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前,乘着春节尚未结束,特地前往闽侯雪峰寺烧香,间隔几年没去了。
寺庙距离福州近80公里,过闽侯白沙镇,沿大目溪盘山而上。城里、闽江边天气一路尚可,山里却是云里雾里。
驱车两个小时到达。
雪峰崇圣禅寺,位于闽侯县西北雪峰凤凰山南麓。唐咸通十一年(870)建,现存殿宇多为光绪年间重修。这次来,看到新立的石碑。
大门前新挖的放生池。看到有还愿人士前来给水中鱼儿喂食。
大殿前有四株大树。相传大的两株系闽王王审知和唐代僧人义存手植,有千年历史;小的两株为明代寺僧所植,距今亦五、六百年。
寺庙都大同小异,主要建筑是山门、法堂、大雄宝殿、斋堂。大雄宝殿内有来自缅甸的三世如来玉佛。门票十元,自己取香祝祷。
殿左侧有“义存祖师塔”。禅宗云门、法眼两宗皆出自存门下,在佛教史上影响很大,故此寺名播海内外,被云门、法眼宗尊为祖寺。
义存(822-908年),俗姓曾,南安人,17岁出家。在幽州(今北京)的宝刹寺受具足戒。福州著名的西禅寺和雪峰寺都是他所建。王审知建立闽国后,对义存特别尊崇,曾从他受法。
难提塔,又名祖师塔,是义存的肉身塔。塔如园钟,上有石卵二百余粒,有“卵石爆花”的传说。
雪峰寺珍藏佛经三藏十二部,最珍贵的版本是贝叶经,乃雪峰寺之宝,是唐朝文物。
据说雪峰寺牡丹很出名,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僧尼居所天井中也是花儿朵朵。
幽静的僧堂
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曾问义存:"师住象骨峰有何异?"义存答曰:"山顶暑月,犹有积雪。"王曰:"是山可名雪峰。"由此改名为雪峰。
庙外山坡上,历代住持的骨灰塔整齐排列。
或许是季节不对,上次来的梯田上的排排白菜,如今是空无一物。这里的白菜以反季节、口感好而闻名。
全寺及其周围流传雪峰二十四景,有首七律古诗概括景名,浑然天成,录缀如下:
雪峰(山)宝所(亭)近兰田(庄)
枯木(庵)三球(堂)一洞天(岩)
半岭(亭)化城(亭)无字石(碑)
万松(关)雪峤(路)有龙眠(坊)
文殊(台)古镜(台)金鳌畔(桥)
罗汉(岩)梯云(岭)象骨巅(峰)
香石(磨)放生(池)池蘸月(泉)
望州(亭)卓锡(泉)应潮泉(泉)。
回到钟鼓楼
大殿
步出雪峰寺,寻访枯木庵。
百步就走到了。“先有枯木庵,后有雪峰寺”。枯木庵于1974年重修。庵内一株枯木树龄已3000多年,树腹中空,可容10余人。南面开一门洞,相传是义存初入山时的栖身之处。
内有省级文物唐代的“树腹提刻”,可惜大门紧闭,无缘得见。
枯木庵虽小,却是雪峰寺的先辈。
遥遥千古何所托,滴滴一水映乾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