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臆说部分内容整理 列子臆说txt全集下载


第01部分 列子臆说《列子》这本书《列子》这一本书,现在留下来的一共八篇,究竟是不是列子本人所作,在考据学上是非常
严重的问题。一般学者的看法,认为这是后人的伪造。所谓后人,当然不是指现在的人。考
据的问题是很难分辨的,不过,认为不完全是列子本人所著,这个观念是成立的。现在人考
据,认为《列子》是魏晋时代的作品,因为里面有些文字是魏晋时代才有的。但是,假使是
魏晋时代发现了残缺的《列子》而做了修订呢?所以我们现在不讲考据,不管作者、编者是
谁,《列子》的内容很重要,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中国文化历史上,每当天下大乱、拨乱反正的时候,都是道家的人物以道家的思想来救这个
社会,救这个世界;等到天下太平了,道家的人物正如《老子》所说的“功成,名遂,身退”
,自己都隐去了。所以在历史上所谓建立功业的,多半归到儒家的人物,庄子、列子的思想
,更能代表道家,与一切的政治、军事都有关系,与谋略学更有绝对的关系。
道家的思想,在历史上的评论,尤其庄、列的思想,素来被认为是阴谋的鼻祖。实际上所谓
阴谋、阳谋,本来是一个很难讲的问题,都属于谋略方面;讲到真正的谋略,与《老予》、
《庄子》、《列子》的思想是脱离不开的。所以我们看《列子》所引用的故事同它的理论,
就可以发现,很多内容在人生应用上,不但与《庄子》有相同之处,而且与战国时代诸子百
家之中的内容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我们今天开始研究《列子》,为了易于了解、深入,我们采用倒过来开始的方法。请诸位翻
到《列子》最后第八卷《说符》,我们先从这一篇开始,因为如果从第一篇开始,就先牵涉
到宇宙从哪里来,天地万物从哪里生,这些问题就很麻烦了。
你会说话吗中国文化法家的著作《韩非子》,其中有一篇《说难》,意思是讲说话非常困难。尤其是古
代的帝王时代,一个好的建议或者一个批评,讲的时候就要准备有被杀头的后果。话讲对了
,也许只是“片言”,却可能立刻晋入卿相之位;拿现在讲,几句话就可以入阁,甚至当部长
以上的官,所以说话很难。
非常奇妙的是,《列子》这一篇《说符》,显示了说话与思想观念是同时的。从哲学的立场
讲,言语在没有表达以前,这个内在的叫做思想,思想表达出来就是言语,把言语记录下来
就是文字了。所以言语文字就是思想,而这个思想言语文字要怎么样能够相符合呢?拿现在
观念来讲,就是把话说对了。如何才是对?内容的意义包括很多,必须把《说符》全篇了解
后,才可以得一个结论。
历史上这种事情很多,我们举一个故事为例。唐代有一位诗人叫做温庭筠,学问好,诗也好
,名气也大,当时出入于宰相令狐绚的书馆,待遇也好。有一天宰相问他一个问题,他回答
说:宰相啊!你大概事情太忙,但公务之暇也要翻一下古书啊,你问的就是《庄子》第二篇
里的一句话啊!宰相听了很不高兴。温庭筠同现在年轻人一样,不会说话,假使他学过道家
,一定会答复宰相说,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庄子》里的一句话?我也记不得了。再不然就装
作不知道,再偷偷地给他递一个条子,宰相一看自己就知道了,那更好,大概会给他升官子
。可是他不会说话啊!直言那是《庄子》里的话,好像你身为宰相,连一二三加起来等于多
少你都答不出来,这不是让宰相难堪吗!从此前途没有了。后来温庭筠有两句诗形容,“因知
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人生这样不好的遭遇,很多人都有经验,他后悔自己读书,
尤其更不该读《庄子》第二篇。
现在青年同学们出去做事,看到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动辄上报告,上万言书,恐怕将来也
会“悔读南华第二篇”,这就是《说难》,说话之难。人生的境界,善于说话,善于处理事,
就是个艺术,并不是光学滑头哦!等于现在的教育,很多青年看不起父母,因为自己以为大
学毕业,拿到硕士、博士了,爸爸妈妈好像大字只认识七八个,所以对父母看不起,那是非
常混账的。我们千万要注意这些道理,然后才可以了解《列子》中《说符》的精神。
还有一个交代,我们说《老子》、《庄子》、《列子》是道家的基本三经,属于诸子百家之
言,也就是“子书”。到了唐朝李世民当了皇帝,必须找个本家来捧场,就找到姓李的老子,
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所以唐朝的国教是道教。到了唐玄宗的时候,更把道家的学术系统宗教
化,把《老子》称为《道德经》,《庄子》称为《南华经》,《列子》叫做《冲虚经》。
说符篇【子列于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曰:“愿闻持后。”曰
:“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
屈伸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我们看古文,“子列子”,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文化中的“子”是尊
称,等于我们称人家先生,称老师。现在我们普遍流行叫老师了,像我们小的时候读书,对
老师要称先生,非常恭敬,比现在教育叫老师恭敬多了。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儒家的传统习
惯称老师为夫子,普通称一般前辈也是称“子”。所以孔子那个“子”是尊敬的意思,“子”就是一
个尊称。这里“子列子”则是特别的称呼,凡是特别有成就的先辈、先生老师们,在名字前统
统先称子,这个“子”包含有特称的意思。
壶子教的第一句话“壶丘子林曰”,壶丘子林是列子的老师,他是道家的一个高士,得道的高人。这位老师告诉
他一个原则,“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我们先注意“持身”,持是保持,儒家的观念就是“诚
意正心”。持身是如何保持自己的身心;换句话说,如何建立你的生命,如何爱惜你的生命。
同时也有第三个意义,就是中国文化经常提到的四个字“立身处世”。我们一个人活在世界上
,自己如何站起来,其实我们谁也没有躺着。所谓站起来,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自己要有所
建树。不管你学问的成就如何,官做到多大,财发到多么多,一切功名富贵都不是事业,那
只是职业问题。
什么叫做事业呢?我们文化里有个定义,就是孔子在《易经》里下的定义,“举而措之天下之
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一生的作为,能够影响到社会国家天下,这个叫事业。至于上当皇帝
,或者下做乞丐,只是职业不同。我们普通把职业跟事业两个观念混淆了,搞错了,问你做
什么事业,实际上是问他做什么职业。真正的事业并不是钱多少,地位多高,而是对历史的
贡献,对社会的影响力。有事业的人,才叫做站起来的人,那叫做“立身”,是顶天立地,站
在天地之间,不冤枉做一个人,对历史时代有贡献,有影响。“处世”两个字的意思,就是我
们怎么活得有价值,活得很合适,受人的重视爱护。所以“立身处世”就包含《列子》这里提
出来的“持身”这个观念。
列子是从学于壶丘子林的,这位老师告诉他“子知持后”这句话,照文字看来,似乎容易懂,
好像是保持后面,就可以保持到身体了。实际上真正的意思是告诉他,一个人讲一句话,做
任何一件事,都要晓得后果。譬如你今天去买股票,就要晓得后果,也许赚大钱,也许蚀本
,这叫做知道“持后”,后果是非好坏,事先已经很清楚了。所以要这样高度智慧的人,才可
以言“持身”,才懂得人生,懂得人生就可以了解“立身处世”了。我们看这一句话非常简单,也
许要到了年龄相当的时候,回想自己半辈子做事的经验,才知道有许多事情事先太不聪明,
所以人生大部分都在后悔当中,或者是机会过后又后悔,详细的申论我们看下文。
“列子曰:愿闻持后。”当老师壶丘子林告诉列子以后,列子还是不懂,他说我愿听“持后”这个
名词的观念和含义,希望你告诉我。我们曾经讲过,许多古文上写“敢问”、“愿闻”,那都是谦
虚之称,在前辈面前表示不敢随便问问题,但是不得已只好请教了,所以“敢问”。这是一个
文化礼貌的说法。现在这里是“愿闻”,很直接的,愿意听一听怎么叫“持后”。
你和你的影子“曰:顾若影,则知之”,“愿闻”之后,这个壶丘子林告诉他说,你不要问这个问题了,你回头
看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了。这个很妙,我们如果研究教育,这是很好的教育法。一个名词或一
个高深的哲理,不须讲理论,他说你回头看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了。
“列子顾而观影”,于是列子就回头看自己的影子。这就是古文,我们现在一看,不通,没有
交代清楚,应该文字里头说那一天正好天晴,列子站在太阳底下,所以看到影子。后人的文
章就要来这一套,不然不合逻辑,东一逻,西一逻,把文章那个味道逻得没有了。古文写法
这个不须交代,管他站在蜡烛光里或日光下面,反正他回头看影子。
“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列子回头一看自己的影子,就知道了。所谓“形”就是这个身体,
身体“枉”,枉就是弯起来,形体一弯,自己的影子也弯了,枉跟曲是同一意义,用法不同。
身体站直了,后面的影子也正了。“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所以这个影子是跟着身体走,
影子的本身没有作用,它的作用完全在于身体的变动。“屈伸”,屈是弯下来,伸就是伸直了
,“任物”,都跟着物质体而变化,我们做不了主。懂了这个道理才懂得“持后”。
懂了“持后”之后“而处先”,这个结论引出了道家的祖师爷老子的思想,“后其身而身先”。老子
告诉我们一个原则,道家的思想认为人毕竟是自私的,不自私不叫做人,好像天生万物,人
的自私是应该的。不过人要完全自私,必须先要大公,尤其《老子》这一句话。譬如军事哲
学上,做领袖的人、带兵的人,乃至当家长、班长都要懂“后其身而身先”。利益先给别人,
自己放在最后,最后的成功才会是你。如果碰到利益、机会自己先抓,最后不但失败,恐怕
这一条命也会丢掉。所以,真正的道理“后其身而身先”,就是危险事自己先冲锋,尤其一个
好的带兵官,什么艰苦都是自己来,你一上前,后面就统统跟着上了,如果你叫别人去打,
自己向后面倒退,你早完了。
这个思想观念,在我们文化里,也有范仲淹的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表示应该如此立志,才是知识分子的气度。自己挑起来天下一切的痛苦,眼光远大,帮助
社会国家,天下安定了,大家都得到了安乐,然后自己才敢求安乐。
千古名言是不错,范仲淹这是偷老子“后其身而身先”的观念。不过写文章不怕偷,偷得巧妙
就是好文章。偷来当然要改头换面,要装扮一番,那就是好句子了。我们晓得,列子所说的“
持后而处先”,也是由老子的观念来的,不过中间他提到,一个人回头看影子就懂得人生了,
影子的变化,是因为身体的变化而形成的。
一个人做一件事情、讲一句话,就像是自己的第二生命,因为大家都看到他的影像了。事情
做错了,中国的社会习惯,不大喜欢当面说穿,背后一定批评,这个就是你的影子。所以我
们做任何的事情,都要顾到后影如何。所谓历史上万世留名,名就是个影子,这个影子究竟
好不好?在你做的时候就先要考虑,这也就是自己的“持身”。
第二个观念呢?所谓“枉直随形而不在影”,枉就是弯,这个影子是弯是直,是随形体而变。
这也告诉我们,人生想要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业时,暂时别管一切难堪与批评,因为一般人
只看最后的结果。譬如要建一个伟大的建筑,必须先破坏很多东西,当时一定遭遇许多困难
,万人唾骂;等到建筑完成了,大家说你很伟大,尤其后来的人,会说我们祖先多伟大。所
以我们晓得,做一件大事,立一件大功,所遭遇的这些都是影子,如果要顾全影子的弯曲,
就不能做事了,从生下来就躺在床上睡觉,睡到殡仪馆为止,那绝不会遭遇做事的痛苦。所
以我们想有所作为,就不要受影子的影响。
“屈伸任物而不在我”,这个第二句话我们可以写在案头,做人生的修养之用。人们对你的好
与坏,长官及父母对你的不了解,当时的确是委屈,但是,人要有独立的人格,要建立一个
非常之事功,就要记住这一句话--“屈伸任物而不在我”。外面的环境是外物,我,始终要独立
而不遗,顶天立地站住。壶子说你懂了这个道理,你就可以知道“持后”,也就进一步了解道
家老子“后其身而身先”的道理,才可以建立一个事功,做一番事业。
这一段,已经提出《说符》的精神,可是他没有明说。这是壶丘子林告诉列子的话,符合一
个最高的原理,人生最高哲学的原则。这是一段故事。我们晓得“子书”里内容丰富,《列子
》、《庄子》都走这个路线,一段一段的故事摆在那里,兜起来则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像现
在最高的艺术,把很多的线条兜拢来构成了一个图案,把它拆开了,每个线条、每个图案,
都单独地成立。
关尹谓子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
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
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好听话 难听话“关尹谓子列子曰”,关尹于是老子的徒弟,老子传给关尹子,关尹子传给壶子,壶子传给列
子,列子传给庄子,这样一路下来的,这是道家,道教的说法。关尹子告诉列子,一个人说
话或者写一篇文章,“言美则响美”,好的话影响很大很好,“言恶则响恶”,这两个“恶”字有两
样读法,“言恶(音饿)则响恶(音勿)”,讲了坏的话,这个影响也是很令人讨厌的。“身长
(音常)则影长(音涨)”,我们现在的国语,反正涨也是长,长也是涨,一个人身体长,站
在太阳底下影子也长。“身短则影短”,身体短,影子当然也很短。这是当然的道理,看起来
很简单,他引用这个比喻说明一个哲学道理,所以“名也者,响也”,名是一种影响。我们中
国文化流传到日本去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宰相伊藤博文有两句名言,我经常引用告诉青年人
:“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这是中国文化,到他手里气派很大,他自我勉励,
求利不是为个人打算,要赚天下的大利,赚一个国家天下,才算本事。求名是求万世之名,
流芳千古,他做到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成为强国,是他一手造成的。
我到日本时,听那里一些老教授说,“这是我们东方文化”,我就笑一笑,什么东方文化!这是
中国文化,你们日本哪里有文化,你们的文化本来就是中国的嘛!从明治维新起统统是中国
文化。日本这些学者谈到伊藤博文、东方文化、仁义之道,他们那个摇头摆尾啊!非常得意
。那一年我去日本正好是秋天,看到黄菊花很好看,我有无限感叹,那是黄花的文化,黄种
人的文化,虽然非常美,可惜快要凋零。这是说到东方文化的这个道理。
讲到“名也者,响也”,名是客位的、客观的东西,主观是你的本身,你本身有所成就,那个
名就是真的;你本身无所成就,那个名就是假的。很多人在社会上有知名度,但很快就下去
了,我经常问年轻同学们,我说这一千多年来你们数得出来几个状元?能背出来十五个宰相
的名字吗?很难吧!关键并不在于你做过皇帝,做过宰相,考过状元,而是留万世之名非常
难。
倒是有一个人---小说家创造的孙悟空,天下人都知道。另外小说捧出来关公、诸葛亮、赵子
龙、张飞,谁都知道。孔子嘛!乡下人不一定知道。还有我们上有老子,中间有儿子(倪子
),下有孙子---作《孙子兵法》嘛,这三个子,恐怕乡下老太太也不知道。
由此看来,一个人所谓名,真的名,价值何在?“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这就严重了
,我们这个身体还不是自己真的生命,是真生命的一个影子。我们先让影子休息一下再讲。
第02部分 列子臆说“名也者,响也”,一个真正了解人生哲学的人,不要被虚名所骗,因为名是个假东西。这个
名包括了名誉,别人对你的恭维。许多年轻同学说,某人说我怎么……我说你怎么那么笨!谁
当面说你混账啊?“混账”两个字是在背后骂的。他刚才说你了不起,千万不要听这些,一个立
大功建大业的人,只问自己真正所建立的是什么,一切好坏的名誉都是虚假的,靠不住。人
家讲我多么好,徒有虚名,我实在没有那么好。这个道理也就是“名也者,响也”,是有些影
响,但不要被它欺骗,我们要认清楚自己。
另一种影子“身也者,影也”,这就是道家哲学,碰到形而上了。我们这个身体都不是真的生命,只是个
影子。不但在太阳所照下的身体是个影子,进一步要了解,连我们现在这个身体都是影子,
这就是高深的哲学了。
讲到哲学,因为接触各方面宗教的朋友,讲到基督教的耶稣,也算是圣人,你们不要把标准
抠得很紧。有些同学说,耶稣怎么叫圣人?我说不是圣人是什么人啊?当然是圣人嘛!我说
你看,被钉在那个架子上流血,又痛,那么难过,然后还说“原谅他们,不要恨他们”,这不
是圣人是什么人啊?我们做不到耶!这就是圣人。当然这个新旧约全书不是它的全部,可是这
个基督教的经典里说:“上帝照他的形象造了这个世界,照他的形象造了这个人类。”没有错
啊!只是给他们解释错了。实际上也是“身也者,影也”这个道理。
整个的宇宙,整个人类,后面有个东西,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或者叫它是主,叫它是神,叫
它是菩萨,随便你叫嘛!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中国禅宗祖师就叫做“这个”。“这个”就是“那个”
,“那个”就是“这个”,就是这个那个的代号。所以一切宇宙万有,包括地球、山河、大地,包
括我们这个生命,都是个影像,是第二、第三重投影。我们要追求的,是生命后面那个本有
才对,不要被影像骗住了,欺骗了自己。
如果研究哲学的同学们懂了自己的文化,就知道几千年前道家已经提出来“身也者,影也”,
这一句话概括了西方的宗教哲学。不管是旧的约,新的约,管他是契约也好,什么约也好,
我们一句话就解决了,而西方人说了一大堆,说得活龙活现的,好像真地拿了一根男人肋骨
出来造了一个女人一样。这样,男人应该比女人少一根肋骨啊!现在证明男女肋骨都是一样
多,所以那个影子已经被推翻了。中国文化没有穿宗教的外衣,不套上这种形式,真正的道
理就是“身也者,影也”,这一句话的哲学意义就很多了。
谨言慎行“故曰”,所以关尹子告诉列子说:“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我们大家打坐修
道要求神通,现在《列子》传你神通的原理。神通怎么来?他说“慎尔言”,告诉我们人生哲
学,在这个社会上讲话要小心。不要随便讲话是《说符》的道理,一句话也不要随便说,要
非常谨慎,古文这个“尔”字就是你,譬如在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的山区里,少数的地方
,有时候喊你就是尔。我一听,哎哟!这还是中国上古文化的保留。湖北客气话称你就是尔
的变音,到了北方,“你”字下面加个“心”字---您,这些都是古文“尔”这个字的变音,因为言语
是三十年一变,我们几千年文化,变来变去,各地的叫法不同了,古文就是古代当时的白话

现在的青年千万注意,不要认为现在的白话比古文明白,三百年以后的人如果研究我们现在
写的白话,比韩愈的古文还难懂。现在随便写一个“梅花牌卫生纸”,三百年后考据起来,起
码可以写一部博士论文了。
所以懂了这个道理,读古书也很有趣的,我们的“四库全书”保留有十三经注解,有时为了解
释一个字,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章,看得人又佩服又头痛,最后是叹气。原来古人做学问,一
生只研究一个字,你们都看过《三国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骂江东这一批了不起的读书
人都是“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的人物,年纪轻轻开始读书,会联考,写文章,头发都白了,
还在那里一个字一个字抠那个书本,然后带了一千多度的近视眼镜,讲起来那个学问,钻到
牛角尖里,还摇头摆尾,不晓得多舒服啊!实际上米长在哪棵树上他也不知道,这就是读书
人。所以诸葛亮骂他们“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讲理论、吹牛的时候
,那个口水答答滴,本事之大,学问之高,天下国家大事,什么都懂;等到天下大事真出了
问题,什么都不懂。可是诸葛亮自己也是读书人,他骂读书人,那叫做内行人骂内行人,骂
得最痛快。我们大家在座的,自己号称是知识分子,千万注意,不要被眼孔里有一个光明的
人骂了,他叫做“孔明”。
我们讲到“慎尔言”这个“尔”字,引出来很多的理论,所以古人为了一个字,考据文章写了一二
十万字,有时候又不能不看,怕人家说你某一本书不懂,就吃瘪,所以古人做学问,有些真
是可怜。好了,现在我们把话收回来,闲话少说。
所以关尹子告诉列子谨言慎行,人生要学的是说话谨慎,不要随便说话。“将有和之”,一个
善于说话的人,说出来会引起共鸣,大家都会唱和他。所以我经常给青年同学们讲,民主时
代你想去竞选,能够一句话引起大家的共鸣,那非常难;不是站在那里哀叫,“你们投我一票
”!我们一听只好去睡觉。真正高明的人,就懂这个原则,善于说话“将有和之”。所以苏轼称
赞韩愈的文章,“一言而为天下法,匹夫而为百世师”。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说的话天下人都
效法他,影响千秋万代。一个普通人,像孔子一样,为万世的师表,这才是我们的目标。我
们知识分子、青年同学们要注意。这也就是“慎尔言,将有和之”。
“慎尔行”,自己的行为要小心,任何事情不要随便,行为更不能随便,“将有随之”,有好的行
为,自然有很多人拥护,跟着你走。我们做一件事业,做一件事情,自己要再三考虑价值在
哪里,它的影响在什么地方,这就是《列子》说的“知持后才可以言持身”,“慎尔言”,“慎尔
行”。
器识 神通 先知因此他的结论说:“是故圣人见出以知人”,这个圣人是代号,指有智慧、有道德、有高度修
养的人。“见”就是眼光,儒家的文化是用“器识”表达,一个知识分子有见解,有远大的眼光,
就是有器识。所以古人说“先器识,后文艺”,有器识,然后才养成雄伟的气魄。不过,这一
句有人也倒过来用。现在我们讲到“见”,有先见之明的人,看到某人的行为及言语,就可以
判断他的结果了,由“出”已经知道“入”是什么了,“出”、“人”两个是相对的,就是一进一出。
所以有远见的人,由一个动因就晓得后果了。
青年人常问,未来的时代,将来的变化会怎么样?你要懂历史的演变,知道过去就知道未来
,所以“观往以知来”,完全是智慧的成就,神通是智慧的成就。“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先知
就是神通,原理就是这样。好了,现在我们知道另外一件事情了,佛家把预知的能力翻译为
神通,刚才讲到《圣经》,基督教不能用神通,只好用“先知”。“先知的预言”,这个“先知”的
名词是哪里来的呢?是从《列子》里头抄出来的,“先知”的出典就在这里。
爱和被爱【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汤武爱天下,故王;桀纣恶天
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
乎!】
“度在身,稽在人”,什么叫做度?中国有三个字,度、量、衡,过去政府有度量衡局。度就
是尺码,譬如一英尺,一公尺,这个是度。一斗啊,一升啊,这个是量。衡就是秤,天平,
一斤啊,一两啊,那个是衡。我们中国文化几千年,度量衡每一代都不统一。汉唐的制度,
一直到明清都有问题,而且各地方的制度不同。譬如我们现在去买菜,还要问是台斤还是公
斤,对不对?台湾几百年来习惯用的是台斤,它的秤同公斤不同。我们现在是根据西方文化
,所谓的公斤、公尺,从英国人开始,大家照这个尺码,公认统一使用。这个度讲尺度,一
个人有多高?多重?就是“度在身”。
“稽在人”,稽就是稽核,考察你,研究一下你究竟有多高。六尺啊,六尺半,这是别人的看
法。你的高矮胖瘦长短,是别人看到比较来的。所以比较人的高度在于别人,这是讲一个人
的形体。同样一个哲学的原理,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讲话做事,都看在别人眼里。所以我们
有时候想想也蛮痛苦的,人活着很多事情不是为自己做,是做给人家看的。在家中要做到家
人喜欢,在社会做到大家叫好。像穿一件衣服,本来是爱怎么穿就怎么穿,可是事实上穿衣
服就是给人家看的,所以买衣服时在镜子前比来比去,研究心理,不是自己觉得好就对了,
还要别人看到好才对,因为“度在身,稽在人”。人到了高位的时候,在公司里升个科长,薪
水加一点,旁边的同事都冷眼在看你,即使当一个董事长,也是一样。
我们看历史上一个经验。南宋的时候,贾似道上来当宰相,朋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劝君高
举擎天手,多少旁人冷眼看。”你好好地干,尤其是当了宰相,一只手要把天撑住不倒下来,
别人歪起眼睛坐在那里,专门在批评,在看你。地位越高,所有箭头都会针对你而来的。所
以人生要想过得舒服,要不出名,谁也不认识你,才是天下最幸福的人。有一点知名度,大
家都了解你、认识你,那是最痛苦的人。因为他变成所有箭头的目标,有一点缺点,万人都
看到,就完了。他如果不出名,也没有地位,他可以在地上打滚、睡大觉,谁也不看他啊!这
是道家的思想,所以告诉我们“度在身,稽在人”。
“人爱我,我必爱之”,这是当然的道理,相反的,《列子》又说,你要大家对你好,你问自
己对别人怎么样?你对别人都是冷眼相看,要别人热眼看你,也做不到。所以“人恶我,我必
恶之”,这是当然的因果关系。
说了这个原理,下面说一个中国政治哲学的大原则,“汤武爱天下,故王”,商汤、周武王,
他们爱天下,所以称王天下。我们晓得爱天下是爱得很大,拿现在工商业的观念来看,汤武
是做大生意的,投资下去,赚了一个天下国家,后代称王几百年,因为他们爱的是天下。不
像我们爱的就是十块、二十块,在那里拼命争,加薪加了五百,爱的就是这一点点,他的价
值永远就是五百块。人家汤武爱的是天下,你五百美金、五千万美金,他们也不看在眼里,
所以“汤武爱天下,故王”。
夏桀、殷纣,这两个古代暴虐的王,因“恶天下,故亡”。我们大家没有当过皇帝,也没有发
过财,躺在那里想象,假定发了财,天天吃麻婆豆腐一定很痛快。那个吃惯了麻婆豆腐的人
,说那算什么!有钱的人,做大生意的人,听到总经理报告今天又赚了一千万时,只淡淡地
说,哦!知道了,等于我们口袋里多了十块钱,念头都没有动过,不在乎了。而且越搞久了
,对于这种东西觉得讨厌得很,很烦,必须要另外找别的刺激。
不过,没有到那个地位的人,总是梦想那个地位了不起。我们在座的青年心里一定想,将来
发了财当上董事长,一定要买部最好的私家车,开到这里来上课。私家汽车坐惯的人反而讨
厌它,停车又找不到位置,到处都是麻烦,干脆走路好,这就是人类的心理。所以你懂了这
个心理,自己真经过富贵,什么都享受过了,然后才能把这本《列子》真读懂。所以古人用
字非常有道理,“汤武爱天下,故王”,不是爱天下老百姓哦!他们的欲望就是爱这个天下。
每个人欲望不同,有些读书人,你叫他爱天下,他没有这个气魄;问他要不要写一篇文章,
明天电视台给播出来,他立刻说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去写,他爱的是这个虚名。
桀、纣是亡国的皇帝,因“恶天下,故亡”。的确你读懂了历史,看到有许多皇帝,像明朝的
几个皇帝,生来就当皇帝,他们对于国家大事,看公文啊,烦透了,你们去办好了,你们去
批好了,他们看都懒得看,结果当然完了,这个道理是“此所稽也”。上面讲到“度在身,稽在
人”,稽就是一个成果的考核,是别人客观的考核。所以我们写历史、读历史是客观地读,历
史上的那个主角是主观的,那个是“度在身”,我们现在来研究历史,来了解古人,了解未来
,这个是稽核,“此所稽也”。
精明能干就成功吗《列子》文章很容易懂,进一步有好几个转折,拼命提倡知识的重要,学问的重要,道德的
重要,稽度的重要;反过来是相反的一个逻辑,“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这就是道家的哲理了
。他说稽核、测度都很高明,“而不道也”,这个道是指原则、原理,违反了原则就不合理了
。所以一个太精明的人,学问很好,永远是帮人家当手下的,不会当上老板,因为太精明。
你到社会上看,凡是糊里糊涂的,会发大财,所以四川人有个笑话, “面带猪相,心头明亮”

