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宝岛台湾景点简介

宝岛台湾旅游景点简介

一 桃园县

桃园县位于台湾的西北部,过去因县内遍植桃花,缤纷馥郁,而有桃仔园或桃涧之称,清光绪12年(1886年)正式以桃园为名,1941年建制为桃园县。县内地形大致可分为沿海平原、丘陵台地、高山地形三大部分。该县面积1220平方公里,人口135万。

1.豆干

2.地瓜饼

3.龙潭花生软糖

4.金河冬粉丸

5.陈记小吃

基本概况

  桃园县西北濒临台注海峡,东北接台北县,西南与新竹县、东南与宜兰县交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埤塘密布。该县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前,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后大批闽、粤沿海居民移居这里,因开发初期遍植桃树,故有桃园之称。全县面积为1220平方千米,辖桃园、中坜、平镇3市,大溪、杨梅2镇和8乡,截至2007年,人口约135万。桃园是台北的交通门户,环岛铁路、公路、南北高速公路均经过桃园,并有高速公路通桃园国际机场,北部横贯公路自大溪、复兴穿越雪山山脉进入宜兰,西北沿海有滨海公路,交通极为方便。[1]

  “桃园”的名称,由来自这里以前是一个长满桃花的地方。

  该县县治设于桃园市,而中坜市、平镇市、八德市亦为本县重要城镇。

  桃园是台湾重要的工业区,包括中坜、幼狮、平镇、龟山、大园、林口(包含台北县林口乡和桃园县龟山石门水库乡)、观音工业区。

  中正国际机场为台湾的大门,位于本县大园乡,由国道二号与台湾各地联络,并且是台湾北部重要的货物空运站。

  中坜市有台湾的中央大学,桃园市有私立中原大学。位于石门水库区及其上游的复兴乡是县境高山族分布区。石门水库及其附近地区已成台湾省北部一大游览区。

历史沿革

  桃园早期是平埔族的居住地,后来客家人、福佬人来到此地,成为目前闽客混居地区(北桃园:福佬人,南桃园:客家人)。而位居北部横贯公路上的复兴乡,则是台湾原住民泰雅族的聚居地。

  桃园县土地开发始于清雍正、乾隆间,因曾多植桃树,旧称桃仔园。初属淡水厅,后分属淡水、新竹2县。日本占据后,初隶台北县,后改桃园厅,又改隶新竹州。台湾光复后,1950年始设县。[2]

  桃园过去因县内遍植桃花,缤纷馥郁,而有桃仔园或桃涧之称,清光绪12年(1886年)正式以桃园为名,1941年建制为桃园县。

  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其中原新竹县合新竹市分为桃园、新竹、苗栗三县。桃园县管辖桃园、中坜、大溪3区,计13乡镇,334081人,面积1267.2340平方千米。县政府设于桃园。 

  桃园县:辖桃园、大溪、中坜、杨梅4镇,及芦竹、大园、龟山、八德、龙潭、平镇、新屋、角板9乡。 1954年10月31日,角板乡更名为复兴乡。1967年6月7日,中坜镇改制为县辖市中坜市。1971年4月,桃园镇改制为县辖市桃园市。1992年3月1日,平镇乡改制为县辖市平镇市。1995年1月1日,八德乡改制为县辖市八德市。

  2011年元旦,桃园县升格准“直辖市”[3]

地形地势

桃园县

  县境地势以中坜—桃园台地为主体,自东南向西北海岸缓斜,本是淡水河主源大嵙崁溪入海所成的古冲积扇,后因大嵙崁溪自石门北折经台北盆地今道入海,境内遂无较大水道经行。县境古冲积扇上有无数“淄池”分布,供蓄水灌溉之用。1928年桃园大圳建成,1963年石门水库大坝竣工,水利条件大见改善。

气候资源

  年均温约21℃,冬季虽受东北风影响较强,但气温不低于10℃;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夏雨较多。

工业农业

  农业发达,以盛产稻米、柑橘、茶叶著名。桃园和中坜两市近年工商业有较大发展。工业有炼油、化学、纺织、制茶、水泥等。[2]

  桃园县是台湾产稻米区之一,有“北部粮仓”之称。从事农业的人口约22万余人。年产稻米19万余吨,占全省第四位。粗制茶产量居全省第二,还生产甘蔗、柑桔等。全县工厂有6000余家,从事工业人口约27万余人,工业以石油冶炼、化学、制药、橡胶制品为主。[1]

旅游资源

  桃园县除北横风景线外,著名的风景区还有石门水库、角板山公园、虎头山公园、中正公园、大园海滨公园、龙潭水上乐园,以及竹围海水浴声、观音海水浴场,四陵温泉、赫威神木群、拉拉山神木群。

  桃园县的观光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的大溪、龙潭、复兴等乡镇,如大溪老街、李腾芳古宅、齐明寺、莲座山观音寺等文史古迹,以及著名的大溪豆干、木器等;环石门水库一带,有龙珠湾、童话世界、昆仑药用植物园、龙溪花园、寰鼎大溪别馆等景致秀丽的游乐区,龙潭乡的小人国也是此区的要角,而水库盛产的鲜鱼更打响了石门活鱼的名号。北横公路是本县最精彩的旅游动线,串连起慈湖、角板山风景区、东眼山森林游乐区、小乌来风景区,以及巴陵一带的达观山自然保护区、嘎拉贺温泉等,而夏季碰上水蜜桃产期,更可大啖一番。滨海方面,永安与竹园分别为桃园县南北两大渔港,伴随渔业发展而成的观光渔市及林立的海鲜餐厅,则成为旅游桃园滨海地区的主角。[1]

 旅游景区

  桃园县的观光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的大溪、龙潭、复兴等乡镇,如大溪老街、李腾芳古宅、齐明寺、莲座山观音寺等文史古迹,以及著名的大溪豆干、木器等;环石门水库一带,有龙珠湾、童话世界、昆仑药用植物园、龙溪花园、寰鼎大溪别馆等景致秀丽的游乐区,龙潭乡的小人国也是此区的要角,而水库盛产的鲜鱼更打响了石门活鱼的名号。北横公路是本县最精采的旅游动线,串连起慈湖、角板山风景区、东眼山森林游乐区、小乌来风景区,以及巴陵一带的达观山自然保护区、嘎拉贺温泉等,而夏季碰上水蜜桃产期,更可大啖一番。滨海方面,永安与竹园分别为桃园县南北两大渔港,伴随渔业发展而成的观光渔市及林立的海鲜餐厅,则成为旅游桃园滨海地区的主角。[4]

  观音风景区

  观音乡观音村位居桃园海岸线中点,与接邻的新屋乡同为开发已久的乡镇,有甘泉寺石观音、白沙岬灯塔等名胜,虽居海角一隅,却颇负盛名。

四棱温泉

  甘泉寺原名观音寺,光绪年间,庙旁忽见涌泉,泉水甘甜清冽,据闻可治百病,乡民竞相至此取水饮用,观音寺遂改名为甘泉寺,乡民并在泉水涌出处设有甘泉井,并兴建小亭,供奉观音大士像;其后神迹远播,寺宇不断翻修,而成今日宏伟的规模,长久以来便是当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自甘泉寺往海边遥望,可以看到白色圆形的白沙岬灯塔拔地而起,灯塔完工于1901年,塔身以砖材建造,高36.6公尺,为全台第二高的灯塔。塔基巍峨耸峙于一片绿野之中,若循梯登临其上,四野景致尽在眼下。

  由甘泉寺往海滨而行,可见一座高达20余公尺的观音巨像立于中兴路底,巨像系仿基隆中正公园观音像外形,慈眉善目,呵护脚下的乐土。

东眼山森林游乐区

  东眼山森林游乐区位于桃园县与台北县交界的山林间,因山形酷似“向东眺望的大眼睛”而得名,海拔高度在650~1212公尺之间,面积916公顷,是台湾北部面积最大的森林游乐区。

  园内森林资源以绵延数百公顷的柳杉人工林为主,另有樟科及壳斗科等天然阔叶树散布其间;繁茂的森林中,孕养了不少的鸟类、昆虫、两栖类及平地少见的植物,沿着石阶坡道,观鸟赏蝶皆适宜。邻近之北插天山尚有珍贵的台湾山毛榉纯林,每年10月底至1月间,树叶由黄渐红,景色之美不输枫槭。

