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那些事儿--佛狸之死 南北朝那些事儿2
佛狸之死“虏马饮江水,佛狸死卯年。”鲜卑铁骑饮马大江,北方胡人在历史上第一次到达长江,南方人用最恶毒的童谣诅咒着“上帝之鞭”。面对波涛汹涌的万里大江,拓跋焘选择了退却。一座小小的盱眙城,两千八百壮士挡住了数十万北魏大军持续一个月的围攻,拓跋焘遭遇了人生最惨重的失败。胡马北归,此后一百年未饮长江水。而后,太子经商案迷雾重重,千军万马箭雨丛中闲庭信步的征服者寂寞地死在低贱的宦官之手。 唇枪舌剑 拓跋焘率主力大军杀奔彭城。彭城兵多粮少,江夏王刘义恭准备弃城南逃。有人提议去郁洲(今江苏连云港),由海路回南京。从前线回到彭城的沈庆之建议刘义恭北上历城,因为那里粮多兵少。沈庆之献计,用箱子和战车组成车阵,二王和王妃、郡主居中,以精兵为外翼护卫北上。沈庆之懂得,只要北方根据地驻有大军,魏军无论如何不敢长久待在江淮。 刘义恭去意已决,就是不知道该听谁的。长史张畅反对逃跑,正气凛然道:“如果历城、郁洲有可到之理,下官敢不高赞!如今城中乏粮,百姓有逃亡的心思,只不过他们现在走不了。大军一动,百姓逃散,我们什么地方也去不成。城中粮少,尚可坚持,岂可舍万安之计而就危亡之道。如果刘公真的打算走,下官请以颈血污公马蹄。”武陵王刘骏上来血性,信誓旦旦地对刘义恭说:“叔父既为总统,去留非我敢干预,道民(刘骏的字)作为城主,弃镇奔逃,实无颜再见朝廷,必与此城共存亡!” 刘骏是刘义隆的第三子,自小聪明,读书七行俱下,不仅才藻出众,文章写得华丽,且骑射过人。由于常年征战在外,练就一身好武艺、一副好身板,文武全才,有胆有识,但有喜好女色的缺点。刘骏后来继承皇位,与母乱伦,强娶表妹,荒淫放纵,实在不算个好皇帝,但死守彭城之策决定了整个战局走向。 北魏铁骑风卷残云般杀到彭城,拓跋焘立毡屋于南山戏马台,登上亚父冢(范增之墓)远眺城中。楚风汉韵古彭城,龙争虎斗几千秋。楚霸王项羽秋风戏马已成往事,这座淮北军事重镇在黑压压的甲兵守卫下岿然屹立。拓跋焘深知攻城决非魏军强项,为探明守军虚实,他玩起心理战。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纵横捭阖,古彭城见证了南北朝一场精彩的外交争锋。 拓跋焘派被俘宋军队主蒯应来到彭城小市门下向城上守军喊话:“魏主致意安北(刘骏的军号为安北将军),远来疲乏,若有甘蔗及美酒,可以分一些来。”守军有识得蒯应的,忙打听消息:“虏主亲自来了吗?”蒯应答道:“自来。”守军急忙问:“今在何处?”蒯应举手指向西南方向。守军又问:“士马多少?”蒯应回答:“中军四十余万。” 守将向刘骏做了汇报,刘骏不动声色,静静地道:“给他美酒两器,甘蔗百挺,听闻北方有骆驼,可遣人送来。”拓跋焘很大方,第二日凌晨,魏国使者北部尚书、高门士族赵郡李氏李孝伯带着骆驼、貂裘和骡子来到小市门下。城头甲兵林立,戒备森严。李孝伯一袭白衣,仰望高城轻笑道:“主上有诏:欲与安北相见,太尉、安北暂且出城。我亦不攻此城,安北何苦辛劳将士守备如此。骡、驴、骆驼,北国所出。貂裘赐太尉,骆驼、骡马赐安北。” 彭城城门大开,长史张畅缓步而出。武陵王刘骏身着随从装束,和几位随从静静地站在一旁冷眼观察。 张畅对李孝伯道:“安北致意魏主,常思相见,但人臣无境外之交,我大宋将士为百姓守边,劳而无怨!有诏之言,可施于你国,何得称之于此地?”李孝伯反问道:“你家太尉、安北,是人臣否?”张畅道:“是。”李孝伯道:“我朝廷奄有万国,率土之滨,莫敢不臣。