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色彩搭配与清洁保养 汉服颜色搭配
汉族:全世界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绚灿的民族。上溯炎黄二帝,族称华夏,五千年文明由此展开,历至汉朝,因其强盛一时,异族始称中原华夏人为汉人,从此“汉”成为这个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名号。同时,这个民族的传统服装被广泛称为——“汉服”。
汉服:如同汉人不单指汉朝人,汉服也不单指汉朝服装,而是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始至明代,在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环境中,按照汉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审美理想,结合经济条件和生产水平,自前而后自然形成的具有历史传承及鲜明民族特征的服装。
维天有汉,维汉有衣。礼乐昌隆,泽被四海。故而,《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因为历史传承的沉淀,汉服的基本特征为:
交领右衽(y字形衣领)、隐结系带。
因为汉服蕴意深深:深衣寓为“深意”
上衣分裁四片意喻“四季”
下裳分裁十二片对应“十二月”
袖圆以应“天圆”,衣领交叠成矩形以应“地方”
背部中缝直至脚踝以应人道正直。
天人合一、天圆地方、洒脱飘逸构成汉服丰富的文化的内涵与独特的气质,因此,我国自古被称为【衣冠上国】。(总结说:汉服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中缝、接袖 )
图是中衣,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内衣
中衣: 汉服衬衣的统称。穿在内衣与外衣之间 ,具体有中衣、中裤、中裙、中单,起护体、保暖、整形的作用。主要为白色,也可以是其他素色 。
汉服主要由衣衫、裙、裤、袍、袴组成,民族服装发展至当代已无阶级、朝代区分。
根据穿着的不同一般分为: 衣裙制、衣裤制
根据剪裁方式的不同分为: 通裁制、分裁制
通裁制:在分裁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意为上下一体剪裁而成。穿着场所视衣服制作工艺而定。
款式上有道袍、直裰(duō)、直身、圆领袍等称呼,衣侧均有开叉
根据衣摆有无可分为:道袍、直身(有)、直裰(无)、圆领袍(可有可无)
根据衣摆位置不同具体为:道袍为内摆(亦称暗摆),直身为外。
分裁制:在衣裳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为上衣下裳分开剪裁再相连缝制成一件长袍,此类服制多统称为“深衣”,现多作为正装礼服穿着。
根据衣裾曲直可分为:曲裾、直裾(包括襕衫、朱子深衣、黄宗羲深衣)
根据曲裾长短可分为:长曲裾、短曲裾
*:襕衫在膝盖处续接下摆,圆领。
裾:衣角
襦裙:衣裳(裙)制,系汉服最基本传承最悠久的服制,上至商周下至当代。兼可常服及礼服穿着。
根据衣领的不同分为:交领、直领(对襟)
根据裙子穿着高度的不同分为:齐腰、高腰、齐胸
根据长短厚薄的不同分为:长襦、短襦、单襦(衫)、复襦(袄)
*:长袄:长复襦,长度过膝盖
襦裙发展至后来,上衣时有加白色护领,于现代多为装饰用,称呼有袄裙、衫裙等。
袄:衣有衬里,夹层,若缀以棉是为棉袄。
衫:单衣无衬。
襕裙:有花边的裙子。
马面裙: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光面。
补充:马面褶裙跟襕边褶裙的区别:褶子的宽窄有区别。宽褶子比较粗旷,细褶子的比较柔和细腻。马面的两片式裙要求大概的腰围而传统样式的一片合围褶裙不要求腰围
罩衫:外披御寒、居家、休闲的外套,一般不作为礼服穿着。
名称上有半臂、比甲、褙子(披风)、斗蓬、大氅。
穿汉服禁忌:
右衽与左衽不可乱穿:右为阴左为阳,交领左衣襟(阳)压右衣襟(阴)呈“y”状是为“交领右衽”,为生者服,反之“左衽”为逝者服。
又,孔子云:“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左衽为胡人服。
长短适宜:直立下摆至鞋面,不宜过长拖地弄脏了“污体”,亦不宜过短显得“局促”。
【意义篇】
在全球化现象日益显著的今天,经济与武力强弱不再作为评定强国的指标,而更强调泛范围的文化认同感这一软实力的符号。中国有悠久的文明史,汉民族千载而下的传统服饰也随着经济的崛起而复兴。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面前,汉服,不仅仅是件衣服,作为一把钥匙,打开了 “中国,需要给世界展示什么”的大门。
一、展示有尊严的中国人
作为穿在身上的民族历史,汉。服是汉民族的皮肤,认识并穿回自己的民族服装是每一个有民族尊严、有文化归属感的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 。
二、展示独特而深厚的生活文化底蕴。
我们
极具家庭观念——风霜无陌路,暖室话团圆。
崇敬天地万物——诘晓三春暮,新雨百花朝。
不忘祖先恩德——可堪修旧梦,与语正清明。
修构人间正气——浴兰祓禊后,临江思端午。
充满烂漫情怀——天涯举佳酿,共赏今月夕。
……
汉族的社会生活习俗与对美好未来的希冀沉淀为各种传统节日,节义中深厚而绚灿的文化内涵是过节的意义所在,不应该沦落为“饺子节/粽子节/月饼节”等食品倾销节的境地。
三、展示中国人一生对礼仪之邦的含义注释
我们
迎接新生的喜悦——歌以降生,赐以嘉名【出生礼】
承担成长的责任——弃尔幼志,顺尔成德【成人礼】
