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上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渊源

.2002-11-2511:09http://drama.anhuinews.com/system/2002/11/25/000174498.shtml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诸多的戏曲剧种都搬演过这一经典的爱情名剧,其中以越剧的《梁祝》和川剧的《柳荫记》最为知名,京剧也有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时期推出:如建国初期沈阳京剧院秦友梅等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大师程砚秋整理的《英台抗婚》、叶少兰和杜近芳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以及近年来迟小秋和朱强创排的新版《梁祝》等。

该剧的大意是: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川剧为尼山)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笔者曾看到过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因电影版的广泛传播而成为这一题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名剧。

袁雪芬与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时间是1945年,1951年,华东越剧实验剧团重排该剧,增尾“化蝶”,剧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等执笔,黄沙导演,陈捷、薛岩音乐整理,幸熙、苏石风布景设计。范瑞娟饰梁山伯、傅全香饰祝英台、张桂凤饰祝公远、吕瑞英饰银心、魏小云饰四九、金艳芳饰师母。该剧于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张桂凤获演员二等奖、吕瑞英获演员三等奖。1953年,该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由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袁雪芬和傅全香主演。

川剧《柳荫记》也1952年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演出,荣获剧本奖,陈书舫获演员一等奖,袁玉昆和刘成基获演员二等奖。

京剧关于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马彦祥根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和程砚秋晚年的名作《英台抗婚》流传最广。

《柳荫记》由王瑶卿设计唱腔,杜近芳、叶盛兰在1953年首演。全剧分10场,重要场次有“英台别家”、“柳荫结拜”、“书馆谈心”、“山伯送行”、“英台思兄”、“祝庄访友”、“祭坟化蝶”。此剧最大的特色在唱词方面,典雅华丽,优美隽永,许多语句打破京剧传统的七字、十字句,给人以清新脱俗的艺术美感,同时在唱腔设计上很是精致,无论是曲调的选择,还是板式的变换,即保持了传统韵味,又出新求变。被公认为是建国初期戏曲推陈出新的代表作。

1954年,京剧大师程砚秋参考其它剧种的相关剧目编演了一部不朽的程派名剧《英台抗婚》,此剧是程砚秋解放后编演的唯一一部大戏,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此剧剧情无变,包括“别家”、“结拜”、“书馆”、“相送”、“惊聘”、“拒婚”、“祭坟”、“化蝶”等场次,后来,因觉前部结构较散,便从“惊聘”开始了。这出戏的唱词和唱腔有很多突破性的创造。以唱词看:“望爹爹退婚礼随我愿,使我嫁梁君,你是我亲爱的老严亲”,“却为何你执意要把女儿我嫁与一个陌生生不识之人”……这样几乎等同于散文诗的句子竟然被大师“装”进唱腔,且严丝合缝,感人至深,不能不让人叹服大师的功力。

另外,豫剧、评剧等几乎所有的大小剧种都有该剧的整本或折子戏传世。

近年来有两台重新敷衍的梁祝故事剧目引起争议。一台由沈阳京剧院迟小秋和朱强主演,一台是杭州越剧团排演。这两台新戏无论是情节设置还是主题开掘,特别在舞台的呈现方式上都有大幅度的反传统般的“跳跃”,由于演出场次不多,范围也不广,笔者无缘窥其全貌也就不好妄加评论,只就所见到过的迟小秋的“哭坟”一折说几句当时的观感。这一折戏给我的整体感觉尚好,尤其是水袖功的重新编排,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回忆部分的唱腔设计也很感人,只是在唱段的开始几句有些“绕”,听起来不顺。

总之,经典就是经典,仿佛有演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意韵,道不完的感叹。

京剧《梁祝》新版 火丁工作室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2NDAwNzI=_rss.html



京剧音配像《梁祝(英台抗婚)》张火丁http://v.youku.com/v_show/id_cz00XMTcwMDUwOTY=.html



京剧《梁祝》迟小秋朱强主演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KoFU17gBk/



京剧《祝英台抗婚》李海燕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CTJbNdtTJw/



京剧音配像《祝英台抗婚》李世济录音主演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5OPwv2qSo8/



京剧《英台抗婚》吕洋http://www.56.com/u16/v_NTkxNzYzMDk.html



京剧《柳荫记》李胜素江其虎主演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mkxF6rmvps/



京剧音配像《柳荫记》(杜近芳叶盛兰1960录音;杜近芳叶少兰配像)http://www.56.com/u19/v_NTc0Mzc4MjA.html



京剧《柳荫记(梁祝)》全剧剧本

【第一场:别家】

(祝公远上。)

祝公远  (念)     英台做事太任性,良言相劝总不听。一心出外求学问,好不叫人恼在心!

