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一法师讲解《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1 教育和尚 寂静法师



【本篇堪称祖师禅中的宝典,其内容直指佛法的心要,其语言简练、准确、犀利,读之振聋发聩,其文学优美,字字珠玑,更有观赏价值,实属不宜错过之名篇;而乘一法师的讲解亦属独家风光,常有纵横捭阖的甚深议论,以及与心法弟子们的高级答问,将你似懂非懂的疑难问题一扫而光,不可不读。乘一法师认为,你如果把本篇搞懂了,你就是一个明心见性的佛弟子,也就是说,你是否明心见性,本篇可以帮你印证。】



下面开始讲《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上。慧海禅师著。慧海禅师就是大珠和尚。慧海是尊称。他死后人们尊敬他,谥号为慧海。智慧如海!

稽首和南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众。稽首就是顶礼。和南就是合掌。顶礼合掌十方诸佛菩萨,十方诸大菩萨众。

弟子今作此论,恐不会圣心,愿赐忏悔。大珠和尚自称是佛的弟子。今天作顿悟入道要门论,恐怕不会圣心。不会就是不契合。圣心就是佛的心。如果这个论不契合佛的心,我愿求忏悔。佛菩萨赐给我忏悔的机会!大和尚太谦虚了。

若会圣理,尽将回施一切有情,愿于来世,尽得成佛。我这个论如果与佛的无生法理,不生不灭的无生涅槃妙理,能相契入契合的话,我愿把功德全部回向给一切有情,就是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一切的众生,来世修正法,尽得成佛。全部都能成就。

一见道马上成佛,就叫顿悟。顿悟就是顿证。成佛就要修顿悟法门。不修顿悟法门成佛须无量劫。顿悟法门成佛就在刹那间。回向一切众生,于来世修行尽得成佛。得到此法布施,听到此法门当下顿悟成佛。这个法门就是这么好!

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问:要想修什么法?马上就能够解脱呢?

答: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惟独顿悟的法门,一听到就能解脱。

云何为顿悟?答: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什么叫顿悟呢?顿者顿除妄念。其实现在大家已经明白:这个妄念根本不用除。妄念本来空,妄念毕竟空,是虚妄的,空的。空的东西你怎么除它?除是方便说而已!所以有句话叫做:“达妄本空,歇即菩提!”妄想本来就是空的,你歇下来,求都不用求,歇下来就是菩提。就这么简单!

所以我们修行的人,不要东找西找!这个什么法?那个怎么修的?修过来修过去,所有的法都修遍了,最后还不明白。妄念歇下来啊!你歇下来,当下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你的佛性!就是菩提!

悟者,悟无所得。无所得三个字很重要!我们大家修法,如果不自觉的想修有所得,表面看在修行,实际上等同凡夫!凡夫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想要。如果把这个习气带入修法中,想要得个什么东西,就大错特错了!歇才是菩提,你要得,得个什么?尽法界都毕竟空,宇宙中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草木从林,男女老少一切的相,包括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身心世界,全都是毕竟空!

毕竟空中,你想得什么?你能得什么?毕竟空就是绝对的空!绝对的空就是究竟空,究竟的空就是毕竟空。为什么叫绝对?如果有两个空,这里有一个空,那里有一个空,不能叫绝对空,也不叫究竟空,不叫毕竟空。毕竟空就是整个法界无量无边。没有量没有边都是空,才叫毕竟空!

无量无边的法界都是毕竟空!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草木从林,男女老少,一切的身心世界,全都是梦幻泡影!如水中月,镜中花。包括你成道,成佛,涅槃,所有这些都是梦幻泡影,梦中游戏!你还在整天追求!

追求世界上虚妄的东西,是妄念。追求菩提也是妄念!追求涅槃还是妄念!歇下来就是!歇下你的追求,歇即菩提!歇下妄心就到家了!你要顿悟法门吗?顿然歇下你的妄念!达妄本空,歇即菩提!你要悟无生的道理吗?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不生不灭毕竟空。

宇宙和一切的身心世界都根本不可得。都是只能归你所用,不归你所有!世界上的金钱洋房小汽车,包括你的丈夫,你的妻子,你的儿子,亲友------这一切的只不过暂时的因缘和合,来到你身边,相互使用而已!这句话讲起来很难听!仅仅相互使用。并不归你所有!你不要认为他(她)就是你的,企图得到他,霸占她,好!你就起烦恼了。你这个妄念不符合规律性。你要爱他就占有他,占有他就控制他。控制不住就产生烦恼,就嗔恨。嗔恨就斗争,斗争就更加烦恼。发展下去,恶果难免!要想开了!这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暂时互相用用而已,从来不归你所有。你要占有,就是妄念!进一步说:本来这个世界就是毕竟空。根本没有东西归你所有,你什么也占有不了!

问:从何而修?从什么地方着手修?哪里是下手处呢?现在好多学佛的人,学了十年不知道下手处在哪儿?到处跑,跑西藏啊,跑江南江北啊,跑得很累。碰到一个师父给他讲正法,他不相信,心还颠倒不已。

还有人到处求。要求一个他预先心里设计的完美偶像,奉为师尊。偶像找不到,他就永不停息地寻求。上次有一个人跑到这里来,他觉得这个法很好。但是他说:这个师父长得不高,法相不够庄严,和他的偶像相差甚远。走的时候给师父说:

“我要走了。”我说:

“你走好了。我给你指点个方向。回去看慧律法师的光盘。”他回去真的看慧律法师讲法光盘。一看慧律法师,哎哟!偶像找到了!找到慧律法师做为偶像也不错。慧律法师讲所有的法都是真理正道。你找到这么个偶像当师父,听师父的话,再深入进去修学,那也是缘份!能找到就好,怕你一辈子找不到,那就麻烦了!

答:从根本修。要从根本的地方下手!什么是根本?根本处就是不生不灭的清净心。要从不生不灭的清净心,这个真如自性下手。不要从分别意识去修,那个没法修。第六意识很难修。隐藏的分别执着。要从自性下手。我们心中心法要求大家从自性清净心下手。

《楞严经》讲:第一开佛知见。开佛知见就是明白什么是清净心。明白了你的清净心,第二步修大定。大定怎么修?把清净心作为你修行的对象,用清净心指导你的言行,让你的言行符合这个清净心。这就是从根本着手,从根本修。修成楞严大定。修成楞严大定才能行菩萨道。所以,若问:从哪个地方着手修?从清净心,从根本修。从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不生不灭的清净心,那个真如自性,把他显露出来,以它为标准修。

云何从根本修?答:心为根本。这个心就是我们的真如自性。就是我们的清净心。

云何知心为根本?怎么知道这个心就是根本呢?为什么说这个心就是根本?

答:《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一切万法为心所生!一切万法为识所现!不管真心也好,识心也好,一切虚幻的东西,都是你的心识所显现,都是为你的心识所化生。一切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好象很实在的东西,也都是你的真心显现。实相本质毕竟空!心一动就生出种种法。

我们的六根对六尘,中间产生六识。三六共一十八界。加上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就是二十五有。二十五有包括了一切法。

你的心一动,六根对六尘产生六识,就是十八界,地水火风空根识显现。成就二十五有。于是一切万法显现!

你的心不动。心灭种种法灭。你这个识心,识心就是妄想心。如果识心一歇下来,那么一切法都不生。妄心一歇下来,真心就显现。

心不动是清静心,真如自性。心一动就是妄想。

《楞严经》上讲五蕴:色受想行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 色身香味触法。中间生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七大:地水火风空根识。清净心显现,这一切的万法,全是你如来藏妙真如性。你不要只从相上理解,要透过相见到它的法体,又叫法性。它的法性跟真如性一样。所以一切万法当体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一切万法毕竟空。

维摩诘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这句话要把它背下来!大家跟我念一遍: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为什么要把它背下来?现在相当多的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他不用功修,不着力把自己的心修清净。总是向外面追求,这样要往生西方不可能!心不清净怎么能往生?如果心清静,现在已然是佛国净土极乐世界,还要再往生个什么?现前当下,活着的时候才能决定是否真正往生佛国!生时心未清静,临终难免更乱,死后往生极难!所以这四句经文一定要记在心里!

现在修法的人,很多是着相修行。着相修行心不清净,越修越心烦。所以修行发愿者多,往生佛国者少。真正往生必须在活着时确定。活着心不清净,临终怎么能清净?活着整天烦恼死了怎么能不烦恼?有些人说:活着不需要多考虑往生,死了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活着不能清净,死后往生根本没有把握!关键是临终一刹那!

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发愿往生其他佛国净土,趁自己活着还有口气的时候,就要争取实现内心清净,没有烦恼。这样你死了才有把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要骗自己!千万不要糊弄自己!一定要对自己的灵知负责!真正的实事求是的用功。心清净了,心净则佛土净。现在每时每刻,每一个念头起来,都是毕竟空,都是没有一点烦恼,都是清清净净,了无挂碍,不是已经活在佛国净土了吗?!先不要说死不死。你今天的心清净,明天的心清净,今年心清净,明年心当然也清净了!过去,现在,未来因果不空!果报不空!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你以清净心为因,当然感召佛国净土了!如果天天烦恼,你怎么能够往生净土呢?所以说,如果时时心清净,必能往生佛净土!这是毫无怀疑的!

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是说我们修行要一门深入,要专心。你不要今天修修这个,明天修修那个。像挖水井一样,这个地方挖二三尺三四尺没水。换个地方再挖,挖五尺没水。再换地方。你老换地方,就老挖不出水。你要事先探测好,这个地方下面肯定有水,你一旦开始挖,挖不到水不罢休。一直挖下去,总会挖到水。

修行也是这样。要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先要选择好,探测好。探测地面下多少米有水,坚持挖下去。修行起始,先要选择一个法门。这个法门要与你相应。一旦选好了,就一门深入,你一定能够成就! 心如果专一,没有事情不能办,没有事情办不成!所以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修学佛法不但要广学多闻,更要一门深入!广学多闻是对一门深入而讲,一门深入是对广学多闻而说。广学多闻是指普遍学习经律论三藏,精研戒定慧三学。一门深入,是你要心念专注,从一个修炼法门入手,轻易不要改变。不是专注那个法门,其它佛学理论都不学了。

其它学,是普遍的学。比如念经,三藏十二部经典,你选择一部经。最好是了义经。如果你明白了,不了义经也是了义经。你把这部经文融会贯通。熟悉到看到前面经文,就知道后面。你看到中间就知道两头。把这部经全部弄通,这部经放在那里,你从头到尾全部可以讲出来,它已经融入你的血液里。

象《楞严经》。我专门看这部经。闭关最后一年,不知看了多少遍。当时我手中的《楞严经》十卷有十万多字。是茗山老法师用小楷字手书的。十万多字一口气合下来。没有段落,只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不像《金刚经》那样分为段落几品几品。开始看不懂,也不知讲什么。这几句讲什么?那几句讲什么?很难把它连贯起来,融会起来。没办法分段落。很难领会,更难记忆。

几遍看下来看不明白。这部经怎么这么难看?难懂?只好先看古来大德的那些注释。憨山大师的注释。宣化上人的注释。还有《正脉论》等等。所有的注释看完了,回过头来看这部楞严经,就有点明白了。看明白之后,我说:佛讲这部经,满满一整片,为什么不分段呢?看起来让人这么累!

于是我着手把它分成五个部分。让以后读经人省力一点。《楞严经》第一部分:见道位。第二部分:修道位。修证楞严大定。第三部分:行道位。广行菩萨道。第四部分:证道位。证到佛果之位。第五部分:助道品。就是从凡夫到成佛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事情,以及怎样处理。照见五蕴皆空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境界?有多少种阴魔,修行者如何对待处理?这叫助道品。

这样划分之后,你再去看这部经,从头到尾,纲举目张,脉络清晰。看了前面知道后面,看了中间知道两头。整体一下子明明白白。从哪到哪是见道位。从哪到哪是叫你修楞严大定。从哪到哪是讲行菩萨道。你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把这样的一部经看懂了,你把其他的经拿来看,都一样。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法,都是一个鼻孔出气。就是语言随众生不同根基变变而已,都是自性流露。

你把一部经深入弄懂了,所有的经拿来你都懂,你都明白。有的经只要讲了题目,你知道这部经大概讲什么?怎么缘起?了义的还是不了义的?你都能知道。

这叫一门深入。不管是修行法门也好,看经也好,还是你专致地做一项工作也好,如果制心一处,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办不成的!开公司也好,办其他的事情也好,只要你专心一致去做,没有做不好的。人的心太厉害了!心的力量比一切力量都大!所以我们这个心叫般若波罗蜜多心。

经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这四句话非常重要!一般的人不这么做。不象圣人那样。明心见性的人,他知道这颗心就是佛。明心见性的人就是圣人。大乘佛法真正明心见性的人,就是初地菩萨。初地就是刚刚登地。达到见道位。换句话说:学佛的见地已经到位了。学佛以明心为见,以见性为地。你见地到位,这个地就是我们的性地。这样的话,你就是圣人。你习气再重再重也不怕!你不会再颠倒了。你就是颠倒,也是暂时的。你习气再重,七上人天,必定圆成佛果。

圣人求心不求佛。魔来魔斩!佛来佛斩!文殊菩萨显相,我文喜是文喜,你文殊是文殊。今天打死你。自己作得了主了。现在一些大祖师,一些修行成就的人,是大菩萨再来。为了弘法利生他会度一些有缘的人。

大家在梦中,在禅定当中,看到佛菩萨,包括我们的师父元音老人,你千万不要求啊!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要求自己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佛!不要求外面的佛。心外无佛,佛就是你的心。这个心才是真佛!愚痴的人求佛不求心。这个心整天散乱不管它,到处求佛,求灵感,求感应,求佛菩萨加持。求感应会出问题!离著魔不远!

我们讲过几个求感应的公案。整天打坐求,哎哟!佛显相给我看吧!上海有个居士,修黄教。他打坐打很多年了。一次看到佛了。后来每天打坐都看到佛。他打电话问他的上师:

“我每天打坐,佛祖给我显相放光。听人家说佛显相有假佛和真佛。不知道我看到的,到底是假佛还是真佛?”上师说:

“我告诉你,有个检验真佛假佛的办法。看到佛显相,你念:嗡阿吽!这三个字发蓝光红光白光,然后照他。如果是真佛,他如如不动。如果是假佛,你念这三个字,他就消失了!”

他又打坐的时候,见佛显相。他就念嗡阿吽,嗡阿吽,嗡阿吽------ 佛相如如不动。他说:

“哎!这是真佛!真佛都显相给我看。我不得了!我的功德因缘很殊胜啊!”他高兴得不得了。天天求佛显相。每天打坐,佛都显相。后来这个佛开始说法了。真佛,法身佛无相,也不说法。假佛就说法。 “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这个有相的佛,开始说法了:

“你这个居士功夫不得了啦!你的功夫可以飞上天。你现在从窗户飞出去吧!”

他是佛啊!我怎么敢不听佛的话。于是他从窗户“飞”出去。当埸摔死。他不知道学佛不能求,什么也不能求!一切相毕竟空,归无所得!什么也没有,你求什么?学佛这么久了!应该知道我们这个心,觉悟就是佛!外面的不是佛,真佛在自己心中!

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身体和心,是相对的讲。不是说有智慧的人,身体就不管它了。我要过午不食。我要辟谷,多少天不吃饭。最后胃搞坏了,身体闹出许多病,没法修行了!

身体和心两者相比较,要更重视心的调整。并不是说身体不重要,身体很重要!当你不明白心的时候,要借这个身体来修。修行的人必须保重这个身体!但你不要从身体搞下手,整天在那里搞气脉明点,搞不出什么明堂!

你要从心下手。从内心念头下手!念头起来,看住它!念头毕竟空!你时时这么观照,很快!所有身心气脉都会逐步打通。你的心清净,没有乱七八糟的杂念,身体气脉血脉就会畅通无阻。你的内心烦恼很多,你的腿和脚就痛,血脉不通,不通则痛。

所以调心是主要的。把心调得非常清净,没有妄念,你的身体一定会好!三界唯识,万法唯心!整天调身体,你的心七情六欲妄念很多,这个身体能调好吗?身体不好,生理影响心理,心也难调。这叫本末颠倒,本末倒置。我们要把心抓住,心是王嘛!身体是附臣。把心王调整好了,身体自然会好。

这两者是比较而言。不是说叫我们调心,整天念经打坐,持咒念佛,身体也不管它。衣服也不注意穿。冬天很冷了,衣服穿的很少,闹感冒了。感冒以后没法打坐,心就很乱。身心一致,不可偏废!