“面带猪相”,什么都不懂,讲话都不清。我们看到内地有些财主,当时没有冷气,夏天热得
腋窝都要夹两块冰过的鹅卵石,胖成这样。这一种人,他就有钱啊!可是你不要认为他笨哦!
“心头明亮”,他聪明得很。像我们青年同学们读书,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博士,还不是替那
些人去管理工商!所以“稽度皆明而不道也”。反过来讲,人生书是要读,读完了同我一样没
有什么,天天坐在上面吹牛,等于唱歌的歌星一样,这有什么稀奇呢!所以真的学问啊,就
不坐在这里吹了,那就要用,用的时候就不讲了,所以“稽度皆明”并不是道。
“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这两句话文字要特别注意,哪个人出门不从门出去啊?没有
门你还出得了房子吗?所以出门必须要从门出去。你到外面走路必须有道路啊!没有道路你
怎么走啊?这是当然的法则,这两句话等于这样讲。但是反过来说,真正第一等人是没有规
格的,“出不由门”,出去不一定由门,窗子也可以跳出去。如果连窗子都没有,墙上打个洞
嘛!打不了洞,地下挖嘛!“行不从径”,走路不一定从路上走,可以跳嘛!可以飞过去嘛!那
是智慧了。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他是正面讲,任何人出门要从大门,走路要走正路。你要深懂
道家反面的含义,办法是自己智慧想出来的,如果一个人呆板得出去都从门里出去,没有路
就不敢走路了,那只是一个普通人。
“以是求利,不亦难乎”,以这样的智慧想在社会上求到最大的利益,永远做不到。换句话说
,这样的人是笨人,一个真正有高度智慧的人,不一定从门里出来,走路不一定要在路上走
,他自己创造,自己开一个门出来。尤其所谓历代的名将,皆与常人不同,譬如说宋朝的狄
青,汉朝的卫青、霍去病,都不是军校毕业的,开始大字也不认得,也没有读过《孙子兵法
》,但是历史上讲他们打仗的本领“暗符兵法”,那是智慧。尤其讲狄青这个人,他原来没有
读过书的,后来书读得很好,他受谁的影响啊?受范仲淹的影响。范仲淹说,你年轻当兵,
好啊!好好当兵,送他一本《左传》,叫他好好去读,所以他深通《左传》。我们今天讲到
这里,暂时告一个段落。
《说符》这一篇,上次讲到由出世到入世之道,正提到历史哲学的问题,现在继续,他引用
上古哲学的观点。
存亡废兴的法则【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稽之虞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贤人之言,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
者,未之有也。】
现在讲历史哲学的问题。我们中国上古史的神农时代,有炎就是神农,代表一个时代的所谓
圣王,也就是我们的老祖宗。普通讲我们中国文化五千年,这已经是打折扣的说法。近七八
十年以来,根据西洋的观念,自己再打折扣,变成三千年文化。如果我们研究自己,就是从
满清末年以前算起来,我们已经有一二百万年的历史文化了。因为考据五千年前的事非常困
难,所以才从五千年算起。譬如说燧人、伏羲、神农,这一些名称的时代究竟有多少年,不
知道。而且我们也出过女娲氏,那时是老祖母统治这个世界。所以我们真要研究自己的上古
史,必须要懂得上古的神话史,拿现在人类学的演变来讲,从上一个冰河时期转变到这一个
冰河时期,其中有连带的关系。有关这个问题,我相信五十年后,对整个中国文化历史的看
法,不会是现在人的看法,而是有更进一步的研究了。
例如《列子》提到,“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神农氏是我们的老祖宗明王,那一代就是中华
民族农业建国的基础。不过,真到了完全农业建国,是到大禹时期,这中间又相差很多很多
年。由于大禹的水利完全治好,这个农业立国的基础才奠定了。在世界人类各国建立农业的
历史上,中国是最早的。二百多年前的美国建立了农业基础,非常优厚,但是以历史发展来
讲,我们这个民族仍是最早的。
“观之”就是看来,我们现在讲,从研究上古史看来。“稽之”就是考据。“虞夏商周之书”,神农
氏的时代,很难在夏商周时代的史料中找到文字的根据,因为孔子也注重考据,以有文字的
根据开始,把我们自己的历史截断,删定从唐尧、虞舜开始。至于唐尧、虞舜以前,多靠神
话传述。研究历史要注意,司马迁对于这个观念,在他的《史记》里讲过的,他说上古我们
祖先的历史非常悠久,只是资料不全,“搢(搢 拼音:jìn)绅先生难言之”,所以讲起来非常
困难。我们看《列子》这里,“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研究观察,不敢确定,“稽之”有文字可
以考据的“虞夏商周之书”,历史资料都在。
“度诸法士贤人之言”,“度”就是拿自己的心理、身体、生活的经验来体会,这个体会就是度,
所以度不是完全猜想。“法士”,不是讲法家,而是一般人或圣君贤相,能使天下太平,足以
为后世效法的就是法士。对于法士贤人们所说的话,都要注意。
整个的国家历史,譬如说尧、舜、禹,夏、商、周,一代一代的存在,开始创业的这些祖宗
们,都是了不起的,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天下太平,威风凛凛,武功文治都很昌盛。到了
后代就慢慢灭亡了,又换成一个历史的阶段。“所以存亡废兴”,存亡是讲历史的演变大原则
,废兴是讲人事的变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社会、家庭是如何兴旺起来的,又
是怎么存在的,最后怎么衰败而亡等等。
“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所以一切存亡废兴,都不会脱离这个法则,这个道。这个道,
不是形而上的,是形而下,就是在后天人文的社会有一个必然的法则。譬如人要做好人,这
一句话就是道,就是一个原则。怎么样叫好人呢?由这个道发挥出来的那一种,都列入好人
,那是道的分类。所以研究我们上古文化哲学史,好几个字有困难,一个“天”字,一个“道”字
。不要看到道就想到打坐修道、超凡入圣的道,这个道是讲历史哲学,人文的法则。他说各
有一个人文固定的法则,不照这个法则都会失败。所以个人也好,国家天下也好,建大功,
立大业,这个原则要把守。所以“非由此道者”,不是从这个路线来的,“未之有也”,是不可能
的。
【严恢曰:“所为问道者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
以亡。幸哉!余未汝语也。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强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
也。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已,则危辱及之矣。”】
重利轻道的结果“严恢曰”,严恢是上古一个高士,也是隐士,道家的人物。“所为问道者为富,今得珠亦富矣
,安用道”,现在讲的这个道,是形而下一切的法则、原则,也就是人生的大原则,历史哲学
、政治哲学的根本大原则。严恢曾经说过这个话,我们人为什么求学问、修道、求许多知识
?要知道,学问就是道,这个是原则。“为富”,有了知识、学问,就是无形的财富;有学问
自然有事业,有物质的生活,就是自然的财富。所谓学问包括一切技能,拿现在讲,自然科
学,一切谋生的技术,都是学问。他说我们求知识学问,最后的目的就是生活的充裕。生活
的充裕有两种,一种是精神生活的充裕,因为学问知识渊博了;一种是物质生活的充裕,就
是钱财多了,这都属于富有,人生总是为了富有。
“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我们只要有了珍珠宝贝,有了值钱的东西,有了钱就有财富了,
何必学道呢?读书干什么呢?这个话讲得非常妙,我们看到《论语》里孔子的学生子路也说
过这个话,有人民,有社稷,有权在手,还做什么学问?!所以孔子就骂他一顿。严恢讲的
话有同样的意味,他说只要有财富,何必有道?这个观念,在我们读古书时,或讲到历史哲
学时经常提到。现在我们讲到现实,有钱嘛!何必读书做学问呢?何必学什么道啊?就是这
个话,非常简单。
冲着这个道理,“子列子曰: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如果说有财富、有地位、有权力
就是有利,若有利就对了,桀纣为什么亡?这一点我们插过来一句话,刚才提到上古历史的
资料,第一部书就是《尚书》,比孔子的《春秋》还早,属于四书五经里的一部经,所以《
尚书》也叫《书经》,这是孔子集中保留了我们上古史有文字可稽考的一部书,有三代以上
的文诰等等资料。《书经》里有一篇《洪范》,是讲历史哲学、宇宙哲学的一本基本的书,
我们算命讲阴阳五行,金木火水土,这个五行观念就出在《洪范》。
《洪范》里头提到五福,你看我们过年时大家门口写的“五福临门”,我们都会写,但是都没
有去研究它。五福是“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五福里头很怪,言富而不言贵,贵
并不算福气!有钞票,有钱就是富,所以我们中国文字很怪,富贵富贵,富了就贵,不是贵
富贵富。你说你地位高,很贵啊!没得钱.做个清官,退休了以后连饭也吃不起,那可不是
福气啊!所以有钱,富了就贵。那么这个富呢?如果讲中国文化,真正的哲学,富又分两种
,钱财富有谓之富;学问好、道德好、精神修养高也是财富。这个里头有分类了,所以研究
我们自己的文化哲学,这个思想要搞清楚啊!对于自己的祖先保留的书籍真是要多读了。
现在严恢提出来,人只要有财富就好丁,何必学道呢?列子讲,这个观念错了,我们历史上
两位最暴虐的皇帝,夏桀、商纣,都是因为重利轻道而亡。但是我们真正研究历史,会发现
这些很坏的帝王领袖,反而是第一等聪明人。譬如讲纣王这个人,他的身体之壮,力气之大
,就是老虎、牛,他一手都可以抓住的。外加头脑之聪明,哲学啊,逻辑啊,什么都会,文
武都高的,对形而上的道的修养也有他的看法,认为人生那么短暂要及时行乐。所以桀纣的
时代,奉来社会经济很发达,财富也很充裕,历史上那个时代十分光辉。到了他们自己手里
,一二十年当中,因为尽情地享受,整个家当用光,就是整个的国家也毁掉了。纣王有名的
酒池肉林,喝酒起码要游泳池那么大的酒池,肉挂起来像树林一样,成为肉林,随便吃,尽
情地吃。
我们讲到医学的解剖学,纣王那个时候,早开始了人体的解剖,把孕妇绑起来解剖,以了解
胎儿在肚子里的状况。纣王专做这个事,王莽也做过。所以我们今天针灸穴道救了很多人,
当初研究的时候,有些可不是好的动机啊!是拿活人来解剖的。不像西方,用白老鼠啊,猫
啊,狗啊来实验研究生理学,不是拿活人来研究。
所以讲“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那个时候社会经济很繁荣,因为重利而轻道,拿现在
话讲,只重物质文明的发展,不真正了解精神文明的文化的含义,所以亡了,这是一个大原
则。我们今天看自由世界物质文明的发展,看集权国家的作为,这一代的历史到现在,是对
是错,很快就要分晓了。新的演变自然就要来临,我们如何建立一个新的文化,适应这个二
十一世纪的时代,就更加重要了。所以我们读古书,不是为了钻进古老的天地躲起来享受的
,是为了建立新的文化、新的文明,并且要了解如何发展未来。
所以列子成为道家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是有其道理的,不管《列于》这本书是否全部由他本
人所著,但是绝对代表他的思想。所以说,光晓得“重利而轻道”,但求物质文明的利益,轻
视了精神文明,忽略人文文化的发展,很快就会招致灭亡了。
列子告诉严恢说,“幸哉!余未汝语也”,他说你这个混小子啊!光晓得重利轻道,幸好我没
有真正告诉你“道”。
鸡狗禽兽之流“人而无义”,这个义就是义理。在古书里,大的范围有三,就是义理、辞章、考据。外国过
来的名称哲学,就是义理之学。汉朝的文章,唐诗宋词元曲,属于辞章之学,韩愈啊,柳宗
元啊,苏东坡啊,当然他们也懂义理,不过他们出名的是辞章,现在就叫做文学辞章,包括
文学与艺术。至于研究古人一切的学术,是属于考据的范围。
现在我们提到这个问题,是为了解释《列子》所讲“人而无义”,他说一个人没有真正的知识
学问,以及普通哲学的修养,就是文化的修养不够,“唯食而已,是鸡狗也”,这种人活着就
是为了吃饭,那就同鸡狗禽兽没有两样。我们现在文化相当衰落了,青年一代要注意,只讲
究吃,等于猪狗禽兽。如果是禽兽的话,就算喂它吃好的东西,吃补药,又有什么用呢?“强
食靡角”,为了争食相互以角争斗。
“胜者为制,是禽兽也”,如果人没有文化修养,就同动物没有两样,动物的世界就是弱肉强
食,这是自然的法则,所以“胜者为制”。中国这几十年,文化教育衰落得可怜,我现在回想
我们那些老辈子人,真是该打屁股,认为西方可以救中国,当年就把西方文化全套搬来了,
把这个国家民族搞得那么惨。只要讲达尔文思想,就说很进步,其实我们古人都讲了。达尔
文的《进化论》,弱肉强食理论,就是《列子》这句话,“胜者为制,是禽兽也”。以强凌弱
,就算成功,也不是人类的文化,那是禽兽的行为。
我们人之所以有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就是要扶助弱小,看到可怜的就要帮助,这是仁爱
慈悲,这才是人文文化的真谛。所以以《列子》看来,“胜者为制”,那是禽兽的哲学。日本
人的翻译叫“达尔文”,我常常想,要翻成“达尔昏”才对,昏头昏脑,没有搞清楚。的确,宇宙
间是弱肉强食,在“动物奇观”节目上你就看到了,不但动物如此,植物世界也是这样,整个
的宇宙所有生物都是以强凌弱的。但是,人类文化教育我们对待弱者更要爱护、保护,使他
生存,这是人文文化同禽兽文化不同的地方。
我们用通古今之变的思想来看《列子》的话,才晓得我们先辈诸子百家的思想涵盖多么广阔
。现在所谓的西方东方各种的思想,在古人都有,孟子还写过这样的人,“从许子之道,相率
而为伪者也”,你那个主义、这个主义是行不通的。所以在这里,《列子》也等于批评了后辈
那些徒孙,所谓“达尔昏”之类的弱肉强食,那不过是禽兽的哲学。
如果认为这个理论是文化的话,“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如果是以这一
种哲学思想作为人文社会的领导,那就把人类的社会倒回去,变成禽兽社会了。《列子》的
预言都说到了,这个世界被这种思想领导,人比野兽还不如,还惨!他说在这种思想哲学之
下,要想人能够尊重别人,能够尊重自已,永远做不到的。
自重 自尊“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一个人活在这个社会世界上,不受人尊重是危险的,也会遭致
耻辱。人能够牺牲自我,帮助别人,爱护别人,更要帮助危难中人,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敬
。所以得来不易,代价也不小。拿佛家讲就是慈悲,儒家来讲就是仁义。
说到“尊已”,有两个翻译名词非常不好,一个是“自尊心”。什么叫自尊心?就是我慢,傲慢,
在我们自古的文化里是不用这个名词的,因为会使人走上错误的路。另外一个是“值得我骄傲
”。中国人如果自己骄傲,那是很可耻的,其实是翻译的不通。西方文化当年翻译过来、不是
学问很深的人翻泽的,都是年轻懂几句洋文随便翻译的,后来用惯了。其实中国人不会说自
我骄傲的,而是用四个字“足以自豪”。“自豪”两个字就对了,“骄傲”就不对。自尊心的翻译,
应该是“自重”,就是孔子讲的“君子不重则不威”,自己尊重自己才是自尊嘛!当年因为翻译不
慎重,东西的文化都没有通,看起来是个小事,影响我们国家民族文化之大无与伦比。所以
你们做翻译的要特别注意,不要随便翻。
所以人真想得到别人尊重,先要自尊,拿现在话讲,就是自重;更要先尊重别人,别人才会
尊重你。如果骂人,讨厌别人,以为是自己的自尊心,拿宗教来讲,别人都逃避你,你已经
陷入了孤立地狱,自己还不知道。所以,不尊重人而希望人尊重你,那是不可能的。人要读
书,读书不是为知识啊!是要回到自己身心上用,这才叫学问。
这一段是《说符》基本的原则理论,古人的文章先提出来原则。
《列子》先把哲学的大原则讲了,下面引用许多故事,每个故事所包括的意义都是既深且远
,要自己慢慢以人生的经验,以精密的思想去体会。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
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
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
其所以然。”】
列子学射“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列子学射箭,技术很精到了,每一箭都射中了目标,没有
失败过。请教关尹子---以道家讲,关尹子是他的太老师,不过以诸子百家来讲,他们的系统
关系很难讲的,究竟如何,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但是这里他们好像又有密切的关系,所以
他就请教关尹子,关尹子说:“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你每箭射出去都打中,怎么样打中的你
懂不懂?这就是个问题,如果我们学过手枪的射击,打中容易,但懂得弹道学很难。懂了弹
道学的人,枪随便怎么打一定中,因为他心里知道什么枪、什么子弹、什么弹道之故。弹道
学尽管懂了,还有个哲学问题:何以计算那么准?关尹子问他,你每一箭都射中,你晓不晓
得是为什么?“对曰:弗知也”,列子讲老实话,这个不知道,我只看中目标,练习惯了就中。
“关尹子说:未可”,不行!
那么“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列子被这位老师一骂,自己就谦虚起来,“退而习之”
。现在顺便讲到古文,为什么古文要讲“退而习之”?那就是形容词了,不止是再练习三年,
是同外界都隔绝了,关起门来才能够专心再练习三年,所以加一个“退”字,成分就有那么重
。这样列子又来给关尹子报告。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关尹子说现在你应该懂了,为什么每一箭都射中。“列子曰:
知之矣”,我懂了。“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你既然懂了,可以了。注意啊!下一句
话,懂了以后,守住这个原则,不可以再乱、再丧失了。
这个故事,讲了半天,还没有说出来列子懂了什么,这就是《列子》跟《庄子》的思想。后
来佛法进人中国,南北朝之后,到了唐代,就有禅宗的产生。禅宗的教育方法所谓“参”,是
靠你自己去研究懂的,不是靠老师告诉你一个公式。公式越清楚就越没有智慧了,公式是别
人的脑子,启发不了自己的智慧。老师不告诉你公式,是要你启发自己真正的智慧。所以打
中不打中在于心,在养心之道,心的宁定也就是定。列子没有说出来懂了什么,他只说我懂
了。但是关尹子说你既然懂了,现在你总算可以了,下面一句“守而勿失也”,就呼应出来中
心所在。心的定静,再不能散乱了,散乱就不能定;不能散乱,也不能昏迷,守住,这是定
的境界,永远要定住。
射击与修身治国下面他引出一个原理。“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这
是他这一节的结论,不但射箭是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要主持国家的大政,大原则,以及保
养自己的生命身体,都是同一个原则,等于射箭一样,要非常小心,非常谨慎。
我们看到台北有很大的射箭会,不过这个也是要有钱才能玩的。写毛笔字,拉弓射箭都变成
有钱人玩的,不像我们小的时候,自己用竹子烤弯做弓。我有位教射箭的老师,有几句口诀
,“足踏浮泥头顶天”,两个脚跨马步,像踏在浮泥上面,头顶着天,就是如临深渊,如履薄
冰,“口吐翎毛耳听弦”,箭后面是一根鸡毛,耳朵听那个弓弦拉紧射起来,噔……一响,好像
弹琴的声音一样。为什么耳朵听这个弦?这一箭出去有多大的力量?射程有多远?自己听弦
的声音已经知道了,这是经验来的。你看古人的画,那个箭拉到嘴边,手一放,咻……就出去
了,所以“口吐翎毛(翎 拼音:líng;毛 拼音:máo。翎毛:羽毛)”,那个鸡毛好像从嘴里
吐出去一样,“前手如端一碗油”,前面的手拿住那个弓,像端一碗油。又像这只手直直地端
一碗水,走很远的路,水都不起波浪,一点都不能洒出来,这个手变成一个铁杆子一样,功
夫要练到这样。“后手打死一条牛”,后面这一只手一放,很大的力量,可以打死一头牛。
你看历史上,古人拿五石弓,那个弓拉力的重量,要有五石那么重,五石多少斤,这个弓就
是多少斤重,这个指头就把几百斤的弓拉开了。所以弓如满月,完全拉满了,手一放,那个
射程又快又远,这是讲射箭的道理,这也是中国的武艺,武功到达了艺术境界。古代讲百步
穿杨,距离一百步路,一箭射出去,刚刚射到杨柳叶子,箭透过去,杨柳叶子还挂在树上,
这叫百步穿杨。那个眼力之好,射程之准,要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行。
我们看《汉书》上李广射虎,夜里出来,把石头看成老虎了---我们本院的同学研究过唯识学
的,知道那是非量境界、假带质境---李广拉开弓箭射去,第二天去找射死的老虎,看到自己
的箭插进石头里。自己想想都奇怪,哪有那么大的力量?白天再拉弓来射那一块石头,进不
去了。这种技术到达了身心合一,已经不是武器了,是精神作用。夜里他认为那一块石头是
老虎,全心全意,精神心理同这一支箭合一了,所以石头都被穿了进去。白天晓得是石头,
心理上有一层障碍,再大的力气也射不进去了。
我们研究心理学这是个重点,是个大问题,与精神、生理、唯物、唯心的道理都有关系,也
是一个大哲学。我们懂了这许多射箭的技术、哲学原理,就知道列子所讲的不简单。不但是
射箭,为国家,为自己个人的生活,“亦皆如之”,处处要小心谨慎,处处要有定力,不散乱
,不心粗气浮,否则就要失败。所以,一个结论,我们上古的圣人、有道之士,“不察存亡而
察其所以然”,一件事情的成功失败是两边的现象,不要考虑,有道之士不问这个,要在真正
的逻辑最高处推想。
我们懂了这一段故事的说明,它同前面大原则是连起来的,实际上是整个的引申,这是旧文
章的逻辑。
【列子曰:“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故不斑白语道,失,而况行之子!故自奋
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
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什么人可修道 可讲道下面又讲一件事,“列子曰;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色就是颜色,颜色盛就
是年轻,年轻人脸上的颜色很旺盛,很漂亮。你看现在年轻人个个翘头翘脑,因为色盛他自
然骄。到老了的人啊!看起来彬彬有礼,实际上是骄不起来啦!“力盛者奋”,一个体力好的人
坐不住的,就想动一下,奋斗一下,所以孔子也说,年轻“戒之在斗”,年轻人喜欢打架,其
实戒不掉的。年轻人学拳,刚刚学了三天,觉得无比的英雄,在公共汽车上,这个手也要动
两下,表示是学武的;到了功夫深了,反而动都不敢动,怕出手伤到人。所以力气很盛的人
,奋,这个奋代表一个原则,非常奋发,好像不可一世。你看这两句话下面“未可以语道也”
,少年体力好的人,经验不够,要学道,你跟他说死了他也不懂。像我们这里,满堂年轻人
很多,来听《列子》、《庄子》,你看色又盛、力又盛,公然还来学道,这个了不起了,可
见超过古人。
下面问题来了,“故不斑白语道”,什么叫斑白呢?人到中年两鬓已斑啊!斑就是花点,有几
根白的。白的多一点黑的少一点不叫斑白,那叫颁白,也是同样的音,意义不同了。斑白还
是在中年,两鬓稍白;颁白就是年纪大一点了。给年纪不大的人讲道,“失”,错了,“而况行
之乎”,行就是做到,他更做不到了,这一句原文就是这样。我们看古人的解释,恰恰相反,
他说《列子》这里意思是年纪大了的人没有办法讲道,讲了道也做不到了。这个话绝对解释
错了,所以你不要看古人张湛文章学问那么深,有时候解释书也有错误的。
全篇上文讲起来,我们的意思同古人解释相反,“色盛者骄,力盛者奋”,他说年轻人没有办
法了解道,最高哲学不会,为什么呢?虽然聪明有知识,人生经验不够,一定到了斑白中年
以上的人,生活经验够了,才可以同他讲道。给不斑白的年轻人讲道就是错误,讲道都不可
以,更何况要他们能做到、行到,绝不可能。
《列子》这一段,多么注重人生的经验!这是顺理成章的解释。照我们现在手里这一本注解
,这一节解释错了,不能采用。由他解释的错误,我们了解一个道理,这一本书的注者叫张
湛,他注释《列子》是在逃难的时候。当时是晋朝,国家在变乱,人在忧患中常需要找哲学
,需要学道,因此他逃难时行李里就带着这一本《列子》,在患难中注解下来。那么我们可
以判断,人在患难中,自己想救社会,救国家,年纪又那么大,无能为力,因此借古人的观
点来发自己的牢骚。老了,没有办法讲道了,虽然懂得道也做不到了,于是就错解了这个意
思,实际上他是在发挥自己的观念。
你会用人吗我们现在了解了这一点,再看《列子》的原文,“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
”,所以一个人不要骄傲,不要自奋,自奋就是主观非常强。譬如历史上项羽跟刘邦二人,项
羽的失败就是因为自奋。项羽失败的时候不过二十八九,自刎乌扛。而刘邦那个时候四十多
岁,是斑白之人。清末民初,湖南一个诗人,才子易实甫先生,有诗讲项羽:
二十有才能逐鹿 八千无命欲从龙咸阳宫阙须臾火 天下侯王一手封
“二十有才能逐鹿”,二十多一点就起来打天下了。“八千无命欲从龙”,项羽有八千子弟,最后
在乌江失败了,命运不好,这是讲项羽英雄失败的悲惨。“咸阳宫阙须臾火”,你看咸阳秦始
皇修的宫殿,修了那么多年,假使现在还留着,那卖门票不知道收多少钱啊!结果项羽点一
把火烧了三个月。“天下侯王一手封”,汉高祖也是被他封为汉王的。所以你们青年翘头翘脑
,要自尊,好嘛!你学学项羽,有这个本事的可以学,没有这个本事自奋不起来啊!易实甫
的这首诗有味道,历代的人吊项羽的诗,恭维项羽的诗,骂项羽的诗,反正很多,我还是觉
得易实甫的四句话有味道。不管如何,他把项羽自奋的那个味道写出来了,项羽就是犯了自
奋的错误。
刘邦有张良、陈平、萧何三个人帮忙他,对他们言听计从,就可以统一中国。项羽只有范增
这老头子帮忙他,但他虽有个军师也不听,自己认为聪明,变成别人没有办法把意见提供给
他,所以永远没有辅助,就失败了。
这就告诉我们,尤其年轻同学留意,成功立业需靠人际关系。“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
尽而不乱”,他说一个贤圣的人,就能够信任人。譬如汉高祖刘邦,他能够信任陈平、张良,
信任萧何、韩信等等,他就成功了。当然做领袖也很难,我们经常讲历史上的故事,当陈平
帮汉高祖去做所谓间谍,做外交官,要运动敌人的部队投降,汉高祖很慷慨,拿黄金五十镒
(镒 拼音:yì,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给他支配,不要报销。陈平拿到
钱放在家里,汉高祖的老部下就有点眼红,来说小话,告诉刘邦,这个家伙靠不住,人格卑
鄙。
世界上攻击人、毁谤人,只有两件事,古今中外一样,都是财、色二字,不是说他贪钱,就
是说他男女关系乱。有人就在汉高祖前攻击陈平,这个家伙靠不住的,穷小子,他跟嫂嫂男
女关系搞不清楚。陈平是有嫂嫂,但年纪比他大很多,早就分居了。所以当领袖的人就要注
意,要以“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来处理才对。历史上讲汉高祖豁达大度,就是说他度量
大,可是他身边的人白天说,晚上说,最后刘邦也听进去了。第二天跟陈平见面的时候,他
就问起子家庭状况,陈平一听就明白了。陈平了不起,这些都不分辩,他说你要我办的是大
事啊!你怎么问这些事呢?好,你不放心,钱还在这里,你拿回去,我不办了。汉高祖一听
,脸色变绿了,赶紧说对不起,对不起,我绝对相信你。
所以一个领袖信任人之难,是要气度的,很不容易。你们听了,将来做了老板,如果说某人
偷了你一百块,你气得一夜都睡不着,明天就想开除人了,你还能够做老板吗?不要说假的
偷,真偷百把块,不在乎的,只要他一个月给你赚进来五六万就可以了。要有这个气度啊!
所以“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任人很难啊!非常难,这要气度的养成。因为任人,自己
年纪大了也没有关系,下面可以培养年轻的嘛!就是任人的道理,所以“年老而不衰”。“智尽
而不乱”,年纪大,自己智慧之力不够了,也不会衰乱,后面自然有人接火把上来,这是“贤
者任人”的重要。
“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政治大原则,你们年轻同学,将来创业做老板的时候,也要记住
今天听的《列子》。创业,做个领袖,成功的难处在哪里?在知贤,认得人,这人是不是人
才,要看得准,拿得稳。我不会打牌,听他们告诉我,打牌的原则要忍、要狠、要准、要等
。没有人才要等,机会抓住了要狠,他要一万,你给他一万五,这要狠了。对人才要忍、要
等,能够知贤,信任别人,你就成功了。
所以“而不在自贤”,千万注意,认为自己最能干,比被你用的人都能干,你就完了,下面人
不能做事了。所以真有办法的人只领导,问这个主管就好了,如果这个主管一天到晚乱七八
糟乱搞,你准备一年测验他,如果半年以内有人告诉你某人乱七八糟,花天酒地,你听都不
要听,让他花天酒地,算不定八个月后,他花天酒地当中给你赚回来好几倍呢!你等结果再
说。所以知贤难,任贤更难,不但治国之道如此,个人创业道理都是一样。你看《列子》现
在传给我们的道,是形而下的人世之道,做人做事之道,也就是我们老古出版过的《正统谋
略学汇编》的正统谋略。这是正统里的正统,谋略里的谋略。今天我们到这里为止。
技艺与道德【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锋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中而不可别也,
此人遂以巧食宋国。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咸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圣
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有一个人,为他的国君用玉做成树叶子,做了三
年成功了。而这个玉,在古人都认为很名贵的,一片树叶子那么大的玉,尤其是新疆那一带
的和田玉,价值极高。这个三年做成功的叶子,“锋杀茎柯”,叶子有锋芒,旁边锯齿形,“杀”
就代表刺手。“毫芒”,乃至树叶上的小毛毛,在太阳光里都有反影,“繁泽”,颜色非常好看。
“乱之楮(楮 拼音:chǔ。落叶乔木,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叶中而不可别也”,
把玉做的树叶放在真的树叶之中,分不出来真假。不但玉的本身名贵,艺术的造诣达到如此
境界,那个价值就更高了。
从《列子》说的这件事,后世对于东西真假难分,在文学上就有“楮叶莫辨”这句话。这句话
也可以形容头脑不清、是非善恶不分、好坏不分的人。这个成语就出自《列子》这一篇。现
在人一般文学修养不高,没有读过这些古书,就搞不清楚了。
下面列子的理论就来了,“此人遂以巧,食宋国”,这个人啊!太巧,就是巧极了,手艺高到
极点,因此宋国的君王非常喜欢。拿我们现在讲,有这么一个技术,一辈子吃用不完,地位
也高,待遇又好,可见中国古代非常尊重艺术家。
“子列子闻之曰”,列子听到了这件事,认为“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
,他说假使天地宇宙生万物,三年才生一片树叶子,那完了!我们种稻子、麦子,三年才长
一片叶子,植物有树叶的就很少,闹饥荒了嘛!不但我们饿死,而且连子孙都饿死了。
他的道理是讲什么呢?下面说一个道理,“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这是名言,也就是政治
哲学、人生哲学的名言,一个人要合于自然,什么叫自然呢?自然是有规律的。这一点特别
注意啊!我们普通说这个要听其自然,好像认为自然是随随便便;自然不是随随便便,自然
是有规律的、有法则的,这一点千万要搞清楚。道家说“道法自然”是讲道法的规律,你看宇
宙万有,太阳东边出来西边下去,初三的月亮、初八的月亮、十五的月亮,都是千秋万代始
终不变的。我们看到月亮照在大地上那么柔和,那么美,那么自然,但是,它也是非常规律
的。所以由这个道理就了解,所谓自由、自然、自在,是应该非常符合法则规律的。
“圣人恃道化”,恃就是靠,依赖道德的感化,这个道德的感化是自然的;一个社会风气的形
成,文化的构成,也是自然的。譬如前一阵子一位朋友谈到北京,怀念我们当年住过的地方
,大部分住过北京的人,只要住上一年,永远会怀念它。这个地方有什么好呢?照我的个性
,倒觉得很讨厌,风沙来时屋子里都是黄沙,这有什么好?山水绝对比不上苏州、杭州啊!
中国人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当然江南的风景一切好。可是一般人,就是江南人在北京
住久了,也怀念北京。道理是什么?因为它是文化的古都,是宋朝以后,辽、金、元直到清
朝,八九百年中国的帝王之都。
那么所谓文化又是什么呢?每人的生活,任何一切,自然有一种深厚的礼仪之感。就是那位
朋友讲的,住在那里,谁也没有干涉谁,衣服穿得不规矩时,自然觉得不好意思出门了。这
是一个什么力量呢?这个是文化力量,行动乱了,自会感觉在这个社会不大合适。所以,那
里人连吵架都有自己的文化---“你今天怎么搞的?我又没有得罪你!”总是很礼貌地讲,不像我
们动不动拳头就先拿出来。为什么那个地方会形成这种情况?详细讲的话有很多细节,根本
原因就是文化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现在讲的“圣人恃道化”,不是命令,也不是法律;可是
形成这么一个状态要八九百年,也是自然教育下来的力量,这就是“道化”。
“而不恃智巧”,智巧是什么?是头脑玩聪明。换句话说,我们今天整个的人类社会,不止一
个国家,不止一个地区,统统在玩聪明,玩智巧。所以我们听到某人很有办法,这个办法就
是智巧,玩智巧最后是失败的,我在三四十年以前已经讲过了,因为是从生活上体验、经验
得来的。尤其现在的小孩,讲话之聪明,玩手段的本事啊!不是“道化”,是“电化”,都是电视
、电脑上学会的。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在玩聪明,聪明已经没有用了,所以未来的时代,成
功的人一定是诚恳的、规矩老实的。当然你也可以说,规矩老实也是一种手段,在理论上可
以那么讲,但是毕竟古今中外的人都喜欢诚恳老实的人。就拿我们自己来比,你交一个朋友
,他办法多,有智巧,很聪明,你一定非常喜欢,但是你也非常害怕。所以你最爱的朋友一
定是那个老实诚恳的。所以《列子》也说“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智巧再高,也只能高到
这个程度了。
这一段故事,刚才大概加以说明,至于在人生的体会,在人生哲学、政治哲学思想的应用上
,这一段故事也包含各方面的学问、内容。所以读中国的子书,诸子百家之学,它启发我们
的智慧是很多方面的。
不能接受的赠与【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
无乃为不好士乎?”郑于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
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遇而遗先生
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
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这个故事就讲到列子的本身,“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列子很穷,穷
得连便当都吃不起了,所以容貌都有莱色,发青了。“客”,在古书里这个客是另外有一个人
,就向郑国的领袖郑子阳讲,他说列御寇是有道的人,有学问,有道德,他现在在你郑国很
穷,一个有道、有学问的人,在你郑国都无法生存,是这个社会国家的耻辱,也会使人觉得
你不喜欢有道德,有学问的知识分子。
“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郑子阳听了这个话,马上就派官人送粟去给列子。古代负责管理某
一件事的人称为官,就是管的意思。其实这个粟是五谷里的一种,古代社会粮食也代表钱币
,同样有流通的价值。
“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列子看到国君送粮食来,就很客气地行礼致谢,不
接受这个赏赐,使者就回去了。这个再拜的“再”字,并不是说拜了又拜,这个“再”字在古代与
“载”字通用,所以有时候写信,某某再拜不一定用这个“再”,而用这个“载”字,就是很恭敬地
拜。拜,古人是跪拜,等于我们行三鞠躬礼。
你看日本的电影,不管男女都跪拜。以前中国有个不好的笑话,说住要住洋房,吃要吃中国
菜,老婆要讨日本女子。为什么呢?因为日本女人很有礼貌,见到丈夫就跪了。实际上他们
男女都跪惯了,他们的跪就是坐。为什么讲这个笑话呢?跪拜是我们中国的古礼之一,东方
都行跪拜,包括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都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子列子人”,国君派来的人走了以后,列于回到屋里,太太不高兴了。我们这些男子们,所
谓“男子汉,大豆腐”,碰到没有办法的时候,是很为难的。所以社会上有句名言,“妻共贫贱
难”,古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但是另外有一句“夫共富贵难”,两个人结婚的时候穷得不得
了,到了中年慢慢发达了,男人有钱有地位了,对不住,大概花起来了。本地有一句话叫“老
来花”啦!那时夫妻共富贵就难了。不过现在的社会不同哦!男女都一样,共贫贱不容易,共
富贵更难。据我所了解,现在社会家庭,许多中年以上的夫妇都各管各的了,这种家庭问题
、社会问题太多太多。过去的社会,夫妇的问题是出在少年,现在家庭出问题是中老年的时
候,社会情况不同了。不管如何,古代妇女多半靠男人过生活,结婚是买了长期的饭票,结
果买了列子的饭票,连他自己都没有饭吃。
所以列子一进屋来,“其妻望之而拊心”,她气极了,看看他,就耍脾气,自己捶起胸口来。“
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她说,据我所知,一个有学问、有本事的人的妻儿,生活
过得都很舒服。“今有饥色”,现在你也有学问,有道德,有本事,结果我们饭都吃不饱。“君
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国家的领袖送生活费给你,结果你却不接受,“岂不命也哉!”这一
段如果演电视的话,这个太太一定大哭大闹,我命好苦啊!她又跳又哭又闹,几乎要自杀那个
样子,又像马上要跑到西药店买安眠药那个样子。
列子没有被她吓住,“子列子笑谓之曰”,笑起来,哈哈大笑。他说你要了解,这个国君要人
来送粮食给我,他并不是真正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啊!这一句话很有道理,不管你们将来
当了什么大老板,发财之后,要想透彻了解别人很难,接触人的机会非常少,人家接触你的
机会也不多。任何的地位都是一样,还有就是年纪大了,更是如此。这个里头就是一个大哲
学,有很多人生的经验。换句话说,一个人到了某一个阶段,精力已经不够用了,事情太多
了,不像当大学生的,上了四节课,游手好闲,坐茶馆里都觉得时间好长!一天过的日子很
无聊。
那些高位的人很痛苦,他没有时间机会接触到旁人,所以要想了解别人也很不容易。因此列
子讲,“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这位国君他并不是真正了解我,他接受了别人
的建议,表示自己很有风度,爱天下士,因此送生活费用给我。我们青年同学们在这个地方
就要想一想,假使自己碰到这样高薪的机会,大概夜里睡不着啦!不要说这样,一张表扬状
给你,都要贴在墙壁上看三个钟头,对不对?可是一个有学问、有智慧的人,像列子一样,
他可不会这样。他又说,“至于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明天有一个人讲
我不对,他就会派人来杀我了。因为这不是他自己的本意,只是受左右之言的影响。一个人
到了某一个地位,左右旁边人的话很容易听进去,所以做一个领袖能够不听左右亲信的活,
或者虽然听了,自己有高度智慧来分别,确实非常不易。
有智慧判断的人我们常常引用历史上唐朝女皇帝武则天的故事,这是女同学最高兴、最拥护的,女人就是这
样当了皇帝,真正了不起。历史上讲她坏,攻击她私生活方面乱,但是武则天在政治的作为
上,有许多方面非常了不起,的确很难得,也很能够接受人家的建议。最后接受了狄仁杰的
建议,不要搞下去了,你年纪大了退休吧,她就规规矩矩放下而退休了。慈禧太后就做不到
,汉高祖的太太吕后也做不到,武则天做到了,提得起放得下,说不当皇帝就不当了。这一
点就很不容易,尤其是女性很难的,女性到了年纪大时,什么东西都要抓,越想抓得紧,越
是什么都抓不住,所以孔子说人“年老戒之在得”。
武则天有一天问她的同宗兄弟宰相武三思,她说我们政府里头哪一个是好人啊?武三思讲老
实话,他说跟我好的都是好人。武则天这位精明的女皇帝说,你这个是什么话?武三思说这
个道理很简单,我假使不认识他,是好人我也不知道啊!所以我认识的人,我认为是好人的
,才肯与他多来往,所以我讲跟我好的都是好人。武则天说这个蛮有道理。是这个样子嘛!
社会上好人多得很,可是机会不凑巧,我不认识嘛!我怎么知道哪个是好人啊!这个话蛮合
逻辑。武三思本来在唐朝政治上是个坏的,奸臣之流,虽说是奸臣,有时候做一点事情也不
同。所以说认人很难。
我们为什么讲这个历史故事?说明列子不接受别人轻易的赏赐,尤其上面轻易的恩惠,反过
来则同样有轻易的祸害,这就是人生哲学。古人说“求于人者畏于人”,所以我常常说笑话,
告诉年轻同学,过去我没有钱的时候,向朋友借钱,我有个哲学的。我一进门,不要讲什么
客气话,也不坐下来,直接对朋友说我今天来借钱的,有没有?他说有,拿给我以后,再见
了,下一次再跟他淡,今天没有时间;如果他说没有,再见了!不要多心,没有关系,我另
找别的朋友去。这不是很痛快嘛!因为你一坐下来,你好啊!请坐啊!泡茶啊!最后你再借
钱啊!开不了口;万一开了口,对方告诉你他今天没有钱,他也难过,两个人很伤感情。你
们去向人家借过钱的,一定有这个经验,等你坐下来东谈西谈,结果肚子还饿着,开不了口
。然后请你吃饭,不要,不要,我还有约会,实际上要去借钱,好痛苦啊!这就是“求于人者
畏于人”,不管什么人,你只要求人就怕人。譬如你们有些同学来,老师啊!有没有空啊?那
个很恭敬的样子,就让我想到这句话,就为了有问题想问我,就怕了我了,这个何苦嘛!所
以古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到了处世无求于人,就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个人品就
高了嘛!由此你也懂一个哲学,一个商业的原则,做生意顾客至上,做老板的总归是倒霉,
做老板的永远是求人啊!要求你口袋里的钱到我口袋里来,那个多难啊!然后讲我这个东西
怎么好,那个态度多好多诚恳,叫做和气生财。这个道理就是求于人者就畏于人。所以你读
懂了《列子》就懂了人生,列子不是故意清高,肚子饿了要吃饭那是真的,但是这个饭有时
候是毒药啊!吃不得的!所以他告诉太太,不能接受这个赠与。
那么列子的判断对不对呢?“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结果啊,郑国果然政变,把郑子阳杀
掉了。如果列子接受了他的赏赐,当一个什么官,那老百姓会把他列入郑派,他吃饭的家伙
也靠不住了,就掉下来了。
可见人生处世,这个钱该拿、不该拿,要有高度的学问,高度的智慧。所以《礼记》讲君子
之道有两句话,“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苟就是随便,不要随便看到钱就拿,要考虑该
拿不该拿。人碰到困难危险的时候,譬如说车祸发生了,只管自己逃跑不管同车的人,这个
在中国文化上是不许可的,因为“临难毋苟免”,不轻易逃避。尤其是担当国家大事的时候,
做忠臣孝子的,就要有“毋苟免”的修养。
讲到这个“毋”字,就是不可以,这个“苟”是苟且,不可以随便。我们讲一个中国古代的笑话,
有一个人不读书,不认识字,但是在私塾边上住,听学生们念“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他听得很熟了,也在书上看这个字,同母亲的“母”字差不多。此人死后去见阎王,阎王说你
这个人很好,投胎想做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去选。这个人想了半天说,我想做母狗。阎王说
,为什么呢?他说《礼记》上说的,“临财母狗得,临难母狗免”,所以当母狗最好。这是挖
苦认白字的人。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
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
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
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
。”遂宫而放之。】
学识同 遭遇不同鲁国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学问好,另一个军事学好。“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
,以为诸公子之傅。”干就是干涉,参加贡献的意思。学问好的这个儿子跑到齐国去,齐国的
国王接纳了他,并派他做皇室公子们的老师。“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
,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懂军事的这个儿子去到楚国,向楚王贡献策谋,楚王很欣赏,任他
军中的要职,这二人又有官位,待遇又高,十分圆满。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施家的邻居孟家也有两个儿子,所学的
与施家的一样,可能都是同学吧!但孟家颇穷,看到施家二子都发达了,就很羡慕,于是就
到施家请教,如何才能进取得到富贵。施家的儿子把求职的方法和过程,老老实实地告诉了
孟家弟兄。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孟家一个儿子立刻跑到秦国,向秦王讲述他的高见,仁义
如何、道德如何等等,都很正确高尚。“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
吾国,是灭亡之道”,秦王听了孟家这个儿子的建议,却说目下各国都在争霸之中,大家主要
的任务都在军事兵力以及给养粮食方面,如果我们只讲仁义,那会招致灭亡的。“遂宫而放之
”,因为秦王讨厌孟氏子的建议,心中十分不快,就把他刑伤之后才放走。宫是宫刑的意思。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
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
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
盂家另一个儿子到卫国去献策,他大概有军事专才,但是卫王说,我卫国是个小国,在大国
的夹缝中生存,“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对于大国我们是小心奉承的,对
小国则是安抚的,为的就是求得国家的平安无事。在两个大国之间生存,要建立自卫军队都
不行,连警察的权力都不能加强,会被大国怀疑的---这个就是现在日本的处境,防卫能力加
强,要得到国际上的同意---“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你老兄这一套加强军事,不是要我快点
亡国吗?
“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卫侯心想,这个家伙思想非常好,是个大将之才,我现在不听他
的意见,让他随便走掉,到了别的国家,将来得志还不是来打我这个小国家吗?“为吾之患不
轻矣”,他将来恐怕是卫国的一个祸患。不行!不能“全而归之”,“遂刖(刖 拼音:yuè,古代
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之而还诸鲁”,于是就把他两只脚砍掉,同孙膑一样,变成残废人放
回去。这两个弟兄遭遇那么惨,那么倒霉地回来,不但没有工作,还变成残废人。所以孟家
父子“叩胸”,捶胸大哭,“而让施氏”,到了施家的门口叫,你害了我们,教得不对,结果变成
这样。
这个故事很妙吧!同样的家庭身世,同样的环境里出来,学同样的东西,人家两个弟兄干得
这样好,这两个弟兄就那么倒霉,结果无处可怨就埋怨到施家身上来了。这里头又产生一个
现象,自己不成功就埋怨别人,可见人生怨天尤人是很平常的现象,觉得自己本事很大,都
怪别人不对,孟家的这两个儿子也是这样。
【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
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
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君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
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得时者昌 失时者亡那么施家的人一听,头脑就比孟氏好,“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他说你啊!真是
不懂,时间不对,得不到机会;有同样的本事,眼光不对,机会也把握不住,只能怪你运气
不好。注意哦!人生一切的境界,时间、空间这些都是条件,机会来了要知道把握,当然你
把握得不对也不成功。“亡”就代表失败。
像我常说的,看赶公共汽车就看到人生。每人都想上车找个好位子,你就要把握机会了,公
共汽车一停就上,找个地方就坐,没有位子,只有站在中间。能站着也不错了,不要站在那
里还在埋怨,坐着的人还讨厌你。这还是好的呢!还有些人当公共汽车停下来,他差几步赶
到,拼命地跑,跑得一身大汗,刚跑到,车子“噗”开走了,后面黑气喷出来,他指着那个公
共汽车骂,你该死……骂了半天,还是在那里吃臭气,有什么用呢?还不如老老实实等下一部
车,这就是把握时间的问题。没有时间等,你又怕坐车子难过,走路嘛,埋怨个什么呢?这
就要懂得处世,懂得自己的人生,所以要知道“得时”的重要性。
他说人生的境界,天下大事、个人事情都是一样,机会过了,你在后面赶,那没有不失败的
。“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他说你们家的两个弟兄,所学的与我们一样,我们两个成功
了,你们失败,什么道理呢?就是不晓得把握时间,对环境、机运不了解。譬如大家在学生
时代都晓得电脑的发展好,也有人学会了电脑找不到工作的,是什么原因?要自己反省。如
果跑到乡下去,见人正拿着锄头挖地,你告诉那些人我是学电脑的,来帮你好不好?他一定
不要,因为不合时宜,这就是“失时者也”。不是赶时髦就成功,赶时髦不一定成功,“非行之
谬也”,并不是说你的学问不对,是你用的时间不对,机运错了嘛!
最重要的还不止此,“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天下的是非是没有一定的,某一种原则
,某一种道理,在某个时候、某个环境是对的,到另一个环境就不对了。就像我们这里,大
家看到有人打坐,也上来参加,就是合时合地,如果你跑到别人公司两腿一盘打坐,不把你
送神经病院才怪呢!因为环境不对嘛!所以是“理无常是,事无常非”,任何事都是这样,没
有永远错的,就看你用的那个时间、空间、环境。如果不晓得把握这个原则,你就错了。
“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他说天下的事情,过去那个时代非常重视的,现在可能无用,今天
已经落伍了。但是,你也不要认为你学的东西落伍,譬如我常常说,像我们当年学佛学禅,
一般人认为,唉!这个孩子,那么好一个人才,搞这个事情,真是糟糕,他怎么那么灰心啊
!可是,现在禅不是都很吃香吗?你看天下事有一定吗?
“今之所弃,后或用之”,这个里头你就要注意了。孔子也讲过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
为人”,古人是为自己而求学问,就是现在讲性向问题,我的兴趣所在,我必须要努力这个事
情才有成果,当父母的不要勉强他。你不要认为这个孩子学了这个,三千块钱一月的工作也
找不到,算不定二十年以后,给他几万块钱还不干呢!走运了,那个时候和现在所抛弃的,
将来也许有大用,这个很难讲。
所以要了解这个人生的境界,“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得志与不得志,没有呆定的,没
有一定什么叫做对,什么叫做不对。所以我常常说学医的人,过去我在国防医学院也讲过,
大家唯一的出路靠医,现在再学医就未必那么前途无量。时代不同,所以为了要发财去学医
,错了;说我要救世救人去学医,对了。目的就是看你立志如何,就是“此用与不用,无定是
非也”。
知时知量 心灵智慧下面几个字,两个大原则,你要把握住,就是道家的教育原则,“投隙抵时,应事无方”,这
八个字要紧得很啊!你横了以后一生妙用无穷,包你不会饿饭,随便哪里都可以找到工作,
大的大做,小的小做。“投隙”,隙就是有空隙的地方,你说你是个博士到处找不到工作,现
在为了吃饭,有个地方需要一个工友,这个地方有这个空隙你就来。不要说我是什么博士啊
!问你学历,只说我小学毕业,工友的事情我少年时候都做过。问你认不认得字啊?大字认
得几个,小字不认得,因为目的是来做工友,要工作啊!在战争的时代,到了外地,人生地
不熟,要解决吃饭问题嘛!如果说自己学问怎么了不起,你完了,那你只有两只脚刖掉,或
者被人家宫刑。天下任何事总有一个空隙,要把握那个空隙去应用。“抵时”,掌握住那个时
间,就是跟人家讲一句话也要找时间。常常有些同学来找我,看到我正忙的时候,他也不管
三七二十一,老师啊!我有事给你讲。我说,我这里正忙,你等一下。这就是不晓得“抵时”
嘛!那个时间不对,再搞不好只有挨骂的份了。“投隙抵时”,万事都有它的空隙,在那个空
隙里头就是你的天地,能建立你的事业,所以要把握那个原则。
“应事无方”,在世界上做人做事,没有呆定的方法,也没有呆定的方向,也没有呆定的原则
。像有时候跟年轻同学一谈,哎呀!我是学工商管理的,以我的工商管理看……他贡献了很多
的意见。我说你给我上的课听完了,对不起,你讲的那些我都懂,我这里都用不上。他这个
是呆板,自己设一个方位看天下事,也就是职业病了。你跑到一个工厂里头,大家都在忙、
在做工的时候,你说我是学心理学的,绐你们讲心理学,那不是疯子吗?那个时候是不能讲
心理学的,那时要做工耶!一分一秒都是钱耶!所以要懂这个道理,发挥起来很多。
但是这个原则你尽管懂了,你也听了《庄子》、《列子》,但是你还是不行,什么道理?“运
用之妙存乎一心”,智慧、头脑不同,有智慧的人拿到一用就对;等于一个照相机,聪明技术
高的人一照,那就是好,最新最好的照相机给那个笨蛋,照起来变鬼相了。所以“应事无方,
属乎智”,这个智啊,智慧可不等于聪明,聪明是属于后天头脑,一堆学识知识凑拢来,可以
了解的。聪就是耳朵好,脑筋反应得快;明就是眼睛好。据近视的同学告诉我,近视度数太
高时,听力都很差,我旁边好几位近视同学,我说你怎么搞的,反应那么慢?老师啊!我没
有戴眼镜。
“智苟不足,使君博如孔丘”,他说假使你智慧不足,就算你学问好得像孔子一样,“术如吕尚”
,你的本事大得比姜太公还高明,“焉往而不穷哉”,焉往就是何往,如果智慧不足,不管你
到哪里去都要倒霉的啊!就是这个道理。
施家与孟家的两对弟兄,本事、学问一样,结果却大不同。我们看到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科
系毕业的同班同学,大家所学都一样,但机运不同,他们的应用也不同,遭遇不同,几十年
后,只有一两个成功出头了。俗语说“福至心灵”,表面上看起来这句话是没有出息的话,是
靠运气,实际上是智慧的道理,心灵就是智慧,心境灵敏,智慧运用无方,自然福气就来了
。把文字倒过来说,就是“心灵福至”子。
这一段故事,仍是总题目《说符》的内容,这中间每个故事好像都是独立的,其实不是独立
的,都是跟上面连续下来的,是一个系列。大家读《列子》,这一点不要忘记,每一个故事
,都是由人生的经验启发我们人生之路要怎么走。
盂家父子听施家父子说过以后,“舍然无愠容”,舍就是放,心里就放下;愠就是埋怨。自己
心里的痛苦都放下,外面态度也变了,也不埋怨了,就对施家父子讲,“吾知之矣”,我们都
懂了,“子勿重言”,希望你不要再说下去了。失败了,又得了教训,教训已经懂了,再说就
受不了啦!
这一段故事意义很深长,重点是人生做人做事要知时,所以佛经上讲打坐修行一切工夫,就
连练拳、练武功都要“知时知量”。等于我们身体虚弱要吃补药,吃下去身体好了就要知止。
但是你认为补药很有利,继续拼命地吃,那要吃出毛病来的,所以要“知时知量”。
上面是讲普通老百姓如何一步登天,走到成功之路。拿春秋战国来讲,等于说“以布衣而干诸
侯”,以一个平民老百姓去向皇帝报告,贡献很好的意见,用三寸不烂之舌取得卿相之位。一
番话谈下来,马上可以当部长,当大元帅,在当时是很多的。其实这一番话,并不是嘴巴乱
讲,是几十年读书累积下来的知识学问。这中间行一个大原则,刚才我们都讲过了,你们自
己再去体会。
会说话的公子【晋文公出会,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问:“何笑?”曰:“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
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窃笑此也。”公寤其言,乃止。引
师而还,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
接下来这个故事,不是讲老百姓了,“晋文公出会,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问:‘何笑’”