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必匆匆闭门绝桥?” 张畅神色不变:“君之所言,中华无人听闻,何况诸王之贵,还谈什么邻国之君。二王以魏主营垒未立,将士疲劳,城中有精甲十万,人思效命,恐怕轻相陵践,故而暂闭城门。待休息士马,然后共治战场,刻日交戏。”李孝伯轻蔑地一笑:“令行禁止,主将常事,当以军法号令,哪里用得着废桥杜门?穷城之中,复何以十万夸大?我亦有良马百万,如何?”张畅静静道:“王侯设险,怎能只用法令。我若夸君,当言百万,何必言十万,北方草原乃产马之地,无须以马匹自夸。” 李孝伯眼波闪动,声音变得温和:“南北道路阻断,音讯不通,太尉、安北年少,主上深以为忧。若欲向江南派遣信使,当为护送。若无坐骑,我国出马相送。”张畅随口道:“这里小路甚多,使者晨去夕回,就不劳烦魏主。”李孝伯仰天打了个哈哈:“知有水路,不过听说被白贼劫断。” 李孝伯所说的白贼,是指为逃避国家租赋、劳役而逃亡南朝的北来侨民,因为他们的户籍是白色,因而称之为白贼。 张畅上下打量了李孝伯一眼,问道:“君着白衣,故称白贼吗?”李孝伯大笑道:“今之白贼,和当年黄巾、赤眉一样。”张畅应声道:“黄巾、赤眉,似不在江南。”李孝伯道:“虽不在江南,亦不在青、徐。”张畅一语双关道:“如今青、徐之地确实有贼,但非白贼罢了。” 二人一问一答,暗藏机锋,各不相让。北风掠过空旷的原野呼啸而来,数十万魏骑的弦弓铮铮作响,与城头绵延飘扬的旌旗猎猎之声混在一处,空气中充满肃杀之气。 李孝伯话锋一转,言词尖刻道:“王玄谟平常之人,南国为何让他做先锋,以致奔败?我军自入此境七百余里,主人竟无一次抵抗。邹山之险,君家所凭,前锋一到,守将崔邪利躲入洞穴,诸将倒曳而出,主上赦免了他,就在军中。”张畅道:“王玄谟南土偏将,非国之才士,不过是个前锋而已。我大军未至,王玄谟乘夜班师,以至于戎马小乱。崔邪利陷没,何损于国!魏主用数十万大军制服一个小小的崔邪利,何足道哉!入境七百里不见我军抵抗,那是太尉神算,安北圣略,这是兵机,不便相告。” 李孝伯威胁道:“主上不围此城,自率众军直取瓜步。南事若办,彭城不待围,若其不捷,彭城非我所需。我大军今当向南挺进,饮马江湖。”张畅一脸沉静:“要去要留,悉听尊便,若虏马得饮长江,真是没有天理。” 李孝伯自认为言辞敏锐,是北方著名的辩士。而张畅在数十万鲜卑铁骑面前,神色自若,随机应答,音韵详雅,风仪华润。李孝伯及左右人等相视而叹,二人惺惺相惜,即将分手,李孝伯目视张畅道:“长史多多保重,你我相距数步,恨不执手。”张畅回道:“君善自爱,天下不久定会太平,君若能回到宋朝,今日为相识之始。” 双方舌战打成平手,拓跋焘未能从张畅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军事讯息,一声令下,鲜卑大军蜂拥而上,架起云梯攻城。宋军顽强抵抗,挫败敌军第一次攻击。正当宋军将士神情紧张地等待下一轮疯狂进攻时,却发现数十万魏骑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瓜步山头 魏军不知道彭城缺粮,攻城只是试探性进攻。遇到宋军激烈抵抗之后,拓跋焘唯恐再遭悬瓠之败,放弃围城,修改作战计划,采取越城进攻。不与宋军在彭城和寿阳一线纠缠,越过重点防御的大城市,直接杀向宋朝国都建康。 越城作战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充分运用,形成战术理论。美军两大名将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在太平洋战争中,放弃一线平推的传统做法,跳跃前进,越岛攻击。