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非正常死亡诗人名单 中国当代最好的诗人



中国当代非正常死亡诗人名单

蝌蚪(1954 - 1987),女,原名陈洋,1987年3月的一天,在寓所用刀割断了大腿静脉,结束了人生。

海子(1964 - 1989),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怀宁查湾,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骆一禾(1961 - 1989),1961年2月6日出生,1989年5月31日因突发性脑血管破裂大面积出血而死。

方向(1962 - 1990), 1962年10月出生于浙江淳安县,1990年10月19日服毒自杀。

三毛(1943 - 1991),女,本名陈平,1943年3月26日生于四川重庆。1991年1月4日清晨自缢而亡。

戈麦(1967 - 1991) ,原名褚福军,1967年生于黑龙江省萝北县。1991年9月24日自沉于北京万泉河。

顾城(1956 - 1993),1956年9月24日出生于北京。1993年10月8日在激流岛自缢身亡。

谢烨(1958 - 1993),女,原名张红。1958年7月4日生于北京。1993年10月8日被顾城误伤致死。

阿橹(?- 1997 ),1997年因杀人罪被判死刑。

昌耀(1936 - 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县人,2000年3月23日,在肺癌的折磨中跳楼自杀。

宇龙(1965 - 2002),原名杨垠祖,祖籍湖北天门。2002年1月20日晚,在广州,被歹徒暴打致死。

谌烟(1984 - 2004),女,原名陈璐,1984年生于湖南衡阳,2004年6月3日晚23时左右服毒自杀。

马骅(1972 - 2004), 1972年生于天津,2004年6月20日因搭乘的吉普车落入悬崖下的澜沧江而遇难。

杨春光(1956 - 2005),1956年出生于辽宁省盘山县,2005年9月因脑部出血去世。

周建歧(1971 - 2005),1971年生于河北省滦南县,2005年11月11日下午 6 点,在家中自缢身亡。

余地(1977 - 2007),本名余新进,1977年生于湖北宜都。2007年10月4日在家中割喉自杀。

吾同树(1979 - 2008),本名曾桓开,1979年12月生,广东梅州人。2008年8月1日在家中自缢身亡。

荒流(1973 - 2010),原名陈雪涛,西藏拉萨人。2010年4月16日下午用一条洁白的哈达上吊自杀。

游复民(1954 - 2010),成都温江人。2010年5月21日上午,在乡下家中后院柴房自缢身亡。

……

以上是不完全统计的名单,共19位。其中有自杀、病逝、他杀三种,“自杀”占了很大的比例。

这些都是比较有名气的当代诗人的死讯。想想,中国13亿人口每年会有多少毫无名气的诗人“非正常死亡”?

诗人们到底怎么了?我们的时代到底怎么了?

——————————————————————————————————————————————

诗人自杀原因之谜解析

尽管屈原的自沉和王国维的自沉形成二千年诗人自杀的巨大“天问”,引得人们有“问天”而“天”不在的“思无所归”之叹,或“理想”社会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沉痛,但那必定因时空的某种隔绝而难以使当代人真切地感到灵魂的悸恸。而90年代诗人的自杀,却不能再使人们沉醉在“后”文化的“冷风景”中玩“语言游戏”了。当然,不同诗人的自杀意义决不能混为一谈,因为这里存在着根本性的价值形态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得我们可以在诗人选择尘世生命终结的瞬间,直观到诗人的无声的大歌。

(一)海子——山海关卧轨中的回归原初意象

在90年代的帷幕拉开前的瞬间——1989年3月26日,北大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我不知这位二十几岁的青年诗人在冰冷的轨道上怎样坦然地目睹钢轮的扑近。在生命最终时刻,他的生命天平测量着什么?他的脑海里预感到了什么?死亡带走了深不可测的思和不可言表的痛。这沉重的死不仅给每一个生者留下了巨大的问号,而且以其鲜明的刻度标明“生命之轻”的不合法。也许,海子的“殉诗之死”是给90年代“轻飘的生”一个巨大的反讽和冷静的寓言。

在商品逻辑浸渍一切的时代,甚至连诗人之死也有被污染的可能,尽管这污染以“神话”、“光环”的方式出现。有人认为海子死于物质世界对诗神的挤压,有人归于海子个体存在的危机和意义危机,有人强调是“语言的欲望”和重大压力逼死了诗人,有人看到海子死亡的时代悲剧,有人有感于海子与耶稣的“惊人相似”而相信海子是与黑暗“主动在抗争”。以上说法忽略了海子之死的个体选择性和有限生命的担当性,因为他说过:“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这种个体选择为生命承担思想的重量划出了终点。直面“真”必然直面死亡。大哲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在科学的入口就是地狱的入口”(马克思)。当个体达到存在的极限而目睹本真(真相)以后,必定面对死亡。俄狄浦斯作为人认识自己(本体反思)并为此付出最大代价的原型,在解悟了“人”这一大谜的同时迈出了人的界限,最终成为杀父娶母、刺瞎双眼而流亡科罗诺斯的忧郁老人。难道,人的本体超越性反思真能将人逼到意识的边缘和存在的边缘而使之坠入深渊?难道,敢于同自己的极限挑战,面对真实就必然陷入毁灭吗?海子透过自己奋力写作的“大诗”看到了什么?他是对自己写作的高度厚度阔度感到怀疑?还是生存状态超越了生存的极限?甚或是目睹了诗国前景而扭身而去?猜测,毕竟是猜测。我倒宁愿将海子的死看作目睹本真以后的个体跨越生存界限的选择,在界面的一端是诗国的辉煌——诗言思而思言道——对“大诗”“大道”超越性领悟,在界面的另一端是生命处境的烦扰窘困。

我想,一个二十四岁的生命,他在临终时想些什么?他为什么要如此疯狂地写诗盈箱而又急促地敲响空寂的山海关?为什么就不可以多一些凡夫俗子的快乐和那种“潇洒走一回”的心肠呢?没有人能知道。在走之前,他毁掉了全部信件,他的很多朋友只能在事后回忆他,而这种回忆大多是对诗人自杀的某种误读,所以,人们给海了立了很多光环——语言的花圈,想把他捧成一个灿烂夺目的诗人。我想,海子不愿意加封任何有光环色彩的东西,想孤独地去面对自己的那份真诚和思考,面对天地人神四重根发问,然后孤独地去做自己无法逃避的选择。

