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6日 14:05:32分享人:社会演员多来源:互联网30
中國古塔大全(三十六)【廣東、內蒙古】 ★★★還舊樓主2010年11月14日收集整理★★★ 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译“塔婆”(Thupo),别音“兜婆”或称“浮屠”汉文意译为“聚”、“高显”“方坟”、“圆冢”、“灵庙”等,另有“舍 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廣東 021、广东汕头祥符塔 祥符塔高21.06米,位处海拔83.8米的龟山之颠。七层八面,实心,塔基周长21.2米。塔尖遭雷击损毁,但却长出“青发”(小树),给人一种“鹤发童颜”的联想。 该塔始建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几经修毁。现塔为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周光镐重修后保存下来的文物古迹。传修塔掘塔基时得一古瓶,内藏铸有“祥符”二字的铜钱一枚,故名“祥符塔”。塔为砖石结构,塔基用石条平铺,塔身坚定牢固,塔座八面均有花岗岩石刻图案。塔第二层东面塔门上石匾有周光镐题书“祥符塔”三字。周光镐有“鼎建祥符塔记”一文,专记重修古塔一事。该文收入周光镐《明农山堂集》。
022、广东中山文笔塔
文笔塔位于南区沙涌村,建于清代,1988年重修,是沙涌村民为纪念马南宝抗元扶宋有功,为壮乡声,多出文人,在山巅建成此塔,故此山称为文笔山。 该塔用花岗石作塔基,青砖砌塔身,以六条麻石横支承成空心圆体,由下而上收小,外形是笔尖状。塔高约11米,底周长13米,砖厚0.7米。塔身镶嵌有石碑一块,用楷书阴刻彩笔生花四字,现塔身有部分损坏。 023、广东凤凰塔 凤凰塔位于广东潮州古城外东南约2公里处的韩江之滨,因遥对凤凰山,又与隔江的凤凰台相望,故名。凤凰塔右的韩江支流北溪旱时溪水常涸,俗名“涸溪”,故此塔又称涸溪塔。 凤凰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清乾隆三十年(1765)重修。塔高45.8米,基围46.6米,墙厚2米多,7层八面,石砖结构,工程浩大。塔之第一、二层为石砌,第三层以上为砖砌,塔身中空,夹壁中有螺旋形台阶可登顶层。凭栏眺望,潮州古城景色皆入眼帘。此塔塔尖3米高的铁葫芦,重达2万多斤。塔基须弥座分雕龙、凤、鹤、马、羊等各种祥禽瑞兽和精美的花卉。座的几个角还刻有各种不同造型、不同形态的力士像。塔门西北向,两边有明万历年间潮州知府郭子章所书对联:“玉柱擎天,凤起丹山标七级;金轮着地,龙蟋赤海镇三阳。”凤凰塔位于韩江东岸,正当江水分流要冲,地势险要。近400年来,虽经台风、洪水、地震考验,仍昂然屹立。1962年7月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24、广东文明塔 文明塔 文明塔在饶平县三饶镇政府驻地南l千米的塔山巅。清代《饶平县志》载:“塔分七层,高五丈,底层周围六丈五尺,厚六尺八寸;门宽三尺二寸,用青砖条块砌成。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塔为空腔,于藩为塔题联:“文光已授青藜杖。科第朕绵报士心”,祈望饶平子孙后代继承先贤,知书识礼,辈出人才,文运昌明,命名文明塔。 025、广东宝光塔 宝光塔位于高州市区西南部的鉴江河畔上,建于明代万历四年( 1576 )。该塔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通高 65.8 米,底层边长 5.72 米。塔身全部用青砖砌筑。塔基为须弥座,束腰部分各面均嵌有花岗岩浮雕图案 3 幅,每幅浮雕长 1.45 米,高 0.55 米。浮雕内容分别有吉祥富贵、双凤朝阳、鹏程万里、鱼跃龙门,还有独具特色的高州香蕉图等。两幅浮雕之间,镶嵌一块竹节形石浮雕相隔。竹节浮雕 0.55 米,宽 0.28 米。基座每角镶嵌一尊托塔力士浮雕,高 0.55 米,宽 0.38 米。托塔力士双手高擎塔身,给人以安全稳重之感。
