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 - 位于云南省东南部 红河州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

弥勒



弥勒市 即 弥勒 (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 。

弥勒市位于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东经103°04-103°49,北纬23°50-24°39),素称红河州“北大门”,南抵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316公里,市内交通四通八达,昆河公路纵贯腹地93公里,滇越铁路沿西境跨越78公里,有G80广昆高速公路经过,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弥勒县,设立县级市弥勒市,由云南省直管,红河州代管。市人民政府驻弥阳镇

中文名称弥勒市

外文名称Mile City

别 名小弥勒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云南省红河州

下辖地区10个镇、2个乡

政府驻地弥阳镇

电话区号0873

邮政区码652300

地理位置红河州北部

面 积4004平方公里

人 口52.78万人(2012年末)

方 言普通话、云南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气候

著名景点锦屏山风景区弥勒寺、三代一品坊、阿细先基等

机 场无机场

火车站弥勒火车站(正在建设中)

车牌代码云G

发展项目旅游,温泉

目录

1市情简介

2地理位置

3地貌情况

4自然资源

5气候情况

6历史由来

7行政区划

弥阳镇

新哨镇

8经济状况

9弥勒美食

风吹豆豉

弥勒卤鸡

10旅游景点

11社会保障

12人民生活



1市情简介

弥勒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红河州的北大门,这里人杰地灵,有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华光。也是我国著名数学家熊庆来的故乡。南北平均长78公里,东西平均宽50公里。她象一片椭圆形的绿叶镶嵌在南盘江河套之中。

弥勒市资源富集,环境宜人,历史人文悠久,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极其充足的条件。“十一五”期间,弥勒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全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市城”“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市”“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市”等称号。

市人民政府驻弥阳镇。邮编:652300,代码:532526。区号:0873。拼音:Mile shi。

辖区面积4004平方公里,东北依本州泸西县,北靠昆明市石林和宜良县、南面和西南面分别接本州的开远市和建水县、东邻文山州丘北县、西连玉溪市华宁县,处于昆明、个旧、开远三个城市和滇中滇南两个经济区的结合部。全市辖10镇2乡及东风农场管理局。共7个社区、3个居民委员会、129个村民委员会,1102个村(居)民小组。全市公路拥有量1749公里,公路密度为43.7公里/百平方公里,市乡公路通畅率和乡村公路通达率达100%,村至自然村间的通达率为94.8%。随着广昆高速锁龙寺至石林段通车,至省城昆明已实现全程高速,里程为129公里、距蒙自126公里。326国道昆河公路纵贯腹地93公里,滇越铁路沿西跨境78公里。弥勒是两广来我州进昆明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对开发本地资源,加强内引外联,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开辟经营门路,广聚各方财源等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要素秉赋得天独厚。弥勒地处滇中滇南两大经济区的交汇部,属于昆明一小时经济核心区范围,是南下两广北上昆明的重要交通枢纽,市城距省会昆明130公里,距州府蒙自145公里,昆河公路贯彻腹地93公里,昆河公路与平锁公路在市内交汇。随着石蒙高速公路、云桂铁路的建设,处于滇南国际大通道重要交通枢纽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弥勒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生态良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弥勒很早就成为全省的粮食、烟草、葡萄、甘蔗主产区,素有“烤烟之乡、滇南粮仓、蔗糖之乡和高原葡萄之乡”的美誉弥勒盛产烤烟、甘蔗、葡萄,先后形成了“竹园红糖”、“红河牌香烟”、“云南红酒”等“三红”中国名牌;市域内山岭纵横,水系交织,地貌类型多样复杂,蕴藏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资源,已探明矿产资源有煤、铅、锌、锰等12种,其中煤炭储藏量10亿多吨,水能蕴藏量54.5万千瓦,可开发能量42.15万千瓦。弥勒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清末巨商王炽、明末兵部尚书杨绳武、抗日将领张冲、数学泰斗熊庆来、文学家孙髯翁至今闪烁着历史光芒。弥勒市是红河流域最具多元文化特征的民族地区之一,弥勒市与佛同名,独一无二的机缘促成了弥勒与佛文化的渊源,彝、苗、回等各民族祖先创造了多彩多姿的优秀文化,彝族史诗《阿细的先基》、舞蹈《阿细跳月》《烟盒舞》《兵器舞》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中优秀彝族歌舞“阿细跳月”曾于50年代在波兰华沙世界青年联欢会上奏响,并多次登上国际国内舞台,已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弥勒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彝族阿细跳月)之乡”。

