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黄芪
上师如意宝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汇集
【别名】白芍药、杭芍、毫芍、川芍、金芍药、
【处方名】:白芍、杭芍、大白芍、生白芍、炒白芍、炒杭芍、酒白芍、醋白芍、焦白芍、白芍炭
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炒白芍,又名炙白芍。
处方应付:写生白芍,付生白芍;写白芍、杭白芍、酒白芍,均付酒白芍;写炒白芍、麸白芍、麸炒白芍,均付麸白芍。
生白芍:性味酸寒,长于养阴、敛阴、平肝、止痢,常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症。
土炒白芍:长于柔肝和脾止泻,多用于肝旺脾虚痛泻者。
麸炒白芍:长于养血调经。
醋白芍,又名醋炒白芍、醋芍:善入肝经,长于补血柔肝止痛。
酒白芍,又名酒炒白芍、酒芍:酸寒之性降低,补益作用增强,偏于通行血脉、养血活血,血虚兼寒凝血瘀之证最宜。
焦白芍,又名焦芍、白芍炭:存性,偏于敛血止血。
【白芍概说】白芍,味甘酸苦,性微寒,归肝、脾经;为手足太阴引经药,主入肝脾血分,敛降而微升散。具有补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的功效,为阴血不足、肝阳上亢患者所常用,尤为妇科常用药。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肝阳眩晕头痛,肝郁胁痛,腹痛,四肢拘挛疼痛,风湿痹痛,泻痢腹痛,虚热,自汗盗汗。
【性味归经】味甘、酸、苦, 性微寒。入肝、脾经。
【功能主治】养血荣筋,柔肝安脾,平抑肝阳,缓急止痛,敛阴收汗。主治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痛,泻痢腹痛,头痛眩晕,血虚萎黄,阴虚发热,自汗盗汗,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带下。
1,养血敛阴止汗:适于血虚阴亏证。
a.血虚诸证,如面色萎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b.阴虚盗汗,表虚自汗。后者多配桂枝。
2,平抑肝阳,柔肝止痛:适于阴虚肝旺证。
a.肝阳上亢症见头晕目眩,烦躁易怒。
b.血虚肝郁:胁肋疼痛,多梦易惊。
c.肝脾不和,脘腹挛急作痛和血虚引起的四肢挛急作痛,每伍甘草。
此外,还可用治肝强犯脾引起的腹痛腹泻及下痢腹痛。
【用药配伍】
白芍配伍柴胡:白芍养血敛阴,柔肝和血,缓急止痛,清解虚热;柴胡疏肝解郁,和解退热,升举阳气。白芍酸寒收敛,能敛津液而护营血,养血以柔肝,缓急而止痛,泻肝之邪热,以补脾阴;柴胡轻清辛散,能引清阳之气上升,以疏调少阳之气,而理肝脾、调中宫、消痞满。二者合用, 一敛一散, 一补一泻,疏柔相济,体用兼顾,互制其短而展其长。以白芍之酸敛,制柴胡之辛散;用柴胡之辛散,佐白芍之酸敛。共奏清胆疏肝、解郁止痛、养血敛阴之功效, 用於治疗肝气郁结、阴血俱虚之头晕、目眩、胸胁苦满、两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症。
白芍配伍甘草 白芍酸寒,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平, 补中益气、缓急和中。二者合用, 酸甘化阴, 共奏调和肝脾、养血益阴、缓急止痛之功效, 用於治疗肝胆不和、气血失调、血行不畅、阴血亏虚之脘腹挛急作痛、四肢拘挛、头晕头痛、痛经、经期头痛等症。(白芍与甘草同用,能治中枢性或末梢性肌痉挛,以及因痉挛引起的疼痛,如腹痛、腓肠肌疼痛。)
白芍配伍枸杞子 白芍酸苦微寒, 入肝、脾经, 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止汗;枸杞子甘平, 入肝、肾、肺经。滋肾润肺、补肝明目。二者合用, 肝肾同补, 滋水涵木, 共奏养血滋阴、柔肝平肝之功效, 用於治疗头晕目眩、心悸怔忡、两目干涩、视物不清,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以及崩漏、月经过多等证属肝肾阴虚所致者。
白芍配伍石决明 白芍平抑肝阳而敛阴;石决明平肝潜阳。二者合用, 有平肝潜阳养阴之功效, 用於治疗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筋脉挛急等症。
白芍配伍熟地 白芍养血敛阴;熟地滋阴补血。二者合用, 可加强其补血滋阴之功效, 用於治疗精血亏虚之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月经不调、月经后期、闭经等症。
白芍与枳实相配,行气活血,清热散结。
白芍与川芎相伍,祛风活血,柔筋止痛。
白芍与黄芩相伍,清热止利,除烦安胎。
白芍与百合相伍,滋养胃阴,缓急止痛。