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故知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为根本也。 佛名经讲:我们一切的罪业,一切的善业功德都是由心所造。所以罪从心生,还从心灭。修行人以持心戒为本。什么叫心戒?你的心动了,起念头要害人家,就已经犯戒了。不是必须动手杀人,才叫犯戒。你动了念头,这个人我恨死他了,想要把他杀掉,已经是犯了很重的杀戒!你的恶念已经动了,恶心已经起来了。已经在八识田中种下种子。所以大乘菩萨必须持心戒!心要时时观照,保持如如不动。佛陀多次讲到:万法唯心所生。罪从心起,还从心灭。 善恶一切都是由心所生。

法律调查一个嫌疑人,定罪时非常注重考虑罪犯的作案动机。以作案动机定罪行轻重。故意杀人,罪行就重。故意杀人犯一定枪毙。无意当中把人伤害了,罪行相对为轻。开车不小心把人家刮伤了,罪比较轻,按事故处理。这个人是你的冤家对头你开车有意追着他,要撞死他,那是蓄意谋杀,定罪最重。主要是从心理动机定罪。

一件事情是善是恶,不能从相上划分,要从内心分别,从心记罪。你看到某大菩萨做的事情不如法,你并不知道他的心。他很可能是为了救度某个众生。心如果是善的,不能记罪。咱们上次讲的公案。释迦牟尼佛修菩萨道的时候,为了救一整船的人,把企图杀人图财的贼杀掉。因为这个贼要杀掉一船的人谋财。如果贼心得逞,他的罪业太重,下地狱都还不清。为了不让贼犯罪,先把他杀掉。结果是救了一船的人的生命和财产。也救了这个贼,只有菩萨自己一个人承当地狱重罪。菩萨非常慈悲,大慈大悲才会这样做。

这是一个例子。一切事情都是从心记罪。善恶是非,心是根本。 我们修行的人,更是这样。这个心指的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就是我们修行的根本。修行人要先找到真如自性。找到真如自性,就是明心见性!不明心见性,你不知道怎么修?所以修行的根本是明心见性!不明心见性,从外缘修,都是盲修瞎练。心外求法,就是外道。严格来讲阿罗汉还是外道。因为他没有完全明白心地理念。

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一定要明白真如自性。识根本就是明心见性。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明白我们的心,见到我们的本性。

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你不通达明心见性的道理,不领会明心见性的意义,学法没有益处。《坛经》上五祖弘忍告诉六祖惠能说:不明心见性,学法无益。为什么?因为从外相求是妄念。所有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都是水中月,镜中花,了不可得。都是虚妄的,毕竟空。你把它当有当真,费尽全身的力气,毕生的精力追求它,最后神魂颠倒,神志不清,身体不好了,心理也不正常。

从外相上求,要想得道,要想不烦恼,要想得到佛法的利益,根本无有是处。现在佛教最大的悲哀,就是大家依然习惯于从外相上求。从心地上用功,很多出家师父都不太懂,也不愿意这样做。认为赚钱多就是有福报。好多人认为有钱就有福报,然后拼命去赚钱,在佛门中竟也把金钱看得这么重!天天做经忏赚钱。我这寺院钱最多,我这寺院房子盖的最漂亮,我这个寺院就是最有福报。住在这种寺院的人最有福报,我这方丈最有福报。这就是末法时期佛门的最大悲哀。

禅门经云: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外相上求,不从心地上用功,虽经多少劫的修行,你要成道,要成佛,不可能!大德说:着相修行万千劫,未见本性不成道!要把修行的机理搞明白,一定要着眼于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把身心世界全搞明白。这个心的体相用,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宇宙世界和人生,这一切的实相是什么?你的心是什么样?宇宙是什么样?宇宙和你的心是什么关系?这些你都要搞明白,不搞明白就不叫明心!

一切宇宙,一切法就是你的心,是你的心所化现!对此有定解,你才能从内心真正用功!于内觉观,如一念顷,即证菩提。着相修行千万劫不着边际。如果回光内觉内观,在心地用功,刹那间便见性体,即得正觉!时时回光返照,观照自心,念起即觉,觉便化空,不随念走。就这么用功。

观照你每个念头起处,每个念头都是毕竟空,每个念头都是真如自性,你就和佛一样!我们要这样用功。那样的话,当下就是,刹那间成佛。刹那间即成菩提。

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答:惟坐禅,禅定即得。要注意!坐禅不是要我们坐在那里不动。完全不是这个意思。对禅定应有正确理解。不是坐在那里,一步一步证四禅八定。四禅八定就是色界四禅,空界四定。你坐在那儿四禅八定不动,不见性就是外道。无色界就是空界。能够入定很长时间。入定最长,能达八万四千大劫。到时还要出定。因为没明心见性,出定一看,山河大地还是这样,我还有烦恼,白修了。他开始诽谤佛法,下三恶道。禅定不是单指四禅八定的定,还有佛的定,就是楞严大定。

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我们好多人修行,不修禅定。说什么在动中练,在动中修行就足够了,还要打什么坐?他自己不会打坐,叫周围的人也不打坐。为什么?他的腿脚很痛,坐不住。我碰到好多学生,他修心中心坐不下来,就想念佛好,叫周围的人不要修心中心法,大家都念佛,以为念佛最好,念佛不用打坐。

其实念佛修净土也要打坐,结手印,这样容易入定。整天散心念佛,这里念阿弥陀佛,那里想别的事,怎能降服其心?你去问问念佛的人,一天念多少佛号?大多是有时念念,有时不念。没有用佛号把妄念摄住。不修禅定,妄想喧动,心乱得不得了!做不了主。

看不住心念,碰到事情,习气就上来了,业力就上来。骂人打人,经常光火。小孩子明明没有做错,你心里烦了,就打儿子。噼里啪啦拿他出气,打完了后悔,到佛像面前作忏悔。第二天又打。就是因为看不住心。有时上班回来,单位的事情很烦。回到家里,老公可能说了几句,心里更烦。做晚饭也不愿意做,不愿意做没吃的,还得做。拿餐具噼里啪啦敲锣打鼓。老公说:你怎么光火了?怎么生气啦?我没生气!我生什么气?还是噼里啪啦的打锅敲盆。这就是你的心散乱,你看不住你的心。你不知道你在干什么!

不修禅定怎么行?不打坐怎么行?念想散乱,心中喧动,没有禅定的功夫,会破坏我们的善根!《楞严经》讲得非常清楚。先开佛知见,以佛知见指导你的言行。以真如自性作为标准,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从真心下手修,修成到一定程度,打坐时心非常清净。下坐时了了分明,一念不生。行住坐卧时时刻刻全是这么清清净净,明明白白。楞严大定就修成了。八风吹不动!顺的这样,逆的也这样。好的毕竟空,坏的也毕竟空。

楞严大定修成,做一切事情就非常自在!非常舒服!非常轻安!叫你烦恼都不可能。这个时候你广行菩萨道,在行菩萨道当中度无量众生。消除你无量尘沙惑和无明惑。尘沙惑和无明惑要在度众生中消除。没有众生你不可能消除这两种迷惑,不能圆成佛果。

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 禅定!禅定!全是在心地上用功啊!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什么叫妄念不生?妄念本来就是空。达妄本空,不用除这个妄念,念起即觉,放下就可以了。一切事情到你这全放下。这就是你本来面目,就是你的禅!你妄念不生,你一念不生,了了分明,这就是你的禅!坐见本性。我们如如不动,就是见我们的佛性,这就是禅定。什么是禅定?时时妄念不生,时时了了见性,就是禅定。

禅宗有句话说:一时不见本,等同死人。就是说,你行住坐卧时,一刹那离开自性不观照的话,你就如同死人一样。有这个身体,不知道自性,这个身体如同行尸走肉。所以要时时观照这个了了分明,如如不动,不生不灭的本性。这样就叫禅定!

本性者,是汝无生心。无生心就是不生不灭,不动不摇的自心本性。无生法忍是真理实相证悟后的心态。念佛念到花开见佛悟无生,便证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宣扬的一个真理。无生法是宇宙间的真实相状。哪一尊佛出世都宣扬无生法忍。无生是真理,是不生不灭的真理。毕竟空不生,毕竟空不灭。你以后成佛了,也会去宣扬这个无生真理。过去佛,未来佛是这样,现在佛讲的也是这个无生道理。

定者,对境无心。 什么是定?见一切相非相就是定。境就是一切相,一切境界。你碰到一切境界的时候,心中如如不动,没有心,无心。就等于你见一切相非相,见一切相毕竟空,那就是定。一切事情到你面前,心都如如不动。八风吹不动,就是八地菩萨。其实我们这个法不讲几地几地,讲的是即身成佛,当下成佛!八地还太小啦!这个法见性就成佛!顿悟法门,不跟你讲层次阶段几地几地。你们如果见一切相都毕竟空。相也毕竟空,心也毕竟空,心和相都毕竟空,如如不动。你这个心就是无心。你对相心不动念,就无心了。你的心每起个念头,都毕竟空。你的心就是无念。无心就无念,就是定!

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 不是八地不八地的, 再往上才入佛位。虽是凡夫,即入佛位。什么叫八风?利就是利益。金钱利益等等。衰就是衰败。做生意失败,本来想赚一百万,现在亏了一千万。事业衰败没法过了,跳楼自杀。毁就是毁谤。明明没这个事,人家无中生有,就说你有,说一些败坏人格名誉的是非,就是毁谤。能够心不动,装作没听见一样,很不容易。誉就是名誉。有人说:我做人一辈子,就是为了名誉而活着。你累不累?名誉就是面子。面子值几分钱?有的人被这个面子,被这个名誉压得一辈子喘不过气来,被名誉转去了。活得非常被动,拘束,很不值!当然也不是不要名誉,但是你不要被名誉压着,为它所转。称就是表扬称赞。讥就是讥讽刺伤。苦是病苦,痛苦。人间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蕴炽盛。苦苦。连苦都不知道是为苦苦。乐就是快乐欢乐。就是苦和乐相对的那个乐。而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极乐。西方极乐世界的乐是绝对的乐,究竟的乐,毕竟的乐。八风中的乐指的是二元世界相对的乐。有乐就有苦,相对而生。八风现前,你如果能够不动,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

何以故?菩萨戒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得如是者,即名解脱,亦名达彼岸,超六道,越三界,大力菩萨,无量力尊,是大丈夫。什么是众生受佛戒?佛戒就是心戒。楞严大定就是心戒。心戒就是你的心如如不动。每个念头起来,你自己知道,你不着相,于是每个念头毕竟空。见一切相你心都不动不摇,这样的戒就是佛戒。诸佛所持的戒。

八风当前,万境万事,你心如如不动,当然入佛位!受佛戒即入佛位,得如是者,即名解脱,亦名达彼岸。达彼岸,就是这边是烦恼,那边没有烦恼。到那边时,叫你烦恼都不可能。每个念头起来都是毕竟空,每个念头叫你烦恼都不可能。八风吹不动,你就到了彼岸。到了毕竟快乐,毕竟无烦恼,般若大智慧的那个彼岸去了。超六道,越三界。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从理上讲就是贪嗔痴三毒。贪,贪心。嗔,嗔恨心。痴,愚痴无明的心。贪嗔痴就是三界,你如果把这三界超越了,你没贪嗔痴了,你就进入佛的境界。那是毕竟空,也是毕竟有,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的心。

毕竟有就是自己了了分明的灵知。毕竟空就是一尘不染,一法不立的法体。你的自性法体是大力菩萨。什么是大力菩萨?大力菩萨就是忍辱!忍辱是通达无生之理,通达一切名相万法不生不灭之理。无生,本来就不生,根本没存在过,有什么好忍?什么都没有,让谁忍?就是无忍之忍,就是忍辱波罗蜜。一切事情到你面前你都忍辱,人家过来毫不讲道理地揍你一顿,你能忍辱,心里很平静,根本不动。就是活的大力菩萨!

像虚云大和尚,根本没做任何事情,一帮军阀士兵进来,问他黄金藏在哪里?拿着棍子把他打个半死。他几个徒弟都被狠打。侍者当场就被打死。

此事缘起是,虚云和尚在涌泉寺的时候,想修建广州光孝寺。香港有个大居士也发心想修这个寺,捐来金条。当时没有因缘修这个寺。把这些金条埋在福州涌泉寺山上的一棵树下。

虚云和尚到广东修建云门寺。云门寺修建好了之后,想修南华寺。金条放在涌泉寺不放心,从水路运回来。运到南华寺,暗藏在一个地方。这个过程中有人发现,于是议论传说南华寺有很多的金条。军阀知道了,为了追查金条,虚云老和尚被打得死去活来,身边侍者当埸被打死。打死都不说金条下落。

佛源老和尚当时也是虚云老和尚的侍者。为了保管好施主的金条,虚云老和尚又被拷打,打死过去拿水浇醒,缓过来又打。扬言不交出来今天把你打死。他就是不说,又一次打死过去,死过去入定了。

到兜率内院跟弥勒佛讲:“我要回来,我不干了啦,太苦啦!”弥勒佛说:“这怎么行?你自己发的愿,怎么能不管?你必须回去!”

他没办法只好回来。出定之后,把身体慢慢养好。接着北上到上海。赵朴初在上海迎接他。到北京开全国第一次佛教会议。他是名誉会长。圆瑛法师是会长。佛教会议之后南下到庐山修建林云寺。后来,云居山的和尚过来把虚云老和尚接过去。云居山的祖庭当时很破烂。老和尚到云居山住茅蓬修建寺院。一直活到一百二十岁,把云居山寺院修建好。

这就是大力菩萨!若非大力菩萨怎么能忍辱此难忍之忍!娑婆世界这样的痛苦也能忍受,是不是?无量力尊。无量力是什么?最大最大的力量是什么?给大家讲过,是般若的力量。般若智慧的力量是无量力!通达明心见性的道理,通达无生法忍,那种力量就是最大最大的力量。没有力量能够和它相比,叫无等等力,叫无量力尊!那就是佛了!大丈夫。大丈夫就是佛。

问:心住何处即住?心要住在什么处呢?怎么住呢?我们的心安住在什么地方,才是应住之处?

答:住无住处即住。住无住处即空。什么叫无住处?无住处就是毕竟空。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那个住!也就是观自在菩萨观自在处,就是那个本位。住在那个本位上。那个本位就是法位。那个法位就是我们的自性之位,我们心的位置。心位毕竟空。法位毕竟空。住就住在那个毕竟空。

不是相对空!相对空是空和有二者相对的空。相对空属二元世界。绝对空是进入一元绝对。绝对的就是没法比量的,毕竟的与究竟的空。这种空上次讲过了。什么叫毕竟空?与毕竟有同时存在的毕竟空,就是毕竟有。

什么叫毕竟空?见性的人知道。“啪”脱开了,什么都没有了!无量无边,没有量没有边就是无法形容,没法表达的那种境界状态!尽虚空遍法界也是假名词。勉强开口就是,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了了分明,一尘不染,一法不立。这个一尘不染,一法不立就是毕竟空。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就是毕竟有。毕竟有就是毕竟空,毕竟空就是毕竟有。实际上没有两个东西,就是一个,一元嘛!这就是真如自性!

这就是你所要住的位置。心所安住的正确位置是毕竟空。了了分明的心是毕竟有,毕竟有安住在毕竟空。本来就是在毕竟空里,你不要让它挪动,被牵被转到别处。这个心本来就是!你放下一切,恢复本来,就是毕竟空。你的心是毕竟有。毕竟有与毕竟空本(融)为一体,绝对不可分!一切万法同样。一切万法分到最后就是邻虚尘。邻虚尘没有量没有边。没有量没有边叫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空叫毕竟空,无量无边的有叫毕竟有。一切万法无量无边毕竟是有,一切万法的实相又是什么也没有。通俗些说:这个有实际上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之中却什么都有!

法性和佛性同一的,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无量无边,都是毕竟空毕竟有。在有情范畴尤其具体人类上常常使用佛性,在整个宇宙时空万法上往往叫法性。是同一概念的不同称谓。

这个问题今天再重讲一遍。有些人听过,有些人没听过。你如果知道这个窍诀,用起功来那就太方便了!时时抱定一个毕竟空!念头起来毕竟空,看一切万法毕竟空,毕竟空就是连“空有”那个空都不是的空,是超越二元的空。你这样做功夫,你时时这样做功夫,那就是你的心最应该安住的地方。这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能见效。明心见性之后做保任功夫要有恒心,长远心。

禅宗大德三十年不杂用心,做的就是这个毕竟空的功夫。赵州老和尚,吃饭穿衣,行住坐卧,不杂用心,三十年打成一片。在这种功夫之下,心才能完全与自性相吻合,从而打成一片。这种功夫要老老实实地做!你明心见性之后,不要到别的地方去求。就把你的这个心安住在本位上,观照你的心在本位上。这是观自在菩萨法门。把你的心安住在无所住处,毕竟空处。这样做功夫,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学习我们元音老人坐脱立亡!九十六岁站着就走!靠的全是功夫!

什么功夫?无修而修,无证而证,无得而得。就做这种功夫。如果你明白这真理,做起功夫来无所求。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不在意。有饭吃,有衣穿,有些钱用,就行了。在家居士,钱还是要有点,不要太没钱用,不然没饭吃不行!但是不要多,钱多了没用。多了存在银行就是个数字而已。数字有什么用?够用就行。如果超得太多了,拿到我这里来,我们建寺院。建庙有功德是不是?想开了。

问:云何是无住处?前面讲住无所住处。什么是无住处?这个处就是时空的交合点。时就是时间。一分钟一秒钟过去,一个念头起来,一个念头起来。这个过程就是时间。还有个空间。空间就是方位。方位和时间的交合点就是处。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交合点,都是毕竟空。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这个就是无住处。明白不明白?