026、广东崇禧塔 崇禧塔在端州区塔脚路,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崇禧塔之名,取“文运兴旺”、“鸿福无疆”之意,当初建塔是为聚集人气,期望人材辈出;而且建此塔可镇住“河妖祸龙”,避免水灾,一举两得。 塔为楼阁式穿壁绕平座砖木塔,高57.5米,平面八角形,外观九层,内为十七层。石砌须弥座的八个角均有形态各异、造型生动的精美雕刻,是明代石雕艺术珍品。每层塔檐均用绿色琉璃瓦铺盖,檐角悬挂着风铃,铃声嘹亮悦耳。从乾清门进入塔内,循级登塔凭栏远眺,四周景物尽收眼底。塔刹用铁铸的覆盆、宝珠及紫铜葫芦装置都金碧辉煌。当代名书法家赵朴初曾为塔题书“崇德塔”匾额及撰书“七垦高北斗,一塔耸南天”楹联。 027、广东元魁塔
元魁塔在端州区东堤二路,南临西江,始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该塔高27米,呈八角形,从外面看有七层,实际上里面有十层,属楼阁式穿壁绕平座砖石塔。塔基用石料铺成,塔身用砖砌成,各层于南北两面辟拱门。该塔自下而上,塔檐及千座逐层收缩;每层塔壁外面仍留有前人修塔时用的“插杆洞眼”。元魁塔虽然矮小,但结构玲珑,保留了唐宋至明代的建筑风格,很有研究价值。此外,它与北岸的崇禧塔、南岸之文明塔和卖峰塔隔江对峙,构成“四塔擎天”的景观,十分少见。1984年,元魁塔被列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028、广东榴花塔 榴花塔位于峡口村南铜岭山巅上,塔旁原有宋义士熊飞故里榴花村,故名榴花塔。 塔呈八面七层,高三十米,以红石为基,青砖灰沙砌筑。榴花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茶山袁昌祚、温塘袁应文为镇东江之水倡议集资兴建。温塘、增埗、茶山三乡鼎立,皆以寒溪、花溪为带而出峡口,汇合东江,似八卦形流向,水患频繁。因铜岭离峡口较近,受两溪及东江潮汐涨退影响,又是江河汇合处,踞高控远,纵览郡县,山川都围绕铜岭聚合,山明水秀,而峡口景色特别美丽。故择铜岭建塔镇之。
029、广东文昌阁塔
在惠来县城之南。文昌阁初建于明嘉靖 年间,清顺治时毁于火灾,康熙二十六年(1 687年)知县张秉政修阁,移北向南。乾隆二 年(1737年)知县杨宗秉于阁前祠原地建文昌阁塔三层,额曰“圭光阁”。此塔为风水 塔,属古代砖石结构,贝灰夯筑,状为三层 八角形,密檐式塔檐,高23米,每层皆有石 柱支架,外有栏杆,内有旋梯可上;藻井上 绘有八卦图。第三层北门上刻有清知府周硕 勋“巢凤凌云”楷书。 030、广东慧光古塔 据《连州志》载,慧光塔始建于南北朝宋泰始四年(公元468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为我国现存较早的古塔之一。 慧光塔位于连州城区南面,塔高之45.5米,建筑是斗拱平面六角九层、塔内空心可旋登至塔顶,鸟瞰连江景色和连州全貌。塔的每层用砖砌出角柱、椽枋、斗拱、平座和檐面,其中第一层斗拱中用人字形拱托鸳鸯交手拱,是此塔具有较早期的特点之一。塔层层向上递减,呈直线收缩,造型优美,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古塔经历多次地震、暴雨、雷电和战火的破坏,仍然巍然屹立,但由于地壳运动,使得该塔倾斜值达1.1米,成为广东省最斜的塔,被各大媒体称为“东方斜塔”。 031、广东文福古塔 文福古塔,在文福镇路亭岗,又称路亭古塔。这里,原有一座明代建筑“路亭庵”。清嘉庆年间,县内有许多?乡民在附近几个山头开矿,不少人为招邀四方善男信女以旺庵内香火,遂倡建此塔,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荢园矿众集资出力在庵后动工建塔,于道光三年(1823年)竣工。塔平面八角形,七层楼阁式砖塔,高34米。塔腔为壁内折上式,踏跺(楼梯)112级直达第七层,第七层有栏杆约1米高,供人登高眺览。