白芍与桂枝相伍:桂枝辛温,发汗通阳主动;白芍酸寒,和营敛阴主静。二者配伍,一散一敛,散收结合,发汗之中有收敛之意,和营之中有调卫之功;桂枝发散因白芍之敛而不伤阴,白芍酸敛不滞邪。
【临床应用】
1.用于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崩漏等证,有养血调经之效。治肝血不足,经脉失养,以致月经不调,经期腹痛,崩中漏下,头眩昏晕者,常配当归、川芎、熟地等同用,即为养血调经的基本方;经行腹痛,可加延胡索、香附;崩漏不止,可加阿胶、艾炭。若阴虚有热,月经先期、量多,或崩漏不止,可加阿胶、地骨皮等同用。
2.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或肝阳偏亢的头痛、眩晕、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李作痛等证,有养肝阴,调肝气,平肝阳,缓急止痛之效。治肝阳上亢的头痛眩晕,常配生地、生牡蛎、生代赭石、牛膝、石决明等同用;治肝郁血虚,肝阳偏旺,肝气不和,两胁作痛或乳胀者,常配当归、柴胡、白术、茯苓等同用,以养血疏肝;治肝脾失和的脘腹挛急作痛,或血虚所致的四肢挛急作痛,常配甘草同用。
3.用于各种疼痛:白芍应用十分广泛,可治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胃脘痛、腹痛、痛经等证。如小建中汤用白芍12g,配伍桂枝、炙甘草等,治疗脾胃虚寒之脘腹时痛;芍药甘草汤用芍药、甘草各12g,主治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白芍、柴胡合六味地黄汤成疏肝益肾汤,用治肝血虚之胃脘痛;半解汤重用白芍30g、配伍柴胡、当归、川芎、蔓荆子等,治疗偏头痛;芍药汤用白芍、牡蛎、干地黄各15g,桂心9g,治疗产后虚热头痛。
治疗三叉神经痛:白芍50g、炙甘草30g、酸枣仁20g、木瓜10g, 水煎服, 日1剂。
治疗坐骨神经痛 用四味芍药汤加味:白芍30g,生牡蛎(布包先煎)、丹参25g,炙甘草、醋延胡索各15g,苏木18g每日1剂,水煎服。偏寒者加独活30g,制川乌10g(先煎),附片10g(先煎);偏热者加虎杖18g,忍冬藤30g;痛剧者加紫荆皮15g,丁公藤10g;痛久者加乌梢蛇15g,徐长卿12g;有骨质增生者加肉苁蓉18g,骨碎补、鹿角霜各15g。
治疗痛经 气滞血淤型用炒白芍60g, 炙甘草30g;寒凝血滞型重用炒白芍90g, 加肉桂10g, 炙甘草30g, 水煎服, 每日1剂。
4.用于阴虚盗汗,及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证,能敛阴、和营而止汗。治属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表虚恶风而自汗者,常配桂枝、生姜、大枣配伍,调和营卫而止汗;治属阴虚阳浮而盗汗者,常配生地黄、浮小麦、柏子仁、牡蛎、龙骨等同用,敛阴而止汗。
5.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属于中医“肠澼”、“痢疾”范畴。《证治汇补》指出:“肠澼者,谓湿热积于肠中,即今痢疾也,故曰无疾不成痢,痢乃湿、热、食积三者”。
治疗属湿热壅滞大肠、下痢腹痛、里急后重之急性细菌性痢疾,用芍药汤加减方:白芍20g,黄连10g,黄芩、槟榔、木香、当归各15g,甘草、大黄各15g,马齿苋30g。水煎服,一日一剂,重者2日服3剂。以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加减法:(1)如里急后重甚,滞下不爽,第一剂可用大黄清肠行滞,第2剂以后则去之,以免通下太过;如下痢赤多白少,去大黄,加地榆15g、金银花20g。(2)胃脘不适,恶心欲呕者,是胃气失和,酌加法夏、竹茹、陈皮之类。(3)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者,是夹食滞,酌加厚朴、神曲、莱菔子、山楂之类。
6.用于泄泻:白芍,一则味酸入肝,可敛肝柔肝使肝木不乘克脾土;二则味甘入脾,可补脾土使土旺不受木克;恰合病机,为脾虚肝旺之泄泻要药,故须重用;且最好与白术同用增加健脾之力,方能取得满意疗效。治属肝气乘脾,肠鸣腹痛泄泻,得泻痛减者,常配白术、陈皮、防风同用。
7.治疗顽固性水肿,用白芍利水汤:白芍、益母草各100g,白术50g。方中取白芍调肝利小便为主药,配益母草活血通络利水,白术健脾补气,燥湿利水。白芍利水汤随证加减可治多种顽固性水气身肿,皆是取白芍利小便之功。
8.治疗病毒性肝炎 白芍是临床治疗肝病的常用药,主要取其滋阴养血敛阴,平肝柔肝缓急止痛之功,以缓肝气之恣横,使其和柔,而解胸胁胀痛之平,适用于肝炎及肝硬化之肝肾阴亏,或阴亏火旺,或阴血亏虚,或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诸证。有报道,临床用芍药甘草汤(白芍21g,甘草14g),治疗病毒性肝炎(急黄肝45天,急性无黄疸乙型肝炎60天,慢性肝炎3-6个月),在改善主症、退黄、肝功能恢复及促进HBsAg阴转等方面都有显著作用。