我们世间上的人说那个处所。比方说灵岩寺。就是时间和空间交汇点。空间是济南市长青镇,时间是2007年冬。两者交汇之处有大灵岩寺。广州就是广州时间和空间交汇之处。美国同样是处于时间和空间交汇点。所有这些处,全都是毕竟空。那就是无所住处。你家里也是时空交汇,毕竟空处。

有这样一件事。小孩早上出去上班,晚上没回来。找了十年找不到。请师父观观看,到底哪里去了?还有东营的一位老太太,有个大学毕业的小女儿,长得很漂亮。早上出去参加一个什么考试,晚上没回来。一直到现在都没找到。从小养到大学毕业了,你说能够无住处吗?心能够不动摇不烦恼吗?真做到,那才是真功夫!老太太就这样十年烦恼下来,当时身体很差。我劝她说:“你别烦了,你就念念咒,修六字大明咒吧!”她修起六字大明咒,身体慢慢好起来,心也慢慢宽起来。唉!这种境界碰到,你怎么能够放得下?这都是时空交汇点。

这样的时空交汇点。早上小孩出去读书,临走说,爸爸妈妈再见!结果晚上没回来。学校打电话来,你儿子在学校,让你到操场去看,他躺在那里不动,摔死了。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哭得死去活来。旁边的人劝说:“你别哭了,节哀吧!”

她说:“这不是你死了儿子,如果你死了儿子,你会怎么样?”

这些时空交汇点上,你能不能毕竟空?没功夫不要说大话!功夫要做到这样。一切东西都看破它,毕竟空。一切时空交汇点都毕竟空,住在这个毕竟空上。一切事情到你面前的时候,你的心那么平静。平静地去处理这些事情。不是不处理,是很平静地去处理。不是不心痛,是很心痛!但是很平静。你不会生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压不住内心的悲痛。古人说过:泰山崩塌于眼前而神色不变,麋鹿声色于左而不去看一眼。那是定力,那是真的定力!

你知道这一切毕竟空,看都不看它。如果知道那还有个东西,漂亮不漂亮,你不去看他,那是死定。那个不看是死定。如果知道这一切毕竟空而不去看它,那是真正的定,那是住无所住处。这不容易!

问:云何是无住处?答:不住一切处,即是住无住处。不住一切时空交汇点上。你不住着它,对一切事情的发生,都不住着它。住着就是执着,不执着就不起烦恼!不起烦恼就是无所住,即是住无住处。

云何是不住一切处?答:不住一切处者,即是不执着一切时空交汇点。哪个地方都不执着才行!你执着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起烦恼。上次讲过,很多人玩古董。执着在古董上,也一样。执着哪里,你就死在哪里!古董你买回来,你爱得不得了,你死了就粘在那个古董上面,变成妖魔鬼怪。人家把你的东西买去,你不高兴,把人家家里人害死。哪个地方的时空交汇点,你都不能执着。你执着在哪个地方,就死在哪个地方。

打坐也一样。无论你看到什么境界,都是梦幻泡影。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你看到佛,你喜欢佛,你追求佛,你就死在佛上!你喜欢涅槃,追求涅槃,最后一定死在涅槃上!佛不可得,涅槃也不可得。你一旦放下,本来就是!本来就是涅槃,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涅槃!你不放下,你去追求,南辕北辙,大错特错!

趋向圣道也是邪!趋就是追求,是有方向性的行为。追求圣道还是邪!并不在于你执着、追求、趋向的是什么!而是执着、追求、趋向的本身就是邪!因为这背离、远离佛性本体!你心不观照自性,住着自以为神圣美好的东西。学佛学佛就放不下佛。学佛学的是什么?学的是佛的性空!毕竟空!其实无论任何时空交汇点,一丝一毫,一点点都不能住着,着一点相就倒霉!

答:不住一切处者,不住善恶,有无,内外,中间,不住空,亦不住不空,不住定,亦不住不定,即是不住一切处。只个不住一切处, 即是住处也。就是你要住的地方,不住一切处就是住处!这个实在很难!所以说要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三十年。持之以恒地的做下去,才会有份相应。你不要说:“打坐修了三年,哎呀!师父,我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真的一点消息都没有吗?有没有消息,你不要问我,你问你自己!做得了主,就有消息。作不了主,就没有消息。你问问你自己怎么用功的?你不要问我!

得如是者,即名无住心也。无住心者就是佛心。你就这样做功夫,你就会有消息了。无住心就是无念,无念应万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我们今天念的:本法无无法,法法皆本法,无念应万法。每个念头起来都毕竟空,念头起来做一些事情,做一些事情都毕竟空。这样就是无念应万法。并不是不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而无住,就是无住心,无住心者就是佛心。佛的心就是毕竟空,也是毕竟有。十方历代诸大菩萨,十方诸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历代祖师菩萨,诸大善知识,一切成道的人,这就是他的安住处!

昨天讲了,这就是安住处!就是要往生的地方!到哪里去你知道吗?就是这里!这就是诸佛子,将来要往生,现在要住的地方!是大休息处,大安乐处,大自在处,大解脱处!到得此处,就是找到西方极乐世界了!这样找到了,你就不会到处求了!因为已经是西方极乐世界了!西方有圆满休息的意思。学佛者人生圆满没有痛苦,休息处便是极乐世界。得如是者,即名无住心也。无住心者是佛心!

问:其心似何物? 这个无住心像什么东西呢?六祖《坛经》上怀让禅师讲:说似一物即不中。答:其心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一切形相都不是。说似一物即不中!它没有形相,没有长短,没有黑白,没有干净不干净,也没有生灭,湛然常寂。湛然就是光明,你见性的时候,尽虚空遍法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那个就是光明。

不是电灯光的那个光,那还是相上的光。这是无相之光,般若之光。你不要见到光就惊叹,这么亮的光!太阳光还是有相的光。真正湛然的光明,是大智慧的妙用,尽虚空遍法界。不要着相求,打坐的时候看到一小点光,看到一点太阳光,高兴不得了。真正的大智慧之光,湛然常寂。常寂就是空寂如如不动。常就是如如不动,永恒如此。寂就是静静的空空的。寂常如如不动,但是大光明,智慧大妙用现前。

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 什么是本心形相?这就是你心的形相。就是毕竟空同时毕竟有。这句话就是你心的形相。这句话说起来挺顺口,你们要理解它。毕竟空同时毕竟有,就是你心的形相。

亦是本身。本身就是法身。《坛经》说:心若虚空,又无虚空之量。心若虚空,又无虚空之相。这个量你要理解为无量无边的量。你如果作为相去理解,就是没有虚空那个空相。有那个空相就不对了!也无虚空之相,也无虚空之量。量就是无量无边,没有边没有量叫无量。如果有边有长有宽就是比量。十方世界没有边缘,无量无边的大智慧,就是没有量,叫无边无量。所以心若虚空,无虚空那个量。没有量,没有相,而了了分明的灵知之性,就是本体自性。

这个本身者,即佛身也。 这个佛身是什么样呢?湛然常寂,圆明不动。性若虚空,亦无虚空之量,又无虚空之相。了了分明的灵知之性,就是你的佛身。就是佛性,就是我们的灵知之性,是为佛身!什么是佛身?这个就是!

问:身心以何为见?这个见是知见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以何为见?是眼见,耳见,鼻见及身心等见?答:见无如许种见。见性的见,没有这么多的见。眼见耳见鼻见身见这是六根六识的作用。这个见,六根同一见性。能见这个性是同一个见。没有这么许多的见,所以无如许种见。

问:既无如许种见,复何见?答:是自性见。自性之见,这个自性之见就是真如自性,本有的那种知见。不是另外要叫你生个知见,头上安头。真如自性本来有知见,真如自性本来有分别,不是叫你有比量现量的分别,不是叫你因相对而见。能见和所见,能所不是真见。真正的见是绝对的,是真如自性,自有见的作用。

何以故?为自性本来清净,湛然空寂,即于空寂体中,能生此见。真如自性虽然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来不去,湛然空寂。但是它能生万法,能起各种妙用。这个就是见,所以真如自性不但能见,还能看到东西呢!它在六根门头放光。这就是我们自性的作用。

问:只如清净体尚不可得,此见从何而有?清净自性不可得,这个见从何而有?

答:喻如明鉴,中虽无像,能见一切像。何以故?为明鉴无心故。真如自性就像明镜。因为明镜里面没有东西,什么东西到这个明镜面前,什么东西都显相。虽然显相,在明镜里面还是没有东西。不管这个相有没有显,镜子里面都没有东西。有东西显,是镜子里面的影子,里面还是没有东西。这个相是影子,不显没有东西,显也没有东西。所以真如自性不管你起用不起用,它都是一尘不染,一法不立。不是你起念头了,就烦恼了,真如自性就污染了。它并不污染,依然一尘不染,一法不立。虽然是凡夫,自性也不污染。也是一尘不染,什么也没有。起用的时候,有东西照的时候,也没有!没有东西的时候也没有!真如自性如如不动,一念不生,一尘不染。每个念头生起,每个念头起用,它也是一尘不染。因为它毕竟空。何以故?为明鉴无心故。明镜无心,我们的真如自性也是无心。什么叫无心啊?就是没有妄心。妄心有住有念有染。无心就是不住一切处,叫无心,叫无念。无心即无念,念就是心嘛!所以说我们的真如自性本来就是无心无念,就像明镜一样。明镜无心,什么东西来都显现,它是毕竟空。

学人若心无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灭,自然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此见。心不清净,被妄念所盖。起来的都是妄念,不是真见,是妄见。心如果清净,每个见都是真如自性,是真见。学人若是心被污染,你起每个念头都是妄念,不是真见。

心无所染,清清净净不生妄念,则我所心灭。什么叫我所心灭?我所就是我执。这个心是我所拥有的,这个是我,这个身体是我的,这些东西是我的,是我所有的。你如果有这个心,你这个心不灭的话,也就是我执不空的话,我执本身就是妄心,每起个念头都是妄念,都是我执分别。如果你心空了,我和我所执的心灭了,自然就清净了,那就是无我。无我就没有我所,连我都没有,哪还有我所?所以要先把我空掉!

怎么把我空掉?你这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组合。地水火风空根识毕竟空。你起念头的这个心,每个念头起来,了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下的这个心,刹那刹那的生灭不可得,就是毕竟空。心生起来每个念头都是毕竟空,每个念头都是我们的清净之心。这叫无我。既然我的心没有,我的身体毕竟空,我的心毕竟空,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属于我?连我自己都是空的,世界上还有什么是我所有?既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东西是我所有,还整天执着它干什么?你整天为它转,整天为它烦恼,不是很傻吗?

我执如果能放下,我所这个心放下,心自然清净。因为心清净了,自性就显现作用。能一切放下,天下太平,清净本然了,就恢复本来面目了!这个世界没有烦恼,没有斗争,没有争论,也没有你抢我夺,世界就太平了!

这个很难,除非你发愿:我成佛时,这个世界没有三恶道。娑婆世界将变成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个愿你发了,你成佛以后裟婆世界就没有了!全部是清净本然的法性本体。你发大愿,你成大佛。佛不要着大小,佛没有大小。是大智慧的佛,不是大小的佛。听法不要落入观念去听,不要落在二元里去听,听法要进入毕竟究竟的理地去听。

《法句经》云: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是善知识也。修行者应该依止善知识。什么是善知识呢?这个人是不是善知识?他这个人所讲的法,是不是从毕竟空建立一切万法?他的一切言论和行为,心也毕竟空,相也毕竟空,那么这个人就是善知识。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是善知识也。

问:《涅槃经》金刚身品:不可见,了了见,无有知者,无不知者,云何?答:不可见者,为自性体无形,不可得故,是名不可见也。什么意思呢?自性的体,般若的体,没有形相。没有形相你要去见它,不可见。这叫不可见。如果你能见到不可见的,就是见性。如果见到阿狗阿猫不叫见性,那叫见鬼。

晚上看到一条龙一样的东西,那叫见鬼。见到一个东西,就叫见鬼。见到那个不可见的,那个毕竟空,那就是性,那就是见性。见到还有个东西,那就没有见到本体。

如果圆融过来,见一切相,一切相也是性,当然见一切相也是见性。你要见到本体的话,见到毕竟空,见到不可见的为见性。闻到不可闻的为闻性。听到不可听的为听性。是名不可见也。

然见不可得者,体寂湛然,无有去来,不离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即是了了见也。世流就是世间法,世流就是生灭法,生灭法就是世间法。世流不能流也就是世间法转不动它。这个湛然常寂,圆明不动,无来无去的本体,世间法,生灭法转不动它。

无有知者,为自性无形,本无分别,是名无有知者。此知不是妄念分别的知。前面的那个知,无有知者是世智才聪,世间分别的知。后面的那个,自性无有形相,不能分别。不是世间上的分别妄念,世智才聪,所能知道的。无能知道的,妄念是不知道的,真知是见不到的。

无不知者,于无分别体中,具有恒沙之用。无不知者就是般若,无不知者就是无有不知者,就是我们的大般若妙用。能分别一切,即无事不知。能分别一切是名无不知者

般若偈云:般若无知,无事不知,般若无知,没有物质世界分别执着的那个知,而是无知而知。本性智慧有知,般若本来有知,但没有知者。般若之知即是没有我执的知,不是分别执着的那个知,所以叫般若无知,无事不知。

般若无见,无事不见。见一切都毕竟空,就是无见。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的般若,世上万法有什么不在般若之中,有什么不是自性般若所化?般若一切都见,一切都知,只是此见之中无我!没有谁见,没有谁知!所以叫无知无见。

问:经云:不见有无,即真解脱。不见有无,就是不住。不见有无就是不住有无的观念,即真解脱。不住有无,就是超脱有无,能所,好坏,高低,爱恨这一切的二元。“空有”是一切二元之本。超脱一切的二元世界,不见一切的二元世界,见等于没见。见这一切二元世界毕竟空,等于不见,就是真解脱。

何者是不见有无?答:证得净心时,即名有,于中不生得净心想, 即名不见有也。你有清净心,虽然证得了这个清净心,你不着我已得到了清净心之想。这就是不见有也。

得无生无住,不得作无生无住想,即是不见无也。故云不见有无也。如果证得了无生无住,也不作我已经证得了无生无住想,即是不见无。前面是个不见有,后面是个不见无,这叫不见有无。

《楞严经》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立知就是头上安头。本性圆明湛然,如如不动,能生万法。在般若智慧上安一个知见,在空上安一个空,知见形成固定态势,头上安头,就是立知,从而执着知见不变,这就是无明本。般若知见本来毕竟空,在二元世界中知见可以用,用过之后心中依然毕竟空,雁过不留痕。若将知见安立固定,驻留心中成为定解,那就是产生无明的根本。

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亦名解脱。无见就是毕竟空。知见毕竟空就是涅槃。学人能消除一切后天二元的观念知识理论,将八识心田修空,自然而然就是涅磐境界,就是已得大解脱!

问:云何是无所见?答:若见男子女人,及一切色相,于中不起爱憎,与不见等,即是无所见也。见到一切二元社会种种事物,男人女人以及种种色相,于中不起贪爱,也不起嗔恨。和没见到一样,就是无所见。为爱恨情仇死了多少凡夫俗子,死了多少英雄豪杰?多少风流人物迷在爱恨情仇当中,枉受轮回!我们天天生活在此二元世界中,如何修行?以“无所见”面对一切,不起爱憎粘着,见一切和不见一样,那就是无所见。见一切相毕竟空,见一切相,不着一切相,就和没见到一样。这就是无所见

问:对一切色相时,即名为见。不对一切色相时,亦名见否?问你们这个问题,书上有答案。见一切色相时即名见,不见一切色相时亦名见否?(下面人答:见!)

“噢,开悟了!看来是明白了。”此论中讲,你看到一切色相时,是见。见一切色相没有,你还见了,见到个没有。不然你怎么知道没有?当然也见了!就是闭上眼睛不对色相,还是有见。见是不生不灭的。这个能见的性是不生不灭的!

问:对物时从有见,不对物时,云何有见?答:今言见者,不论对物不对物。何以故?为见性常故。常就是不生不灭。见性没有间断,它是恒常不变的,不生不灭的。

有物之时即见,无物之时亦见也。故知物自有去来,见性无来去也。这句话很重要!一切万法有生有灭,有来有去。这个人今天在你家里,明天他走了。这个人今天做你的老公,明天拜拜走了。所以物有来去,但是你的见性没有来去。你的见性如如不动。见性恒常不变,没有来去,不生不灭。

不要跟着它烦恼,不要跟着它走,不要随着万物而走,物有来去变化,随万物而走,就可能有失去之苦,恋一切物质财富,失去也会苦恼。无论你恋着什么,随什么而转,都难免烦恼痛苦。甚至会跳楼自杀。

诸根亦尔。诸根就是六根。六根同样如此。眼的见性是这样,耳鼻舌身意,所有的根,其性都是这样,恒常不变,无来去也,

问:正见物时,见中有物否?正见物时,见中有没有个物?(有人答:有)你上当了,见是毕竟空啊。镜子照物,镜中有物吗?镜中只有幻像,哪有东西?见一切物毕竟空,学了要用,不要老讲不用。

答:见中不立物。自性常见,一尘不染,一法不立,什么东西也没有,毕竟空。

问:正见无物时,见中有无物否?正见没有物时,你见中有没有无物?换言之,你见中是不是有个“无”?

答:见中不立无物。见中当然不立无!立个无就在相对中了!有物无物是在相对二元世界里。你就上当,跟着它跑。

问:有声时即有闻,无声时还得闻否?答:亦闻。这是《楞严经》的公案。罗睺罗是佛的儿子,佛叫罗睺罗敲钟。咣,咣,咣。大众集合后,佛问大家:“听到声音吗?”大众答:“听到声音了。”钟声消失之后,佛又问大众:“听到声音吗?”

