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江苏 甪直

甪直

甪直,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被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拥有2500年的文明历史。特别是她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 甪直位于江苏苏州城东18公里处,为多水之乡,北有阳澄湖,南有淀山湖、澄湖,西有金鸡湖、独墅湖,因而又有“五湖之汀”的美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甪直的小桥流水滋养出了优秀的文化学者。

1 概述

甪  直景区位于太湖之东30公里,距苏州市23公里,距上海淀山湖风景区16公里,由甪直镇和周围保护地带所组成。是以罗汉塑像和以商业古街为主的典型江南水乡古镇,景区面积1.11平方公里,保护地带4.5平方公里,辟保圣寺、海藏梅花墅2个景点,面积5.5公顷。

据《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来,没有战荒,没有旱涝灾害,人们年年丰衣足食。

这一遗址附近建了砖瓦厂,因取土而惨遭破坏。镇西南约7公里的澄湖围垦部分(包括车坊、澄墩、大姚大队沿湖地区)。 1974年出土新石器时代至宋代各个时期的文物1200余件,并发现湖底遗存古井甚多,可能是春秋战国的“摇城”遗址,又相传镇南的吴宫乡,为古吴王阖闾的离宫;吴王夫差又在镇西甫里塘北岸筑梧桐园。晚唐诗人陆龟蒙写有《吴宫怀古》诗曰:“香迳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2 旅游景区

2.1 叶圣陶纪念馆

  叶圣陶纪念馆,是叶圣陶当年任教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旧址,现被列为江苏省学校德育教育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叶圣陶(1894-1988),享年94岁,名绍钧,生于苏州一个平民家庭,因家境清贫,18岁于苏州草桥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1917---1921年在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从此与甪直结下了不解之缘,叶圣陶把甪直比作培育自己成长的摇蓝,亲切地称之为“第二故乡”。

馆内东则是当年的“女子楼”,1919年,叶老夫人胡墨林应邀女子部教师,在此执教三年,西面是“四面厅”,四面环通,是当年“五高”的博览室,叶老常把自己购买的中外进步书籍供学生阅读,如今厅堂内安放着叶老的遗容面膜,供参观,西面是“鸳鸯厅”,是当年教师的办公室和集体宿舍。

展厅部分主要以珍贵的实物、照片及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叶老光辉的一生以及在教育、文学、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贡献,特别是在甪直期间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实践、文学创作等。

当年叶圣陶与同事们自编教材,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实践,他给学生们讲授都德的《最后一课》、莫泊桑的《两渔夫》等,每一堂课都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每逢清明节,他总带学生到陆龟蒙墓前凭吊,晓之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当伟大的“五四”运动兴起的消息传来时,他与师生们在操场上召开“五四宣讲会”,还带头振臂高呼“外争 国权、内惩国贼”,又带领学生绕镇游行示威,在甪直古镇区点然起爱国的烈焰。

深入底层,贴近农民,冷眼看社会,叶圣陶在甪直的文学创作获得了大丰收,先后发表白话小说、散文诗篇近百篇,他创作的中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以及著名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等作品,不少素材和人物形象都来源于古镇甪直,在甪直期间,他是中国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先驱者之一;他还与朱自清、俞平伯等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叶圣陶的几个“第一”,足以说明他是一位敢为人民立言的作家和勇于改革的教育家,他为中国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人的一代师表。

1988年12月8日,叶老不幸在北京病逝,他的骨灰在其亲属和各有关领导的护送下,归葬在叶老的第二故乡——甪直。

2.2 王韬纪念馆

每当谈及改良,人们必然会联想到“康梁”。而早于“康梁”力主变法自强的王韬,则鲜为人知。其实,王韬的思想、主张在当时是颇有影响的,他曾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要求发展工商业和新式交通事业,主张改革封建的科举考试制度、学校制度,为戊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只不过当局“用其言而仍弃其人”而已。