,这个晋文公啊!有一天离开他的宫廷,召集一个大会,准备出兵打卫国。刚才我们已经看
到,卫国在齐、晋两大国之间,当齐国强的时候,卫国只能跟在齐国屁股后面跑。晋文公是
春秋五霸的霸主,卫国跟着晋国,小国家抱着大国的大腿走,很难的哦!非常痛苦。这个当
家的痛苦不是我们想象得到的,卫国有一点不对,晋文公就想出兵打他。可是晋文公面前有
位公子锄,是晋文公的侄子或是兄弟辈,所谓诸侯之国的世子称公子,“锄”是他的名字。这
个公子锄看到晋文公要出兵,当着他的面仰天哈哈大笑。
我们晓得这一篇的题目叫做《说符》,是说讲话难,非常难啊!所以你们做人家的部下,讲
话要合时啊!知时知量啊!什么时间该讲什么话,不会讲话就糟了。像施家的两个兄弟,那
么会把握时间,取功名如探囊取物那么方便,而孟家的两个弟兄,把命都赔上还达不到目的
,这就是《说符》的问题。
现在你看,晋文公已经穿上元首的衣服,正要出席御前军事会议,马上要出兵消灭卫国。这
个多机密啊!只有少数的人才知道,公子锄反对这个事情,可是他不能向晋文公直说不可以
打,算不定脑袋就掉下来了,所以他以一个特别的态度表达,“仰天而笑”。晋文公就问他笑
什么?因为他到底还是公子。他说,“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今天早晨我笑死了
,我看到隔壁的邻居送他的太太回娘家,“道见桑妇,悦而与言”,这个男人不老实,在路上
看到桑树园里有个采桑的女子,很漂亮,就向这个女的勾勾搭搭,也不管他太太了。“然顾视
其妻,亦有招之者矣”,他跟这个女的还没有讲完话,回头看看自己太太知不知道,结果看到
另外一个男人也同他太太勾搭上了。他说你看奇怪不奇怪?这一件事情把我肚子都笑痛了,
所以我现在忍不住,就是笑这一件事。
晋文公一听,不开会了,也不打了,“公寤其言”,脑子清楚了。换句话说,你一出兵打别人
,也有别的国家打你呀!不能这样干啊!干不得啊!“乃止”,停止这个会议,也不出兵了。“引
师而还”,有些部队已经到了前方,赶快召回来。“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前方的部队还
没有回来,果然齐国已经出兵打晋国的北部了。如果他要把大军都摆到前方打卫国的话,自
己的国家可能被吃掉一半还不止。
公子锄虽然看到,可是晋文公那个威风一来,兴致一动要出兵的时候,正面刺他是阻止不了
的;不但阻止不了,还会出问题。你们看《三国演义》,袁绍出兵,那个沮授谏袁绍不可以
打,说一打一定失败的。袁绍不听,把他关起来,大军失败回来之后,第一个还杀了他。当
沮授一听袁绍败兵回来,他说,完了,我死定了。为什么?因为晓得袁绍的个性,打了胜仗
回来一定不会杀我,因为我说他失败,而他成功了,笑我一顿了事。结果他打了败仗,被我
说准了,他就丢不起人,一定会把我砍头的。历史上这种故事很多,因此晓得说话之难。
公子锄这一段故事,虽是讲国家大事,但家庭也是一样,在家里跟父母讲话,也要懂得知时
知量,也要会讲,不会讲话父母会气得哭起来。如果懂得讲的话,算不定爸妈正在吵架,听
你笑话一讲,两个人就不吵了,要有这个本事。所以做人也一样,遇到危险的大事,讲起话
来知时知量,有时候一句笑话就解救了天下。
我们再提起诸位特别的注意,《列子》每个故事看来都是独立的,一条一条,其实,以我们
的人生为标准,上至治国,下至个人的做人做事,都有个体系。不要只记了每个故事的分段
,而不了解全面。
会识别窃盗的人【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
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史子曰:“吾君恃伺
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
而残之。】
晋国有一个时期,坏人很多。这个“盗”,包括了凶杀案、小偷、抢劫,都在内。“有郄雍者,
能视盗之貌”,晋国有个人叫郄(郄 拼音:qiè,姓。)雍,他有特别的本事,现在讲就是会
看人的相貌,特别的相法,“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看看人家的眉毛、眼睛、脸上表情
,就知道这个是小偷,那个是抢人的,某个案子是谁做的。
“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晋侯就叫郄雍办案,办了无数的案子,“千百”是指很多的意思
,没有哪件不破,而且坏人都抓到了。晋侯非常高兴,对赵文子说:“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
尽矣”,我国有一个最好的防盗人才,很会抓窃盗,只要有这个人,全国的窃盗就没有了。所
以得到这样的一个人才,天下太平,“奚用多为”,不必用那么多人了,连警备部都可以撤销
了,警察也可以不要了,多好啊!
“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赵文子说,那是靠人的侦察而抓住盗贼,我告诉
你,小盗没有了,大盗要起来了。靠秘密侦察这个方法来抓盗贼,这只是偶然用的手段,政
治不能经常玩这个。光靠这个想治天下,就糟糕了,这非常严重。
我们现在是讲《列子》,中国历史上好多帝王都是用这种手段,尤其是明朝的时候,所谓东
厂、西厂,皇帝派出太监来侦察大家的事,越来越糟,这是第一点。讲到政治领导,应该是
道德的政治,领导人与家长一样,“不痴不聋,不做阿翁”,有时候做公公婆婆的,小事情假
装看不见,每一件事情都很精明就完了。文子说的第二点,“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他说我
告诉你,那个侦察很高明叫郄雍的人,不得好死,很危险了。赵文子就批评了这两点,他说
这不是天下的良才。
“俄而(俄 拼音:é;而 拼音:ér。俄而:不久;顷刻。也作“俄尔”),群盗谋曰:‘吾所穷者
郄雍也’”,过了一阵子,这一班流氓太保做强盗的一起商量,说最可怕的人物就是郄雍,必
须把他除掉。结果“遂共盗而残之”,这个“盗”字是动词,叫做偷盗,偷偷地把这个郄雍弄走,
就把他谋杀了。
如何消灭盗乱【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谚
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
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
郄雍失踪了,被坏人杀了,晋侯听了非常惊恐,立刻把赵文子找来,告诉他这一件事。“果如
子言,郄雍死矣”,真给你说准了,郄雍会看相,你大概会算命,怎么把他算得那么准!郄雍
是死了,“然取盗何方”,这个社会那么乱,应该怎么办啊?有什么方法?
“文子曰”,这个赵文子讲,“周谚有言”,周朝的周公、文王、武王是建立中国文化的中心人物
,周朝流传下来的话,“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这一句话我们注意啊!经常在
书上看到,它是出在这个地方,这是两句名言,尤其是一个做领导的人,当然非要精明不可
,但是精明要有个限度,而且精明更不能外露,这是中国做人做事的名言,“察见渊鱼者不祥
”,一个人眼睛太好了,河里有几条鱼都看得清楚,那是不吉利的,这个人会犯凶事,再不然
将来眼睛会瞎。这个道理在什么地方呢?譬如我们在儒家的书上可以看到,孔子有一天,带
颜回一班同学到鲁国的东门去看泰山,好像开同乐会一样。孔子看鲁国的东门时,就问这一
班同学,东门有一条白练,像白布一样在走动,不晓得是什么东西。等于孔子测验大家,你
们看不看得见啊?结果大家都戴近视眼镜了,看不见。孔子说你们视力太差了,连我老头子
都看见鲁国东门有一条白练在走。颜回在旁边说,老师啊!不是一条白练,是一个穿白衣服
的人骑在白马上,跑得很快。孔子一听很惊讶,看颜渊一眼,愣了半天不说话,摇摇头。拿
我们现在医学来讲,颜回读书用心太过,把精神外露了,所以四十来岁就走了。这是以道家
的观点,从生理学上来讲保养精神的道理。
这也是讲做人的道理,觉得自己非常精明,精明里头聪明难,糊涂亦难啊!由聪明转到糊涂
是更难!所以精明得太过分了,什么小事都很清楚,“察见渊鱼者不祥”,就是不古利。这一
句话,我们为人处世千万记住,随时可以用到。有时候在处理一件麻烦事时,你只要想到这
个道理,就可以完成很多好事,成就很多事业,自己人生也减少了很多麻烦。
“智料隐匿者有殃”,一个人的智慧很高,很聪明,别人家的隐私虽然你不一定看到,但是一
判断就知道。这并不是好事,会有祸害的,这一种祸害的原因那就很多很多厂。
这两句是名言,我们现在只是照文字的讲法,而真正运用在人生的境界上,有很多方面。不
过注意!也有用反了的,为了这两句话,守住原则不知变通,你绝对变成一个大糊涂蛋,那
必然注定失败。所以,运用之妙,还是在于智慧,这是第一点。他这两句话也就解释郄雍之
所以被杀了,就因为犯了这两句话的毛病,精明太露,福德、福报就差了。
第二点他说治盗,处理社会的盗乱,这是政治哲学的原则,“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
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他说一个社会国家没有坏人,没有强盗,
那要在文化教育方面着力才行,国家要重视贤人---有道德、有学问、有才能的人才是。
我们中国文化,自上古以来,不管儒、墨、道,哲学思想始终是尚贤。孟子更提出来“贤者在
位,能者在职”,贤是贤,能是能,是分开的。我们现在看到选举的宣传,也是选贤与能,“
贤”是有道德、有学问、品德好的人;“能”是有才能,参与、指导政治思想,领导做行政工作
的人。如地方首长,要能干,要有才能。不过,学问道德很好不一定有才能啊!有些人学问
非常好,但遇事拿不出办法,团团转,然后睡不着,还吃镇静剂,这是无才能。如果是能干
的人,哪怕他学问不好,办起事来干净利落,事情到手马上就解决了,不管什么社会问题、
政治问题,一大堆,都拿得出办法来。
《列子》这里把贤能笼统地概括在一起,所以说“举贤而任之”,要社会好,是靠教育文化的
力量。这个教育不是狭义的学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乃至现在的电视教育、报
纸教育以及广告的宣传教育都包括在内。“使教明于上”,在上有昌明教化,建立一个泱泱大
国,一个真正文化的教育风气,“化行于下”,使国民道德得到养成教化。“化”字要特别注意,
“化”字不是严格的教育,是自然的影响。我们到一个公共场所,看到人人衣冠整齐,我们不
整不齐的,穿拖鞋、头发又乱,立刻自觉不妥了。所以“化”是感化,是无形的。所谓教育这
个“教”字,旁边一个文章的“文”,解释是“教者效也”,效果那个“效”,教育是一个效果。
还有一个道理,“教”字右旁,现在写这个征稿“攵”字,过去是写成“攴”。我们小的时候书读不
好,背不来,老师用桌上一个戒尺,我们南方叫格方,就是打手板。所以古人说“棒头出孝子
,杖下出良臣”,对老师来讲,杖下教出来的学生会做状元,将来了不起,做忠臣孝子。“教
者效也”,所以“教”字旁从“攵”,“攵(攵 拼音:pū)”就是扑挞;“化”是无言之教,自然受影
响、受感化。如果教也教不了,化也化不动,那就要用刑法了。中国法治的哲学,刑法的哲
学,也是属于教育的范围,因为实在教不了,没得办法,所谓一家哭不如一人哭,对于一个
妨碍社会的害群之马,只好去掉,所以刑法也属于教的一种,是教的分化。
什么是神道设教《列子》提出来“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下就是普遍整个的
社会。譬如我们中国的教化,几千年前《易经》就有“神道设教”,《礼记》上说“化民成俗”。
其实外国也一样,西方信仰基督教,总统就职以及其他就位仪式,一只手按在《圣经》上,
一只手举起来宣誓,就是神道设教啊!你说那个上帝究竟管里根或者管卡特啊?!所以每个
民族都是神道设教。前几天我听到有些人说,这个“拜拜”太严重啊!应该把乡下这些庙子拆
掉。我说你少胡扯了,“拜拜”对,太过分了不对。乡下人吵架,来,来,我们两个人不要吵
,买三支香到土地公、关公、妈祖前面跪下来,斩一个鸡头,赌个咒,看谁没有良心。都怕
了,这比什么都好。所以神道设教,化民成俗,如果说土地公会找你,阎王会找你,你有果
报,你听见觉都睡不安宁了,安眠药都没有用,这也是教。所以宗教也称为教,也有教的意
义,也有化的意义,化民成俗,这个叫教化。
所以“民有耻心”,古文这个民不是光指老百姓,现在白话就是人们。一般社会上讲人们知耻
,是自己晓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自己做了错事都脸红,这就是教育的成功了,不需要刑
罚,不需要诉之于法院。人们知耻,“则何盗之为”,社会自然就安定,没有盗,所以是道德
的政治。
“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晋侯接受了这个建议,马上用了一个了不起的人,姓随
名叫会,用他来主持政务,结果晋国的坏人、流氓、土匪、强盗都跑到秦国去了。就用这么
一个人,就做到了“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得到了成果。
孔子见到一个奇人【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乎河梁而观焉。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
居,有一丈夫,方将厉之。孔子使人并涯止之,曰:“此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
游,鼋鼍弗能居也。意者难可以济乎?”丈夫不以错意,遂度而出。孔子问之曰:“巧乎!有道
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
这一段故事,讲个人问题,你看它配套非常好。“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乎河梁而观焉”,孔子
从卫国回到鲁国来,到了山东河梁之间---这个在《庄子》里提到过,非常有名的地方,有流
水,等于石门水库一样,河梁是大河上面一个桥,就是水闸,平常没有完全关死的,水流下
来,这在我们南方江浙一带很多,到处都看到,山东一带比较少。
“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鼋 拼音:yuán,大鳖;鼍 拼音:tuó,爬
行动物,吻短,体长二米多,背部、尾部均有鳞甲。)弗能居”,河梁这个地方,上面的水像
瀑布一样流下来,“三十仞”,二十多尺高。“圜(圜 拼音:huán,围绕。)流九十里”,那个
水冲下来,变成一个潭,水冲到潭底就转起来,转起来的漩涡周围有九十里那么远。这个里
头连鹅毛都可以沉底的哦!水中功夫再好的人到这里都不敢动了。在这一种流水之下,比鱼
鳖更大的鼋鼍---大乌龟之类,都无法生活。我们海边经常买到大乌龟,最大的有圆桌面那么
大。有一次,海边人弄上来一个,上面挂了很多金牌,是在乾隆年间放生的牌,我还记得小
的时候被抱上去坐了一会儿。那一种属于鼍,很大,它的力量也大,可是在这个水里也没有
办法停留。
“有一丈夫”,结果有一个男人,真是男子汉大丈夫了,不是大豆腐了。“方将厉之”,他准备下
这个水,“孔子使人并涯止之,曰”,孔子马上派人阻止他不要下去。孔子派去的这位同学,
不晓得是子路还是子贡,就告诉他“此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也
”,孔子派人告诉他这个流水太猛了,水势太大了,太危险了,这几句话是重复,我们不解释
它。但是这里为什么用重复的文章?就代表非常好意,很仔细地告诉人家这个危险性,这是
强调孔子的仁慈,重复一次,不能省掉的,省掉味道就不好了。“意者难可以济乎”,恐怕很
难适应吧!到底是孔子的学生啊!讲话很有礼貌,在我们的意思劝人家,你不要下去了,恐
怕不容易过得去哦!这个讲法是读书人的味道。“丈夫不以错意”,这个男人一听,不在意,
理都不理,咚!就跳下去了。跳下去以后,优哉游哉,在水中转了一圈,“遂度而出”,他很
轻松地就出来了,没有淹死。
这一下孔子也奇怪了。孔子大概同我们一样,旱鸭子,不会游泳的,只有他的学生会游泳,
没有听到过孔子游泳。“孔子问之曰:巧乎”,大概他身上水都没有擦干,孔子马上就跑来了
,孔子求学的精神很厉害的,马上来请教。你的本事很巧,高明巧妙极了,巧跟妙配起来,
妙极了。“有道术乎”,他说你有什么本事啊?这个道代表形而下的法则。你这个功夫怎么练
出来的?“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这样危险的水势,你能够进去,能够出来,是什么原因?
奇人说忠信【丈夫对曰:“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错吾躯于波流,而吾
不敢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者,以此也。”孔子谓弟子曰:“二三子识之,水且犹可以忠信诚
身亲之,而况人乎?”】
“丈夫对曰”,这个男子就告诉他,“始吾之人也,先以忠信”,他教训起孔子来了,就是公然在
孔子门前卖“四书”了。他也不晓得这人是姓孔的啊!姓什么都不管,他说,告诉你,当我跳
下水去的时候,就忘掉我自己了。
忠,什么叫忠啊?于一事一物无不尽心谓之忠,这是中国文化古代的解释,宋朝以后的解释
很狭义,好像只是为了老板而被杀叫做忠。所以在《论语》里有“为人谋而不忠乎”,朋友托
你的事,讲过的话一定去做到,这就是忠。什么是信?信任自己,也信任他人,尊重自己,
也尊重别人,这就是忠信之道。
他这里所讲的忠信,是说他信任了水性。水有个什么性能啊?水有个性能,出在佛经里,“大
海不宿死尸”,任何的尸体在大海里,一定把它送上来。水很爱干净,死掉的东西一定都把它
浮送上来。由于这个原理,所以他很信任水性。换句话说他忘掉自己,也忘掉了水。所以他
说他跳进去的时候,身心跟水合一了,不抗拒,顺其自然,水怎么转就怎么转。“及吾之出也
”,等到他出来的时候,“又从以忠信”,也顺水性自然之势,那么一转就上来了。“忠信错吾躯
于波流”,他以忠信、信任水性、忘我的态度,使心跟物两个合一了。“错”就是把我的身体与
水流合一了。“而吾不敢用私”,这中间一点私念都没有。什么叫“不敢用私”?就是不主观,不
抗拒,不用私心,顺水性的圜流而转,自己不用个人的意见。因为不敢用私心,“所以能入而
复出者以此也”,就是这一点,没有什么别的秘诀,既没有念咒子,也没有做观想,既不拜上
帝,也没有求观音菩萨保佑,就是忘我。中间没有妄念,没有自主,心跟身、身跟水都合一
了,就是这个本事。
孔子一听,又拜了一个老师了,“孔子谓弟子曰”,转过来对学生说,“二三子识之”。古书上孔
子讲话经常用“二三子”,拿现在白话讲,你们这一群同学们注意。这个“识”字应该读“志”。孔
子告诉学生:你们记住,“水且犹可以忠信诚身亲之,而况人乎”,你们看这个物,水是个物
质的东西,人跟物质相处,只要忠信,人跟物质两个可以合一,就是神通了,无我无私。他
说水尚且可以忠信,如果以此来对人、对社会、对国家、对天下,不论是做一个带兵的,或
者是做一个教学生的,或者是做一个工商界的主管,只要忠信、诚信处世,物都能够转变,
何况是人。
问题是我们之所以做不好,是因为自己的诚信不够,只有反求诸己。上面讲了对于国家大事
的处理,下面又提到个人,我们今天先到这里为止。
这篇《说符》,其中道理非常多,运用无穷,大至国家天下,小至个人的修身养性以及修道
,都有关联。我们用的是《四库备要》这个本子,上一次讲到卷八的第六页,都是一段一段
故事衔接的,但是你不要以为各个故事独立互不相关,事实上,每个故事都有连续性的,这
个道理要我们慢慢去体会。现在开始另一节故事。
【白公问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于不应。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
之善没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
“人故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为不可?唯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
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白公不得
已,遂死于浴室。】
白公请教孔子微言“白公问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这几句话是故事的纲目,但我们先要了解它的
背景。白公姓白名胜,是春秋时代楚王的后人,也是当时楚国的领导人。白姓是因地名白邑
而来的,后来像长江以南、两湖姓白的人,都因白邑这个地名而姓白。
在春秋二百四十多年之间,天下大乱,有儿子杀父亲的,有弟弟杀哥哥的,有部下叛变杀君
王的,多得很。所以孔子痛心而著《春秋》,给后人一个说法,认为社会的混乱是有知识有
学问,尤其是当权在位的人应该负最大的责任。所以《春秋》是责备贤者,不责备一般老百
姓,因为一般老百姓多半是盲从的。
有关白公胜的这一段历史,是当时发生部下叛变,所谓“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青年同学们
特别注意,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大问题了。现在我经常讲,大家同学们洒扫应对都不
知道,教育八十年来的失败,一个青年人,怎么扫地?怎么抹桌子?怎么样对长辈讲话?怎
么站?怎么坐?都不知道。现在小学里教的是老师早,老师好,老师不得了。中国文化的基
本教育,是从洒扫应对教起的。到了中学、大学,也没有教这个基本文化了。所以当长辈、
老师、父母问他事情办了没有,大声回答办了啊!对父母好像训孩子一样,我们很多同学是
这样。问他东西放在哪里,我刚才给你了啊!好像我犯了很大的错误,有很大的罪,几乎要
我向他下跪才对,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基本教育。这种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严格地讲从胎
教就开始,所以我们现在是很可怜的一个时代,几乎像春秋战国时期一样的混乱。
为什么讲到这个呢?因为古书上“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这个“弑(弑 拼音:shì)”字,为什么
不用“杀”呢?这是中国文化的规范,以下犯上用“弑”,不能用“杀”字。等于说天子、皇帝死叫
“崩”,不叫死亡,因为他是全民所景仰。诸侯死叫“薨(薨 拼音:hōng)”,大夫死了,就是
知识分子有地位的,叫做“殁(殁 拼音:mò)”,普通老百姓叫“亡”。“死”只是个普通的名词
。所以就是连死的文化也要分好几个阶段,有好几个意义,代表了文化的精神,我们现在都
不懂了。所以现在学生对老师讲话或者跟长辈讲话,都是提高嗓门大声回答。这个态度在从
前很严重啊!对父母或长辈、上级讲话,我们说“是”,不敢说“对”,“对”是平辈答话。
讲到白公胜这个人,他是被臣子弑,臣子叛变杀死了他。当时这位诸侯白公胜已经发现政体
的演变,社会变坏而且乱。白公胜有一天问孔子说:“人可与微言乎?”什么叫“微言”?就是很
小很轻的话,孔子没有答复这个问题。在文字上看我们好像懂了,内容却不是这么简单。
什么是《春秋》微言大义孔子著《春秋》,二百四十多年之间,记录历史上“臣弑其君”有三十六次之多,天下社会大
乱,以致家庭变化,儿女可以斗争父母。那个时代,乱到极点,孔子非常的痛心。《春秋》
除了责备贤者以外,讲了三世,就是衰世、升平、太平盛世。历史上以《春秋》为标准来说
,三代以下的历史只有偶然的升平,那是由衰乱变乱的社会进步得到安定,算是升平之世,
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太平,太平太难了。真正的天下太平,众生平等,是跟佛的思想合一,那
个叫太平。
《春秋》有三传,孔子只著了《春秋》,等于写了大标题,历史的内容在《左传》、《公羊
传》、《谷梁传》三传里。在这三传,我们普通容易读的就是《左传》,在中学、大学念国
列子臆说部分内容整理 列子臆说txt全集下载
文课,应该都是念《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是历史的哲学,更难读了,很少人去
研究,除了专家之外。我们要通中国文化,《春秋》必定要懂。现在我们讲“微言”,《春秋
》叫做“微言大义”,非常难懂。文字好懂得很,“微言”,是看起来不相干的一个字,包括了全
部文化的精神。所以孔子著了《春秋》,鬼神都在哭,都害怕,因为他的笔下判定了千秋万
代的罪恶。我们大家在中学都读过《郑伯克段于鄢》(鄢 拼音:yān,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在今河南省焉陵县一带)这一篇,郑伯跟段是两兄弟,郑伯故意纵容段这个兄弟,结果把他
当敌人一样,消灭了这个兄弟。对敌人打了胜仗叫做“克”,除了敌人以外不能用“克”字。郑伯
把弟弟当敌人一样看待,违反人本位的人类文化。孔子这个《春秋》的诛法,用了一个“克”
字,郑庄公千秋万代翻不了身,这个叫“微言大义”。孔子只写了这一笔,至于内容如何,你
去读《左传》就懂了。
再进一步说,“微言”是什么呢?就是跟禅宗的“机锋”一样;也等于我们普通讲话点你一下,点
你一个窍,或者用一句歇后语。譬如说“和尚不吃荤”,肚子里有素(数),大家笑一笑,晓
得了,这就是“微言”,歇后语,后面没有了,后面都懂了。这个事情怎么样?“外甥打灯笼---照
舅”,照到娘舅,谐音,就是“照旧”的意思。像这些都属于“微言”。
白公胜要问孔子一件国家大事,但是他很会问话,“人可与微言乎”,一个人有些话不能明讲
,可以用别的方法吗?“微言”是不相干。孔子不答复,为什么不答复?这个里头问题大了,因
为孔子始终不肯讲谋略,只讲人道正面的话,对就是对,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什么阴谋、
阳谋、用兵之道、政治大原则,他全懂,他不讲而已。也因为白公胜所问是决策国家的大事
,非常危险,所以孔子不答复这个问题。
关于孔子为什么不答复,注解的这个小字里头有历史上一段故事。“白公,楚平王之孙,太子
建之子也,其父为费无忌所谮,出奔郑”,费无忌是个奸臣,在白公胜祖父前面挑拨,白公胜
的父亲太子建就逃到了郑国。“郑人杀之”,结果郑国把他的父亲杀掉了。“胜欲令尹子西”,令
尹是楚国的宰相;“司马子期”,拿后世来比方是元帅,陆军总司令或国防部长。白公胜要这
二人“伐郑”,出兵打郑国,“许而未行”,结果这两位大臣不听令,不认同这个领导人的道理。
碰到“晋伐郑,子西子期将救郑”,晋国来打郑国了,他们两位不听领袖的命令,要出兵救郑
国。“胜怒曰”,白公胜发脾气了,“郑人在此,仇不远矣”,郑人现在出了问题,正可以报仇。
《春秋》之义,不反对为国家民族复仇,所以说“仇不远矣”。“欲杀子西子期”,所以白公胜想
杀这两位高级部下,因为他们不听命令。但是在朝廷政府中想除掉两位文武大臣,就像房子
要去掉两个主要的柱头一样,很困难,“故问孔子”。孔子已经懂了,“故不应”。“微言犹密谋
也”,“微言”就是秘密的计谋。
诸葛亮的微言这一段历史故事,在注解里引证都有,看注解就晓得了。所以孔子投有答复,因为孔子很不
愿意教一个君王做阴谋的事,但是孔子也不反对。这等于什么?诸位年轻同学有没有看过《
三国演义》的原文啊?像我们小时候原文都能背出来很多,那个文字太好了。《三国演义》
第三十九回,刘表原配太太死了,大儿子叫刘琦,后娘对他不好,准备让自己儿子上来接位
。刘琦急死了,就请教他的叔叔刘备,刘备很高明,他说你问我们军师诸葛亮吧。刘琦就问
诸葛亮,诸葛亮听到就不答话,故意岔开,刘琦总讲不上话。后来刘琦就告诉诸葛亮,他说
我有个绝版的好书,你要不要看?我这是比喻,差不多是这个意思---诸葛亮也是喜欢搞学问
的,就跟他到楼上,诸葛亮一上去,刘琦就把楼梯抽掉,下不去了。刘琦立刻跪下,先生啊
!这个时候一个人都没有,你非教我不可。诸葛亮没有办法,他不及孔子,孔子还跑得了,
他逃不了。但是,古人说的“疏不间亲”,夫妻吵架,兄弟之间闹家务,第三者绝不能讲话,
讲话是最笨的事。
我有一个经验,年轻的时候很热情,有两夫妻刚刚结婚,都是我的朋友,结果两个人吵架,
都跟我埋怨对方。我想让他两夫妻讲和,跟男的讲,你不要听她的,她就是脾气坏;然后告
诉女的,我那个同学好讨厌,你不要理他,过一两天就好了。结果他们到了晚上,两夫妻就
和好了,然后说某人讲你坏耶!那样啊!这样啊!弄得我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这个
道理就是“疏不间亲”。
诸葛亮说刘公子啊!你何苦逼我呢?疏不间亲,那没有办法。刘琦说今天只有军师可以救我
,诸葛亮就讲历史上太子申生的事。春秋战国的典故你不知道吗?你向父亲请求带兵外调嘛
!部队归你掌握,又守了边疆,跟后娘分开远远的,不起冲突。等到你父亲一过世,军权在
你手里,爱怎么干就怎么于。诸葛亮只好把历史的故事告诉他,刘琦就懂了。
孔子这一次也是这样,所以他不好讲。为什么呢?我昨天讲一个同学,“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常常看到年轻同学,有人把公司里的事跟他一谈,他出了很多主意,这就是没有受过好的
教育的原故,你又不是那个公司里的职员,不知道内容,又没有参与经过。譬如刚才同学提
起来,我们楼上有大法会,方丈和尚亲自主持,很庄严肃穆,但是你晓得吗?昨天夜里,他
们为了布置这个会场,到早晨六点钟才睡觉。你没有参与过就不晓得那么辛苦,就不知道内
情。所以由这个道理就要懂天下一切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绝不随便讲话,因为你不
懂别人的辛苦,固然你是好意,这是做人做事的分寸。所以孔子就是这个意思,对于这一段
事,他也不在楚国,而是客位。
孔子微言 禅宗机锋这位白公胜逼不得已,再问他,“若以石投水,何如”?问得高明极了。他说孔老夫子啊!假
使拿一块石头丢到水里去,你看怎么样?两个人都在打哑谜。孔子不肯参与他的国家大事,
而且这种事,要杀人、要救人都是他手里做,孔子又不是白公的宰相,又不是军师,不好讲
话。白公胜看他不答复,也懂了,换个方式来。问以石投水,你看怎么样?我们青年现在想
想,石头丢到水里就沉底了嘛!就把这两个人消灭了。孔子的答复更妙,“吴之善没者能取之
”,这一句话孔子答复了,孔子说那不算高明,吴国,就是江浙一带,靠海边水多,那些善于
游泳的人,海底的石头都可以拿上来。
像我们海边的人,我小的时候看到,冬天年轻人脱得光光的下去打鱼,起码五六个钟头才上
来,上来之后身上一擦,好热,还出汗呢!我看傻了。实际上他们已经吃了药的,药吃下,
冬天下海不怕冷,还热。如果不下海,不下冷水里头,马上血管要爆裂的,这个中药下去是
这样。所以这个海边的人,江浙一带游水,还有三天三夜在水里头不出来的,是很普通的事
情,没有什么了不起。在内地,如果在高原地带的人,听了一定说你这个人扯谎,说神话,
不可能的。
所以孔子的知识极渊博,白公胜问他丢石到水里如何,孔子说没有用,善于游泳的,深水里
的石头还是给你拿上来。换句话说,你这个方法没有用,高明的人你不一定杀得掉。白公胜
再问,“若以水投水,何如”,水倒在水里头呢?水倒在水里头,或者咸水倒在淡水里头,淡
水倒在咸水里,清水倒在混水里头,你看怎么样?
“孔子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也没有用。淄(淄 拼音:zī)、渑(渑 拼音:miǎn)
就是山东两条水,一条是清水,一条是混水。清水、混水在一起,流得快的水性硬,流得慢
的水性柔和。中国人讲究喝茶,会喝茶的人,水一烧出来,是松树的柴火烧,或是哪一种树
的柴火烧都知道。电炉煮的味道已经不是茶了,像我们现在不叫茶道,叫牛饮之道,尤其我
这个喝茶,这么一缸,两口就把它喝光了。我也喜欢喝茶,但是是牛饮,牛喝水一样,也是
另外一道。
所以“以水投水”,孔子说,那也没有什么高明,两条不同的水放在一起,齐桓公的厨师叫易
牙,一尝便知。易牙这个人,水到嘴里一尝,就知道是哪里的水,做某一种菜可以,做另外
一种不行。白公与孔子两个人在打哑谜,禅宗讲打机锋。
我们讲个故事,明末有个高僧苍雪大禅师,在明末四大高僧之外,可以说是第五大高僧,非
常有名。他的诗好,文好。明朝亡国了,一班不投降的遗老都到他那里,都是这位和尚包庇
。有人画了一幅画---画了一座高山,一棵松树,下面有一块石头,石头上有一个棋盘,棋盘
上摆着棋子,却没有人在那里下棋。这一幅画意境高,画也画得好,就请天下第一大法师、
诗僧---苍雪大师题字。要看懂这一幅画很难,苍雪大师看懂了,就写了一首诗:
松下无人一局残 山中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着 千古输赢下不完
“松下无人一局残”,松树下面没有人,一局没有下完的棋摆在那里。“山中松子落棋盘”,深山
里头一个人都没有,松子掉下来,掉在棋盘上,也变成一着棋子,这个就是“微言”。“神仙更
有神仙着”,我们中国人画画不是神仙下棋吗?一着棋,两着棋,神仙下棋凡夫看不懂呀!但
是你神仙不要以为高明,神仙背后还有高明的神仙,比你下得更高明。“千古输赢下不完”,
你不要自认为高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千古历史是没有结论的。这就是懂了人生境界,
这也是禅啊!这是口头禅,但是很有道理,你懂了最后这一句话,对于人生你就很安详了,
成功失败都靠不住,永远没有结论。现在白公问孔子,孔子的答话就是这个意思,等于苍雪
大师的诗,你高明有人比你更高明,“千古输赢下不完”。
对谁说微言白公听到这里,就愣住了,傻了。他问了天下第一高人孔子,孔子的答话竟然如此,“白公曰
:‘人故不可与微言乎’”,哎呀!孔老先生啊!照你这样一讲,天下高明人就难办了。白公当
时的局面很难,心里想,你难道都不肯点我一下吗?你教我一下都不肯吗?所以常常有些同
学,在我很忙的时候在那里问,我眼睛拼命眨,同学愣住了,还问我老师啊!你今天眼睛痛
啊?真笨得要命!没办法只好苦笑一下。像张良帮汉高祖,张良在桌子下面踢一脚,汉高祖
就懂了,所以汉高祖就成功了嘛!我们有些青年人,你不要说踢他一脚,你把他打三拳,打
伤了,他还说老师你今天怎么搞的?我要去验伤告你伤害罪。这种人怎么办呢?所以“人不可
与微言”,点窍都不能点。
“孔子曰:何为不可”,他说哪有这个道理,当然可以,其实孔子已经答复他了。你们现在懂
了没有?他开始一问,孔子就已经答复了,他没有懂。第二次又问了,孔子否定了。第三次
又问,孔子又否定了,还不懂。所以他这个人注定是要失败的,不能当汉高祖。到这一步还
是笨笨的,同我们现在年轻人差不多,还死问到底,你说这怎么办呢?“唯知言之谓者乎”,
孔子说要懂话的人才给他讲。换句话说是骂了白公,我已经答复你,你不懂嘛!不过孔子看他
可怜,又讲“夫知言之谓者,不可以言言也”,注意“言言”这两个字,上面这个“言”是名词,是
所说的话,下面“言”字变成动词,讲话叫做言。孔子这里告诉他什么人才算懂话的。所以我
常常告诉青年人一个修养,善于听话的人才会善于讲话。能够坐下来听人家乱七八糟地吹牛
,听了半天不答复一句话,每一句话都听清楚了,这个人可以当主席了。譬如你们将来有机
会当了立法院院长,下面对的、不对的,对与不对之间的,黑的、白的,各种意见,你统统
静静地听,都听得很清楚,然后要点在哪里,几句就答复了。大会的主席不容易当啊!不善
于听话的人就不会讲话。换句话说,多言的人不一定会听话,他喜欢表达,喜欢表达心就不
冷静,所以别人要紧的话听不进去。孔子告诉他,真正的知言人,“不以言言也”,是无话可
讲,不需要讲话,就是已经讲了。你问我,我已经答复了嘛!这个就是答复。孔子看他好可
怜,很仁慈地对这位可怜的诸侯说明。
孔手再说微言“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孔子又点他,一个人喜欢吃鱼、喜欢打鱼,他不怕衣服
打湿了,不脱衣服也下水,为了追求这个鱼嘛!喜欢打猎的人,他不怕累,拼命地跑,兔子
跑多快,他就跑多快,为什么?前面有个目标嘛!等于你们年轻人讲恋爱,要追的时候,管
他累不累,电影院门口等三个钟头,站在那里都不累。当兵的时候,只叫你立正站半个钟头
,你还讨厌那个长官,站了半个钟头,还不叫“稍息”,对不对?但是他追起女朋友啊!就不
怕累了。等到追到手了,变成了太太,那就讨厌了,人生就是这个道理。叫你们大家不上《
列子》课,到十一楼跑步两个钟头你干不干?因为不是你的目的嘛!如果说大家全体跑步两
个钟头,每人发二十万,你一定干了。就像我们打坐是要成佛,也有一个目标啊!佛看不看
得见不管啦!我总想成佛所以两条腿尽管熬,酸啊!痛啊!麻啊!我想得道啊!并不是那个
腿打坐麻得好舒服,对不对?这也是“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如果不是成佛的目
标,你就麻得好痛苦!是为了悟道所以甘愿挨嘛!这把人情世故都讲完了。
“故至言去言”,最高明的话,是不讲话也懂了。“至为无为”,最高的谋略,要干你就干吧,不
能又想吃又想不吃,然后还把秘密问我,如果我泄露了秘密你就完了嘛!所以,“至为无为”
,是看起来没有动作。“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如果智慧不够的人,东问西问,那就完了。
他就骂了白公,你问我已经很低级了,你是最高领导啊!权力在你那里,要干就干,干了以
后那人还不知道呢!他还谢主隆恩。结果你却要问我,我不能叫你杀人啊!
白公没有懂孔子的意思,“白公不得已,遂死于浴室”,怎么叫不得已?就是不懂,也没有办
法,最后被两个大臣叛变所杀,死在洗澡间,多可怜啊!就是笨。孔子样样都教他,第一次
问,“孔子不应”,不应就是说你这个问我干什么呢?你已经决定了要这样做就这样做嘛!我
们先休息一下。
问不孝有三有同学问“不孝有三”是哪三样的问题。我们古代重男轻女,但是中国上古男女还是平等的,
男女不平等是宋朝以后的事,所以在古书上女孩子也可以称兄弟,叫女兄、女弟。所谓“不孝
有三”,不一定是指男性而言,“无后为大”,无后是第一不孝。第二不孝是“家贫亲老不仕”,
父母年纪大了,家庭生活贫寒,自己还装清高,懒惰,这样不做,那样不做.不肯养父母,
这是第二条不孝。第三不孝就是自己“曲意阿从(阿 拼音:ā;从 拼音:cóng。阿从:阿附
曲从),陷亲不义”,父母教育你立身,自己站不起来,永远靠父母生活。这是三样不孝。
“无后为大”是第一条,其他两条不讲。那么依据在哪里呢?要看朱熹的“四书”注解。其中《孟
子》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朱熹集注里,也不是朱熹的见解,是朱熹引用古人的见解
。这个问题很麻烦,你几乎把我考倒了。
不过,有些问题我不大同意,怎么说呢?“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是不错,因为民族主
义,事关人类的衍生,这个暂时不管。有一条我非常反感,就是“家贫亲老不仕”也算不孝之
一,我很反对。中国的知识分子好像只有一条生路,只有做官。其实知识分子不一定要做官
,做官、做皇帝是职业的不同,人生要有自己的事业,对社会国家有贡献叫做事业,能够创
出事业来才是大孝子。这个观念在哪里呢?在《孝经》这一本书里。《孝经》是中国文化十
三经之一,是孔子传道的学生曾子所著的。所以真正的大孝是大孝于天下,换句话说,对社
会人类有贡献就是大孝子,这是《孝经》里头的道理。
另外,一定要做官才叫孝子吗?那是解释错误,所以孟子也不引用。我认为中国几千年的教
育犯一个错误,重男轻女,因为重男,每人都想生个儿子望子成龙,成龙的方法只有教育他
读书。读书有什么好呢?读书可以做官。做官有什么好呢?升官可以发财。现在一直到选举
也是这个观念。不过《朱子治家格言》里说,“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这是我们小
时候的一个基本教育。读书人志在圣贤,不是诗作得好,文章写得好;为官呢?心存君国。
但是尽管从小那么教,结果出来还不是想升官,升官以后想发财?所以,升官发财这个观念
是错误的。我在讲《孟子》的时候也提到过, “不孝有三”之中这一条我是不大同意的。好啦
!现在我们回过来看《列子》。
赵国领导人的忧患【赵襄子使新稺穆子攻翟,胜之,取左人、中人,使遽人谒之。襄子方食而有忧色。左右曰
:“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夫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
;飘风曓雨不终朝,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施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哉!
”】
注意啊!这一段是人生的哲学,也是天下国家大政治的哲学。
“赵襄子使新稺穆子攻翟,胜之,取左人、中人”,春秋战国时是诸侯分治,等于现在欧洲一
样,一个县就是一个国家,每个诸侯都是自称国君的。赵国的诸侯赵襄子,派一个叫做新稺
(稺 拼音:zhì, 古同“稚”)穆子的人出兵“攻翟(翟 拼音:dí)”,翟国是一个小国家,结果
赵国打了胜仗,占据了“左人、中人”两个翟国的地方。打了胜仗,侵略他国,占有人家的土
地,如果是拿破仑的话,马上就要建立一个凯旋门了。可是中国文化不同,“使遽(遽 拼音
:jù)人谒之”,战败的国家派“遽人”,就是外交官之流,来呈投降书,地方也献给你,地图
也呈送上来。“赵襄子方食而有忧色”,他正在吃饭,看到敌人递了降书,一点都没有高兴,
反而很难过忧愁的样子。你们注意呀!一个国家出兵打了胜仗,这个领袖不但没有高兴,而
且连饭都吃不下,端着碗,筷子停下来,脸上很难过那个样子。
“左右曰”,旁边的参谋长啊、卫队啊,站在那里看到老板这个样子就问,“一朝而两城下,此
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出兵打敌人,一天就胜利了,占据了两个地方,任何人碰
到这样胜利的光荣都高兴,可是你脸上不高兴,为什么?
赵襄子讲话了。“夫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大江、大河水涨起来,势力好大,按照宇宙的
自然法则,不过三天这个水一定会退了。《老子》中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大台风
来,下大雨,不超过一天的。你看我们每次刮台风,最多三四个钟头最大,过了这几个钟头
就慢慢地减弱了。《列子》、《庄子》都是道家的思想,发挥《老子》的道理。所以赵襄子
也引用《老子》的思想,“飘风曓雨不终朝”,这个“曓(曓 拼音:bào)”字是“暴”字的古写。
突然来的幸福,突然来的机会,不会长久,不能再得。我们有一句俗话,“福无双至,祸不单
行”,好事没有连着两样来的,坏事算不定两三件一齐来,这是一个什么道理?这是一个哲学
大道理,这是宇宙的法则,这就要懂道家的道理了。
“日中不须臾”,太阳当顶的时候,只有几秒钟就要下坡了,这也是人生的境界。所以一个人
得意的时候要留意了,不可以引满,佛家就叫做无常,不永恒,把握不住。佛家只讲个大原
则,《列子》这里说得非常深刻,很现实。赵襄子懂得这个哲学的道理,这个领导人在历史
上很了不起。
“今赵氏之德行,无所施于积”,赵襄子自己说我们赵家德行不够,对全国的老百姓没有大的
功德,贡献的力量积得不厚。所以我们晓得,佛家讲功德,世法也讲功德。“一朝而两城下”
,现在战争胜利,一天之内占领人家的土地,“亡其及我哉”,我在还可以,我的儿孙会以为
是胜利的光辉。他说赵国马上就要亡国了,你们不要只看到胜利,胜利之后保持不住,就会
像太阳一样下去了,所以他说我难过,这不是好事。这是赵襄子说的,也是政治历史人生大
哲学。等于你们年轻人,十七八岁,年轻力壮还不努力,过了二十岁太阳就开始下坡了,“日
中不须臾”啊!就过去了。
孔子谈忧患【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者所以为昌也,喜者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
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卒取亡焉,不达乎持胜也
。唯有道之主为能持胜。”】
“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孔子听到人家讲赵襄子说的这番话,就说赵国后代还会好。“夫
忧者所以为昌也”,一个人随时有忧患意识就有前途。如果忘记了忧患而傲慢自大,自以为了
不起,这个人非失败不可。越觉得自己不够的人,越是会成功的,所以忧患就是最后成功的
条件,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孟子也讲过,一个国家,“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没
有敌人,也没有外面的力量来威胁你,这个国家看起来很太平,其实危险极了,是亡国的象
征。太平日子过得太舒服了,一旦有事发生,毫无抗拒之力,自然就亡了。
所以政治的道理,自古以来有文治者必有武备,文武两个不能缺一。显明老法师,也是我的
师兄,他到印度去一趟,最近回来说,师兄,印度你不必去。我说我早知道,印度这个国家
,几千年来没有起来,因为它欠缺治国之道。而中国的儒家、道家,这方面非常完备,所以
几千年来这个民族国家虽然遭遇许多灾难,终未倒下,因为有两大巨流文化之故。印度人自
己文字、历史都没有,十七世纪以后才靠英国人整理,靠不住的。大部分印度原始的文字历
史,宋朝以后都在我们《大藏经》里,他们不采用,为什么呢?就是所谓治国之道的原理有
所欠缺。
所以孔子讲“赵氏其昌乎,夫忧者所以为昌也”,做人的道理也是这样,你们青年人海天都在
烦恼中,前途无“亮”,没有亮光,怎么办?就烦啊!因为烦就晓得努力啊!就要去找这一个
亮光,当然有希望。假使人生没有忧患,不去找这一点亮光,就完了,所以“忧者所以为昌也
”。
“喜者所以为亡也”,自己认为一切很满意了,高兴了,这是灭亡的一个先兆。所以一个人很
得志,自己认为了不起了,那当然是灭亡,那不必问了。等于西方基督教的话,“上帝要你灭
亡,必先使你疯狂”,这也是真理啊!要毁灭一个人就使他先疯狂。中国文化只讲一句儒家的
道理,“天将厚其福而报之”,也就是因果的道理。所以世界上有些坏人比一般人发财,运气
更好,因为上天要使他报应快一点,所以多给他一点福报,故意给他增加很好的机会,使他
昏了头,他把福报享完了,报应就快了,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又说“胜非难者也”,他说像赵襄子这样出兵侵略人家,一天当中打了胜仗,不困难,英
雄事业,大英雄可以做到。“持之其难者也”,打了胜仗以后,保持这个成果是最大的困难。
所以你看,像我们今天中午,同学们在准备汉唐的资料,唐代的唐太宗,当了皇帝统一了中
国,有句名言“为君难”,当皇帝不容易啊!为臣也不易啊!当人家好的干部很难。所以说,
创业难,守成也不易啊!父亲创业,发了财,到孙子手里就开始要败了,有些到儿子手里就
败家了,所以守成也难。
“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贤明的领导人知道,把胜利的果实如何好好在忧患中保持
,使他的财富可以延伸到后代。“齐楚吴越皆尝胜矣”,他说你看我们历史上的经验,春秋的
时候,齐国、楚国、吴国、越国都成了霸主,在几十年当中都领导了一个国家,都是绝对的
英雄霸主,结果呢?齐国在哪里?齐桓公的功业在哪里?楚国的后代怎么样?越王勾践又怎
么样?吴王夫差又怎么样?“然卒取亡焉”,都完了。什么道理?“不达乎持胜也”,因为他们不懂
政治大哲学的修养。换句话说,不懂圣帝明王之道,不懂领导的哲学。领导的最高哲学是道
德,不是靠权谋。所以“唯有道之主为能持胜”,只有得道的领导人,才能保持这个胜利的果
实,因为能谦虚,知忧患,才能永远保持下去。
我们注意刚才的两段故事,一个是白公的,如此之失败,一个是赵襄子的,如此之成功,都
是对照的啊!国家天下大事,个人的修养,人生的大事、事业都在其中。以禅宗来讲都是话
头,这些故事你要去参。相对的又有另一个故事,这是故事的总论。
以强示弱而胜的人【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故善
持胜者,以强为弱。】
“孔子之劲”,这个是《列子》提出来的。历史上的教主与圣人,文字都好,譬如释迦牟尼叫
做释迦文佛,既然叫他文佛,那必定是懂学问的,释迦牟尼佛十几岁时,世间学问统统学完
了,所以称为释迦文佛。孔子是文宣公啊!也叫文宣王,历史上的每一个教主都是文武俱全
的。释迦牟尼佛十二岁可以一只手抓起大象,把它丢出城外;拉弓射箭,可以射穿九重金鼓
,文治武功都到了家。孔子也一样,我们都晓得孔子文好,但是孔子的劲,就是力气,“能拓
国门之关”,城门的铁闸子下来,他一只手可以撑住。他跟释迦牟尼佛一样,都是力气大的,
“而不肯以力闻”,但他绝不表演武功,不肯以力大示人。
第二个是墨子。中国春秋战国以后,是孔、墨、道三家的文化,唐宋以后则是儒、释、道三
家。墨子是墨翟,“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墨子》这本书,是诸子百家
之一,墨子是真讲人类平等的,是救世主义,“摩顶放踵而利天下”,所以后世有人研究墨子
,很有趣,写墨子是印度过来的一个和尚。“摩顶放踵”,头顶光光的,剃了光头;放踵是不
穿鞋子,光脚的,做利天下之事,随身拿个雨伞就走了。还有一个人写论文,说墨子是回教
徒;另有一个人研究墨子,说他又黑又丑,是西伯利亚放逐的一个罪人,所以研究墨子的人
很多,很好玩。墨子尚贤,尚同,尚平等。
公输般,是春秋战国时的一个大工程师、科学家,什么战争武器他都可以发明。墨子对他说
,不要挑动国际战争,挑起了战争,要死多少人啊!墨子说我一个人来,你把所有的武器拿
出来打我。公输般把所有的武器都使出来,墨子都可以防守而不失败,最后公输般输了。他
说我还有一样武器,拿出来你绝对守不住。墨子说我知道,你是想把我杀掉,我告诉你,我
的弟子遍天下,就算你现在把我杀了,天下还有千千万万个墨子。
所以中国的帮会可以说是由墨子开始的,他每派的领袖叫巨子,巨子就是巨头,墨子的弟子
们各领导一方。我们现在称工商界领导人为巨子,就是根据墨子这个历史来的。墨子有个弟
子是秦国的巨子,就是墨家帮会的分支派,我们讲青洪帮的堂主,也就是小说上写的堂主。
当时墨子在秦国的巨子有一个儿子犯法了,秦国的君王知道他是墨子的某一个巨子的儿子,
就特赦了他,只不过巨子最后仍照国法处理。所以墨子的那个组织很了不起,严重得很,那
个时候国际上都怕他。
所以“公输般服”,当时国际上唯一的武器专家公输般,服了。根据另一个考证,以前木工的
工程师所拜的鲁班祖师,就是公输般。
墨子的用兵也是第一等的,军事最高明,但是墨子“而不肯以兵知”,不愿意以军事出名。你
要晓得,军事上打胜仗是很难的,但是比起打败仗还算容易,最难是打败仗。所以诸葛亮六
出祁山,打六次败仗,古今一般批评认为他政治可以,用兵非其所长。其实错了,在中国历
史上诸葛亮用兵,六次都是完美的撤退,没有损失一兵一物。善于打胜仗固然难,善于打败
仗更难。诸葛亮善于撤退,后面敌人不敢追来,他是历史上第一人。所以研究历史的人不懂
军事,批评诸葛亮不长于军事,是错误的。诸葛亮军事的高明等于墨子一样,很内行而不愿
意在军事上出名。这一段举了两个大人物,一个孔子,一个墨子,这两个都是教主。
“故善持胜者”,所以他们两位在文化上能够影响千秋万代,成为诸子百家之一的教主,因为
他们都善于保持成功的果实。善于持胜是什么原因呢?“以强为弱”,等于我们社会上有钱人装
穷,越有钱的人越装穷。那些假装自己很有钱,衣服又穿得阔气,金手表金戒指都戴上,反
正身上戴的都是金子,一定是刚刚发一点财的人。老发财的人,他还深怕人家知道他有钱,
衣服也穿破的,不过有一个道理,因为大家知道他有钱。过去我有一个有钱的朋友,他说,
你猜我这一套衣服穿了多少年?我一看这个是旧料子嘛!他说四十年了,好旧啊!可是我今
天出去,人家一看我的衣服说,你这个料子好贵的。我说嗯!嗯!很贵,很贵。这个衣服穿
在我身上就贵,天下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注意啊!“故善持胜者,以强为弱”,因为他谦虚
,才能持胜。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荐
上帝。”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其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其子曰:“前问
之而失明,又何问乎?”父曰:“圣人之言先迕后合。其事未究,姑复问之。”其于又复问孔子
。孔子曰:“吉祥也。”复教以祭。其子归致命,其父曰:“行孔子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无
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
。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及围解,而疾俱复。】
幸与不幸的道理另一件故事又来了,“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宋国有一个人,全家人做好事,不是
偶尔这里拿十块钱,那里拿一百块,那不算。这家人做好事不止一代,做了三代。“家无故黑
牛生白犊,以问孔子”,有一年这家出了怪事,黑牛生出一头白小牛来,认为是反常不吉利。
家里有白狗啊,白猫啊,那就麻烦了;尤其全身都是红色的马,有个地方一片白,那不得了
,是吊丧的马。这家黑牛生白犊,害怕了,来问孔子。
“孔子曰:此吉祥也”,不要害怕,等于你们学佛的做了一个怪梦,门上什么影子掉下来,动
不动就问,烦死了,是迷信。这一家人也迷信起来,就来问孔子。孔子说你不要迷信,大吉
大利,是吉祥的,“以荐上帝”,最好你把这个小白牛杀掉,来祭拜一下天。
这家人听了孔子的话当然照做了,“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可是过了一年,这家的父亲莫
名其妙眼睛瞎了。可见孔子的话不大灵光,好像孔子的密宗大概没有学通一样,这家的儿子
起了怀疑。“其牛又复生白犊”,这个黑牛又生白牛了,“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这家的父亲
对孔子很有信心,派儿子再去问孔子。
儿子是年轻人,告诉父亲,“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乎”,去年你问他,他说大吉大利,你看
,你倒霉,眼睛都看不见了,你还要相信那个孔子,再去问他干什么?
“父曰:‘圣人之言先迕后合,其事未究,姑复问之”,父亲说你这个孩子不要乱讲,孔子是圣
人,圣人的话先迕,迕是不对的,先看起来相反,最后有结果。“其事未究”,他说这个结果
还不知道呀!不要认为我眼睛瞎了就不对,你姑且听我的话,再去问孔子。“其子又复问孔子
”,这个孩子不像现在的青年,现在的青年一气就到咖啡店去了,再不然去看电影了,不理你
。古代的教育不同,父亲既然讲了,只好又去问孔子。
“孔子曰:吉祥也。”好事,“复教以祭”,还是祭天。“其子归致命”,这个儿子回来向父亲报告
,“其父曰:行孔子之言也。”父亲说,我们就照孔子的话去做。
“居一年”,再过一年,“其子又无故而肓”,儿子眼睛也瞎了,真倒霉,可见孔子的话不灵。“
其后楚攻宋,围其城”,后来楚国打宋国,把宋国的首都包围起来,结果城里吃的都没有了,
“民易子而食之”。历史上经常有这种人吃人的时代,战争的时候,我们这里好几个人都看到
过,很多做父母的,自愿自杀给儿女们吃。老百姓交换儿子,自己儿女亲手杀不下去,这是
历史上战争的痛苦,所以世界上不能有战争。要如何做到升平,大家要好好修行了。“析骸而
炊之”,把死人的骨头拿来当柴烧,历史上太多了!有一本书专门集中这些资料,哪一年,哪
一代,讲起来很痛苦,看得人都不敢看了,人类原来是那么残忍,同野兽是一样的。“丁壮者
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丁壮”,就是壮丁,十八岁称丁,二十以后称壮年,各种说法不同
。少年都临时被征召,没有受过军训就要做防御战,结果大半年轻人都被打死了。
“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这一家人因为父亲和儿子的眼睛瞎了,不需要出来打仗。“及围解,
而疾俱复”,等到楚国的兵退了,宋国解围之后,这父子两人的眼睛又看见了,所以孔子的密
宗还是学通了的,预言兑现,大吉利。
这一段故事的道理,就是祸福相倚,不一定的。这个是《老子》哲学,“祸兮福之所倚,福兮
祸之所伏”,有时候你发了财,很得意,这是好运气了;但是因为你发了财,好运气,会出别
的不好的事情。有时候你说我现在很倒霉,到处都吃瘪,算不定好运气在后头,所以祸福是
相倚伏的。总而言之,正心、诚意、修身为本。
现在还是《说符》这一篇,告诉我们一个重点,人生处世做事,乃至于说话,都要有高度的
智慧。如果没有智慧的处理,同一个方法,同一句话,同样做法,用在某一个时候是对的,
而在某一个时候却是错误的。所以,人这个生命,活下去并不简单,处处需要智慧。这就要
说到怎么样“和十”,关于“和十”这两个字,不要写成适合的“合”,那就不对了,规规矩矩是“
和十”,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与九、二与八……两个和起来变成十,“和十”是这样
两个字。佛家的合掌就叫做“合十”,就是双手合拢来。“和十”的道理是出于《易经》,我们这
个宇宙的法则根据南北磁场同太阳的经纬度,这中间就要“和十”,一“和十”就对了,不“和十”
的话,字宙的轨道也会有错误,重点在这里。
有特技的不同遭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
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闻之,复以
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彼必闻此
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戮之,经月乃放。】
现在说另一个故事,“宋有兰子者”,宋国这个“兰子”,不是人名,而是春秋战国时的一个俗语
,等于我们讲这个人很烂。现在我们常听年轻人说某某人很烂,就是一个人好玩,一个太保
,这个总称叫做“兰子”。有一个兰子,“以技干宋元”,用他的技术来“干”,就是向宋国君主献
技求赏。“宋元召而使见其技”,宋国的这位君主听到有一个年轻人会玩花样,第一等技术,
就召见他。他表演什么呢?“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他的技术现在讲就是踩高跷,他可以用
两个木棍子,所谓身,是人站着,手举起来,这个高度是一身。“长倍其身”,有两个身体那
么高的两支竹竿,“属于胫”,绑在两条腿上站着。“并趋并驰”,等于人三倍那么高,可以站住
,绑住也可以跑步。然后手里有七把剑在抛耍,两把剑在手里,另五把剑经常在空中,这一
把掉下来,那一把抛上去,这个样子丢来抛去,本事很大,技术很高。“元君大惊,立赐金帛
”,宋元君看到都吓住了,这个家伙的本事真大,你这个很了不起,马上赏赐,这是一节故事

