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天津市北辰区青光小学李琳琳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3. 揣摩、学习作者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学习作者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内容预设:
第二课时
一、交流趣事,畅童年
1.在我们的童年中,总有最美的回忆藏在其中,你小时候曾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
(学生交流)
2.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都会引起我们对童年时光的回忆,然而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方,有关童年的记忆也不同。(出示作者林海音的照片)台湾作家林海音,她的童年是在老北京的城南度过的。成年后她将老北京城南的人和事写进一本书,那就是——《城南旧事》(出示《城南旧事》图片)。翻开书,我们继续学习这本书的出版后记《冬阳·童年·骆驼队》。(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悟童年
(一)解题
1.(生齐读课题)
这篇文章的题目用“间隔号”将三个意象分隔开,给人一种意境美、画面感,你能想象画面读出美感吗?
(生齐读课题)
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冬阳下,骆驼队走过来,一个孩子在痴痴地看着……)
2.这正是林海音的童年记忆,正如课文的最后说的“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究竟有怎样的童年往事重临于作者的心头呢?
(生默读课文)
师生总结:学咀嚼、谈驼铃、剪驼毛、问驼踪
(二)研读
读着作者的童年趣事,我们总会不禁笑出来,那么作者是如何将它们写生动的呢?
1.初始骆驼 学咀嚼
(生读)
品词析句,边读边画
骆驼咀嚼什么样子?你是通过什么找到这个语句的?
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预设:冒号)冒号在总说性话语的后面,引起下文的分说。
品词:作者用哪些词写出了骆驼咀嚼的样子?
(预设:丑、长、安静、咀嚼、磨来磨去、冒、沾)
析句:哪些句子是对骆驼的动态描写?哪些是静态描写?
(预设:动态——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静态——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学生体会:动静结合,作者之所以把骆驼咀嚼写得这么细致,是因为他观察的细致;之所以细致的观察,是因为她对骆驼咀嚼感到好奇。
读好奇
①重读,读出骆驼神情、动作,表现作者好奇。
②想象画面,想象你就是小海音,想象你就站在骆驼的面前,想象你正好奇地看骆驼咀嚼的样子。
学生体会:童趣、看呆了、看入神。
读入神
①轻声读,读出安静、缓慢,表现呆住;
②想象画面,想象你就是小海音,想象你就站在骆驼的面前,想象你正看骆驼咀嚼的样子,你看呆了……
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看来,善于观察和细致的描写是写好文章的法宝,我们应该在习作中多加运用。这么好的语言,我们试着积累下来:
背诵语段。
2.了解骆驼 谈驼铃
文章里的孩子又听到了什么呢?他和爸爸关于驼铃的看法,好像还不一样呢!找出来对比读读。
(教师、男女生配合读)
出示:爸爸的看法、我的看法相关语段。
(1)骆驼的品性
文中说“长途寂寞的旅程”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读。预设:他们软软的脚掌……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读出寂寞,感受寂寞。体会耐不住寂寞的是拉骆驼的人,耐得住寂寞的是骆驼。引出老师教给我的话:“要学骆驼,沉得住气。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老师也希望你们学习骆驼沉得住气、脚踏实地的品质。慢慢地学,总会学会的。
(2)谈驼铃
文中多处写到驼铃,浏览文章,找出来,我们也一起谈谈驼铃。
出示:
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①读出节奏感,体会情趣。
②读出清脆,体会轻松的步伐。
③读出缓缓悦耳,体会记忆里的梦驼铃。
3.关心骆驼 剪驼毛
“我”为什么会冒出“剪驼毛”的想法呢?
出示:“冬天快过完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体会:小海音从人想到骆驼;从人脱掉棉袄想到骆驼也该脱掉旧驼绒袍子了。在小作者眼中骆驼就是人,甚至是她的好伙伴一样对它关心。
读剪驼毛、体会关心。
4.思念骆驼 问驼踪
夏天来了,“我”遍看不到骆驼的踪迹,不禁问妈妈
(师生共同读)
出示语段
(1)体会思念之情
妈妈问“谁?”,实为英子问地突然,无时无刻想着骆驼、思念骆驼。
(2)体会“总是问”
妈妈说“总是问、总是问”,她的小脑袋里还可能有哪些问号?
(生从文中标注或展开想象提问)
在《城南旧事》这本书里,也不只一处写了英子“总是问、总是问”。教师摘录书中段落朗读:
“爸,什么叫做贼!”
“贼?”爸爸奇怪地望着我。
“偷人东西的就叫贼。”
“贼是什么样子?”
“人的样子呀!一个鼻子俩眼睛。”妈回答着,她也奇怪地望着我:“怎么问起这个来了?”
“随便问问!”
我说着拿了小板凳来放在妈妈的脚下,还没坐下来呢,李伯伯也进来了,于是妈妈就赶我:“去,屋里跟小妹妹玩去,不要在这里打岔。”
我忍不住又问妈妈:“妈,贼偷了东西,他放在哪里去呢?”
“把那些东西卖给专收贼赃的人。”
“收贼赃的人什么样儿?”
“人都一个样,谁脑门子上也没刻着哪个是贼,哪个又不是。”
“所以我不明白!”我心里正在纳闷儿一件事。
“你不明白的事多着呢!上学去吧,我的傻丫头!”
三、入情入境,恋童年
配乐诵读,读中感悟
然而林海音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早已不是这个4、5岁的小姑娘,而是一个历尽世事的中年人。
(教师引读)
那么,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还会做吗?因为:
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擦掉板书“学咀嚼”)
童年时“我”幼稚的想法也不会再有了……因为:
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擦掉板书“剪驼毛、谈驼铃”)
“我”那满脑子的问号现在也不会再问了……因为:
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擦掉板书“问驼踪”)
童年多美好啊!我真希望她可以像季节一样可以轮回;真希望她能像骆驼队一样可以去了再来!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板书:童年一去不还)
我思念的仅仅是那支骆驼队吗?还有……
(齐读15自然段。)
再回想起过去的人物、事物、景物,心中难免会掠过一抹淡淡的感伤,如一缕薄雾、一缕轻烟流动在这字里行间,感受这字里行间的感伤、愁绪吧。
(齐读16自然段)
(预设:生交流体会,读出自己的个性体验。)
(板书:眷恋永留心间)
四、读写结合,话童年
正如林海音所说:让实际的童年悄然过去,让心灵的童年用存下来!学了这篇文章,一定有更多的同学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片段,让我们也学习林海音记录童年,沉得住气,脚踏实地,把握时光,让每一天都色彩斑斓,让她成为明天更美好的回忆!
五、板书
冬阳童年骆驼队
童眷
年初识学咀嚼 恋
一了解谈驼铃 永
去关爱剪驼毛 留
不思念问驼踪 心
还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