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邂逅建文帝,再探千古不解谜 建文帝是谁

2008年3月初,因追踪勇救落水儿童而不幸牺牲的重庆籍烈士周波的故事,清贫编辑从成都匆匆赶到了重庆。期间,因采访周波的一个同学,便第三次步行穿越了古镇磁器口。前两次均是普通游玩,而这一次却是公务在身。

周波这个同学居住在出磁器口后、临嘉陵江的左侧小山坡上,如果不是有采访任务,我自己绝对不会逛到那么个偏僻的地方去。自然,也就无从“邂逅”大名鼎鼎的建文帝了。因此,说来也是一种缘分。

等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后,周波的这个同学却还没赶回家。等待期间,陪同我的《重庆时报》的记者怕我闷得慌,就顺便带我四处逛了一逛。途中他告诉我,这磁器口原名白崖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在明朝成为繁华的商业码头。大约在清朝初年,因生产青花磁,故得名磁器口,古称龙隐镇。

我听了颇觉奇怪,问道:“龙隐?难道有高人避世或者皇帝在这里待过?”朋友回答说:“听说是明朝初年,建文帝朱允炆被迫削发为僧来到了重庆,隐避于这里的宝轮寺。所以,后人就将‘白岩镇’改名为了‘龙隐镇’。”

我大为好奇,笑着说:“啊,有这事?”因为历史上的建文帝,其行踪是至今无解的千古之谜。为了搜寻他的下落,明成祖朱棣在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十五日,曾派出三宝太监郑和,率领着一支两万七千多人的队伍,乘驾着二百余艘规模巨大的“宝船”,浩浩荡荡,从长江口缓缓驶出,开始了我国航海史上七下西洋的壮举。

郑和船队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历时二十八年,却毫无结果。至今史学家大都认为:郑和七下西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但此中却暗含着一段秘而不宣的隐情,多半就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和明成祖朱棣,其恩恩怨怨一直为史学家们所津津乐道。关于他们叔侄的前尘往事,著名学者毛佩琦(《明朝十七帝》)和草根名人“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都曾经做过精彩的描述。

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吧,总结这一千古之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明朝十七帝》,也不是《明朝那些事儿》,而是向思鑫编著的《中国历史49大谜》。该书于1998年出版,发行量不大,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里面在“事件七大谜”中,把“郑和下西洋之谜”列在第五位,并提到了建文帝失踪后的几种说法。

     建文帝之死:阖宫自焚说

历史上,明太祖有二十六个儿子,长子早逝,1398年,他临终的时候立下遗诏,把皇帝传给皇太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

第二年,建文帝厉行“削藩”(夺取叔叔们的权力),其四叔燕王朱棣不甘坐以待毙,遂以“清君侧”为由在北平起兵,号称“靖难”,实际上是要夺取侄儿的政权。

经过三年的苦战,终于占领了金陵(南京),正当李景隆等人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城的时候,后宫冒起了一场大火,皇后马氏带着七岁的太子投火自尽,而建文帝却在这大火中下落不明。

首先传出并且纳入正史的是“阖宫自焚说”。《太宗实录》说:当朱棣率众抵达金川门时,诸王及文武大臣都来朝见,建文帝本想出迎,回望四周,人众皆散,仅内侍数人而已,叹息说:“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于是就关上宫门,举火自焚了。

朱棣夺取皇位的当年,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中假惺惺地说:他只是想清君侧而已,“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焚。”

永乐年间的《实录》和清代修编的《明史》,都重复这一说法,看来,建文自焚而死已成盖棺定论了。但是,史家却从“正史”的字里行间,找到了另一些蛛丝马迹。

    不知所终说

最能引起人们怀疑的仍然是《明史》。

《明史恭闵帝本纪》中说:“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是“不知所终”,那个在火中烧得“乌焦巴黑”的尸体,怎么能辨认得出是不是建文帝?时值六月,炎炎酷暑,如果能准确辨认,何至停尸八日?如果不能准确辨认,停尸八十日又有何用呢?

于是,建文帝不死之说从京中风起:一说,危难之日,由程济等贴身亲信二十二人带领,从地道或御沟中逃跑了;一说,由宫中的主录僧溥洽为他削发,扮成和尚,藏匿于某处寺院了。当然,也有南逃至海外的种种传闻。

聪明的永乐皇帝知道,他是冒着“夺嫡”和“篡位”的罪名登上帝位的,正儿八经的皇帝在世并且出逃,对他的帝位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一方面为了安定人心,不得不煞有介事地发布建文帝已死的诏书;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根据传闻中的蛛丝马迹苦苦地寻觅,于是,又引出了许多明察暗访的故事来。

《明史姚广孝传》说:八十四岁高龄的姚广孝病危的时候,永乐皇帝亲自到广寿寺看他,问他有什么话想说,他说:“和尚溥洽关押太久,希望能够放掉他。”溥洽是谁?就是皇宫里的主录僧,他就是传闻替建文帝剃头改装,被认为知道建文帝下落的人。

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永乐帝真正找到了建文帝的尸体,又何必把一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和尚,关押十六年之久,苦苦地追问建文帝的下落呢?