“没有听到声音。”佛又叫罗睺罗再去撞钟。咣咣咣。再问大众:“众闻否?

“闻。“ 过了一会儿没声音了。佛又问:“大众闻否?”大众说:“不闻。”不闻就上当了,跟着声音走了!声音没有你就不闻了,声音有你就闻了。声音没了,耳朵听的性能也跟着没了?声音来了,听力又回来了?声音是六尘,把六尘和你的自性混为一谈。把能闻的性和生灭的六尘混成一类东西。六尘生住异灭,成住坏空,变化来去。而能听闻的佛性如如不动。把如如不动的佛性和生灭变化的六尘混成一块去理解,声有闻有,声灭闻灭,完全错了!声音有生灭,闻性无生灭呀!没有声音我照样闻,闻性从来未动,闻性不生不灭。你如果能理解这个,你就见性!你就闻性!

这里讲的是听闻之性,前面讲的是能见之性。你见没有物,你也见了。你见有物,你也见了。见性不着有无,不生不灭,恒常不变。有此见地,你就是见性!见一切物毕竟空就见性,闻一切声音和没有闻到声音,你照样闻,闻性不生灭,这就是闻性。闻性见性同一性。没有二性。六根生起六个作用,都是同一性所生。

问:有声时从有闻,无声时云何得闻?答:今言闻者,不论有声无声,何以故?为闻性常故。有声时即闻,无声时亦闻。闻性是恒常的,不生不灭的,不动不摇的。这是《楞严经》公案讲述的道理。

问:如是闻者是谁?答:是自性闻,亦名知者闻。自性闻就是佛性在听闻,我们能听的性能听到了。知者就是了悟清净自性的人。了悟清净自性的人闻,不了悟清净自性的人不闻。(顿悟法门体相用宗旨)

问:此顿悟门以何为宗?以何为旨?以何为体?以何为用? 答: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无念为宗。我们禅宗以无念为宗。什么是无念?就是每个念头起来,你不执着。每个念起来,都毕竟空。不粘着一切事情。这叫无念。妄心不起为旨。妄心不起,就是着相的心不起。不是妙明真心不起。以清净为本体,空寂湛然为本体。以智为用。智慧就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色空不二就是智慧。了达毕竟空同时就是毕竟有,这就是智慧。此法理必须圆融过来,不圆融过来,起不了用。

问:既言无念为宗,未审无念者无何念?答:无念者,无邪念。非无正念。不是没有正念。正念就是自性之念。什么叫邪念?二元的念是邪念。二元世界的念,执空执有,执爱憎好坏,高低善恶------这一切是二元的念,分别它执着它都是叫邪念。每个念头起来,每个念头都是毕竟空,每个念头都是真如自性。这句话应该要牢记。

云何为邪念?云何名正念?答: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不只是有无,包括一切的二元种种相对的意念,即名邪念。不落有无,不落在二元对立的观念中。你的思想,你的每个念头,都不要落入二元对立的观念。不要分别这个好,那个坏,这个人有道,那个人没道,这个人有修行,那个人没修行------一切一切所有的事情,千万不要落入二元!落入二元是邪念,不落入二元就是正念。

乘一法师讲解《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1 教育和尚 寂静法师
念善念恶,名为邪念。不念善恶,名为正念。 乃至苦乐生灭,取舍怨亲憎爱,并名邪念。不念苦乐等,即名正念。超越二元,就是既生活在现实中,又要超越这个现实。生活在二元世界里面,超越这个二元,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要过这种生活。既过二元的生活又要超越二元的生活,既超越二元的生活又要面对现实。即名正念。以这样的理念过好你的人生,你就是大自在人!

问:云何是正念?答:正念者,唯念菩提。菩提就是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问:菩提可得否?答:菩提不可得。菩提无形相!菩提就是我们的觉性,无形无相,有什么可得?

问:既不可得,云何唯念菩提?得都不可得,我念它干什么?

答:只如菩提,假立名字,实不可得,亦无前后得者。为不可得故,即无有念,只个无念,是名真念。菩提无所念,无所念者,即一切处无心,是无所念。只如上说如许种无念者,皆是随事方便,假立名字,皆同一体,无二无别。但知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得无念时,自然解脱。菩提正觉是不可得的境界。就是说,是个什么都没有!毕竟空。谈不上什么境界。更不存在哪个人先得,哪个人后得。知道一切处无心,就是无念,无念是正念!就是你知见一切万法,而不执着,知见一切万法而不污染。做一切事情不污染不粘着,那就是无念,就是“无念应万法。”如果能无念应万法,就是做到一切事情,都用无念的道理去做,那你就解脱了!那你就自在了!

问:云何行佛行?

答: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亦名正行,亦名圣行。如前所说,不行有无憎爱等是也。什么叫佛行?行菩萨道是菩萨行,不能算佛行。行佛行是不行一切行!不行一切行是有行,并非无行。就是不着任何有为,不着任何造作,不行二元对立,不行好的坏的,高的低的,善的恶的,爱的恨的------不要做这些行为。这些行为是分别之行,你要进入绝对之行!超越二元,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这样的行事行为就叫佛行。不要在二元世界里做活计,要超出二元的存在。做超出三界的行为,三界就是贪嗔痴。超出贪嗔痴之行,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要进入一种毕竟空的行,真空妙有的行,一切处无心的行,无论如何行,那心永远一动未动,空空净净,一尘不染,一法不立。无论如何行,行过之后而同没行过一样。看他在行,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行,因为并没有行的人。释迦牟尼成佛后说法四十九年,实际上一个字未说,《金刚经》曰:“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度无量众生,无一众生得度。“度无量生,说三藏法,佛心从来未动,因为佛无心,非但无心,根本无佛,亦无众生!那才是佛行,即名正行,亦名圣行。

不行有无爱憎等等,是要超出二元的世界。要知道缘起的相,缘起的相对的世界,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缘起而生,由众生业力感召而生起。缘起的世界,是二元的,这个二元的世界毕竟空。所以你不要粘上去,粘上去就不是佛行,是凡夫行。你不粘上去,你超越它,你就是佛行。见一切相非相,见一切相毕竟空,每个念起来,每个念不着相,每个念毕竟空,那就是佛行。

大律卷五菩萨品云:一切圣人,不行於众生行,众生不行如是圣行。一切圣人不行众生行,众生没办法行圣行。一切圣人不行於众生行,不行就是不去做。圣人行为不同于众生行为。众生不能行圣人行为。众生着相,圣人不着相。众生不能行如是圣行,如是圣行就是:圣人离相行。众生着相行,圣人见一切相毕竟空。

离相不是叫你离开这个娑婆世界。而是见一切相,当体毕竟空。 见相非相即见如来。也不是叫你离开吵闹的城市环境住到山里去。 离开娑婆世界,找一个极乐世界,找不到,没办法找。一切事相都在你的心中。如果你选择。这个吵闹,那个清静,还是二元。你要超越清净与杂染,超出二元世界,你才能进入绝对世界。进入绝对世界才是圣行!所以说众生着相,圣人不着相,就是离相。离相不是离开这个相,而是见一切相都毕竟空,而不粘着。

问:云何是正见?

答:见无所见,即名正见。什么是无所见?无所见就是无所执着。见一切东西都无所执着,见与没见一样,因为一切东西都毕竟空。这样的见就是正见。

问:云何名见无所见?

答:见一切色时,不起染着。不染着者,不起爱憎心,即名见无所见也。见一切色,色就是境界的意思。见一切境界时,你的心不起染着,不受染着。知见一切万法不染着,那就是见无所见!见无所见就是正见。不染着,就是不起二元分别之心,不起爱恨之心。爱恨包括一切好坏,一切高低,一切善恶,这一切二元,爱恨是根本,是生死根!见无所见,也就是说你虽然见了,但是并无所见。为什么?见到一切境界,万境如如,一切法如如不动,空空如也,实际上什么也没见到。方契如如法,方与这个如如法相契合。

一切众生的病根就是这两个字:爱和恨。有爱就有恨。要达到有爱而无恨的话,那就佛菩萨的慈爱了。这个爱字,我对有的人说:我对你是永恒的爱!他傻眼了。师父对我是永恒的爱。这么认为,你就上当了。什么是永恒的爱?《楞严经》上讲:爱的下沉就是欲望,欲望再下沉就是占有,占有再往下沉就是斗争,就是嗔恨。嗔恨就斗争,斗争就烦恼。一切的众生,都是为爱这种感情而活。爱而后想占有,拥有。拥有不了,就恨他,想把他毁掉,进一步就是斗争。你争我夺,最后必生大烦恼。世界就是这样。这就是爱的沉沦过程。

爱的升华呢?如果不起嗔恨之心,把这个爱心升华就是博爱,爱一切众生。博爱升华就是慈悲,慈悲一切众生。慈悲再升华就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你成佛的根本!没有大慈大悲任何人不能成佛。真正的慈悲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

什么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永恒的!大慈大悲无量无边!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那是绝对的爱。绝对的爱是绝对永恒的,永恒的慈爱悲心。大爱不生不灭,这个爱多么好,多么美!到了我们凡夫这里,它变成六道轮回的根本,一切众生的病根。

爱的升华是成佛的基础。没有爱心,没有慈悲心,根本不是佛菩萨!成佛必须两个条件:一个慈悲,一个智慧。

若得见无所见时,即名佛眼,更无别眼。开具佛眼,就是见一切东西都无所见,见一切东西毕竟空,就是佛眼!我们众生见一切东西,执著一切东西,就是众生眼。

这里要记住一句话!《茅蓬语录》说:对这个生灭无常的世界,你要彻底的没有意见!生灭无常的世界,就是我们生活的娑婆世界。它生灭无常!生住异灭,成住坏空,永远变化无常!你要对它彻底的没有意见,一点意见都没有!没有意见,就是不起分别执着。没有任何看法,怎么都行,什么都无所谓。对这个世界不用任何价值观念去评判褒贬。今天这样子,你没有分别意见。明天那样子,你也没有意见。你的日子好过了!

记住:对生灭无常的娑婆世界,你要彻底的没有意见!不要整天去分别执着。我的意见是这样,你的意见是那样,你不对我对,如何如何------你上当了!给人家骗了。给什么东西骗了?给这个境界骗了。被这个娑婆世界骗了!娑婆世界万法不生不灭如如不动,从来都是变化无常的梦幻泡影,无所得,毕竟空。你整天在那儿分别对与不对,好与坏,爱与恨等等,有什么意义?一切都不存在的影子,把你给骗了。千万不要上当!

若见一切色时起爱憎者,即名有所见。有所见者,即是众生眼,更无别眼。作众生眼乃至诸根亦复如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见一切东西都当真,这就是有所见,有所见就是众生眼。看一切东西都粘着,看一切东西都当真。眼根是这样,耳鼻舌身意诸根也是这样。听到好听的话高兴的不得了,听到不好听的话就烦恼, 几个晚上睡不着觉,这就是起爱憎了。那你又上当了!其它五根——耳鼻舌身意都一样。你如果能见一切相离一切相,听一切话而不粘着, 闻一切香味臭味也不粘着,见了听了闻了,不往心里去,无动于衷,漠不关心,马上就忘了。因为你知道外界的事物声音味道,全是因缘所生,实际上啥也没有。你的身口意都一样,知道一切相毕竟空的话,你就是佛眼!不然的话就是众生眼。不存在别的眼。

问:即言以智为用者,云何为智?

答:知二性空,即是解脱。知二性不空,不得解脱。什么是知二性空?二性就是二元,就是有无,大小,善恶------一切二元。你如果能把这二元空掉,把这对立的二性能空掉,你就解脱了!好的空,坏的也空,善的空,恶的也空,能如是,则八风吹不动。八风中四风为顺,四风为逆。顺逆不动,善恶不住,任何事不往心里去,那就是两性空,那你就能解脱了。认为二性不空,就不得解脱。

是名为智,亦名了邪正。如果了知二性空,就是智慧。二性不空,就是邪见。这样你就知道正和邪。二性不空是邪见。为什么是邪见?本来两性是空的,你说它不空,这个二元世界,对立统一的二性结构本来就是空,毕竟空!你认为不空,不空就是大外道邪见。

亦名识体用。 二性空即是体,知二性空既是解脱,更不生疑,即名为用。你不怀疑,承当二性空,生起确认定解,那就是大智慧,那就是我们的佛性本体启用!

言二性空者,不生有无, 善恶,爱憎,名二性空。你不生二种知见分别的话,就是两性空

问:此门从何而入?

答:从檀波罗蜜入。

问:佛说六波罗蜜是菩萨行,何故独说檀波罗蜜,云何具足而得入也?檀波罗蜜就是布施波罗蜜。布施波罗蜜,就是所有一切都能舍得出去。一切的财产,所有正报和依报都能舍。还有最重要的,你的贪嗔痴要舍,你的颠倒妄想要舍,全都舍掉!一切舍尽!尤其烦恼更要舍掉,把它布施出去。这样的话,你就是真正的檀波罗蜜。

布施要达到三轮体空。三轮体空是什么?我是布施者,拿出钱来布施给你。你也空,我也空,中间这个钱也空。就是三轮体空。我布施烦恼。能布施的我是空,所布施的烦恼是空,布施的对象也空,叫三轮体空。布施要达到三轮体空,才是真正的如法布施。

有些居士供养寺院。布施完了他问,我拿给你多少多少钱,这个钱怎么用的?他要算账。然后跟主持和尚闹矛盾。这是着相布施,这种布施功德很少。那时候福建一个女众,四十多岁了,有心脏病。她看到书上讲,印一切经典都能消除疾病。我拿钱供养你寺院建大雄宝殿。我的病肯定就好了。供养完了之后,还生病。她说,佛说话骗人,把我钱骗去,我的病还不好。跑到寺院找当家师要钱。那时我刚好到那个寺院去。当家师把钱都用到建庙上了。现在手头没有钱怎么办?她家里人也赶来了。你不给钱我就打你。没办法,当家师到处借钱,把她的钱还掉。布施求福报。这种布施没有功德,反而造业断善根,断自己的慧命。通过这一次布施之后,你今生永远不会布施,再也不会学佛了,慧命就断了,慧根断了怎么能成道?末法众生本来业力极大,有下地狱的可能性。这么一干,保险三恶道!这种有所求布施很危险的!

她一开始布施就是有所求,瞒着家里人拿了几十万元钱。她家里人都不知道。她说这个钱是自己存的,还有她家里人共存一些钱,都拿出来给寺院建设用了。之后她身体没好,就起烦恼了。本来就有点神经兮兮的。她捐款事告诉家里人,全家人赶来吵闹,这个当家和尚倒霉了,到处借钱还帐。

三轮体空布施功德无量。我们的布施,如果真正达到三轮体空,檀波罗蜜圆满,六波罗蜜俱全。布施波罗蜜,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智慧波罗蜜。一共六波罗蜜。如果布施波罗蜜彻底到家,三轮体空,其它的五波罗蜜必定圆满具足。

答:迷人不解五度皆因檀度生,但修檀度,即六度悉皆具足。

问:何因缘故名为檀度?

答:檀者,名为布施。

问:布施何物?

答:布施却二性。“布施却”就是除掉放下的意思。“布施却二性”就是布施掉你的二性二元世界。把你的二元世界思想的分别执着,全部布施掉!把好坏善恶一切的二元分别执着思想,全部布施掉!那你就真常独露!

问:云何是二性?

答:布施却善恶性, 布施却有无性,爱憎性,空不空性 定不定性,净不净性,一切悉皆施却,即得二性空。若得二性空时,亦不得作二性空想,亦不得作念有施想,即是真行檀波罗蜜。这个理应该很好懂,体性空寂。我们的体性本来就空寂,本不动摇,湛然常寂,圆明不动。哪有净不净?哪有定不定?哪有空不空?哪有爱不爱?这一切要回归自性,才不会着在两边。所以要三轮体空行布施。得二性空,不作两性空想。布施而不应该有我已经做了布施的想法,能做到这样,是真正做到檀波罗蜜!

名万缘俱绝。万缘俱绝者,即一切法性空是也。万缘俱绝是什么?万相本来俱空,你达万相本来空,自然万缘俱绝。一切万法,万缘即是万法,万缘就是一切因缘所生法,本来就是空。什么都没有了,还讲什么缘不缘?《维摩诘经》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就是万缘俱绝。

法性空者,即一切处无心是。若得一切处无心时,即无有一相可得。何以故?为自性空故,无一相可得。“一切处”为时空的交汇点。时空的交汇点所有一切的色相,都是微尘颗粒组成。组成的一切皆缘起所生,其本性为毕竟空。于毕竟空处,毕竟无心!于一切时空交汇点,不生起丝毫心念,是为一切处无心是也。性空缘起一切万法,缘起自性毕竟空。自性空,自然无一相可得。

无一相可得者,即是实相。如果见一切相非相,就是实相。见一切相毕竟空,就是实相。因为毕竟空,所以无一相可得。法身无相,这无一相之毕竟空,正是法身真如本体,无相之实相,即名如来。

实相者,即是如来妙色身相也。《金刚经》云: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这句话很重要!我们经常讲《金刚经》云:“见一切相非相,即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你如果能够离一切诸相的话,你必定是佛。此是释迦佛金口所宣。

不过这个“离”不是离开的离。是让你知道它是空,见一切相是空就是离,见一切相毕竟空就是离,一旦了知什么都没有,你已离它十万八千里。

这是我们做功夫的关键!外见一切相而离相。做这个功夫很重要!你如果明白这句话,你就安心啦!一切随缘过,不着一点相。一切相都是毕竟空嘛!一点相都不着。你天天这样做功夫,天长日久,量变到质变,逐步的六尘五蕴对你一点不起作用了!毕竟空!还去粘着它干什么?这个讲起来容易,做到很不容易。习气重,凡夫当惯了,让你去马上当佛,非常不习惯!所以你要保任,做到这种习惯的转化。讲起来容易,要下一番真功夫!一切境界就是一切相。一切境界到来,你根本利益到来的生死关头,你能够一点不着相,那就是佛!