缔结两姓之好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婚礼】
缅怀先贤之隽永——肃雍和鸣,先祖是听【祭礼】
……
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反映了我们道德行为规范与世俗生活完美结合的各种典章礼制。“礼仪”二字,不应该弱化为简单“礼貌”的肤浅认识。
婚礼:《仪礼》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后世虽婚服形制随着时代改变,如自汉服复兴以来婚服逐渐形成三种风格:汉风、唐风、明风,但“六礼”作为汉族传统婚礼的议程,流传至今。
礼而隆之,珍而重之,庄重而质朴的传统婚礼是对孝敬父母、夫妇之义、人伦之本等民族文化的深刻阐述,意义深远,代代相传,是建立和谐社会的起点。
学说:端正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乐舞:陶冶我们的情操、移风易俗、增强民族凝聚力
武术:强健我们的身体、培养铮铮骨气
……
综上所述,民族服装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两者缺一不可。因此,以汉服为钥匙我们打开了汉文化之门,通过重新继承、学习、创新、重建我们的精神面貌,重组成一套完整的可惠泽后世的文化体系,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由内而外统一且独特的民族质感是汉服复兴的核心价值所在。
【影响篇】
汉服一一亚洲“汉文化圈”传统服装之母,款式丰富多样,风格大气雅逸,集中体现汉文明之精髓。
和服 ,亦称“吴服”。系中国吴地服饰,后经长期自然演化形成具有日本民族特点的传统服装。平面剪裁,袖短至腕,交领系穿着而非剪裁效果,衣身多余部分叠于腹部用大带固定。
韩服 ,主要受中国明朝服装影响,后上衣愈来愈短,下裙则愈系愈上,小V领,当胸结带。
【同袍篇】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汉服同袍:亦称同袍,一群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国籍、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的汉服复兴志愿者的简称。旧时作为同朝为官或在同一军队工作的人互称,现在是致力于汉服复兴的人们用于相互之间的称呼,意喻“志同道合者”,表明人们为共同实现【汉服复兴】这一理想而努力的决心。
【结束语】
自2003年普通工人王乐天穿汉服上街,这一行为标志着汉服正式进入大众视野以来, 全世界已约有数十万普通人通过研习汉服制作、组织文化活动、宣传传统文化、生活化汉服等方式,促使汉服融入现代文明,回归社会,走入生活。为的是告诉所有人:汉族不是一个赤裸的民族,她有自己美丽的传统民族服装,不是旗袍、不是马褂、不是唐装、不是中山装,她的名字叫汉服。
【你准备好了吗?!】
汉服发展至今,穿汉服买菜、玩游戏、修电脑、逛街、走访亲戚、工作……汉服生活化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实践着,相信总有一天它会重新真正回到我们身边。汉服正向你走来。你、准备好了吗?!做历史的旁观者、还是做历史的书写者?!你、选择好了吗?!
【汉服色彩搭配知识】
每个国家都有最具代表性的本国传统颜色,而中国人熟知的色彩则是中国红与中国黄。然而很多人不喜欢所谓的传统颜色,嫌它俗气,艳丽,乡村味。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能惋惜地叹一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断层得太厉害了。要知道,我们的传统色彩远非只有夺目的红黄二色。
中国古色原是以婉妙,雅致,鲜妍为特点的。而那些笔墨难以形容的色彩,更是都有着自己独特而美丽的名字。灰褐不叫灰褐,叫秋香色,棕黄不叫棕黄,叫琥珀色。青色有雨过天青和鸭蛋青,绿色有绀碧色与松花绿…文化的断层,使这些美丽的颜色只能在染坊和裁缝店的簿本上找到。
张爱玲说过:现代人往往不喜欢古人的配色,红配绿,绿配蓝,看了俗气。殊不知古人的配色,讲究的是"参差的对照",譬如,宝蓝配苹果绿,松花配大红,葱绿配桃红,只是我们已经忘了从前知道的。这话不假。中国的古色,以中和色居多。原色,高纯度色彩是很少在生活中用到的。更不可能出现大红大绿这样的搭配。
那么哪些颜色是高纯度色彩?这就得说到色彩的三要素了。
色彩有三个基本的表现要素,即:色相、明度和彩度。
色相说白了就是指色彩的相貌,如:红、黄、蓝等及相互混调的色彩,(红+黄=橙,蓝+红=紫等)。
明度是指色彩本身的明暗度,低明度色彩是指阴暗的颜色,明度色彩是明亮的颜色。在色相中,黄色明度最高,蓝色则最低。
彩度是指色彩的纯度,浓度或饱和度,色彩越强则纯度越高。我国的传统颜色里,是以混合色,也就是低纯度色彩居多的。
我们都明白配色时需要有对比,不然就不好看。但是很多时间大家都不明白怎么样对比才是可行的。其实我们只要注意避开"灰""邪"的配色就可以了。什么叫“灰”呢,就是对比性太差,没有精神,显得灰、脏。那什么叫“邪”呢,就是对比极度的不和谐,有点针眼,让人很不舒服。
如何使配色达到最和谐呢?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寻求统一。这样的色彩对比通常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知道了统一,配色基本就好办了色彩多并不一定醒目,色彩少反应容易吸引注意力。这里可以得到一个小结论:越是鲜艳的色彩越是少用,所占的比例最好少一点。
