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宁出身于北京的一个中医世家,房宁是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院子里长 中医世家网站

1975年18岁的房宁来到北京市郊上地村插队。上地是汉代屯兵之地,是北京地区一处文化遗址。也许是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村子里不少姑娘、小伙儿能写会画,能歌善舞,一表人材,一点不比城里来的“知识青年”差。可是不久,房宁就发现,本村的小伙子娶的媳妇几乎清一色的来自更加贫苦的河北三河县,而本村的姑娘却无论如何都要嫁个城里人,对象即使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也得凑合。性资源的流向最能反映一个社会的差别,它赤裸裸地向人们揭示社会的等级和差距。现实使一心响应毛主席号召、满脑子理想主义的房宁看到了社会的真实、人生的真实。他曾说,农村的经历使他感到困惑,体验了悲凉,也使得他开始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的命运。就是这一情结促使他在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后,决意学习社会科学。

1977年底,房宁如愿以偿考上了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四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当了一名教师。听过房宁的课或讲座的人都领略过他的口才,上佳的口才使他的教师生涯相当顺利,连续的破格晋升使他在同学和同龄人中以最快的速度当上了教授,直到2001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任政治学所副所长。

留意房宁的人会发现,房宁的人生之路并没有多少传奇色彩,可以说是顺风人生。但是从一名在农村插队的“知识青年”成长为一名著名的政治学者,短短20多年的时间,房宁在中国思想界已经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他总能在关键的时刻发出独特的声音,他的思想无可争辩地具有前瞻性。他无疑是一位真正站在思想前沿的中国人。

1987年,他获得了去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机会。也就是这次美国之行使他对西方的繁荣有了一种由表及里的洞察,从而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

当年在同事和家人羡慕的目光下,他怀着激动、好奇的心情飞到了大洋彼岸。然而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学者,房宁并没有沉浸在美国的繁华梦中,而是以一种学者的责任感仔细观察和了解美国社会。他有机会走访了美国很多个州,广泛接触各阶层人民。

有一次一个美国人问房宁:你对美国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房宁说:美国富裕呀。那人又问:你知道我们美国为什么富裕吗?房宁自嘲地答道:我是研究政治学的,对经济学问题不太清楚。那人却说:这根本不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学术问题,这是我们美国人都知道的一个简单道理,我们美国从全世界人的兜里拿钱,装到我们的兜里,我们的生活当然就好了。

这次看似调侃的对话却对房宁产生了很大震动。他开始注意到了美国富裕繁华背后的东西,这也许是他能够走出80年代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的某些意识的开端。由此发端,房宁开始讲述起了另一个美国故事。美国凭借资本、技术、信息的垄断优势,占据了国际经济分工的高端,它乘全球化之机,从世界每个角落赚取超额利润。当巨大的经济剩余流回美国的时候,美国人尽情地享受幸福生活。于是,对全球化的另类描述“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

社会主义是一种和谐:房宁论文选
房宁出身于北京的一个中医世家,房宁是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院子里长 中医世家网站

向西方”进入了当代中国的话语。

仅一年的美国游学使房宁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变得沉重起来。面对风起云涌的全球化浪潮,他感到了中国将遇到的巨大压力。回国后他开始认真研究起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理论,试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找到应对之策。90年代中期,房宁写出了他的第一本学术著作《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引论》,他关于全球化的许多观点以及在中国语境中开始流行起来的一些概念,其实都可以在那本书中找到它们的原型。

尽管《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引论》是一部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论著,但实际上这本书自始至终都流露着他对中国问题、中国道路的关照与思考。像房宁在20世纪发表的所有著述一样,他几乎没有使用过“民族主义”这个词语,但他的思

想实际上是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的理论发端。

如果说《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引论》中民族主义思想还处在萌动状态,那么同年他与王小东等人策划的“中国青年看世界”的民意调查,则是他们对当年还潜藏于青年一代思想中的民族主义思潮的一次公开的发掘和张扬。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王小东称为的“逆向种族主义”,这股思潮给当年那一代人带来深深的迷茫。而90年代中国人在开放进程中对外部世界、对全球化了解的加深,加之中国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社会思潮逐渐地发生了转化。本来就与80年代中国思想界主流格格不入的房宁和另一位也在苦思中国出路的学者王小东,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风向转变。他们知道对未来具有决定作用的是青年,是青年一代的思想,于是他们想到要搞一次面对青年的民意调查,以了解当代中国青年对世界、对中国的真实看法,从而诉诸青年、诉诸未来,以振作国人的民族精神。《中国青年报》的记者马明洁对他俩的想法表示认同。

1995年5 月30日,由房宁、王小东和马明洁策划的《中国青年看世界》调查问卷在《中国青年报》公布。这是中国民间第一次通过报纸公开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也是第一次调查中国公民对国际问题的看法,得到社会的强烈反响。问卷公布的当天就已收到读者的反聩,一个月后问卷回收达到了12万份,超过了当年《中国青年报》发行量的15% ,也完全出乎房宁等人的预料。

在这个调查中,策划者设定的诸多问题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三个问题:“你认为对中国最不友好的是哪一个国家?”“你认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个国家?”“你最不喜欢哪一个国家?”结果出人意料:75% 的人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美国。

由于这一调查代表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青年真实的思想动态,因而引起世界的哗然,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及《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东京新闻》等媒体不但作了报道,还转摘了部分问卷的内容,并以专题分析文章对此次调查进行深度透视。这些媒体普遍认为,这次发生在中国的令人预料不及的民意调查,预示着当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一场即将到来的爱国主义的热潮。

在持续的新闻轰炸中,尽管主要策划人之一的房宁一直拒绝接受采访,但他还是作为一个新闻人物,引起国内外的关注。美国的一些学者在了解房宁的经历后不无感慨地说,美国的经历没有把房宁熏陶成一个亲美的学者,反而造就了一个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令人不可揣度。有人戏谑道:美国送给中国一个民族主义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2146.html

更多阅读

真实的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大学的真实现状

谨以此文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校庆的私人纪念。用白色石头雕成的吴玉章半身像安放在人文楼的正中。今晚,当教二草坪上的舞台陷入狂欢之中的时候,吴校长深邃的眼神,将穿透那两层玻璃门,静静地注视着这一片喧嚣。他是个布尔什维克,他又不完全是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我们来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挂号

9月8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蓝天白云。丹桂飘香的季节,胡小鹄也收获了他成长的又一个新台阶。这一天,我们奔赴北京,送胡小鹄进入了美丽的中国人民大学。这不是最好的期盼,但这是极为欣慰的收获。无论是爸爸,还是儿子,人生又翻篇了。期待着小子

以中国人民大学校史的尺度看历任校长 中国人民大学历任校长

元淦恭按:自中央巡视组简要通报在人民大学的巡视结果后,校内外议论纷纷。尤其是最近,更是传言四起,风声鹤唳。今天重发的这篇旧文,写于2011年11月24日,即陈雨露接替纪宝成当天,较人人网上的原稿略有改动,供各位读者参考。一、人民大学的源与

声明:《房宁出身于北京的一个中医世家,房宁是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院子里长 中医世家网站》为网友北回归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