2012年末,全市总人口52.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94万人, 占总人口的83.3%。居住着汉、彝、傣、苗、回、壮等21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3.18万人,占总人口的43.9%,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弥勒历史悠久,从有记载至今已有2120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时即公元前116年就有记载,元代27年即公元1290年正式设州,用弥勒命名,乾隆35年即公元1770年改州为县,沿迄至今。1950年属宜良专区。1953年成立弥勒彝族自治区(县级),1954改称弥勒彝族自治县,属蒙自专区。1957年成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后撤自治县改称弥勒县。1959年弥勒、泸西两县合并为弥勒县,1961年9月复分设至今。2013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弥勒县设县级弥勒市。

2008年6月,“阿细跳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11月,弥勒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彝族阿细跳月)文化艺术之乡”。2010年,云南省弥勒县的“阿细先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36。2007年5月,被省政府确定为云南省7个旅游经济强县试点县。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弥勒县,设立县级市弥勒市,由云南省直管,红河州代管。市人民政府驻弥阳镇。

弥勒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市城”“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市”“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市”等称号。



2地理位置

弥勒市地处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

shadow







? 2014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位于东经103°04′-103°49′,北纬23°50′-24°39′之间,北依昆明,南接开远,东邻文山,西接玉溪。市区弥阳镇距省会昆明129公里。



3地貌情况

境内东西多山,中部低凹,地势北高南低,在群山环抱中,形成一狭长的平坝及丘陵地带,山脉、河流趋向多由北向南。西部石山碎布,间有成林的乔木、灌木;东部山岭表层多为风化土壤,广为草丛,灌木和乔木覆盖;山岭之间有谷地,耕地多散布于谷地和平坝中。最高点位于新哨东面的金顶山,海拔约2315米,最低点为南盘江出境处,海拔约862米。

市境南北长约78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境内有三个大坝子,即弥勒坝(土地面积23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万亩),竹朋坝(土地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万亩),虹溪坝(土地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万亩).另有10平方公里以上小坝14个,面积389平方公里。全市2002年年末总耕地面积53.1万亩。其中:水田16.62万亩,占31.2%,旱地36.59万亩,占68.8%,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24亩。



4自然资源

具烟糖之基础:弥勒市的坝区和河谷地区占全市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的 15%,大大高于全省6%的平均水平。弥勒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最高在金顶山,约为2315米,最低点约为862米;年均雨量990.4毫米,年均气温17.2°C,最高气温36.1°C,最低气温-4.6°C,光照充足、有效温期长;霜雪日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各种动植物生长。是我省烟、糖的主要产区。盛产优质烤烟, 虹溪烤烟为云烟中的上品。2003年种植烤烟12万亩、甘蔗7万亩,占全市县54万亩耕地的近35%。

藏煤电之资源: 弥勒市资源丰富,尤其是能源资源储藏丰富,全市仅煤炭储藏量就达 10亿多吨。全市大中小型水库百余座,水能蕴藏量54.5万千瓦,可开发能量42.15万千瓦 ,南盘江上仅雷打滩、糯租两处就有18万千瓦可开发。

蕴旅游之潜富:弥勒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弥勒市旅游业有了巨大发展,形成了 集自然、人文、民俗观光为一体的“六个一”格局,即游一个洞——弥勒白龙洞;拜一尊佛——锦屏山风景区19.99米高的弥勒大佛;喝一口酒——云南红葡萄酒;抽一支烟——红河牌香烟; 跳一曲舞——蜚声中外的阿细跳月;洗一个澡——梅花温泉澡。

积文化之深韵:弥勒是一块“人杰地灵,文化璀璨”的南滇福地,在这一片风水宝地上孕育和生活过明末兵部尚书杨绳武,清末巨商王炽,世界级大数学家熊庆来,著名抗日将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冲等闻名遐迩的一代英杰。古滇名士、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最终也长眠于这块热土;诞生了蜚声中外的优秀民族舞蹈《阿细跳月》,古老神秘的阿细祭火、阿细先基,幽情古朴的阿哲大跳、阿哲鼓舞,还有锦屏山 、白龙洞、猴子箐、杨公祠、大树龙潭、庆来公园、湖泉生态园等人文、自然景观引人入胜,美不胜收,以弥勒寺、慈云洞、禹门寺为代表的古迹禅寺, 积淀着深厚灿烂的弥勒文化。

拥生物之多样:近年来,弥勒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多样化的生 物开发与创新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种植葡萄面积达到4.2万亩,葡萄酒产值近1亿元;种植灯盏花3000多亩并显初步效益;种植生物药材薯蓣2500亩,产值达35 0多万元;种植亚麻8600亩,原茎产量达258.6万公斤,亚麻种子达36326公斤 ,亩产值达到416元,实现农民增收120多万元。 (弥勒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 正因为拥有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誉满州内外的“糖仓”、“烟仓”之美称,特别是葡萄产业崛起后又被称之为“东方波尔多”和“葡萄酒城”,使该市的特色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5气候情况