9.治疗急性胰腺炎,方用:白芍12g,柴胡、黄芩、延胡索、川楝子、生大黄、青木香、甘草、姜半夏各9g,水煎服。
10.治疗肠道激惹综合征 白芍30~40g, 陈皮、炒白术各10g, 防风、生甘草各6g。每日腹泻4次以上者, 加石榴皮、乌梅;便秘者, 加炒莱菔子、郁李仁;腹胀甚者, 加炒枳壳;脾气虚者, 加党参;阴寒甚者, 加甘姜、吴茱萸;湿热甚者, 加川连、茯苓。
11.治疗习惯性便秘 生白芍24~40g, 生甘草10~15g, 水煎服, 一般2~4剂即可见效。气虚加生白术24~32g, 阴寒凝滞加附子10~15g, 阴亏血燥加阿胶9~15g, 血虚偏寒加当归9~15g, 兼气滞者加麦芽10g, 血压高系肝旺者去甘草加代赭石20~30g, 血压高而偏於湿盛者去甘草加半夏、陈皮。
12.治疗肌肉性痉挛综合征 杭芍30~60g, 炙甘草10~15g, 水煎分3次服, 每日1剂。上肢肌痛加桂枝, 伸筋草;下肢肌痛加续断、牛膝;肩背颈项肌痛加葛根、川芎;胸胁肌痛加柴胡、桔梗;腹部肌痛加佛手、白术。
13.治疗萎缩性肌强直综合征 白芍40g, 甘草12g, 木瓜、牛膝各25g, 僵蚕12g, 水煎服, 每日1剂, 治疗先天性肌强直10例, 治愈1例, 显效4例, 有效5例。
14.治疗腓肠肌痉挛 生白芍24g, 炙甘草12g, 生龙骨30g, 水煎服。
15.治疗不安腿综合征 白芍15g, 甘草15g, 加水3杯, 煎至1杯, 分2次服, 日暮1次, 两小时后再服1次。
16.治疗面肌抽搐 白芍45g, 炙甘草10g, 水煎服, 分2次服, 每日1剂。
17.治疗肩周炎 用当归四逆汤加味:用白芍15—30g,当归15—20g,桂枝10~15g,细辛3g,通草10g,黄芪20~30g,姜黄6—10g,甘草6g,颈项强痛加葛根20~30g;肩痛连前臂、手指者加桑枝10g;肩臂冷痛加附片10g或川乌10g;肩臂重痛加羌活、独活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
18.治疗不寐证 用疏肝养阴汤:白芍12g,柴胡、川芎、丹皮各8g,香附、合欢花、枣皮各10g,生地黄12g,夜交藤1 5g,炙甘草6g。多梦失眠较重者加龙齿15g;头痛目眩较重者加天麻8g,钩藤15g;焦虑忧郁,烦躁易怒者加酒炒大黄5g,萱草8g;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者加旱莲草12g,酸枣仁8g,牡蛎18g,每日l剂,水煎服。
19.治疗骨质增生 (1)白芍木瓜汤 白芍30~60g, 木瓜12g, 鸡血藤15g, 威灵仙15g, 甘草12g,水煎分2-3次服, 每日1剂。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加葛根12g),胸推骨质增生(加狗脊12g), 腰椎骨质增生及其他关节病(加杜仲12g, 怀牛膝12g)。(2) 白芍、木瓜、葛根、鸡血藤、威灵仙、桑枝各20g, 怀牛膝15g, 川芎、陈皮各9g。水煎服, 日1剂。治疗颈椎骨质增生(有头痛头晕及合并腰椎骨质增生者酌情加减)。
【类药对比】
当归与白芍均有补血、调经、止痛之功,常相须为用。但当归性温,适宜于血虚有寒者;白芍性寒,适宜于血虚有热者。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用于血虚且兼瘀滞引起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以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可用于阴血不足,肝气不舒的月经不调、脘腹疼痛、四肢挛急作痛。当归又能润肠通便,治血虚肠燥便秘;白芍还能平抑肝阳、敛阴止汗,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以及自汗、盗汗等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6~12g(大剂量15~3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阳衰虚寒腹痛泄泻之证不宜单独使用。
《本草经疏》:白芍药酸寒,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肠胃中觉冷等证忌之。
《得配本草》:脾气虚寒,下痢纯血,产后三者禁用。
《本草正》:若脾气寒而痞满难化者忌用。
《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
《药品化义》:疹子忌之。
《本草经集注》: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饮食宜忌】
宜:血虚阴虚之人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者宜食;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盗汗者宜食;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缓解各种胸腹及四肢疼痛。