古人在服饰上的配色,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这里引用一段红楼片段,管中窥豹一下吧。在《红楼梦》服饰色彩描写上,常被人津津乐道的一段是"黄金莺巧结梅花络"。编结工艺品的色彩搭配,在莺儿口中娓娓道来,使人不禁为作者的配合美学经验所倾倒:莺儿道:“汗巾子是什么颜色?”宝玉道:“大红的。”莺儿道:“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或是石青的,才压得住颜色。”宝玉道:“松花色配什么?”莺儿道:“松花配桃红。”宝玉笑道:“这才娇艳。再要雅淡之中带些娇艳。”莺儿道:“葱绿柳黄可倒还雅致。”宝玉道:“也罢了。也打一条桃红,再打一条葱绿。”
打一条汗巾,引出一段色彩的论述。同样有色彩描述的还有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园子这一段:老祖宗因见潇湘馆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于是,“拿银红的替她糊窗子。”这才对了路。
罗宪敏在“《红楼梦》的景物美”一文中写道:“由统计数字来看,《红楼梦》中出现的服饰色彩令人叹为观止。黄色类计有葱黄,金黄,鹅黄,柳黄以及近似为桔黄的蜜合色;绿色类有葱绿,水绿,柳绿,豆绿,翡翠,松花绿和秋香色;红色类最多,计有杏红,银红,桃红,杏子红,水红,海棠红,石榴红,碧玉红,茜红,绛红,分红,玫瑰红,大红再加上似为酒红的血点般大红等十多种;此外还有石青,莲青,藕合,玫瑰紫,荔枝,茄色等等。除此之外,作者还娴熟地利用图案与缝制效果来增添色彩的韵味。形成花纹的方法有弹墨,刻丝,刺绣,挖云,盘金和锦上添花等。”
由此也可见,从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里,我们可以窥测到一点古人配色的技巧了吧?那就是,华丽可以,但要求艳而不妖。素净也行,但最好透点淡雅。夺目刺眼的高纯度颜色要避免过多运用,雅致娇嫩的中间色则是主流。
【汉服的配色技巧】
一、多用中间色,少用高纯度色彩。一些过于现代的颜色如粉红,淡蓝,浅紫颜色浮躁,根本压不住环境,亦会破坏古典感,可以用同色系比较古典的色彩如桃红,天青,藕合等色代替。
二、衣和裙最好都只用一种颜色作主色,再施以少许辅色。因为是汉服,所以不论衣裙都尽量避免以白色为主色。一是避讳,二是大面积的白色无法凸显汉服古朴庄雅的特点。(喜欢白色的同袍可以用霜白、牙色等带有乳色的白色代替)。对于交领、直裾曲裾等有宽大衣缘的汉服,一般情况下衣缘的颜色尽量要素,太艳丽会夺了衣服主色的光彩,造成视觉的不平衡。
三、棉麻等料子与颜色的融合性最好,视觉上干净,古朴,又难得同时具有历史文化气息与市井味,是汉服最好的面料选择。丝缎质感华丽精美,所以一定要避免纯度高或轻浮的色彩(大红、大蓝、大绿,粉红、粉蓝、粉绿等),最好的选择是素雅沉静,纯度又低的颜色,如石青、豆绿、松花、缃黄、茶红等。雪纺和化纤丝绸都是很难配上好颜色的面料,化纤不用多说,看看现在酒店服务员身上泛滥的劣质旗袍就知道毁人效果了。雪纺衣料很多看着也很淡雅,可是跟棉麻,丝缎放在一起立马就给比下去了,因为颜色再好,终究少了股子沉静典雅。面料的选择很重要。所以我个人不太推荐雪纺做汉服面料。当然,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天,或个人偏爱,做几件雪纺汉服无可厚非。不过切记,雪纺或纱是最忌深蓝、深绿、深紫这样浓艳颜色的。做衣服时要注意。
四、一身衣服的颜色总共加起来不要超过四种(当然,辅色搭配得好,超过四种也可以)。主色、辅色要分明。超过四种,或主辅不分,很容易就出现开杂货铺的效果。
上面这张局部捣练图里四个女子的衣服颜色各异,看上去却并不显突兀,反而很和谐。女子的衣服共有五种颜色,分别是杨妃色、水色、牙色、蓝色、肉桂色,因为年代久远,部分颜色可能失真,但还是可以看到,这几种颜色,不论鲜艳淡雅,都是中间色。而每个女子身上的颜色都不超过三种。视觉效果沉静而不失雅致。
上面仇英的这幅《人物故事图》也是一样,里面人物通身颜色大多不超过四种。辅色也多用在领口、披帛、绦子等小面积地方,很本分地起着它们点缀的作用。忽然发现,古人颇爱滟滟的红色,光这幅图里红色就出现多达四五处。石青、深青、水色似乎也是古人常用的色彩,典雅而大气。
【汉服色彩搭配例】
一、红色的色感温暖,性格刚烈而外向,是一种对人刺激性很强的色。红色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也容易使人兴奋、激动、紧张、冲动、还是一种容易造成人视觉疲劳的色。
1、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黄,会使其热力强盛,趋于躁动、不安。
2、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热性减弱,趋于文雅、柔和。
3、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黑,会使其性格变的沉稳,趋于厚重、朴实。
4、在红中加入少量的白,会使其性格变的温柔,趋于含蓄、羞涩、娇嫩。
二、黄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扩张和不安宁的视觉印象。黄色是各种色彩中,最为娇气的一种色。只要在纯黄色中混入少量的其它色,其色相感和色性格均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
1、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转化为一种鲜嫩的绿色。其高傲的性格也随之消失,趋于一种平和、潮润的感觉。
2、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红,则具有明显的橙色感觉,其性格也会从冷漠、高傲转化为一种有分寸感的热情、温暖。