弥勒市地处亚热带,接近北回归线。主要农业区光热条件好,多年平均气温17.3℃,年日照时数2176.4小时。

由于境内地形多样,在海拔16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16-19.7℃的坝区,河谷地带,属南亚热带或中亚热带气候;海拔在1600米至2000米,年平均气温15-16℃的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海拔在2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2.5-14℃的东山等少数地区,具有暖温带气候特点,立体气候明显。



6历史由来

弥勒市,这座城居然以佛同名,因此被誉为“佛城”。这座小城为何名与佛同,众说纷坛。只记得有一个传说是这样传下来的:很久以前,有一位高僧,法名如玉,在鸡足山弥勒院任住持。有一次坐禅,将进禅境时,突然见弥勒尊佛笑呵呵飘然而至。如玉忙向佛祖跪拜,道:“我佛慈悲,弟子如玉在此修行,持戒入定已有多年,终未成慧,今日幸得见尊佛,求当面为弟子开悟,指示醒觉之道”。

弥勒佛笑而不答,飘然而去,如玉紧紧追赶。朦胧中,见弥勒降祥云于一个充满灵气的山头,似回头向他微笑。突然一道金光闪过,佛祖顿时隐去。如玉认定那地方的山形地貌。从此告别了修持多年的鸡足山弥勒禅院,云游四方。他爬山涉水四处找寻,找遍了多少名山大川,访遍了多少名寺古刹,总寻不到那块灵山福地。

一日,他来至一座山中,实在过于累乏,就靠着一棵大树小憩,朦胧之中又见弥勒笑呵呵立于面前。如玉忙伏地跪拜,拜毕抬头看时,只见前面飞云流霞中显出一座山头,酷似弥勒端座。如玉细观四周山水,但见这里岩峰峻秀、林泉幽美,蓊郁苍翠,灵气氤氲。他认准这里就是弥勒显圣之地。于是就在山中住了下来,四出化缘。不久,在一座叫锦屏的山头上建起寺院,专门供奉弥勒佛,冠名“弥勒寺”。如玉即在此普播梵音,接纳信众,一时法席昌隆,香火兴盛。

事情就是这样巧,这一带原有一个夷人的部落,酋长名木勒,因夷人口音“木勒”与“弥勒”相近,故而城以“弥勒”冠之。这里的人大多信佛,有史载曰:“州以弥勒名,其治好佛”。因此,被誉为“佛城”……

关于弥勒佛

弥勒佛是 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意思是“慈氏”。据说此佛常怀慈悲之心。窥基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 ,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无能胜”。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去世。据说释迦曾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说,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有情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

在我国弥勒信仰的流行也很早。西秦时就已出现了绘制的弥勒像,如甘肃炳灵寺石窟中即有。五代、宋以前的弥勒像,主要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大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创作。菩萨形的弥勒像主要表现了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时的形象。这时的弥勒像是菩萨装束,两脚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维形,表示弥勒在兜率天宫等待下生的情形,而如来形的弥勒像则是下生成佛后的形象,与释迦佛的造像没有多大区别。大致从北魏开始,中国逐渐流行对弥勒下生的信仰,同时也开始出现穿上佛装的弥勒佛像。

由于弥勒作为未来佛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因此还有一些弥勒的巨像产生。

云南弥勒市弥勒寺

迭嶂云空青欲滴,平林雨过绿难收。

不劳妆点偏然秀,却自岭峋分外幽。

寄语群公当暇日,须从此地一优游。

这是许多国内外游客到滇南佛教胜地———有“中华锦屏”之称的弥勒寺一游之后的写照。

弥勒显圣之所 佛光普照之地

始建于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的弥勒寺,从建寺至今已有370多年的历史,是弥勒市规模较大的佛教建筑群落。《新纂云南通志》载:“天启六年有僧如玉得地锦屏,募资兴建弥勒寺,州内佛教盛行。”

弥勒寺位于弥勒市区北10公里的西三乡锦屏山上,寺庙周围森林密布,林荫流翠,寺前出一清泉,泉水泻玉。一面八米高,二十米宽的石砌长壁上写有草书“飞云流霞”四个大字。这里是避暑的好地方,常有游客登临;这里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弥勒寺”匾额,这里是滇东南佛教胜地之一,常年庙会不断,尤以正月初九最盛;这里的泉水清莹洁净,相传初生婴儿用该泉水洗涤即健康聪灵,故称为“佛泉”。登弥勒寺回廊远眺,整个弥勒坝尽收眼底。