利用海军优势,避开日军守备重点,迅速突破防御线,取得辉煌战绩,并给这一战法取了形象的名字,叫做“蛙跳”。 蛙跳战术的鼻祖既不是麦克阿瑟,也不是尼米兹,而是拓跋焘。相比于越岛作战,越城作战更具风险。当时美军已经掌握太平洋地区空中和海上优势,越岛作战水到渠成,海军是助跳器。对于魏军而言,骑兵是助跳器。魏军没有控制整个作战区域的能力,风险不言而喻。如果济南、彭城和寿阳的宋军切断魏军补给线,进行包抄,可能会导致魏军全军覆没。 拓跋焘有大气魄,是军事天才。魏军保留着游牧民族的一项传统,就地取粮。孙子兵法讲得很明白,善用兵者,因粮于敌,这是蒙古大军横行天下的原因之一。以战养战,闪电攻击,直捣敌军老巢,拓跋焘又发动了一轮快速进攻。 魏军三路南下,向山阳(今江苏淮安)、横江(今安徽和县)、广陵(今江苏扬州)攻击前进。魏军兵临淮河,先行军赶造木筏数十支,偷渡淮水,到达淮水之南。守淮宋兵见魏军突然从天而降,惊慌失措,四散逃走。 魏军渡过淮河,与前来增援彭城的一支一万人的宋军在盱眙遭遇。宋军主将臧质派手下将领抢先占领盱眙城东的高山,在山上修筑了两处营垒,自己在城南扎营,依托有利地势形成掎角之势阻挡魏军。 魏军猛攻东山二营,臧质畏惧敌军强大,不敢出兵救援,二营被击溃。魏军杀向臧质大营,臧质独木难支,抵挡不住,尽弃辎重装备,仅率七百人逃进盱眙城。拓跋焘绕过盱眙,继续向南进发,兵临长江,抵达瓜步(今南京市六合区东南之瓜步山)。魏军拆掉房舍、砍伐芦苇建造竹筏,扬言南渡大江。 南京城内外,宋国动员全部水师守卫长江,王公以下子弟都要参军。太子刘劭出镇石头城,指挥水军,一排排战舰覆压江面,江岸营垒相连,从采石矶到暨阳,长达六七百里。 刘义隆登上石头城,遥望大江对岸奔驰的鲜卑骑兵,不禁面露忧色,深深自责,对江湛说:“北伐之事赞同的人少,今士民劳怨,我们不能不感到惭愧。为大家带来灾难,这是我的过失。”一转念想起檀道济,叹息道:“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刘义隆不是束手无策的人,他发起间谍战,派出大批特务潜到江北,大搞破坏,在村落里放置野葛毒酒。 一顶金色大帐支上雄奇凌清的瓜步山,新辟的盘山路蜿蜒而上,拓跋焘俯视巨浪滚滚向东奔流的大江,眼神掠过那千帆万垒。凄雨冷风让他感受到江淮寒气,你不能指望这里的冬天会像塞北那样严寒,也不能奢求长江会像黄河那样千里冰封。空有铁骑千群,而无用武之地。宋人大肆破坏,各地官府撤退之时烧城烧粮,江淮百姓逃散,粮食都带走了,魏军几乎搜集不到食物。而今是冬天,旷野里只有北风。大军身后的彭城和寿阳两座淮北军事重镇一处也没有攻克,随时威胁着补给线。 打过长江去,根本是作秀,别说没有战船,即使有了战船,习惯马背上生活的鲜卑勇士驾驭得了颠簸不平的船只吗?赤壁啊!赤壁!拓跋焘饮了一口水,凉气袭遍全身,水从河北用骆驼驮来。他有个习惯,从不饮河南水。 打不下建康,只有退兵。果断是拓跋焘最大的优点。魏国使者带着骆驼、名马来到南京城,要求讲和,请两国通婚。刘义隆借坡下驴,他也不想把这场燃烧到家门口的战争继续下去。 宋使田奇带着奇珍异果回赠,拓跋焘取过礼品中的黄柑就吃,痛饮酃酒。左右侍从附耳低语,怀疑食物里有毒药。拓跋焘没有回答,举手指天,把孙子拓跋濬叫到身边,诚恳地对田奇说:“我远来至此,非为功名,只想继好息民,永结姻援。宋国若能以女妻此孙,我以女妻武陵王,自此匹马不复南顾。” 虽然太子刘劭和满朝文武力主联姻,刘义隆最终还是拒绝了拓跋焘的和亲。与北魏结为姻亲之国,等于承认两国为平等邦交国,这就丧失了南朝华夏正朔地位,刘义隆不会甘心,有生之年决不放弃中州。 