3、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色感和色性变化最大,成为一种具有明显橄榄绿的复色印象。其色性也变的成熟、随和。
4、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色感变的柔和,其性格中的冷漠、高傲被淡化,趋于含蓄,易于接近。
三、蓝色的色感冷嘲热讽,性格朴实而内向,是一种有助于人头脑冷嘲热讽静的色。蓝色的朴实、内向性格,常为那些性格活跃、具有较强扩张力的色彩,提供一个深远、广埔、平静的空间,成为衬托活跃色彩的友善而谦虚的朋友。蓝色还是一种在淡化后仍然似能保持较强个性的色。如果在蓝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红、黄、黑、橙、白等色,均不会对蓝色的性格构成较明显的影响力。
1、如果在橙色中黄的成份较多,其性格趋于甜美、亮丽、芳香。
2、在橙色中混入小量的白,可使橙色的知觉趋于焦躁、无力。
四、绿色是具有黄色和蓝色两种成份的色。在绿色中,将黄色的扩张感和蓝色的收缩感相中庸,将黄色的温暖感与蓝色的寒冷感相抵消。这样使得绿色的性格最为平和、安稳。是一种柔顺、恬静、潢足、优美的色。
1、在绿色中黄的成份较多时,其性格就趋于活泼、友善,具有幼稚性。
2、在绿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性格就趋于庄重、老练、成熟。
3、在绿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性格就趋于洁净、清爽、鲜嫩。
五、紫色的明度在有彩色的色料中是最低的。紫色的低明度给人一种沉闷、神秘的感觉。
1、在紫色中红的成份较多时,其知觉具有压抑感、威胁感。
2、在紫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感觉就趋于沉闷、伤感、恐怖。
3、在紫色中加入白,可使紫色沉闷的性格消失,变得优雅、娇气,并充满女性的魅力。
六、白色的色感光明,性格朴实、纯洁、快乐。白色具有圣洁的不容侵犯性。如果在白色中加入其它任何色,都会影响其纯洁性,使其性格变的含蓄。
1、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红,就成为淡淡的粉色,鲜嫩而充满诱惑。
2、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黄,则成为一种乳黄色,给人一种香腻的印象。
3、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蓝,给人感觉清冷、洁净。
4、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橙,有一种干燥的气氛。
5、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绿,给人一种稚嫩、柔和的感觉。
6、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紫,可诱导人联想到淡淡的芳香。
【汉服的洗涤与保养】
(一)汉服的正确洗涤和保养
1、洗汉服的正确方法是反转洗,尽量手洗,若要放入洗衣机请用洗衣袋包上以后清洗。
2、深色的汉服第一次可能会有部分掉色,注意的是深色和浅色的必须分开洗,购买了深颜色的汉尚华莲汉服可以用温盐水先浸泡半小时,可减轻脱色。
3、棉织物第一次洗涤会有缩水情况,洗涤前可放在水中浸泡几分钟,但不宜过久,以免颜色受到破坏。
4、麻纤维织物——麻纤维刚硬,抱合力差,洗涤时要比棉织物轻些,切忌使用硬刷和用力揉搓,以免布面起毛,洗后不可用力拧绞。
5、汉尚华莲汉服不可用热水浸泡,以免使汗渍中的蛋白质凝固而粘附在汉服上,且会出现黄色汗斑。
6、涤纶织物 先用冷水浸泡15min,然后用一般合成洗涤剂洗涤,洗液温度不宜超过45℃。领口、袖口较脏处可用毛刷刷洗。洗后,漂洗净,可轻拧绞,置阴凉通风处晾干,不可曝晒,不宜烘干,以免因热生皱。其它化纤织物的洗涤与此类同。
7、同时应在通风阴凉处晒晾汉服,以免在日光下曝晒,使有色织物褪色。晾汉服的时候也必须反转晾晒,避免紫外线作用直接在正面而引起汉服变旧。汉服的保管及保养为使汉服充分体现耐用方面的功能,必须妥善进行保管,通过保养还可减少汉服发脆、变色的产生。
(二)汉服发脆、变色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虫害和发霉。
2、整理剂和染料因日光及水份的作用,发生水解和氧化等现象。如硫化染料染色时释放出的硫酸,会使纤维发脆。
3、残留物对纤维的影响,如残留氯的氧化作用。
4、由于空气的氧化作用而使织物发黄,如丝绸织物和锦纶织物的变黄。
5、由于整理剂如荧光增白剂的变质而使织物发黄。
6、在保管环境下由于光或热的作用而使织物发黄。
7、由于染料的升华而导致染色织物褪色。
8、由于油剂的氧化和残留溶剂的蒸发而导致织物变色。
(三)古代洗涤之桨洗
【洗涤并上浆】
浆洗其实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名词。看过《西游记》的人大约都知道何为浆洗,对名词也不会觉得陌生。《西游记》第二十六回,有这么一句话,“你却要好生服侍我师傅 … 衣裳禳了,与他浆洗浆洗。”还有《西游记》第七十一回也有,“娘娘见了,含忖道:大王, 想是衬衣襢了,久不曾浆洗,故生此物耳”。可见,浆洗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洗衣方法。 京剧《沙家浜》中,指导员郭建光说沙奶奶时就有这样一段唱词:“缝补浆洗不停手,一日三餐有鱼虾 … ”
那么究竟什么是“浆洗“呢?