弥勒寺因塑有弥勒佛像而得名,它与弥勒市名巧合在一起,于是有人疑为有了弥勒寺才有弥勒市之名,推而演化出一个弥勒佛的“佛城”。弥勒市与弥勒佛的联系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按历史溯源则截然是两回事。清乾隆《弥勒州志》载:“弥勒汉属牂牁郡。唐昔些么徒蛮之裔弥勒居之,故名其部为弥勒部。元初隶落蒙万户府,至元中改千户总把,领吉输、裒恶、部笼、阿育四千户,属广西路。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为弥勒州。”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称弥勒县,相沿至今。弥勒部是古代一个少数民族首领弥勒其人率领的一个部族。

弥勒寺拥有大佛、大运、大雄、大智四院,建筑风格恢宏大气,集弥勒强巴相、弥勒思维相、弥勒仙光相、弥勒布袋相、弥勒天冠相之绝致,遂成“弥勒道场”之大寺。山门上方,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亲自题写的“弥勒寺”三个鎏金大字格外引人瞩目。锦屏山上,由南怀瑾先生亲笔题词的19.99米弥勒大佛(弥勒布袋相)于1999年12月落成,行车至接近弥勒市区的公路旁,远远地就可看到这尊金光灿灿的大佛。沿1999级台阶绵延而上,千年梯田、百年古树尽收眼底,潺潺清泉灵秀无方,感慨“旅游胜地”之不虚。 弥勒寺是个诱人、迷人的景点,明代葛一龙《弥勒寺》诗写:

“一宇嵌山窟,重重开晓烟。青飞岩下水,绿覆树头天。

境僻耽幽寂,僧高净俗缘。不知州与寺,名立竞谁先?”

他的后两句先后已有定论,今人当不是悬案。

弥勒寺在昆河公路一例,出花口即可见。如今已修葺一新,游客入弥勒,可别忘了登弥勒寺参拜一番,对着弥勒佛哈哈一笑,则难容之事大肚能容,可笑之人一笑了之,将爽心怡性也。



7行政区划

弥勒市总面积4004平方千米。总人口52.78万人(2012年末)。

市人民政府驻弥阳镇,邮编:652300。代码:532526。区号:0873。拼音:Mile shi。

行政区划

弥勒市辖10个镇、2个乡:弥阳镇、新哨镇、虹溪镇、竹园镇、巡检司镇、西一镇、西二镇、西三镇、东山镇、朋普镇、五山乡、江边乡及东风农场管理局。

历史沿革

2000年,弥勒市辖6个镇、8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49564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弥阳镇 78426 、新哨镇 54275、 虹溪镇 42564、 竹园镇 55998、 朋普镇 48142 、巡检司镇 30065 、弥东乡41729、卫泸乡10250 、西一乡25560、 西二乡 37379 、西三乡22712、 五山乡 17246、东山乡18012、 江边乡 13284。现在有汉族、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3月28日,云政复[2003]24号:撤销弥勒县弥阳镇、弥东乡,设立弥阳镇。

2005年,弥勒县撤销弥阳镇和卫泸乡,设新的弥阳镇。

2013年4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弥勒县,设立县级弥勒市。

弥阳镇

2008年辖7个社区,22个村民委员会,207个村(居)民小组。年末总户数43007户,总人口135581人,其中:农业人口101382人,非农业人口3419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28‰,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48人。年末耕地面积73765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73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2369亩,粮食总产量34465吨,农民人均有粮340公斤。种植烤烟12200亩,收购烟叶1767吨。年末大牲畜存栏19342头,生猪存栏117774头,羊存栏17227只;全年肥猪出栏175722头,羊出栏10350只。实现工业总产值174579万元,农业总产值2994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3605万元,地方财政支出3168万元。有私营企业66户,年末从业人员5511人;个体工商企业3832户,从业人员8617人;集体企业1户,从业人员4人。实现乡镇企业总收入2743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50元。有小学校点26个,在校学生8469人。有84991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镇党委书记潘建祥,镇人大主席贾万甲,镇长杨宇。

新哨镇

2008年辖12个村委会,81个自然村,90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14980户,总人口53319人,其中:农业人口42861人,非农业人口1045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2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9人。年末耕地面积47153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1亩。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68500亩,粮食总产量20984吨,农民人均有粮489公斤。种植烤烟13400亩,收购烟叶3.86万担;种植鲜食及酿酒葡萄5448亩,总产量5430.5吨,实现总收入1271.5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12217头,生猪存栏60277头,山羊存栏8900只;全年肥猪出栏92442头,山羊出栏6150只。实现农业总产值17894万元,工业总产值2886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191万元,地方财政支出18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54元。有乡镇企业1846户,从业人员4860人,实现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38998万元。有小学校点16个,在校学生5671人;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1518人。有卫生院1所,40537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镇党委书记何世文,镇人大主席潘金深,镇长陈艳刚。