  目前园区内已完成游客中心、景观花园、景观步道、自导式森林步道、森林浴场、化石区等设施。游客中心内设有生态教育展示室,是游客认识森林的第一站;中心后方的自导式步道是全区重心,游客可带着摺页,配合步道沿途的解说牌,造访好汉坡、无壳蜗牛、活化石、五福临门、情人伞等10余个景点,享受自然观察的乐趣;若循步道主线可登上海拔1212公尺的东眼山顶,远眺复兴、三峡、台北盆地一带景观,享受君临天下的快意。整条步道绕行一圈约需2个半小时;体力稍差者可循山腰的步道支线先行下山。游客中心下方的东眼山林道,彷如一条林业展示步道,可通往化石区观赏千万年前的生物遗迹,林道末端尚有一方造林纪念石,记载着东眼山伐林与造林的艰辛历史,沿途森林浴场小径穿梭于柳杉林间,尽头则是通往满月圆的东满健行步道,亦是著名的登山路线。

小乌来瀑布风景区

  小乌来瀑布风景区位居于宇内溪溪谷,以清新秀丽的瀑布与峡谷风光见长,尤其以小乌来瀑布、龙凤瀑布、风动石等景观最著名。全区充满原始自然之美。

  小乌来瀑布为当地一连串瀑布的终点,瀑水沿着陡直的山壁湍急而下,水花翻飞、水气氤氲,因神似台北县乌来瀑布而得名。瀑布以公路旁的四层观景台为最佳瞭望点,观景台下方另有小径通达瀑布下方,在横跨溪谷的小桥上欣赏瀑布,水气于溪谷中奔腾不止,又是一番景象。

  风动石高约5公尺,底部以7小点接触地面支撑一、二十公吨的重量,颇令人称奇。由风动石旁的岔路左行,可经和平吊桥至龙凤瀑布,瀑布分为上、下两层,因此谓之龙凤,虽不若小乌来瀑布般壮阔,但瀑水绵延流长,深藏山中,更显清幽雅致。

角板山公园

  角板山位于复兴乡大汉溪上游,海拔636公尺,此地四季气候温和,群峰罗列,空气清新,故有“台湾庐山”之美称。

  角板山公园位于角板山西南侧,园内古木参天,十数棵高大的枫树,在深秋时常以凄艳的枫红,引人驻足遐思。

  公园一隅有石阶可抵大汉溪畔,并有吊桥联系对岸的溪口台地。台地外观为四层台阶式的地形,四周陕谷高峰林立,大汉溪蜿蜒在侧,自石阶处远眺,山光水色,尽收眼底。

桃园大溪

  占地二十多公顷的两蒋陵寝实分两处,都是传统四合院建筑,周边依山傍水。据称,大溪镇的景色与蒋介石故乡奉化溪口镇相似,他将建在此地的四合院式“洞口宾馆”改为行馆,为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更名为“慈湖宾馆”。陈水扁在任期间大搞“去蒋化”,台军方于2007年12月24日起暂停慈湖及头寮陵寝开放,并从2008年元旦起正式撤哨。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台湾“三军仪队”于6月21日上午9时重回桃园县两蒋陵寝,但只限假日或重要节日的上午9时至下午5时才进驻,每一小时交接班操演。

  慈湖俗称埤尾,位于桃园县大溪镇,是一座人工水库,分前后两湖,以溪水相通。当年蒋介石因此地景色清疏宜人,与他的老家浙江奉化相似,遂取名为“慈湖”,以纪念慈母王太夫人。蒋介石逝世后,灵柩奉厝于此,这里也安置着其子蒋经国的遗骨。“蒋介石去世的那天是清明节的深夜,大雨滂沱,那天慈湖的溪水全部涨起来连成一片……最头疼的是拍蒋公葬礼,为了维持庄严肃穆的气氛,不能够打闪光灯,我们只能支起三角架,慢慢地拍。”在慈湖大门外,亲身经历过“两蒋”时代的《联合报》记者吴先生为我口述历史。

  不过可惜的是,慈湖陵寝在去年10月就因民进党当局撤去驻守宪兵而被迫关闭,我也只能止步于绿顶黑柱的大门外。好在陵寝外的雕塑公园云集了141座蒋介石雕像,仍可以参观。这些塑像原本散落于台湾各个角落,陈水扁在任时以“去蒋化”为名推行“去中国化”,遍拆全台蒋介石塑像。颇具眼光的桃园县政府彼时却“逆风而上”,收集起这些废弃的蒋介石塑像,串联县内“两蒋”景点力推“两蒋文化园”之旅,未雨绸缪开放大陆游客后的商机。

  这些塑像涵盖了蒋介石各个时期的形象,既有北伐战争时期跃然马上的勃然英姿,也有冥思的半身塑像,不过最多的还是大小不一的手拄拐杖立像,塑像背已佝偻,想来描述的是来台以后的蒋介石形象。[5]

石门水库

  石门水库是东亚地区最大规模水库,位于中国台湾省桃园县龙潭乡东南隅,湖光山岛内驰名,风景区景点可连结十几处。

  桃园县石门水库位于大汉溪中游,横跨龙潭、大溪两个乡镇,因溪水出口处有两座小丘对峙,如同石门因而得名。是台湾地区著名的人工湖之一,兼有发电、灌溉、观光等多方面的效用。

  游览景点大多集中在水库大坝附近。坝高133米,设有后池堰、发电厂、石门大圳及环湖道路,是东南亚最大的水利工程。坝顶有一座高台,高耸峙立,登高远眺,远山近水,秀丽的风景如诗如画。坝下六条并排的溢洪道像特大号的滑梯,一遇山洪即可开闸,顿时六条蛟龙奔腾而出。在其下游建有七彩喷水池,飘玉飞银,甚为美观,池畔座落一凉亭,为牌坊式水池建筑,新颖大方。大坝附近饭店、旅馆林立,各式的公园、游乐园相继开放,为水库景区啬添了许多热闹。如果乘游艇观光,则为另一趣事,湖面波光粼粼,两岸青峰翠峦,“青山环水水环天”,使人心摇神荡。水库南端有个小小的半岛,阳光下好似一颗莹洁玉盘上的绿珍珠,人称“仙岛”,百花繁茂,别有洞天。东边折阿姆坪,则是垂钓、露营、划船的好地方。[6]

风味小吃

  桃园开发历史不算久远,因此较缺乏“历史性”的美食特色,然而各乡镇间有着颇大的地理差异,这种山海平原间的差异反而影响桃园人的饮食习惯,例如沿海地区的海鲜与陂塘中饲养的鹅鸭,中坜与龙潭因地贫而盛产花生,石门水库、北横、大汉溪等靠山滨水之地,亦提供了源源不绝的丰盛食材,形成今日桃园美食山海各异的地理特色。

  桃园小吃虽未能在浩瀚的台湾美食名录中闯出名号,但业者凭借着数十年的经验累计,倒也开创了地区小吃的一片天空,如老牌新明牛肉面、金河冬粉丸等。而信宏鹅肉店则占尽新屋盛产鹅肉的地利之便,奠定鹅肉专卖的权威地位,此外,地方族群色彩融入滇缅风味,造就了云南村美食。而龙潭的花生糖、石门的活鱼、大溪山溪产等,皆能充分发挥当地特色,丰富了桃园美食的多样性,也给予食客更多的选择。

大溪豆干

  豆干是众所周知的大溪特产,黑豆干尤具代表,其源于四代相传、迄今已逾70年的黄日香,其开业始祖黄屋监于豆干易馊坏,遂发明以焦糖染色的黑豆干,延长其保存期限。黑豆干好吃的秘诀,在于研磨豆浆时即混入香料,使豆干内外皆香气十足,尤其卤后放凉再食用,滋味更佳。

  除历史悠久的黄日香外,制作豆干的老店尚有系出同门的黄大目,与具有60余年历史的万里香等;而林立的豆干店已成为大溪镇上主要的街景。除了黑豆干,蒜蓉、沙茶、卤汁等各种口味的包装豆干外,现卤的黑豆干、素鸡、素肚,香喷喷、热腾腾,加一点蒜汁、辣椒,洒上一把香菜,滋味令人久久不忘。

