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和林徽因一生中共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名叫梁再冰(乳名宝宝)是姐姐,儿子梁从诫(乳名小弟)是弟弟。
梁思成和林洙再婚后没有生育,但是这个重组的家庭里还有两个孩子,那就是林洙和前夫程应铨所生的一双儿女,他们都随母姓,儿子叫林哲(乳名小老虎),是哥哥,女儿叫林彤(乳名小妹),是妹妹。
林洙一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资料室工作,直到退休;她本人不属教师之列,应该算建筑系职员,属教学辅助人员,现已退休。
林彤1955年出生,中学毕业后开始在北京的一家工厂工作,后调到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人生比较顺利。
和妹妹林彤相比,哥哥林哲的人生则要坎坷的多。林哲读中学时,正赶上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于是在山西的农村呆了七年。后来招收大学要从知识青年中招收工农兵学员,因为继父梁思成是“反动学术权威”,他没有资格被录取。后来林哲被分配当铁路工人。七十年代末期,城市青年大批返城,林洙用梁思成留给全部积蓄(4000元)的一半,帮助林哲调回北京,在中国环境科学院当司机。
梁再冰生于1929年8月。梁再冰名字的来历来源于纪念祖父梁启超。梁启超的书房名叫“饮冰室书斋”,梁启超别号为饮冰室主人,为了纪念半年前去世的父亲梁启超,梁思成和林徽因为刚出生的女儿起名为“再冰”,有承继遗志之意。同时,初为人母的林徽因对女儿非常喜爱,还起了个乳名“宝宝”,以示疼爱之情。
1946年,梁再冰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1949年,已经大三的梁再冰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南下,进入新华社第四野战军新闻队,进行采编稿件工作;一年后回到北京,进入新华社总社国际编辑部从事编辑和翻译工作。在此期间,梁再冰结识了同是热血青年的于杭(又名中干),他当时也是新华社的记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他们互生爱慕之情,后于1953年国庆节结婚。
以后的一生中,梁再冰一直在新华社工作。由于她有英语的特长,她曾和同在新华社当记者的爱人于杭在英国、英国、澳大利亚和香港作为新华社驻外记者工作多年,直到1991年离休。
于晓东是梁再冰的第一个孩子,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孙子辈中的老大,他出生时林徽因已经病重住院,但可惜的是林徽因并没能亲眼看到这个外孙的样子。
1955年3月底,刚生过孩子坐完月子的梁再冰去医院看望妈妈林徽因,一看林徽因的脸色,梁再冰就有一种不祥之兆。当时她想把自己的儿子抱进病房让林徽因看看,这也是林徽因非常希望看到的,可是医院说林徽因处于肺病晚期、传染性很强,不允许孩子进医院。
后来,梁再冰和丈夫于杭就把孩子抱到西单照相馆照了一张相,想把相片拿给妈妈林徽因看。可是,当时照片洗印技术还很原始,洗印过程很长,等照片洗出来的时候,林徽因已于4月1日去世了。这样,林徽因就非常遗憾的没有看到自己的第三代人。
梁再冰和于杭共育有三个孩子:老大于晓东是国家干部,现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务部部长;老二和老三都是女儿,老二叫于江,生于1956年,现在是媒体自由撰稿人;老三于葵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美国desoc公司任IT顾问,后来还在美国办了一家软件公司。
梁从诫生于1934年6月。梁从诫的名字来源于纪念北宋营建司官员李诫。李诫字明仲,是北宋的一个专管建官舍的官员,他曾编著了一部《营造法式》的建筑类百科全书,为后世打开了认识中国古建筑的大门,梁思成和林徽因对其深为敬仰,于是为儿子起名“从诫”,希望儿子也能象李诫一样成一个伟大的建筑学家。
林徽因为梁再冰生了一个小她三岁的小弟,全家人非常高兴,于是就随着梁再冰应该对梁从诫的称呼,给梁从诫起了乳名“小弟”。从此,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不管辈份大小,都称呼梁从诫为“小弟”。从名字上面林徽因、梁思成就为子女灌输“平等观念”,可谓殷殷深情,用心良苦。
不过可惜的是,长大后的梁从诫没能按照梁思成和林徽因设想的一样,做一个追随李诫的建筑学家。1950年梁从诫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以后成为一名历史研究学者。在晚年,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NGO”(非政府组织)—“自然之友”,将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的环保事业。
和姐姐梁再冰相比,梁从诫的婚姻情况比较复杂,他一共经历了两次婚姻。梁从诫的第一位夫人是周如枚,她在交通部外事局担任翻译工作,曾陪同过周恩来总理及其他国家领导人,但不幸于1980年因病过早离世;梁从诫的第二位夫人是中学英文教师方晶,现已退休。
梁从诫和周如枚育有一子,名梁鉴(又名周志兵),梁鉴育有一女名Annie(又名周洋、梁周洋);梁从诫和方晶育有一女,名梁帆。周如枚和谢荣再婚后,育有一女名谢兰。
周志兵(梁鉴)生于1956年,现为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同时他也是一位青铜镜的收藏家,据说还办了一家公司。他的女儿梁周洋自幼随母亲赴美国随外祖父一家生活,读的是乔治.华盛顿大学市场学和国际贸易专业,2011年去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国际关系学院读研究生,2013年1月在上海国际元媛舞会荣获本年度“CHAUMET年度元媛”,从此名扬天下。
梁帆1974年出生,大学时赴美留学,毕业后在美国的大学任教,2010年获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受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担任特聊聘专家,研究“气候移民当中的公平问题”。同年担任位于台湾新竹的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经济系客座助理教授,用英语讲授“经济学与伦理学”课程。
谢兰则移居美国从事州务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