“浆洗”就是洗净并浆挺衣物。古代就有浆洗房也就是洗衣店,有钱的大户人家人口众多,衣服被褥洗涤人手不够时,很喜欢把衣服送去浆洗房洗。
浆洗房洗衣后要用浆粉(淀粉)浆过、熨斗(熨斗,在我国汉代时已是家庭的用具。)熨过,穿上身整洁庄重,显得富贵体面。浆洗过的衣物,有许多好处,除布料结实耐用板 挺外,最大的好处就是一冬一春过后再拆洗的时候,很轻松就可以把一块被面上一些诸如油泥一类的很大的脏物不用费太大力气就能很快洗干净了。在奥运时,奥运 场馆中的各国国旗就是京工红旗厂用人工浆洗的方法洗涤、熨烫、包装再送往各会场的。
古代浆洗衣服:先将脏衣服用皂角洗干净一旁待用。在大锅中放入米汤水或淘米水小火煮开,(古代有钱人用淀粉稀释)再把衣服放入温浆水中,搅拌衣服让衣 服吃透浆水,浸泡三五分钟,然后捞出用清水漂净,凉干。这样洗出的衣服清洁、干净,尤其是白色的衣服会显得更加洁白。衣服穿在身上服贴笔挺,看起来整洁更 加有精神,而不是像皱巴巴的一团酸菜搭在身上。
浆的大致方法:
(使用米汤)
1、将衣物洗净、漂洗后拧干。
2、将米汤加开水稀释。
3、将需要浆洗的衣物放入米汤中浸泡约3-5分。
4、取出浸泡好的衣物,轻漂洗。
5、抻平凉干。
(使用淀粉)
1、同上
2、将淀粉用滚开水稀释,待稍凉后将需要浆洗的衣物放入米汤中浸泡约2-3分。
3、取出浸泡好的衣物,抻平凉干。
【浆洗之肥皂】
古代不像现代有肥皂、洗衣粉之类的洗涤用品,那么衣服脏了,用什么来洗呢?主要有天然碱、淀粉、胰子三大类。 天然碱包括土碱和植物碱。天然碱俗称碱土,碱地经风化脱水,地表即有白粉状天然碱长出,扫去一层,隔几日复出一层,春秋干燥季节为扫土碱的好季节。碱土可食用,亦可做为洗涤剂去污。 没有土碱的地方就用植物碱。植物碱是含有碳酸钾的草木灰和碱性的皂角等。据《礼记·内则》记载:“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古人洗涤衣裳冠带,所用的就是含有碳酸钾的草木灰水。
皂角就是皂荚树的果实,在古代被普遍用于洗涤衣物。宋庄绰《鸡肋篇·皂荚》记载:“京师取皂荚子仁煮过,以糖水浸 食,谓之'水晶皂儿’。”皂荚树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生长,为落叶乔木,满身是刺,皂荚果实富含胰皂质,将其捣碎即可代替肥皂使用。但需要提醒的是,豆荚、 种子、叶及茎皮有毒,人口服二百克皂角的水煎剂即可中毒死亡。
还有一种叫无患子的一种落叶乔木,也叫肥珠子。据《鸡肋篇·皂荚》记载:“浙中少皂荚,澡面、烷衣皆用肥珠子。木亦高大,叶如槐而细,生角长者不过三数寸,子圆黑肥大,肉亦厚,膏润于皂荚,故一名肥皂,人皆蒸熟暴(河蟹)干乃收。”这可能是肥皂之名的由来。
此外,明、清时期广泛运用茶麸(俗称茶籽饼)作为洗涤衣物。茶麸是油茶籽榨油后的副产品,将它捣烂用水浸出的液汁中含有皂素,也有良好的去垢效果。
淀粉是吃的,用来洗衣物,实在是迫不得已。清陆以湉《冷庐杂识·麦粉》就记载:“嘉庆己卯年,杭城大火,一王姓家四邻俱毁而岿然独存。人询其家有何善行,则曰:“无他,惟五世不以麦粉洗衣服耳。’” 当然,无论是天然碱还是淀粉什么的,往往去污力有限,因此古人常常是采用洗涤物混合使用的方法,效果可能还不错。
据先秦时期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记 载:“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蜃。”所谓蜃,就是蛤蜊,其壳中含有氢氧化钙,与“栏木灰”作用,可以生成氢氧化钾,用它的水溶液洗涤丝织品时,会与丝表面附着的油脂作用,生成钾肥皂,有清洁作用。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载:“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 冷庐杂识·油污衣方》记载:“油污衣,面涂法最佳。用生麦粉入冷水调匀,厚涂患处,越宿干透,以百沸热汤和皂角洗之,油化无迹。”
魏晋时期,产生了一种具有洗涤和护肤功效的——澡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记载:“王敦初尚主,如厕 … 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澡豆本来是用来洗手,王敦不知道其用途,把它当“干饭”吃了,闹出个大笑话。直到唐代,澡豆也是稀罕之物,一般只有王公贵族家才用。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妇人面药》记载:“面脂手膏,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