海子的死标明中国纯诗已抵达人类精神的最前沿却又在现实中濒临灭绝。处身于这一怪圈之中,90年代初,一些诗人转向海外汉学界发表诗作,可惜影响甚微;另一些小诗人则转入“地下”,在苦苦挣扎中使诗意的光辉射向被欲望燃烧的大地。

(二) 戈麦——圆明园的冷然毁诗与静穆地投水

戈麦于1991年9月在圆明园附近投水自杀。这位北大诗人在个体生存价值危机中毅然选择了个体生命的毁灭。这种重复发生的“事件”使整个90年代初死寂的文坛再也不可能缄默。诗人并不是死于物质上的匮乏艰难,也不是死于关于“类”的形而上思考,更不是死于心灵过度的敏感和脆弱。相反,诗人死于向思维、精神、体验的极限的冲击中那直面真理后却只能无言的撕裂感和绝望感。他在人类精神的边缘看到了诗“大用”而“无用”的状况,而毁掉了自己大部分诗作,以此使诗思的沉默变为大地的窒息。

90年代,一些人对“诗人之死”过分赞颂、推崇,甚至发展到关注诗人胜过关注诗本身的地步,于是诗似乎只能浸透了血才能具有诗意的光辉,诗人似乎也只有通过自杀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这表明商业消费逻辑已经伸进诗的肌体:诗人似乎不再重思,而只重社会的轰动效应,人们不再读诗而仅热衷于成为诗人之死的看客。当十几位小诗人在全国各地相继自杀时,我吃惊地发现,人们已不再对“诗人自杀”感兴趣,人们不读诗也不在乎诗人的死。诗人成为多余人,诗成为多余品。或许可以说,当诗失去思言道之本真时,诗人自杀了,诗也自杀了。

(三) 诗人学者自杀——深层的人生之苦与精神之累

诗人、学者、知识分子在当今这个精神稀释的时代似乎犹觉脆弱。因为生命主体在“怀疑一切”时,终于连生命主体自身也给彻底地消解了。于是,诗人或学者自杀的揪心事件,成为解不开的心结:坠楼自杀有老作家徐迟、年轻的文学研究者胡河清、知名的海德格尔研究专家宋祖良等,投环自杀的有文艺批评家吴方等。他们在或彷徨、或悲抑、或疯狂、或心灰、或伤恸的心境中走向生命的尽头。死亡带走了多少难言的秘密。他们的死,与他们的处境、心境、社会状况和当时特殊的氛围紧密相关,但在知识界激起的波澜远远不及海子、戈麦和我即将谈到的顾城。当然,其后还有被杀的作家戴厚英和中年猝死的王小波。

徐迟自杀的时间为人们所关注,那是1996年12月12日午夜12点,同时是13日凌晨0点,一个黑色星期五。如果说在90年代初是年轻诗人的自杀引起了整个诗坛的震动,那么到了90年代后期,1996年岁末,80多岁高龄的著名诗人、报告文学家徐迟从六楼病房阳台上跳楼自杀时,人们陷入各种猜测之中,有说他是长期为病痛所苦,老境孤独;还有人认为他是迷恋电脑难以自拔;更有人认为是在世纪末遭遇到一种神秘感和失落感而死。当然,对他的死因的最大可能性不少人认为是黄昏恋失败造成重大的内伤。但在我看来,徐迟写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对这世界第一难题的猜想者洞悉如此之深,然而现在却对自己的命运难以做出正确测量,也许识人易而识己难吧。

然而,我认为,徐迟之死当是在凡俗世界中,自己创作冲动减弱和诗国的难以再现辉煌,以及对自己肉体和精神命运难以把握的无奈,促使了他产生了解脱的念头。事实上,90年代,无论是老诗人还是年轻诗人,地位都已然变得无足轻重。人们不读诗,诗人真正是“独憔悴”了。因此,仅仅用黄昏恋来解释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之抛弃生命,无疑是牵强而片面的。相反,正是诗人一生所珍惜的事业,他的诗作不再为人所读,他的诗心和他对诗歌人生感悟,难以在今天的诗坛传达。这是他最不能忍受的痛苦之所在。可以说,丧失了写作的生命,丧失了在岁月尘埃中留下诗思画意和生命的感悟,那么,这种生命就只是一种肉体的延续而已,对这种生命的中止恰是对真正的存在意义的呼唤。老诗人晚年一个典型的性格是沉默——家庭争吵中保持沉默,整天陷于网络与电脑之中是沉默,对世纪末的神秘的体验也是在沉默,甚至他最后的走,也是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中,悄悄地选择了一个死亡般沉寂的午夜时刻,从容地由此岸到达彼岸。90年代诗人的沉默和诗坛的寂寞,确实是诗人最难以忍受的失重和痛苦。

王晓波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诗人,他也并非死于自杀。但他的死在世纪末的中国文坛造成某种影响,在诗人之死的题目中谈他,当无大错。他是在一个夜晚倒下的——1997年4月10日因心脏病发作而猝死。与徐迟沉静的死和文坛的沉默相反,文坛因为他的离去而掀起了一股王小波热,他的作品集《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和《未来世界》畅销一时,而他的论文集也博得了不少读者的青睐。王小波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与余秋雨一样,并非是从大陆热起,而是从台湾反馈到大陆,引起大陆的阅读兴趣。由于他对福科的偏爱,所以特别强调从一些边缘性的施虐受虐的、窥视癖的、负面效应的、边缘状态的角度,从一个低浅的食色之性的欲望渊薮或人的性之美,去描写文革时期人灵的丑陋。他独特的白描式的叙事方法,得以通过对事件的描写,表现出自己那种很损的调侃、反正统并对一切假面具、假正经的犀利地嘲弄揭露。

当然,对王小波的作品也不是众口一词、大声叫好,也有人从其它方面进行了批评。有批评家认为,王小波的作品过分地描写性,从男女性爱描写中看不到真正的思想,有可能会在文化领域中形成不良影响。而辩护者则认为王小波作品是描写了真正美好的爱情和性,写了为了爱而探讨人的自由的可能性的时代。在我看来,王小波的作品在90年代畅销一时,有其时代氛围和读者心态等多种原因。然而,人们在为他的死惋惜之余,却将很多溢美之言流通在大众媒介上。我想,冷静的、现实的、批判性的学者眼光,应重新审视对王小波的溢美之辞并尊重他作品的自身价值。因为,诗人作家只能以自己的作品来作为自己存在过的证词,其他均不再重要。