1998年甪直镇人民政府为纪念思想家王韬,弘扬他的爱国思想和开放意识,筹建了王韬纪念馆。

王韬纪念馆在甪直中市下塘街6号,为一座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住宅,占地800平方米。坐东朝西,共分王韬生平事迹陈列室、王韬故居和韬园三部分。门楼上书有钱君陶先生题写的馆名,宅中为面阔三间的鸳鸯厅,上悬匾额“蘅花馆”,大厅正中竖有高大的木雕屏风,屏风前置有王韬半身铜像,厅柱上分别镌刻着王韬自撰的对联:“短衣匹马随李广,纸阁芦帘对孟光。”还有当年康有为题赠给王韬的对联:“结想在霄汉,即事高华嵩。”最后是一个小花园,名为韬园。

2.3 保圣寺

  建于公元503年,据今1495年历史的甪直保圣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江南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刹,寺内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所塑的九尊泥塑罗汉,虽历经千年沧桑,却仍然保存完好。寺内仍有200多间建筑,保持了一流寺庙的格局,号称江南四大寺院之一。寺内现存建筑有二山门、天王殿、古物馆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曾为寺题抱柱联:“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罗汉溯源惠之为江南佛像无双”。早年郭沫若先生看后讲“保圣寺的罗汉塑像,筋骨见胸,脉络在手,尽管受着宗教题材的束缚,而现实感却以无限的迫力向人逼来,使人不能不感到一种崇高的美”。

保圣寺内的“斗鸭池”、“小虹桥”和“清风亭”,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陆龟蒙先生留下的遗迹,他曾做过湖州、苏州刺史的幕僚,但一身清贫、生活艰朴、常与农民一起耕种田地,并首先发明了农民翻土耕地的牛犁,当地的农民特别敬重他。

保圣寺历代兴废,最盛时,殿宇5000多间,僧众千人,范围几达半个镇。及至明代成化年间, 现在的保圣寺山门是按乾隆年间的原貌重修起来的。走进二山门,但见天王殿气宇轩昂,单檐歇山式屋顶,戗角起翘采用立脚飞檐式,显示江南佛殿式风格。殿内可看到有明代建筑特点的昂嘴斗拱结构。据古建长专家陈从周考证,这座天王殿是明代崇祯年间在宋代殿基上重建起来的。梁式为前后三步梁,上加驼峰。柱础为覆盆式石础,刻有“压地隐出神童牡丹花”图案,这是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的遗物。殿内原有高大的四天王(即四大金刚)泥塑,抗战期间毁于侵华日军之手。现殿内展览当地出土文物。

天王殿北行,即是庭院。院内有两大件文物,一是青石经幢,二是铁钟。青石经幢立于西侧,它的全称叫“尊胜陀罗尼经咒石幢”。经幢是唐代创始的一种佛教石刻,由盖、柱、座组成,柱上刻佛像、佛名或经咒。铁钟,既是佛寺的镇山之宝,也是佛寺的历史见证。保圣寺的这座寺钟,铸于明末清初,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钟上铭文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吉言。佛经上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的说法,鼓钟也是行善的一种壮举。

庭院之北,就是在大雄宝殿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古物馆,内有世界闻名的“塑壁罗汉”。

2.4 澄湖出土文物馆

在保圣寺罗汉殿之东则,以展出甪直澄湖遗址出土文物为主的文物馆,馆内陈列了不同  时期、形态各异的水井;崧泽文化时期的彩绘陶瓶、黑皮陶壶;良渚文化时期的提梁壶;西周时期的陶尊、东周时期的铜削等珍贵文物;距今5500年的原始村落模型。用生动形象的手段展示了甪直先民五千多年以来的生产、生活情景。

