝中泛紫的回青料外,又开始使用产自浙江的一种青料,行内称“浙料”。浙料的使用,万历青花瓷出现沉静而蓝中泛灰的色调,色泽多数不如前朝那样浓艳。万历青花型制多样,小件精细,造型多有创新,但大件较为粗糙,已不如前朝,釉面有厚薄之分,故青花纹饰发色效果不同,厚者滋润,薄者稀淡。纹饰以传统为主,开始使用吉祥文字、词句进行装饰。万历青花款识书法颇似颜体,刚劲敦厚,格式多为六字双行,少用四字,偶有篆款。万历多仿前朝落本朝款,也有落前朝如宣德、成化款。因万历对西方贸易进入一个高潮,为更符合西方人的审美观念,除传统的花鸟、瑞兽及人物外,还常见西方的族徽、文字、风景等。万历时期釉里红烧造效果好,色泽鲜红,实为难得。

天启青花(釉里红)(图三十三)。





图三十三

天启皇帝仅在位七年,天启年是晚明的多事之秋,农民起义遍地开花,明朝统治风雨飘摇,景德镇瓷业更趋萧条,瓷器品类及产量降到历史上的最低水平,官窑停烧,民窑粗制滥造成风,故天启美品难觅。天启时期瓷品极少,主要是青花和五彩,青花色调多种多样,有的类似万历的淡描,有的纯正艳丽或浓黑深灰,有的偶有晕散,还有近似于清代初期的青翠。天启青花虽然大器粗糙,但小件也有做工精细型制规整,釉色肥润,色调明快的上好瓷品。天启青花瓷装饰内容除传统外,多为道教故事,也有如八骏、牧牛、玉兔等创新,还有晚明木刻版本的纹饰题材。青花瓷官款书“大明天启年制”,民窑多数无款或书“天启年制”、“天启元年”、“天启御制”。天启釉里红偏淡偏暗。

崇祯青花(釉里红)(图三十四)。





图三十四

明崇祯是明代最后一个王朝,国力日益衰败,内忧外患,景德镇瓷业极不正常,官窑一度停废,民窑可随意烧造。崇祯青花继续使用浙料,青花发色晦暗并有晕散的居多,下品是浓重色彩中夹黑斑,但也有色彩清新亮丽,画工细致,并有“大明崇祯年制” 年款的官窑器,是崇祯时期新型青花的标准。崇祯青花瓷工艺粗者甚粗,细者愈细,细者胎体修饰圆滑;砂底无釉者露胎较多;釉面平净如水。画面多为传统装饰,款识“大明崇祯年制” 有工整和草率之分,官款少,民款多,也有仿前朝款。外销瓷仍有烧造,而且呈中西合璧之势,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崇祯釉里红同天启相同,发色偏淡偏暗。(釉里红待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8420.html

更多阅读

一入影坛深似海:岑建勋、冼杞然闲话“德宝”时代

80年代香港影坛群雄格局可比三国争霸:邵氏历史悠久,又是家族企业,好似大汉正统;邹文怀本为邵氏重臣,后自立门户,嘉禾可比曹魏;麦嘉、石天、黄百鸣三兄弟“奋斗”打天下,新艺城像极蜀汉;潘迪生出身名门,先后任用岑建勋、冼杞然主持德宝大局,正是

玉溪市博物馆馆藏玉溪窑青花瓷器赏析 玉溪市政府采购网

内容提要:玉溪窑青花瓷器属云南青釉青花瓷体系。元末明初,在中原陶瓷文化欣欣向荣的时候,地处边疆的云南也深受景德镇制瓷工艺的影响,烧制出技艺独特的青花瓷器,并拥有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瓷窑——玉溪窑和建水窑;到了清代,玉溪窑停烧,建水窑则

瓷器鉴定学习——元青花瓷器鉴定资料汇集

青花瓷属釉下彩,它要在1300度以上的高温中才能烧制成功。它的出现可追塑到唐代,从出土的整器和碎片来看,当时就有点彩纹的青花瓷器了。宋金时期青花只是作为线条等辅助纹饰出现在彩瓷当中。真正意义上的青花瓷器应该是元代中期才成熟的

声明:《明代青花釉里红、青花红彩、黄釉青花 宣德黄釉青花瓷器》为网友装逼造脸一顿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