“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闻之”,另外有一个年轻的太保,这个人也有一套本事,人像燕子一
样在空中旋转飞跃。听到有人因为技术而得了君主的赏金,“复以干元君”,所以他也来看宋
元君,报告他的本事,想把自己这个高明的技术向君主表演。
“元君大怒曰”,宋元君一听到这个人的报告,大发脾气。“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适值
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他说前一个月,有一个人报告说有特别的本事,而这个特技只是个
表演而已,对社会、对人生一点用处都没有,碰到那一天我高兴,所以赏赐金帛给他。“彼必
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戮之,经月乃放”,现在这个人会玩空中飞人,他一定听说我给
那个特技人那么多钱,所以他觉得有机会,想来看我。这种人是投机分子,把他抓起来杀了
!结果坐了一个月的牢,大概宋元君想想,脾气也好了,算了,可怜人,把他放掉。
这个故事我们看到,同样玩特技的人,有人可以成名,也有人玩特技翻了车,整个人玩死了
。所以世界上的事投有绝对的,哪一样是对?哪一样不对?所以人要确定自己人生的目标,
不要跟别人走,你认为人家踩高跷的有好处,你跟着学,学完了以后,一辈子不过是跑江湖
、玩把戏。这又是一段故事。
伯乐说良马天下马【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
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另一个故事跟着来了,我们晓得中国历史上,有周穆王、秦穆公两个人都爱马。周穆王有八
骏马,每一匹马都能够日行万里,那不是在飞吗?比飞还要快。所以周穆王历史上有名的事
是骑了这匹马,到昆仑山上见到玉皇大帝的妈妈,宗教上叫她西池王母。在佛经上说,一个
转轮圣王有一匹宝马,日行三万里,可以统治全世界。
同样的,这位秦穆公也喜欢马。我们年轻的时候喜欢谈马、骑马,现在是玩不起了,养一匹
马比一部汽车的保养还麻烦。一匹马要一两个人招呼它,还要喝酒,还要吃补药,夜里还要
有人服侍,还要洗澡,那名贵得很!
秦穆公喜欢马,有个名马师叫伯乐,这位我们都晓得,伯乐会相马,可以说,他不但是个兽
医,还是个生物学家,他还能够同马说话。所以天下的马经过他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是不是
良马了。良马不良马很难看出来的啊!同人一样,我们在座那么多人,中间哪些是英雄,哪
些是什么雄啊,没有办法看得出来的。只有伯乐,他一望就知。世界上常常有千里马,但是
有些千里马一生被埋没,因为没有伯乐。所以中国文化是伯乐难得,不是千里马难得。很好
的人才,没有碰到一个赏识的人,不管你是什么雄啦!大英雄,小英雄,乃至别的雄,一生
就那么埋没下去了。
我们中国有一本书叫《相马经》,不晓得你们看过设有?马啊、狗啊,都可以看相。我们有
一个同学,家里很有钱,专门玩狗、养狗,他每次来,讲狗经给我听,那真是佩服得很。狗
生下来一摸,就晓得将来是什么狗,每一根骨头他都晓得,这个骨头会长多好,腿有多长,
跑的力气多大,连狗的大便他自己都尝。小狗生病了,他把大便拿到嘴里尝,哎呀!这个狗
已经医不好了,可惜了!他爱狗到这个程度。所以天下事,学问到了专门,那就是名师,我
说他是相狗的伯乐。
秦穆公有一天跟伯乐讲,“子之年长矣”,你的年纪大了,“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他说你的同
宗里头,你的儿子、侄子啊,你的学生里头,有没有可以传他这一套学问的?“伯乐对曰:良
马可形容筋骨相也”,他对秦穆公报告说,良马看相可以看得出来,从它的形体、筋骨、马蹄
大小、关节这些地方细看就知。中国讲马同外国不一样,外国马跑起来与中国的良马不同,
中国的马,从小训练出来,在陆地上跑像在游泳一样,人骑在上面不动的。不知道蒙古还有
没有这一套,四只脚从小练起,两只平的出去,马的背是平的,所以你坐在马背上,像坐在
床上、沙发上一样稳。那个马跑快的时候,肚子贴在地上,是飞起来跑,身体不动;不像外
国马这样一拱一拱,把人拱下来。中国讲骑马技术的,看这些外国马不是马,看都不要看。
所以良马、千里马,像小说上写的关公那匹赤兔马,都是受过严格训练的。这种良马,可以
从形体、筋骨上看得出来是第一等马。但是特等的“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没
有相可判断,那很难的。除了历史上看到外,这一种马好像绝种了。不过,说没有,算不定
仍有,很难找出来,不能确定。
讲马就是讲人。我们经常感觉,现在全世界好像都没有人才,所以不管青年人、中年人、老
年人,都差不多。十九世纪末期前后,整个历史上的人才都过去了,全世界再找不到一个了
不起的人,连那个踩高跷、玩七把剑的都没有了,人才很难。良马已经不可得,天下马更不
属于相貌可相的了,所以那不是相貌问题。你说看某人的相,鼻子长得好,眼睛长得好,将
来到什么地位,那是普通人,从他的相看得出来;如果到了最高处,看相是相不出来的,不
在相上面,这属于天下之马,太难太难了。
“若此者,绝尘弭”,他说天下马没有办法用形相来看,表面看不出来。我们看人的相,一个
人将来会发财啊,会做官啊,会做一番事业啊,可以看出来的,是属于普通人;如果大善人
、大菩萨、大坏人,那个相就看不出来了。除非是极高明的人士才会看,那不是看相啊!那是
神通智慧,一望而知。所以他说天下之马“绝尘”,跑起来脚步很轻,没有灰尘,一眨眼睛就
看不见了,绝尘而去。刚看到前头尘起,好像马过来了,霎时已经到了天边那么快。“弭”,
马蹄踏过的地上,没有蹄的印子,就像武侠小说写的,这些马已经有轻功了,踏雪无痕,飞
行绝迹。“臣之子皆下才也”,伯乐说我的后辈子侄学生们都是普通的人才,“可告以良马”,有
形相的良马、第一等的马看得出来;“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至于天下马无相可看,就是《
金刚经》说的无相,无相那个相是什么相?他们看不出来。
他说我的后辈子侄学生们都不行,他跟秦穆公讲,你如果要找一个真正会找天下马的人的话
,我有一个人,“臣有所与共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这个人是跟我做苦工的,我砍来的柴
呀菜呀,他会帮我捆起来,他一辈子只做做苦工,在家里扫扫地啊,倒倒垃圾啊,这个人名
叫九方皋。所以中国文学上一提到九方皋,就晓得。“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他说这个人
看马的本事不比我差,可以说比我还高。可是他跟在伯乐旁边,做最低、最劳苦的事,默默
无闻,言不压众,貌不惊人,是这么一个人,但在伯乐的眼中他是高人。不过世界上的高人
,都喜欢做默默无闻的事,所以伯乐是他的知己,他愿意这样做就让他这样做。现在秦穆公
问到他,他就推荐了九方皋,说他是高人,比我还要高,“请见之”,请找他来见。
九方皋相马【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
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
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
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麤,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
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秦穆公听说了这个人,赶快召见,就命令他去找一匹天
下马。这个家伙在外面跑了三个月,“报曰:已得之矣”,回来报告,说我找到了,这个马是
不得了的马,“在沙丘”,在河北这个地带,有一匹天下马,你去派人找来吧。“穆公曰”,秦穆
公说你要告诉我一个目标,派人去找,“何马也”,什么马呢?“对曰:牝(牝 拼音:pìn,雌性
的鸟或兽,与“牡”相对)而黄”,你找人到沙丘那个马场里去买,有一匹母马,黄颜色的,就
是天下马。秦穆公听了,“使人往取之”,下命令去把这一匹马弄来。结果弄来的是“牡而骊(
骊 拼音:lí,纯黑色的马)”,这匹不是母马也不是黄色,而是一匹公的黑马。
“穆公不说”,秦穆公一听,怎么把这么一个人找来?倒霉,花了那么多钱,三个月回来报告
,连公马母马都认不出来,黄马黑马都搞不清楚,伯乐还讲他那么高明,所以穆公很不高兴
。“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召见伯乐告诉他,你这个失败到透顶,“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
牡尚弗能知”,你所推荐的人去找马,公的母的他都分不清,毛色黄的黑的都看不准,“又何
马之能知也”,他怎么会懂得马?所以你看我们中国古代的帝王,我们想象中当皇帝的动辄杀
人,其实没有,这些帝王,充其量不过骂人一顿,你这个彻底失败嘛,就骂伯乐。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伯乐听了秦穆公的骂,“喟(喟 拼音:kuì)然”,唉!这样
大声叹一口气,说皇上你把他看成这样一毛钱都不值吗?“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他
说你错了,我推荐九方皋的才能比我高千万倍,我怎么能比他呢?我加上千万倍都比他不上
。这就是古文,写得很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有一千一万个我,乃至一亿百
亿个我,都比不上一个九方皋,就是这个话。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九方皋看马,他不是用眼睛看的,他是用智慧的眼睛来看,拿佛家
来讲,就是法眼。天眼还有相,他无相,他把宇宙的根本都看通了,生命怎么来,他已经看
通了。所以他得的是精华,“得其精而忘其麤(麤 拼音:cū,同“粗”)”,外表上粗糙、糊里
糊涂。有些真智慧的人外表笨得很,看来笨透了,可是他有真智慧。你看有些人非常聪明,
但没有智慧,一做事情就糟糕,讲理论啊,写文章啊,吹牛啊,那牛吹得比新西兰的牛肉还
便宜、还大。叫他做一件事情,却没得智慧。所以九方皋“在其内而忘其外”,他了解任何一
件东西,看透底了,看到内在去,外形他忘掉了,所以问他白的黑的,他随便讲,他脑子里
不记这个外形。
“见其所见”,他看要看的东西,看那个重点,该看的地方他已经看到了,“不见其所不见”,旁
边那些根本没有看。等于我几天前告诉一个同学一样,交代你一件事情去做,那就是老虎、
狮子出栅一样,老虎吃人以前,旁边那些刀枪啊,弓箭啊,看都不看,扑到目标前面就是了
,这样才能做事情。普通的人不是如此,像出门写个报告,一出门说,哎呀!他看我不顺眼
,也不满意我,我看还是不做吧。世界上这一类的人很多,所以什么雄都不雄。大英雄他看
着这个目标,就像狮子抓人使出全力,抓一只老鼠也使出这个力量,它不敢轻视任何细小的
东西,也不愿意重视一个大动物,在它看来都是平等,所以它为百兽之王。高明有智慧的人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他所看到的是该看的重点,至于其他的小活、小事,听都不
听,理都不理,目标是什么,自己把前途搞清楚。你今天上十一楼,管它是七楼八楼,我的
目的是到十一楼,中途一概都不理。
“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他要看的东西,看那个重点,应该看的看,其他的任何一个东
西、人、事情都不看。他有长处,一定有缺点,选那个长处的时候,把缺点都丢开,不看了
。结果你又看长处又看缺点,天下没有一个人可用的,也没有一匹马是好的,也没有一部真
正好的车子。我们去买一部车子总有缺点,最好的牌子,任何一个东西,就问你这个合用不
合用,缺点的地方就不理了。所以“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这都是人生的哲学,一般普
通的人都做不到。普通的人是“见其不见,不见其所见”,不应该看的地方他拼命去看,而且
越是普通人,越是看那些不应该看的地方、毫不相干的地方,可能非常重要、大的地方他忘
记了。
所以伯乐的结论,“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他告诉秦穆公,这九方皋(皋 拼音:gā
o)的看马,那真叫做相马,他说我是比不上的。他报告秦穆公,你不相信的话,等着看看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结果这一匹马找到了,果然是天下马,天下马是超过良马的,那
无以名之,没有办法形容。
相马与相人这一段故事,在中国文化哲学史上最为有名,叫做“九方皋相马”,看起来是讲看马的一个故
事,也就是我们看天下事,一个特殊人物,更有特殊的见解。学佛学道,做人做事,首先从
见地---所谓见地,普通地讲就是见解,一个人没有特殊的见解,眼光不够远大,“鼠目寸光”,
像老鼠的眼睛所看的,只有前面一寸,再远一点就看不见了。所以伟大的思想、理解、见地
,必须要高远,这是讲见地的地方,这也是我们讲中国文化历史,其中一个有名的故事。
那么由这个道理又引出来另外一个故事。刚才这一段故事是讲历史上九方皋的相马,也就是
告诉我们看天下人之难,不可以轻易见。古人有一首诗,与我们一般相人有关,你们年轻人
当然可以吹啦,不过年轻人同良马一样难相,也是真的。但是大部分人是可以相的,到了无
相境界,那就非常高了。一般人呢,就像古人的一首诗写松树一样,讲人生的哲学,同这个
故事差不多。
自少齐埋于小草 而今渐却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干 直到凌云始道高
“自少齐埋于小草”,一粒松树种子从小埋在小草里头,“而今渐却出蓬蒿(蓬 拼音:péng;
蒿 拼音:hāo。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到现在这一棵松树慢慢出头了,
不断地上长。“时人不识凌云干”,当时的人不认识这是一棵会同云一样高的树,“直到凌云始
道高”,直到松树长成,才发现比阿里山那棵神木还高。所以青年人由此可以安慰自己,但是
尤其应该自己努力,要你自己站起来。你自己站不起来,希望人家把你看高,做不到。你站
起来了,别人就是踮着脚还看不到你的影子,然后在后面拼命地鼓掌,这个就是社会,这就
懂得人生哲学了。所以年轻同学们注意,只有自己站起来,不要求任何人帮忙你。古人说“蓬
生麻中,不扶自直”,能够站得起来的,你不必帮助,他自己会站起来;是人才的就是人才,
你盖都盖不住的。了解了九方皋相马这个故事,也就了解人生许多道理了。
所以中国的哲学都在文学里头,研究中国哲学史,照我们一般著的《哲学概论》啊,什么《
中国哲学史》啊,那可以说只了解了哲学的千万分之一。真要讲中国哲学,对于历史、文学
,尤其是小说、诗词都要了解,因为哲学也在文学里头。
我们前面讲到九方皋的相马,是关于人的方面,在每一段中间,最重要的都是几句话,所谓“
观天机,得其精而忘其麤,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
所不视”,像这些好的句子,虽是文学的句子,却包括了很深的人生哲学,为人处世的道理,
这是一生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所以要好好记住,并且去体会才能受益。下面由人事转到
一个政治的大哲学方面。
治身与治国【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
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
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
詹何是个隐士,楚庄王问“治国奈何”,这是问大政治的哲学道理。“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
不明于治国也’”,他对楚庄王讲,你问我政治的道理我不懂,我只懂对自己本身如何治理。
所谓治就是修养问题,我只晓得修养自己,我不晓得如何治国。
“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楚庄王看他的答话好像答非所问,因此进
一步说,我承蒙祖先遗留下的宗庙社稷---就是国家,古代文化与现代观念不同---祖先遗留给我
这一切,我愿意学怎么样保存守住,总不能在我手里把它搞掉了!
“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这是一个原理,正反两方
面地说话。楚庄王再三追问,詹何就讲了,他说据我所知,没有听说过本身有修养的人在处
理国家政治时会乱,他说不可能;相反的,也没有听说过本身乱而能把国家治理得好的。“故
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所以政治的根本,在于每个人本身修养的建立。至于说政治的体制,
现在所讲的自由民主,或者古代君主的政治,或者独裁专制等等,都是政治体制。所谓体制
是形式的问题,等于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个都不相干。而平常修养身心,才是治身之
道,所以我讲的是本身的问题。虽然现在时代不同了,但是千古以来的政治,究竟是哪一种
体制好,帝王政治好?无政府主义好?还是哪一个主义好?人类到现在也没有办法下定论。
因为都用过了,没有一个方式可以使千秋万代太平。这就是《易经》的道理,永远是“水火未
济”,下不了结论。
也可以讲世界上有两件事无法下定论,除了政治,另一个是军事,尤其是军事,也没有办法
得学位。像是军事用兵,这个仗要怎么打,虽然学了很多的军事兵法,真打起仗来,运用之
妙在乎一心,没有固定的章法,只要打垮敌人就对了。所以不能叫敌人慢一点打,让我想一
下《孙子兵法》,没有这一回事!就像打架的时候,你用牙齿也好,用拳也好,用头也好,
能打就对了。所以詹何这里说,那些都是枝末,边边上的事,不相干,我告诉你的是根本。“
楚王曰:善”,对!懂了。这一段故事就很短。
我们了解历史上道家的思想,政治哲学是以治身为本的,因此也就了解儒家孔孟的《大学》
、《中庸》,乃至《孟子》的思想了。儒家的思想始终对政治不多谈,只谈个人的成就,即
所谓治身为本。身不治而国治者,他说未之有也,不可能。可是我们注意啊!这些故事看起来
很凌乱,它是连在一起的,由九方皋的相马,这个看马的哲学,谈到了政治的大原理。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何谓也?”对曰:“爵高者,人妒之;官
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孙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
吾禄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予三怨,可乎?”】
人生的三种麻烦“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狐丘是个地名,丈人是指老先生,也许是道家古代高人,所以本身
不留名字,但称丈人,以地方为名,叫狐丘丈人。你不要看到丈人就以为是指岳父,就搞错
了。我们古代称老前辈、老先生为老丈,古代小说上都有。孙叔敖是楚国的宰相,你们都读
过斩两头蛇的孙叔敖,很有名。历史上的名宰相以及许多有名的人物,十之八九都是矮子,
不是高人,包括拿破仑在内。
所以狐丘丈人对孙叔敖说,“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就是有三种事情可以招致社会上对你怨
恨,你懂不懂?这个要注意了,将来你们年轻同学出去做事,乃至当一个家长、户长,那些
兄弟姊妹、太太儿女或者先生都会埋怨的。人只要一管事,所有的人都会埋怨。你在部队里
当一个班长,管十个人,这十个人都在埋怨。“孙叔敖曰:何谓也”,他请教这个有道的高人
什么叫三怨。
“对曰:‘爵高者,人妒之’”,这个你们注意了,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哲理,一个人地位一高,任
何人都嫉妒,这个道理很多了。像古人说,我也经常告诉你们做人的原则,“女无美恶,入宫
见妒”,一个女人不管她漂亮不漂亮,只要靠近那个最高的领导人,到了皇帝的旁边,所有的
宫女都嫉妒她,并不是为了她漂亮不漂亮,因为上面宠爱她嘛!“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知
识分子不管你有没有学问,突然同学里头有一位当了部长,一下入阁了,你们同学一边恭维
他,一边心里不服气,你算什么东西啊!我还不晓得你吃几碗干饭吗!就会嫉妒,这是必然的
。古人有诗,“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愆 拼音:qiān,罪过,过失)”,所以有
些知识分子看通了,做学问是为自己,不出来做事了,去做隐士。有些领导就懂这个道理,
故意把社会仇恨挑起来,方便自己领导。
我们只要看到人家房子盖高了,有钱多盖一些,你走在路上都会骂它一声,那个房子同你什
么相干?一个人做官做子半辈子,做官运气再好,也不过做个二三十年,半世的功名就留下
后代愆。因为地位高了,官做了几十年,不晓得哪一件事情做错了,这个因果背得很大,也
许害了这个社会,害了别人。所以古人学问好了,怕出来做事,自己不敢过于信任自己,非
常慎重,因为一个错误办法下去,危害社会久远,受害的人很多。所以狐丘丈人告诉孙叔敖
,人生有三怨,第一是爵位高的人会遭人嫉妒。
第二,“官大者,主恶之”,古代帝王的时候,官做大了非常小心,地位高,出将入相,所谓
功高就震主。只有懂得人生哲学的人,才了解其中的道理。岳飞为什么被杀?“主恶之”,宋高
宗讨厌他。譬如写历史名著《资治通鉴》的司马光,是宋朝大有名的名臣。司马光是几朝元
老,等到宋神宗一死,他有一度退休回家了。哲宗小皇帝上来接位,皇太后在管事,召司马
光再来,因为是老前辈。老百姓听到司马相公来了,自动出去欢迎。他一看,马上吩咐家人
立刻回去,他知道这个不行,老百姓都拥护我,皇帝怎么做啊?这些都是历史名人故事,学
问之道。
昨天有一个老辈子的朋友来看我,六七十岁,他在国际上开会刚刚回来,是美国非常大自动
化公司的亚洲代表,也是这个大公司里的老资格,亚洲方面非靠他不可,跟我谈了许多国际
上经济的情形。然后他发现世界上的大公司,他们最高的上层内部的家族,也会争权夺利的
。我说你是几朝元老,那你讲话可要留意了。他就说,我很难讲话,很难办。这是“官大者,
主恶之”,老板会怀疑你,会害怕你。这是人生经验,不是你们年轻人所能够想象的。
第三怨,“禄厚者,怨逮之”,待遇高了,担任了重要主体的事,只要有一点错误,大家都怪
领导错,不会怪自己。这个很简单嘛,目标高,要打靶的时候,一定往最高处打。所以地位
到了最高处,一点都不好玩;不要说地位,像我们年纪大了,稍稍有一点所谓的知名度,走
一步路都不好走,都要小心。如果你在地上打个滚啊,明天报纸上都给你登出来了,打滚都
没有自由,这个人生到此真不好玩。所以他告诉孙叔敖人生有三怨,他是警告这个楚国的名
宰相孙叔敖,因为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孙叔敖的智慧孙叔敖的答复---“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他说我
懂了,谢谢你的教诲。我的爵位越高我越谦虚,自己越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对别人更尊重
。我的官越来越大,我也越来越小心,没有一点傲慢。我的待遇越拿越多,拿来的薪水帮助
社会贫穷的人,帮助亲戚朋友也越多。所以他说这三件事情---地位高、待遇高、爵位高,对
我都没有关系,我还是我,是个平民老百姓。“以是免于三怨,可乎”,这三种怨都到不了我
身上,你认为可以吗?那当然可以,不要回答了。此所以孙权敖在历史上成一个名相,不但
是名相,也是名臣,同时更是国家的良臣、大臣,那是了不起的人物。历史上很多名臣,不
一定是良臣,不一定是大臣,至于奸臣之类,那谈都不要谈了。
这个故事是历史的经验,也就是人生的经验,不一定只讲做官的哦!财富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譬如说,台北市很多年轻的财阀,财富很多,但是他自己不知道怨他的人也很多,因为有资
本嘛!什么生意都要做,别人都做不成了。所以也要留一点饭给人家吃啊!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亟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丘者,此地不利而名甚恶。楚人鬼而越人禨,可长有者唯此也。”孙叔敖死,
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辞而不受,请寝丘,与之,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所以了不起,他不但懂得人生哲学,有一件更了不起的事。孙叔敖在楚国的功劳之
大,那可不得了,可是他死后,家里的人生活很困难。晏子也是这样,所以像诸葛亮这一班
历史上所谓名臣、大臣,死后有些人连棺材都没有。而在世时那个威权,一只手就可以把太
阳遮住。这是大国文化,历史上这样了不起的人很多啊,你们年轻的要注意。“孙叔敖疾,将
死,戒其子曰”,所以孙叔敖死的时候,自己家里没有财产,但是他还吩咐儿子,“王亟(亟
拼音:jí,急切)封我矣”,他说楚国的君王对我非常感激,每次想封我。古代的封,譬如说
把台北封给你,这个台北所有土地税收都归他了。“吾不受也”,他在世时始终不要。这个南
方的楚国,当时在历史上之所以强盛几百年,是有其道理的。楚国地方很大,包括现在安徽
、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南边一部分,出了很多的名王与名将相。
他说“为我死,王则封汝”,等我死了以后,楚王一定怀念我,晓得我不肯接受,一定要封给
你。“汝必无受利地”,你可以接受,不过我嘱咐你,好的黄金地段千万不能要,你只问他讨
一个坏地方。“楚越之间,有寝丘者”,在浙江、安徽之间,一个边区荒凉的地方,有个小山
坡很大,平常闲在那里没有用,“此地不利而名甚恶”,谁都看不起,也没有人要。他说地名
也不好,叫做寝丘,寝丘是做坟墓之地,埋葬死人用的。“楚人鬼而越人禨(禨 拼音:jī。“楚
人鬼而越人禨”: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楚国的人迷信鬼,迷信得很。浙江一带的这些
越人,那个时候还是野蛮地区,也是迷信得很,认为这块地风水不好。楚国也不要,越国也
不要,三角的地带,你就要那个地方好了,“可长有者”,你要了这个地方,后代子孙才可以
永远保留。这就是道家的思想,人之所弃我取之,别人要的,赶快让。
人在人情在像我当年在大陆的朋友,在南京、重庆有这么一两条街,都是他的财产。我这个朋友送人戒
指、金刚钻,口袋里一摸,拿个大的,也不管什么克拉不克拉的,他就是这个威风。我这些
朋友很多,反正富的也好,穷的也好,都是我的朋友。我一辈子有一个坏毛病,喜欢骂人,
所以把牙齿都骂掉了。那么在威风上的朋友,我看到就骂,当然我骂是开玩笑地骂,所以他
对我又恭敬,又没有办法,因为我什么都不要,所以拿我没办法,他不敢在我面前玩这些。
此人到了台湾之后饭都吃不上,当年的威风一点都没有了,连我的大门都不敢进来。有一天
我厨房门一开,他站在那里吃饭。我说你干什么?为什么不从前门进来?他说你前面那么多
客人。我说你棍蛋,你是我的朋友,再穷也是我的朋友,大大方方进来吃饭,为什么这样窝
在后面吃?!收起来,叫他们加菜,某人没有吃饭。这是真的啊!他后来没有办法,说要自
杀,我说你不能死啊,你自杀了我丢人,说我有一个朋友饿得自杀了,这不行。但是我也没
有办法帮助你,那时萧先生在宪兵司令部当政治部主任,我说拜托他帮你找个小工作。当年
高得那么高,后来找个工作低得没有再低的,我跟萧先生都关心他,千万不要自杀。这个人
如果讲到名字,你们老辈子人都知道。像我这些看得多了,不止一个两个,是一打两打算的
。我一生的学问是从这些人身上读出来的,我还是我,看到很好玩。所以孙叔敖就懂,告诉
儿子,好地不取,取最差的才可以长久。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孙叔敖一死,楚王果然要以最好的地方封给他儿子。“子辞
而不受,请寝丘”,孙叔敖的儿子也很高明,推辞了。其实历史上还有一段内幕,这就是中国
人的话,“人在人情在,人死就两丢开”。孙叔敖死后,楚王也忘掉他的儿子了,因此历史有
一个“优盂衣冠”,唱戏的叫优盂,看到孙叔敖的儿子那么可怜,楚王忘记了他的功劳,这个
唱戏的演话剧给楚王看,扮孙叔敖,楚王一看到孙叔敖出来就想起来了。然后这个戏子在台
上就讲,做人不要做孙叔敖,对国家那么大的功劳,死了儿子在那里饿饭。楚王一听难过了
,所以把他儿子找来;封很好的地给他,那么这个儿子照爸爸的意思要了那个最坏的地方。“
与之,至今不失”,结果呢,楚王当然答应了,孙叔敖的子孙后来永远保有这个坏地方。所以
吃亏就是占便宜,千万不要占眼前的便宜,你们年轻人做人也好,讲话也好,不要只顾眼前
,要看结论,这些历史告诉我们的,都是人生的结论。
遇到抢匪怎么办【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下之邯郸,遇盗于耦沙之中。尽取其衣装车,牛步而去。视之欢
然,无忧之色。盗追而问其故。曰:“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盗曰:“嘻!贤矣夫!”既而相谓
曰:“以彼之贤,往见赵君,使以我为,必困我,不如杀之。”乃相与追而杀之。燕人闻之,聚
族相戒,曰:“遇盗,莫如上地之牛缺也!”皆受教。
俄而其弟造秦。至关下,果遇盗;忆其兄之戒,因与盗力争。既而不如,又追而以卑辞请物
。盗怒曰:“吾活汝弘矣,而追吾不已,迹将着焉。既为盗矣,仁将焉在?”遂杀之,又傍害其
党四五人焉。】
“牛缺者”,牛缺这个人,是“上地之大儒也”,在春秋战国时,等于山西上面比较高的地方一个
很有学问的人。那个时候的儒,不是讲孔孟这个儒家,凡是读书人、知识分子就称儒。“下之
邯郸”,以地的高低来说所谓上地下地,他向下方走到邯郸去。邯郸是在河北,就是吕纯阳遇
钟离权的那个地方,很有名的。等于四川人叫我们外省人为脚底下的人,因为四川、陕西都
在上游较高地方,我们在下游地带。“遇盗于耦沙之中”,耦沙是地名,究竟哪里很难考据,
反正在旷野里碰到土匪。“尽取其衣装车”,土匪抢了他的衣服、行李装备乃至于车。古代的
车子是牛拖的,牛同车都被抢走了。“牛步而去”,牛缺这个人被土匪抢得光光的,什么都没
有了,只好走路。“视之欢然,无忧之色”,色就是态度,被人家抢光了,什么都没有了,他
就步行走路。看他的样子,并没有忧愁烦恼,也没有舍不得。
“盗追而问其故”,他这个人很奇怪,被土匪抢得那么光,走路就走路吧,好像在禅堂里打七
一样,大步地走,欢然而去,很解脱的样子。这些土匪就觉得很奇怪,追过来问他什么原因
,你被抢了还那么高兴。“曰”,他说,“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读书人讲出一番道理,所谓
哲学家道理。这就是《列子》、《庄子》的古文。什么是“所养”?前面这个“所养”是讲外物,
身外的一切东西;后面“所养”这两个字,是讲自己的身体,肉体。他说一个有修养的人,并
不因为他的所养---我们普通讲物质是身外之物,实际上身体是心外之物,不过比较起来,这
个身体比外面的物质重要一点。所以身外之物有什么关系,拿去就拿去了,我只要还有自己
的生命就很好了。
这些土匪一听,“嘻”,就是我们现在讲,嘿,“贤矣夫”,这个人了不起。“既而相谓曰”,问话
的土匪回来跟同伙报告,大家商量,“以彼之贤往见赵君”,这个有道德、有学问、很贤圣的
人,现在一路向赵国邯郸走去,“使以我为,必困我,不如杀之”,如果他向赵国的国君报告
我们这一班人干的事,国君必派兵来抓我们。所以不如杀人灭口,把他杀掉,以绝后患。大
家说有道理,“乃相与追而杀之”,于是回头再追过去把他杀掉。所以好人也难做,就是这个
道理。
“燕人闻之”,这个是赵国的事情,靠赵国的北面,就是现在河北一带的燕国,燕国的人听了
以后,“聚族相戒曰”,把自己的宗族---家里同宗的人都召集拢来,告诉他们这一件事。“遇盗
莫如上地之牛缺也”,你们年轻人将来出门,碰到土匪抢了,不要像那个牛缺一样,不能假大
方。这些年轻子弟们“皆受教”,全体都知道了。
“俄而”,过一阵子,“其弟适秦,至关下果遇盗”,他的兄弟到秦国去,果然也碰到土匪。“忆
其兄之戒”,因为家族曾把牛缺的故事向他告诫过,“因与盗力争”,于是土匪抢了以后,他又
把东西抢回来---土匪拿了他的手表,他把土匪的钢笔也拿回来了---跟土匪争。“既而不如”,结
果,打架打不过土匪,“又追而以卑辞请物”,东西又被土匪都抢走了,因为牛缺的故事在他
脑子里,所以土匪走了,他在后面跟着跑,然后“卑辞”,讲得很可怜,我家里还有老母亲啊
,至少给我一百块钱做路费啊,给我吃一餐饭啊,“请物”,至少你把旅行袋还给我,或者我
们说,你公共汽车票不要给我拿走之类。
“盗怒曰”,这一班土匪发了脾气,“吾活汝弘矣,追吾不已,迹将着焉”,他们说不杀你我们已
经是度量很宽大了,结果你在屁股后面紧跟着要东西,大家都看到我们是土匪,抢了人,“既
为盗矣,仁将焉在”,既然我们做了强盗还有什么仁义啊,“遂杀之”,就把他杀掉。“又傍害其
党四五人焉”,不但杀了他,而且把他同路的四五个人都杀掉了。
《列子》这一段故事讲到这里很妙,同样的土匪抢劫,好人难做,坏人也不容易做,这个世
界上你说究竟做哪样的人?怎么样做?这几个都是相对的,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困难,怎么
做才对,才恰到好处?这是大学问了。聪明难做,糊涂也难做;做人如此之难,做事也如此
之难。跟着又来一个故事。
财多又好客的下场【虞氏者,梁之富人也,家充殷盛,钱帛无量,财货无訾。登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击
博楼上。侠客相随而行,楼上博者射,明琼张中,反两鱼而笑。飞鸢适坠其腐鼠而中之。侠
客相与言曰:“虞氏富乐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侵犯之,而乃辱我以腐鼠。此而
不报,无以立慬于天下。请与若等戮力一志,率徒属必灭其家为。”等伦皆许诺。至期日之夜
,聚众积兵以攻虞氏,大灭其家。】
“虞氏者,梁之富人也”,这个虞姓,在春秋战国也是个小国家,后来我们中国人有许多姓氏
都是以国家为姓,譬如宋国之后就姓宋。这个虞家的人,是梁国的客人,梁国就是河南洛阳
一带,孟子见梁惠王,就是河南一带。后来粱、卫地名不同,这个区域就在河南、洛阳、开
封那一带,古代称为中原。这个中原的富人虞氏,“家充殷盛”,家里什么都有,“钱帛无量”,
帛是布匹,古代的布匹是物资,也同钱财一样。等于现在有土地就是财产,那个时候有布匹
也是财产。“财货无訾(訾 拼音:zī,估量,限度)”,所以他的财货讲不出来数字多少。因
为这一家太富有就盖个高楼,那个时候高楼最高也不过两三层,他盖的不晓得多高。当然有
钱都向都市里走,“临大路”,在交通要道。家里太富有了,“设乐陈酒”,自己有歌舞厅,有音
乐厅,也有酒楼,“击博楼上”,书上小字有注解,古代那个博就是赌博,现在就是说投骰子
(骰 拼音:tóu。骰子:骨制的赌具,正方形,用手抛,看落下后最上面的点数。俗称“色[sh
ǎi]子)、打弹子、玩电动玩具啊,这一些都属于博,赌钱的,赌着玩。
过去我们在大陆很多朋友家里很阔气,有钱的,每天家里都招待客人,麻将七八桌、十来桌
不算什么,朋友打牌,主人家就把钱统统发了,叫每个人拿钱去玩,所有的钱主人家都付掉
,这一种做法以前很普通。现在当然没有了,现在如果有人这样做,会认为是傻子。那个时
候这个样子认为是当然,到某人家里做客,就是这样招待,吃完饭,开桌子打牌,赢了钱拿
走,输了钱,走吧!主人付了。
“侠客相随而行”,所谓侠客,游侠之士,这个名称,春秋战国的时候就有,就是游手好闲,
好勇斗狠之人。司马迁的《史记》写侠客“任侠尚气”四个字,就是好打抱不平,喜欢把人家
的棺材抬到自己家来哭的,这一类任侠的个性。但是尚气,气大,一句话不对,就是我们现
在青年一样,身上的什么扁钻啊,圆棍啊,就拿出来了,好赌一口气,什么都可以受,就不
能受气。侠客这些人,古今中外都有,你说这种人有那么大的力气,好好去做工嘛,不干,
他们打架力气大得很,做起工来他是文武全才,做事他是文的,打架、吃东西、喝酒是武的
。就是这一类的人,叫侠客,他们就跟在后面,也到虞家楼上去玩了。
“楼上博者射”,博者是赌钱,古代有一种赌法,水里头放骰子,两边有鱼,手上拿标枪射鱼
,以射的鱼多少来赌钱,后来把鱼做成木头的,有各种赌法。如果研究赌博史,从春秋战国
开始就有赌博了。大概文化太久了,赌术的发明也就太久了。“明琼张中”,射的那个标枪打
中了很多,“反两捕鱼而笑”,两排的鱼都翻起来,于是高兴得哈哈大笑,大家欢乐,就像是
同乐会。
你注意啊,这一户人家那么有钱,正在与朋友们同乐的时候,“飞鸢适坠其腐鼠而中之”,空
中的飞鸟,这种鸟叫鸢,肩膀很宽,同老鹰一样,喜欢吃死的小动物。此刻飞鸢衔着一个快
要烂的死老鼠,刚刚飞到这个楼顶,死老鼠恰巧掉下来半只,落到那些侠客的酒里。“侠客相
与言曰”,大家就讲,这个可恶,“虞氏富乐之日久矣”,他们说这家人又有钱,好日子过得太
久了,“而常有轻易人之志”,这个注意啊,我们有地位、有钱的人家,或者一个世家子弟,
家庭出身好一点,富有一久,就会产生一种看不起人、不尊重别人的心理,这是很糟糕的,
一定失败。尤其现在的家庭,都是家富小儿娇,孩子们都很娇惯,就把天下事、天下人都看
成轻易的。
这些侠客们误会了,“吾不侵犯之,而乃侮我以腐鼠”,他们说我们对他很客气呀,我们也保
护他,没有侵犯他,结果他拿个死老鼠掉下来侮辱我们。“此而不报,无以立慬于天下”,“慬
(慬 拼音:qín,勇敢)”与“勇”字相同,表示我们这个面子挂不住,太难堪了。古今中外都
是这样,做侠客的人“任侠尚气”,所以睚眦必报。我们不是经常看到报纸,晚上在面摊上多
看人家两眼,那个人眼睛一斜就来杀你,那个是睚呲(睚 拼音:yá,眼角;呲 拼音:zī。睚
呲: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必报。
“请与若等戮力一志,率徒属必灭其家为”,侠客们给统领的人说好,大家一起,同心协力,“
一志”,就是后来用的成语“有志一同”。“等伦皆许诺”,这个侠客一说,大家都答应。“至期日
之夜”,约定好日期的那天晚上,“聚众积兵,以攻虞氏,大灭其家”,大家集合起来,拿武器
到虞氏家里,把他全家杀光。
江湖侠义社会百态这个多冤枉!我们看到这个故事,有钱人家请人吃,请人玩,招待得样样都好,结果如此不
幸。四川的袍哥们,就是哥老会,也是如此,同门弟兄们讲话,“你哥子,我兄弟,你不吃,
我有气”。要你喝酒就要喝,宁可醉死也要喝,不醉的话他就生气,要揍你了。到边疆地带也
一样,我们做客的很麻烦,假牙齿就不行了,吃肉的时候,那个主人刀抽出来割一块肉,往
你嘴里一送,你嘴张开就要咬住,咬得咔啦咔啦的满嘴油腻,你只要咬慢一点,就是看不起
他,第二刀就向你喉咙里过来了。大家就是这样蹲在那里那么吃,然后吐口水什么都没有关
系,只要你吃得痛快。这是我们当年经过的日子,自己吃不下还要吃。
到贵州、云南一带,有人坐在那里专门添饭,饭吃完了,高高的一碗给你盖下来,到最后说
我不要了,搞得没有办法,赶快把碗放在地上,实在吃不下了,这是很诚意的请客。还把蚱
蜢、蜜蜂都用油炸给你吃,只好当花生米一样,抓起来往嘴里送就是了,表示他待客很诚意
,我也吃得很痛快。如果你皱起眉头吃,主人不高兴了,说你这个客人不诚意。这些境界,
你们年轻人在台北很少碰到了,那个味道真不好受,尤其像我一杯都不会喝的,那个大杯送
过来,真没办法。如果你说不会喝酒,绝对不会喝,不喝酒?那什么意思啊?我这个主人不
够诚恳啊?所以逼得你要死的。中国这样,外国也一样,你们到美国去留学啊,有人什么都
没有学到,结果留学到黑社会里去了,所以也是这个味道。
你说人难做吧!虞氏招待那么好,结果被误会了,惹来杀身之祸,家破人亡。这个死老鼠虽
不是他丢的,不过这里有个重点,就是这一般侠客们讲的,“虞氏富乐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
人之志”。所以人生做人做事很难,地位越高,越有财富,越要谦虚,越要表示比人低下。我
们看社会上发生的事,很多人稍稍觉得自己了不起,就注定慢慢变成“起不了”,这就是社会
的百态,都是事实。你不要看《列子》所引用的这个故事好像是古人发生的事,不是!人类
的社会,中外都一样,都有这种事。所以我们要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重点在这里。我们要晓
得一个道理,只要地位高了的,都很容易犯这个毛病,“有轻易人之志”,因而就遭杀身之祸