地瓜饼

  地瓜饼为大溪的另一项土产,昔日大溪人以地瓜蒸熟后捣成泥状,与红糖、糯米粉拌匀,裹上薄薄的面皮,烘焙成颜色与形状都像满月的地瓜饼,既是大溪人中秋节少不了的应景食品,亦是平日生活的可口小点。好吃的地瓜饼内馅Q软、甜而不腻、皮薄而不硬,但因地瓜馅不耐久放,得每日现做,故新鲜是品赏地瓜饼的第一要素。大溪镇上的大小糕饼铺几乎都有贩售地瓜饼,惟以百年老店的合珍香及永珍香、振馨轩较知名;此外,以槟榔心芋头所做的芋头饼、白豆沙饼、咖哩饼也值得一试。

  除了豆干与地瓜饼,传承四代的百年油饭、人情味十足的里长嬷碗粿、野味大全的腹中补食班,和唤起童年美味的正丰米麸、赖妈妈豆花等,都是兜游大溪时,令人难忘的好滋味。

龙潭花生软糖

  满庭香为龙潭花生软糖的创始店,鉴于硬式花生糖不受老人与小孩的欢迎,于是以麦牙糖作底创造出花生软糖;而由于麦芽多白糖少,因此较不粘牙。口味上,除了原味外,尚添加了姜汁、椰味、茶香、海苔、香菜等,甚至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巧克力,也成为新一代产品的主角。除了满庭香,其第二代所经营的龙情、龙香等名号,不仅传承了老店的风味,在包装与店面方面更趋新潮,为龙潭花生软糖注入新血。

金河冬粉丸

  30多年的老字号,汤头以中药、香料、虾米、扁鱼制成的独门沙茶酱调味,让自制的鱼丸更有味道,而店中无论是鱼丸馅、瓜子肉、卤肉,都是用黑猪肉现卤现做,而且都是上肉,绝不油腻;此外,台南来的盐水南洋鱼,是以咸水鱼场养殖,没有土腥味,肉质细致,再以客式豆酱清蒸,风味独具。

陈记小吃

  平镇市忠贞里为一处滇缅移民的眷村,在忠贞市场附近即有多家云南小吃店,提供道地滇面美食,其中尤以店龄40年的陈记小吃,最能保有云南原味。店里的米干、米线、豌豆粉皆为云南家常小吃,米干及米线均为纯在来米做成,口感有如客家饭条,豌豆粉则是将豌豆磨成粉,蒸熟放凉后自然结成冻状,滑润爽口,而以草果、花椒、芫萎子等香料制成的酱料更是少不了,若再加上酸辣的云南泡菜,风味更佳

二、中台禅寺

1.药师七佛塔

2.万佛墙

3.光纤背光、天花

4.大帷幕玻璃

5.中台禅寺图书馆

中台禅寺中台禅寺简介

  中台禅寺位于台湾省南投县埔里镇一新里,由惟觉老和尚住持,于1994年(“民国”83年)创建,目前在全省有80多家分院,并且定期举办神修活动;中台禅寺规模庞大外观融中西工法,寺顶高耸壮观,更是让信众们赞叹,中台禅寺整个新建筑乍看下仿佛金字塔形态,实为佛教建筑另一巨作。

中台禅寺的建筑风格

中台禅寺佛像

  中台禅寺自“民国”83年创建后,又于西元1994年至2000年开始重新规划改建,今日的中台禅寺建筑外观庄严宏伟,惟觉老和尚与名建筑师李祖原居士对于中台禅寺的建筑内涵融合了中西工法,并且运用『直了成佛』的顿悟法门『因次第尽』的渐修精神,还有古代丛林的风格,将艺术、学术、宗教和文化融为一体,却不失禅宗的风格,令人为之赞叹;中台禅寺除了建筑令人赞赏,硬体设备也相当完善,有禅堂、四天王殿、菩萨殿、三世佛殿、讲堂、知客室、大寮、斋堂让信众参拜、使用。

中台禅寺的四天王殿

  四天王为守护佛法的神明,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及『北方多闻天王』,神像手中分别拿著象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法器;四天王殿为中台禅寺主体的殿堂,『弥勒菩萨』供奉于殿堂中央,弥勒菩萨的背後有身著甲胄、合掌擎剑的『韦驮菩萨』,而四大天王像则分镇在殿堂四周,神像皆以山西黑花岗雕制;四天王像高度约12公尺,重达100多吨,四天王的金刚严肃的眼神令人为之震撼。

中台禅寺的大雄宝殿

  中台禅寺的大雄宝殿位于主体建筑的二楼,从四天王殿直上阶梯即可到达,大雄宝殿即是佛教丛林道场中供奉佛像的正殿,一尊由印度红花岗岩雕琢而成的释迦牟尼佛镇坐于殿堂中央,中台禅寺大雄宝殿整体的空间设计以红、灰为主色,侍立两旁的多闻阿难尊者与苦行迦叶尊者代表著修行的精神。

左图 中台禅寺建筑

中台禅寺的地藏殿

  中台禅寺的地藏殿供奉著大愿地藏王菩萨,神像以巴西白玉雕刻成,坐于刻著六道图相的莲台,这六道图腾以浮雕呈现,整座背墙恭刻着以喷砂电脑科技所浮雕完成的『地藏王菩萨本愿功德经』全文共计10000多字,规模堪称台湾最大,实为令人惊叹。

中台禅寺的万佛殿

  进入中台禅寺十六楼的万佛殿,挑高三十九公尺的空间,让人一进入殿堂顿觉豁然开朗。万尊铜铸药师佛及八十八佛,罗列于周围墙面成就金碧辉煌的万佛墙,万佛殿因此得名。大帷幕玻璃与药师七佛塔,更是万佛殿中增益庄严而巍然的精心建构,使得整座殿堂宛如十方诸佛护佑之佛国净土。

药师七佛塔

  药师七佛塔是一项传统大木作,以精致工法不含铁钉接榫而成,表现出传统飞檐、斗拱的建筑特色,安立于万佛殿中央的药师七佛塔,在缅甸柚木古铜色泽及淡淡的柚木清香中,更加显得沉稳且庄严。七佛塔所在位置,为中台禅寺中轴线的中心。透过莲花瓣外型的大帷幕玻璃向内看,整座塔古典庄严清晰可见。中台禅寺整体建筑外观以佛塔(梵语stupa )的外型,七佛塔建构于禅寺中心,佛塔中有佛塔,形成 “ 塔中塔 ” 的建筑特色。呈现出《妙法莲华经》中的诸佛圣境: “ 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横二百五十由旬,从地涌出,住在空中。 ……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华经,为大说。 ”

  塔高七层的佛塔,各层分别供奉着铜制药师七佛: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宝月智严威音王如来、金色无垢宝光妙行成就如来、无忧胜吉祥如来、法海雷音如来、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与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七佛又做七躬医王,各各住于东方四恒河沙乃至十恒河沙的世界中,各以发持的广大愿行,教化度众。药师佛,全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意为大医王、大药王,乃因药师佛以大悲心体察众生病难,立下十二大愿,弘誓救拔解脱一切,令得身心安泰,远离国界不安、身心困苦等难境,以其因地愿行与果德名号 “ 药师如来 ” 。而关于 “ 琉璃 ”之称号,则是以琉璃本身莹彻有光的形象,来表喻此尊佛陀的言行是通透而明白,正大而光明。且药师佛在因地修行时曾发愿,愿能修得琉璃之身,光照三有,开显一切众生本来佛性;《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如此记载:“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明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在药师七佛塔中的壁面上,供奉着以手工线雕的工艺技法,重新呈现天宁寺拓本五百罗汉圣像,由于原版的天宁寺罗汉圣像,早在元末时期毁于祝融之灾,而今日的圣像乃是由拓本所造,而今以线刻方式雕刻重新呈现,将年代久远的古迹,以现代艺术工匠的技法重现于世,为佛教典藏的古迹重新付予新的生命,更显出佛塔的殊胜。壁面之外,恭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的经文,镶刻在佛塔的四周外墙,在铜版镀钛蚀刻的铸炼下,古铜雾金的字句,处处传达着佛陀慈悲的深切教意,如此,佛、法、僧三宝,环绕在药师七佛塔的内外,交相传递着三宝护佑众生,众生护持三宝的菩提大愿,在右绕佛塔时,愿生生世世广发菩提愿行,充塞于心,也沛然于天地。