《明史胡潆传》更是明确地说:宫中大火的时候,有的说皇帝趁机逃跑了,跟着跑的旧臣很多,永乐帝很怀疑这件事,于是派遣胡潆拿着御制诏书,以寻访仙人张邋遢(三丰)为名,通行天下州郡乡邑,暗暗地察访建文帝的下落。

永乐二十一年,胡潆还朝的时候,已经就寝的永乐帝深夜如见,直至四更才出。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建文帝已死,何必要派出胡潆这样的重臣外出寻访,并且长达二十一年之久呢?如果仅仅只是寻访仙人张三丰,自可当朝议事,何苦要迫不急待地作通宵达旦的密谈呢?

《明史郑和传》也说:“成帝疑惠帝(即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郑和下西洋,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外交上确有很多成果,然而就明成祖的主观愿望来说,目的只是两个:一是炫耀武力,威胁或笼络海外诸国来朝受封,为自己的帝位正名;二是继续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可见,在明成祖朱棣的内心深处,“不知所终”,才是建文帝结局的最真实的结论。

    天下大师之谜

不过,明代王鏊的《震泽纪闻》及其他明代私家记述中,却出现了另一段传奇故事:正统年间,一位御史外出巡察,有一个老僧当道而立,左右呵斥,他却昂然不动,御史亲出问讯,他才颤巍巍地宣称:“我就是建文帝!”这真是骇人听闻。

从成祖到英宗,历时三十几年,已经换了三个皇帝,御史把他请进布政使司,他盘腿端坐,昂然地说:“我自蜀历滇,游方到此,现已是风烛残年,别无所求,只望骸骨能返回中原罢了。”

御史不敢自专,禀报朝廷,并且把他送到北京,他呤诗道:

“流落江南四十秋,归来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英宗诏廷臣会问,大臣们也不能妄断真假。

后来,英宗叫伺候过建文帝的老太监吴亮来辨认,吴亮一露脸,老僧说:“你不是吴亮吗?”“我哪里是什么吴亮!”老僧从容地笑了,他说:“那一年我在便殿里吃子鹅,把一块鹅肉掉在地上,当时你手提茶壶,扒在地上,用嘴把鹅肉叼起来,你难道忘了吗?你怎么敢说你不是吴亮?”

话音未落,吴亮“扑通”一声,跪在老和尚膝前,泣不成声。

奇怪的是,当天晚上,吴亮回到家里,不声不响地上吊了。是自缢,还是他缢?更是无可解说的谜中之谜。

据说,这老僧死后葬在北京西山,未加封树,号称“天下大师”。

王鏊生于1450年,同“老僧”出现的时间相近,后来又做了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的高官,其说大略可信。

据另一些史家考证,这个“老僧”曾云游天下,到过江苏、浙江、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其间三次到过重庆,甚至还到过缅甸,在他经历过的地方,大多还留有可供考证的遗迹。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老僧,已是风烛残年,何苦要冒欺君杀头危险,冒充早已被录入鬼籍的建文帝呢?假如真是冒充,皇宫中的典章礼仪,人事起居,甚为繁琐,又怎么经得起长年累月的三推六问呢?《明史》的结论是:此和尚“诡称建文皇帝”。既是诡称,明英宗为什么不把他就地正法,而让他安享天年呢?

结论是不言而喻的。

有趣的是:我国著名学家顾颉刚在北大求学期间,曾骑驴探访建文遗踪,居然在颐和园后面的红山上,找到了“前明天下大师之墓”。更巧的是,1928年的《艺林旬刊》还刊出了“明建文帝衣钵塔”及云南武定狮山佛寺塑造的“明天下大师像”的照片,照片的图注肯定地说:“天下大师者,明建文帝也。”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文帝的遗迹屡有发现,每一次的发现又会牵引一串新的疑问和新的谜团。看到,建文帝虽然早已作古,但是,关于他的下落之谜,仍然会被史学家及有兴趣的读者探究下去。

——重庆磁器口的入口处。

——磁器口人流如织,非常热闹。


——我和朋友边走边聊建文帝的往事,均是不胜唏嘘。想那一个名正言顺、宽容仁厚的帝王,却被自己的叔叔追得狼奔豕突,亡命天涯,甚至不得不漂洋过海,确实让人感慨不已。

说着聊着,我俩穿越了小山坡的一个楼廊,到了一个能远眺江景的凭栏高处。这里地理位置非常好,视界开阔,江风习习,唯一缺点是稍微偏僻了一点。附近除了一个简陋的杂货铺,其余行人、游人和居民一个也看不见。