后来澡豆的使用逐渐普遍,但由于制作比较讲究且成本较高,因而一般都只用来净身或者洁面,而不用来洗衣物。宋彭乘《墨客挥犀》卷十记载:“(王荆公) 面黧黑,门人忧之,以问医人,曰:'此垢汗,非疾也。’进澡豆令公洗面。”元关汉卿杂剧《谢天香》第四折妇女有“送的那水护衣为头,先使了熬麸浆细香澡豆,暖的那温泔清手面轻揉”洗浴的场景。清闲斋氏《夜谭随录·陈宝祠》云:“先至一湢室(浴室),童子进澡豆。浴讫,更新衣,易冠履,始引之达广厅。”
关于澡豆的做法,孙思邈《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皆有所记载,将猪的胰腺的污血洗净,撕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状,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匀地混合后,经过 自然干燥便成可作洗涤用途的澡豆。后来,人们在制作“澡豆”的工艺基础上,于猪胰研磨过程中加入吵糖,并以纯碱代替豆粉,再加入熔融后的猪油及香料等,均 匀后,压制成球或块状,即成“胰子”了,其化学组成与今天的香皂近似。
【浆洗之熨斗】
熨斗汉时称“威斗”、唐时称“金斗”、宋时称“火斗”、明时称“焦斗”,古代铜熨斗,有的有“熨斗直衣”的铭文,说明它是熨烫衣服的用具。熨斗,在我国汉代时已是家庭的用具。汉魏时期的熨斗,用青铜铸成,外型呈圜腹、宽口沿,有长柄。有的熨斗上,还镂有“熨斗直衣”的铭文。熨斗这个名称的来历,一是取象征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同古代一种烹调用具“熨斗”,熨斗像一只没有脚的平底锅,熨衣前,把烧红的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热得烫手了再使用,所 以,又叫“火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金斗”的。“金斗”则是采用鎏金工艺精制的熨斗,那不是一般的民间用品。 各时期叫法不同,各地叫法也不同。该式样为民间常用器,富贵人家则用料华贵、制作精巧、雕龙刻凤,柄也考究。据说熨斗最早历史可追溯至商代,原作为刑具而 发明,专门熨烫人的肌肤,到了汉代,其功能用于熨烫衣服并流行于明清。
古称熨斗为钴鉧。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里有两篇《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地名里面还可以看到熨斗陂、熨斗镇、熨斗台、西熨斗街,都是因为熨 斗使用得早、用得广泛所致。
晋代的《杜预集》上写道:“药杵臼、澡盘、熨斗 … 皆民间之急用也。”晋人关于熨斗还有《晋书·韩康伯传》载:“母方为大绔, 令康伯捉熨斗,康伯曰:熨在斗中,两柄尚热。”
梁·简文帝《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中记录的那只“熨斗金涂色,簪管白牙缠”也不错;或者《淮南王》里传说 “炮烙始于斗” 的那一只,该书又注:“斗,熨斗也。纣王见熨斗烂人手,遂作炮烙之刑。”
宋高承《事物纪原·舟车帷幄部·熨斗》也引证皇甫谧(又是晋人,晋代大概是最注重穿衣的朝代了,从繁复到裸体两个极端都有)的《帝王世纪》“纣欲作重刑,乃先作大熨斗,以火熨之,使之举手辄烂,与妲己为戏笑。”看样子真有这样变态的东西存在,虽然不是用来熨烫衣服,但熨人皮的更少见,“今人以伸帛者”不过是纣王“其遗意也。”犹见珍贵。马王堆的辛追夫人,她的苎麻织品则的的确确是用 “汉熨斗 … 伸帛之器”烫熨过的,假不了。
《隋书》记有李穆让自己的儿子李浑入京,拿了熨斗作为信物给隋文帝,说:“愿执威柄以熨安天下也。”表示自己不会叛变,估计这只熨斗也有刻度,那些不准确的刻度表示为尺,可以丈量天下的意思,算是一种权杖。拿着这么个玩意,高祖大悦。 时至今日,熨斗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代熨斗基本不采用原始炭火加热的方法,代之以电加热、蒸汽加热。故又称电熨斗和蒸汽熨斗等。款式也是五花八门。
【汉服与和服、韩服的辨误】