这一段是因财富、因待客而遭遇的不幸,一般年轻人出来都是这个气概,少年待客江湖上,
像汉朝的孔融,他是孔子的后代,家中“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一天到晚有客人,所以
他别号北海,好客是出名的。孔融当时学问也好,是世家,财多,名气又大,后来天下变乱
,孔融在山东一带出了事情,当时刘备还没有起来,孔融还提出来说,这个事情叫刘备来还
可以干。刘备听了很高兴,被人家提到名字就很兴奋,你看一个人的名气到了那个程度,连
刘备这么一个人都觉得发了光了,真是光荣。孔北海还说得我刘备啊!好,你的事情我帮忙
,马上带领关公、张飞就去打仗了。当然孔融的做法也了不起,不过最后遭杀身之祸,被曹
操杀掉,所以名气大在乱世当中也是问题。《列子》这一篇告诉我们人生太多的道理,这是
一个故事。接下来有连续关系的另外一个故事。
为道德而死的人【东方有人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之。爰旌
日三而后能视,曰:“于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嘻!汝非盗邪?胡为而食
我?吾又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欧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狐父之人则盗矣,而食非
盗也。以人之盗,因谓食为盗,而不敢食,是失名实者也。】
“东方有人焉,曰爰旌目”,这个东方是指山东一带,有一个人名叫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
于道”,出门到外面去做事,路上大概丢掉钱财了,一毛钱没有,饿得快要死了。
“狐父”,是一个地方,“之盗曰丘”,有个强盗,名字叫丘,也可以叫他狐父丘。看到路上一个
出门人,饿得差不多快死了,这个强盗就发善心,当了慈悲人,做菩萨了。“见而下,壶餐以
(即“餔”,拼音:bū,吃)之”,下了马,赶快从壶里倒水给他喝,拿食物给他吃,喂他。
“爰旌目三而后能视”,爰(爰 拼音:yuán,姓)旌目营养不良啦,眼睛都看不见了,吃了三
次,眼睛也恢复了,看见人了。“曰:子何为者也”,就问喂他的这个人,你这位老兄救了我
,你是干什么的啊?你怎么会好心救我?
“曰:我狐父之人丘也”,他说你不晓得呀,我就是那个有名的狐父丘。这个土匪头,出名的
坏蛋,所以知名度很高的。
这个爰旌目一听,说“嘻,汝非盗邪”,嘿嘿,你不是那个强盗的头子吗?“胡为而食我”,你为
什么要可怜我,拿便当给我吃啊?“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他说我这个人讲道德、讲学问一辈子
,发了誓的,不吃强盗的东西,所以别人救我可以,你救了我,不干。爬起来“两手据地”,
两个手趴在地上,想把胃里的东西吐出来。“而欧之不出”,拿手去挖也挖不出来,“喀喀然遂
伏而死”,再拼命呕,把自己肠胃都翻过来要把它吐出来,强盗东西我不吃,“喀喀(喀 拼音
:kā。喀喀:呕吐或吞饮的声音)”这样吐,怎么吐也吐不出来,趴在地上死了。你看这个人
,如果讲宗教信仰,是殉道而死,是为道德而死的。
现在列子评论了,“狐父之人则盗矣,而食非盗也”,他说这个狐父丘固然是强盗,但是他的
食物不是强盗啊!米粮做的饭或者面包馒头,不是坏东西啊!“以人之盗,因谓食为盗,而不
敢食,是失名实者也”,因为人坏,就认为他的东西也坏,宁可死而不敢吃坏人的东西,这叫
做读书读迂了。这就是我们普通骂读书人、知识分子,像茅坑里的石头,又硬又臭。所以儒
家、墨家、名家(就是讲逻辑的哲学家)讲“名实”,“名”是理论上的,“实”是实际上的,“是
失名实者也”,把理论跟实际读死了,变成这个样子,也就是要做好人,把自己往死路上推。
《说符》这一篇,描写了很多人的心态、形态、个性,你说究竟哪一个人做得对,哪个人不
对?恐怕人类历史下不了定论。
【柱厉叔事莒敖公,自为不知己者,居海上。夏日则食菱芰。冬日则食橡。莒敖公有难,柱
厉叔辞其友而往死之。其友曰:“子自以为不知己,故去。今往死之,是知与不知无辨也。”
柱厉叔曰:“不然!自以为不知,故去。今死,是果不知我也。吾将死之,以丑后世之人主不
知其臣者也。”凡知别死之,不知则弗死,此直道而行者也;柱厉叔可谓怼以忘其身者也。】
为不知己而死的人又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相反的故事,“柱厉叔事莒敖公”,柱厉叔这个人,他是莒敖公的部下,
事就是服侍、侍候。莒是山东地名,我们现在都晓得“毋忘在莒”,山东现在有个莒县,古代
是个小国。莒国有个莒敖公,是地方上的领袖。“自为不知己者”,柱厉叔认为莒敖公不懂他
,不是他的知己。这一种事情很多啊!很多青年在外面做事的,据我所知,每个同学回来都
一肚子牢骚,都认为自己的才能马上可以统一全世界,本事大得很。因为在那里只拿一点薪
水,认为这个待遇不足以买他的才能,所以老板们都不是他的知己。认为除了上帝以外就是
他了;学问除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以外,就是他;武将除了岳飞、关公
、诸葛亮、周瑜、赵子龙啊,甚至法国的拿破仑以外,就是他。
所以世界上的人都这样,认为老板不知己,“居海上”,因此柱厉叔看不起这个老板,自己离
开隐掉了,到青岛崂山或者到崇明岛啊,或者到东沙群岛、钓鱼台去住了。“夏日则食菱芰(
菱 拼音:líng;芰 拼音:jì)”,夏天吃菱角或者荷花的花梗。冬天吃什么呢?“冬日则食橡”,
海岛上有树,有板栗。反正你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你。像现在很多青年,思想社会不懂我
,我到山上修道去,出了家又再去成家,又到山上搭一个茅棚,也没得善知识,然后自己就
是善知识里头的知识善,然后在那里……多得很啊!你看古今中外都有这种人,这个柱厉叔就
是这么一个人。
“莒敖公有难”,后来听说莒敖公这个老板有了国难,死了。“柱厉叔辞其友而往死之”,听到原
来的老板被人杀了,国家也破了,他表示够朋友,有义气,向朋友告辞,要去为老板死。“其
友曰”,他的朋友劝他,“子自以为不知己,故去”,他说你原来离开他,因为你认为他不是你
的知己,所以你离开了,“今往死之”,现在他有难死掉,你也去死,死在他的坟上报答他,“
是知与不知无辨也”,那么知己跟不知己就没有差别了。因为很知己,所以他死你才死啊!既
然你认为他不知己,那你何必为一个不知己的人去死呢?这个理论逻辑上讲不通啊!
譬如两夫妻,好得不得了才说一起死,有一出戏叫《庄子劈棺》,演这个太太跟庄子讲,如
果你死了我一定跟你去。后来庄子诈死,在棺材里伸个手,死要感情,把太太衣服拉住。太
太正在哭的时候,看到棺材里伸个手拉她,哎呀!我不去呀!我还有事情没有完,就是这个
道理。所以你们学逻辑、学哲学注意!逻辑啊,真是很难讲,我经常对这个翻译的名词说笑
话,非逻非辑,越逻越辑,不得了。
各有各的理由,“柱厉叔曰;不然”,他是另一个逻辑的道理,他说不对,不对,“自以为不知
故去”,过去我离开他,因为他不是我的知己啊!“今死是果不知我也”,现在他倒霉死掉,就因
为他不了解我,因此失去了我这个人,他该死。“吾将死之”,现在我到他坟前死,给大家知
道,“以丑后世之人主不知其臣者也”,在历史上留下一个证据,当老板的不认识部下就有这
个后果,这就是我死在他坟上的道理。你们说,他这个死,多有意思啊!
柱厉叔这人要死给大家看,给后面当老板、当君王的看看,要他们知道不懂人才、不能用人
才的后果。古代有这样的人,这个人多勇敢!不过历史上很多的忠臣是死给大家看的。譬如
汉朝那个小官朱云,跟汉成帝争一个问题,把头撞到栏杆上,流血而死。汉成帝还是了不起
,叫部下留下这个血不要擦掉,也不要粉刷,让历史知道我是个不高明的皇帝。这是把朱云
的血留给后世做个榜样,警告当老板的要聪明。后来有些皇帝看到有人也要那么干,就说你
也想做朱云啊!譬如朱元璋时也有人跑来想跟他玩这一套,希望朱元璋杀掉他而能在历史留
名。朱元璋很聪明,说这个家伙是乡巴佬,要我杀了他历史留名,我才不干,放他回去。
实为怨恨而死“凡知则死之,不知则弗死,此直道而行者也”,这是《列子》的评论,中国文化都是相对的
,如“君礼臣忠”,如果当领袖的对部下有礼、爱护,部下就对他忠心;“君不礼则臣不忠”,是
一定的道理。所以父慈子孝,父母要儿女做孝子,父母本身要健全,父母能够真爱子女,真
会教育子女,子女则是孝子。自己是个混球的父母,光要求儿女做孝子,也不可能。兄友弟
恭,也是一样道理,由此可知,中国文化并不是呆板的规定,而是相对的。所以这里也讲,“
凡知则死之,不知则弗死”。古人讲,“士为知己者死”,一个知识分子为了一个知己可以把命
送了。“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中国文化的名言,一个女人打扮是给爱自己的人看的,他不喜
欢你,你打扮起来有什么好看啊!你越打扮,他越觉得讨厌,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说,不
是知己,我又何必为你卖命!这是人生的直道,是当然的道理。
“柱厉叔可谓怼以忘其身者也”,什么是怼(怼 拼音:duì)?怨恨。柱厉叔这个死是一股怨气
促使的,把身体生命都不要而去死。这种怨恨的心理死得很冤枉,死后变鬼也是冤枉鬼,到
枉死城里去报到。据说地狱里有一个监狱叫枉死城,凡是冤枉死的、自杀的,都到那里报到
,不大容易投生了。不晓得经过多少时间,等到地藏王菩萨来视察,阎王才来清理枉死城,
可怜的就放出去投生。
这个所谓生死之间,中国文化另有一套价值看法,也是我们中国文化严重的问题。中国古人
所讲,“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这是所谓死的价值的定义。中国文化,有时候对生命
轻视得像一根鸡毛一样,有时很有价值不妨一死。有时候上了氧气还不肯死,那是否也是重
于泰山?
杨朱论因果【杨朱曰:“利出者实及,怨往者害来。发于此而应于外者惟请,是故贤者慎所出。”】
接着下一件事在中国文化史里非常有名,就是人生的大道理,你们学佛修道的人、不修道的
人都要注意。“杨朱曰”,杨朱大家都认识,孟子最反对的一个人。杨朱是主张“拔一毛以利天
下,不为也”,你叫他拔掉身上一根汗毛,对社会有利益,他都不于。孟子一生反对杨朱、墨
子两家,他们都是道家思想的人物。我们现在讲中国文化,你们青年要懂,像我们中国文化
精深博大,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这个思想几千年了,佛家的思想也一样,大慈大悲,
平等看待一切众生如亲人。孟子反对墨子,认为他陈义太高,理想太高,做起来太困难,所
以要一步一步地来,认为有限度的仁爱才是对的。
另外,杨朱的思想是把个人主义发展到极点,属于自由主义,也是真的民主。自由主义的杨
朱思想,绝对尊重他人的自由,各有各自的范围,所谓自由民主的结果是绝对的自私、为己
,所以杨朱就是为己。但是杨朱不是那么狭隘,杨朱虽然为己,对社会有贡献都不干,但是
别人的利益绝不沾。如果天下人个个都是杨朱,我有我的自由,不妨碍你的自由,那天下太
平了。可是人是绝对做不到的,口口声声讲自由的人,最喜欢妨碍别人的自由。等于我常说
口口声声讲科学的人绝对不懂科学。真正学科学的人,嘴巴闭住不敢讲,因为科学这个东西
太难太难。像我们同学里头,好几位学科学的博土,他嘴里不敢谈科学,一提科学,哎哟!
这个问题很严重。就晓得这是学科学的,他不轻视每一个问题。只有我们这一些科学不科学
、文学不文学的人,一提就是科学,其实科也不科,学也不学,这很奇怪。
现在这里提到杨朱,他应该是所谓自由主义思想的领袖、祖师爷,他的哲学你看多高明啊!
他说“利出者实及”,你有利益给人家的话,实际好处就回到你身上,这也是因果问题,就报
应回来,所以你给人家利益,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怨往者害来”,你到处都埋怨别人,看
不起别人,人家也看不起你,也讨厌你。所以你去怨恨别人,马上反应过来是对你有害的。
你看杨朱的思想不是那么简单吧!孟子是他的反对派,尽管《孟子》讲杨朱好像一毛钱不值
,可是杨朱有他的一套哲学思想,也是不得了的。所以你看杨朱的自由主义多么实际,“利出
者实及,怨往者害来”,就是他的哲学名言。
“发于此而应于外者惟请”,这个“请”就是“情”字,所以杨朱也是明白因果报应道理的。任何人
的思想行为,只要一发动,内外就有感应,相应的作用。这个道理是什么?就是情。人到底
不是普通的动物,还有一种情感的怀抱,其实动物也是,生物都是这个样子。依现在科学的
研究,植物也有感情,所以一枝花啦,一棵树啊,好好地招呼它,它对你也未免有情,也有
这种道理。我们看历史上也很多,譬如说玄奘法师要到印度留学,他的庙子门口有两棵松树
,他就摸住那个松树暗自发了一个愿,准备二十年回来。庙子里的小和尚就问他,师兄啊你
几时回来?他说等这个松树的树枝从东方转向西面伸手,我就回来。结果玄奘法师回国那一
年,松树枝由东向西转了,所以师兄弟们讲玄奘要回来了。这是物理的所谓相应,就是“发于
此而应于外者惟请”。
“是故贤者慎所出”,因此这个贤人,有道德的人,小心谨慎自己的起心动念,对自己情感的
发出非常谨慎。大家认为,我们心里头的思想,外面的人怎么知道?可是人之所以不同,有
他的电感,你对一个人有所怨恨,对方已经收到电波了,他也不高兴你了。所以一切只能求
于自己,这就是杨朱为己的哲学道理。下一段引用杨朱的话,又是另一个道理。
羊追不回 杨朱戚然【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
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
知所之,所以反也。”扬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
;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
子。】
“杨子之邻人亡羊”,杨朱邻居有个人养的羊丢掉了一只,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了。“既率其党”,
这个邻居集合他的家人亲友去找这只羊,因人手不够,“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找杨朱的学生
、孩子、用人们,一齐来帮忙追那只羊。
杨朱一听,“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只跑掉一只羊,何必用那么多人去追呢?我们去跑
股票市场就是亡羊,股票不晓得哪一家会涨,但是股票市场有多少人在追这只羊啊!天下事
都是追这只羊,羊跑掉只有一只,但追的人那么多。“邻人曰”,这个邻居说,“多歧路”,他说
岔路太多了。这个注意啊!人生的岔路多得很,向哪一条路追呢?就因为岔路太多,所以去
了那么多人追这只羊。大概追了一天吧,“既反”,没有追到就回来了,“问获羊乎”,杨朱问他
羊追到了没有,“曰:亡之矣。”丢掉了,追不到了。“曰:奚亡之?”,怎么丢掉呢?“曰:歧
路之中又有歧焉”,岔路里头又有岔路,再多人去追也没有用,“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我
不晓得向哪一条路去追才好,所以回来了。
杨朱听了这个话,“戚然”,这个眉头皱起来,“变容”,脸色都变了。“不言者移时”,很久也不
说一句话,“不笑者竟日”,一天也没有笑。就听了这一件事,一只羊跑掉了,这么多人追不
回来,搞得不相干的杨朱在旁边愁容满面,一天不笑。
“门人怪之,请曰”,这些学生们奇怪了,就问这个老师杨朱,“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
损言笑者,何哉”,一只羊是个小动物,丢掉就丢掉,而且这一只羊又不是老师的,是隔壁邻
居的,结果你不笑,也不讲话,难过了一两天,这是为什么?学生们搞不懂就问杨老师。“杨
子不答”,学生们问他,他也不说话,不讲理由。“门人不获所命”,学生们得不到杨老师的答
案,“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姓孟的这位学生啊,受不了,跑出去给另外一个人讲,
这个人叫心都子,他和杨朱是朋友跟学生之间。
仁义的三种解释【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
而归。其父曰:‘仁又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
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
“心都子他日与盂孙阳偕入,而问曰”,另外一天,这位心都子同这位孟同学两个一齐进来问
杨朱。“昔有昆弟三人”,这个人会问问题,问得好,这就是禅宗了。他不问杨朱为什么不高
兴,他说从前有兄弟三个人,“游齐鲁之间”,在齐鲁之间游学,当时齐国与鲁国文化最高。“
同师而学”,在同一个老师那里求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学什么呢?这三兄弟就学儒家的仁
义。你看啊!下面是道家杨朱对于仁义的解释,由这个解释再看《论语》,再看孔孟的书里
如何解释仁义,归纳起来是这三种。
“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这三兄弟毕业了,回来了,父亲问,你们在老师那里学仁义,什
么叫仁义?
“伯曰”,大哥讲,“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这是道家解释儒家的仁义最正确的,说仁义之道,
真懂了仁义,第一要爱惜自己。不是自私啊!是爱惜自己人格的建立,人品学问的养成,不
要贪图外面的虚名,自己学问没有成就,道德修养没有好,只有外面知名度,那是假的,不
是仁义之道。所以大哥的了解,生命最重要是建立自己的人格,完成自己的人品,外面的名
望、知名度有没有不重要,那是假的,是虚名。这是我所了解的仁义,他向父亲这样报告。
“仲曰”,老二说,“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懂了仁义的人要做忠臣,“杀身”,就是必要的时候
这一条命可以不要,要在历史上留万世清高之名。这是第二种了解。
“叔曰”,最小的这个弟弟说,“仁义使我身名并全”,我所了解的仁义,一个人真懂了学问,懂
了仁义,自己本身也站得起来,在历史上、社会上也留名,这就是仁义之道。
你看三个亲兄弟同一个老师,所学的东西、成就三个人完全不同,对于仁义的了解都不同,
这就是教育。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所以教育这个东西很难说,都在一代一代变样。所
以禅宗讲“见过于师,方堪传授”,陈义虽然很高,却是真理。要找到一个可以教的学生,见
解要比老师高的才有资格,一点就透,才会发扬光大;否则帆布袋变草袋,一代不如一代,
那是当然的。现在全世界文化,像你们在座的,找些中学生来看看,你们已经看不上眼了。
因此有一个结论,“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这个心都子问杨朱,你看同样
一种学问,三个人的结论不同,老师是同一个人,学校也是一个,哪个对?哪个不对呢?
杨朱答话【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
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
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
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
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杨子曰”,杨朱的答复也妙得很,这就是学问。“人有滨河而居者”,他说有人住在河边,在水
边长大。因为从小就在河边嘛,“习于水”,爱玩水,“勇于泅”,游水的本事很高,天然环境养
成的。所以长大了以后,“操舟鬻渡(鬻 拼音:yù。鬻渡:指以摆渡为谋生之业)”,会驾船
,不用到海洋学院,自然会做轮机长驾船。“利供百口”,因他有这个游泳的技术,所以赚来
的钱,养活全家一百个人的生活都很充裕。有人看了眼红,去学游泳,学海上的生活,“裹粮
就学者成徒”,自己带了粮食来上课,还交了费,来跟他学游泳,徒弟多得很。结果跟他学的
“而溺死者几半”,学游泳没有学好,在水里淹死的有一半以上,这都是自己愿意来学的啊,
结果淹死了一半。
在我们这里也是一样,来到这里学佛学道的,也有学得淹死了,学不成的,一半以上。“本学
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他本来是为要淹不死才学游泳,结果反而淹死
了,利害相差那么大。我问你这个样子哪个对,哪个不对?心都子没有讲话,这就是逻辑了
,这个善于问话的心都子和善于答话的杨朱,两个都是第一等高明人,天下是非下不了定论
,给你们第三者去作结论。所谓禅宗的机锋,问答也都很漂亮。你们要学会演讲,演讲就是
会讲话,这两个讲话讲得非常好,说话艺术高明透顶了。
“心都子嘿然(嘿 拼音:mò;然 拼音:rán。嘿然:沉默无言的样子)而出”,这个一听,一
声不响,答案已经有了,出来了。另外一个同学孟孙阳到底是一个笨蛋,“孟孙阳让之曰”,
出来就抓住这个心都子讲,“何吾子问之迂”,他说你问的什么问题啊?要你问老师人家的羊
跑了,他难过个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你怎么问到仁义之道?你问得很迂,莫名其妙,问得
好远。而“夫子答之僻”,我们这个杨老师也答复得怪,他又不是答复你这个问题。这叫做“两
个黄鹂鸣翠柳”,不晓得你们两个说些什么,“一行白鹭上青天”,越说离题越远了。“吾惑愈甚
”,搞得我更加迷惑,越发不懂了。当然不懂!这样高明的问答,这样高明的逻辑哲学,一般
学生怎么懂啊!
大道多歧而失羊“心都子曰”,心都子一听就给他作结论了,“大道以多歧亡羊”,这个大道是广义的,所谓道就
是天下的大道,很宽的路,真理只有一个,真理本来就很简单嘛!后来儒家有儒家的真理,
佛家有佛家的真理,道家有道家的讲法,耶稣有耶稣的讲法,越来越多了。每个人表达的方
法不一样,耶稣也不错,里头又分了几百个宗派;佛也不错,到中国来又有禅宗啊,禅宗又
分五个宗派,到现在你有你的禅,我有我的禅。到我们学生手里,有些学生告诉我,老师啊
,我不是这样看法,那我就不说话了,那就是你的禅啊,也没有错啊,因为你的鼻子也对到
嘴嘛!谁不对呀?个个都对,就不要说了。“大道以多歧亡羊”,但是羊只有一只,跑出去,
因为岔路太多了,岔路里头又有岔路,结果你永远找不到了。做学问修道也是,“学者以多方
丧生”,方法越多,懂得越多,最后是一无所成。依我看来,现在全世界的教育普及了,知识
越来越广博,却没有真正的学问,就是“多方”,方向太多了,生命的真谛没有了,结果是“以
多方丧生”。
“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学问本来是一个东西,并非本来不同,也并非本来不是一个,真
理就是一个。“而末异若是”,最后越学越复杂,所谓科学分门别类越详细越错。所以我常常
感觉,有许多同学讲,老师啊,看古书不懂,我看现在人翻的白话懂了。对不起,我看那些
翻译白话的人,古书他们自己都没有懂。还有些同学说,哎呀!《易经》啊,中国学问高深
,我不懂,我看到外国人写的《易经》才懂。我说真的吗?那叫外国《易经》,他《易经》
究竟学好了没有?对了没有?都是问题。他说看了那个懂,越浅的当然越容易懂啊,所以你
们看了现在的书,越容易懂的越没有真东西。
现在学问就是这样,市面上出的书,依我看就是这样。这是我们讲到这一段的感触,学问到
了越分析越详细,越科学化,学问也越没有了。“唯归同反一”,他说只有一切归纳,归纳又
归纳,归纳到最后,找一个共同的归依,叫做唯一的真理,“为亡得丧”,就不会丧失了。
“子长先生之门,”心都子讲这个孟孙阳,你老兄,你在老师那里是大弟子,“习先生之道”,学
的是杨老师的学问,“而不达先生之况”,你对你老师一点都不懂,“哀哉”,他说真悲哀啊。我
们现在在本院的同学们,千万不要哀哉啊!今天先到这里为止。
狗吠缁衣【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
,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现在讲的这个故事还是连续的,属于正反的观念,讲人生处世的哲学,处世的道理。“杨朱之
弟曰布,衣素衣而出”,杨朱的兄弟名叫杨布,穿素色的衣服出门去了。上面这个“衣”是动词
,是穿的意思。“天雨,解素衣”,出去的时候是天晴,结果在外面碰到了下雨。古代的农业
社会,泥巴到处都是,素色的衣服容易弄脏,像我们小的时候念书,回来就是一身泥,所以
古人的诗句,“微雨作轻泥”,微雨会制造轻微的泥巴。这首诗的境界看起来很美,实际的境
界却很痛苦。因此,杨布把没有颜色、干干净净的衣服脱掉了,“衣缁衣而反”,换上缁衣回
家。缁衣是染色的衣服,大半是灰色的。
注意啊!出家人穿的衣服统称缁衣。根据印度佛教规矩,出家人穿坏色衣,各种碎破布剪裁
接拢来的衣,所以也叫做衲衣,就是不要漂亮,穿最坏的颜色。到了中国以后,禅宗穿深色
衣,在外面念经的穿淡灰色的,叫做月白色。修密宗的穿紫、红、黄、蓝、白、黑,各种都
有,反正佛教的规矩,出家人穿的衣通称缁衣。在家居士自称白衣,印度人的规矩尚白,婆
罗门教、上流阶级的人统统穿白的,下等阶级穿黑衣,像小偷穿黑衣,夜里好行动,看不出
来。我们夏朝也重视白,中国历史文化,有时候重视白,有时候重视黑色、红色、黄色,每
个朝代都不同。
你们诸位看过《红楼梦》,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最后小妹妹出家了。所以在梦游太虚
幻境中说的预言,第一句是“勘破三春景不长”,都是双关语,这种小说也与禅、与道相关的
,因为她三姊妹的名字都有个春字,也代表人生的境界青春好景不长。年轻的时候看小说都
背下来的,到现在几十年还忘不掉,所以叫你们背书啊!
勘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是在家一般人的看法。如果出家的看法,那不是“可怜绣户侯门女”了,而是最高的境界了
,可以去掉“可怜”二字,改成“绣户侯门女,高卧青灯古佛旁”,那个境界就好了。
现在因为讲到缁衣,顺便告诉青年同学们中国文化、文学里的这些典故。杨朱的兄弟回来碰
到下雨,把素衣换成深灰色或者蓝色的衣服回家。“其狗不知,迎而吠之”,这个狗认不得主
人了,狗眼看人低,乡下养的狗,不是我们抱在家里吃牛肉的狼狗,但也差不多,狗看见穿
破衣服的叫花子来,它就叫;衣服穿得很整齐的,它不叫了,所以狗是认衣服不认人的。古
人经常借这个情形来骂世界上的人,“只重衣冠不重人”,那是当然的。
像我们小的时候老辈子人就告诉我们,年轻人出门,像大学毕业后两三年找不到工作,那个
倒霉相,皮鞋也破了,西装牛仔裤已经发白了,头发留得长长的,然后履历表到处送,一看
到就晓得是个倒霉的青年。碰到这样倒霉时,怎么办啊?勤理发,理得干干净净的;勤洗衣
服,哪怕只有一件,晚上烫得笔挺,早晨出来还神气,把裤带以缩紧一点,肚子饿了,问你
吃了没有,吃了。那神气十足,工作容易找到的,碰到有些老板就会用你了。
这个狗是相反的,所以这个狗看到主人衣服穿得不对,不出来摇尾巴,反而拼命地叫。“杨布
怒”,这个杨布气极了,我养这狗多少年,现在我回来,看我衣服换了就叫,“将扑之”,要把
这个狗打死。
“杨朱曰”,他哥哥知道了,“子无扑矣”,哥哥杨朱说你打死它干什么?狗嘛!它是个禽兽不懂
事,“子亦犹是也”,你也是一样,骂这个弟弟。“向者”,他说刚刚,上午,“使汝狗白而往,
黑而来,岂能无怪哉”,假定你的狗一身白毛出门,结果在煤炭洞里滚了一身黑回来,你不把
这个狗干掉才怪啊!你也认不得是你的狗啊!外形变了样子,就引起人家怀疑了。
天下事,天下人,这些道理就很多了,我年纪大了退休的朋友很多,刚刚退休的人,开始两
三个月,在家里整理东西,还没有完,慢慢来。三年以后苦恼了,开会惯了,办公惯了,忽
然没有事做,他就活不下去。像爱打坐修道的,每天多给他事情做,他也觉得活不下去。所
以人生就是那么怪,你说哪一样对,哪一样不对?这也可以看到,外形的转变就影响人心理
思想的转变,天下事有如此之怪,其中的是非善恶没有定论的。
做善事 要小心【杨朱曰:“行善不以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
子必慎为善。”】
这一段就看到杨朱的人生哲学了。孟子反对杨朱,给他的罪名是他主张人都要为己。俗话说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一理论就是近于杨朱的思想,是绝对的自由主义,以自我为中心
,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可惜人做不到。人类是什么心态呢?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
,那不知道是什么主义!讲起来很好听,反正不是杨朱的道理。孟老夫子反对杨朱,说他太
自私,但是,杨朱的自私哲学,有他哲学的基础,他的哲学理论就在这里,所以他的哲学,
人不但不做善事,当然更不做恶事,杨朱的学说思想就是道家思想的演变。
我们先讲一个故事。有些中国文化的书,内容有很多东西,其中提到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
嫁女儿,古代出嫁以前,在家里请妈妈训话。她的母亲说,没有别的话讲,你到了这一家做
媳妇,不要做好事。这一句话好严重,女儿一听,你叫我不要做好事,那我专做坏事吗?这
个母亲就骂她,好事都不做,坏事哪里可以做啊!这就是道家思想,也是杨朱的思想。
现在杨朱就说,“行善不以名”,一个真正做好事的人,不是为了求名,为了别人表扬、宣传
才去做好事,这不是好事,因为这是有目的的。我每年都接到要我推荐好人好事的文件,要
我推荐几位,我问同学你们要不要,都说不要。我说我也不想推荐,也不晓得哪个好,哪个
坏,我看我也不错,不过我自己不好意思推荐,我说算了吧!这本是一个好事,假设一提倡
,变成惯例以后,有人专走这个路子,那就失去意义了。
所以官方常说要表扬老人,我说你们做做好事好不好!你不要害人嘛!人家活到七八十,把
他们请来站在台上,你年纪轻轻还去训这些老头子半天,然后送些东西给他们,这样搞几个
钟头回去非死不可。何苦来哉呢!这些事情都是糊涂蛋做的事,不读书,不懂事。真地要敬
老,你去给老人行个礼,东西就交给他,门口贴一个敬老就好了。一定把老人推上车子送上
来,你不是玩人嘛!我看到世界上很多不通的事,有时候很气,不过我又怕把自己气死了,
只好笑一笑,也知道划不来,不值一笑,只好睡觉。所以人家问我信什么宗教,我什么都不
信,我信睡觉,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真正的行善不是为名,中国文化叫阴功积德,阴功是人家看不见的。我们从小受的教育
,像我们桌子上一定摆两部书,一部是《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个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看到了
;还有一本功过格,一定摆在那里,专门劝人家做好事,都是课外读物啊。像《朱子治家格
言》,我七岁就会背了,早晨一早就起,站在父亲前面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都要真
做的。现在尽管学校有公民教育,有什么训导啊,同学看到训导处的人背后都在骂,都讨厌
,对不对?老师对你们训两句,那就是冤家。像我们就是由这些训导训过来的。所谓行善要
阴功,大家看不到的,这个累积下来才叫功德。出了钱,做了好事,还要表扬一下,你已经
得了果报了,有知名度了,晓得你是善人了,所以再不要期望有果报了。
“行善”,这个“善”字不一定只包括善事啊,做任何好的事都是行善。“不以名”,真正的行善,
虽然你目的不在求名,“而名从之”。事实上很怪,你越不求名,那个名自然而然会跟着来,
那是真的。不过,你们年轻人不大信,当然,那要时间的累积,你三天就要效果办不到。我
发现社会还是很公平的,真正的好人好事你是盖不住的,它自然会出来。
行善是第一步哦,第二步名就来了。名来了以后第三步怎么样?天下事都会变的,“名不与利
期,而利归之”,在这里这个“期”是期望,就是现在讲的希望、目的,有时候也可以说是目标
。有了名以后你不求利益也不求钱,最后钱也来了,因为你有了知名度,很多的机会可以使
你发财,大财纵然得不到,小财就不必担心了。他说求名是一条路线,求名不一定求利,但
是最后利益也因这个名来了,名越高,招牌越硬,生意越好。这是第三步了,以后是第四步