我看了一会儿空旷的江景,转过身来正准备对朋友说话,却突然发现刚才穿过的那个荒凉破败的楼台旁边,有一老一少两尊塑像。咦,这么偏僻的地方怎么还有这么精美的塑像?再看旁边,还有一座残旧的墓碑。

我好奇地凑过去,定睛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明建文帝塑像!”碑文中写道:“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孙朱允炆继位,改元建文,史称建文帝。因其锐意改革,大胆削藩而触怒亲王利益,燕王朱棣起兵攻入南京,建文帝乘乱逃离京城,辗转云、贵、川达四十余年。在宝轮寺隐修期间,常偕童临此:观渔火千帆,叹嘉陵东逝……”

我俩再蜿蜒转到楼台之上,发现空无一人的上一层竟然别有洞天,苍松翠柏间,一个古朴、典雅的两层小厅赫然入目,上写:“建文亭。”左右有楹联,左联写:“名山曾隐黄袍玉璧。”右联写:“嘉水长浮皓月孤心。”


我后来上网搜索,对此楹联竟然毫无记录!可见,这一景点游人罕至。如果不是这么无意之中七拐八绕,我们也不会找到这么个人迹渺无、但别有洞天的地方!

惊异之余,我俩更对建文帝的命运转折无限同情。只是,若宽容仁厚的他一直在位,势将没有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建故宫、天坛,修《永乐大典》,派郑和七下西洋,平定安南,打压蒙古……这样影响历史格局的壮举了。

重庆邂逅建文帝,再探千古不解谜 建文帝是谁
明朝的历史,将失去很多光彩……

文图:陈清贫,联系QQ:14628839陈清贫探秘系列帖

命不该绝:他们这样在大难中幸存(命运莫测,探秘偶然中的必然)

国庆:完整拍摄朝鲜族人举行婚礼(新鲜奇特,探秘异民族的婚礼)

邂逅“自己”:我渐渐走进了未来(无尽星空,小人物也有大发现)

为什么说:我们都是星尘(图文)(所谓星尘,不仅仅是一个词语)

午夜两点,楼上传来掉弹珠的声音(司空见惯,难道背后藏着大学问)

清贫亲探:武汉东湖白光倒树之谜(诡异莫名,至今没有揭开的秘密)

朝鲜情缘:我认识的几个朝族朋友坐飞机,为何感觉比坐火车时间慢在北京,幸运邂逅藏密大师慈智木我在朝鲜的三天三夜(图文完整版)

《爱的蹦极》:同性之间的一朵花青春回忆:十四岁那晚的摸胸事件

爱到深处:他曾为陈晓旭割腕自杀腼腆男孩,小声要我用性来做纪念

亲探越王勾践剑:超越时代的神兵陈清贫:亲身经历的一次UFO事件


春天来了,春天的故事

两天两逛樱花园,夜色掩映看樱花闲逛武汉樱花园,落英缤纷赏樱花

长沙出差散记二:山野深处的野花长沙出差散记一:春天来了(图)

一别18年,在长沙重逢战友陈培先武汉樱花园:让人惊艳的垂丝海棠

生平第一次:在长春看冰灯夜晚篇生平第一次:在长春看冰灯白天篇

点评2007:我过目不忘的十大美女点评2006:我过目不忘的十大美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6840.html

更多阅读

1912戴总越南相亲记十三(上)再探海防红灯区 大龄剩女相亲记

1912戴总越南相亲记十三(上):越南活闹鬼的豪华葬礼。冒死再探海防市内红X区,N多精彩照片。饭店的免费自助餐我的早餐,接到海防阿胜有新闻价值的电话,他说他们那有个活闹鬼大哥大今天葬礼!叫我去看看!我等不急电梯,立刻跑步下楼。。打了个

“五河”源头第六探——再探赣江源 赣江

“五河”源头第六探——再探赣江源赣水泱泱问源头江西境内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总长度18400公里,水系骨干是长江、鄱阳湖、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这就是所谓“一江一湖五河”的水系格局。赣江是江西境内最大的河流,长江的第二

陈文彬 陈文彬是谁

60年前的1951年,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20岁的学生,被选入新中国第一批国家男篮,备战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1955年,这位24岁北大生担任新中国第一届国家男篮主教练。这就是陈文彬,新中国篮球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快速/灵活/积极/主动,这些50年前

周侗,一说岳飞师傅,北宋末年武术大师 周侗的师傅是谁

1、史文恭,确有其人,也确实是周侗的弟子。曾追随周侗打仗,似乎在我的记忆中他还救过周侗的性命。鉴于此,周侗传授他枪法,叫什么凤凰枪的。后来,史文恭为了抢功,出卖了师傅周侗,致使周侗愤而辞官。史文恭后来去曾头市当拳师,射死了梁山晁盖。

声明:《重庆邂逅建文帝,再探千古不解谜 建文帝是谁》为网友情歌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