(白)     小女英台一心想出外,去到杭州尼山读书,是我再三相劝,执意不听。已命安人前去劝阻,不知可曾回心转意?叫人好生烦恼!

(祝高氏上。)

祝高氏  (念)     女儿意志坚,叫人左右难。

(白)     员外!

祝公远  (白)     安人,请坐!

(祝公远、祝高氏同坐。人心端茶上,在门外停步窃听。)

祝公远  (白)     啊,安人,劝阻女儿之事,怎么样了?

祝高氏  (念)     女儿志高想读书,一心要效大丈夫。好言相劝劝不住,

(白)     啊,员外!依我看来,

(念)     不如让她把门出。

祝公远  (念)     安人说话不思量,哪有女儿出闺房?书香门第有名望,此事要由父主张。

(人心下。)

祝公远  (白)     可恼哇!可恼!

(人心、祝英台同上。)

祝英台  (西皮摇板)  春日长,

身坐愁城怨难当。

老爹爹不准女儿杭州往,

还须好言来商量。

(白)     参见爹娘!

祝公远  (白)     我儿坐下。

(祝英台坐。)

祝英台  (白)     啊,爹爹!女儿杭州读书之事,可容儿前往?

祝公远  (白)     儿喏,常言道:男不入内,女不外出,为父也曾命你母亲相劝,难道儿还不曾回心转意么?

祝高氏  (白)     儿呀,为娘已对儿父言讲,怎奈儿父不准,我看,你还是不去的好。

祝英台  (白)     儿虽是女流,要效男儿大志,出外读书,难道爹爹还不喜欢么?

祝公远  (白)     自古以来,女儿家应该谨守三从四德,读书之事,为父不允,千万不要提起!

祝英台  (白)     孩儿有志读书,怎说儿是玷辱门庭?实令女儿不解。

祝公远  (白)     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何言不解?

祝英台  (白)     爹爹呀!

(西皮流水板) 女儿虽然是红妆,

胸中志气非寻常。

班昭为兄把书上,

老爹爹,女儿读书有何妨?

祝公远  (白)     这!

祝英台  (白)     有何妨!

祝公远  (白)     蠢材!

(西皮流水板) 奴才说话不思量,

恼得人怒气满胸膛。

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

我儿读书有何用场?

父的话仔细想,再思量,

休得擅自离门墙!

祝英台  (西皮流水板) 爹爹说话欠思量,

重男轻女不应当。

休说女儿读书无用场,

也有女比男儿强。

昔日有个缇萦女,

上书救父美名扬。

孩儿要学古人样,

祝九娘要变成一个祝九郎。

祝公远  (白)     什么?

祝英台  (白)     祝九郎!

祝公远  (白)     呸!

祝高氏  (白)     够了。

(西皮摇板)  员外说话理正常,

女儿可算志气昂。

真能效巾帼英雄好榜样,

也不枉父母教女有方。

(白)     啊,员外,依我看来,英台改装前去,料也无妨。

祝公远  (白)     安人,你也莫糊涂了,女儿之事,我乃一家之长,应该由我作主,去与奴才传言,她若谨守闺阁,日后选择高门佳婿,多送嫁奁。她若执意不允,我便哪……

祝高氏  (白)     怎样?

祝公远  (白)     哎呀!

(西皮散板)  将奴才锁闺阁,不准她下楼房,

(白)     哪一个胡乱撞,

(西皮散板)  管叫她皮开肉绽、骨断筋伤!

祝英台  (白)     娘呀!

(西皮散板)  父威难压儿志向,

哪怕将儿锁楼房?

人心   (白)     员外爷!读书是好事,您就答应小姐去吧!您要是不放心,我陪同小姐改装一块儿去。

祝公远  (白)     哼!敢来多嘴!

(祝英台拂袖出门,人心扯其衣角。祝英台、人心同在门外窃听。)

祝高氏  (白)     员外,看见无有?你我只有一个女儿,你若不允,恐怕要闹出事来呀!

祝公远  (白)     唉!嗯!奴才一心要去,我也无可如何,好,好,必须要依我三件大事。

祝高氏  (白)     啊?三件大事?

(祝英台、人心同从门外急入。)

祝英台  (白)     啊,爹爹慢说三件,就是三十件,儿也依从。请问第一?