问:佛说六波罗蜜,今云何说一即能具足?愿说一具六法之因。答:《思益经》云:网明尊谓梵天言:若菩萨舍一切烦恼,名檀波罗蜜,即是布施。这是直指告诉我们,什么是檀波罗蜜?即布施波罗蜜。把一切烦恼布施掉,一点烦恼也没有了,就是布施波罗蜜修好了。你如果一切烦恼都没有,戒波罗蜜也修好了。没有烦恼你还持什么戒?一切毕竟空,还忍辱什么?没有烦恼,也没有什么好忍辱的,无忍可忍。或者说:忍,无可忍。就是忍辱波罗蜜。什么是精进?没有烦恼是最精进!没有烦恼就是深入禅定,没有烦恼是大智慧!布施波罗蜜当然具足一切波罗蜜!具足其它五波罗蜜,所以一具六法。

於诸法无所起,名尸波罗蜜,即是持戒。在诸法后加一个心字,成为於诸法“心”无所起。诸法就是万相万法,于一切万法心无所起,心不动。一切万法在你面前,心如如不动就是持戒。持的是心戒,就是佛的戒,是持戒波罗蜜。持心戒才是真正持戒的人

於诸法无所念,名羼提波罗蜜,即是忍辱。这里也要加一个“心”字。成为於诸法“心”无所念。一切万法来的时候,你心里无念。你一念就粘着它了。你不粘着它,那么无忍可忍。忍,无可忍。要忍,却没什么可忍的。你若还粘着它,你能忍一忍,到一定的程度,忍不住就爆发出来。开口便骂:你认为老娘学佛是好欺侮的?给你来一下!忍是忍不住的,只能忍几天,一旦光火起来,那就麻烦了。因为无忍可忍,一切都毕竟空,每个念都毕竟空,根本没什么好忍的。那你活得非常轻松自在,这是真正的忍辱。

於诸法(心)离相,名毗离耶波罗蜜,即是精进。于诸法心离其相,见相离相,《金刚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真离相就是佛,成佛还不是最大的精进吗?那是真精进,精进波罗蜜。

于诸法(心)无所住,名禅波罗蜜,即是禅定。一切法都不住着,一切法都不粘着,你的心自然如如不动,轻松自在便入禅定,就是禅定波罗蜜。

於诸法(心)无戏论,名般若波罗蜜,即是智慧。什么是“心无戏论”?释迦牟尼佛讲:不明心见性,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戏论。禅宗古大德说:明心见性之后,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葛藤。六祖大师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释迦牟尼佛要圆寂了,文殊菩萨请佛再讲一次法。释迦牟尼佛最后说的法是:“四十九年来,我一个字没讲。你叫我再讲法,就说明我以前讲法了,那你就是诽谤我!”

我一个字没说!佛把自己三藏十二部经典全部扫光。为什么?怕后世佛弟子落入戏论。只从文字相上理解就是戏论。如果于诸法无戏论就是明心见性。什么叫明心见性——善于分别一切万法所有的相,于第一义谛——真如实相毕竟空法理,从不怀疑,坚固不动。这就是无戏论。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谛而不动。第一义谛是什么——诸法实相毕竟空同时毕竟有。分别一切万法如如不动,心毕竟空,相毕竟空,如如不动,这就是无戏论。你能这样去看经典,这样去做一切事情,就是得到般若波罗蜜。

这是智慧,是大智慧!还要知道起用。《楞严经》上讲:要转过身来!不是不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分别一切万法,但于第一义谛而不动,这就是大智慧

是名六法 今更名六法不异,一舍,二无起,三无念,四离相,五无住,六无戏论。六法不异:一是舍,舍就是布施波罗蜜。二是无起,心无起就是持戒。三是无念,无念是忍辱,无念应万法。四是离相,离相就是精进波罗蜜。你不是要精进吗?不是整天坐在那里不动。叫你见一切相,而离一切相。见佛离佛,见魔离魔,见一切境界毕竟空。这是真精进!不要见到光,不得了啦。看到佛,了不得啦。见好相就粘上去。粘上去不是精进,无论好坏善恶,见一切相全离。佛都不可住,何况其他。离相就是精进,是真精进。无住就是离一切相。无住就是禅定,无戏论就是大智慧!

如是六法,随事方便,假立名字。至于(无生)妙理,无二无别。六波罗蜜:施戒忍精禅慧,假立名字,分作为六。于无生妙理,真如自性的法理,宇宙人生的实相,无生法忍来说,虽方便为六,实际无二无别。

但知一舍,即一切舍。无起,即一切无起。迷途不契,悉谓有差。 愚者滞其法数之中,即长轮生死。

什么意思?布施舍弃一切,一切舍弃,必然六波罗蜜全部到位。无起就是持戒,也全部包含了六度之行。一切舍一切无起,即可达不生不灭之无生法。

迷途就是众生,众生处于迷途。不契就是不相应。众生与什么不相应?众生与无生法不相应。与无生的道理不相应,就是不契。众生全都以为六波罗蜜各有差别。不知一通则六者全达。“愚者滞”就是不通,不通达“其法数”,“法数”就是六度法理,六度十度波罗蜜。愚痴的人不通六度之法理,永久在长劫中轮回生死。像转火轮一样,在六道中原地打转,没有出头之日。

告汝学人,但修檀之法,即万法周圆,况于五法,岂不具耶?一具足,一切具足,檀波罗蜜具足一切波罗蜜。这即是一舍一切舍,六度全圆满。持戒(无起)也同样,但修一度,六度万法皆可圆满。一法周彻到底,五法同时具足。

问:三学等用,何者是三学?云何是等用?

答:三学者:戒定慧是也。戒定慧三无漏学。持戒修禅定而打开智慧。“无漏”学就是达到没有妄想烦恼的学问

问:其义云何是戒定慧?

答:清静无染是戒。知心不动 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静时,不生清静想。 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是名为慧也。

这个很重要!戒定慧在这里讲明白了。心清静无染,就是戒。什么叫持戒?这个人持戒不持戒?你怎么知道他心清静不清静?说人家不持戒,你在分别,你的心不清静。你看他没持戒,那可不一定!他的心清静,他就是在持戒。你在分别他,到处说他不持戒,说是非造口业起烦恼。你的心能清静吗?本身就是你不持戒,而不是他不持戒,是你的心不清静。不清静就是不持戒,清静无染就是持戒。

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就是了悟自心本性如如不动。对境寂然,就是对一切境界,一切万法,都能平静安宁空寂。“寂然”就是毕竟空。能如此你就是禅定,就是得定。

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道我的心不动,也没有我的心清静不动的想法。不要这样想,一点傲慢都不能有!你的心确实每天空而常照,照而常空,空也不着,空空寂寂,了了分明。这是好事,是相当的功夫。但你决不可以生大我慢!“噢!我不得了啦!我的心寂然不动,寂照照寂,要成佛做祖了!”麻烦了,要着魔了。不要作不动想,有这个不动想,再傲视别人,就很不智慧,很危险。

知心清静时,不生清静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是名为慧也。我的心很清静,又没有我的心很清静的想法。把心很清静这件事已然忘掉了。乃至善恶好坏爱憎都能分别得很清楚,但是对这些不染着不执著不分别,不粘不舍,不恋不拒。如此便了无挂碍,潇洒自在。这就是智慧,可称为大智慧!

若知戒定慧体,俱不可得时,即无分别,即同一体,是名三学等用。如果明白戒定慧三者之体,实质也是了不可得,毕竟空,就不再分三分二,徒增妄想。三无漏学同一心性,同一体用。戒即定,定即慧,戒即慧。三学等用,同一心体。

问:若心住净时。不是著净否?

答:得住净时,不作住净想,是不著净。心已经清净的时候,这是不是执著在清净上了?应这样理解:心很清净了,但是不产生我很清静了的想法。就是没有执著清净。

问:心住空时,不是著空否?

答:若作空想,即名着空。你心空空净净的时候,你有没有我内心已空的想法?如果有这个想法,那就是粘著于空。心住空的时候,没有我心已空的想法。那就是没有执着于空。这一点很重要!住着空上,是无始无明。永远在空界里出不来,是大外道。大外道住空能八万四千大劫,这是死定,并没有了生死。

问:若心得住无住处时,不是著无所(住)处否 ?

答:但作空想,即无有著处。“住”就是安住,心安住于无住处时,是不是执著无住处?应这样认为:若了知万法毕竟空,但作毕竟空想,即无有执著处。万法毕竟空,著到哪儿?没地方好著。你如果不知道万法毕竟空,你有可能找地方执著。知道万法毕竟空,一切时间空间都是空无所有,那你就是无有著处。

汝若欲了了识无所住心时,正坐之时,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 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自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未来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于一切事但知无著。无著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著。现在心自绝,即名无现在事,三世不摄,亦名无三世也。没有过去未来现在,三心不可得,不再摄足参预粘染三世之事,亦名无三世也。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下的这颗心,刹那刹那生灭也不可得。三心不可得,你不要去思量它,就是没有三世了。

许多现在的人,整天想着我过去当过什么总经理,这一辈子非常辉煌,还当过什么什么,我现在老了,人们瞧不起我了,整天烦恼。叫他退到二线,他不愿意退。退到二线还经常念想,当时在第一线时的辉煌。去了二线,没人送东西给他,烦啊。过去都已经过去了,还整天想它,做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事。

未来没到,可是我们一些人喜欢想,我将来怎么办?唉!整天提心吊胆。年轻人总是想,我将来会怎么样?我工资怎么办?我家庭怎么办?以后会不会找个好老婆或者好老公?整天想这些事情,有完没完?时刻不得安心。未来心不可得,你这样想,有什么意义?

你如果知道三心了不可得,什么过去世是夫妻,什么过去世是你的什么人,全是梦幻泡影!已经过去了,还想这些,三心不能空,你就上当受骗。有些人说:你是我过去世的女儿,你是我过去世的什么夫妻------好,你粘上去,上当了。粘上去两个人都着魔。三心了不可得。上这个当,受这个骗,一点智慧都没有。老念《金刚经》,但是派不上用场。

心若起去时,即莫随去,去心自绝。若住时亦莫随住,住心自绝。

心随境起时,莫随念转。随境转之心,自然熄灭。心住一处时,莫住此处不动,莫随其心执著不动于此。那么你的住心自然就熄灭。心随起去,随动是执著,心随之住静,执着静也是执着。无论任何状况你都不粘着上去,就是没有住心。住心就自然熄灭。

即无住心,即是住无住处也,若了了自知,住在住时,只物住,亦无住处,这个无住心,就是真正安住在无住处,如果明明白白的安住不动,象物一样也是心不动。“只物住”就是一切物。就像一切物一样心不动。一切物的心不动。住就是不动。无住处就是心不动。

亦无无住处也。就是连无住处也没有。

若是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亦名了了见性也。

这句话很重要!如果是彻底明白这不住一切处的心,就是清楚见到你的自心本体,又可称为清楚见到自性本体。即是常说的“见性”。

怎么是见性?你的心无所住,连无住处也无住。就是师父讲的:“本法无无法。”通俗的说就是:这个无上大法就是毕竟空,其实并没有一个法,尤其是连没有法也根本没有!因为毕竟空,概念都没有,也不住毕竟空想。正如《金刚经》所说:“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三藐三菩提。”如此,你就了了见自性!这就是“本法无无法”。

“法法皆本法”就是一切万法都是自性显现,一切万法都毕竟空,一切万法都是实相,都是本来面目。见一切相都是自性。无论各种各样的法,全跳不出这个本来面目。

“无念应万法”清清楚楚分别一切万法,于第一义谛而不动。这样去做一切事情,则全都是妙用。这是无念应万法。体相用三就是一,一就是三。真如自性,体相用一如。这样去理解你就明心见性。

只个不住一切处心者,即是佛心,这句话非常重要!这个不住一切处的心就是佛心!什么是佛心?这就是佛心。其实就是无心!

亦名解脱心,亦名菩提心,亦名无生心,亦名色性空,经云:证无生法忍是也。万法的法性毕竟空,是色性空。念佛的人,要念到花开见佛悟无生,证得无生法忍。心中心密法修行者,首先要明心见性。见性之后你悟得无生法忍之理,你才算真正明心见性。无生法忍是修佛的根本要诣,必须明白!要明白一切万法本来无生,本来不灭。

什么是无生?无生的法理可以从多角度理解。诸法因缘和合,本体实质性空。叫缘起性空。性空就是一切万法追到究竟处,一定会发现什么也没有。之所以具足万相,全是多种因缘条件,一时组合在一起,显出幻假形相。这叫缘起。把这个幻相一分析,这个东西就没有了,给我们心目中只留下一个形象和凭空而起的名字。原来的东西哪去了?根本不存在。留下一大堆其他名相,继续追到底,你会发现什么也没有,全是幻象。到最后只剩下毕竟空本体。万物由它化生,皆是幻觉,说生而实未曾生,说灭亦未曾灭。

例如一个磁杯。工匠把一堆细土用水渗和揉成杯形,于炉中烧制,成为一个器皿,我们取名为磁杯。磁杯二字本来没有。杯子由四大组合而成。只是粘土,水,火(由木所生)烧,在这一系列运作之前,杯子在哪里?根本没有。再从土,水,生火之木追下去,可以追到邻虚尘。此最小微粒是由毕竟空本体化生。从此可以知,一切万物本体是性空无物的。之所以万象森然,皆由因缘条件和合。说到底什么也没有,毕竟空!

既然本来毕竟空,什么也没有,万物从何而生?所以根本不存在生。这就是不生之理。既然万物没有生过,更不存在灭的问题。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事物,怎么个灭法?万物既没有生也没有灭。这便是无生之法理。对此无生不灭根本法,宇宙的真理实相,服膺认可,平静接受,树立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就叫无生法忍。悟证到此处,便是大觉者。

宇宙万物表象上生灭变化无常,这是一种幻假之相。实际上从来是不生不灭的。这就是我们佛学中常说的涅槃。涅是不生,槃为不灭。不生不灭,万法当体就是涅槃。涅槃又可称为自性本体,是佛学的终极实相。此实相本体不生不灭,而显现生灭万象。

我们学佛行菩萨道,证到六地,就是六度波罗蜜圆满。到第七地就显方便波罗蜜。第七个波罗蜜叫方便波罗蜜。第八个波罗蜜叫愿波罗蜜。第九个波罗蜜叫力波罗蜜。第十个波罗蜜叫智波罗蜜。这十波罗蜜是《华严经》上所讲。

我们讲六度。六波罗蜜之后,其实还有四个波罗蜜,共有十波罗蜜。你证了六度,智慧显现,六度般若波罗蜜智慧显现。第五禅定波罗蜜就是如如不动。在这种情况下,大智慧显现。你的智慧和禅定都达到一定的程度,当圆满的时候,就要行方便波罗蜜。就是第七方便波罗蜜。

方便波罗蜜是什么?就是证得涅槃,住涅槃而显生死。这叫方便波罗蜜。证了涅槃如如不动,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动不摇,然后再显现生死之相,以无常生死做为方便运用。不是坐那里不动。坐那里不动就坏了。死水不藏龙。

所以一切大菩萨都是证到六波罗蜜之后,再行方便波罗蜜。住涅槃而显生死,就是方便波罗蜜。八地就是证得如如不动,要发大愿弘法利生。普渡一切众生,要发这个大愿,就是愿波罗蜜。八地称为不动地。到了九地就已经很有力量了,叫力波罗蜜。十地智波罗蜜。当你的智慧完全圆满,就进入等觉。妙觉就是圆满成佛。

经云证无生法忍是也。汝若未得如是之时,努力努力!勤加用功。大珠和尚太慈悲了。他提醒我们,你如果还没有达到这样,自己要努力努力用功。千万不要贡高我慢,你千万不要到处跑去试功夫。达到这个境地,你就不会试功夫了。知道自己要弘法利生,普渡众生,慈悲心就会显现。

功成自会。所言会者,一切处无心即是会。元音老人讲:功到自然成。你的功夫成就,一切自然懂了,自然会了。功到自然成。一切处无心,你就是会了。会了也就是明白了,会做了。达到无生法忍了。你如果还是一切处有心的话,那你还不会。

言无心者,无假不真也。“假”是什么?“假”就是二元爱恨心,善恶心都是假,都是假相。“真”就是无爱恨心,超出二元就是绝对真。“不真”则无假相而真也不立。 “无假不真“就是没有善恶憎爱真假等二元心。既无假也无真,两者都不住,此即无心者是也!