发掘,发展了大量的古文化遗存,其中崧泽文化时期水稻田是江南地区首次发现。虽然,长江下游水稻栽培的历史起源于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然而崧泽文化时期的稻田及其相配套的池塘、水沟、水口等农用排灌系统的出现,证明了这一时期的人类种植水稻技术较马家浜文化时期更进了一步,这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水稻田的发展、演变、进化史有着深远的意义。此外,大量水井、灰坑聚集在一起,说明这里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人类从距今5500年前开始在澄湖地区活动,并繁衍生息连绵不断延续到宋代,之后开始向东北转移逐步形成现在的甪直镇。这次考古发掘及多学科合作成果,对研究澄湖地区人类活动及历史变迁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2.5 银杏树

  古银杏又是甪直古老的象征之一。这不仅是甪直这个历史文化名镇古老的标志,而且为甪直的景色添彩增辉 。目前镇上有银杏树7棵,其中在保圣寺四周有4棵,最大的一棵据今已1300年树龄,高度50米,树身三位男子也围不住,她虽历经千年风霜,但仍能挺拔、健壮。著名教学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在甪直执教期间写的《高高的银杏树》一文中,对甪直古银杏的评价是“形象高大,意志坚强,气魄宏伟”,因此叶老先生在临终时关照其亲属要将他的全部骨灰安放在四棵银杏树(甪直保圣寺)的地方,所以现叶老先生的墓就安在甪直,当地政府还专门建了叶圣陶纪念馆,以供人们瞻仰游览。

2.6 古街巷

当人们目睹该镇的古街、古房和深巷时,有领略了甪直古镇的另一种风味。镇上现有主街道9条,街面都以卵石及花岗石铺成,街坊临河而筑,前街后河,人在桥上走,船在水中行。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兴旺,游客络绎不绝。不论临街的住宅,还是临河的民房均为黛瓦粉墙、木门木窗、青砖翘脊,大多为明清时代的房子,墙壁上还带有花纹。古镇区有58条巷子,最深的巷子长达150米,里弄内的房屋有3进、5进、6进,最深的为7进。

2.7 遗址

  除此之外,甪直镇还有很多古代名人的遗址旧迹。镇东有北宋的白莲花寺,镇西有孙妃墓,镇北有吴王夫差的行宫,镇南有西汉丞相张苍的陵墓。

2.8 甪直牌坊

  三元桥,俗名三官桥,花岗岩石梁梁式平桥,建于清朝乾隆之前,桥联:东溯眠牛净绿水,西临斗鸭挹清风。该桥与万安桥构成了典型的三步两桥。 万安桥,俗名矮凳桥,花岗岩石砌成梁式平桥,建清朝乾隆之前。 众安桥,俗名麻皮桥,修葺于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2年)。[1][1]

3 旅游指南

3.1 交通

甪直西距苏州25公里,东距上海60公里。苏州到甪直在汽车南站有旅游班车直达,半小时一班,上海至甪直的旅游车则在上海八万人体育馆旅游集散中心发车,豪华空调巴士往返约60元。

3.2 住宿

甪直有多家私人旅馆,均有标准间,条件相对一般,但价格也较便宜。

3.3 门票

通票78元,包括萧宅(萧芳芳纪念馆)、沈宅(水乡服饰馆)、保圣寺(内有叶圣陶纪念馆)、万盛米行、王韬纪念馆、水乡服饰馆、历史文物馆。

3.4 美食

有“水云之乡,稼渔之区”美称的甪直,风光灵秀,水产丰富。说起吃来,鱼鲜藕脆菱角肥,河虾湖蟹尽你尝。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味,清淡、鲜嫩、细腻。甪直的蘑菇、河蚌很有名,点餐时不要错过。八角红菱是甪直的特产,如果有缘赶上收获季节,你一定要品尝。甫里蹄、甫里鸭