也许,诗人艺术家是承受太多的“历史记忆”,才以头颅和鲜血撞击死寂的文坛。90年代初,四川著名的中年画家苏葆桢悬梁自尽,死得那样坚定决心书绝,死在他功成名就、如日中天之时。他并不缺乏物质和金钱,但内在的抽空终于使自己魂系长绳。1995年,中国社科院外哲所研究员宋祖良博士坠楼自戕,在惊悉消息时,我正在读他送给我的论海德格尔的新著。面对死亡,面前的文字变成沉重而揪心的问号。同样,在上海,先是有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著名女播音员滕佳以煤气自杀,后有大众汽车总裁齐宏跳楼自尽。难道当一个人觉得某个具体理想终于完成,而紧接着的新理想却遥遥无期,那令人气馁的沮丧和深深的绝望最终会中断自己的生命吗?难道攀上生命的一级台阶后更要无休止地疯狂劳作,而写作之余反觉背靠的竟是一片虚无时,而不得不诀别生命吗?杀死诗人的是刀锋?是乌托邦?还是虚无?

谁能回答这一生命的本体论追问?但我似乎可以说,背靠虚无会导致生命出轨,但现实中并非所有背靠虚无的人都会自杀。背靠虚无只是自杀身死的充分条件而已,而不是唯一条件,更不是唯一选择。人们还可以去追求别的,甚至可以“寄生来世”以求超脱现世的烦恼和苦难。

我常想,也许在“金钱神话”抽空生命和世界“意义”时,在人已抛弃了思的根基和人之为人的理想之时,时代中的精神品质就已然成为超出当代人生存需要的奢侈品。大众心灵日渐虚脱,无所寄托,无所依恃。生命的恐惧仅限于对被“炒鱿鱼”或“下岗”的恐惧,而不是生存意义失落的恐惧。这种意义空虚使人的精神、心理、肉体都更致命地呈现出病态,从而加速生存意义的“空洞”,并促使那些索求意义而失重的人,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死亡。

90年代显现出的诗人的自杀、作家的自杀,确实是触目惊心的了。这表明了知识分子尤其是文学知识分子与这个时代一种相当复杂的联系状况,甚至可以说,这一特殊现象在知识分子心中和笔下又连带地折射出的多种意味深长的寓意。

(摘自《河南日报》,责任编辑:冯玉平)



◎此刻,我的身体是一条汨罗江

——怀屈原

我坐在夜的中央

轻声念叨:伍子胥、王镇恶、秋瑾……

他们随即走远

夜空之后,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的脸

一一闪过,流下带血的泪

秦兵近郢都。

此刻,我的身体是一条汨罗江

波浪汹涌。

今夜月牙弯弯,照亮前程

幻觉浮现。楚辞、香草美人近在咫尺

带口水味的意象一触生疼

屈原,请听,今夜高几许的浪

只为你歌唱。

诗歌多么苍白,屈原

我不再为你低吟陈词滥调

幻觉之外,一切声音成为暗涌。

静下来吧,一起坐井观天

黎明会像花儿一样在头顶盛开

此刻,亲爱的屈原,不宜提

粽子、石头城,不谈汉北与政治。

你来了,只需看着景色真实,看着我

如何坐成一条汨罗江

哦,我也要看着你的灵魂飘飞

如何把爱国交给历史,投入

这场绝望的汹涌澎湃

09.5.28凌晨

◎哦,屈原

哦,过去太久了,屈原到底长

什么模样。是否虚构

哦,端午节热爱浪漫

雨点滴滴美丽,流淌成汨罗江的

清澈。哦,我们永远紧捧书

重读着书上的大写:

楚国休矣,屈原伟大

把一个人的爱国主义延寿千年

我们跟着长大,在端午节

踏水而来团聚,喝酒,唱歌

在风中大笑。做一些

与粽子飘香、诗歌发展有关无关

的动作。彼此祝福:

“端午节快乐!”如同庆祝

我们一年怀念屈原一次,每次

都饥饿,都想赛赛龙舟

2010.6.15上午



[色彩第97] 中国诗人肖像:东荡子  马莉作于2010年5月12日

布面油画/尺寸:95×80 CM

东荡子诗选36首

暮年

唱完最后一首歌

我就可以走了

我跟我的马,点了点头

拍了拍它颤动的肩膀

黄昏朝它的眼里奔来

犹如我的青春驰入湖底

我想我就要走了

大海为什么还不平息

伐木者

伐木场的工人并不聪明,他们的斧头

闪着寒光,只砍倒

一棵年老的朽木

伐木场的工人并不知道伐木场

需要堆放什么

斧头为什么闪光

朽木为什么不朽

朋友

朋友离去草地已经很久

他带着他的瓢,去了大海

他要在大海里盗取海水

远方的火焰正把守海水

他带着他的伤

他要在火焰中盗取海水

天暗下来,朋友要一生才能回来

寓言

他们看见黄昏在收拢翅羽

他们也看见自己坠入黑洞

仿佛脚步停在了脸上

他们看见万物在沉没

他们看见呼救的辉煌闪过沉没无言的万物

他们仿佛长久地坐在废墟上

一切都在过去,要在寓言中消亡

但蓝宝石梦幻的街道和市井小巷

还有人在躲闪,他们好像对黑夜充满恐惧

又像是敬畏白昼的来临

王冠

把金子打成王冠戴在蚂蚁的头上

事情会怎么样。如果那只王冠

用红糖做成,蚂蚁会怎么样

蚂蚁是完美的

蚂蚁有一个大脑袋有过多的智慧

它们一生都这样奔波,穿梭往返

忙碌着它们细小的事业

即便是空手而归也一声不吭,马不停蹄

应该为它们加冕

为具有人类的真诚和勤劳为蚂蚁加冕

为蚂蚁有忙不完的事业和默默的骄傲

请大地为它们戴上精制的王冠

黑色

我从未遇见过神秘的事物

我从未遇见奇异的光,照耀我

或在我身上发出。我从未遇见过神

我从未因此而忧伤

可能我是一片真正的黑暗

神也恐惧,从不看我

凝成黑色的一团。在我和光明之间

神在奔跑,模糊一片

牧场

你来时马正在饮水

马在桶里饮着你的头

这样你不会呆得很久

我躲在牧场的草堆里

看见马在摇尾巴

马的尾巴摇得很厉害

这回你去了,不会再来

木马

一匹好的木马需要一个好的匠人小

心细细地雕呀

一匹好的木马不比奔跑的马在草原把它的雄姿展现

但一匹好的木马曾经是狂奔天空的树木

它的奔跑同时也不断地朝着地心远去

它是真正击痛天空和大地的马

它的蹄音与嘶鸣是神的耳朵

但是神害怕了,神因为抓不住木马的尾巴而彻底暴怒

它在我们面前不得不揭去遮掩他的绿树叶

神的失望在匠人的眼睛里停滞下来

木马击痛天空和大地的过程如树叶已经散落

木马在匠人的手中停顿下来

树叶曾经在高处

密不透风的城堡里闪动的光的碎片

并非为落叶而哀伤

它闪耀,照亮着叶子的归去

一个季节的迟到并未带来钟声的晚点

笨拙而木讷的拉动钟绳的动作

也不能挽留树叶的掉落。你见证了死亡

或你已经看见所有生命归去的踪迹

它是距离或速度的消逝,是钟声

敲钟的拉绳和手的消逝。大地并非沉睡

眼睛已经睁开,它伸长了耳朵

躁动并在喧哗的生命,不要继续让自己迷失

大地将把一切呼唤回来

尘土和光荣都会回到自己的位置

你也将回来,就像树叶曾经在高处

现在回到了地上

灰烬是幸福的

光阴在这里停顿,希望是静止的

和昔日的阳光停在窗台

假使你们感到愉悦而不能说出

就应该停下,感到十分的累

也应该停下来

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我们的最后一天

灰烬是幸福的,如那宽阔而深远的乡村

野草的睡眠因恬谧而无比满足

即使那顶尖的梦泄露

我们的欢快与战栗,使我们跌入

不朽的黑暗,犹如大海的尽头

人们永远追赶却始终还未君临

人们跟前的灯火

我们将在黑暗中归于它

世界上只有一个

什么是新的思想,什么是旧的

当你把这些带到农民兄弟的餐桌上

他们会怎样说。如果是干旱

它应当是及时的雨水和甘露

如果是水灾,它应当是

一部更加迅速而有力的排水的机器

所有的历史,都游泳在修辞中

所有的人,都是他们自己的人

诗人呵,世界上只有一个

黎明

在黎明

没有风吹进笑脸的房间,诗歌

还徘徊的山巅,因恋爱而相忘的丁香花窥视

正在插进西服口袋的玫瑰

早晨的窗户已经打开,翅膀重又回来

蜜蜂在堆集的石子上凝视庭院的一角

水池里的鱼把最早的空气呼吸

水池那样浅,它们的嘴像深渊

空中的梦想

那些在田野里起早摸黑的劳动者他们为什么呢

那些工匠在炭火里炼打刀剑和镣铐为什么呢

那些写诗的诗人们要写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那些出水芙蓉为什么还要梳妆打扮为什么呢

那些少妇和成年男子在街头为什么要左顾右盼

那些老人们为什么不出门远游

那些小孩建筑自己的高楼自己没法住进去呀

群峰已经低头,天空已经低头,河流带走了时光

中国当代非正常死亡诗人名单 中国当代最好的诗人
手隔着手,眼睛看不到眼睛为什么呢

蜘蛛没有翅膀,也没有梯子和脚手架

它却造出了空中的梦想

英雄

欢呼的声浪远去

寂静啊,鲜花般放开的寂静

美酒一样迷醉的寂静

我的手

你为什么颤抖,我的英雄

你为何把喜悦深藏

什么东西打湿了你的泪水

又有什么高过了你的光荣

杜若之歌

我说那洲子。我应该去往那里

那里四面环水

那里已被人们忘记

那里有一株花草芬芳四溢

我说那洲子。我当立即前往

不带船只和金币

那里一尘不染

那里有一株花草在哭泣

我说那洲子。我已闻到甜美的气息

我知道是她在那里把我呼唤

去那里歌唱

或在那里安息

旅途

大地啊

你容许一个生灵在这穷途末路的山崖小憩

可远方的阳光穷追不舍

眼前的天空远比远方的天空美丽

可我灼伤的翅膀仍想扑向火焰

阻止我的心奔入大海

我何时才能甩开这爱情的包袱

我何时才能打破一场场美梦

我要在水中看清我自己

哪怕最丑陋,我也要彻底看清

水波啊,你平静我求你平静

我要你熄灭我心上的火焰

我要你最后熄灭我站在高空的心

它站得高,它看得远

它倾向花朵一样飘逝的美人

它知道它的痛苦随美到来

它知道它将为美而痛苦一生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c41690100eqhs.html) - 东荡子诗选36首_东荡子_新浪博客