假者爱憎心是也,真者无爱憎心是也。但无憎爱心,即是二性空。二性空者,自然解脱。二性空则两边都不着。两边都不着,就没有中间。有两边就有中间。两边不着,中间没有,就进入绝对的真如自性。一法不立,真常独露,绝对空同时绝对有,毕竟空同时毕竟有。进入这种境界,那就是佛的境界,就解脱了。

问:为只坐用,行时亦得为用否?我在这里打坐修禅能得到功用,行住坐卧,工作行走的时候,是不是也在用功修行呢?

答:今言用功者,不独言坐,乃至行住坐卧,所造运为,一切时中,常用无间,即名常住也。我们今天用功,不独叫你坐在那里,就算用功。真正的功夫是在座下。要求你不但要打坐,下座更要用功。一天之中,打坐只能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其它的二十几个小时都是在座下。下座之后,你要绵绵密密地观照。座上如法用功,座下绵密观照,这样才行。不单独讲打坐,行住坐卧,一切日常生活工作当中,要不间断地绵绵密密地观照,起妙用。

问:《方广经》云:五种法身:一 实相法身,二 功德法身,三 法性法身,四 应化法身,五 虚空法身。大乘经典里讲“五种法身”,这是五种法身。“方广”就是遍满十方,广如大海,广大无边。

于自己身何者是?配合自己身心来说,怎么才是五种法身呢?

答:知心不坏,是实相法身。知道自已的心如如不动,不坏不灭,这就是实相法身

知心含万象,是功德法身。知道心像琉璃,含诸万象而毕竟空寂。透明清彻,含融一切,如同古镜照影。这就是功德法身。一切的因果都在这里面显现,成就你的慈悲心,为众生做事情,成就你的功德法身,功德圆满。

知心无心,是法性法身。知心无心,就是知道此心,有同没有一样,法性毕竟空。你的心无心,实际上就是毕竟空。这个就是法性法身

随根应说,是应化法身。众生根机不同,随应众生不同的根机,相应说不同的法,这就是应化法身。

知心性无形不可得,是虚空法身。若了此义者,即知无证也。修行者常言有证无证。若了知心性本来无形无相,法身如虚空,到底能证个什么?什么都没有,又能得个什么?无可得自然无证,无证就是不可得。本来如此,不必得,不必证,本来就具备。

无得无证者,即是证佛法身。若有得有证者,即邪见增上慢人也。

佛性本空,法身无形无象,既无得也无证,便是真证佛之法身。凡是讲有得有证,迷于二元,远离实相本体,定为邪见!是在二元幻有中讨生活之增上慢人,有得有证便是已做圣解,必受群邪。

现在有些人说:“我成佛啦!我是释迦牟尼佛的师父。我是大日如来!释迦牟尼佛才四地菩萨,我是大佛老佛,他是新佛小佛------”你啥也不是!增上慢人外道大邪见!现在有些人就搞这些歪名堂。还给你讲经说法。你是什么佛,他是什么佛,每个人都给印证授记。歪解正法说什么:“大家都是佛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众生都是佛。”然后给你授记:你于来世,当得做佛,如何如何------这种人你们山东就有,这些人一个个都成了邪魔外道,神魂颠倒胡说八道。跟宗教局说必须给他升官两级,升官两级之后,再给他一个道场。搞得乌烟瘴气。公安局抓他,他跑了。最后没办法求上海的徐恒志金刚上师驱邪。找不到人来山东,无意当中,我刚好到山东,组织给大家重新灌顶,清除魔障,如法修心中心法。

你真正证到无所证,无得无证,那是法身正位。为什么?本来如此!每个人本来如此。当然经过漫长的修行,终于见到本来!到达本来!安住本来!才发现佛性本来如此,自己本来如此,现前当下,原地到位。多少年披星带月,苦修苦寻,披枷带锁,颠配流离,无家可归,终于到家了!家在原地,根本没动过一步。佛性就在当下,心上身中眼前,处处皆是,一步也没离开过自己。

无所证,无所得,下手处就是把妄念放下,把习气清除,剩下的是什么?空无所得!空无所证!正是法身真佛本体。有所得,有所证,那就是邪见,大外道,增上慢人。

名为外道,何以故?《维摩诘经》云:舍利弗问天女曰:汝何所得?何所证?辩乃得如是。天女答曰:我无得无证,乃得如是。若有得有证,即于佛法中为增上慢人也。

这是经中一个公案。文殊菩萨尊佛陀之命,率众佛弟子探问维摩诘居士。居士精舍中有一天女侍者,修证很高。极善辩论又能说法,散花于室。舍利弗问天女:

“修行这么多劫,你怎么还是女的?女身变男身要修五百世。”天女神通广大把舍利弗变成女的,自己变成男的。舍利佛傻眼了。他问天女说:

“哎呦!我怎么也变成女的了?你修什么法,这么厉害?”

天女答曰:“我无得无证,才能这样。有所得有所证,从佛理上说,我就是增上慢人,邪见大外道。”这个故事讲的是大乘菩萨达到高层次是无修无得无证,因为佛性本来如是,当体即是,不假修为。有修有证还在二元幻相中讨生活,远远没有到家!

问:经云等觉妙觉,云何是等觉?云何是妙觉?

答:即色即空,名为等觉。色空不二,名为等觉。《心经》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你如果知道色空相等的话,从理上说,你就是等觉菩萨。光能这么讲讲不行,事上要做得到。你做到见一切色相全是空,一点都不粘着。于空中看到一切色相,了了分明,也不迷惑。好是好,坏是坏,香臭染净分得清楚,虽然分得很清楚,但是知道它毕竟空。一点都不粘着,这就是等觉菩萨。从理上简单这么讲。讲深一点,神通变化,色空不二,名为等觉。

二性空故,名为妙觉。什么是二性空?性空色空,就是空和色两者都不立,进入一种绝对的境界,就是两性空。两性就是二元世界,包括好坏高低爱憎善恶,一切的两性都空,就进入一种平等性智。一切都毕竟空。如果能这样理解,事上做得到,就是妙觉。妙觉就是佛。

《楞严经》上讲妙觉菩萨就是佛。佛当然就是圆觉。

又云:无觉无无觉,名为妙觉也。

什么是无觉?就是无所觉。觉什么?本来如此没有什么好觉的!你觉上再加个觉,是不是头上按头?本来我们本性就是本觉,本觉上你再加个要觉悟它,麻烦了,就是无明本!“无无觉”就是连“无觉”也不立! “无无觉”就是,无觉也不着一个我得到无觉之想。不住着无觉,不认为我已经得到无觉了,什么想法也没有,名为妙觉。

心和相两性都毕竟空,达到这种程度,无明就完全破掉。达到自性毕竟空,那就是妙觉!那就是佛性本体色空不二。全部相破净,一元实相本体显现,达到毕竟空,第八识全部摆平。

性相不二,色和空不二,这是等觉。第九识的一切无明全部消除,就是本体自证分。等觉还有最后一品无明。无明共有四十二品。我们见性之后,把无始无明破了。破了之后还要一分一分把习气消除。到了等觉菩萨,四十二品无明最后一品完全破除掉,称为妙觉。妙觉就是无明全部消除,法身全部显露,这就是佛!就是妙觉菩萨!

问:等觉妙觉为别为不别?等觉和妙觉是相同还是不相同呢

答:为随事方便,假立二名,本体是一,无二无别,乃至一切法皆然也。本体是一回事,没有任何差别。一切法都是这样。我们在理体的认识上,感觉相用上不一样,不然的话不会立这个渐次了。

大家一起合掌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

问:《金刚经》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其义云何?

答:般若体毕竟清净,无有一物可得,是名无法可说。从本体来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的言语,你的心都行不到。你的第八识见分断开,第九识无明打破,则心念完全熄灭。你的心根本寻不到你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真正的法身,你的心达不到。如果无相本体中还有一丝心念在,决非本体!

心行处灭,起心动念的心歇下来,最微细的心歇下来,八识是最微细的心念,六识的心念比较粗。第七识第八识微细的念头歇下来,才能破掉无明,显现本来面目。心是行不到的,心熄之处,本来面目显现。心起行之处,本来面目隐没。正是《楞严经》之偈:“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根本没法说。这就是本体无法可说。

既于般若空寂体中,具恒沙之妙(加一妙字)用,即无事不知,是名说法。般若智慧能起妙用。在这空寂的体中,具备无量的恒沙妙用,所以无事不知道。无事不知是指我们的本体,会显现一切万法。这是真理,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

但是后得智那些东西还是要学!后得智不学的话,你也不知道,是吧?叫阿罗汉来,他以前从来没有开过火车,汽车,叫他去开火车开汽车,他开不起来。他要重新去学,要考驾驶证。有人说阿罗汉无所不知,,我们寺院有台汽车,叫一个没学过驾驶的阿罗汉来开,谁敢坐?所以说后得智还是要学的。无事不知是指本觉真理而言。

故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本体无法可说,可以起无量的恒沙妙用。无事不知,无法不说,无法可说而说法,是名说法。

问: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义云何?这是《金刚经》的原文。讲到一种状况。某善男子善女人因为先世的罪业,应该堕落恶道。但是他在今世受持读诵《金刚经》,受到他人轻贱。因为受到这种轻贱,他本人先世罪业,即为消灭,不但如此,他还能得无上正觉。这是讲持颂《金刚经》功德之大。堕落恶道之重罪,因颂经时为人轻贱而全部消灭。重罪轻罚之后得大利益,大受用!这是字面一层意思。

大珠和尚讲解《金刚经》这段原文说:因为今世受人轻贱,发心求道,持颂大乘佛法《金刚经》,无明灭尽,三毒不生,本心明朗,更无杂念,自然解脱,当证菩提。今世你修行佛法,如果不灭贪嗔痴三毒,先世罪业消灭不了。灭了三毒贪嗔痴,先世的罪业就会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只如有人未遇大善知识 。比如有人因为未遇到大善知识,唯造恶业,清净本心被三毒无明所覆,不能显了,故云应堕恶道也。以今世人轻贱者,即是今日发心求佛道,为无明灭尽,灭掉无明,破掉无明,三毒不生,即本心明朗,更无乱念,诸恶永灭,故以今世人轻贱也。灭掉三毒,无明灭尽,三毒灭了,无明即灭尽。乱念不生,即妄念不生,自然解脱。故云当得菩提。

此段经文还有深层内涵,师父再细说一下:什么叫作大善知识,善知识与大善知识不同。善知识是劝你众善奉行,诸恶莫做,这样的人叫作善知识。大善知识是直指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师父,叫大善知识。你如果以前没碰到大善知识,没有碰到给你讲见性成佛大法的人,你所造的罪业没办法灭!虽然说心体本来清净,你不见性,无明就破不了!无明破不了,佛性清净心就显现不出来。所以你还是跟着因果堕入恶道。

但是今世你有缘碰到大善知识,他指导你发菩提心,诚求佛道,顿悟明心见性,消除三毒,你先世的这些罪业,就能够消灭。为什么?大善知识加持你生起“空性见”定解,你真正明白万事万物,本来是空,一切罪业本来就空,回光一照,就什么也没有了。这就是自然解脱。讲的是这个意思。

即发心时名为今世,非隔生也。你确实能够即生成就!如果听到见性大法的话,当下就成就!本无生灭,一切无明一切的迷惑破除的话,你所有的贪嗔痴,当下就融化没有了,不用隔生多世,今世必定能够成就。

又云如来五眼者何?

答:见色清净,名为肉眼。色就是一切的境界。见一切的境界心中十分清净。清净就是不污染,看一切东西,你的心不受污染的话,就是肉眼通。,肉眼就能见性,你肉眼看一切东西,见一切相就是见性。见一切相,一切相毕竟空就是见性。

见体清净,名为天眼。一切法的本体毕竟空,你能这样看的话,那就是天眼。于诸色境,就是在一切境界当中,乃至善恶,就是善恶好坏爱憎,悉能微细分别, 微细分别就是能用智慧微细的分别。无所染著,于中自在,名为慧眼。慧眼就是拿智慧去分别一切万法,分别诸法相。对于微细诸法相,全都能分别清楚明白,但是于第一义并不摇摆晃动,不受染着影响。这样就是慧眼。

见无所见,名为法眼。见一切东西无所见,闻一切声音无所闻,闻而不闻,见而不见。能做到这样,就是法眼开了。

无见无无见,名为佛眼。见一切东西无见,见一切东西无所见。什么都无所见,却没有这种无所见的想法。这样就叫佛眼。没有能所,无能见无所见,无见亦无所不见,心里也没有一个无所不见的想法。这样的话就是佛眼。

又云:大乘,最上乘,其义云何?

答:大乘者是菩萨乘,最上乘者是佛乘。大乘是菩萨修行的法轨。最上乘就是一乘法,一乘法就是佛乘,成佛之法。

又问:云何修而得此乘?(指佛乘)如何修能得到佛乘呢?

答:修菩萨乘者,即是大乘。证菩萨乘,更不起观,至无修处,湛然常寂,不增不减,名为最上乘,即是佛乘也。最上乘就是见到我们的本来面目。至无修处,无修处就是无修可修之处。由菩萨乘的修行而显我们的自性本体,所以说是菩萨乘。大乘的菩萨行,因为你一修之后显现佛性,佛性本体无修!所以,不需要起观,不需要起住,至于无修地。无修地就是见到我们本来面目,真如自性。无修而修就是不需要修,本自圆成,虽无修与修无别,本来湛然常寂,从来不增不减,称为最上乘,就是佛乘也。

问:涅槃云:定多慧少,不离无明。定少慧多,增长邪见。定慧等故,即名解脱。其义如何?问的是定与慧的用量关系如何掌握。定慧相等,定慧等持。是为恰当。义意上如何理解行持?

答:对一切善恶,悉能分别是慧。什么是慧?对一切善恶不是不知道,对所有的好坏,善恶,爱憎,高低,东西南北等等,这一切二元世界,他都能够辩别清楚,这就叫慧。如果只注重修慧,例如颂经,大量闻思佛经论典,深悟苦想法理真谛,没有禅定的把持稳定,行者很容易生起狂慧妄想。如氢气球下失去重物,顿时高飘无边际。

於所分别之处,不起爱憎,不随所染,是定。即是定慧等用说。定慧一体。“善能分别一切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就是定慧等持。善能分别诸法相是慧,於第一义而不动,是定。果能如此,就是定慧等用。如果能够分辩事物却又粘上去,这个慧就不是真慧。心一点不动,一个念头不起,对一切事情不能够分别,那就是缺少慧。有定但是定慧不等持。过于沉溺定境,远离现实,杂念虽少,却无法起用,不能宏法利生,死水不藏龙,修成傻子痴子,土木金石,完全丧失成佛的真谛。

又问:无言无说,即名为定,正言说之时得名定否?

答:今言定者,不论说与不说常定。何以故?为用定性言说分别时,即言说分别亦定。如果你以定性去言说分别,那么你正在说的时候也在定。无论言说不言说,常在定中。你真正能定的话,言说的时候能定,无言说分别亦能定。

若以空心观色时,即观色时亦空。若不观色,不说不分别时亦空。乃至见闻觉知,亦复如是。观色就是观一切境界。不管是观或不观,一切色皆空。以了知一切皆空之心观一切境界时,一切的境界本来是空。不是你观它才空。你不观,它也是空。你不分别它,它本来就空。不去谈论,不去分别时也是空。这一切直至见闻觉知,都是这样,自性本体毕竟空寂。

何以故?为自性本(加一本字)空,即于一切处悉空。空即无著,无著即是等用。无著就是定慧等用,如果你一切处不黏着不执着,就是定慧等用。

为菩萨常用如是等空之法,得至究竟,故云定慧等者,即名解脫也。今更为汝譬喻显示,令汝惺惺得解断疑 。惺惺就是清清楚楚。用譬喻显法理,让你能够清清楚楚地,把这一些迷惑的东西解除掉。

譬如明鉴照像之时,就是镜子照相之时,其明动否?不也!不照时亦动否?不也!无论明镜照物不照物,明镜的光都是如如不动。照物的时候,虽然这个物在镜里走,晃啊晃的,但是明镜不动。不照物的时候明镜也不动。明镜比喻我们的自性,你的心对境的时候,很多的境界,车马人众来来往往,一切的山河大地都在变化,都是你自性的显现。但你的自性不动。

你的自性定在那里,不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自性不动。不照时动不动?不动。照时动吗?不动。

何以故?为明鉴用无情明照。无情这里指的是无情物,无情物是什么呢?是如如不动。有情为动。明鉴就相当于无情一样。明照就是不着相,如如不动就是不着相。明鉴为明镜用如如不动,不着相。

所以照时不动,不照亦不动,何以故?为无情之中,无有动者,亦无不动者。又如日光照世之时,前面这个无情你要把它理解成为无情物,它本来就不动,另外一个理解为我们本体自性,湛然空寂,圆明不动。既是如如不动,不管你外面有动没动,它都不动。

又如日光照世之时,其光动否?不也!若不照时动否?不也!何以故?为光无情,故用无情光照,所以不动。前面的“为光无情”就是不执著。不执著就是不动。自性光普照就是观照。不执著外面的一切境界,自性的光,就朗照三千大千世界。

所以不动,不照亦不动。照者是慧,不动者是定。照者是用是慧,不照者就是定。定是体,照是用。

菩萨用是定慧等法得三菩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菩萨就是定慧等持。起用的时候,观照一切,分别一切,本体不动,如如不动。这样就是动中有不动,不动中照样分别,不动中照样动,就是定慧等持。菩萨用定慧等持之法便能得无上正等正觉。

故云定慧等用,即是解脱也。如果能定慧等用,那就是解脱。面临一切境界,你能善于分别一切诸法之相,而于第一义你的真心如如不动,做到这样,你就解脱了。什么境界到你面前,你的心不动,更无憎爱烦恼。不动的意思就是不执著,不是不起念。

今言无情者,无凡情,非无圣情也。谈到无情,是说无凡情,不是没有圣情。有人说真开悟的人没有感情,没有正常人心。根本不是这样!一个人开悟真正明白之后,同体大悲之心,自然生起,压都压不住的!因为一切众生同体,为同一自性本体化生。无论是否有缘,是否有血源亲情,无论过去是否认识,相互之间都会有一种同情悲悯之心。这便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圣情也!当然不同人,随修为程度不同而有差异。成佛便是圣情已达完美圆满。

大慈圣情体现形式多种,差别很大。不只是正面显现,常常以反显正。以不慈之外相,深藏大悲之极致。比如禅宗教化方法中有斩猫斩蛇公案。慧忠打草,有蛇出来,刚好有人来请教问题,他拿刀将蛇一斩两段。现埸教学,当时斩断就是让你看,让你悟的。不慈之行中深含一片大悲心怀!凡夫的眼睛看不出来。还有南泉斩猫。两序出家众为一猫争执不休没有结果。南泉师父出一禅题,命令两序大众共答,如果答不出来,必斩此猫。结果大家答不出来,猫儿遭斩。这是活里活泼的救度众生的方法。决不可说开悟的人没有慈悲心。佛弟子若能在言下开悟,不但自己开悟了生死,且能度无量众生,包括此猫。老和尚大悲之心昭然若揭!只是我们一时不能体悟而已。

问:云何是凡情?我们不提倡大家去杀,我们没有那个能力。千万不要乱杀。大圣人之死活只是一念之间的两个面。死就是活,活就是死,他没死没活,已经不存在生死。对于他来说,没有生死,不生不灭,生灭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生灭。生死生灭是一个概念两个面,转身都不用,直接就是!毕竟空就是毕竟有,毕竟有就是毕竟空,如果还要一转,便落下乘,尚未到位,决不可轻易开戒!开大智慧的人才能做到这样。我们凡夫着相没法理解。

云何是圣情?