从古到今甪直地区居民凡是逢年过节或设宴喜订庆之日,蕴含团圆喜庆之意,有喜食“全蹄”“全鸭”之习俗,且由于烹制工艺的独到,成为喜宴之必备的两道主菜。

晚唐诗人陆龟蒙隐居甫里时,每每宴请文人墨客、亲朋好友,十公推崇这两道主菜并辅以十分诗意的菜名“甫里蹄”(又名龟蒙蹄)和“甫里鸭”。

甪直萝卜始创于前清道光年间,历史悠久,风味独特。产品选用优质新鲜萝卜、精制盐、特富粉等原料,采用传统精细制作而成,色泽经亮透明,味道香甜鲜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糖类等营养成分,为佐餐馈赠、居家旅游之佳品,在苏南一带行销百年,享有盛名。

三元桥,俗名三官桥,花岗岩石梁梁式平桥,建于清朝乾隆之前,桥联:东溯眠牛净绿水,西临斗鸭挹清风。该桥与万安桥构成了典型的三步两桥。 万安桥,俗名矮凳桥,花岗岩石砌成梁式平桥,建清朝乾隆之前。 众安桥,俗名麻皮桥,修葺于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2年)。

4 历史文化

有人说,这是因为有六条河流从镇内穿过,三条横向、三条纵向,这三横三竖的河道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用”字,加上沿着镇的一侧流过的吴淞江,就形成了一个“甪”字,每一笔都代表着小镇的河汊一条。也有人说,相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路经时见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便长期落在这里,自此,人们年年丰衣足食。

“忠厚传家久 诗书礼仪长”,一户大宅门上的这幅对联,或许道出了甪直人的价值取向  。千余年来,受悠久灿烂的文化滋润,这里民风淳朴,人心向善,礼贤下士,温良恭俭,造就了许多文坛巨匠和名人雅士。从唐代诗人、文学家陆龟蒙到现代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小镇代有才人出,沉淀下厚重的历史文化。

到近代,生不逢时。一些达官富贾在功成名遂之后,回到古镇,躲进小筑,远离尘嚣。在小巷深处,守一室芬香,看日出日落;沐一身书香,求心灵平静。宁静淡泊,颐养天年。也有不少志士仁人在这里刻苦攻读,为拯斯民于水火、挽民族于危难而上下求索。中国近代首位政论家王韬(1828-1897年)就是从这里走到北京、走到香港、走向世界的。鸦片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改良主义开始兴起。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不能再闭关锁国,提出学习西方科学,主张变法维新。王韬是其中一员。他自1847年起在香港主持《循环日报》笔政,开中国报纸政论之先河,鼓吹变法自强,宣传改良思想,支持康梁变法,主张政治改革。他在小镇一角的寓所,现已辟为陈列馆,介绍其生平。

历代名人

陆龟蒙:唐代诗人,别号甫里先生、江湖散人等。

皮日休:唐代诗人,陆龟蒙同时代人物。

罗隐:唐 代诗人。  高启:明代诗人。

赵子昂:元代诗人。

柳贯:元代诗人。

王韬:清代改革家、作家、报纸出版家。

叶圣陶:卓越的小说家和教育家。

萧芳芳:柏林影后。
甪直(江苏) 甪直

风土人情

甪直妇女的传统服饰是很有水乡特色的,以梳髻髻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档裤、束裾裙、着绣花鞋而出名,这种着传统服饰妇女站在人群里既亮丽又显眼,被城里人戏称为“苏州的少  数民族”。

甪直农村妇女的传统服饰,很富有甪直特色的水乡风格。甪直的农村妇女,她们历来以梳髻髻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档裤、束裾裙、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甪直农村妇女上苏州、去上海特别的显眼,被城里人称之谓“苏州的少数民族”。至今甪直地区仍保留着江南水乡妇女传统特色的民族服装。尤其是该镇西部地区40岁以上的妇女仍很流行,在镇上每天都能看到穿着这些传统服装的妇女上街赶集,这也是水乡古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镇政府倾注了较多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对古镇进行了大量的修旧如旧工作,恢复了沿街河棚和沈宅、万盛米行、萧宅等一大批古民宅和历史景观,整修了古街道和古桥、驳岸,同时利用古民宅布置了王韬纪念馆、萧芳芳影视艺术馆、吴东水乡妇女服饰馆等景点,使古镇的风情、风貌得到了崭新得体现。