每层有4个方窗,外围内三层砖块作成齿轮形装饰,有万寿花纹。顶端有2米高的宝葫芦形塔刹。塔门用花岗岩石垒成,内面每层用青砖拱成,用木料作梁架。塔内有《登文福古塔抒怀》题壁诗一首云:“秋老凭栏眺八方,聘怀游目送斜阳。江山淘铸英雄辈,民族增辉日月光。文信海洋经战地,若夫丹九忆勤王。缅怀历代诸英杰,青史名留姓氏香。”此塔结构坚固,施工细巧,造形美观,是蕉岭县古塔建筑艺术上的宝贵遗产。1985年2月,公布为蕉岭文物保护单位。 032、广东美溪塔 建于清代末年。塔身高13.13米,底面周长14.16米,为四层六角攒尖顶、楼阁式砖塔。现尚保存完整。被视为该村之宝物。经余福如先生捐资修缮。1988年重修,改用釉面瓷片镶塔身,琉璃瓦塔尖。 033、广东六榕花塔 花塔在广东省广州市六榕寺内。塔建于粱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后毁于火。北宁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重建。以后又多次修缮。1980年全面修葺时,于塔壁发现印有北宋年号的砖铭。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外观九层,内部连同暗层共十七层,高57.6米,楼阁式。塔身为井筒式结构,第一层直径12米,并有副阶。塔内楼梯作穿塔壁绕平座式,各层塔身外层都有回廊围绕,各层层檐以绿色琉璃瓦覆灭顶,檐顶微翘,形如飞鸟展翅,在阳光下彩釉生辉,朱栏碧瓦,丹柱粉壁。整座塔身锋如九朵雕花迭成,灿烂鲜艳。塔顶为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铸造的9.14米高千佛铜柱,柱身密布1023尊浮雕小佛,还有九霄宝盘、九层九霄宝轮、一层双龙宝盘及八根铁链等整串构件共重5吨。此塔壮观华丽,锋如冲霄花柱,挺拔俊秀。花塔矗立于广州市中心,为广州市增色不少,登塔可鸟瞰全市风光。六榕寺内的巨型铜佛像、铜观音像,都是具有艺术价值的古文物。 034、广东 瘗发塔 又名六祖发塔,位于广州光孝路光孝寺内。据史料记载,唐仪凤元年(676年),时六祖慧能得五祖弘忍秘传禅宗衣钵,南逃隐匿16年到光孝寺,住持僧印宗法师(即释法才)询知为禅宗法嗣,遂拜为师。慧能在菩提树下削发具戒,公开宣扬他的顿悟宗旨。随后释法才将六祖头发瘗藏树旁,并募缘为之建塔,故名瘗发塔。 瘗发塔平面呈八角形,七级,高7.8米,仿楼阁式实心砖石塔。塔基座用红砂岩石雕制,其下有三级枭混线,束腰各角置竹节柱,其上置仰莲花瓣。塔身每层各面设佛龛一个,龛内置一尊佛像。塔身外墙隐砌红色的角柱、阑额,柱头与横额上置方栌斗承托梁尖,斗欹内 下施皿板。各层檐角起翘,使檐面显现出曲线美感。塔刹为葫芦刹。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35、广东广州光孝寺东西铁塔
广州光孝寺是广州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该寺最初是南越王赵佗(22O 一265)第三代子孙赵建德的住宅。三国时吴国都尉虞翻因忠谏吴王被贬广州,住在此地,并在此扩建住宅讲学,虞翻死后,家人把住宅改为庙宇,命名“制止寺”。东晋时期,西域名僧昙摩耶舍来广州传教时,在此建了大雄宝殿。唐宋时期,该寺改为“报恩广教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改名光孝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原建筑早已数次毁于历代战火,今天看到的庙宇楼阁多是明清之后的重建复制品。但是这里却有一件保存了千年的稀世珍宝——东西铁塔。 东西铁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两座铁塔。其中西铁塔建于五代南汉大宝六年(963),比东铁塔早建4年。该塔是南汉皇帝刘鋹的太监龚澄枢与他的女弟子邓氏三十三娘联名铸造,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抗战期间因房屋倒塌,压崩了四层,今仅存三层。