祝公远  (白)     我儿此番远离,去往杭州尼山读书,儿的母亲体弱多病,儿见信必归。

祝英台  (白)     儿依从,请问第二?

祝公远  (白)     我儿此番出外必须要改扮男装,小心谨慎。休得出乖露丑,有辱门风。

祝英台  (白)     爹爹放心,请问第三?

祝公远  (白)     这第三件?哼!

祝英台  (白)     只要爹爹允儿出外求学,孩儿件件依从。爹爹请讲!

祝公远  (白)     为父有七尺红绫,交儿收起。儿若清白归来还则罢了,若有半点差错,这七尺红绫就是我儿葬身之物!

祝高氏  (白)     儿呀!你意下如何?

祝英台  (白)     母亲但放宽心,孩儿件件依从,待儿去……

祝公远  (白)     哪里去?

祝英台  (白)     去到上房改扮男装,即日登程。

祝公远  (白)     哼!

(念)     奴才休要逞刚强,

祝高氏  (白)     儿呀!

(念)     三件大事记心旁。

祝英台  (念)     母亲但把宽心放,孩儿心中有主张。

祝高氏  (白)     怎么?有主张?

祝英台  (白)     有主张。

祝高氏  (白)     人心,伴同你家小姐快去收拾行装,改扮起来,一同前往。

人心   (白)     是啦。小姐赶紧收拾行李去吧!

(祝英台、人心同下。)

祝高氏  (白)     这就好了。

祝公远  (白)     哼!你养的好女儿呀!

祝高氏  (白)     不与你多讲,我与女儿收拾行装去了。

(祝高氏、祝公远自两边分下。)

【第二场:结拜】

梁山伯  (内白)    马来!

(四九上,梁山伯上。)

梁山伯  (西皮摇板)  扬鞭直指杭州道,

要往尼山走一遭。

一心寻访名师教,

哪管它路远与山高。

(白)     小生梁山伯,世居会稽。在家辞别老母,要往尼山读书。

四九!

四九   (白)     相公。

梁山伯  (白)     趱行者!

四九   (白)     唉。

梁山伯  (西皮原板)  远山叠翠如含笑,

春水绿波映小桥。

绿荫深处闻啼鸟,

柳丝儿不住随风飘。

看此处风景甚妙,

空有丹青难画描。

(白)     哎呀,且住!看此处景致绝妙,使人留恋难舍。

四九!你去问来,此处离尼山还有多少路程?

四九   (白)     哎!

(四九走向下场门。)

四九   (白)     列位请啦!

行人   (内白)    请啦。

四九   (白)     借问一声:这里离尼山还有多远哪?

行人   (内白)    不远啦,还有二十来里地。

四九   (白)     谢谢您哪。

相公,问来了。这里离尼山还有二十来里地,眼看就到啦。

梁山伯  (白)     既然如此,看时光尚早,你我就在此地歇息歇息再走便了。

(西皮摇板)  且喜时光尚早,

歇歇脚来伸伸腰。

(梁山伯下马,坐在书箱上。四九牵马至台左。人心上,祝英台上。)

祝英台  (西皮摇板)  从此好似出笼鸟,

海阔天空任游遨。

装扮一如书生貌,

过往行人把我瞧。

巧机关且莫露了,

须谨慎小心为高。

(白)     人心!

人心   (白)     相公!

祝英台  (白)     小心了!

(西皮摇板)  看前面柳林人稀少,

停鞭下马暂解疲劳。

(祝英台下马,人心牵马至台左。马唤。四九惊起,人心牵马转台右。)

四九   (白)     别把马牵过来,当心打架。喂!牵马的,你们是哪里来的?

(人心不理。)

四九   (白)     嗨!问你们打哪儿来?

不开口,八成是个哑巴!

人心   (白)     你才是哑巴哪!

四九   (白)     哦!你会说话呀?

人心   (白)     没见过你这样的人,招呼人,嗨呀嗨呀的,不知道名姓,你得有个称呼呀,哼!真是不懂的礼貌!

四九   (白)     哟!这么一说,倒是我的不对啦,咱们重来一下还不行吗?

(四九施礼。)

四九   (白)     请问小哥,你打哪儿来呀?

人心   (白)     我先问问,你上哪儿去的?

四九   (白)     我们从会稽山白沙岗来,到杭州尼山去。

人心   (白)     干什么呀?

四九   (白)     读书。

人心   (白)     你呀?

四九   (白)     我们相公。

人心   (白)     哪一位?

四九   (白)     他。

(四九指梁山伯。)

人心   (白)     喔!