答:若起二性,即是凡情。如果着相,有生有死,有痛苦有快乐,有爱有恨等等,这样就是凡夫。二性不空,起二性就是凡情,二性空就是圣情。对一切的两元世界,你都能够空得了。并且转身都不用转身,当下就是不生不灭,生灭的当下就是不生不灭。达到这样子,你就是圣行。圣人的慈悲心,大起大用就显现。我们凡夫的眼界,没办法看两性空。怎么能空呢?世界是对立的,怎么空呢?爱和恨怎么会是一样呢?你空得了才平等,你不空就不可能一样?在我们看来,活着和死了不一样。在圣人的眼中,活着和死了都一样,本来都是不生不灭。

问: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其义如何?言语道断就是不可思议。不可思,不可议。思就是心在动,头脑在思考。议就是言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真不可思议!言语道断就是没办法讲了。“开口即错,动念即乖。”

答:以言显义,得义言绝。语言是为了显示真理,于不可言说处,显明第一义谛真理。佛法中一切言语都是为了表达真理。明白这个道理,掌握真理真实意义之后,语言就失去意义,完全可以消失尽绝,全部扔掉。也有叫做“得义忘言。”

另有一种解释是,一旦掌握法理之真意,那么你的语言谈论就自然妙绝。因义成文,你说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对。什么都不说也行,什么都不说也有理。不用死板的记言记语。记言记语,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经文背的很准确很透彻,单纯死板的记言记语,只从字面去解释佛法,就把三世佛心内涵真义曲解冤枉了。能理解它的意思,尤其是深层内涵,不必记住原文,甚至可以根本不记言语文字。主要意思你懂就行,经文可以不背。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中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通过你自己组织的语言,再讲出来,虽然字面和经文不一样,但义理完全一样,也算是真法正法。如果既能记住经论原文,又达到深层掌握义理,讲论时引用原经原文则更理想。因为佛法经论,言简义赅,锤炼千古,原文的加持力不可思议。背诵佛经需要下很大功夫,现代人生活工作很忙,难得有此时间精力。

看经要这样看。你念经诵经也应该持这样态度。一部经看完了,整个大意知道了。这部经从头到尾,看了前面知道后面,看了后面知道前面,看了中间知道两头。整部经的意思都透彻掌握了之后,不一定按照经的原文,一模一样背出来。但是你的话,一旦讲出来都不会离开经文原意。这是真正的读经,真正的诵经。

诵经还有多种特殊意义。持颂大乘经典具无量功德,如持诵《金刚经》之功德不可思议,凡发愿持颂此经者,“诸佛悉知悉见,皆得成就无量功德。”诵读经文,尤其是出声念颂,与念佛持咒同样,是在下功夫转第七识第八识。佛号经文咒语在念颂过程中,经第七识,往第八识田中下种子,即是投入正法正道的加持力,由量变到质变,大量的闻思修不断改变着七识八识的成份内容,总有一天会有飞跃式的转变。如果颂经中加上理解,佛号上加上对佛的思念,则第六识也受到加持。难怪经中讲,念一句佛号,成为种子,其加持力保你亿万劫后,必定成佛!古大德说,佛号声声唤醒主人公。

密咒的加持力更不可思议。于不知意义咒力声音中,将七识八识心田修得毕竟空净。咒不显意,为什么?因为咒“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一句咒声中,有无量佛,无量法,无量义,万法具足,却又一法不立!这是什么?这不是真正的诸佛实相本体吗?!不是亿万诸佛菩萨无量法门法力化现容纳在一句音响中吗?!任何能说得出的,能理解的意义,都不是无量义,都不是一切法。咒就是无量佛力,无量法义之能量总汇。难怪只有密宗密法可以即生成就!密法密咒中的无比力量,无法想象,不可思议,任何语言也不可能表达其万一,怎么说都不为过,怎么说也说不出来,正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我们心中心密法修行者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知不知道我们有多大善根福德因缘才得到此法?能不能想象我们多少无量劫供养多少无量诸佛才种下如此机缘?每一个心密行者又是应该怎样的珍惜,才对得起自己和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教导加持的无比大恩!

义即是空,空即是道,道即是绝言,故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谓得义实际,更不起观。不起观故,即是无生。以无生故,即一切色性本(加一本字)空。色性(本)空故,即万缘俱绝。万缘俱绝者,即是心行处灭。还记得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吗?万缘俱绝就是心行处灭!这是大珠和尚回过头来再解释一下。“谓得义实际,”得义实际是什么意思?实际就是实相,实相的无生之义。无相就是实相,得到这实际的相就是实相。得到实相无生之义,那就更不必要生起观照了。

无相实相无生之义是绝对的,再起观就是相对二元了。所以更不需要再起观了。如果起观,就有能所,有能所就不是实相无相。不起观故,即是无生。因无生故,得无生之义。实相是无生之义嘛!以无生故,那么一切色性本来就空。因为色性本来就是毕竟空的原因,所以即是万缘俱绝。

这样是非,憎爱,喜厌------,所有的这些境界,色性本来就空,自性本空。你如果知道色性空的话,就没有是非了。所有的境界全都本来就空。色性就是境界的法性,本来就空,法性毕竟空。那么你知道一切法性空的话,万缘俱绝即是无念,一切万缘俱都绝尽了,那你还有什么念?无念就是正念。正念是什么?正念就是正法。你们要护持正法,护持正法就是护持你那个无念!护持你那个正念!时时保持你那个正念!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保任吗?

无念是什么?就是知见一切万法而不粘着,这就是无念。你如果能时时无念,并且时时护持你这个无念,那你这个念就是正念,不是邪念。你时时护持你的正念,你就在护持正法,你能时时护持正法正念,那么你说的言语全是正法。你不能护持自己这个正念,那你起心动念全是邪法。也没办法护持正法,弘扬正法。所

问:如如者云何?

答:如如是不动义,心真如故,名如如也。如如是不动的意思。不动也不动,也不着不动,是名如如不动。也可以说,第一个如是空,第二个如是空还要空掉,叫毕竟空,是名如如。真如之心是空空,空也空掉为毕竟空,佛心又可名为真如。

是知过去诸佛行此行,亦得成道。现在诸佛行此行,亦得成道。未来佛行此行,亦得成道。“行此行”,到底行什么行?万法毕竟空,如如不动,湛然空寂,圆明不动。不取于相,一切相都不要执著认取。这是一切修行人之根本!一切修行的根本就是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有一句话叫: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三世诸佛都依此法而成大道!

三世所修证道无异,故名如如也。所修证道无异,无异是什么?就是一样,没有差别,不就是平等嘛!平等一如,就是毕竟空!如如就是毕竟空,所以体也毕竟空,相也毕竟空,用也毕竟空。一切色相毕竟有,也是毕竟空。佛性也是毕竟有同时毕竟空。每个人的佛性,都是如如不动。

《维摩诘经》云:诸佛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乃至一切众生悉皆如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那么我们众生为什么还是众生呢?因为妄念,妄想,执著之故,把我们本来的智慧德相掩盖了。所以说诸佛一如,弥勒佛一如,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啊!乃至一切众生悉皆一如,众生佛性本一如也。

何以故?为佛性不断,有性故也。“有性故”指自性本空,自性本空,佛性本空。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个人本来是佛。本来是佛,自性本来就是佛啊!二元世界万相万法生灭无常,断灭无止,但佛性无始以来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如如不动,从未有一刹那中断。朝面佛,夕面佛。肉蒲团上无位真人,何曾离开我们半步?

问:即色即空,即凡即圣,是顿悟否?

答:是。《心经》上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即色即空。色就是色性,空就是空性。空性毕竟空,色性也毕竟空。凡夫是凡夫的自性,圣人是圣人的自性,凡夫和圣人的自性平等一如。凡夫的性和圣人的性都是佛性,俱都平等。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是不是顿悟?回答:是!

云何是即色即空?云何是即凡即圣?

答:心有染即色,心无染即空。心有染即凡,心无染即圣。心有染是你的心执著万相,如同乌云蔽日。心无染就是不执著不着相,不污染那就是空,如同晴空万里。有污染的是凡夫,没有污染的是圣人,全是假名空说。无论晴空万里还是乌云滚滚,太阳如如不动,无论凡圣,佛性一如,所以即凡即圣,凡圣不二。

又云真空妙有故即色,色不可得故即空。真如空性起妙用的时候,那就是真空妙有。妙有就是色,色不可得即是真空,即是毕竟空。

今言空者,是色性自空,非色灭空。今言色者,是空性自色,非色能色也。悟此性空之理,非常重要!理论上叫“空性见”。有些人以为把色相境界灭掉才是空,其实不需要灭掉,境界万相当体即空,决不是消灭掉之后才是空。不用消灭,这些境界色相本来就什么都没有!看上去是有,全是虚幻假相,如阳焰,走到近处即无。如幻梦,一觉醒来,啥也没有,了不可得!

我们要记住,当体即空有三种空:一无常是空。无常就是变化的,生灭的,不永恒的,一刻也无法固定的,这个无常本质是空。再一个叫缘起性空。什么叫缘起性空?一切万法都由因缘和合而成。因缘和合没有一个本体,也就无自性。无自性叫自性空。

什么叫无自性?每一样东西由各种微尘颗粒组合。各种微尘合成而没有一个主体,这个由微粒合成的东西,只是一个合成,一个结构,并不是一个体性的东西。给这个组合起个假名,实际上根本没有叫这个名字的东西。结果它只有一个名称,还有一个多种因缘结构的幻相。连这个东西都没有,更谈不上有什么性质和特性。所以说无自性,就是自性空,这是大乘佛法讲的缘起性空。

还有唯心现量之空。一切万物万相万法都是唯心所现,你的心是毕竟空,那么一切现象也是毕竟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还有一个空观法理,是南传佛教讲的析法真空。将万法中任一物体分析来分析去,最后都能分析到邻虚尘。这个邻虚尘无量无边,没有边没有量。没有边没有量,它就只能是空。这个空还不是空有的空,而是绝对的空。那你说它没有,它又是邻虚尘,说它有,它的有是无量无边无际。这个无量无边无际中有什么?既无量也无边,有什么?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没有量没有边的存在,那就是绝对的有。如果有量有边就是相对。空和有,大和小之比就是相对,无量无边就是绝对。无量无边就只有它这一个,如果有量有边就有两个,无量无边就这么一个的话,你不会找出两个。它是绝对的一个,绝对一个那就是绝对空。绝对空,那么无量无边的有,那也是绝对的有。有量有边就可以比较,就是二元,就不叫绝对,不叫究竟,绝对究竟和毕竟都是一个意思。毕竟空也就是毕竟有,无量无边的有,就是毕竟空。无量无边的空,就是毕竟有。

你要明白这个道理,空有不二,非色灭空。不是非要把这个色灭掉才有空。非色相坏灭为空,色相坏灭而成的空,那个空是空有的空,是相对空,就是断灭空。好多人着在断灭空上,对空和有不能圆融过来。《心经》上讲无眼耳鼻舌身意,他摸摸全有。怎么会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呢?他圆融不过来。色就是空,空就是色,他圆融不过来。

有个沙弥念《心经》的时候,问他的师父说:“我明明有眼耳鼻舌身意,怎么《心经》乱说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呢?”站在二元世界,站在三界之内,一元绝对的那个境界,你怎么能理解?你没有开悟,怎么理解超三界的那种即空即色,毕竟空同时毕竟有的那种境界?

今言色者,是空性自色,非色能色也。空性自色是什么意思?毕竟空就是毕竟色,就是空性自色,非色能色。是空性自己能显色相,不是以色相来显色相。所以“空即是色。”它是自性自色,空性本身自己就是色。毕竟空本身就是毕竟有,“色即是空”,毕竟色就是毕竟空。《楞严经》上讲:“色是自性自色,真色是自性之色,真空是自性之空。”

问:经云尽无尽法门如何?

答:为二性空故。见闻无生是尽。 尽者,诸漏尽。无尽者,于无生体中,具恒沙妙用。无尽者,就是起妙用。尽者,就是能把你的烦恼漏尽了。一切没有烦恼,没有烦恼达到毕竟空,没有烦恼的情况下,无尽就是显现一切,起恒沙妙用。

随事应现,悉皆具足,于本体中亦无损减,是名无尽。即是尽无尽法门也。这个也很重要。你看这个事相空的时候和这个事相有的时候,其实是一样的。这个本体的色性是一样的,不增不减。你认为这个色相空了,这个色相没有了,它被破坏了,你认为就减少了,实际上它没有减少。当你从大脑中生起一个色相,你认为这个色相增加了,它根本没增,不增不减就是尽无尽法门。

问:尽与无尽,为一为别?是为一为二呢?

答:体是一,说即有别。体是一个,起恒沙妙用它就有别。

问:体即是一,云何说别?

答:一者是说之体,说是体之用。 为随事应用,故云体同说别。体就是一,起一切恒沙妙用,体是毕竟空,是相同的,而说就是有差别。起恒沙的妙用,随事应现。随事而应现就不同了。

喻如天上一日,一置种种盆器盛水,一一器中皆有於日, 诸器中日悉皆圆满,与天上日亦无差别,故云体同。为随器立名,即有差别,所以有别,故云体同,说即有别。所现诸日悉皆圆满,与上本日,亦无损减,故云无尽也。这是天上太阳本来没有损减公案。大家可以到河边去,晚上有月亮的时候,一百个人在河边,会看到一百个月亮。一百个人往不同方向走,月亮也跟着你往不同的方向走。水中月亮和天上月亮一样。天上是一个,水中显现无数,就是起用有很多不同。

但是起用的时候,当体即空。水中原本就没有月亮,就天上有那么一个月亮。但是要显用就有很多。甚至可以无数多。拿这个来比喻,天上的月亮比喻体,本来就一个。水中显了那么多月亮,这是用。你往东边走,跟着你往东边走。你走它也走。天上的月亮没增加,也没减少。喻本体不增不减。

问:经云不生不灭,何法不生?何法不灭?

答:不善不生,善法不灭。纯善的法不灭,不善的法不要生,是指法来讲。对不生不灭的义理,如果理解为烦恼不生,智慧不灭。这个不生不灭在修行中更管用。时时烦恼不生,时时大智慧不灭。显现分别一切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就是大智慧。你的烦恼一个也不生,就是不生不灭。

问:何者善?何者不善?

