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新华社山东分社张民华社长在临沂调研分社在沂蒙成立、战斗和发展的历史。社长因为年龄面临退休,却就此事数次来临沂。
社长此行,足迹遍布临沭、莒南、费县、江苏、上海、浙江等数个地市。15日是个星期天,一大早,社长一行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凤云的陪同下,冒雨来到老临沂城北大门所在地,沂蒙路小涑河大桥进行考察。看到小涑河两岸红红火火的建设场景,看到临沂城拔地而起的幢幢高楼,看到临沂人民脸上自信的笑容,社长深有慨触。他说:“作为新华社全国第一个省级分社——山东分社1941年6月在临沭县蛟龙镇成立后,在沂蒙奋战仅仅80多天,但是这段历史却是极其重要的,现在我们翻看新华社的历史,这段时间的报道极有分量,它见证了山东军民艰苦抗战的丰功伟绩,见证了整个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伟大进程。如今这里商贸繁荣,文化发展,人民过上了幸福新生活。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最大限度地把史料收集起来,发扬优良传统,把老区建设得更加富强美好。”
执着于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老社长显得兴致勃勃,情趣盎然。“有许多东西,我们现在不去做,等想去做就晚了。因为当时的亲历者、见证者今天有的还健在,也许明天就会随他所见证的东西一块都走了。”社长一直以一种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推进此项工作。离开临沂后,社长一行还将到上海、浙江、南京等地,访谈了一系列当年在沂蒙战斗、工作、生活的老同志。
张社长是个大家,出口成文章,喜笑皆哲理,言谈举止尽是晚辈可学之处。他博学多识、谦虚守正,又言语幽默、平易近人。言谈中常有闪光的思想智慧在闪耀,举止中每每透出其敬业做事的扎实之风、待人接物的谦虚有礼,特别是他那种不以官自居、平民化的作风,老记者的务实风格,让人深受触动。每到一处,他轻车简从,自己扛着偌大一个相机,“咔嚓,咔嚓”拍个不停。他总是这样,他说这是新华社的传统。同行的司机说,每次有机会,社长都会给他们敬酒,言必称大家辛苦,溢满感谢之意。
首次近距离接触社长,是在一年前,他也是为调研山东分社的历史而来临沂。言谈中得知社长每有出差采访,总是白天深入基层,走进一线,晚上不管多累都必整理资料,归纳梳理。当时心生感叹,没有谁会轻易博学,丰厚的学养总是来自勤奋和积累。我决定向老社长学习,写起了自己不上网的“博客”。每有重大事件,或心生感悟,便会打开电脑,敲敲打打,留下一些记录。闲时翻看,受益匪浅。2007年我在新华出版社出版作品集《沂河两岸》时,收录了博客中的一些篇章,获一致好评。许多经历过的事情,时过境迁,会很有味道。用以记录工作,启迪人生,见证时代历史,描画人生轨迹,也大有裨益。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记录博客,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2007年7月17日 晴)
[出处:《出生在七十年代》作家出版社(2010年)作者:郇恒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