水波啊,你平静我求你平静

请你在每一个入口,阻止我的心奔入大海

也别让我的心,在黑暗中发出光明

在它还没有诞生

把它熄灭在怀中

宣读你内心那最后一页

该降临的会如期到来

花朵充分开放,种子落泥生根

多少颜色,都陶醉其中,你不必退缩

你追逐过,和我阿斯加同样的青春

写在纸上的,必从心里流出

放在心上的,请在睡眠时取下

一个人的一生将在他人那里重现

你呀,和我阿斯加走进了同一片树林

趁河边的树叶还没有闪亮

洪水还没有袭击我阿斯加的村庄

宣读你内心那最后一页

失败者举起酒杯,和胜利的喜悦一样

倘使你继续迟疑

你把脸深埋在脚窝里

楼塔会在你低头的时刻消失

果子会自行落下,腐烂在泥土中

一旦死去的人,翻身站起,又从墓地里回来

赶往秋天的路,你将无法前往

时间也不再成为你的兄弟,倘使你继续迟疑

那日子一天天溜走

我曾在废墟的棚架下昏睡

野草从我脚底冒出,一个劲地疯长

它们歪着身体,很快就掩没了我的膝盖

这一切多么相似,它们不分昼夜,而今又把你追赶

跟你说起这些,并非我有复苏他人的能力,也并非懊悔

只因那日子一天天溜走,经过我心头,好似疾病在蔓延

把剩下的一半分给他

你可见过身后的光荣

那跑在最前面的已回过头来

天使逗留的地方,魔鬼也曾驻足

带上你的朋友一起走吧,阿斯加

和他同步,不落下一粒尘埃

天边的晚霞依然绚丽,虽万千变幻

仍回映你早晨出发的地方

你一路享饮,那里的牛奶和佳酿

把剩下的一半分给他,阿斯加

和他同醉,不要另外收藏

喧嚣为何停止

喧嚣为何停止,听不见异样的声音

冬天不来,雪花照样堆积,一层一层

山水无痕,万物寂静

该不是圣者已诞生

他却独来独往

没有人看见他和谁拥抱,把酒言欢

也不见他发号施令,给你盛大的承诺

待你辽阔,一片欢呼,把各路嘉宾迎接

他却独来独往,总在筵席散尽才大驾光临

伤痕

院墙高垒,沟壑纵深

你能唤回羔羊,也能遗忘狼群

浮萍飘零于水上,已索取时间

应当感激万物卷入漩涡,为你缔造了伤痕

芦笛

我用一种声音,造出了她的形象

在东荡洲,人人都有这个本领

用一种声音,造出他所爱的人

这里芦苇茂密,柳絮飞扬

人人都会削制芦笛,人人都会吹奏

人人的手指,都要留下几道刀伤

小屋

何必去寻找百灵,它在哪里

山雀所到之处,皆能尽情歌唱

你呀,你没有好名声,也要活在世上

还让我紧紧跟随,在蜗居的小屋

将一具烛灯和木偶安放

异类

今天我会走得更远一些

你们没有去过的地方,叫异域

你们没有言论过的话,叫异议

你们没有采取过的行动,叫异端

我孤身一人,只愿形影相随

叫我异类吧

今天我会走到这田地

并把你们遗弃的,重又拾起

水波

我在岸上坐了一个下午,正要起身

忽然就有些不安。莫非黄昏从芦苇中冒出

受你指使,让我说出此刻的感慨?你不用躲藏

水波还在闪耀,可现在,我已对它无望

相信你终会行将就木

为什么我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在心心相印的高粱地

不把生米煮成熟饭的人,是可耻的人

在泅渡的海上

放弃稻草和呼救的人,是可耻的人

为什么是你说出,他们与你不共戴天

难道他们相信你终会行将就木

不能拔剑高歌

不能化腐朽为神奇

为什么偏偏是你,奄奄一息,还不松手

把他们搂在枕边

人为何物

远处的阴影再度垂临

要宣判这个死而复活的人

他若视大地为仓库

也必将法则取代

可他仍然冥顽,不在落水中进取

不聚敛岸边的财富

一生逗留,两袖清风

在缝隙中幻想爱情和友谊

不会结在树上

他不知人为何物

诗为何物

不知蚁穴已空大,帝国将倾

容器

容器噢,你也是容器

把他们笼罩,不放过一切

死去要留下尸体

腐烂要入地为泥

你没有底,没有边

没有具体地爱过,没有光荣

抚摸一张恍惚下坠的脸

但丁千变万化,也未能从你的掌心逃出

他和他们一起,不断地飘忽,往下掉

困在莫名的深渊

我这样比喻你和一个世界

你既已沉默,那谁还会开口

流水无声无浪,满面灰尘

也必从你那里而来

让他们去天堂修理栅栏

鱼池是危险的,堤坝在分崩离析

小心点,不要喊,不要惊扰

走远,或者过来

修理工喜欢庭院里的生活

让他们去天堂修理栅栏吧

那里,有一根木条的确已断裂

哪怕不再醒来

这里多美妙。或许他们根本就不这么认为

或许不久,你也会自己从这里离开

不要带他们到这里来,也不要指引

蚂蚁常常被迫迁徙,但仍归于洞穴

我已疲倦。你会这样说,因为你在创造

劳动并非新鲜,就像血液,循环在你的肌体

它若喧哗,便奔涌在体外

要打盹,就随地倒下,哪怕不再醒来

他就这么看

这个人十分老土,他想把你带到旧时

他想把你从木房里拖出,重新扔回石洞

不想让你闪光,迷人,有着百样的色泽

一顶帽子无论怎样变化,即使如夜莺把夜统领

都只是戴在头顶。是的,他就这么看

这个老土的家伙已跟不上大家的脚步

他在挖掘坟墓,搂着一堆朽烂的尸骨

还想充饥,还想从细嚼中嗅出橄榄的气味

小鸟总要学着高飞,成为大鸟把天空追赶

但都飞不出鸟巢。是的,他就这么看

他已落入井底,捧着树叶像抱住森林

从一滴水里走出,便以为逃离了大海

他耳聋目盲,困在迷途,不辨声音和形状

若是把核桃砸开,他说这里什么也没有

除了一颗粉碎的脑袋。是的,他就这么看

夏日真的来了

夏日真的来了

孩子们有了新发现,一齐走进了芦苇丛

他们跑着,采摘芦苇

他们追着,抱着芦苇

两枝芦苇,择取一枝

三枝芦苇,择取一枝

秋天近了,你差一点在喊

黑夜尚未打扮,新娘就要出发

一片树叶离去

土地丰厚,自有它的主宰

牲畜有自己的胃,早已降临生活

他是一个不婚的人,生来就已为敌

站在陌生的门前

明天在前进,他依然陌生

摸着的那么遥远,遥远的却在召唤

仿佛晴空垂首,一片树叶离去

也会带走一个囚徒



◎好诗的标准是什么?