答:不善者是染漏心。染漏心是什么心?染漏心是执着的心。一切万相本来是虚假的,你执着它,粘着上去执着不放。事情早就过去了,你还整天想着这个事,想这个猫怎么受伤了?挂在心上不放。你难受不难受,没有任何意义,猫早就受伤了,事情早就过去了,你还粘着这上面,就是执着。执着就是粘着,这就是不善,是不善之心。

善法者是无染漏心。无染漏心——就是不执着。不执着善的功德心,也不执着恶的那种心,这样的心就是无染着。过去心已经过去,未来心还没到,你不去追求它,当下心刹那刹那生灭,你观照它,不要跟着它想,三心了不可得,你就不污染。不执着就不染着,你就会过得很轻松,很舒服,很自在。

智慧不要灭掉,烦恼不要生起来,那就是根本。烦恼生起,原因是什么?烦恼生起的根本是执着!你不执着,烦恼就生不起来。你不执着,你的心就空灵,你的智慧就显现。

但无染无漏,即是不善不生,得无染无漏时,即清净圆明,湛然常寂,毕竟不迁。心性毕竟不动,清净本体,如如不动,湛然常寂。“常”就是恒常,“寂”就是空寂,“湛然”就是光明显现,光明大用。光明大用显现恒常空寂,虽然恒常空寂而光明大用仍然显现。所以毕竟不迁,心性不动毕竟不动,是名善法不灭也。本来不动,不增不减,就是知道善法的作用,也就是你的智慧不灭。这个善法应该理解为智慧不灭,不善法是指烦恼执着。所以还可以理解为智慧不灭,烦恼不生,此即是不生不灭。

我第一次在崇明讲法。一个学生说:“师父,我第一次听你说:烦恼不生,智慧不灭。我认为佛性不生不灭,没听说烦恼不生,智慧不灭。这句话真管用!”烦恼都不生,智慧当然不灭。当然管用。

问:菩萨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何为众生受佛戒?众生体悟到佛清净的心,就是众生受佛戒。体悟你自己那颗清净自性心,你就受佛戒。没有体悟这个心,叫大和尚组成一个戒坛,讲一番佛法戒学,你得不到这个戒心。没有明心见性,怎么得到这个戒心?《楞严经》上讲,这是佛的戒心。

有些人说大话:“我修法就是持心戒。相上的戒律我不要持,我要持心戒。”心里不明白,你持什么心戒?持心戒要明心见性!不明心见性你持什么心戒?你心在哪儿,你都不知道,心什么样都不知道,你怎么持心戒?

持心戒要开悟,要体悟佛那颗清净的心,那颗清净的戒心,即入诸佛位,就是见性成佛。禅宗讲见性成佛,位同大觉,大觉就是佛。

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其义云何?讲个公案。有个媳妇很年轻就病死了。她临死对公公婆婆说:

“我这辈子没积很多功德,也没学佛。死了怕堕三恶道。公公婆婆如果看在我孝敬侍侯你们这么多年的份上,我死后为我请和尚念经,供养一千个僧人的斋饭。”

她死了之后,她的家人为她到寺庙去供养了一个“千僧斋”。我们到普陀山,有时候看到很多很多的和尚集中在一起吃饭,有斋主供养,就是千僧斋。这顿饭供养一千个出家师。供养之后,他的媳妇就托梦显相给她公公说:

“非常感谢公公婆婆,我死了之后已经解脱,现在升天了。”她没学佛,不知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升天了。问她为什么能升天?

“因你们为我供斋之故,我得到一部《金刚经》。”哎?千多和尚念经怎么只得一部《金刚经》?

她说:“这里面只有一个人念《金刚经》心很清静。其他的人打妄念,就得不到。”你们说念经就能超度吗?不一定!

还有个公案。寺院晚课打普佛。有户人家把家里人的名字写好,给他们打普佛回向。其中有个小和尚钥匙丢了,中午丢的到现在没找到。念经的时候,他老想着钥匙,不知到底丢在什么地方?另一个小和尚的被子晒在外面,还没收回来,天气很阴马上要下雨了。他老想下雨了被子怎么办?这两个小和尚边念经边想这两件事情。

那个时候,受供者看到所有的供品上面都铺着棉絮,棉絮里面插着钥匙,象一把刀。哎呦!和尚怎么能棉里藏刀给我吃?他决定给这些念经者一点苦头吃,作个教训。

念经靠的也是一念清净心。她供养千僧斋就得到一部经。其中有一个大彻大悟的人在里面,他的心非常清净,他念的这部《金刚经》一点也没有差错。以清净心从头到尾念下来,一个杂念都没有。这部《金刚经》加持力很大,非常管用。所以我们的清净心最重要!有清净心就有力量。

没有清净心,整天想要弘法利生,想要度众生,谈何容易!发这个心当然很好。你要发心:为度众生而修行!这是菩萨发心,是菩提心!是大乘菩萨!大乘菩萨就是发心为众生而修行。但是你要修啊!你自己的心先要修得清净不动,再去度众生!你自己的心整天在动荡不安,烦恼不止,你哪有力量去度别人?

《楞严经》讲的很清楚。第一步开佛知见。第二步修楞严大定。第三步才行菩萨道。你不要本末颠倒,整天忙活着这里做事情,那里做事情,心乱得不得了,烦恼得不得了。自利方能利他,自度才可度人。自己得不到好处,别人也得不到好处。你这个心一点不清静,怎么能受益?

发菩提心很好。什么叫大乘?什么叫小乘?是以菩提心来衡量。菩提心的本质核心是“利他。”二字。如果发心为度一切众生而修行,你就是大乘菩萨。这样的修行,虽然暂时没去做弘法利生的事情,你还是大乘菩萨。总有一天你会成就,再去度众生,这就是大乘菩萨道。什么叫小乘?娑婆世界太痛苦,一定要想办法脱离。小乘就是只为自己解脱,为了自己没有烦恼而修行。有这个“自利”的动机,结果就是小乘罗汉果。大乘菩萨道是为众生得解脱,而老老实实,好好用功修行。等修成了再来度众生。

法法平等,小乘修的法和大乘修的法平等,没有差别,所有的法都平等。但是因为修行者发心不同,所以有大乘和小乘之别。不要说你是小乘法,我是大乘法!法无差别,心有不同。

我们元音上师讲过,有个居士谈论什么大乘的法,什么小乘的法,这是糊涂观念。大乘小乘以心划分,不以法划分。你如果发大乘菩提心,用功去修行,把本事学会了,就可以去救度众生。道理很简单。比如水里好多人快淹死了,有些人头出头没,喊叫救命!你不会游泳,也不懂救生的本领,啪跳进水里去。那些快淹死的人一把把你抓住,你动不了,大家都淹死。

做事情要有智慧,没有智慧怎么能救度众生?自己没学好本事,慈悲的作用发挥不出来,不但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你如果有大智慧大定力!慈悲的力量就显示出来了!我们发菩提心,就是发慈悲心。慈悲心要发,做事情要量力而行,包括发大愿。有个学生跟我讲:

“师父,我发大愿了!我看众生很痛苦,我给他们念经放生。有一次放生,在河边放完了,我回不来了,脚走不动了。”为什么?你的心不空!你的力量不够!你度人家的时候,边打妄念边诵咒,力量不够,超度不上去,结果人家走不了,就拉着你不放,你就走不动了。

大家一定要非常明确,非常理智,非常理性,非常有智慧。学佛不是迷信,学佛是非常理智,非常理性的事情。一定要开大智慧。以你的大智慧指导你的言行。认为学佛是迷信,是加入一种宗教,不是!佛学是非常讲究实践的一种科学。必须把理论用于实践。你的理论对了,你的能力够不够?如果够了,再去实践,你就有力量。那种力量你都不需要念咒,一念清净心,靠近你的人全解脱,碰到你的人全欢喜,听到你讲法的人全没烦恼。

原先杭州有个念佛的老太婆。在一次念佛过程中,念着念着就死了。死了之后,没往生西方世界。为什么没往生?她散心念佛,念了几十年,心还是那么烦乱,对娑婆世界种种因缘放不下,所以死了之后,往生不了。她说:

“我念佛三四十年怎么不能往生?你阿弥陀佛讲过,一念阿弥陀佛,佛就来接引我往生。到现在不来接我,阿弥陀佛打妄语。”她附在一个同修的身体上,整天到念佛堂去吵闹:

“你们不要念佛,佛是骗人的,我念了三十年也不得往生。你看,我还在娑婆世界鬼道里受苦,你们不要相信佛法,不要念佛啦!”念佛的同修们组织起来给她念佛超度。她说:

“我不听,你们也不要念,你们念佛回向,我不要。”她完全不相信了,断了善根。她的心烦恼的不得了。集体为她念佛,她也不能清净。为她念佛她更烦。

心烦的时候,念佛超度,本人不信,这个念佛超度就不起作用。你越念她越烦。有些人临死快要断气的时候,你给她念佛,她说你不要念,再念烦死了。心念不清净,念佛没有什么用。后来净土宗的祖师莲池大师刚好回杭州。同修们都说:

“师父!这个人吵死了,请你务必给她超度吧!”师父答应了。这些弟子都去准备供品。第一天第二天,到第三天。师父怎么没吭声?就派代表去问:应该准备些什么供品?莲池大师说:

“已经超度了。”不用念咒,不用念阿弥陀佛,就超度了。莲池大师是成道的人,一念清净心就可以超度人。西藏那些上师怎么超度人,大家知道吗?他是把自己的心贴在你的心上面去。你的心烦恼,他的心清净。他的心贴在你的心上,你的心不得不清净,是这样超度的。你的心整天烦恼,你给人家超度?你比他还烦恼,他本来没那么烦恼,你的心贴上去,这下子麻烦了!超度别人,自己心要清净,人都不好超度,还超度鬼?要量力而行。是不是?

鬼烦恼的不得了,地狱恶鬼时刻烦恼痛苦。无间地狱烦恼没有一刻间断。你没点力量怎么能超度他们?我们的地藏王菩萨太伟大了!他的清净心像颗明珠一样,一放到地狱里去,大家都清净下来。就都超度了。

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修行大家发菩提心很好。发慈悲心很好。但是自己一定要好好用功,否则你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无量劫以来,供养你修行的那些施主。我们出家的师父,庙里三餐饭不是白吃的,吃饱饭不好好修行,披毛戴角,做牛做马,背甲带鳞,要这样才能还欠债。

出家师父很不容易的。为什么?在家人是按班按点的修行,出家师父是什么?加班加点昼夜24小时都在修行。为什么要这样?他是专业修行,必须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修行上。在家人要上班要赚钱,养家糊口,只能业余修行。

出家师父的任务是先修行,修行成道明白了之后,弘法利生就是家务事,本分事。修行成道弘法利生是每个出家人的本份事。所以出家人非常伟大。我们一定要恭敬供养尊重每个出家师父,不管他有道没道。他有这个任务,在人间显三宝相,主持佛门正法。

有人喜欢分别师父到底有道没道?有道高僧我才恭敬他。你不要分别,你不一定认识。你没有慧眼法眼,你怎么能认识人家有道没道?不管他有道没道,只要他是三宝,就是我的师父。佛法僧三宝是你的师父,你就应该尊敬供养。

换句话说,一个出家师父,穿这套袈裟到街上转一圈,他的功德都无量无边。为什么?因为让在场每个人看到,这是和尚!他就种下善根种子。三宝种子就种下去了,他赞叹欢喜之后,下辈子如果再看到和尚就会非常亲近,生起欢喜心,很可能就想出家。

从反面说,起不欢喜心进行诽谤谩骂:这个秃头秃驴,如何如何。出家人也无量功德。为什么?让他认识你这个和尚之相了。他因诽谤佛法僧,下了三恶道。虽然下三恶道,但他八识田中还是种下了三宝的种子。罪业还清了之后,从地狱上来,他忘不了这个根缘。因为出家师父,我下了地狱。诽谤罪永远忘不了,怎么办?赶紧忏悔!忏悔明白了,他还是要修行出家的。

所以说,如果没有出家师父,佛法传承必然会断掉。有出家的僧人,佛法才会一代代延续下来,发扬光大。简单讲一讲这个事情。本来出家是很不容易的事。我不劝人出家,到现在为止,也没敢剃度僧人。出家为什么?因为出家太难了,太不容易了!出家为僧乃大丈夫之所为!非帝王将相所能比之于万一!

真正出家,你如果要显出家相,我们欢喜。出家功德无量无边。有些人说:论修行,在家出家都一样。根本不一样!说一样那是方便说。你不能显出家相,所以说一样。是对你讲的,你不能出家,所以师父方便说一样。出不了家不要生烦恼,一样啊!在家修也一样。真的是方便说!怎么能一样?当然不一样,太不一样了!我们心中心祖师说:在家修要成道,比出家修困难二十倍!所以要出家的话,赶紧出家。等你娶了老婆,嫁了丈夫,生了孩子,那就实在没办法了。结了缘要尽责任和义务,推不了的,决不能逃避。关键在你还没有这些牵挂的时候,全力以赴。

这辈子能到这个世界上,就为一大事因缘而来!把所有的精力,全部的时间,用到这件事情上,那才不白活!这件事情是什么?开示悟入佛知见!这是人生第一大事因缘。我决不是糊弄你们出家。出家要考虑好,出家的功德无量。一个家族从祖上延续下来,出一个出家人,比出一个皇帝还要好!要出一个开悟的觉者更不得了!古德说必须有十世帝王福,九世状元才,才具备开悟得道的资粮。

如果一个家族祖上出了一个出家人。这个出家人既使不成道,你所有的怨亲债主,所有的历代祖宗,都受用他的福田。所以叫“福田僧”。如果成道,所有的怨亲债主,所有的九族亲属,何止是九族,和你有缘的人全能成道!全能得到巨大的利益受用。一人成道,九族升天。那是道家讲的。佛家讲的一人成道,九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和你有缘的人,他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因为有缘,看见你就欢喜。看见你欢喜,你说的话他就欢喜信,听得进去。他讲的都是真理,你听进去了,真理就进入你的心。你的心里有真理,你就少烦恼直至没有烦恼,不就解脱了吗?

一个家族能出一个出家人,这个家族必须造无量的福德。真不容易。在福建有一个老人家,有五个儿子。留一个最没有用的,在家里作种。作种什么意思知道吗?把有智慧的全部送出去出家当和尚。我认识那四个有智慧的,全都是法师。留一个在家里种田,娶了老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人家看到他们的母亲非常恭敬。你家里出了这么多的法师,你真是佛母!对他们的父母都非常非常的恭敬尊重。真不得了!人家说出一个和尚就了不得,你家出好几个和尚,福报比天大!

若有人发心修行清净行,得无所受心者。无所受就是正受。无所受就是无求,不执著。不执著就是无所受,就是正受。

得无所受心者,名受佛戒也。什么是佛的戒?这就是佛的戒。是名佛戒。

过去诸佛皆修清净无受行,得成佛道。今时有人发心,修无受清净行者,即与佛功德等用,无有异也,(就是没有差别)故云入诸佛位也。如果面对一切,受而无受,你的功德入佛位。你的功德和佛一样,你就是佛,和佛无差别。故云入诸佛位也。

如是悟者,与佛悟同,故云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为什么说他是诸佛子,而不是佛呢?因为一个时期就这一尊佛出世。譬如这个时期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法时期,只有一尊佛释迦牟尼佛在世。所有的古佛再来,都显菩萨相。所有成道的人都叫佛子。他成佛了,不叫佛叫佛子。因缘决定你将来到哪个世界显像成佛,那个时期,那个世界也同样只有你一尊佛。其他古佛都来护持你的法,但是显菩萨相。

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他早就成佛了,佛名:正法明如来。他来护持释迦牟尼佛的法,显观世音菩萨的相。所以好多古佛都要再来。一佛出世,千佛护持。所以此千佛皆是诸佛子也。

从清净心生智,智清净名为诸佛子,亦名真佛子。希望大家都要做真的佛子。此论中说,从清净心生智慧。因为我们众生是欲望心,所以智慧就昏了。有句话,欲令智昏。你的欲望心,你的贪嗔心,贪心就是欲望心。你贪嗔痴很重的话,就把你的智慧掩盖了。我们的佛是一切受而无受,他的清净心就是智慧。他的智慧清净,所以叫诸佛子,亦名真佛子。今天讲到这。阿弥陀佛!

共同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4110.html

更多阅读

《再富也要穷孩子》读后感罗睿 穷孩子富孩子全集播放

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读《再富也要穷孩子》有感教育孩子该穷养还是富养?澳洲人在烈日下推着婴儿车在烈日下前进,而不打遮阳蓬;在带孩子去打防疫针时任其在地毯上滚爬,绝不一哭就抱……他们认为,从小摔摔打打,就能“穷”出直面人生

浅释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下》四 和尚的佛珠是什么材质

(续上)[原文]师少顷又问,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大德且道阿那个是如来? 曰:某甲到此却迷去。 师曰:从来未悟,说什么却迷! 僧曰:请禅师为说。 师曰:大德讲经二十余座,却不识如来!其僧再礼拜,願垂开示。师曰:

转载 赵道新所著《道新拳论》全 赵道新与王芗斋的茅盾

原文地址:赵道新所著《道新拳论》全作者:内家武者训练方法:习武者的第一目的是提高战斗水平。可是许多青年虽花了漫长的时间,流出了大量的汗水,但收效甚微,其拳技仍难以同身体健壮者或惯于殴斗者相抗衡。其原因就是在训练中他们走了一条

《大秦帝国之裂变观感及其经典台词》 大秦帝国之裂变

  小学六年级时初次学习《历史》,校长给我们上这门课。相对于其它课本,是最厚、最沉的一本书。校长先教我们学习扉页的中国历史朝代歌,就教了几个月!讲解的很详细。那时很懵懂,完全没想到就几句诗歌,居然要学习这么久。但也仅仅是这几句

声明:《乘一法师讲解《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1 教育和尚 寂静法师》为网友流水十年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