8经济状况

弥勒市现有总人口52.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94万人, 占总人口的83.3%。居住着汉、彝、傣、苗、回、壮等21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3.1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3.9%,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弥勒历史悠久,从有记载 至今已有2120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时即公元前116年就有记载,元代27年即公元129 0年正式设州,用弥勒命名,乾隆35年即公元1770年改州为县,沿迄至今。1953年 成立弥勒彝族自治县,1957年成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后撤消自治县。多年来,各民族在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互相帮助,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全市保 持着党群、干群团结和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氛围。 具烟糖之基础:弥勒市的坝区和河谷地区占全市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的 15%,大大高于全省6%的平均水平。弥勒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最高在新哨东面的金顶山,约为2315米,最低点约为862米;年均雨量990.4毫米,年均气温 17.2°C,最高气温36.1°C,最低气温-4.6°C,光照充足、有效温期长;霜雪日短,拥有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各种动植物生长。是我省烟、糖的主要产区。盛产优质烤烟, 虹溪烤烟为云烟中的上品。2003年种植烤烟12万亩、甘蔗7万亩,占全市54万亩耕地的近 35%。

2006年经济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7.51亿元,增长6.2%,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7.3%、82.2%、10.5%调整为7.8%、80.5%、11.7%;完成财政总收入5.61亿元,增长15.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9亿元,增长13.4%;完成财政总支出5.92亿元,增长18.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78亿元,增长27.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9.71亿元,比年初增长34.9%;贷款余额60.14亿元,比年初增长29.9%。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加快,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到9563户,从业人员32903人,注册资金14.27亿元,上缴税金0.87亿元,增长52.21%。云南力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红河雄风印业有限责任公司跻身全省非公企业“百强”行列。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85亿元,增长13%。粮食产量达1.78亿公斤,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完成烤烟收购40万担,中上等烟比例达92.5%,兑付烟农烤烟收购款2.31亿元。葡萄产业恢复性增长,产销两旺,实现效益5983万元。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实现产值4.33亿元,增长13.6%,优质肉羊和高产奶牛胚胎移植试验取得成功,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271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劳务输出16594人次,创造劳务收入1.19亿元。

全年完成市辖工业总产值104.44亿元,增长3.5%,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7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7.86亿元,增长13.4%;主营业务收入完成88.47亿元,增长7.4%;利税总额完成58.36亿元,增长10.2%;利润完成14.38亿元,增长29.4%。工业园区建设全面推进,园区运行机制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有企业26户,完成投资4.02亿元,工业产值达5.06亿元。

2008年工业农业

农 业2008年,弥勒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1%。粮食总产量18.08万吨,增长0.5%。全年收购烟叶44.42万担,上等烟占67.24%,支付烟叶款3.28亿元,比上年增加0.76亿元。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权属1006个村小组44250户72301宗281.3万亩,调处纠纷2211起,主体改革通过州级验收,配套改革在有序推进。启动50万亩核桃基地建设,10万亩核桃种植进入移栽阶段。兑现奶牛奖励资金51万元,多方筹资设立300万元奶牛发展基金,扶持包括东风农场在内的奶牛合作社、奶牛小区建设。实施整村推进项目49个、新农村示范村30个,发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6600万元。兑现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补贴3324万元。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49个。新建农村沼气池2643口,建成沼气示范村5个。投资1.02亿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9105件,解决52471人安全饮水问题,被评为“云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

工 业2008年,弥勒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50.78亿元,比上年增长25.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4%。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18.91亿元,增长17.73%;实现利税总额72.52亿元,增长8.21%;利润总额16.68亿元,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电力以外的工业企业)11.4亿元,增长268.36%。单位GDP能耗下降4.507%,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4.5%的任务。被省人民政府评为“云南省工业十强县”,煤及煤化工产业入选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

2009年经济

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2.5亿元,比上年增长9.2%。财政总收入完成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6.5%;争取上级补助资金9.1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9.4亿元,增长5.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2%。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21.4亿元,粮食总产量18.76万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48.02亿元,比上年增长28.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1.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7.13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各项贷款余额57.49亿元,比上年下降13.2%。市辖在岗职工年均工资收入25735元,比上年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3606元,比上年增长14.1%。



9弥勒美食

风吹豆豉

风吹豆豉是云南省弥勒市的传统名食。相传,清朝年间,住在城中的彭正明氏按祖传制作方法,加工风吹豆豉出售,在当地声誉很高。因靠自然发酵风干,故名风吹豆豉。1958年该县酱菜厂,组织大量生产,畅销省内外,深受用户的欢迎。年产量300吨。