即使和亲未成,粮草匮乏的魏军也不能长期待在江淮。一个月后,公元451年(元嘉二十八年)正月,拓跋焘在瓜步山大会群臣,魏军沿江举起烽火,退军了。 盱眙饮恨 眼望映红江水的熊熊烈焰,拓跋焘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江南人比所有的敌人都要强大,组织性、纪律性、作战的艺术、坚忍的毅力超乎想象,南朝会不会成为帝国的心腹大患? 浩荡江水一浪接一浪,不断冲向江边的火焰。宽阔的大江水气缭绕,与浓烟混在一处,一片迷离。拓跋焘跨上马背,极为留恋地再次望一眼滚滚东流的江水。对岸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度?那里也有草原和大漠吗?也许就是一处处小岛。“岛夷!岛夷!”拓跋焘安慰着自己,“回家,回家吧。” 议和未成,沿途宋军进行了抵抗。山阳太守萧僧珍决开池塘水淹魏军,魏军取道盱眙北撤。 盱眙是座小城,太守沈璞却是一名有远见的官员。接手时,王玄谟正围攻滑台,江、淮无警。沈璞认为盱眙是冲要之地,修城墙、积粮草、储箭石,积极备战。魏军南下江淮,各地官员毫无准备,望风弃城而逃。众人劝沈璞回南京,沈璞傲然道:“胡虏侵我疆土正是诸君报国之秋、封侯之日,为什么要走!你们见过数十万人聚于小城之下而有不败的吗?昆阳、合肥之战便是前事明验!” 坏小子臧质兵败之后进入盱眙城,沈璞修筑的坚固堡垒为他提供了表演舞台,毛泽东同志如是评点:“臧质,豪杰之士。” 所谓豪杰就是拳头大,喜欢打架。两个豪杰相遇不打一架岂不败兴。恰巧拓跋焘给了一个机会,向臧质求一坛好酒。因为盱眙城储存了许多粮食,恰好魏军缺粮,故而拓跋焘又玩起心理战,想试探一下守将有几斤几两。 原本无赖之徒的臧质存心报淮水兵败的一箭之仇,使用激将法,撒了一泡尿封好送去。 连大慈大悲的佛祖都会把撒尿的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何况拓跋焘只是一个凡人。生性骄傲的拓跋焘勃然大怒,火暴脾气影响了判断力,忘记“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的用兵格言。魏军一夜间筑起长围,运东山土石填沟堑,造浮桥于君山之川,切断盱眙水陆通道。拓跋焘发誓打下这座弹丸小城,生擒胆大妄为的臧质。臧质的工事构建完毕,拓跋焘仍保持一丝清醒。如果在原野,拓跋焘挥挥马鞭就能杀光二千六百人。可现在人家躲在高墙之内,攻城非鲜卑人所长,且缺乏攻城器具。 为了恐吓守军,拓跋焘给臧质写了一封信,附送上锋利的刀剑:“我派出的攻城军队非我国人,城东北的是丁零人和匈奴人,城南的是氐人和羌人。假设丁零人死了,正可减少常山之贼;匈奴人死了,正好减少并州的贼寇;氐人、羌人死了,也就减少关中的贼寇。你但杀无妨!” 拓跋焘本想威胁敌人,谁知这次遇上嘴皮子功夫更加厉害的主儿。臧质的回信刻薄阴损:“已阅!你真奸诈,仗着自己四条腿屡犯我疆界。知道为什么我军被你打散?难道你没有听过一首童谣‘虏马饮江水,佛狸死卯年’吗?我军故意败退,为了让你饮上长江水。死期已定,谁也改不了啦!如今你来送死,我怎么能让你再活着回到桑干川享福呢!你若有幸,为乱兵所杀。若不幸被活捉,我会用锁链锁住你的脖子,让一头小毛驴驮着,把你一直押送到都城。至于我,一个微末之人,本来就不打算全尸而还。如果天地无灵,被你打败。就是剁成肉酱,碾成粉末,宰割车裂,我也无所谓!想想苻坚的下场,你的智商和军队比得过他吗?你安心攻城莫走,粮食不够吃,我供给你。所送刀剑已收下,是不是想让我挥刀斩了你!” 