四九   (白)     说了半天,你们从哪儿来呀?

人心   (白)     从上虞祝家庄来。

四九   (白)     上哪儿去呀?

人心   (白)     我们相公也是到杭州尼山去读书的。

四九   (白)     嘿!你也有个相公,我也有个相公。这倒巧啦。四个人,两拨儿,一条道道儿,这回有了伴儿啦。刚才我打听啦,这儿离尼山只有二十来里地,眼看就到啦。

人心   (白)     这么说,不远啦?

四九   (白)     就是不知道那里人多还是人少?

人心   (白)     人多人少怎么样啊?

四九   (白)     人多怕受欺负哇,我得找几个帮手,喂!咱们俩磕个头吧。

人心   (白)     干什么磕头呀?

四九   (白)     磕头就是拜把子,拜了把子,有人欺负你,我就帮助你,有人欺负我,你就帮助我。你看怎么样?

人心   (白)     谁跟你说这些个呀!

四九   (白)     你不干算了,我去告诉我们相公去。

人心   (白)     我也去告诉我们小……

四九   (白)     啊?

人心   (白)     啊?小……小相公去。

(四九、人心分走向梁山伯、祝英台。)

四九、

人心   (同白)    相公。那位相公是(上虞)(会稽)人氏,也是到尼山读书的。

梁山伯、

祝英台  (同白)    真的么?

四九、

人心   (同白)    您问问去。

梁山伯  (白)     少站。

(梁山伯转向祝英台。)

梁山伯  (白)     那位书友请了。

祝英台  (白)     请了。

梁山伯  (白)     听说书友,乃是上虞人氏?

祝英台  (白)     正是。书友可是会稽人氏?

梁山伯  (白)     正是。美不美,

祝英台  (白)     乡中水。

梁山伯  (白)     亲不亲,

祝英台  (白)     故乡人。

梁山伯  (白)     来,来,来重见一礼。

祝英台  (白)     还礼了。

梁山伯  (白)     坐下相谈。

(梁山伯、祝英台同坐。)

祝英台  (白)     请问书友尊姓大名?

梁山伯  (白)     小生姓梁名山伯,转问书友?

祝英台  (白)     小生姓祝名英台。

梁山伯  (白)     你我中途相逢,真乃三生有幸。

哎呀,且住,我看祝英台,少年英俊,言语相投,又是同乡同井。有心与他八拜为交,不知他心意如何?

祝英台  (白)     书友为何背地沉吟?

梁山伯  (白)     弟有一言,不好启齿。

祝英台  (白)     有话请讲无妨。

梁山伯  (白)     我有意与书友结为金兰之好,不知尊意如何?

祝英台  (白)     书友之言,正合我意,彼此初次出门,人地生疏,若能结为金兰契友,也好互相照应,但须一叙长幼。

梁山伯  (白)     我今年一十六岁,

祝英台  (白)     我今年一十五春。

梁山伯  (白)     哎呀,那我还痴长一岁。

祝英台  (白)     我敬你为兄。

梁山伯  (白)     爱你为弟。

祝英台  (白)     折柳为香。

梁山伯  (白)     撮土为炉。你我当天一拜。

(梁山伯、祝英台同拜。)

梁山伯  (白)     愚兄高攀了。

祝英台  (白)     小弟高攀了。

梁山伯  (笑)     哈……

四九   (白)     小兄弟,我把你高攀了。

人心   (白)     大哥哥,把你高攀了。

梁山伯、

祝英台  (同白)    啊?你们在做什么?

四九   (白)     我们也学学八拜结交。

梁山伯、

祝英台  (同白)    好,好,好,上前见过(祝二爷)(梁大爷)。

四九、

人心   (同白)    给(二)(大)爷作揖啦。

梁山伯、

祝英台  (同白)    罢了。

梁山伯  (白)     祝贤弟,你看时光尚早,你我弟兄并马而行。

四九,

四九   (白)     相公。

梁山伯  (白)     牵马过来。

(西皮摇板)  尼山道上相逢巧,

祝英台  (西皮摇板)  一见倾心似故交。

梁山伯  (西皮摇板)  弟兄同登阳关道,

(梁山伯、祝英台同上马,四九、人心各担起行李。)

祝英台  (西皮摇板)  谈笑不觉路途遥。

(梁山伯、祝英台同下。四九、人心同下。)

【第三场:书馆】

(老师上。)

