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兰浙江省婺剧团
陈美兰,女,婺剧旦角。
陈美兰是婺剧新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凭借20余年的舞台艺术实践和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婺剧表演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表演精湛,唱腔圆润清亮、优雅甜美,体现了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提升,为婺剧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一系列出访、接待和巡回演出中,以陈美兰为主的一批婺剧代表人物,能准确地把握机会,广交海内外朋友,使婺剧这一地方传统戏曲跨出国门,进入日本、新加坡、美国、法国、德国、奥地利等国的主流社会,以此带动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交往,为宣传金华作出积极贡献。
陈美兰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得主,更是一位浙江省内外知名的德艺双馨的优秀演员。她曾获得10余个全国、浙江省戏剧会演中的表演最高奖,获得文化部优秀专家、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中青年科技突出贡献人才等诸多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党的十六大代表、浙江省市两级党代表、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浙江省剧协副主席、金华市剧协主席、浙江省艺术系列高级评委、第十一届文华奖戏曲组评委。在掌声、鲜花、荣誉面前,她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文艺工作者,总是以普通劳动者身份,背着铺盖下农村、到社区,从不搞特殊。每年在完成200多场演出任务的同时,她带头进行基本功训练,指导青年演员提高业务水平,在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道德品行各方面为大家做出榜样。
近年来,陈美兰相继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录制《名段欣赏》、《中国地方戏曲名家名段》和2000年春节戏曲晚会,拍摄了第一个婺剧MTV《小青》,参与了三批婺剧VCD剧目的演出工作,并担任电视连续剧《虎踞钟山》中女主角。
诞辰:1964年9月,农历甲辰年
柔情豪气总相宜--记浙江婺剧团陈美兰 |
2000年5月在杭州江泽民接见吴光煜、陈美兰
吃住在农家演出在草台镜头二:寒冬雨夜,泥泞田间,身背铺盖卷的陈美兰刚刚结束一场演出,又风雨兼程地赶往下一个场子。雨水顺着乌黑的发丝淌下无情地弄脏了她未及卸下的妆容。后面跟着的长长队伍,是和她一起同甘共苦的同事们。作为国家一级演员的陈美兰,她与团里所有的演职员都融洽相处,没有半点明星架子。在角色安排上,她服从导演分配,从不挑挑拣拣,演主角,也演配角,当团里人手不够时,她还跑“龙套”。浙江婺剧团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每年都要下乡演出+,,多场戏。尽管已经是获得国家大奖的知名演员,尽管是浙江省文化系统惟一一位出席党的十六大的女代表,尽管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美兰依旧和大家一起卷起铺盖下乡,拒绝住宾馆,吃住在农家。陈美兰对农村群众有着深厚的情感。每年冬季到农村慰问演出,作为主演的她在水泥地面上打地铺,在乡间台子上,任凭北风呼啸,该唱的就唱,该打的就打,让农民朋友看在眼中热在心中。每到一地,台前观众二三万,一再要求加演,经常可以听到台下观众在喊:“ 我们要陈美兰上场,我们要看陈美兰的戏⋯⋯”问她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她说“地方戏剧要生存,就要去找市场。以前,大家每年只排演一、两出新戏,也不大考虑市场效益如何,如此,婺剧在慢慢失去观众。而婺剧的市场主要是在金华周边的县城和农村。他们需要我们,我们就有义务为们多演戏。”问她为什么不住宾馆,她说“以前我就是和剧团小姐妹一起卷铺盖下乡,进工厂演出。如今,不论我拥有多高的荣誉,我始终是一名演员,价值就在舞台上,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才是我的生活。”剧团每年新春下乡演出旺季,也正是省政协委员,市人大、政协常委的陈美兰去省、市参加“两会”的时节,而每个演出点几乎都要点陈美兰演的戏,常常是这村演出未完,下村的人已在等着搬道具。+,,+年春节期间,正在杭州参加会议的陈美兰接到团里的求助电话:义乌复兴村有不少农民希望看她演出的《昆仑女》。会刚一结束,她就赶赴义乌,在车上用面包和矿泉水打发了肚子,赶在晚上-点准时登台。陈美兰在演出时,不管面对的是中央领导,还是农村观众,她都一样认真、一样尽力。