“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有名有利了以后,就有人来争了。任何一件事,就算玩宗教也好
,你盖一个教堂、庙子,别人也会盖一个教堂、庙子,你有徒众,他也有徒众。你说你的一
派好,他说他的一派高,世界上的人最后还是争。所以人在争,万物都在争,生命以争斗而
活,就那么可怜,莫名其妙。有了名利就自然有人来争,做公务员也好,教书也好,到处碰
到排挤,大家心里头都明白,嘴里不肯说。哪个地方没有人排挤啊?公司里当一个职员,你
负责一点,能干一点,别人就嫉妒你,因为你不懒嘛!你懒了他也要笑你。反正进来一个新
人总想排挤掉,最好都归自己,虽然自己也做不了。
最近这几个月很多负责人跟我谈公司情况,我说不要悲哀了,全世界都一样,现在年轻人难
用啊,进来以后各种毛病不说,学了三个月,他学会了,也想去开一家了;如果老板生意做
不好,他出去讲这个老板不会做生意。反正都不对,这就叫做人,人就是那么一个动物,就
是白狗黑狗一样,差不多。因此杨朱哲学的结论---“故君子必慎为善”,在做人做事、讲一句话
时,应该非常谨慎才好。
这是由于他兄弟白衣出去黑衣回来这件事,引出来杨朱对于人生哲学观点的专论,其中很多
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向诸位所报告的这一点,还没有解释完全,所以像这种故事多去研究,
多去想想,当你碰到事情的时候,你慢慢就会有所启发了。
【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受之,不捷,而言者死。燕君甚怒其使者,将加诛焉。
幸臣谏曰:“人所忧者莫急于死,己所重者莫过乎生。彼自丧其生,安能令君不死也?”乃不
诛。有齐子亦欲学其道,闻言者之死,乃抚膺而恨。富子闻而笑之曰;“夫所欲学不死,其人
已死而犹恨之,是不知所以为学。”胡子曰:“富子之言非也。凡人有术不能行者有矣,能行
而无其术者亦有矣。卫人有善数者,临死以诀喻其子,其子志其言而不能行也。他人问之,
以其父所言告之。问者用其言而行其术,与其父无差焉。若然,死者奚为不能言生术哉?”】
幸臣说了高明话这里又说一个道理,注意啊!你们诸位出去传道的、喜欢当老师的注意,“昔人言有知不死之
道者”,从前有一个人说有人会打坐,会修长生不死之道,以这个为号召,广告做得很大。“
燕君使人受之”,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中国一批修道的人都在燕、齐之间,历史上这些人,
科学家、医生研究生命的道理,都叫做“方伎”。我们拿现在观念讲,就是上古研究科学的。
所以像炼丹,就是化学制药,天文、数学、化学这些科学的发展,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中国最
早,都是一路领先的,现在是一路退后。
战国时燕齐之间充满方伎,所以燕王听说有人会传不死之道,就要找来拜他为师,接受这个
学问。“不捷”,结果打坐练工夫,练了半天,没有效果,照样生病,照样变老,“而言者死”,
传道的人却死了。“燕君甚怒其使者,将加诸焉”,燕王一听大发脾气,要抓那个介绍人来杀
掉,说他乱宣传,乱吹牛,乱讲话,要把背后指示传这个谣言的人统统抓来杀掉。这一下这
个案子很严重了。
“幸臣谏曰:人所忧者莫急乎死”,注意呀,皇帝旁边最亲信的是幸臣,不一定是大臣、宰相
、大将。国家的大臣很严重的,尤其是帝王政治的时代,大臣几乎就是副皇帝,有时候跟皇
帝当面反对顶撞的。大臣又叫重臣,分量很重。历史上有些名臣,学问好,道德好,不一定
是大臣,当然也不是奸臣。又有权臣,权力很大,那不一定是名臣或重臣,所以分类有十几
种。
至于幸臣,历史上很多,也有个名称叫弄臣。在高明的皇帝旁边名臣大臣很多,但是小人也
有啊,你认为皇帝那么高明,为什么都被小人骗了?那你读历史是理解错误,所以我们当不
了皇帝。好的皇帝清楚得很,但是他喜欢啊!为什么?一天到晚跟君子在一起,这个日子很
不好过啊!像汉武帝时的名臣汲黯(汲 拼音:jí;黯 拼音:àn),什么都敢讲,汉武帝要做
不对的事情他就反对,汉武帝要修道他也反对,这个皇帝的日子怎么过啊!但是高明的皇帝
处理国家大事时,喜欢这一些重臣,喜欢反对派;至于弄臣、幸臣,虽然会拍皇帝的马屁,
但是高明皇帝心里明白。
我经常告诉大家,读历史很难读的。对于幸臣啊,乾隆一句话讲到了家,他的幸臣叫和坤,
也是他的弄臣,乾隆相当精明的,满朝文武都讨厌和绅这个人,可是和坤权力大,乾隆喜欢
他。乾隆到晚年,八十多了,已经让位给儿子自己当太上皇了。人家问他,你那么精明的人
,为什么要包庇这个和坤?乾隆说你们不知道,做皇帝并不好过呀,你总要留一个人给我玩
玩啊!一句话说到了家了。一个人到了某个位置上,碰到人笑话都不敢讲,别人都能讲笑话
你就不能讲,那个高位置很难坐啊!就像年纪大了当老师的,心里想开一个玩笑,开了一半
只好吞进去了,这个日子也不太好过啊!所以他要一个弄臣陪着玩玩。你看懂这个书,才晓
得唐明皇玩弄李林甫、高力士、杨贵妃,这些皇帝都是聪明人,聪明人一定会搞这个事,他
明知道,吃毒药也要吃了,因为他不是圣人。圣人就来打坐了,不管了,不要玩了;皇帝是
要玩的,这就是幸臣的道理。
那么在这一段书里,你要看到历史的哲学,当燕王大发脾气时,非要杀人不可了,谁都劝不
了的。就像汉武帝一发脾气,谁也没有办法,这个时候东方朔(朔 拼音:shuò)来了,个子
矮小,一辈子滑稽,他一到汉武帝前面,一个笑话说下来,汉武帝哈哈一笑,算了,算了,
不杀人了。所以人各有各的用处,会说笑话的人也有他的用处的。
所以燕王这个时候发怒,不是一般大臣、权臣、重臣可以化解的,唯一可以解危的是幸臣,
在旁边可以随便说笑话的,可以跟他调皮的。这个幸臣讲话了,可是这个人讲的话有道理啊
,“人所忧者莫急乎死”,他说一个人啊,最担心的就是死,世界上的人都怕死。“己所重者莫
过乎生”,世界上的人最要紧的就是要自己活着。一个生、一个死,两头。“彼自丧其生”,这
些修不死之道的人,结果因为修道做工夫把自己弄死了,他难道愿意死吗?他为了要活得更
长,结果弄不好反而死了。“安能令君不死也”,连他自己都死掉了,他能教你不死吗?那当
然不能嘛!这有什么稀奇啊!他跟燕王讲,你信他的这些鬼话干什么呢?“乃不诛”,这个燕
王一听,高兴了,就不杀了,放他回去,算了,算了。这个故事没有完。
会方法 做不到“有齐子亦欲学其道”,齐国有一个人,也想学长生不老之道,“闻言者之死”,听说这个人死了
,“乃抚膺而恨”,捶胸顿足,恨自己恨得要命,没有机会在他死以前找到他。“富子闻而笑之
曰”,有一个姓富的人听到,哈哈大笑,笑这个傻瓜,“夫所欲学不死”,他说这个家伙笨啊,
这个奇怪的齐国人,他不是想学不死吗?“其人已死,而犹恨之”,结果那个知道的人已经死
了,“是不知所以为学”,证明这个人不是真知道不死之法,所以这个“齐子”不是傻瓜、白痴吗