老师   (念)     十年寒窗苦读书,磨穿铁砚用工夫。

(白)     老朽设馆尼山数十余年,门前桃李,遍布天下。喜得山伯、英台二生,聪明英秀,将来必成大器。今乃朔日吟诗之期,不免与众学生对课便了。

(西皮摇板)  众学生相敬爱风雅文采,

课诗篇侍应对各抒襟怀。

愿他们一个个文高八代,

看将来俱都是栋梁之材。

(梁山伯、祝英台、赵天锡、钱公望自两边分上。)

老师   (白)     先拜孔子。

梁山伯、

祝英台、

赵天锡、

钱公望  (同白)    再拜老师。

老师   (白)     各就席位。正是:

(念)     玉琢方成器,铁炼乃出钢。勤学为君子,

梁山伯、

祝英台、

赵天锡、

钱公望  (同念)    莫负好韶光。

(梁山伯、祝英台、赵天锡、钱公望同坐。)

老师   (白)     啊!众学生。

梁山伯、

祝英台、

赵天锡、

钱公望  (同白)    老师。

老师   (白)     功课可曾温熟?

梁山伯、

祝英台、

赵天锡、

钱公望  (同白)    已曾温熟,专候老师命题。

老师   (白)     好。英台。

祝英台  (白)     老师。

老师   (白)     接对:“风吹竹叶龙摆尾”。

祝英台  (白)     对就:“雨打鸡冠凤点头”。

老师   (白)     对得好。

山伯接对:“绿叶红花,招来蝴蝶飞舞”。

梁山伯  (白)     对就:“金弓银弹,要打鸳鸯……”

(祝英台扯梁山伯衣袖,低语。)

祝英台  (白)     梁兄,“要”字不好。

梁山伯  (白)     “金弓银弹,难打鸳鸯离分”。

老师   (白)     嗯!对得好。

赵天锡接对:“春花春柳春江月”。

赵天锡  (白)     对就:“福禄福寿福祯祥”。

老师   (白)     钱公望接对:“菜籽开花,恰似金钱满地”。

钱公望  (白)     啊啊啊啊!对就:“高粱结子,好比臭虫一堆”。

老师   (白)     唔,不成对了!

(四九上。)

四九   (白)     老师,前村刘员外前来拜访。

老师   (白)     噢!请他稍候。

(四九下。)

老师   (白)     众学生。

梁山伯、

祝英台、

赵天锡、

钱公望  (同白)    老师!

老师   (白)     你等在此温习诗书,我去去就来。

梁山伯、

祝英台、

赵天锡、

钱公望  (同白)    是。

(老师下。)

钱公望  (白)     去去就来,去去就来。

(钱公望怂恿赵天锡出去散步,赵天锡起身溜下,钱公望下。)

祝英台  (白)     子曰:“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祝英台作不悦状。)

祝英台  (白)     嗯?嘿……

梁山伯  (白)     贤弟为何发笑?

(祝英台不语。)

梁山伯  (白)     呀!莫非病了?待为兄扶你回去。

祝英台  (白)     唉,梁兄,小弟未曾有病,适才读至“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句,不免心有所感。想女子亦人也,为何将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弟实不解,因而烦闷。

梁山伯  (白)     哎呀!我当为了何事,原来为书中之言,贤弟不解;我想古来因女子而身败名裂,国破家亡者,何可胜数?愚兄列举一二,贤弟听了。

(梁山伯、祝英台同离座。)

梁山伯  (西皮流水板) 夏桀王为妹喜把江山败,

殷纣王为妲己黎民受灾。

周幽王宠褒姒犬戎犯界,

戏诸侯一笑烽火台。

圣人言语传后代,

贤弟还须你仔细裁。

祝英台  (白)     梁兄,小弟有言,梁兄容讲。

(西皮流水板) 女娲炼石把天盖,

螺祖养蚕把桑栽。

慈母教子有记载,

请问兄孟母三迁为何来?

那些昏君自把纲常败,

亡国反怪女裙钗。

梁兄读书不思解,

是非不分你是书呆。

梁山伯  (西皮摇板)  贤弟胸中有大才,

一席话使得我茅塞顿开。

(白)     愚兄见识浅陋,惭愧。

祝英台  (白)     梁兄说哪里话来,书呆乃是一句戏言,梁兄莫怪。

梁山伯  (白)     只顾谈论,看时光已晚。

(雨声。)

梁山伯  (白)     天色突变,恐将下雨,你我回斋舍去吧。看贤弟衣襟单薄,犹恐受寒。来,来,来,待为兄将蓝衫脱下,与你御寒。

祝英台  (白)     不要为了小弟使兄受寒。

梁山伯  (白)     愚兄无妨,来,来,来,快来着衣。

(梁山伯脱衣给祝英台披上。)

祝英台  (白)     多谢梁兄。

(梁山伯下。祝英台沉吟下。)

【第四场:相送】

(人心上。四九上。)

人心   (白)     你别拉着我!我有事。

四九   (白)     不行,你非得说有什么事,要不,就得跟我玩去。

人心   (白)     我告诉了你,你可别着急。

四九   (白)     行。

人心   (白)     刚才老师接到我们员外爷一封信,交给二爷啦。二爷拆开一看呐……

四九   (白)     什么事?