就在那天晚上的演出中,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正当陈美兰与扮演河西国公主海飞云的演员紧张开打时,突然她的左眼角被对手的刀尖划破了一道口子,顿时鲜血直流,全场观众顿时愕然,继而,观众高喊“别演了,别演了!”但陈美兰简单包扎了一下,竟闭着一只眼睛忍痛继续演出。就这样熬了近半个小时,快到结束时才上医院医治,令所有在场者动容。还有一次,她在佛堂镇为宣传“十六大”演出时,因草台不平,刚演到第二场,陈美兰脚筋韧带就撕裂了,可她咬牙演完了- 场。当她被连夜送往医院,医生连说“ 不可思议”!她笑着对记者说: “不好意思让观众看我一条腿跪在凳子上演唱的样子!”“ 已经找不到团风这么好的剧团了!” 有人赞叹: “已经找不到这样没有架子的名演员了!”观众称道。1998年,陈美兰应美国一家大企业集团的邀请,赴美演出,赢得当地华人的赞誉。集团老总诚邀她留在美国发展,还提出过一两年将她爱人和儿子一块接到美国来。陈美兰婉言谢绝,她说:“ 我的根在中国,我离不开我的祖国,那里有我的事业和观众!”超越在自我追求在精品镜头三:凌晨两点,陈美兰的房间里还亮着灯光,写字台上的录音机开着,里面传出她在婺剧《昆仑女》中扮演的女主角双阳公主的唱腔。陈美兰边听边做着动作,她是那样专注,那样入神,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突然,她感到有一句唱腔不妥,立即关上录音机,在本子上记着什么。接着又打开录音机,继续边听边做着动作。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凌晨5点,陈美兰趴在写字台上迷迷糊糊地睡熟了,而那架录音机还在响着。浙江婺剧团建团于1956年,近半个世纪以来,剧团主创人员在精品意识的指导下,创作、改编、整理演出了《黄金印》、《送米记》、《三请梨花》、《雪里梅》和《断桥》等许多优秀剧目。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朱基等都观看过婺剧,并给予很高评价。剧团还多次出访美国、法国、奥地利、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受到热烈欢迎。在郑兰香、吴光煜、葛素云等老一辈婺剧艺术家的熏陶下,陈美兰自觉传承和强化了这种精品意识,对每一出戏从排练到演出都千锤百炼、一丝不苟。为了参加2000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浙江婺剧团从1999年初就着手排练新编大型古装婺剧《昆仑女》。《昆仑女》讲述的是北宋时期,西域单国公主双阳以昆仑山为屏障,阻击战争罪人河西国公主海飞云,誓与西域各国平等相待,与大宋朝永世修好的感人故事,是一曲中华民族友善和团结的颂歌。陈美兰从接到扮演女主角双阳公主之日起,除了白天苦排苦练外,还充分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一出戏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打造艺术精品,陈美兰不仅下苦功演好自身塑造的角色,而且还热心为导演出谋划策。婺剧《昆仑女》中有一场戏,说的是双阳公主被围困在雪山上,听到母亲被逼身亡的噩耗后悲愤交加。原来导演精心设计了一大段双阳公主怀念母亲的唱腔,唱腔非常优美。但陈美兰经过对角色的反复体验,认为这样处理太平了,不符合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性格。她提出应该换成一套剧烈的舞刀动作,以表达双阳公主此时此刻内心的激愤之情。导演采纳了她的意见,为双阳公主设计了一套大幅度、快节奏的舞刀动作。这样的处理,既新颖别致,又增强了戏剧的艺术感染力。正是由于陈美兰和婺剧团主创人员的这种精品意识,使婺剧《昆仑女》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优秀剧目奖,并于2002年被评为文化部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2002 年12月在浙江省第九届戏剧节上,浙江婺剧团创作和演出的大型古装婺剧《梦断婺江》获戏剧节最高奖———新剧目大奖。该剧还准备参加来年在杭州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为了使《梦断婺江》在艺术上更上一层楼,导演和作曲集中一个月,对唱腔设计和音乐效果做进一步加工修改。在这一个月中,作为该剧女主角柳彦卿扮演者的陈美兰,除了不断磨砺自己的戏外,还主动与导演和作曲一起进行探讨。在《梦断婺江》的尾声,作曲设计了柳彦卿边唱边舞边弹琵琶,给太平天国将士送行的戏。陈美兰当场试唱后对唱词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不够精炼,比较拖沓,影响了艺术效果。作曲兼作词的同志接受陈美兰的意见,当场就改,改了一次又一次,依然不理想。当晚,陈美兰在家里对唱词边琢磨边试唱。已是子夜时分,她给作曲打去了电话,在电话中把自己改的唱词唱给对方听,边唱边征求意见,电话打了近一个小时。第二天,她又与作曲一起再改,再试唱,直到满意为止。陈美兰有一个习惯,每出戏开演前,她都要比别的演员提前两三个小时进化妆间。她一面精心化妆,一面在脑海中慢慢回放所演剧目的剧情,特别是自己主演的几场重头戏。