“胡子曰”,另外一个胡子听到就说,“富于之言非也”,这个老富啊,讲错了。注意呀!这个胡
子的讲法是另一个理论,也对。他说那个老富错了,笑人家干什么!“凡人有术不能行者有矣”
,你们注意,这个话你们一定同意,世界上有些人真有一套办法,但是一辈子做不成。有人
一辈子有学问,有能力,像我有许多朋友,讲做生意头头是道,可是看他们穷一辈子。不过
我始终佩服他们,他们那个脑筋是对的,命不好而已。“能行而无其术者亦有矣”,也有人能
做到,但是并不知道理论方法。因此说世界上这两种人都有,古今中外人类都是一样。
“卫人有善数者”,胡子就讲,卫国有一个人,算数很高明,能知天文地理,还能知过去未来
。历史上相传,中国人算数最高明的是宋朝的邵康节,能知过去未来,上至几万年,下至十
二万年以后的事情都知道了。所以算命有个铁板数,河洛理数,是笨的办法,如果学会了算
命准得很。据说这个铁板数是邵康节教给儿子的,他怕儿子因为笨没有饭吃,所以就教儿子
学铁板神数,也叫蠢子数。以前算铁板数的都是瞎子,灵得很,不过我也算过,过去的事百
分百的灵,连你哪一天跌倒他都说对了;未来的好像都不大对,可是你过后给他算,他又说
对了。这个很奇怪,所以叫铁板,呆定的。
卫国这个人善数学,“临死以诀喻其子”,临死就把口诀教给了儿子。“其子志其言而不能行也”
,他的儿子把口诀记下来,但是自己做不到,不会用。“他人问之”,另外一个人问他的儿子
,“以其父所言告之”,这个儿子就把父亲留下来的口诀告诉了这个人。“问者用其言而行其术”
,结果问的人用了这个口诀,把数学研究得很高明,“与其父无差焉”,跟他父亲一样成就。“
若然”,这种事实很多,“死者奚为不能言生术哉”,难道死掉的人不可能传一个长生不老的方
术吗?虽然他自己没有修好,但是从古相传,是有这个方法留下来的。
所以一个结论,同样的一个技术,譬如学校里学电机、学科学应用、学电脑的,一班学生几
十个,而真地成为工程师的,在科学上有发明、有贡献的,有几个人啊?我发现非常少。乃
至看历史上,几千年来所谓状元、进士的,多得不可胜数,而有贡献留下名字的也并不多。
这个道理就是在于人本身,不在于这个道理的是非对错。
这些故事看起来都是单独一个,整个连起来它有一套的,这个道理要诸位自己去贯通,我只
能讲到这里,这也是一个秘诀,这个秘诀将来看留给谁,能研究出来就对了。
放生的问题【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
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
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邯郸之民”,邯郸(邯 拼音:hán;郸 拼音:dān。邯郸:战国时赵都邯郸。赵王城遗址在
今 河北省邯郸市区西南),我们已经提到过几次,在古代历史上是有名的区域,在研究中国
的内战史、军事学,研究地理战略,也是重要的重镇。历史上很多的故事都发生在邯郸这个
地方,战国时候属于赵国。“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有一个人,正月初一献一只鸠(鸠 拼音
:jiū)鸟给赵简子。我们过去在大陆,年纪大的人拐杖头上那个鸟就是鸠鸟,代表高年。“简
子大悦,厚赏之”,简子很高兴,赏给他很多的钱。“客问其故”,这个“客”字在古书上经常提
到,就是旁边有一个人,贵姓大名都不讲了。有一个人就问赵简子,为什么正月初一送你这
个鸟你就厚赏呢?因为简子是当时赵国的权臣,历史上有名的,后来篡位。
“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正月初一得到一只鸟,把它放生了,有恩,今年运气会好
。所以放生并不是由佛教开始的,自己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放生是中国的古礼,上古流传
下来的。“客曰”,这个人就讲了,他说你这个办法不对,“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
众矣”,老百姓晓得你喜欢放生,不得了啦,拼命去抓鸟,抓到了,活的卖给你放生,弄死的
就吃掉了或者丢掉,反而把鸟弄死更多了,这样你不是放生啊!“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
”,你是个国家的领导人,要放生,不如下个命令禁止打猎、捕鸟,不准杀生,这样不就是解
决问题了吗?“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抓来,然后叫人念经放生,他说你是做好事还是做
坏事啊?恩与过两个不相抵的。换句话说,你这个罪过比做好事还大;你鼓励大家去抓鸟,
这不是做好事啊!赵简子一听,“曰然”,对,就采用了他的意见,向全国下命令禁止打猎。
我经常说学佛的同学们,做好事要有智慧,很难做。今天我从电梯下来,碰到外面来两个彪
形大汉,一个人背了个袋子,有几十只乌龟,拿到这里来放生。因为这里有个同学莫名其妙
,告诉他们我们这里放生,我叫他们把乌龟放到楼顶去吧!反正楼顶有个自来水管!(众笑)
动植物为谁而生【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鴈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
,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
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
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噆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齐田氏”,齐国的田氏,是齐国的权臣。在中国历史上齐国本来是姜太公的后代,六七百年
以后,他的权臣田家篡位,自己当王了。所以战国以后齐国已经不是姜太公的后代了。孟尝
君的祖先就姓田,那个时候是权臣,“祖于庭,食客千人”,就是祭祖宗的时候,田家素来是
很豪气好客,客人很多。所以到孟尝君手里,在他家里常年吃住的有三千多人。我们看看没
有什么了不起,不过现在再有钱的家庭也养不起啊,除非办厂、大公司。他那时候都是食客
啊,不要你做工的,就在家里住,发薪水给你,一天吃饱了没有事,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战国时候流行养士培养声誉,那个时候全中国的人口也不会超过现在的台湾啊,所以孔子三
千弟子同孟尝君养三千食客,在现在人口来比,就是有几百万的学生、几百万的部队,那不
得了的。换句话孟尝君在组党,他有群众的力量。虽然食客三千,最后有问题的时候,那些
学问好的,讲哲学、科学的都没有用,能够救他的是鸡鸣狗盗之徒。这是历史上一个大故事
,也是历史上一个大讽刺,所以人的专长没有一定,历史上说鸡鸣狗盗之徒就是指这件事。
这里的齐田氏,是田家另外一件故事,是不是盂尝君或者是他的父亲,不知道。这个田家,“
中座有献鱼鴈者”,可以说在他一千客人中有个人奉献了鱼还有鴈(鴈 拼音:yàn),不是天
上的鸢(鸢 拼音:yuān),其实就是鹅啦!“田氏视之,乃叹曰”,田家人一看,感叹说,“天
之于民厚矣”,上天生万物,对我们人类太厚了,“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生了米、麦
子、高梁、大豆、青菜、萝卜,各种都有,又生了一些鱼鸟,给我们大家用,就是说上天的
恩惠太大了。“众客和之如响”,这一班都靠他吃饭的人,看到老板那么讲,大家都说是、是
,是上天的恩惠。佛教信众说那是菩萨的慈悲。
“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中间有个姓鲍的小孩十二岁,也是他门下的宾客,“进曰”,这个
孩子站起来讲,“不如君言”,他说你的话我反对。这个孩子胆子很大,天才儿童,“天地万物
与我并生,类也”,天地生万物,生人、生鱼、生鸭子、生虫子……上天是一律平等的,“类无
贵贱”,哪样好哪样坏,没有标准的。“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迭 拼音:dié,交换,轮流
)相食”,他说天地生万物,结果生物界是弱肉强食,你吃我,我吃你,大吃小,都是不公平
的。尤其人最坏,因为人聪明有智力,什么都吃,连老虎虽会吃人,也害怕人,因为人专门
吃老虎。不过人吃了万物,而蚂蚁、蚊子、细菌也吃人,互相吃。“非相为而生之”,这个天
地宇宙,是个悲观、惨痛的宇宙,万物互不相爱。
老实讲,在世界宗教哲学界,只有佛教提出来众生平等。所谓众生不是只讲人啊,包括一切
生命,细菌、蚂蚁,有生命的东西一律要互相爱护,要平等,这是佛家几千年前提出的口号
。在《列子》这里,这个小孩讲的也是一样,他说“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人最可恶,凡是可以吃的统统吃,难道上天是为人类而生这些东西的吗?
有些宗教的哲学认为,上天是生这些给我们人吃的,这一点是错误的,这个哲学不通,这是
人类文化自己吹牛,自己定的,是人类的悲哀。哲学通达的话是众生平等,所以我们几千年
前的文化,这个鲍家的小孩子就讲出来了,上天生万物难道是给人吃的吗?所以你看了古书
,看了《列子》,再看达尔文的进化论,十七世纪以后的这个世界,强权胜于公理,一直到
现在都流行。其实中国人几千年前就讲过了这个道理,自己不读古书不知道。
“且蚊蚋(蚊 拼音:wén;蚋 拼音:ruì。蚊蚋:蚊子)噆(噆 拼音:zǎn,叮咬)肤,虎狼
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并且蚊子专门吃人类的皮肤,老虎、豹子、狼啊
,专吃生物的肉。难道说上天生人就是专为蚊子吃才生的吗?为了给老虎豹子吃,才生出有
血肉的动物吗?
所以《列子》讲到这里是一个问号,你们自己去研究,他不作结论。这个哲学从这个小孩子
嘴里讲出来,反驳了田家这个空话,这是一段,道理是连起来的。
谁不是乞丐【齐有贫者,常乞于城市。城市患其亟也,众莫之与。遂适田氏之厩,从马医作役,而假食
郭中。人戏之曰:“从马医而食,不以辱乎?”乞儿曰:“天下之辱莫过于乞。乞犹不辱,岂辱
马医哉?”】
跟着下来说,“齐有贫者,常乞于城市”,齐国有一个人,穷得不得了,在城市中讨饭。齐国
的国都在山东临淄(淄 拼音:zī),“城市患其亟(亟 拼音:qì,屡次)也”,都市里的人讨
厌这个家伙,来的次数太多了,“众莫之与”,所以他来讨饭要钱,没有人给他。“遂适田氏之
厩”,他讨饭都讨不到了,就到了田家后院马厩养马的地方去。古人养马,尤其大户人家,那
马多得很啊,几十匹、几百匹马,马厩里有专人管的。这个人到了田家马厩处,找谁帮忙啊
?找兽医,“从马医作役”,跟着那个兽医做一点事情,“而假食郭中”,得到一点饭吃。“郭”是
范围,在那个马厩的围墙里。
“人戏之曰:从马医而食,不以辱乎”,大家看到他,笑这个讨饭的,你这个家伙倒霉了,因
为古人很看不起医生,中国古代把医跟画符念咒跳神的巫字连在一起,所以叫巫医。而且中
国上古凡是会医的人,一定会画符念咒,会装神弄鬼,所以上古对医这个方伎非常看不起。
到了民国初年,我小的时候,还有些医生门口挂一个牌子---“儒医”,代表这个医生不是普通的
医生,是读书人。以前学医的是学专门技术,除了医,其他学问不懂,所以那些名医、儒医
啊,就很难得了。这个乞儿被大家耻笑,讨饭都讨不到,现在从马医那里讨饭吃,“不以辱乎
”,真不嫌丢脸。
“乞儿曰”,这个就是讨饭的哲学来了,注意啊!讲出来我们世界上的人都是讨饭的,哪个不
讨饭?你们大学毕业拿到博士,我经常说你读出来博士干什么?给世界上那些“不是”用的。
什么都不是的人,只要有钱,开公司行号,开大工厂,叫你这个博士专家来,高薪给你,干
不干?你一定干。你做得不好,开除,另请专家。所以我劝你们要做“不是”,那是最高的,
只要有办法,你站得起来,无论什么学问专才都可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你看这个是什么
力量?哪个力量最大?所以天下人都是乞儿,都是讨饭吃,我们哪个人不在讨饭?你不要认
为是大学毕业,拿高薪,不过是高级讨饭的,你还不是靠别人发薪水给你吗?你有办法,你
发薪水给别人,对不对?所以向人家讨饭的多,做老板给饭的人到底还是少数,这个哲学在
这里。
现在我们看讨饭的哲学,“天下之辱莫过于乞。乞犹不辱,岂辱马医哉”,他说你们笑什么?
天下最耻辱的是向人家讨饭吃,对不对?向人家讨饭吃自己都不脸红的话,替马医做一点事
,换一口饭吃,又有什么耻辱啊?这是天经地义嘛!换句话说,我以劳力换来的。
归根究底,天下人都在讨饭,有哪个觉得羞耻啊?这个哲学道理很高明了,我们要认清楚,
不要傲慢。年轻的同学们本事再大,还是非去讨饭不可,如果人家不用你,你一点办法都没
有,除非你用你自己。下面另有一段故事。
心理作用的影响【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宋国有一个人到外面去游玩,在路上“得人遗契者”,捡到一样东西,是人家财产的证据,比
如说在路上捡到一个银行定期存折。他高兴得不得了,把这一笔财产“归而藏之”,回去把它
保护起来。“密数其齿”,这个“齿”古代代表年龄,所以看马年龄是看牙齿,马是一岁长一颗牙
齿。他捡到了以后计算,定期还有多久就到期了,躺在那里去数。“告邻人曰”,他跟隔壁邻
居说,“吾富可待矣”,你看着啊,我马上要发财了。
【人有枯梧树者,其邻父言枯梧之树不祥,其邻人遽(遽 拼音:jù,急,仓猝)而伐之。邻
人父因请以为薪。其人乃不悦,曰:“邻人之父徒欲为薪,而教吾伐之也,与我邻若此,其险
岂可哉?”】
有一个人有一株枯掉的梧桐树,隔壁邻居讲,家里庭院中的树木枯掉了风水不好,不吉利。
这个人一听啊,就把这个树砍了。“邻人父”,隔壁这个老头子,见他把这株枯梧桐树砍掉了
,“因请以为薪”,他说你不要丢掉,给我做柴烧吧。
“其人乃不悦曰”,这个人不高兴了。“邻人之父徒欲为薪,而教吾伐之也,与我邻若此,其险
岂可哉”,起先我以为他是好意,告诉我风水不好让把树砍掉,结果我听他的话上了当,原来
他要拿回去做柴烧。我悟了!原来他是要柴烧,所以讲风水不好,要我把树砍了。他说这样
的邻居太危险,太坏了,会打主意的人,我不要跟他做邻居了。
【人有亡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也;颜色,窃也,言语,窃也;作动态度,无为而
不窃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者。】
“人有亡者”,铁打成斧头叫做(拼音:fū),有一个人丢掉了一把斧头,“意其邻之子”,研究
了半天,谁偷的呢?啊!隔壁邻居那个孩子,学校功课不好,外面有名的太保,一定是他偷
的。“视其行步,窃也;颜色,窃也;言语,窃也;作动态度,无为而不窃也”,看他走路就
是个小偷的样子,看他的态度,越看越像小偷的样子,看他穿的衣服,就是小偷。看他的讲
话,尤其最近这一两天,跟我们讲话时,越看越像,这个铁斧子一定是他偷的。
“俄而抇(抇 拼音:hú,发掘)其谷而得其铁,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者”,
过了几天,在家里找别的东西,又把那把斧头找出来了,没有被偷走。再看隔壁邻居那个孩
子,看他讲话,看他的动作,看他的态度,看他的衣服,都不像偷东西的人。
你们在座的同学,很多研究心理学的,这个地方就要注意了,这是很好的一个心理学资料,
关系到行为心理、政治心理、医学心理,各种各样。所以常常有人来跟我讲,哎呀!家里有
个坏孩子,有神经病啊!好几个人来跟我讲。我说把你孩子叫来我看看。我后来痛骂他,你
这孩子一点也没有神经病,你们家里把他搞神经了。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被别人造成的。这
三段故事,看起来都不连贯的,好像不相干的,孤零零单独的,你们去想想看,这要靠我们
智慧去参透了。最后还有两段,这一章就结束了。
精神专注的结果【白公胜虑乱,罢朝而立,倒杖策錣,上贯颐,血流至地而弗知也。郑人闻之曰:“颐之忘,
将何不忘哉?”意之所属着其行,足踬株埳墙,头抵植木,而不自知也。】
“白公胜虑乱”,白公是春秋战国时一个小国的领袖,名字叫胜,前面讲过他。白公忧虑下面
的人会有叛变,怕人家杀了他。“罢朝而立”,有一天上朝完毕,他站在那里不敢下去,“倒杖
策錣(錣 拼音:zhuì)”,把手边拿的有铁叉子的那个拐杖,古人做武器用的,他倒过来靠在
那里想,谁靠不住?哪个会叛变?他越想越烦,不知不觉把脸靠在那个拐杖叉子上,“上贯颐
”,结果杖叉子把脸戳破了,“血流至地”,他自己都不知道。
“郑人闻之曰”,这一个故事被郑国一个人听到了,等于现在说英国人发生这个事,被一个美
国人听到了,“颐之忘,将何不忘哉”,听到的人说,一个人自己的脸都可以忘掉,别的事还
有什么忘不了的呢?所以一个人啊,思想专心在某一件事上,把身体都忘了,尤其人在恐惧
害怕、烦恼忧虑重大之事时,就会把自己忘掉,连生命都忘掉。这都是心理的道理,一切唯
心造的。所以做人做事都要懂这些道理,不要自己捣鬼,如果精神专注在某一桩事,其他一
切一定会丢得开。像你们学打坐的,坐在那里腿发麻,这里痛,那里痛,然后讲我要空,你
空掉千什么?真要空掉的时候就不麻不痛了。他说“颐之忘”,这个脸上反应最灵敏的部位都
会忘掉,被另一个严重的心理换去了,“将何不忘哉”,还有哪一样不可以忘?你怎么空不掉
?不过,人就是空不了,因为人不能对自己下一个决心。你说,哎呀!我今天工夫好一点,
能够空掉。其实,那不过是你心理、生理另外换一个状态而已。
所以结论,“意之所属着其行”,这个“意”就是代表心理作用。心理作用专注于某一件事上,就
表达在你的行为上,从你的行为上就看得出来。“足踬(踬 拼音:zhì)株埳(埳 拼音:xiàn
,古同“陷”)”,足踮起来,乃至踏到一个刺,踏到陷阱里,自己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走路专
心。“头抵植木,而不自知也”,头撞上树枝都不知道,像白公胜一样,刺伤了自己,自己都
忘记了。这是代表最后一个唯心的作用。下面最后这个故事是全篇的结论,连贯首尾的。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
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齐人有欲金者”,齐国有一个人想黄金、想钱想疯了。“清旦衣冠而之市”,早上穿了最漂亮的
衣服到闹区去抢金店。“适鬻(鬻 拼音:yù,卖)金者之所”,到了金店、银楼的地方,“因攫
(攫 拼音:jué,抓取)其金而去”,看到人家正在做黄金买卖,他穿得衣冠整齐,好像大商
人,进来看到黄金在柜台上,他把黄金一拿就走了。这就是白昼攫金的故事,
“吏捕得之”,最后被警察抓住了,“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就问他,那么多人在店
里,你公然把人家的黄金拿去,好像目中无人,胆子好大。你们在座的,如果做过行政工作
的,就问问这个犯人,你怎么搞的?为什么这么傻呢?这个人讲一个道理,“对曰:取金之时
,不见人,徒见金”,他说我要黄金,那个时候根本看不见一个人,只看到金子,就拿了。
这一篇故事的结论是什么?好的也有,坏的也有,像历史上的汉高祖、唐太宗、朱元璋都是
这个样子。这些人要拿金的时候目中无人,只拿金,所以他成功了;项羽也是这样的拿金,
但是他倒霉,失败了。所以这个世界上都是白天到街上拿金的人,太多了,看到就拿。这个
结论很妙,其实《列子》的文章跟《庄子》的一样,外表是不给你作结论的。全篇的《说符
》,开头讲什么,最后以这个故事作结论,其中意义深长,我只提起大家注意。这里把宇宙
的哲学、人生的哲学,一切做人做事,领导别人或被人领导的道理统统告诉你了。青年同学
们不要听了列子的话白天上街抓人家的金子,那就不对了,要有本事像刘邦、唐太宗、朱元
璋那么抓才可以。我们今天到这里为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6577.html