人心   (白)     是我们员外爷要二爷赶紧回家。

四九   (白)     啊?你们要走哇!那可不行。

人心   (白)     当初我们员外爷跟我们二爷有言在先,见信就得回去。别说你,就是梁大爷也留不住。我得赶紧回去收拾行李去。让我过去呀。

四九   (白)     不行,我找大爷去,要走,咱们一块走。

人心   (白)     二爷已经跟大爷辞了行啦。

四九   (白)     我不信。咱们一块看看去,走。

人心   (白)     走。

(人心、四九同下。开二道幕。祝英台、梁山伯同上,人心挑行李、四九牵马同上。)

四九   (白)     二爷您倒是快点走呀!

祝英台  (白)     你二人先行,前途等候我们就是。

四九   (白)     对。

(四九向人心。)

四九   (白)     咱们先走,柳荫那儿等着去。

梁山伯  (白)     四九,你二人好好行走,不要顽皮。

四九   (白)     知道。

(四九、人心同下。)

祝英台  (白)     梁兄请。

梁山伯  (白)     贤弟请。

(念)     云山叠叠,

祝英台  (念)     江水茫茫,

梁山伯、

祝英台  (同念)    弟兄分别各一方。

梁山伯  (南梆子)   想当初我把书馆来上,

绿柳红杏好风光。

邂逅相逢叙乡党,

就如手足共爹娘。

伯父严命难违抗,

贤弟接信归心忙。

但愿平安把路上,

一路平安转回乡。

祝英台  (南梆子)   梁兄情义实难忘,

亲身送弟下山岗。

兄攻书伯母娘在家谁奉养?

为何不娶一妻房?

梁山伯  (南梆子)   一心读书立志向,

书中自有美姣娘。

(白)     贤弟,

(南梆子)   弟本书香门第有名望,

想必早已订妻房。

祝英台  (南梆子)   一句话问得我无言讲,

(西皮二六板) 他怎知我是女红妆?

本待把终身事儿对他讲,

猛想起临行时父命有三桩。

事要三思休鲁莽,

话到舌尖暂隐藏。

(白)     梁兄!

梁山伯  (白)     贤弟!

祝英台  (白)     想弟年纪还小,要的什么妻房!呀,梁兄!看今日天气晴和,你我弟兄二人沿途吟诗,以话衷肠如何?

梁山伯  (白)     愚兄才疏学浅,不比贤弟满腹文章,只怕对不上。

祝英台  (白)     梁兄忒谦了。

梁山伯  (念)     无题文章不好想,

祝英台  (念)     且将风景咏诗章。

梁山伯  (白)     贤弟。

(西皮摇板)  兄送贤弟到池塘,

金色鱼儿一双双。

祝英台  (西皮摇板)  它好似比目鱼儿相依傍,

弟兄分别诚感伤。

(白)     咳!

梁山伯  (白)     贤弟为何长叹?

祝英台  (白)     触景生情,不觉长叹。啊梁兄!

梁山伯  (白)     贤弟!

祝英台  (白)     你看那鱼儿游来游去,它们总也不肯分离。

梁山伯  (白)     是啊,只要无人垂钓,这池塘内都是它们的快乐天地。

祝英台  (白)     但愿你我弟兄也能如鱼儿一般才好。

梁山伯  (白)     贤弟。你看那前面啊!

(西皮摇板)  微风吹动水荡漾,

漂来一对美鸳鸯。

祝英台  (西皮摇板)  形影不离同来往,

两两相依情意长。

(白)     梁兄,你看那鸳鸯成双作对,好不逍遥自在。未知你我能否比得它们?

梁山伯  (白)     哎,雀鸟怎能与人作比?

祝英台  (白)     它们是一对,我们是一双,怎么比不得?

梁山伯  (白)     它们是雌雄一对,犹如夫妻一样;你我乃是弟兄,怎能比得?比不得。

祝英台  (白)     怎么,不是夫妻就比不得?