拓跋焘看完臧质的回信,气得浑身发抖,怒吼着下令制造一张大铁床,把刀尖锥尖朝上镶在铁床上面,恶狠狠地喊道:“攻破城池,抓住臧质,让他躺在上面。” 拓跋焘为轻率之举再度埋单。臧质把拓跋焘的信件誊写,向北魏大军散发,以削弱北方各族人的斗志,并写上悬赏:“斩佛狸首者,封万户侯!” 疯狂的进攻开始了。宋军奋起抵抗,击退魏军一轮又一轮攻击。魏军钩车钩住城楼,守军从城头扔下大铁链拴住钩车。双方士兵们喊着号子来回拉拽,钩车无法后退。入夜以后,守军用大桶从城头放下敢死队,砍断魏军车钩,拖进城中。第二天天亮,魏军改用冲车攻城,盱眙城墙修建得坚硬牢固。冲车每次冲撞,不过落下些土渣而已。 拓跋焘又急又躁,见冲车、钩车不能破城,亲自督战。魏军肉搏登城,分为几个梯队,像蚂蚁一样轮番往城上爬,摔下来,继续向上爬,没有一个人胆敢后退,死伤士卒数以万计,尸体堆积得与城墙一般高。猛攻了三十天,盱眙岿然不动。 刘义隆得知魏军在盱眙遭受重创,调宋军渡江支持,下诏彭城守军相机而动。围城魏军瘟疫流行,谣言四起,说宋朝水军已从东海进入淮河,彭城军队也已出动。拓跋焘不敢留在盱眙,无奈之下,焚毁攻城器具,狼狈撤退。 盱眙攻城战失利,拓跋焘经历有生以来第一次惨败。为报复宋军,魏军一路屠杀宋民,所过之处,赤地千里。春燕归来,不见燕窝,只能在树林里筑巢。双方两败俱伤,江淮一片萧条,魏军人马死伤大半,国内怨声载道。拓跋焘的性情更加暴怒无常,一起太子冤案发生了。 太子拓跋晃监国期间权势很大,利用亲信搞特权,经营庄园,做各种生意,积累了很多财物。高允劝道:“天地无私,故能覆载;王者无私,故能容养。殿下国之储君,万方之典范,怎么能经营私田、畜养鸡犬呢?还让人去集市摆摊贩卖,与民争利。这样下去,会有人诽谤您,遮掩也遮掩不住。天下是殿下之天下。殿下富有四海,要什么没有?东宫俊义之才不少,您信任的那几位,恐怕不太合适在身边做事。那些个田园,该分的分,那些个财货,该散的散。殿下的美誉就会布满朝野,诽谤都找不到理由。” 高允对帝王公与私的问题分得很清,作为家天下的一国之君,没有必要谋私利,做生意有竞争,有竞争会得罪人。作为太子,这是何苦呢? 北魏政府不允许官商勾结,更不允许官员经商。否则,那样做会造成社会不公平竞争,减少民众的收入。官员经商比贪污受贿更可恶,因此北魏有禁止官员经商的法令,“犯者十匹以上皆死。” 然而,官员经商有暴利可图,禁止相当困难。巨大利润的诱惑下,拓跋晃听不进高允的忠告,最终惹出祸来。 拓跋晃亲信仇尼道盛、任平城倚仗太子权势,为所欲为,把拓跋焘身边一个红人太监给得罪不轻。 太监宗爱 这个太监是拓跋焘近来最宠信的,名叫宗爱。他出身低贱,来历不详,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人,因为犯罪给阉了。宗爱为人机灵,八面玲珑,干活麻利,不断得到升迁,做到中常侍(皇帝的顾问),伺候拓跋焘南征时的起居。瓜步山大赏群臣,宗爱封为秦郡公。北魏对待宦官和常人一样,既可做京官,又可外出做地方官。 拓跋焘怎么会宠信太监呢?刘洁和崔浩事件发生之后,拓跋焘把鲜卑贵族和亲信汉臣得罪个遍,真正尝到了孤家寡人的滋味。秦始皇怎么样,生前一言九鼎,杀伐任已,死后尸首臭气熏天也没人管。勇于杀伐的皇帝最孤独,太监于是成为亲近可心的人,许多军政事务会交给他们去办。 宗爱性格阴险暴躁,借此机会常干些不法勾当,因害怕拓跋晃先向自己下手,便搜集仇尼道盛和任平城的把柄,寻觅时机恶人告刁状。 被一连串政治和军事挫折搞得焦头烂额的拓跋焘近来格外烦躁。虽说拓跋焘终结了自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以来一百四十多年北方分裂的局面,但前秦天王苻坚的教训历历在目。