“诗无达诂”,所以——

1、余光中

(台湾诗人)

好的诗歌应该包括想象力的丰富,语言的高超,音调和意象的营造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我认为好的诗歌应该包括作者想象力的丰富,语言的高超,讲究音调和意象的营造,一句话: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当代诗歌的口语化倾向并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要有其自身的特色。我认为有的新诗形式上太僵硬了,过于单调,没有转折,而像那首著名的打油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都不见”,虽然前面都很单调,但最后一句把整首诗都救活了。

并不存在所谓“诗歌边缘化”的问题,现在的报纸上也经常发表一些诗歌,至少还数得出半打诗人的诗歌销量很好,动则销量上万的诗集还不少,中小学课本里也选发了很多诗歌作品,包括古代的李杜、苏东坡等人的诗词是必选的,有的诗甚至被谱成了歌。

2、于坚

(云南诗人)

一位有阅读经验有生命痛感的读者读了之后有感觉,那就是一首好诗

感动有心人

我觉得对于诗歌来讲,形式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其中所要表达的微言大义和感觉。雷平阳的这首诗是语言的客观罗列,我的《零档案》的罗列其实并不是罗列本身,它表达的是当时人的一种存在状况,表面的罗列隐藏的是形而上的思考,不是单纯的罗列。这种形式是我多年前的探索,《测量》是卡夫卡式的罗列,并非简单的房间的数据的罗列,暗藏着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理解。所以,用什么形式是不重要的,而在于你要表达什么以及让读者理解你的表达,不能让读者只是停留在你的表达的表面。真正的好诗是这样的———阅读的时候,形式已经不存在了。如果读者还记着这个形式,还没有“得意忘言”,那这首诗就不能说是成功的。

像《零档案》这样的诗在有些现代人看来似乎很前卫很先锋,其实类似的诗在古代诗歌里就有,我只不过扩展了古代诗歌没有充分发展的部分而已,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靠的就是蒙太奇的手法,用语言的独立排列来组合成一种氛围,营造一种语言的“场”。有不只一位读者跟我说过,他们读《零档案》有一种回到恶梦般年代的感觉。

写诗如果仅仅是模仿别人已有的形式是没有意义的,古代诗歌里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如果你还照这么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但如果在这种形式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感受,也不是说不可用,问题可能是很多人只感受到它的形式,但忽视了它的内容。

现代新诗不过一百年的历史,很多东西处于实验的阶段,但实验是否能变成经验,是否能进入历史,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当然,也不能因此说今天的读者就不能判断诗歌的好坏,毕竟五千年的诗歌就在那里,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阅读的经验,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还是能读出一首诗的好坏;但经验不能成为一种束缚,不能认为经验之内是诗,经验之外是非诗。

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写诗的人多了,探索的人多了,好诗的标准问题也就出来,普通读者和知识分子阶层看法不一。我不喜欢“标准”这个词,它是20世纪的文艺理论创造出来的一个词,就像用分数来衡量学生一样可笑。我认为,好的诗应该是有感觉的诗———一位有阅读经验有生命痛感的读者读了之后有感觉,那就是一首好诗;相反,无论它写得如何语言优美,无论它形式如何符合过去的经验,如果读者对它毫无感觉,它就不是一首好诗。

我现在还在写诗,我要对《羊城晚报》的读者说:“我会写到80岁!”

3、卢卫平

(广东诗人)

找到“新的秘密”,用什么样的语言把这个“秘密”说出来,这是诗的基本要素

发现“新的秘密”

一首诗,要成为好诗,就是要在一切“旧事”中去寻找和发现新的东西,要言说出一件已经真相大白的事物“新的秘密”。这里有两点很重要,第一,你是否独一无二地找到和发现别人从未找到和发现的感受,没有任何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强调惟一性和独创性。一个诗人比一个哲学家更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写黄鹤楼,崔颢写了,李白就不敢写,只能留下“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喟叹。因为李白没有在黄鹤楼这件“旧事物”上找到“新东西”,或者说他能找到的崔颢先找到了。崔颢的黄鹤楼成了千古绝唱,而其他人写黄鹤楼都被崔颢遮蔽了。第二,你找到“新的秘密”,用什么样的语言,把这个“秘密”说出来,这是诗的基本要素,也是一首诗好与坏的重要标准。乌鸦从古到今一直黑着。于坚从乌鸦的“黑”里发现这是只“无法无天的巫鸟”,“在我头上的天空中牵引着一大群动词”,这些“动词”都闪着一个诗人灵感和智慧的光芒。于是,于坚用他独特的语感完成了经典名篇《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世间万物都有名,而诗人就是要对万物重新命名。诗人也是因为这种重新命名世间万物的权力和能力而“君临天下”。韩东用口语重新命名了千年古塔,《有关大雁塔》才成为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伊沙这个“鬼”对黄河这条被历史“神化”的河说出了人的大白话,他的“一泡尿”十有八九要流进诗歌史。

读诗是需要瞬间直觉的。读到好诗时,我们常常说眼前一亮,这“一亮”就是瞬间的直觉,而这直觉只有在遭遇到被重新命名的事物,才能“瞬间一亮”。就像一个在你很多年的印象里一直灰头土脸的老同事,两年不见突然西装革履,红光满面。你在惊讶的同时在心里快速地完成了对这个老同事的重新定位和命名。平庸的诗总是让人恍恍惚惚,昏昏欲睡。总是让人感觉到他的诗在另外一个同样平庸的诗人的诗集里看过。一写到女人就是花,一写到雨就是泪水,一写到雾就是忧郁,一写到秋天就是落寞。有多少“诗人”靠这种简单而又弱智的复制“混”得“诗人”的头衔,就是这样的“诗人”败坏了诗的名声。他们写了一辈子“诗”,诗集等身,却没有写出属于自己的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特别是那些平庸的“抒情诗人”,他们看到什么都习惯“啊”几声,都喜欢“多么多么”几下,他们还为自己出口成诗洋洋自得。他们应该知道几乎所有的人来到世界上第一个会说的词就是“啊”,差不多过了三岁,就开始会“多么多么”了。

什么时候一个诗人对已有一百个词条的事物说出第一百零一个词条,他就离写出好诗不远了,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甚至杰出的诗人了。

4、黄灿然

(香港诗人)

好诗永远产生于标准建立过程中,标准一旦建立就迅速被坏诗攻占

好诗实际上没有标准

如果好诗有标准,那么,我们按照标准去写,其累累成果早已使诗人无容身之地了。但我们知道,好诗从来不多,无论是哪个时代,尤其是好诗人与坏诗人、好诗与坏诗的比例,从来就不相称得犹如茫茫大海与海上一叶扁舟。这表明,好诗实际上是没有标准的,它永远令你难以捉摸,你举出一个标准,不要说别人,你自己就立即可以举出数十个标准来反驳你。