风吹豆豉制作方法独特,也得益于弥勒的优越水质和气候条件。制作时间在冬春两季,气候干燥,此时温度、度适合微生物生长,自然风力也大,是生产豆豉的最佳季节。它选用优质黄豆为主料,经选洗、浸泡、煮熟后,发酵风干成坯,然后将坯打散,加入糖、盐、八角、辣椒粉等配料,入池腌制,一般两个月后即为成品。风吹豆豉外观桔红油亮,颗粒分明,香辣回甜。若用油脂炒食,更是味美无穷。

弥勒特产

弥勒市居住着汉、彝、傣、苗、回、壮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市域地处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盛产粮食、烤烟、甘蔗、油菜籽、生猪等,其名优产品有红糖、白糖、冰糖、风吹豆豉、优质蜂蜜、优质烤烟等,有“粮仓”、“蔗糖之乡”和“烤烟之乡”的美誉,近年发展壮大的又一产业酿酒葡萄为走红市场的“云南红”、“神泉”干红葡萄酒 提供了优质原料。

弥勒卤鸡

弥勒卤鸡色、香、味、形俱佳,一点也不夸张。它选料精良,非刚打鸣的土公鸡不要;加工方法独到,卤料多达20多种,还有传统的“秘方”轻易不示人,最重要的是卤料的比例,增一钱则过,减一钱则不及。它佐以的蘸水也不同凡响,青韭白葱玉蒜黄姜……小小一碗竟盛着赤橙黄绿青蓝紫,让人叹为观止。当一盘砍切装盘后的卤鸡端到你面前时,一定让你胃口大开。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配料的卷粉、米线的加工用料也是选自本地一种传统优质稻米。弥勒市区的10多家卤鸡店铺,每天加工出的卤鸡800只左右,都一一销往外地。



10旅游景点

泡温泉到弥勒玩,一定不能错过人工生态湖,因为在生态湖边有着远近闻名的生态湖温泉。温泉很平民化,价格不高,条件也不错,总之是个休闲放松的好去处。除了泡温泉,还可以去距离生态湖不远的东风农场看看,有许多品种的葡萄可以品尝,沿路还能买到新鲜实惠的野生菌。

吃:生态湖景区周围有许多小吃,例如炸洋芋、木瓜水,还有弥勒知名的卤鸡米线,味道好极了。

住:在弥勒市区有宾馆酒店,私密性非常好。该市的许多私人旅馆,到了周末生意也很火,40—50块钱一间的标间,物超所值。

温馨提示:不用自带毛巾和洗浴用品,这里可以免费提供。

价格:28块钱可泡18种不同的香薰池,山脚下还有许多鸳鸯。

池以及家庭池,60元/人可泡90分钟,可以容纳4个人,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欢要求工作人员调温度,水是一泡一换。交通:如果是自驾车前往,可走广昆高速公路,全程单边约129公里;如果是坐车去的话,可到东部客运站,乘坐大客车,票价50元/人,约2个小时可到弥勒。到弥勒客运站后,有公共车可以直达生态湖公园;如果是打车的话,起价4块钱。