忌: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小儿出麻疹期间忌食;服用中药藜芦者忌食。
【化学成分】白芍含有芍药甙、氧化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羟基芍药苷、芍药花甙、芍药内酯甙、芍药甙元酮、胡萝卜甙、丹皮酚原甙,总称为白芍总苷,以及苯甲酸、芍药吉酮、丹皮酚、β-谷甾醇、没食子鞣质等。此外, 还含有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和三萜类成分。
【药理作用】
1.白芍的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较广。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芍在体外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芍药煎剂1:40在试管内对京科68-1病毒和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芍药中所含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有抗病毒活性。
2.白芍醇提取物对甲醛性急性炎症水肿及棉球肉芽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白芍所含牡丹酚、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及氧化芍药甙有较弱的抗炎作用。芍药甙有较弱的降温和解热作用。
3.白芍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芍药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并有一定的镇静、镇痛、抗惊厥等作用。白芍的解痉、镇痛对慢性肝病所致肝区及胁肋疼痛有一定治疗价值。
4.芍药或芍药甙对平滑肌有抑制或解痉作用,尤其是加用甘草后则抑制作用显著。
5.芍药甙单用镇静作用较弱,与甘草成分FM100合用有协同作用。
6.白芍对四氯化碳所致肝病理组织改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乙醇造成的肝损伤则不起作用。白芍提取物在一定时限内有破坏黄曲霉毒素的作用。白芍醇提物对黄曲霉毒素B1(AFB1)所致肝损伤有预防或逆转作用,但肝组织严重损害时,则作用不明显。
7.白芍和芍药苷能明显扩张冠状血管和肢体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血压的作用。白芍总苷有增强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8.白芍含有少量苯甲酸,摄入一定量可产生毒副作用,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
【文献摘录】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名医别录》:味酸,微寒,有小毒。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药性论》:臣。能治肺邪气,腹中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 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努肉。赤色者多补气,白者治血。
《开宝本草》: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本草衍义》:然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
《药类法象》:气微寒,味酸。
补中焦之药,得炙甘草为辅,治腹中痛之圣药也。如夏月腹痛,少加黄芩,其痛立止。若病人春夏秋三时腹疼,亦少加黄芩。若恶寒腹痛,加肉桂一分,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钱半,此三味为治寒腹疼,此仲景神品药也。如深秋腹痛,更加桂二钱。如冬月大寒腹中冷痛,加桂一钱半,水二盏,煎一盏。
《药性赋》:味酸,平,性寒,有小毒。可升可降,阳也。其用有四:扶阳气大除腹痛,收阴气陡健脾经。坠其胎能逐其血,损其肝能缓其中。
《汤液本草》:气微寒,味酸而苦。气薄味厚,阴也,降也。阴中之阳,有小毒。
入手、足太阴经。
《象》云:补中焦之药,得炙甘草为佐,治腹中痛。夏月腹痛,少加黄芩。如恶寒腹痛,加肉桂一钱,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钱半,此仲景神方也。如冬月大寒腹痛,加桂二钱半,水二盏,煎一半。去皮用。