万佛墙

  站在药师七佛塔旁环视万佛殿,由两万尊的铜质药师佛,与八十八佛圣像镶嵌于墙面,所形成的万佛墙,佛佛相互辉映,宛如一处金碧辉煌的佛国净土。铜制的药师如来圣像,经过纯手工打造雕琢,透过过火、冷却、上胶、刻线、锻造、抛光、电镀等精细的制造过程,方能完成一尊佛像,全部的佛像历时逾二年方得完成。近距离瞻礼万佛,便能见到其中收敛柔软的曲线,以及一道道古沉厚实的凿炼,展现于佛像慈眉垂视的圣颜。在万佛殿的两侧V字型开口处,有着一百零八尊以玻璃喷砂所完成的佛像,期勉行者当如法修行,断一百零八烦恼障碍,趋向圣流。向上仰望,位于廿三楼踩空式莲花台的基座下方,更有四十二尊玻璃喷砂佛像,为来访的参礼者揭示十方一切菩萨,经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觉、妙觉等四十二阶位的修证次第,成就圣果。在至心擎掌合十、作礼围绕的当下,愿与十方诸佛同一发心、同一愿力,体现诸佛菩萨深切的慈心大愿,落实修证,成就佛果,化无量众。

光纤背光、天花

  具有只传光、不导电、低温传输、不惧水等安全特性的光纤科技,是现代光电的高科技产物;万佛殿中二万多尊铜铸药师佛的背光,即是巧妙的运用光纤,提供了安全省电的效果,为一尊尊赤铜色的药师佛圣像,呈现色彩变化的柔和背光。在夜间,尊尊万佛的光纤背光,与三十九米上方的光纤天花,柔和的光线,变化的色彩,为光明的万佛殿,呈现佛国净土琉璃宝光,百千万色的庄严富贵。向上抬望万佛殿顶层的天花,一道道沉稳且柔软的光纤微光,正在三十九公尺远的上方,畅亮庄严地勾勒出佛国气象。十条放射状的间接照明,在瓣瓣莲花之间,向外放光,代表着十法界层层推演,互融互摄而成;而在中央,是一朵层层相叠的清净莲花,细心观察下,便会发现莲花的中心,是以空心的方法所表现,亦代表了一切表相,终当归于一真法界,不偏不倚,无实无虚。

大帷幕玻璃

  万佛殿中,两侧莲花瓣型的大帷幕玻璃,巧妙地牵引万佛殿内外景致的互动,同时也将万佛殿中沉静庄严的诸佛愿力,向外宣流于十方法界。高三十公尺,宽十六公尺半的大帷幕玻璃,由德国专业厂商设计、承制的大帷幕抗拉结构玻璃,是一种无梁柱、无背档的无框架式设计。整面的大帷幕玻璃在承受外力时,就如同网球拍受力原理一般;由帷幕中的钢索结构支撑。沿着水平钢索及垂直钢索交织成的主结构,再以钢索爪件固定每一片玻璃,形成耐压耐震的结构,在遇到外力作用时,可产生约四十三点九公分半的震弧,约计可承受二十吨的拉力作用,安全系数极高。白昼时分,远观中台禅寺,所有参访的大众,皆能透过透明洁净的大帷幕玻璃,清楚看到其中的药师七佛塔;当暮色降临大地,万佛殿的光线由内透出,耀明十方,宛若俯视众生的慈悲眼眸。在如此和煦临照大地的光明中,融和着药师七佛开晓众生、救拔苦难的愿心,传达出万佛接引十方的慈悲,令人遥见倍觉切近自心,宁静悠远。

中台禅寺图书馆

中台禅寺图书馆位于主体一楼后方,即是提供大众深入经藏,研究经教之重镇。目前藏书共约三万余册,除收藏佛教经典及图书外,更广集文学、史学、哲学及艺术类等世学书籍。图书馆内设有公共阅览区、杂志区、个人研究室、电脑查询区、转录室、待检书区等多元化及多功能的空间。在藏书方面,馆方尤致力于佛教大藏经的典藏及供养,“藏经阁”内典供有《原木刻版乾隆大藏经》、《龙藏》、明版《嘉兴藏》、宋版《碛砂藏》、《中华大藏经》、《巴利藏》、《永乐北藏》、《洪武南藏》<注2>等十五种版本之藏经,在全世界典藏佛教大藏经中堪称完备者[1]。

日月潭

台湾·玄光寺日月潭地标

日月潭位于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是台湾唯一的天然湖,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湖面海拔760米,面积约9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0米,湖周长约35千米。日月潭四周群山环抱,重峦迭嶂,潭水碧波晶莹,湖面辽阔,群峰倒映湖中,优美如画。每当夕阳西下,新月东升之际,日光月影相映成趣,更是优雅宁静,富有诗情画意。日月潭中有一小岛远望好象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名珠子屿(光华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弯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中文名称:

日月潭

别名:

水沙连

行政区类别:

台湾省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

地理位置:

南投县 鱼池乡

面积:

7.73平方公里

方言:

闽南话

著名景点:

文武庙, 孔雀园

三、日月潭

  日月潭是台湾第好卡就即可收看的“天池”,地处玉山山脉之北、能高瀑布之南,介於集集大山(潭之西)与水社大山(潭之东)之间。潭面辽阔,海拔约760公尺(2,495呎),面积约900余公顷。旧称水沙连、龙湖、水社大湖、珠潭、双潭,亦名水里社。潭中有小岛名拉鲁岛(旧名珠屿岛、光华岛),以此岛为界,潭面北半部形如日轮,南半部形似月钩,故名日月潭。潭水碧蓝无垠,青山葱翠倒映,环山抱水,形势天然。该潭除可泛舟游湖、赏心悦目外,其环湖胜景殊多,诸如涵碧楼、慈恩塔(9层塔,高约45公尺〔148呎〕,建於海拔955公尺〔3,133呎〕之青龙山上,为环湖风景区之最高点)、玄奘寺、文武庙、德化社、山地文化村及孔雀园等。2009年,日月潭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湖周35公里,水域9平方公里多,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全国少数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其地环湖皆山,湖水澄碧,湖中有天然小岛浮现,圆若明珠,形成“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美丽景观。清人曾作霖说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陈书游湖,也说是“但觉水环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300年来,日月潭就凭着这“万山丛中,突现明潭”的奇景而成为宝岛诸胜之冠,驰名于五洲四海。 

  环潭一带地方古称水沙连,分属南投县鱼池乡,是高山族曹族人的聚居地。相传日月潭之发现要归功于一只神鹿:300年前嘉义县有40个山胞集体出猎,发现一只体型巨大的白鹿窜向西北,于是尾随追踪。他们追了三天三夜,白鹿在高山富林中失去踪影。山胞们又在山中搜寻了三天三夜。第四天,他们越过山林,面前豁然开朗,只见千峰万岭、翠绿森林的重重围拥之中,一派澄碧湖水正在晴日下静静地闪耀着宝蓝色的光芒,就像纯洁的婴儿甜蜜地偎依在母亲怀中酣睡。山胞们又发现:碧水中有个树木茂密的圆形小岛,把大湖分为两半,一半圆如太阳,其水赤色;一半曲如新月,其水澄碧。于是他们把这大湖称为“日月潭”,那小岛叫做“珠仔屿”。他们发现这里水足土沃,森林茂密,宜耕宜狩,于是决定全社迁居此地,带头的部落首领就是今日曹族酋长“毛王爷”毛信学的祖先。

地理分布

  台湾旧称水沙连,又名水社里和龙湖,位于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堪称明珠之冠。在清朝时即被选为台湾八大景之一,有“海外别一洞天”之称。区内依特色规划有六处主题公园,包括景观、自然、孔雀及蝴蝶、水鸟、宗教等六个主题公园,还有八个特殊景点,以及水社、德化社两大服务区。

  日月潭由玉山和阿里山漳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环潭周长35公里,平均水深30米,水域面积达900多公顷,比杭州西湖大三分之一左右。日月潭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是台湾八景中的绝胜,也是台湾岛上唯一的天然湖泊,其天然风姿可与杭州西湖媲美。湖面海拔740米,面积7.73平方公里,潭中有一小岛名珠仔屿,亦名珠仔山,海拔745米。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一弯新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日月潭本来是两个单独的湖泊,后来因为发电需要,在下游筑坝,水位上升,两湖就连为一体了。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故名珠仔岛,现在叫光华岛或拉鲁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如日轮,南半状似上弦之月,因名日月潭。旧台湾八景之一的「双潭秋月」就是由此而来。