一个明显事实是,坏诗和好诗一样有读者。坏读者读坏诗,觉得好,读好诗则觉得坏,或偶尔觉得勉强可以接受,就像好读者读好诗,觉得好,读坏诗则难以忍受,但偶尔也觉得可以当成一首好的坏诗来欣赏。好坏不分的读者好坏不分地读,或把好的当成坏的,坏的当成好的。我们知道物以类聚,人亦如此。诗也以类聚,诗人亦复如此。你有时会吃惊于一些三流诗人就只能与三流诗人做好朋友,只认三流诗是好诗,小诗人就认定一些小诗人的诗好,且其理由比大诗人认定大诗人诗好更充足、更可靠、更真诚。那么一个大诗人就只认定大诗人好吗?如果是这样,那又太简单,太标准化了。事实上,大诗人往往极爱小诗人。同样地,也有些小诗人极爱甚至只爱大诗人。

好吧,让我们说好诗来自生活。可是,我们都看到了,大多数坏诗也来自描写生活。让我们说,好诗是技巧出色。可是我们都看到了,大多数坏诗也来自偏重技巧。让我们再严格些,说好诗是两者的结合。可是,我们都看到了,大多数坏诗来自两者的平庸结合,就像一对平庸夫妻。那么完美结合呢?那也像一对不平庸的夫妻,他们为了不平庸而维持了一种我们觉得不错但其实我们并不想加入任何一方的夫妻关系。我看过不少被称为生活与技巧、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诗,但在我眼中仍是坏诗,甚至不如一些干干脆脆的坏诗。因为在我看来那内容是陈旧的,那形式是腐朽的,那生活要是让给另一位坏诗人,那技巧要是让给另一首坏诗,都可能更好。

我常常想,假如我与杜甫生活在同时代,我极有可能是据说杜甫同时代一个最著名但现在已无人知晓的诗人,说不定还读过杜诗且嗤之以鼻。而如果我是晚杜甫数十年的编选家,我可能不会在选集里收录他的诗,一如杜诗在杜甫死后长期遭遇的那样。这个可能性是极大的,尽管我更愿意想象自己是推广杜诗的韩愈。可话说回来,如果韩愈活在杜甫那个时代,说不定他就是那个当时最著名但现在已无人知晓的诗人,说不定还读过杜诗且嗤之以鼻。

也许你会说我虚无,但我想问,难道你不觉得以上种种都是实情吗?于是你说难道像某某某不是好诗人吗?难道像某某某那首诗不是好诗吗?而我却说,这正是我所说的坏诗人,这正是我所说的坏诗,并暗示你正是我所说的坏读者。我还可以给出足够的理由让你相信他确是坏诗人,那首诗确是坏诗,而你至少做了一回坏读者。你也许让步,也许不让步。这也是实情,而且是组成以上种种实情的一部分。

你会说,难道我们没有基本的判断吗?我说,有,而我以上种种看法,正是对基本判断的总结。一句话:好诗永远产生于标准建立过程中,标准一旦建立就迅速被坏诗攻占。

5、耿占春

(海南诗评家)

除了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判断,还要看它对当代生活及其相关事物关系的揭示

“瞬间震惊”的效果

其实雷平阳这首诗还是有一些可取的地方,他用一种比较特殊的经验方式表现了地方性的特点,在全球性的背景下,透过一些地域来观察事物,有其技巧所在。评价一首诗,除了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判断,还要看它对当代生活及其相关事物关系的揭示,它为我们看待当代世界提供了一种什么样的新的观察方式或理念。

诗歌本身作为一种古老的文体,发展到今天,也像其他现代艺术一样,有一种属于理念上的创新,如果它提供了一种新理念后,别人只是换一些新内容,没有什么新理念,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现代艺术有一种不可重复的性质,一次性失效。这种实验性不像过去的经典可以典范化,可以模仿,如托尔斯泰的作品可以模仿,可以成为一种风格。当然,大众心目中的诗歌与艺术家心目中的诗歌的标准有差异,大众的诗歌经验是建立在唐诗宋词、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以及一些西方经典诗歌的基础上,他们就会对一些诗人的诗歌实验提出质疑。其实,现代艺术主要并不在于给人们提供一种审美,而是一种像本雅明所说的“瞬间震惊”的效果。

当然,我自己比较喜欢那些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诗歌。“瞬间震惊”的诗歌可能风靡一时,名扬一时,但未必就是佳作。“天体主义”掀起裸体潮流(组图)

近几年来,“天体主义”颇为盛行。其实早在过去,就已经有人勇敢地与大自然进行“充分”接触。“天体主义”刚刚进入专门的旅游市场,是一股最新的潮流。

在法国南部,从巴黎顺塞纳河逆流而上,有个天体镇,全镇的居民和参观游览的旅客约定俗成,一律赤条条一丝不挂,光屁股。警察除外,但只能伫立在镇外警戒,防止旅客把照相机带进去。无论就餐逛街购物,无分男女老少一律浑身上下一丝不挂,坦然裸裎相对。叫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怀抱。欧洲流行天体营,塞纳河畔日光浴的半数以上全身赤裸。



但“天体主义”并非新的生活方式。根据文件记载,早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在他拜访印度和亚洲的哲学家时,就已经有数百万民众崇尚“天体主义”了。这幅图于1943年二战期间拍摄,图中的澳大利亚空军在执行人物途中,在达尔文郊外进行裸体跳水。



在伊比沙岛上充分放松。



“天体主义”者在假期里并不总是追寻阳光。这幅特别的图片是在瑞士冰河上拍摄,约有600名天体主义者聚集在一起。这些人为抗议全球变暖,为“绿色和平”组织摆出了自己的姿势。



英国的布赖顿码头有沙滩,但是你却很难拍摄到自己穿上衣服的照片。在冬天,在这里穿不穿衣服随便你(冬天海水温度在零下3摄氏度)。



在克罗地亚,有大批的“天体主义”者,在这里的沙滩上,既有克罗地亚本地人,也有国际游客。



在法国的阿格德角,穿不穿衣服随便你。在夏天,人群蜂拥而至,来到这里脱去他们的衣服。人数超过4万人。



在法国的阿格德角,一定要确保你是裸体的。“裸体之镇”的居民不喜欢那些不愿遵守这儿的规矩的人。



在现在的中美和南美,有大批的“天体主义”者。甚至你可以参加专为“天体主义”者准备的运动canuding。



当天体旅游盛行时,一定要确定你自己是在正确的泳池或沙滩上裸体。紧身男泳裤是不允许在这儿穿的。



去年,这个“天体主义”者在哥本哈根50公里外的地方庆祝50周年纪念,但是来赴派对的人要穿什么?