东塔铸于五代南汉大宝十年(967),以南汉主刘鋹的名字铸造的,四方形,共七层,塔高7.69米,塔基为石刻须弥座。塔身上铸有900余个佛龛,每龛都有小佛像,工艺精致。初成时全身贴金,有“涂金千佛塔”之称。 036、广东英德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英德市区北江东岸,该塔为出檐平座空心砖塔,座南向北,八角九层,高48.5米,每层均有8个船蓬式券门,东南西北四门均通塔心,其余四个门为外壁龛,有塔刹。首层高5.48米,外围周长34.4米,塔身厚3.4米,以上逐层楼列递减。平座上窄下宽,用6层狗牙式砖叠涩出檐,后用同样方法还原,加砌7层平砖,再用3层狗牙式砖叠涩上平座,然后又依法复原。每角隐砌出一个半六角形柱,砖柱之间呈栏额式。二层以上建筑方法与首层大致相同。原塔身每层铺有楼板,并有梯可供攀登至最高层,因年代久远,楼梯现已全毁。 据《英德县志》记载:“文峰塔在南岸,高九层,与鸣弦峰对峙。天启间(公元1621—1627年)邓允遂、李裕、吴应乾募建”。 037、广州琶洲塔 琶洲塔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的琶洲村。塔址原为珠江中洲渚,两山相连形似琵琶,故名琶洲,塔以琶洲为名。琶洲塔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塔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外观9层内分17层,高50余米。 建塔时,琶洲未与珠江南岸相连,仍屹立于江中,对进出广州的船只起了导航的作用。由于其似中流砥柱,被列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的“琶洲砥柱”。 內蒙古 001、内蒙古慈燈寺金刚宝座舍利塔 内蒙古呼和浩特旧城平康里南慈灯寺金刚宝座舍利塔,俗名五塔,蒙语名为“塔奔·斯普日嘎”。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旧城五塔寺后街。塔建于清雍正年间(公元1727~1732年)。塔为砖石结构,由塔基、金刚座和顶部五座玲珑宝塔组成。平面为长方形,高16.5米,造型源于印度佛陀迦耶精舍,同时又融合了我国古塔的特点。金刚座建在拱门方形高台基上,高7.85米,共七层,每层挑出窄檐,座下层为须弥座,束腰部分为砖雕狮、象、法轮,金翅鸟和金刚杵等图案花纹。座身下半部镶嵌蒙、藏、梵三种文字所书的金刚经文,刻工细致,字体工整。上半部为千佛龛,龛中一坐佛像,两旁为宝瓶柱,龛上为梵文六字真言,再上挑出短檐。南面正中开券门,门旁为四大天王像,门上正中嵌蒙、藏、汉三种文字书写的“金刚座舍利宝塔”汉白玉石刻匾额。门内为无梁殿,东南隅设有通向座上的阶梯。金刚座上的五座塔为砖石结构。中塔七层,高8.7米,四角各为五层,略低。各塔第一层均塑有一佛二菩萨,以及菩提树,景云图像,并以绿色琉璃做挑檐,第二层上有千佛龛,共有444尊小佛。中塔正面嵌一石佛,成为此种形式塔的标志之一。整座塔造型比例适中,工艺技巧精细娴熟,显得玲珑秀丽。 五塔后面的墙壁上,嵌有三幅线雕石刻图。中为须弥山分布图,西为六道轮回图,东面的一幅是著名的蒙古天文石刻图,是用八块汉白玉拼砌成的圆形图,直径为1.445米,天文图不仅准确而详细地点载明星辰坐标,还标出28宿第1550余颗可见星,表示了24节气和12生肖12宫等。此图根据钦天监制定的天文图制成,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以少数民族文字标注的天文图石刻。此塔现已列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002、内蒙古万部华严经塔(白塔)