  日月潭之美在于环湖重峦叠峰,湖面辽阔,潭水澄澈;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七月平均气温不高於摄氏二十二度,一月不低于摄氏十五度,夏季清爽宜人,为避暑胜地。

  潭东的水社大山高逾二千公尺,朝霞暮霭,山峰倒影,风光旖旎。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庙,自庙前远眺,潭内景色,尽收眼底。南面青龙山,地势险峻,山麓中有几座寺庙,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灵骨。西畔有一座孔雀园,养有数十对孔雀,能表演开屏、跳舞,使人倍添游兴。东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专供旅客观赏的民族歌舞表演。泛舟游湖,在轻纱般的薄雾中飘来荡去,优雅宁静,别具一番情趣。

  日月潭又名双潭,过去称水社湖或龙湖。潭中有一小岛,此岛以北湖形如日轮,以南似新月,所以才称为日月潭,现因蓄水建造发电厂,湖形变得像一张枫叶。拦河大坝长91 米,高48.5米,蓄水量为1.47 亿立方米的水库,水库的泄水通过15公里长的隧洞注入日月潭,起到枯水时补充水源的作用。在未建水电站前,日月潭的湖水面积为4.4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4 米,湖面海拔726.8 米。电站建成后提高水位30余米,潭边低地尽被水淹,湖水面积扩大了70%,达到7.73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达19.1 米,湖周长35公里,最大水深40米。

历史渊源

  日月潭原为全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水源全仰赖雨水供应。潭中有拉鲁岛(旧名珠屿岛、光华岛),岛东北侧形圆如日,岛西南侧狭长微弯如月,故名“日月潭”。

1918年7月,台湾电力株式会社开始在日月潭兴建“门牌潭发电所”,但由于资金的不足,拖到1919年才大兴土木。1934年6月完工,并改称日月潭第一发电所。其相关工程包括在武界建坝拦截浊水溪上游溪水,开凿人工引水隧道至日月潭以供给水源,而发电后的水则被引导注入浊水溪支流水里溪,从此日月潭变成浊水溪水系的一环。为了运送电厂兴建所需要的材料,集集线铁路因此孕育而生。完工后的日月潭的水位上升,湖面面积也从原来的4.55平方公里扩张至7.73平方公里,当时称为“珠子山”的拉鲁岛面积也随之缩小。

  1944年发电厂遭飞机轰炸损坏,发电停顿。1946年台湾电力公司成立,随后修复电厂恢复供电,1948年10月改名为大观发电厂。

美丽传说

  关于日月潭有很多传说。

  其一,相传日月潭之发现归功于一只神鹿,300年前当地有40个山胞集体出猎,

发现一只体型巨大的白鹿窜向西北,于是尾随追踪。他们追了三天三夜,白鹿在高山富林中失去踪影。山胞们又在山中搜了三天三夜。第四天,他们越过山林,只见千峰万岭、翠绿森林的重重围拥之中,一派澄碧湖水正在晴日下静静地闪耀着宝蓝色的光芒,就像纯洁的婴儿甜蜜地偎依在母亲怀中酣睡。山胞们又发现,碧水中有个树林茂密的圆形小岛,把大湖分为两半,一半圆如太阳,其水赤色;一半曲如新月,其水澄碧。于是他们把大湖称为“日月潭”,那小岛叫做“珠仔岛”。他们发现这里水足土沃,森林茂密,宜耕宜狩,于是决定全社迁居此地,带头的部落首领就是今日邵族酋长“毛王爷”毛信学的祖先。环潭一带地方古称水沙连,分属南投县鱼池乡,是高山族邵族人的聚居地。

  其二,很久很久以前,美丽的宝岛台湾住着一位勇敢的青年大尖和一位美丽的姑娘水社,他们相互爱慕,常常在大树下相会。

  这个大潭里住着两条恶龙,有一天太阳走过天空,公龙飞跃起来,一口将太阳吞食下肚。晚上月亮走过天空,母龙也飞跃起来,一口将月亮吞下。这对恶龙在潭里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一吐一吞,一碰一击的,像玩大珠球。他们只图自己好玩,却没想到人世间没有了太阳和月亮,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树木枯萎了,鸟儿不叫了,稻田里快成熟的稻穗也干瘪了,家家户户的粮食吃光了,牛羊快饿死了,日子过不下去了……

日月潭捕鱼郎

  大尖和水社决心为人世间找回太阳和月亮。可是怎样才能杀死恶龙呢?大尖哥和水社姐悄悄地钻进恶龙居住的岩洞里,从恶龙的谈话中偷听到他们最怕埋在阿里山底下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大尖哥和水社姐历尽艰险,顶风冒雨,跋山涉水,终于来到阿里山下,从山底下挖出了金斧头和金剪刀。然后他们又回到大潭边,恰好两条恶龙正在潭里玩耍太阳和月亮,大尖哥跳下潭去,挥起金斧头,把恶龙砍得满头是血,遍体鳞伤,水社姐看准时机,用金剪刀剪断了恶龙的肚子。两条恶龙死了,可是太阳和月亮还是沉在潭里。大尖哥摘下公龙的眼珠,一口吞下肚;水社姐摘下母龙的眼珠,也一口吞下肚。他们变成了巨人,站在潭里像两座高山,大尖哥用劲把太阳抛起来,水社姐就拔起潭边的棕榈树向上托着太阳,把太阳顶上天空。接着水社姐用劲把月亮抛上了天空,大尖哥也用棕榈树把月亮顶上天空。太阳和月亮又高挂在天上,光耀大地,万物复苏。草木活了,树上的鸟儿又歌唱了,田野里稻谷又结穗了,人们欢呼雀跃。而大尖哥和水社姐从此变成了两座雄伟的大山,永远矗立在潭边。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大潭叫做日月潭,把这两座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直到现在,每年秋天仍然可以看到人们穿着美丽的服装,拿起竹竿和彩球来到日月潭边玩托球舞,学着大尖哥和水社姐的样子,把彩球抛向天空,然后用竹竿顶着不让它落下来,以此来纪念大尖哥和水社姐这对青少年英雄。

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日月潭是台湾岛最著名的风景区。它位于西部的南投县,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卧伏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山头上。湖岸周长35千米,面积7.7平方千米,水深二三十米。水面比中国另一个著名湖泊——杭州西湖略大,水深却超过西湖10多倍。

  台湾省天然湖泊很少,最大和最有名的就是日月潭,水域面积9平方公里,平时水深30多米。日月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所以这个小岛被叫做“珠子屿”,现在也叫拉鲁岛。以这个岛为界,湖的北半部分圆圆的像太阳,湖的南半部分弯弯的像月牙,这就是日月潭名字的来源。

  日月潭本来是两个单独的湖泊,后来因为发电需要,在下游筑坝,水位上升,两湖就连为一体了。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故名珠仔岛,现在叫光华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如日轮,南半状似上弦之月,因名日月潭。旧台湾八景之一的「双潭秋月」就是由此而来。

  日月潭美景如画,春夏秋冬,晨昏晴雨,景色变幻无穷。尤其是秋天夜晚,湖面轻笼着薄雾,明月倒映湖中,景色更为佳丽动人。每年中秋圆月当空时,高山族的青年男女扛着又长又粗的竹竿,带着彩球,来到潭边跳起古老的民间舞蹈。他们重演着征服恶龙的民间故事,把太阳和月亮顶上天,让日月潭永远享有日月的光辉。

  日月潭四周,点缀着许多亭台楼阁和寺庙古塔。山腰的玄奘寺内存放着唐僧玄奘的部分遗骨。当地气候四季宜人,冬天平均气温在15℃以上,夏季7月份只有22℃左右,是避暑胜地。

绮丽日月潭

潭东的水社大山高逾二千公尺,朝霞暮霭,山峰倒影,风光旖旎。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庙,自庙前远眺,潭内景色,尽收眼底。南面青龙山,地势险峻,山麓中有几座寺庙,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灵骨。西畔有一座孔雀园,养有数十对孔雀,能表演开屏、跳舞,使人倍添游兴。东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专供旅客观赏的民族歌舞表演。泛舟游湖,在轻纱般的薄雾中飘来荡去,优雅宁静,别具一番情趣。