锦屏山弥勒寺 锦屏山距离弥勒市区10公里。山门上方,悬挂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的"弥勒寺"寺名。踏着一千九百九十九级台阶,步入规模宏伟、气象万千的锦屏山风景区,但见绿荫叠翠,清泉潺潺,鸟语花香。山腰红墙黄瓦处,殿宇恢宏,飞云流霞,青烟袅袅。据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师言,弥勒的锦屏山与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江苏的录山、宾川的鸡足山同为七大华夏名山,其间的弥勒寺院与文殊寺院、普贤寺院、观音寺院、地藏寺院、如来寺院、迦叶寺院同为九州佛教大丛林。数百年来,锦屏山--弥勒寺香火不断,是滇东南闻名遐尔的佛教胜地。 锦屏山又名翠屏山,山虽不高,但山形独特,钟灵毓秀,锦屏泻玉;气势磅礴,泉流山半。粗看像一道巨大的屏风,呵护着美丽富饶的峨山甸水,细看则像一尊神工造化的弥勒大佛,结跏趺坐,护佑众生,在这与佛同名的弥勒县,俨然一座名副其实的"弥勒佛山"。历为弥勒名胜之首。 锦屏山上的弥勒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正史清乾隆《弥勒州志》载:"锦屏山:城北二十里,上有玉皇阁,下有弥勒寺。"《新纂云南通志》云:"天启六年有僧如玉得地锦屏,募资兴建弥勒寺,州内佛教盛行。"弥勒寺于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竣工,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座落于市区北郊风景秀丽的锦屏山上,寺院分东殿、西殿、玉皇殿(上殿)、下殿,有祖堂、观音楼、天府、地狱等,因塑有弥勒佛为供奉主佛故名。当时有僧数百,除修行外还耕作,兼营酿造、榨油。时有寺庙田,如布王戈、马龙、土木基等村均属佛寺山庄,每年收租数百石。寺南大照壁上有唐代书法家狂草书写的"飞云流霞"四个大字,笔力苍劲、流利,堪称佳作。壁下从岩缝中喷出一股"佛泉",传说饮此水可祛病消灾、延年益寿。历代名人、教徒、香客、善男信女到此朝拜观光者,大都丢铜钱入泉眼后饮水祈福。古人留下了"青飞岩下水,绿覆树头天"的佳句,有"锦屏泻玉"之美称。清乾隆皇帝御赐寺政三宝:金漆托盘、檀香木雕佛像、清洁佛珠,一时声名大振,善男信女朝拜如流,骚人墨客亦常到此游憩,他们或状物言志,或即景抒情,留下了不少诗章。清咸同年间,遭兵燹之灾,寺庙残破。后历经多次重建,修葺,方保绿水青山之锦屏。民国民间,无奈战乱兵痞袭扰,僧尼散尽,殿宇倾颓。1958年,东、西殿曾一度作廊,后在风雨飘摇中倒塌。寺院庙宇所剩无几。1987年至1990年,首次对弥勒寺(现今的大智院)扫按原规模仿建,使大平盛世的一样香火袅袅不息。1994年以来,佛教界遵依广大佛教信徒的心愿,主导由佛教协会向民间和企业募集资金对弥勒寺的庙宇、佛像进行复建改造。1999年12月,高19.99米、世界上最大的弥勒大佛在锦屏山的心脏部位建成,它既体现了佛中有佛的意义,又标志着锦屏山风景区经风历雨数百年后展开迷人慈祥的笑颜:大肚能容天下事,慈心永护世间人。 经过复建改造的锦屏山--弥勒寺,拥大佛、大运、大雄、大智四院之宏阔,集弥勒强巴相、弥勒仙光相、弥勒布袋相、弥勒天冠相之绝致,遂成"弥勒道场"之大寺;锦屏山呈大丛林之恢宏,托19.99米大佛之高大,延一千九百九十九道台阶之绵长,显千年梯田、百年古树、潺潺清泉之灵秀,遂成"旅游胜地"之大观。登临锦屏仙山弥勒佛境,弥勒县城及一马平川的万亩平畴尽收眼底,让人既心智顿开,思接广远;又烦恼顿消,心旷神怡。每年春节和正月初九庙会等传统节日,上山进寺的香客、朝拜的信徒、观光的旅行者络绎不绝。到弥勒市,游弥勒寺,拜弥勒佛,领略佛教文化、儒家文化、民族文化和谐共处之大观,成了许多人的一大快事。  巍巍锦屏,悠悠古寺,市名弥勒寺名弥勒佛名弥勒,这一世间惟一的奇妙异境,集于南滇一地,实属稀罕。其间的因果,自古以来在民间流传着不少美妙的传说。相传南北朝年间的一天,大智大慧的如来佛祖,梦见中国南方有一座山峰极像端坐着的弥勒佛,便派弥勒佛菩萨四海巡查,寻找这块吉祥灵地传经布道,弥勒菩萨依梦所示,云游南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弥勒菩萨踏遍了千山万水。一日,来到一个“弥勒”的部落领地,十分疲惫的弥勒菩萨便在一座叫锦屏山的对面路旁树下小憩,困盹中见一个很像自己的佛微笑着走来。弥勒菩萨惊醒后,忽有所顿司,便展眼一看,只见对面的锦屏山俨然似自己悠悠而坐。嗬,好一片灵光佛地!弥勒菩萨便在此地驻定下来,四处传经,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数年后,弥勒佛才又去云游四海。他走后,当地的僧众十分怀念他,便募集资金建起寺庙专门供奉弥勒佛,定名弥勒寺。也就有了县名因佛名由来的传说。 然而,穷本溯源,弥勒县之名并非来于佛教,而是起源于古代部落首领的名字。据记载,唐代今县地为南诏国巴甸、布笼甸一带,其首领的名字叫弥勒,故名其部为弥勒部。元宪宗七年(1257年),弥勒部归附元政权,至元十二年(1275年)设弥勒千户于此,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弥勒千户为州,称弥勒州,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为弥勒县,相沿至今;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弥勒县,设县级弥勒市。但是,也许是自然力与天意的使然,自修弥勒寺于市辖之锦屏山,佛教就在这块土地上兴盛起来。按佛法所云,诸事因缘而生,弥勒市之名源于弥勒部,弥勒寺之名本于弥勒佛,寺与市与佛同名之结合,因弥勒而弥勒,正应了一个"缘"字。这就使弥勒市与弥勒佛之间有了种种美妙的传奇故事,就有了"所说弥勒,即非弥勒,也是弥勒"之奥妙。
5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 - 位于云南省东南部 红河州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