裸体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在美国最古老的“穿不穿衣服,悉听尊便”的San Gregorio海滩上,这也是全家的事儿。



但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并不是你裸体的唯一选择。如果你能很勇敢地踮着脚尖跳入冰冷的大西洋,还是来新泽西的沙滩吧。



欧洲人经常去加那利群岛上裸体。你会在那发现,沙滩是如此的美丽。



很多国家都确保他们裸体海滩上的标记是用每个人都能明白的语言写成。



无论你去哪儿,都要让自己感觉舒服。当然,别忘了对奶奶和爷爷们说“你好”。



黑格尔说:人体是高于一切其它形象的最自然最和谐最美丽的形象。

一、关于“天体运动”。

“天体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人对于从西方传进的裸体运动的称呼。“天体”意为“天生之体”。裸体运动最早起源于古代希腊文明。当时的人们认为,人体是大自然里最美的事物,是人类用以显示自己的自信与自豪的最好载体。因此,人们不仅在体育活动中和节日庆典中实行裸体,而且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和赞美人类的裸体。这种观念和实践一直延续到古代罗马帝国的后期。从中世纪到19世纪,这种观念受禁欲主义所压抑。20世纪初期,人们开始向往和呼吁重返人类的自然状态并在海滨及体育活动中实行裸体,不分男女在山间、湖畔赤裸着身体,尽情地享受阳光、做操、戏水、打球,至今方兴未艾。

德国是“裸体主义”思潮的故乡。1893年,海因里希·普都尔出版了《裸体人,未来的欢呼》,提出只有正视人类的躯体才具有真实的道德观,呼吁大家重返大自然。现在德国有16%的人宣称自己是裸体主义者。其次是荷兰11%和丹麦10%。在英国、美国及我国台湾,裸体主义活动也在迅猛发展。

二、“天体活动”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本身就有天人合一观念,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返朴归真。“天体主义”是一种健康的生活观。天体是一种全身心接触大自然的生活方式,有益生理健康,更有益心理健康。天体有助于缓解身心压力,获得自我肯定、自尊与自信;有助于解除面具,显示出真实与本质,为心灵开起一扇窗。天体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欣赏美的身体,“天体运动”提倡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人体是非常高尚神圣的,当裸体被视为猥亵,性行为被视为淫邪之时,人性遭受压抑,欲念随着压抑而更加炽烈。而参加“天体活动”,对于异性裸体就会视为正常而自然的事情,“天体活动”可以让你建立一个健康的态度去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从真实的心理看到的裸体,是真实,是自然,是纯朴。“天体主义”者认为,在经历天体活动的过程中人们会变得更加淳朴,心灵更加纯洁。

三、活动规则。

您必须学会放开胸怀,让身体自然地裸露,平和自然地看待身边其他的裸体;要有基本的礼仪,避免做出不雅的举动。国外“天体活动”萌芽时期的经验是首次参加“天体活动”的男士要有女性“天体主义”者陪同参加。“天体运动”一般的规定如下:1.去除衣服是必须的,半小时后你就会习惯营地的气氛,除非天气关系,请不要用衣服或毛巾遮住身体。2.不可以有语言或动作使他人感觉不愉快或不舒服,尤其不可批评别人的身材或身体。3.一直盯着他人看是不礼貌的行为。4.既使是夫妻,也不可以有公开的性爱表示或行为。5.为了个人隐私,不可以带照相机进入,如果你希望照相留念,会有专职摄影师帮你拍照,不会把外人摄入你的相片。6.在离开天体营地之前要穿上衣裤。7.任何未经他人同意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裸体的行为,是对他人的极不尊重,如遇他人在场则应首先尊重别人的感受,必须杜绝对他人干扰,如果环境不允许,即应放弃天体活动。

四、“天体主义”者如何对待他人的反对意见甚至偏激的言行。

在国外天体运动的初期有人贬低他们的行为,甚至进行揶揄和嘲笑。“天体主义”者认为:“我们尊重持各种不同意见的人士,希望每个人都欣然接受别人的行为方式。我们的行为不影响他人,应当是无可厚非的。‘天体主义’者应以自己的行为显示出‘天体主义’者应有的品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7817.html

更多阅读

《男人帮》中哪位女演员演得最好? 中国演技最好的女演员

《男人帮》里的几个女演员演得都挺好,我都挺喜欢。但若说演得最好、我最喜欢的,当属张俪。或许因为过去没注意过她,有新鲜感吧。但也不尽然,还是人物塑造得好,而人物塑造一靠剧本二靠导演最后还是靠演员。一位博友在张俪的博文(见“天使

谁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汉奸和卖国贼? 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

李登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奸和卖国贼?中国历史上曾出了很多“著名”的汉奸和卖国贼,譬如:唐朝的石敬唐,宋朝的秦桧、贾似道,明朝的吴三桂,民国时期的袁世凯、汪精卫、蒋介石等等。若问中国历史上和当代中国最大的汉奸和卖国贼是谁?恐怕非李

聂绀弩旧体诗全编 当代最好的旧体诗

1955反省时作一十姨爱嫁伍髭须,千古荒唐万首诗。庭户机声罗汉豆,海天月色美人鱼。敲诗白日从君永,止酒桃花笑我迂。一石未含精卫老,此生误尽闭门车。二只道生虚五十载,谁知咎犯百千桩。伸长八尺灵官殿,大喝一声白虎堂。天若有头砍当怕,地虽

+中国古代最好的棺材哪里产自哪里?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

过去咱中国人有个很流行的说法,叫做“吃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生在扬州,死在柳州”。这是什么意思呢?“吃在广州”是指粤菜精致美味,食之堪称天下一大享受;“穿在苏州”则因苏州丝绸誉满海内外,用苏州丝绸做的衣服舒适、华丽、美观;“玩

声明:《中国当代非正常死亡诗人名单 中国当代最好的诗人》为网友胸有大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