北方各民族蠢蠢欲动,稍有差池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基业将毁于一旦。这些天,拓跋焘一杯接一杯地饮着闷酒,只要一闭上眼睛,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就浮现眼帘。 宗爱在他耳边添油加醋地诉说着仇尼道盛和任平城二人的不法罪行,拓跋焘听得勃然大怒,猛地将酒杯恶狠狠摔到地下,大吼道:“太子整天在想些什么!聚货敛财那是太子该干的事?如今四海不靖,文教不兴,国家若亡了,庄园珠宝会有吗?仇、任二人不知辅教太子修身治国,偏偏教唆他干些富家翁的勾当,是活得不厌烦了。拟诏,将二人斩首,彻查此事,凡参与的东宫官员,不论官职大小,一并处死!” 拓跋焘的盛怒又引起一场大狱,仇尼道盛、任平城斩首于闹市,此事牵连的大批东宫官属被杀。太子拓跋晃整日提心吊胆,害怕受到牵连,忧虑恐惧得竟然病死了,时年才二十四岁。 这件事,只能怨太子用人不当。古往今来,包括当今社会很多高官自身颇为清廉,而下属却打着旗号为所欲为,臭了名声不说,还让人抓住把柄搞下台。高允说得够绝,要让对手诽谤找不到理由。 太子之死,拓跋焘深受触动,后悔不已,不该发这么大的火,晚了。他就是好冲动,过于果断。崔浩死了,太子死了!都是不该死的人!拓跋焘变得更加心烦气躁,终日饮酒不断。 望着空旷旷的大殿,拓跋焘猛地想起一个人来,乜斜一双醉眼道:“高允呢?怎么没有看到他!”宗爱略有不满地道:“高允好长一段时间没进宫了,当值不来,不当值也不来!” 皇帝有诏。时间不大,高允步入大殿,边走边哭,歔欷落泪,悲不能止。拓跋焘长叹一声,放下酒杯泪流满面,一句话没说,摆摆手让他出宫。左右侍从奇怪地问道:“高允无言而泣,陛下因何为之悲伤?”拓跋焘叹息道:“崔浩被杀时,高允应该死。东宫苦谏,才得以幸免。今无东宫,所以高允见朕悲伤。” 宗爱此时此刻后怕起来,拓跋焘喜怒无常,性情不定,说不定哪一天想起儿子的好处来,把自己给喀嚓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个邪恶的念头涌上他的心头。 次年二月宫里传出拓跋焘驾崩的死讯。宗爱谋杀了拓跋焘,谋杀过程过于机密,史书没有载明用什么手段。可怜一统北方的一代勇武之君没能马革裹尸,战死疆场,却死在无耻的阉宦小人之手。世事无常,谁又能预料呢? 和东晋孝武皇帝司马曜的死一样,没有一个人出面调查拓跋焘的死因。权臣们就拥立嫡皇孙拓跋濬还是立皇三子东平王拓跋翰展开激烈辩论,久议不决。 宗爱得罪太子拓跋晃,又和拓跋翰不和,两人都不想立。宗爱地位卑贱,又没有军权,如何斗得过那些大臣。世上的事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宗爱密召皇六子拓跋余入宫,矫赫连皇后(赫连勃勃的女儿)诏,召集权臣们入宫开会,宫门内埋伏了三十多名宦官。 大臣们根本没有料到宗爱敢对他们下手,一个个毫无防备地进入皇宫,被宦官们一拥齐上乱刀砍死。宗爱拥立拓跋余称帝,挟天子号令天下。 拓跋皇族保持着游牧民族的血气和刚勇,新皇帝拓跋余对飞扬跋扈的太监宗爱极为不满,意图削弱他的权力。宗爱先下手为强,利用一次祭庙的机会,埋伏小太监将皇帝杀死。 宗爱的胆量确实过人,短短不到一年时间连杀北魏两个皇帝,其中还有叱咤风云的太武大帝,而他所依靠的不过是一群太监而已。宗爱的经历告诉我们,勇气才是真正的功夫。 一个人无法永远凌驾于全天下之上。皇帝不能,宗爱更不能,一个针对他的密谋集团已然形成。 