梁山伯  (白)     比不得。

祝英台  (白)     唉!

(祝英台背躬。)

祝英台  (白)     真是人儿不如鸟乎?

梁山伯  (白)     贤弟,贤弟,你看那旁有座古庙,你我急行几步,庙中歇足,再走如何?

祝英台  (白)     就依梁兄。

(梁山伯、祝英台同进庙。)

梁山伯  (西皮摇板)  弟兄双双进庙堂,

金童玉女列两旁。

祝英台  (西皮摇板)  他二人分明夫妻样,

谁来撮合一炉香?

梁山伯  (白)     噢,这金童玉女是永远不能成为夫妻的呀!

祝英台  (白)     怎么?他们永远是不能成为夫妻的么?

梁山伯  (白)     正是。

祝英台  (白)     嗳!梁兄,你看那边供着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手里还拿着一根红绳,他是哪个?

梁山伯  (白)     噢,这是月下老人,专管男女婚配之事。

祝英台  (白)     既是月下老人,为何不用红绳把他们系成一对呀?

梁山伯  (西皮摇板)  月老虽把婚姻掌,

有情人才得配成双。

祝英台  (西皮摇板)  泥塑木雕是偶像,

不解人间凤求凰。

梁山伯  (白)     贤弟,像你这样人品,将来还少淑女为配么?

祝英台  (白)     有道是:“淑女配才郎”,小弟无才,只怕配不上。

梁山伯  (白)     配得上!

祝英台  (白)     配不上。

梁山伯  (白)     一定配得上啊!

(西皮摇板)  弟兄双双出庙廊,

鲜花开得满树香。

祝英台  (西皮摇板)  有花堪赏直须赏,

莫待无花……

(白)     梁兄。

(西皮摇板)  空断肠。

梁山伯  (白)     贤弟你来看!

(西皮摇板)  兄送贤弟到井东,

井中照见好颜容。

祝英台  (西皮摇板)  有缘千里里相会,

无缘对面不相逢。

梁山伯  (西皮摇板)  兄送贤弟到河坡,

漂来一对戏水鹅。

祝英台  (西皮摇板)  雄鹅不住前面走,

雌鹅后面叫哥哥。

(白)     哥哥。啊,啊,要过河了。

梁山伯  (西皮摇板)  兄送贤弟到溪旁,

独木桥儿窄又长。
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上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来来来弟兄二人把桥上,

(梁山伯上桥。)

梁山伯  (白)     贤弟。

(西皮摇板)  水急桥窄要提防。

祝英台  (西皮摇板)  独木小桥在动荡,

头昏眼花心内慌。

梁兄快走休阻挡,

梁山伯  (白)     不忙,不忙啊。

(梁山伯、祝英台挽手同过桥。)

祝英台  (西皮摇板)  人家着忙你不忙。

梁山伯  (白)     我是怕你失足落水,哪里是阻挡你,哪个又在不忙啊?

祝英台  (白)     哎呀,你呀,够了哟!

梁山伯  (白)     贤弟,柳荫将近了。

(祝英台一惊。)

祝英台  (白)     怎么?已到柳荫了么?

梁山伯  (白)     正是。

祝英台  (白)     如此梁兄请回,不必远送。

梁山伯  (白)     弟兄情重,还要再送一程。

祝英台  (白)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不送也罢。

梁山伯  (白)     贤弟呀!

(西皮摇板)  柳荫成行已在望,

抚今思昔意彷徨。

祝英台  (西皮摇板)  柳荫依然旧日样,

弟兄顷刻各一方。

(白)     梁兄!

梁山伯  (白)     贤弟!

祝英台  (白)     你我弟兄二人,昔日柳荫结拜。今日柳荫话别,不知后会何期?

梁山伯  (白)     有道是:“月有圆和缺,人有聚和别”。今日弟兄暂时分别,后会之期定在不远。

祝英台  (白)     但愿如此。

(西皮流水板) 隐语他不仔细想,

再无妙语作比方。

举目抬头四下望,

坟前双碑是文章。

(白)     梁兄。看那旁有座坟墓,为何双碑并立?

梁山伯  (白)     在哪里?

祝英台  (白)     梁兄请看。

梁山伯  (白)     想必是夫妻合葬,故而双碑并立。

祝英台  (白)     你我弟兄日后也葬埋一处才好。

梁山伯  (白)     嗳!那如何使得?