  日月潭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四周是一座座长满绿树的山,而湖水又静静的,蓝蓝的,像一面镜子,反周围的山色倒映在湖里。另外,一年四季,早晨晚上,映在湖里的景色也不一样,变来变去,就像传说中的仙境。

  日月潭四周的群山还有几处名胜古迹。其中潭北山腰有文武庙,庙中有孔子像,左右有文昌君与关羽像,从庙里看出去,日月潭左右两个湖,都看得清清楚楚。

文武庙

  文武庙建立于1932年,位于日月潭北面山腰上,主祀关帝,另供奉孔

图为日月潭边阶梯上刻的日期

子、岳飞而得名。庙宇以金黄色为主,巍峨耸立。而其形势陡峻,若搭船可泊山麓崖,循石阶366级上可登抵,台阶上刻有366天(一年)每日的日期,和当天出生的名人的名字,值得细细观赏。殿前有双龙弄珠石雕。登上文武庙后殿山坡,可以远眺日月潭景。

孔雀园

  位于环湖公路旁的一座专门饲养孔雀的动物园,设立于1968年。园中约有200多只孔雀,主要是蓝孔雀。

  日月涌泉从大竹湖步道可就近观赏日月涌泉壮观美景,是注入日月潭潭水主要来源,取万大溪溪水,自武界坝拦截溪水,由过水隧道流至日月潭,因武界地区地势较高于日月潭,故产生涌泉现象。

日月涌泉

  从大竹湖步道可就近观赏日月涌泉壮观美景,是注入日月潭潭水主要来源,取万大溪溪水,自武界坝拦截溪水,由过水隧道流至日月潭,因武界地区地势较高于日月潭,故产生涌泉现象。

玄光寺

  在日月潭玄光寺码头下船,登山可以参拜玄光寺和玄奘寺。

玄光寺

玄光寺下面,有玄奘负笈像碑。玄奘负笈像又称《玄奘取经图》,是很著名的玄奘画像,几乎各种有关玄奘的书籍,都会看见这一幅画像。画中的玄奘大师,赤足芒履,身负满载佛经的行笈,生动表现了玄奘不远万里、历尽艰辛、誓取真经的形象,使人们对这位文化交流使者产生由衷的崇敬和钦佩。站在玄光寺前眺望日月潭,虽然薄雾迷蒙,但拉鲁岛及涵碧楼半岛的山峦景致已大致可见。往来的游船荡漾起阵阵涟漪,让湖水与苍翠的山峦构成山水一色的美丽景致。

  玄光寺和玄奘寺都是为纪念玄奘法师而建的,只不过前者是临时存放玄奘灵骨的地方,后者是永久存放其灵骨的地方。

  玄光寺建于1955年,前临光华岛,后依青龙山,为一仿唐式建筑,该寺地理风水称该寺占“青龙戏珠”宝地,庙分两层,分别供奉玄奘舍利子与释迦牟尼佛金身。

  玄奘(600—664),姓陈名祎,俗称唐僧,法名玄奘,通称三藏法师。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玄奘诞生于洛州缑(gōu)氏县凤凰台陈村(今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十三岁出家为僧,唐贞观元年(627)只身西行,到佛国印度取经,经十余年返国,得经书六百五十余部,回国后与其弟子潜心译经十九年,共译七十五部,得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他撰述的《大唐西域记》成为世界名著,是研究中亚、西亚及印度次大陆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他对世界文化尤其佛教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影响至今。梁启超称他是“千古一人”,鲁迅称他为“中国的脊梁”。 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2月5日夜半,玄奘圆寂于长安玉华寺。唐高宗悲痛万分,长叹曰:“朕失国宝矣!”下令为玄奘举行国葬。玄奘先被安葬在长安东南白鹿原,次年又迁葬于樊川北原,建塔安奉。此后,玄奘遗骨在战乱中几经辗转,最终于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安置在金陵(今南京)天禧寺。1943年2月,侵华日军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兴建“神社”,意外发掘出玄奘顶骨舍利石函。深知其价值的日本人想独占,后来迫于舆论压力,将玄奘灵骨分为六份,分别在南京、北平供奉,并将一部分运回日本,供奉于日本琦玉县慈恩寺。战后,台湾佛教界派代表与琦玉县慈恩寺住持商谈,几度交涉后,日本同意分部分顶骨给台湾,1955年11月25日,台湾僧人将玄奘顶骨舍利从日本迎回台湾。玄奘顶骨被迎回台湾后,很多地方都争相供奉,最终是蒋介石拍板定在日月潭边建寺供奉,所建玄光寺完全按唐时风格。1965年11月,玄奘寺建成后,才将玄奘灵骨迁迎入玄奘寺安放。

  玄光寺底楼内供奉玄奘大师的金身,玄奘法师神清气定,目光前视。雕塑上方悬“民族宗师”匾额。

  玄光寺的庭院看上去很小,但现在还维持着正常的佛事活动。寺前有玄奘石雕像,庭院后面有一块石头,上书“千秋苦旅”,这是对玄奘西行的概括。

玄奘寺

  玄光寺寺后,有青龙山步道直达玄奘寺。玄奘寺位于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青龙岗1号,玄奘大师的灵骨从日本迎回后,最早供奉在玄光寺,1965年11月,玄奘寺建成后,灵骨才迁迎入玄奘寺。

玄奘寺

玄奘寺牌楼下方,安放两头白象,中间绘有《玄奘大师西域行游图》。象在佛教中有着无比神圣的地位,因为相传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就与象有着深厚的渊源。有一天,释迦牟尼佛的母亲摩耶夫人来到后花园菩提树下的凉亭内乘凉,躺在床上不知不觉睡着了,她梦见一头白象伴随一道白光从空中降下投入她的右肋,从而有了身孕,后来释迦牟尼佛便诞生了,因此佛教也称为象教。

  登上寺基,就看到仿唐式建筑的玄奘寺面对山清水秀的日月潭,建筑典雅简朴,无一般庙宇的豪华装饰,内部布置落落大方,充满圣洁肃穆之风。

  玄奘寺共有3层,一层正殿建筑结构采用中西合一的方式,但仍不失佛寺所给予人的亲切感,此殿门楣上悬有“玄奘殿”匾。殿内正中供奉玄奘法师负笈像,塑像上方的“国之瑰宝”匾额乃先总统蒋公亲题。玄奘殿三楼有小塔曰“玄奘塔”,玄奘法师的头顶灵骨就安藏于塔中。楼上也是玄奘寺的经典文库重地。寺院内还有三座碑文:中间是巨幅立碑“大唐玄奘法师传”,恭录玄奘法师的生平事迹。左为日华亲善纪念,右侧则是中日佛教亲善交流纪念碑。殿前还有大鼓一座,登梯而上可见供人敲槌之醒钟。寺外两侧的草地上,遍植花木,环境清幽雅致。

慈恩塔

慈恩塔

  慈恩塔是蒋介石于1971年为了纪念母亲王太夫人所建,仿辽宋古塔式样八角宝塔。该塔建在海拔955米的青龙山顶上,塔高9层、高约45米,塔顶正好是海拔1000米。据说,慈恩塔塔顶是王太夫人灵堂位,并设有石桌、石椅可供人休憩。慈恩塔是日月潭景区的最高点,站在塔顶,不仅可以看到日月潭拉鲁岛、玄奘寺与慈恩塔皆同在一条中轴线上,还可将日月潭美景尽收眼底。

涵碧楼

  涵碧楼是在台湾日治时期的大正年间,一位姓伊藤的日本人所建,在日治时期,涵碧楼即是各界官员、显要到日月潭游憩的重点之一,后因日月潭水利工程兴建,日本政府将之易地重建,作为日本裕仁太子的招待所。也曾为蒋介石行馆。1998年由民间经营,1999年921大地震后,旧馆几乎完全被夷平,重建后,由中部地区建商乡林建设集团改建成为观光旅馆。

转载:宝岛台湾景点简介

拉鲁岛

  拉鲁岛位于日月潭中,以拉鲁岛为界,日月潭分为日潭和月潭。国民政府来台后,将之改名为光华岛,后又复名拉鲁岛,是台湾原住民邵族传说中祖先灵魂安息之处。因九二一大地震,岛上建筑多有损坏,全岛也部份沉入水中;2007年开始修复工程。