《心》云:脾经之药,收阴气,能除腹痛,酸以收之,扶阳而收阴气,泄邪气,扶阴。与生姜同用,温经散湿,通塞,利腹中痛,胃气不通,肺燥气热。酸收甘缓,不利必用之药。
《珍》云:白补赤散,泻肝,补脾胃。酒浸行经,止中部腹痛。
《本草》云: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
《衍义》云:然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今见花赤者为赤芍药,花白者为白芍药,俗云白补而赤泻。
东垣云:但涩者为上。或问:古今方论中多以涩为收,今《本经》有利小便一句者,何也?东垣云:芍药能停诸湿而益津液,使小便自行,本非通行之药,所当知之。又问:有缓中一句,何谓缓中?东垣云:损其肝者缓其中。又问当用何药以治之?东垣云:当用四物汤,以其内有芍药故也。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气血。入手、足太阴经。太抵酸涩者为上,为收敛停湿之剂,故主手、足太阴经。收降之体,故又能至血海而入于九地之下,后至厥阴经也。后人用赤泻白补者,以其色在西方故补,色在南方故泄也。
《本草》云:能利小便。非能利之也,以其肾主大、小二便,既用此以益阴滋湿,故小便得通也。
《难经》云:损其肝者缓其中。即调血也。没药、乌药、雷丸为之使。
《本草》又云: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液》云:腹中虚痛,脾经也,非芍药不除。补津液停湿之剂。
《本草衍义补遗》:酒浸炒,与白术同用则能补脾;与川芎同用,则泻肝;与人参、白术同用则补气。治腹中痛而下痢者必炒,后重不炒。又云:白芍惟治血虚腹痛,诸腹痛皆不可治。芍药白补赤泻。又云: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又云: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也。又云:芍药之酸,收敛津液而益荣。又云:正气虚弱,收而行之。芍药之酸,以收正气。又云:酸收也,泄也。芍药之酸,收阴气而泄邪气。又云:肺燥气热,以酸收之,以甘缓之。芍药之酸,以敛逆气。
洁古云:白芍药补中焦之药,炙甘草为辅,治腹中痛。如夏月腹痛,少加黄芩;恶热而痛,加黄柏;若恶寒腹痛,加肉桂一分,白芍药二分,炙甘草一分半,此仲景神品药也。如寒月大寒腹痛,加桂一钱半,水二盏,煎一盏服。《主治秘诀》云:性寒,味酸,气厚味薄,升而微降,阳中阴也。其用有六:安脾经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气三也,止泻痢四也,和血脉五也,固腠理六也。白补赤散,泻肝补脾。酒浸引经,止中部腹痛。去皮用。
更多阅读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简介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肝、脾、肺、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在中医五行理论中,春季对应的是肝脏,因此,调养肝气对于春季的养生至关重要。黄芪作为补气佳品,在春季生发的季
服用黄精黄芪枸杞西洋参的适宜人群 西洋参适宜人群
服用黄精黄芪枸杞西洋参的适宜人群——简介黄精黄芪枸杞西洋参四种都是很有名的养生中药材,黄精黄芪枸杞西洋参泡水喝有它的诸多好处,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饮用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黄精黄芪枸杞西洋参适宜哪些人群服用。服用黄精黄
又是一年泡酒季:教你做补益气血、健脾益肾的养生酒—黄芪党参枸
又到一年泡药酒的最佳时节。今年泡的酒主要是给老妈饮用。她气血亏,给她补补身子。这次是用黄酒做药引。去年做过归圆酒和五味子养肾安神酒,分别是用米酒和白酒浸泡。当然最好是用白酒,酒精度数高些,渗透力也强,药材的药性也易析出。
灸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简介黄芪(耆)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也是一种最常用中药材。中文名黄芪huangqi含义为"黄色的头"("yellow leader"),意指其药材根的黄颜色和至要的补药。《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
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炒白芍是一种药物,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这里为你讲一讲。炒白芍的制作方法炒白芍的原材料为白芍,顾名思义是炒出来的。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