祝英台  (白)     使得,使得。

梁山伯  (白)     使不得,他们乃是夫妻,理应合葬;我们乃是弟兄,哪有合葬之理?使不得。今日弟兄分离,理应好话多说。你,怎么今日你有些精神恍惚,言语颠倒?莫非……

祝英台  (白)     啊!梁兄……我有千言万语,怎么也说它不出啊?

梁山伯  (白)     贤弟,你要前途珍重了!

祝英台  (白)     啊,前途珍重?

(西皮流水板) 梁兄性情太直爽,

枉费我千言万语打比方。

本待不把实言讲,

一片心事付汪洋。

难坏人这阵无计想,

梁山伯  (白)     贤弟为何不走?

祝英台  (白)     走,走。

(西皮流水板) 猛然一计想心上。

假言九妹闺阁长,

做一个换柱来偷梁。

(白)     梁兄。

梁山伯  (白)     贤弟。

祝英台  (白)     三载同窗犹如手足。今日又劳远送,情深义重,弟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梁山伯  (白)     贤弟有何金言,就该临别赠我。

祝英台  (白)     弟有一九妹待字闺中。倘蒙不弃,愿结丝罗之好。不知梁兄可能应允?

梁山伯  (白)     怎么贤弟还有一九妹呀?

祝英台  (白)     我……我有一九妹,如能与兄结为姻亲之好,你我才能长久相聚呀。

梁山伯  (白)     贤弟作伐,兄哪有不允之理?只是为兄与令妹未有一面之缘,不知令妹她意下如何?

祝英台  (白)     梁兄但放宽心,弟与九妹乃是双生兄妹。不但面貌相同,而且性情一样。小弟应允就如九妹当面允婚一般。

(梁山伯欢喜。)

梁山伯  (白)     哎呀,惟恐高攀,有误令妹终身。

祝英台  (白)     梁兄不必谦逊,但愿梁兄早日邀媒下聘,免得小弟悬望。

梁山伯  (白)     愚兄谨记。百日之内,必定过庄拜访。

祝英台  (白)     如此专候梁兄。

梁山伯  (白)     兄这里记下了。

四九、人心快来。

(人心、四九同上。)

祝英台  (白)     小弟要拜辞了。

梁山伯  (白)     恕愚兄不远送了。

(唱)     聚散天涯似转蓬,

祝英台  (唱)     伯劳飞燕各西东。

梁山伯  (唱)     人生只有离情重,

梁山伯、

祝英台  (同唱)    今夜相思两处同。

(祝英台、人心、梁山伯、四九自两边分下。)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03《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1953年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14231140104/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本剧本)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181475849900/

黄梅戏艺术片070《梁祝》(精彩唱词)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1635163238/

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上 (全本剧本上)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1814111957663/

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下 (全本剧本下)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18150311143/

好戏连台007《梁山伯与祝英台》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1812744407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4135.html

更多阅读

《X战警:逆转未来》需要了解的八件事

如今,《X战警:逆转未来》正在热映中,变种人的故事也又一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不过,对于很多观众来说,X战警还是个很陌生了概念。为了更好了解X战警以及《X战警:逆转未来》,以下八件事也许你应该首先了解1、什么是X战警,来自黑人民权运动?

我与中国教师报的故事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相逢是首歌,相聚是种缘,从相遇到相识,从相知到相守,我们携手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在岁末年初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首记忆中的美好,分享心中的故事……我与她“一见钟情”□ 张学勇第一次见到《中国教师报》,是在2006年的春天。那年,学校

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洁,何润东版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注:前面那篇博文的图片没办法显示了,让各位看官没办法观看了~~!我又重新弄了一篇~~!这几天每天都在看董洁,何润东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其实已经都看几遍了,但总是百看不厌,山伯与英台的爱情故事以流芳百世,传唱古今,董洁和何润东也把他们

解读八仙过海的由来与八个仙人的故事图文 问责条例图文解读

解读八仙过海的由来与八个仙人的故事(图文)八仙是神话传说中的八位仙人。即铁拐李(李铁拐)、汉钟离(钟离汉)、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人。八仙故事多见于唐、宋、元、明的记载和杂剧中,姓名不固定,至明吴元泰《八

张岳年与童薇研的故事 童薇

俗话说,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搞点大制作,哈哈,不然岂不是辜负了这么凉快的好时光?好吧,咱就趁着凉快编个故事,有关张岳年与童薇研的故事。故事的起因在于一个新发现,咱们还是先说说太公张岳年,张岳年,族名张善倬,也叫张竹晨,是我们的

声明:《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上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为网友很酷不高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