万部华严经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郊太平庄乡白塔村辽代丰州城遗址内西北角。蒙古语称“查干·索布尔嘎”,因为其颜色为白色,在当地俗称白塔。“白塔耸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万部华严经塔约建于辽圣宗时(983年—1031年在位),历代都曾维修。 塔八角七层,高55.6米。基座为束腰须弥座,上部为仰莲瓣,周长56米。第一层南门上嵌有石额,汉字篆书“万部华严经塔”六字。第一层嵌有金代石碑,以上各层有汉字、契丹文、女真文、回鹘式蒙古文、八思巴字蒙古文、西夏文等文字以及古叙利亚文和古波斯文等外来文字。最早的是金大定二年(1162年)的汉文题记。
该塔是我国现存辽塔中最精美的一座,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03、内蒙古释迦佛舍利塔 释迦佛舍利塔通称白塔子。在辽庆州城遗址内西北角。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通高69.46米,下部加砌台座高3.52米,塔身自第二层起逐渐内收,显得庄严稳重。每层外表嵌有砖雕人物及图案花砖,石刻陀罗尼经咒等,砖雕除有佛、菩萨、力士等像外,还有乐舞、宴饮等画面,为辽塔中所仅见。砖雕造型浑厚,工艺精巧。塔上镶嵌有圆形及菱形铜镜数百面,塔刹及戗兽均为鎏金铜制,日光照射灿烂夺目,与白垩土粉饰的塔身相辉映,尤为壮观,几十里外就可遥见绿色草原上光灿的白塔。近年修缮时在塔刹覆钵及刹座内,发现了大量辽代小塔、经卷及建塔石碑等重要文物,证实该塔名为释迦佛舍利塔,重熙十八年兴宗为其母钦哀皇太后祈福所建。 004、内蒙古大明塔 位于宁城县辽中京遗址内。传为感圣寺内的舍利塔,近年修缮工程中发现辽寿昌四年(1098年)题记,证实为辽代晚期兴建。八角十三层砖砌密檐式,通高8l.14米,为国内现存第二高塔,仅次于河北定州市料敌塔高塔,仅次于河北定州市料敌塔。塔座下部为阶级式,上部砌有仰莲瓣。塔身第一层每面镶嵌浮雕造像,正中为起券佛龛,龛内莲座上跌坐佛像,姿势各不相同,佛像两侧为菩萨、力士像,塑像上方砌出华盖,两侧上方各有飞天一对。浮雕刀法简练,线条流畅,形象庄严,是辽代雕塑艺术的佳作。转角倚柱砌成八大灵塔,上部刻旁侧菩萨名,下部刻灵塔名。经历代维修,塔刹及第一层檐椽斗拱部分已非辽代形制,维修时塔上塌下的碎砖杂土堆埋塔座,形成高约7米的土台基,塔上第一层南面尚有清咸丰四年(1854年)重修时的蒙古文题记。近年已将基座上堆积土全部清除,露出原有面貌。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在大明塔举办庙会,附近群众数十万人前往参拜游览。 (36集共收录730处古塔) 发布于2010年12月14日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
返回古塔目錄 返回古塔形制 |
|
|
|
|
|
|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7647.html
更多阅读
昨天无聊,无意中在IPTV中在安徽卫视中看到了《大宅门》。其实之前断断续续看了不少,但却从来没完整看过,这下难得有了机会,就从第一集大约看了10多集吧。不得不说,《大宅门》的确是国内连续剧中不多的精品,而前面十多集中白二奶奶盘回被别
作者简介:鲁国尧,男,江苏泰州人,杭州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浙江 杭州 310036);吴葆勤,男,江苏南京人,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副编审,主要从事汉语语音史研究(江苏 南京 210009)。 一 叙理 “
标签: 上真隐仙书画太极拳文化武当武当功夫武当太极拳形意拳杂谈穹窿山武当秘传太极拳三十六式(游玄德宗师)武当派第十四代掌门/游玄德第一式:无极桩两手下垂,自然站立,独立守神,中正安舒,虚领顶劲,面南背北。动作要领:在武当太极内功修炼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