由于陈美兰戏前准备充分,所以演戏不仅从不出漏子,而且每演一出戏都有出新之处。正是由于陈美兰勤于思考,精益求精,勇于突破自我,才能使她获得众多荣誉,成为当今婺剧的领军人物。陈美兰的履历像她在舞台上塑造的角色一样光彩夺目: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第十届“文华”表演奖得主、浙江省劳动模范……她不到30岁就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不到40岁就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才。日前,陈美兰又获殊荣:继全国第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后,再度问鼎第23届戏剧梅花奖桂冠,成为自茅威涛后我省第二位“二度梅”获得者。
“小青”一炮走红
陈美兰从小是个戏迷,初中毕业考上金华市婺剧培训班时,她才16岁。1985年,浙江婺剧团为全省戏剧节会演,开始排练《白蛇前传》,扮相俊美、刚刚进入剧团的陈美兰被选中扮演“小青”。
到底怎样演小青才能让观众叫好而又不抢主角白蛇的戏呢?陈美兰苦思冥想。负责指导的是杭州有名的舞蹈老师,陈美兰的想法得到了他们的认同,经过探讨,决定以舞蹈表演的手法来反映小青的心情,以与白蛇相呼应。他们设计了10组造型,从中选中六七组在合适的情节推出,一改以往小青在白蛇演唱时只能愣愣站在一旁的形象。
《白蛇前传》在杭州演出引起了轰动,特别是陈美兰扮演的全新小青的形象更是一炮走红。小青对白蛇的姐妹深情,对许仙的爱恨交加,通过陈美兰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时而温情脉脉,柔情似水;时而咄咄逼人、喷射怒火,把小青纯朴善良、敢爱敢恨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是小青的出色表演,当年只有21岁的陈美兰荣获浙江省青年演员一等奖。此后,20多年来,陈美兰又先后在《辕门斩子》、《拷打提牢》、《僧尼会》、《昆仑女》、《梦断婺江》等剧目以及电视剧《虎踞钟山》中担任女主角,塑造过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英姿勃发的巾帼英雄穆桂英,思凡心动、娇羞扭捏的小尼姑,一人兼演仁慈厚道的哑巴父亲和天真活泼的瘫女李美娘等等。
她的表演细腻、唱腔甜润、扮相俊美潇洒、身段干净利落,因而将角色演绎得个性迥异,感人至深。她在《昆仑女》中饰演刚柔相济、大气俏美的双阳公主受到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好评,一举夺得浙江省第八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第一名、第十届文华表演奖、中国小百花奖、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观众最喜爱的演员等,陈美兰和她剧中的人物一样光彩照人。
勤勉入“厅堂”深情下基层
陈美兰的敬业精神在圈内人人皆知,哪里有赈灾义演,哪个重点建设工程的工地需要慰问演出,她都欣然前往。她每年下农村、进工厂,平均演出100多场,从不搞特殊,每次都自带铺盖和剧团小姐妹们一起吃大锅饭,睡地铺,一样领10元一场的演出补贴。
在完成一系列慰问、巡回演出的同时,陈美兰还多次为江泽民、习近平、李鹏、李瑞环、尉健行、曾庆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节目。2001年5月,在杭州汪庄,陈美兰扮演的《僧尼会》中的小尼姑深深吸引了台下的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原定一个小时的演出很快过去了,身边有人上前提醒“时间到了”,江泽民看了一下手表,说:“我看时间还早,继续来!”
江泽民兴致很高,上台吹拉弹唱。他问陈美兰:“会不会唱《洪湖水》这首歌?”陈美兰回答说:“会。”江泽民高兴极了,亲自为陈美兰弹钢琴伴奏,“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
“变脸”走世界
陈美兰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志同道合,11岁的儿子聪明伶俐。
上月,作为浙江省入选的唯一剧目《昆仑女》亮相在山西大同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已经43岁的陈美兰把年轻、俏美的双阳公主表演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观众喝彩声不断。
浙江婺剧团多次出访美国、法国、奥地利、新加坡,陈美兰每次均挑大梁。唱得一出出好戏的她还学得一手变脸绝活,能在瞬间变幻11张脸,精彩绝伦。当层层夸张的脸谱掀去,露出庐山真面目,原来竟是一个俏女子时,观众无不报以热烈的掌声。
载誉海内外的陈美兰从不把自己当成名人。她谦和、热情,不少看过她演出并和她接触过的人说,陈美兰台上戏演得成功,台下做人也同样成功。也许有一天,立意培养年轻人的陈美兰将退居幕后,但她的唱腔乘着美妙的音符,将在你我的心中永远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