伊达邵社区

  伊达邵社区是邵族原住民主要聚居地。假日的伊达邵社区是游客必访景点,社区商圈内有充满原住民色彩的艺品店、土产店、餐厅及旅馆。每年农历8月是邵族的丰年祭,此时到访日月潭,可欣赏邵族歌舞的迷人风情。

  在日月村,有邵族原住民开的饭馆,还有琳琅满目、洋溢邵族风情的伊达邵商店街,游客可在此选购邵族工艺品。

  在伊达邵文物馆里,还可以看到伊达邵族姑娘与小伙表演的传统迎宾舞蹈。说是邵族文物馆,其实主要是向游客推销鹿茸和鹿茸酒的地方,但也可以在这里参观了解邵族的文化和手工艺品。

水社游客中心

  水社游客中心原为台汽车站,南望日月潭内湾,视野广阔,是进出水社地区及涵碧半岛的动线起点,东侧邻接水社商圈,北为环潭公路要冲,居日月潭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除了提供旅游咨询外,并介绍日月潭特产、工艺、美食及人文活动。

旅游建议

  往游日月潭,若自嘉义乘搭专线汽车运往,只需一个多小时旅程。环湖建有游览公路,道旁绿树成荫,宜行宜憩。但多数游者仍喜学古人“泛棹出渡”,深入各风景点去充分领略湖山风情。“出渡”先上珠仔屿。小舟一荡开桨,人便直入琉璃明镜。上下天光,碧水粼粼,令人顿有凭虚凌空、飞入仙境之感。舟泊珠屿,上岛游览。这小岛昔日甚大,后因日本人建水电站而大部分被淹没,变得很小。不过正因其小,方更增“一屿孤浮四面空”之旷朗。小小珠屿,既是点缀碧湖的绿珠,又是观赏日月潭的极佳地点。

日月潭晨间景色

  泛棹往北,可泊山麓崖边。这里有磴道上山,共365级,俗称“走一年”而到山上的文武庙。庙内集诸神之大成,济济一堂,居中为孔子,此外有文昌帝君、关公、神农大帝、三官大帝、元始天尊,乃至魁星、城隍、土地公、海龙王等等。在山门前远眺潭景,若披展图画,绕岸皆山,云水四合,“风光不减巫山峡”。

  文武庙山后有羊肠小径,迂回下抵潭东北角的孔雀园。园中饲养150多只孔雀,每见艳装游人便意相开屏,羽翎五光十色,光彩耀目。 

  自孔雀园无论循环湖公路或返渡头泛舟,均可到曹族部落德化社(现名忠孝村)。村在潭东南岸,村民数百,均为曹族。村中有山胞文物陈列馆,展出高山诸族的生活用具、艺术雕刻,兼售一些山胞手工艺品。村中又有歌舞组织,经常为慕名而来的人表演民族歌舞,其中《杵舞》表现山胞妇女丰年舂米时的欢愉,节奏轻快,歌声清越,舞姿曼妙,是曹族歌舞中的最佳传统节目。

  从德化社环湖往南滨,即到玄光寺。寺中塑唐三藏法师全身,曾是玄奘法师灵骨暂藏之所。寺后有石径,登1300多级台阶才到山腰的玄奘寺。玄奘寺是为纪念唐三藏法师玄奘而建的寺庙。寺中大殿三层,三楼有小塔曰“玄奘塔”,玄奘法师的头顶灵骨就安藏于塔中。 

  玄奘寺后的青龙山巅,建了一座九层高塔,名曰“慈恩塔”。塔仿辽宋古塔式样,为八角宝塔。据说塔基至塔顶高45米,加上青龙山高955米,恰恰为1000米。登塔远眺,日月潭风光通览无遗。有人说在塔上可望见西子湖畔六和塔尖,这固然有如神话,却也颇蕴深情。

  环湖而游,至西北岸山脚,远远就可听见水流怒吼雷鸣,原来不远就是从浊水溪上游通过18公里长的大隧道引水入湖的入水口。这就是日月潭的水源。入水口喷出的水花,高达四五米至七八米,势若蛟龙吐水,湍傲排空,较之济南的趵突泉更加壮观。 距“水口”不远有一处探向湖面的小半岛,位在潭的西北。当日月潭水位上升而淹没珠屿大部分时,

  屿上的曹族人即迁来此半岛居住,现已拓建成充满现代色彩的观光旅游中心地。专线汽车、环湖公路、游湖路线等多以此为起点或终站。这里旅社建筑颇多,最宏大而高级的建筑当推“教师会馆”和“涵碧楼”。教师会馆是台湾教育界人士休假疗养中心,宏大新颖,设备完善。涵碧楼则是达到国际水平的大旅社,三面向潭,四面凌空。在楼上闲眺日月潭的山光岚影,朝晖夕阳,令人气爽神怡。

项目

  缆车横山越岭俯瞰日潭风光

  日月潭缆车隶属九族文化村,于2009年底正式启用,同时也打开日月潭另一种欣赏角度与视野。缆车位置在伊达邵码头边约400公尺处,由九族文化村至日月潭段缆车线全长1,877公尺,横跨水社大山支脉的卜吉山二背脊,高度分别为996公尺与1,044公尺,再下降至九族文化村观山楼,全程单趟下来约七分钟。水岸骑行迎风穿林

  日月潭目前拥有湖滨、月潭与头社三条自行车道,其中,只有月潭自行车道远离台21线,也是唯一贴着日月潭边侧建造的车道,全长约两公里,从明潭隧道端进入后就是日月潭月牙湾所在,车道前行200公尺后紧邻日月潭边缘向前延伸,由于四轮车辆禁止进入,属于完全单车道,深获车友青睐,也昵称为“日月潭最宁静优美路径”。历代铁路车厢怀旧展示

  在车埕车站内陈列多达10部在不同时期行驶于集集支线的列车车厢,并新设铁道文化园区与周边景点结合,增加车埕旅游的丰富性,也正好弥补集集支线从4月15日整修暂停行驶一年的铁道空窗期,游客来此可看到乘载旅客专用车厢,还有运木材的平车、水柜车、运水果的通风车、保鲜的冷藏车等等,浓厚的怀旧感非常吸睛。

美食

  曲腰鱼

  日月潭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最有名的是曲腰鱼与奇力鱼,曲腰鱼较大只,味道鲜美,更有总统鱼之称,因为它的肉质美味,深得蒋介石的喜爱,每次莅临涵碧楼度假时,均会品尝此一珍馐,于是日月潭民众便将曲腰鱼取名总统鱼。

  奇力鱼

  早在清代文献中,就曾记载过“奇力鱼”,邵族称其为“奇拉”,后来汉人学其音而称“奇力鱼”。最近有鱼类学家指出,奇力鱼应该是“克氏鱎”,生长在各地低海拔河川、湖泊,只因为这种鱼与邵族发生关系,多了地方色彩。

  香菇

  现在日月潭周边的香菇种植,大多都可以开放给游客参观采集了,成为另一种另类的观光休闲模式,也是结合了当地特产的一种旅游方法。

  潭虾

  日月潭的潭虾,是足以与总统鱼以及奇力鱼并列的日月潭美食,日月潭潭虾大多使用油炸处理,因潭虾的肉少,酥炸之后香味四溢,是一道吃气味的菜,美味的潭虾配上少许的冰啤酒,我只能说那是一种享受,潭虾的香气充满整个空间,搭配其他的菜肴更加美味。

  山猪肉

  山猪肉是近年来很多山区风景区餐厅会出现的菜肴,大家就会问啦,山猪有那么多吗,现在大多都是养殖的山猪了,山猪的成长没有肉猪快,但是却繁殖的却比肉猪多一点,而山猪的皮也比肉猪的厚,但却没有比较油。

  半天笋

  半天笋就是槟榔心,也就是生长点,但是一旦把槟榔心砍下来当菜肴,也就是报废一棵槟榔树了,一棵槟榔树的经济价值很高,所以农民很少会为了半天笋去牺牲一棵槟榔树,这也就是半天笋很贵产量很少的原因,除非那棵槟榔树已经毫无经济价值作用了,农民才会砍下槟榔心的。