中国服饰进入日本,并使之制度化的,应该是从奈良时代开始。日本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和服〗是对汉服进行模仿的产物,应该与汉服最为相似。可是个人感觉和服与中国满洲的服饰——也就是旗服(不同于后期改良的旗袍),倒更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和服与旗服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属于平面裁剪,几乎全部由直线构成,即以直线创造美感。这样的服饰虽大大减少了女性的曲线美,却别有一番风味,更使得配色极其方便。清一色、印花、碎花、不规则图案都可以用,形式的简单允许了图案的繁琐,对颜色没有限制性,是以和服和旗服不论简洁花俏,艳丽淡雅,穿在身上都有一种生根稳定之感。另外,日本人也一直坚持用他们的传统色彩,不论走在老街古镇,或是现代广场,都不会显得轻浮与突兀。
虽然日本和服的基本式样来自汉服,但是两者的差别还是一眼就能够看出来的。现以汉服的典型代表“曲裾深衣”为例,与和服比较如下:
1、腰带:汉服的腰带——博带是束腰的,而和服是一堆布料叠加,腰很粗。
2、袖子:汉服的广袖裁剪线条柔和,而和服的振袖线条是直的,袖子有点像刀片;另外汉服的广袖是开口的,里面可以缝口袋,而和服的袖口下半部分是缝合的(大约因为冷的缘故)。 汉服的袖子长度过手,礼服回肘,和服袖子长至手腕。
3、衣裾:汉服的衣裾比较飘逸洒脱,和服的衣裾比较拘谨
4、衣缘:汉服领、袖、裾都有衣缘,且衣缘与主料异色,如用同色,需用锦带镶在衣缘与主料的接缝处,以表示衣缘。和服只有领口有衣缘,且衣缘用料与主料相同。
5、领口:和服领口良家妇女把脖子包得很紧,艺妓领口往后遇出一大段脖子,汉服领口衣缘紧贴脑垂体后。
6、弧度:和服追求直线,汉服追求曲线,汉服深衣女式衣裾通常为曲裾,和服下裳分四片裁,都是正方型。汉服直裾深衣下裳分裁为十二片,梯形;曲裾深衣有4片裁也有6片裁亦有12片裁,皆为扇形。
7、穿法:汉服深衣上下分裁,而后缝合,汉服儒裙,由上儒与下儒组成。和服上衣下裳分开穿着。汉服洒脱, 而和服必须穿成上下直桶状才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
〖韩服〗则是受汉服和蒙古服饰的影响,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传统服装,形制上更多模仿明朝服饰。
〖汉服与韩服(朝鲜服)〗韩服(朝鲜服)主要模仿的是汉服中的袄裙。韩服(朝鲜服)和汉服的主要不同之处:汉服一般是交领右衽,也有对襟的(V字领),韩服(朝鲜服)服装一般都是V字领。韩服(朝鲜服)服装的裙子束的特别高,而且下摆十分宽大、蓬松。汉服高腰襦裙与韩服女装的异同:http://www.hanfunet.com/Article/advanced/2007/8/24/152935491.html
【汉服与和服的区别】
日本和服不管罩全身的长袍还是罩半身的短袍子可分为有衣裾和服与无衣裾和服。男和服既有有衣裾和服,也有无衣裾和服;而女和服仅仅只有有衣裾和服。
汉服不管是长袍子还是短衫,不管是男式的还是女式的则全都是有衣裾的,没有无衣裾的。不过这并不代表有衣裾汉服与有衣裾和服可以划 等号,他们是两种不同的民族服饰,他们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相信大家可以区分的出来。
和服虽是从中国引进的,但在风格上汉服已经与和服大异其趣,一个主要区别就是在线
条 上,和服的线条都是直线形的(下摆也是直的,不宽大,走起路来步子无法迈大,跑起来则更困难,要不然27年的关东大地震为什么穿长袍子和服的日本人死了那 么多),袖子也是方方直直的,汉服不仅袖子是圆形,整个线条,尤其是衣服的摆,还有袄,裳(也就是说所有汉服的下摆处)都是上窄下宽线条(汉服的长袍子由于下摆宽大,相对和服来说,走起路来步子就可以迈的大一些,跑起来也要比和服方便的多,这也是为什么说和服没有汉服大气的主要原由)。
除了线条区别外,主要区别还有(主要是以现代的和服做比较):
1和服无异色衣缘,汉服多数有衣缘或者是义领。而且,和服的领子宽敞,汉服的领子紧贴颈部。
2 和服上都织有代表其家族的家纹。而汉服正好相反,民间颜色清雅,色调是单一的,即使有花纹也是散花或几何遍布的图案。
3 和服袖子是方的且后面不缝合,称为振袖,袖窿较小。