4.1 环境特色



当人们进入古镇,就会感悟到一种舒适感,一种甪直古镇特有的新奇感。镇上河水清清,环境幽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历史景观,鸭沼清风、分署清泉、吴淞雪 浪、海芷钟声、浮图夕照、渔莲灯阜、西汇晓市等被先人们概括的“甫里八景”虽然历经历史的磨难,大部分已经被拆除,但仍能找出它们当年的恢宏的风采。

水多、桥多、是甪直镇的另一个特色。甪直历来享有江南"桥都"的美称,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原有宋、元、明、清时代的石拱桥72座半,现存41座,造型各异、各具特色,古色古香。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平顶桥,也有装饰性很强的双桥、左右相邻的姊妹桥和方便镇民的平桥,其中两桥相连成直角的双桥有5处。很多有识之士都感慨的说,看了甪直,实际就等于参观了一个古代桥梁的博物馆,其桥梁的密度,远超过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

4.2 镇名历史



甪直古是吴宫旧地,唐宋名镇。始建于梁代的保圣寺,为江南名寺,寺内唐塑雕罗汉堪称国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圣陶纪念馆、万盛米行、吴东水乡妇女服饰馆、王韬纪念馆、萧芳芳影视艺术馆等景点品位高雅,别具特色。“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是甪直浓厚水乡气息的真实写照,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原有宋元明清时期各式石桥“七十二顶半”,现尚存四十一座,素称“中国古桥博物馆”。

“看水乡,逛古镇,不可不去甪直。”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镇上河水清清,环境幽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历史景观鸭沼清风、分署清泉、吴淞雪浪、海芷钟声、浮图夕照、渔莲灯阜、西汇晓市等被先人们概括的甫里八景虽然历经历史的磨难,大部分已经被拆除,但仍能找出它们当年恢宏的风采。

水多、桥多是甪直镇的另一个特色。甪直历来享有江南“桥都”的美称,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原有宋、元、明、清时代的石拱桥72座半,现存41座,造型各异、各具特色,古色古香。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平顶桥,也有装饰性很强的双桥、左右相邻的姊妹桥和方便镇民的平桥,其中两桥相连成直角的双桥有5处。

据《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唐代诗人陆龟蒙(号甫里先生)隐居于此故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甪直镇俯视呈“上”字型,占地约一平方公里。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来,没有战荒,没有旱涝灾害,人们年年丰衣足食。 甪直镇位于苏州城东25公里,以有2000多年历史,古称甫里,唐代以后,因河道街形状象“甪”字,改现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6684.html

更多阅读

美国亚马逊直邮中国海淘攻略 亚马逊海淘直邮

美国亚马逊直邮中国海淘攻略——简介美国亚马逊的大部分商品不支持直邮中国,需要通过转运公司寄送到国内。但相比转运,美国亚马逊直邮中国周期较短,物流过程更加可靠,部分性价比较高、可直邮的产品(如手推车、某些电子产品)选择直邮运输,不

腹直肌整体04 :支撑提臀抬腿

支撑提臀抬腿是指在器械上进行的垂直提臀抬腿,因此称为VerticalLeg-Hip Raise,与悬垂提臀抬腿比较类似。一般主要支撑在罗马椅上、双杠上来做。目标锻炼肌肉:腹直肌整体(除了腹直肌,还涉及臀部、背部肌群)

直木京香:印象廉州沙街尾

引:晚上回老屋逛了下,从一九八六年起在那边儿住,现在拆了搞基建,半边街算是没了。真怀念打架斗殴,偷果摸鱼,堵邻家小妹和炸公共厕所的岁月,流氓是这样炼成的(2011-02-0621:10:08)我家侧对面是千年古迹海角亭,无论这座城市怎么变,还能找到当年

声明:《甪直江苏 甪直》为网友素面朝天也很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