三代一品坊

“三代一品”坊位于弥勒市虹溪镇东门街正中,民间俗称“绿牌坊”。岁月悠悠,这座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建造石牌坊历经百年风雨,依然亭亭玉立,向世人展示她那无伦比的英姿。 “三代一品”坊系清未虹溪人王炽所建,那是皇帝为表彰王氏功勋特别封赐的。后人多知王炽是当时富甲全滇的一代巨商,却不识他一生一世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盖世奇功,一旦熟谙其人其事,面对这雄伟壮丽的石坊,我相信任何人不能不肃然起敬。

在王炽作古近百年之时,终于有一天,“三代一品”坊前来了几位重要人物,面对这傲岸的石坊,他们是那样敬仰,那样虔诚,在昂首观瞻一番牌坊的雄姿之后,仔细研读着坊柱上的楹联,品出了个中之精髓。王炽者,既非文官,亦非武将,而被皇上诰封“三代一品”,其精在为仁而富,富而大仁;神在心系国家,义为乡梓。

王炽的后人们是幸运的。在他作古近百年时,恰逢盛世。当年王炽一生奋斗未能意的事业,今天成了天经地义、民心所向的时代潮流;当年王炽虽有非凡的胆识,卓越的才干,却也只能孤单拼搏,如今为了祖国的振兴,是政府统率国民同奔。王炽若能活在当今,不知将建多少商号,票号?而生活在一代巨贾王炽故乡的现代人们,在这高大的石坊下,不知得到多少启迪?

“三代一品”坊,记录着王炽拼搏奋发的一生,镌刻着王炽怀国念家的数不胜数据和义举……

在中国独具特色的各种古曲建筑中,坊可谓具民族风格的一类,“三代一品”坊就其造型、体量、工艺都令人叹为观止。它雄奇伟岸,像顶天立地的英雄,又秀丽端庄,似丰姿绰约的丽人。清晨,它最先迎来东方冉冉升起的一轮朝阳,傍晚,它又最后一个挥手送别落日的余晖。日日夜夜,年年月月,一品坊啊,经历过多少风霜雪雨,才铸造成你这铮铮傲骨,披戴了多少日月星辰,才塑就你这百年不衰的勃勃英姿。百年沧桑,时势变幻,你却依然那样顶天立地,迎日送月。人为一品,坊为一品,一品坊,你永远是那样当之无愧……



11社会保障

2008年,弥勒市将16.3万人纳入保障范围,城镇低收入家庭以及重度残疾人免费参保,全年支付社保资金1.12亿元。两次提高城市低保及农村低保发放标准,发放低保金1554万元,享受城市低保的人员从上年的3274户5898人扩大到3624户6600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从3863户8000人扩大到5443户1.05万人。发放城镇、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金98.38万元,救助1.9万人次。发放1352名五保对象供养金134.3万元。建成廉租住房120套6000平方米,120户“双困户”迁入新居,为139户未被配租到廉租住房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37.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4.43%,补偿门诊、住院医药费2881万元;办理2009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0.65万人,参合率90.48%。



12人民生活

2008年,弥勒市投资805.13万元推动就业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52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4123人,被省商务厅批准为云南省4个外派劳务基地县之一。市区在岗职工年均工资23123.9万元,比上年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3160元,比上年增长17.5%。

词条标签:

地理 , 云南 , 少数民族 , 县级市 , 红河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8362.html

更多阅读

5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

岑溪岑溪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的辖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岑溪东南与广东省相连,北与梧州苍梧和藤县连接,西与玉林相邻。岑溪盛产花岗岩,是远近闻名的“花岗岩之都”。中文名称: 岑溪外文名称: cenxi别名: 岑溪市所属地区: 中国 广西面积: 2783

5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 加盟文山壮族苗族

麻栗坡县 麻栗坡县(小河洞)麻栗坡县位于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3′—105°18′,北纬22°48′—23°33′,县境东北部与富宁县、广南县两县接壤,北部与西畴县相邻,西南部与马关县毗连,东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同文、安明、官坝、渭川

11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建水县 建水县卫星地图素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称益的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面积3789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总人口51万。1988年建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1994年又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8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

盐源县盐源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幅员面积8398平方公里,人口31.5万。境内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风淳厚。历史上曾以“南方丝绸之路”而兴盛,而今又以盐铁之利、山川之胜和泸沽湖摩梭人婚俗而远近闻名,有神秘“女儿国

声明:《5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 - 位于云南省东南部 红河州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为网友那抹烟波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