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手记5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人教版教材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建设。

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课主要介绍了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我过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的标志,也可以说本课就是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始。因此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学习和其他途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秦朝历史、秦始皇等都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和历史评判能力。但是学生也是才接受高中历史学习,对高中历史学习方法还不是熟悉,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说出秦统一的历史背景、皇帝称号的由来、皇帝制度的内涵,了解秦朝主要官职和地方郡县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能列举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对巩固封建专制皇权的作用,正确评价秦始皇。

2、过程与方法论从史出的态度和方法

通过识图和分析材料,了解秦皇帝制度和中央官职的内容和特点,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及与分封制的异同点,从而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客观的、全面的评价秦始皇功过。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研读分析,强化——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态度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秦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感。

四、重点难点

重点:皇帝制度的简历、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难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和作用。

五、教学环境

教具: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本课的板书设计、历史图片、材料解析题的文字材料。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结合问题探究,分组讨论法,列表归纳法,设问导思,讲述法相结合。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上面的图片,设问图片中的人物是谁?有何功绩?后面的是什么工程?教师适当补充引入新课教学。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并六国,一统海内,成为中华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他死后的第二年,属于他的巨大陵墓才最终完工。这年底,即位的皇帝胡亥杀掉了所有修陵的工匠。于是,关于始皇帝的陵墓,只剩下了传说。

关于秦始皇的陵墓,在《史记》中有很详细的记载。这个巨大的工程,动用了70万工匠,历时38年,耗费国家税赋的三分之一而建成。书中说,它是2000年前人类建筑力的极限。然而今天,这里既没有高耸的城垣,也不见巍峨的宫殿,只有一方土冢飘零于岁月时光之中。我们现在就来学习有关秦朝的一段历史

一、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前提: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统一的条件——诸侯争霸

探究一、阅读教材第8页内容,归纳西周灭亡,东周建立的概括以及诸侯争霸的概括。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且相互讨论,学生发言。

(1)东周的建立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诸侯争霸概况

①春秋时期:a.背景: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区、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b.目的: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

②战国时期:a.措施: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不满足自己的封号,纷纷改称“王”。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改革或变法。

b.目的: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3)争霸结果:通过长期的诸侯争霸,实现了局部统一,为秦的统一提供了重要条件。

2、秦的统一:

探究二、结合教材以及初中所学的历史知识,思考秦能最后统一六国的概况、原因以及影响?

(1)统一的经过: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统一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民族、区域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必要的社会基础。(根本原因)战国时期,各国相继实行变法,力图通过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战乱后也渴望统一。商鞅变法后,秦国日益强大,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3)统一的影响: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社会的安顶峰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顺应了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为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情景创设:假如你是当时的秦始皇嬴政,你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国家,你应该如何去巩固自己的统治?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⑴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⑵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⑶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⑷军事上:北击匈奴,南平越族

⑸法律上:颁布《秦律》

⑹交通上:修筑长城、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修建灵渠

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概念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1)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决策而言的,具体指皇帝个人的专权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其特点一是君主个人专断独揽,特点二是大小官僚作为君权代表对百姓实行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的,具体指地方服从中央。其特点一是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二是中央为控制地方重视对地方官员的任用和监督。

2)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3)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行政体制

1、皇帝制(核心)

⑴创立:初并天下后,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皇帝称号的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以“皇帝“之称代替”王“号反映了神话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⑵内容: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⑶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证。

2、中央官制

⑴建立:秦始皇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⑵主要内容:

①秦朝中央的三大最高官职(三公):

a.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

b. 御史大夫:“掌副丞相”,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c. 太尉:“掌武事”,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但秦始皇并未任命太尉,而是自掌军权。

②诸卿(九卿):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⑶特点: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国与家同治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比较完备

(4)作用: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⑴、郡县制的由来和推行

①由来: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②推行: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经过朝廷上的激烈辩论,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废分封、立郡县,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加强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了作用。

⑵、地方官僚机构

①郡:它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②县:它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⑶特点: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的由皇帝任免

(4)郡县制的影响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

政治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不同点

盛行时期

商周等早期社会

秦以后的各个朝代

划分标准

血缘关系

地域差异

官吏产生

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只有俸禄,但无封地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但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

机构特点、作用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另拓展周朝疆域,但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共同点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③、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三、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集体对皇帝无条件负责。

(2)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两对基本矛盾。

2.影响(运用辩证史观、发展史观分析问题)

A、积极:

(1)对秦: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补充: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与完整。

B、消极:秦始皇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最终秦王朝土崩瓦解。

五、、解析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重要的政治制度)

1、含义: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2、形成原因:

a.理论根源:法家思想。韩非子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b.经济根源: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现实原因:巩固统一和维护统治的需要。秦吸取周的教训,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d.历史原因:吸取分封制的教训,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3、评价

①积极作用

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②消极作用

a.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

b.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

c.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和皇权旁落;

d.在封建社会后期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

e.又极易造成党魁专制独裁和一党专政的政治格局。

【本课小结】

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扫荡了旧奴隶主贵族势力,完成了向封建制国家的过渡,加强了君主集权,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即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不管后来的封建王朝作了多少改革,其基本原则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承袭了秦始皇所开创的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2279.html

更多阅读

《鸟岛》第二课时评课稿 鸟岛

《鸟岛》第二课时评课稿今天,我们一起聆听了蔚老师和成老师《鸟岛》第一、第二课时的教学。这两位老师基本功扎实,处理教材到位,各有特点,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主要就成梅梅老师的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这节课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学

童话阅读课《书本里的蚂蚁》 教学实录 书本里的蚂蚁读后感

童话阅读课《书本里的蚂蚁》教学实录和评课记录云帆雨滴记录 孙万寿整理上课老师:常熟市实验小学夏露 班级:二(3)班 上课时间:2008年4月11日下午上课地点:常熟市实验小学活动主持:高子阳(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小学部)读书活动课主评:孙万寿 (兴化

作文《假如我有一匹马》教学手记 我是一匹马作文

第一次作文《假如我有一匹马》教学手记第一次作文《假如我有一匹马》在指导上做了以下的要求:A:假如我有一匹马,先要向别人介绍马的外形,让读者有个整体的印象。B:介绍了马的样子后,要介绍马的来历。这点要求要简单说明。C:假如我有一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刘庆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感悟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借助文章留白处练习

声明:《教学手记5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为网友幻想温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