密谋集团的骨干有南部尚书陆丽,殿中尚书长孙渴侯、源贺,羽林郎刘尼,后三人都是禁军高级军官。在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的是他们的姓氏,他们看起来像汉人,其实并不是,名字是孝文帝汉化后改的。 源贺本名秃发破羌,南凉圣人国主秃发傉檀的儿子。南凉国灭,傉檀被后秦乞伏炽磐所杀,秃发破羌千里迢迢来到平城投降北魏。《刘裕拓跋珪卷》介绍过南凉,秃发鲜卑和拓跋鲜卑原本是一支,秃发部的创建者匹孤是北魏始祖神元皇帝拓跋力微的长兄。 秃发破羌不仅容貌俊伟,举止脱俗,而且机辩过人。拓跋焘非常欣赏他,对他说:“你和朕同源,改姓源吧!”从皇族脱离的臣下赐姓“源”的风俗后来曾流传到日本皇室,成为他们的惯例。 秃发破羌从小生活在凉州,北魏征讨北凉,秃发破羌担任向导,立有战功。此后,每逢打仗,他总是冲锋在前。拓跋焘又说了:“兵凶战危,一打仗就跑前面不安全,不要自恃勇猛。人起名字不能乱起,要起得合适,破羌不好,改成贺吧!” 从此,秃发破羌变成源贺。这个人应该注意一下,替父从军的巾帼女将花木兰便是他麾下的一员战将。当然,关于花木兰,历史争论很大。这个问题容后面再讨论。 陆丽本姓步六孤,代人,如果再追溯祖先,应该是中亚一带的人。刘尼,很清楚了,我们讲过好多,刘姓就是独孤匈奴人。长孙,帝室十姓之一的拓拔。显而易见,这是一个以鲜卑贵族为骨干的密谋集团。 我们可以看出,没有汉族豪强参与密谋组织,也就是说,崔浩之狱后,汉人被排挤出北魏政权的权力中心。但是,有一个汉官为密谋集团出谋划策。他就是中书侍郎高允。 高允为什么被吸纳到密谋集团呢?其一,在北魏所有的大臣当中,鲜卑贵族也好,汉人豪强也罢,敢于藐视宗爱权威的只有高允一人。宗爱谋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诛灭权臣,威震四海。他召集文武官员聚会,王公以下的大臣们“望庭毕拜”,隔着好远就跪下行礼。高允独自“升阶长揖”,不紧不慢,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去,拱手见礼,就是一平礼。 其二,最重要的一条,他是前太子拓跋晃的老师。密谋集团图谋拥立的皇帝是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濬,拓跋焘的嫡皇孙。 宗爱杀害拓跋余的东庙之变,羽林军官刘尼在场。刘尼当时提出拥立皇孙,宗爱吓一跳,说道:“君大痴人,皇孙若立,岂忘正平时事乎!”你傻了吧!皇孙如果做了皇帝,他会忘记正平年间我们算计死他老爹的事吗!刘尼说,那立谁呢?宗爱不紧不慢地说:“等回宫里,我们再挑一个呗!还有两位呢!临淮王和广阳王。” 宗爱哪里知道,刘尼已经加入到拥立拓跋濬的密谋集团中去了。刘尼飞报另一密谋分子源贺,源贺和长孙渴侯掌握禁军。二人找陆丽他们商议,高允当机立断,策划了一起军事政变。 源贺与长孙渴侯率禁兵控制皇宫,刘尼、陆丽负责去找皇孙进宫登基。二人飞骑出平城,找到十三岁的皇孙拓跋濬。陆丽骑马怀抱皇孙回到平城进入皇宫。刘尼率一部禁军返回东庙,向东庙的羽林军喊话:“宗爱弑杀皇帝,大逆不道,皇孙已登大位,宿卫之士立即还宫!职守不变!”宗爱不得人心,没有人卖命,羽林军当即反水,宗爱被抓,夷灭三族。 拓跋濬登上帝位,是为北魏文成皇帝。少年天子拓跋濬显示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密谋集团的成员得到重赏,陆丽为平原王,源贺为西平王,刘尼为东安公,长孙渴侯为尚书令。