更多阅读

新婚姻法部分内容 新婚姻法房产分割

新婚姻法:1、不管婚前婚后,如果由父母出资买的房,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则认定为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2、婚前买的房子,登记在自己名下的,属于个人财产,离婚时不进行分配。?3、婚前买的房子,婚后房子的升值部分与配偶无关。?4

转载 小林明子fallinlove英文版 letnotfallinlove下载

原文地址:小林明子fallinlove英文版作者:hello小渔高中的时候大概是在朱茵和郭富城演的一个电视剧里听过他们唱的一首英文歌,但只是剧里他们唱卡拉ok时出现的,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后来L说她有歌词,我让她帮我写在了一本英语书的后面,但依

《极圣解脱大手印》之部分内容(一 解脱大手印baidu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第十四號公告)《極聖解脫大手印》第三世多杰羌佛自降世以來,因緣所至,分別在藏地、漢地及西方世界傳授了不同派別、不同程度的眾多佛法,但是,對於第三世多杰羌佛這一世所傳的最頂聖佛法《極聖解脫大手印》(簡稱《

又看张子健版电视剧《英雄》 英雄张子健版全集

又看张子健版电视剧《英雄》曹斌锋笑饮鲜血日寇胆丧,吞吐千山悍匪无踪。惊起却回头,万里雄关道,铁马萧萧摧残梦,大风好上路,乘风好试马,乘风好破冰,乘风好去长空里,乘风撕破旧云裳,直下看河山。今年寒假,我又想起了张子健版的电视剧《英雄

声明:《列子臆说部分内容整理 列子臆说txt全集下载》为网友聆听只为你的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