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圆,是清末民初在华流通的外国银圆主要品种之一。
银币正面为自由女神坐像(这是因坐洋得名),由主币和辅币共4枚组成一套,
面值分别为1 PIASTRE 50Cent 20Cent 10Cent.
KM#5A.1 1 PIASTRE 1圆1907A,发行量14062000枚,重量27克,90%银。
法属印度支那位于东南亚印度支那半岛东部,
包括法属东京安南交趾支那老挝和柬埔寨等地(现今越南、老挝和柬埔寨)。
印度支那居民的祖先,是公元二世纪由中国黄河流域迁去的。
1858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入侵安南,于1879年开始铸造10Cent 20Cent 50Cent的银币。
后来法属安南政府为抵制墨西哥银币及美国贸易银币,又于1885年开始铸造1圆银币。
成色及重量(27.215克,90%成色)优于鹰洋,其纯重于墨西哥鹰洋,劣币驱逐良币,所以不能流通。
因此,于1895年将成色减低,将1圆坐洋的重量由原来的27.215克减至27克。

坐洋主币1圆的铸造时间从1885年开始在巴黎铸造,至1928年前后共计43年。
该主币1885年至1895年年号的铸币均为27.125克重,称为加重版。
1895年至1928年的24个年号的铸币重量均为27克重,称为普通版。
上图即为普通版,该银币背面的主图案为一花环,周圈为说明文字,
花环上方铸法文为:FRANCAISE INDO-CHINE(法兰西印度支那),
银币花环中间的横向文字为银币的面额:PIASTRE DE COMMERCE(皮阿斯特的贸易银),
银币花环下方文字为:TITRE 0.900 POIDS 27 GR(含银千分之九百,重量27克)。
KM#4A.2 50CENT 50毫 1936无A,发行量4000000枚,重量13.5克90%银,关门银币。
50分银币开铸于1885年,停铸于1936年,共发行9种,象半精制即PROOFLIKE。
KM17.20CENT 无A 20毫 1937,发行量17500000枚,重量5.4克 68%银。
20Cent银币开铸于1885年,停铸于1937年,共发行了35种。
KM16.1 10CENT 10毫 1923A,发行量21755000枚,重量2.7克68%银。
10CENT银币开铸于1885年,停铸于1937年,共发行了39种。
这套币地高点在自由女神地鼻子上,因运输路途远,流通时间长,能看到鼻子已算不错了。
(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