只有高允没有得到赏赐,原因很简单,鲜卑贵族排斥汉人。陆丽等人也没有主动为高允邀功。 但是,只要高允对皇帝说,我参与了,立马就能得到封赏。奇怪的是,高允没有提,而且终身不言。不在任何人面前说,皇帝是我拥戴的,政变是我策划的。这是高允最大的优点,无欲不争。 到文成帝一朝,和高允一起征召做官的文士,像游雅等人全做了大官,封了侯。他们原先属下的官员做到刺史一级的,也都几十成百了,高允依然还做着中书侍郎,二十七年没升官。中书省是皇帝的秘书班子,中书侍郎在北魏是正四品,官职很低,属于中级官员。 老子的《道德经》深刻诠释了不争的真谛,“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不是不作为,是要“为而不争”。要敢作敢为,但不争功。 陆丽与高允一同策划了拥立文成帝的军事政变,陆丽一步登天,位列三公,封王。而高允继续做郎官,凭借功绩升迁。他们的结局悲喜两重天,我们以后再讲。那个有拥立大功的长孙渴侯下场更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因与皇族争权被赐死。 对皇位有威胁的太武帝的另外两个儿子临淮王拓跋谭和广阳王拓跋建也不明不白地死去。第二年,拓跋濬轻易化解了长安镇将永昌王拓跋仁的叛乱,逼其自杀。 北方进入和平时代,而南方却笼罩在战乱之中。元嘉三十年那场正式载入史册的子弑父的血雨腥风揭开了南朝又一段华丽而又诡异的篇章。
更多阅读
鼬鼠之死 鼬鼠之歌
鼬鼠之死有一只勤劳的鼬鼠,整天忙忙碌碌,不停地寻找、储存食物,建的二十多个“粮仓”都装满了,十只鼬鼠一生都吃不完。直到有一天,鼬鼠老了,跑不动了,它躲在自己的粮仓里,准备安度晚年。没想到,后来它饿死了。原来,鼬鼠的牙齿长得非常快,必须
张成泽之死震撼中国 金正恩处死张成泽现场
朝鲜金正恩政权以极其快速、残忍的方式处决了朝鲜曾经的二号实权人物张成泽,震动世界。张成泽之死震撼中国,给中国出了难题,也让中国大陆民众反思中共独裁政权;中朝的商业合同或也泡汤。这次朝鲜共产党政权以极迅速、极残忍、极荒谬的
陈独秀之死 小说连载21 陈独秀之死
【陈独秀之死】(小说连载 21)【二十一章】 陈独秀和毛泽东都接受过很深的儒家文化熏陶,在性格爱好、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行为准则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使他们具备了伟人的气质和素质,从而在众多豪杰中脱颖而出,成为众望所归的
转载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之一贞之死 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
原文地址:《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之一贞之死作者:小竹泉一贞,一名女学生,茶店老板的女儿,虽然不如陶斯咏那般大富大贵,然而也不至于落的割腕自杀的悲惨下场,这其中缘由究竟是为何?一贞在一个雨天,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撞上了一个不经意的人——刘
成吉思汗之死和西夏国的亡国灭种 成吉思汗怎么死的
秦阳汉月 摄于 宁夏09/04/2012成吉思汗之死和西夏国的亡国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