4 和服的束腰就是简简单单一条腰带,非常宽,且束在腰背,女装不同点在于后面打结,结子复杂到被人误以为是背包;汉服束腰后总是要垂下几条东西,比如垂下两 条络,垂下两条绦,垂下带子等,此外,腰间的装饰也比和服复杂的多,有玉佩,宫绦,镇步
,蔽膝,绶佩等。
5和服的领口面积大(也就是先前所说的和服的领子宽敞),汉服的领口面积小(也就是先前所说的汉服的领子紧贴颈部)。
6有衣裾和服与有衣裾汉服的区别为和服的衣裾在正面,汉服的衣裾在侧面。
7和服的袖子长度(是袖子的长度,不是袖宽,别看错了)只有4/5个手臂长,手掌和另外1/5个手臂则会露出来。汉服的袖子礼服袖子的长度大于手臂和手掌的总 长度,常服袖子的长度则为整个手臂的长度再加上半个手掌的长度。
8大家都知道汉服与和服的领子都是呈小写英文字母y字型的。两者的y不管左边一笔还是右边一笔都有直线和弧线两种,直线的y大家见的 多了,这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重点的区别是两者弧线的y,汉服的弧线y好比凹着的弧线坑,而和服的弧线y就好比凸起的弧线坡
总之确切地说,是和服起源于汉服,但后期的发展,已经明显不是汉服了。日本在充分吸收汉服养分之后创建了和服。
【汉服与和服、韩服剪裁做法的异同】
汉服前身左片为整幅布(前后身同宽)、右片(前、中期多为整幅;中、后期多为半幅。
服装史上,有些明朝交领衣略显向右斜倾交领(有称斜领衣,京剧明服多为此类),是右片半幅之故,且因某些右领口垂直向下裁剪所致)。成衣后,直接呈现交领;下摆比腰宽,呈现扇形。
现代正规影视剧汉服显示,因现代布幅宽,袖多从上臂近肘处接余袖,前后身多为一整片,右衣片从“y”字型被剪开处接余片;
出土汉服显示,因古代布幅窄,多从肩处接余袖,前后身多由左右两片向接。和服前身左、右片为半幅布,左右领向下合于腰臀处而收尾;直身裁剪;腋下袖根纵向多出的袖宽常留开口不缝合,及与此开口横向同宽的衣片也留开口不缝合。成衣后,呈现如同直领衣中的半长领式的合领衣(即:不直接呈现交领形制)。
穿时,左搭右相掩,呈现正交领形制。因直身裁剪,故下摆自然收拢显窄(其做法,保持了先秦古汉服的源本理念:交领本为前身直领,穿时左搭右相掩,呈现正交领;当然 也有前身左、右片在半幅布基础上各加10多厘米宽的衣片而直接呈现交领者。)韩服(朝鲜服)前身左、右片约为3/5幅布(多为半幅加缝10多厘米宽的衣片),成衣后直接呈现交领,领尾布带与右胸处布带相系。腰部界限多提升至胸部以下。
更多阅读
转载 服装色彩搭配手册-春季型人 色彩与材质搭配手册
原文地址:服装色彩搭配手册-春季型人作者:化妆师-hailing春季型人色本中的前8块颜色为基本色。是大衣、套装、鞋和包的常用色,后28块颜色为艳色,可与前8块基本色搭配,也可根据色彩顾问的建议做时尚套装或其它服装穿用。春季型的色彩搭配
色彩搭配表,从着装颜色看性格特征 旅游着装搭配
服装色彩是服装感观的第一印象,它有极强的吸引力,若想让其在着装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必须充分了解色彩的特性。恰到好处地运用色彩的两种观感,不但可以修正、掩饰身材的不足,而且能强调突出你的优点。什么颜色应该配什么颜色,就像是春
汉服的色彩搭配与清洁保养 汉服颜色搭配
【形制篇】汉族:全世界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绚灿的民族。上溯炎黄二帝,族称华夏,五千年文明由此展开,历至汉朝,因其强盛一时,异族始称中原华夏人为汉人,从此“汉”成为这个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名号。同时,这个民族的传统服装被广泛称为—
数控设备维护与保养的基础知识与技巧 - 数控编程┊数控技术论坛 数控机床维护保养
数控设备维护与保养的基础知识与技巧 本帖最后由 davidyu 于 2010-3一、数控设备的维护保养知识数控设备是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结构较复杂的先进加工设备,是企业的重点、关键设备。要发挥数控设备的高效益,就必须正确的操作和精心的维
中国古诗词中的色彩意象——谈唐王维诗与宋李清照词中的色彩内蕴 古诗词意象大全
【摘要】绘画离不开色彩,画家常常运用不同色彩的相互搭配,赋予色彩以自身的思想感情,直观地再现色彩;有些诗人也往往“以画法为诗法”,采用富有色彩美的语言,间接地再现色彩。色彩本身不具备任何主观性,但我们在感觉色彩时,以所处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