  竹鸡

竹鸡,属于雉科鸟类,体型不大,一般我们看到的都是已经拔毛过而且已经料理过的竹鸡了,竹鸡的肉不多,应该以算是一种吃口味的野味,竹鸡骨头细小,肉质细嫩,因为肉质细嫩而受到喜爱,一般竹鸡有用烤的,香味四溢,现在竹鸡都采饲养的方式,以供给商店。

四、嘉义

嘉义市是一座美丽的小城,是台湾开发最早的地方之一。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26.8万人(2001年底)。下辖东、西两区。1982年, 嘉义市恢复为省辖市。嘉义市位于嘉南平原东隅,背山面海,交通便利。

中文名称:

嘉义市

外文名称:

Chiayi city

别名:

诸罗山

所属地区:

中国 台湾省

电话区号:

05

面积:

60平方公里

人口:

274,051人(2009年8月)

著名景点:

弥陀禅寺;兰潭;九华山地藏庵

 嘉义市位居全省中部要塞,东滨仁义潭,西临水上机场,南界八掌溪,北接朴子溪。因地属嘉南平原一部分,因此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又因邻近温热带,故四季如春,景物天成。嘉义还被称为桃城,系因清代时嘉义市版图状似桃子,而嘉义人也喜以桃城人自居。

  由于地处交通要塞,一直以来仍是嘉义县重要的观光胜地。嘉义市著名的景点颇多,如兰潭泛月、弥陀晓钟,以及嘉义公园、植物园、二二八纪念公园等;由于二二八纪念公园嘉义地区开发甚早,古庙林立,并有不少历史古迹,如城隍庙、双忠庙、仁武宫、先天玉虚宫、地藏庵等,俱是百年的老庙,而嘉义公园内的福康安生祠碑、孔庙,则是历史悠久的古迹;此外,历时300年的上帝庙传统荡秋千比赛,亦独树一格,极俱民俗情趣。下辖东、西两区。1982年, 嘉义市恢复为省辖市。嘉义市位于嘉南平原东隅,背山面海,交通便利。

  嘉义市位居全省中部要塞,东滨仁义潭,西临水上机场,南界八掌溪,北接朴子溪。因地属嘉南平原一部

台湾嘉义市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分,因此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又因邻近温热带,故四季如春,景物天成。嘉义还被称为桃城,系因清代时嘉义市版图状似桃子,而嘉义人也喜以桃城人自居。

  由于地处交通要塞,一直以来仍是嘉义县重要的观光胜地。嘉义市著名的景点颇多,如兰潭泛月、弥陀晓钟,以及嘉义公园、植物园、二二八纪念公园等;由于嘉义地区开发甚早,古庙林立,并有不少历史古迹,如城隍庙、双忠庙、仁武宫、先天玉虚宫、地藏庵等,俱是百年的老庙,而嘉义公园内的福康安生祠碑、孔庙,则是历史悠久的古迹;此外,历时300年的上帝庙传统荡秋千比赛,亦独树一格,极俱民俗情趣。

  嘉义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以七月最高,一月最低,年平均温度摄氏23.3度,气候温和怡人;冬季为干季,以东北季风为主,夏季西南风盛行,风力和缓,因高温及对流作用旺盛,有雷雨,加以位居侵台台风主要路径地区,七至九月间常台风侵袭,雨量甚丰,年平均雨量2000毫米,有利农业发展。

嘉义市行政区划

  嘉义市在民国34年(1945年)升格为省辖市,划分为新东、新西、新南、新北四区,同时水上、太保并为水上区、太保区。民国39年(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嘉义市改为新东、新西、新南、新北四镇,水上、太保改为水上乡、太保乡。民国40年(1951年)新东、新西、新南、新北四镇并为县辖嘉义市,各项经费短绌,影响建设。民国71年(1982年)升格为省辖市后,于民国79年(1990年)行政区再度划分为东区、西区等两个区,两区之间大略以文化路作为分界线。

居民

  三百多年前,嘉义县本是原住民平埔族的集中地,地名"诸罗山"(或作猪罗山),后清廷取"嘉其忠义"之旨,将诸罗改名嘉义,沿用至今。嘉义县住民的祖籍,以福建泉州移民占绝大多数;阿里山乡则为邹族原住民的故乡,每年2月,神圣的邹族战祭都会在达邦村盛大举行,为原住民文化留下一页美丽的诗篇。

  嘉义县位于嘉南平原的中央,东连阿里山、玉山山脉,西濒台湾海峡,南以曾文水库、关子岭与台南县接壤,北界云林斗六,总面积161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境内多河川平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气温、日照及雨量均适宜农业经营,因此农业生产在全县经济之中,占有极重要地位,是典型的农业县,素有"渔米之乡"之称。除了稻米外,尚有菠萝、水柿、柑橘、小蕃茄、甜玉米、丝瓜、菱角、及山葵、竹荀、茶、花卉等作物,农特产十分丰富。

  东部高山峻岭,森林资源丰富,山脉可概分为三系:一为玉山系,二为玉山西山系,三为玉山南山系。河川方面,主要有八掌溪、朴子溪、北港溪、曾文溪等;此外尚有大堆溪、石龟溪、三迭溪、赤兰溪等河川流贯境内,此外,曾文水库蓄水区都在嘉义县境内,因此,以"山高水长"称嘉义县,可谓名副其实。

嘉义县开发较早,景物天成,境内名胜古迹甚多,如半天岩、奉天宫、梅山公园、北回归线标志,和阿里山铁公路周边的吴凤庙、水社寮、奋起湖、瑞峰、瑞里、太平、太和、丰山、来吉、达娜伊谷、达邦、特富野、阿里山、玉山等风景区;而极具湖光山色之美的曾文水库;乡土风情的船仔头休闲艺术村、德兴里老厝;与渔村风光的东石、布袋小镇,俱有风情,值得一游。

民俗特色

  秋千赛会

  每逢闺月年的农历3月6日玄天上帝诞辰,光路社区的武当山北极玄天上帝庙,便会举办一项全省独一无二,且已延续300余年的“荡秋千”比赛。荡秋千是一项流传已久的民俗活动,据说系春秋战国时由北方的山戎传入,盛行于汉朝,在嘉义成为活动盛会,则有一段典故:清康熙年间,嘉义湖仔内下路头地区瘟疫不断,当时有一村民自故乡福建玄天上帝庙请来分灵,建庙奉祀,村民们纷纷向北极星化身的玄天上帝祈求化灾止厄,瘟害果真就此消失。居民为感谢玄天上帝,不仅在他生日时隆重祭祀,甚至煞费苦心思索助兴节目以娱玄天上帝。某日有位举人见其女兴高采烈地荡秋千,于是灵机一动,想到以举行秋千赛会,让大家在敬神之余,犹能更接近“天”,符合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藉升到高处,遥望神州故土级玄天上帝祖庙,以示不忘本的情怀。因此,开启了光路里300余年的荡秋千民俗活动。

  为沿袭昔日原始的搭建方式,每回秋千赛会所搭设的秋千架皆采古法,即不用任何钉子,仅以竹子和藤条架设、捆绑。秋千架起的高度高达12公尺,相当于四层楼房,主架之外,还有横干支架,架成两面八格,代表八卦无极之意;秋千板离地面约一丈高,因此要赛秋千,得先学会上单杠,否则够不到秋千板,就不要提赛秋千了。秋千启动时,须仰赖地面助手以竹竿推动,然后再由参赛者借势奋力摆荡。这项秋千盛会,约每5年举行2次,每次总能吸引如潮的游客前往参与盛会。比赛一般分团体与个人两组,每组再以年龄区分,比赛不限时间,以荡的高度决胜负,而比赛现场只见秋千随着加油声,忽而上天,忽而坠地,一来一往的摆荡,凝聚所有人的目光,荡出一波波高潮,紧张热闹,现场感十足。

  交趾陶

  嘉义是台湾交趾陶的发源地,因而有“交趾陶的故乡”之称,日人又称之为“嘉义烧”。交趾陶为一种低温多彩釉,是融合了软陶与广窑的一种陶艺,且包容了捏塑、绘画、烧陶等技艺及宗教文化的民俗工艺,堪称民间艺术的国宝。

  据考证,交趾陶发源于两广福建一带,清时随移民传入台湾。台湾的交趾陶主要作为庙宇或传统建筑中的装饰,多饰于庙宇建筑的屋顶、墙壁上的水车堵、身堵、墀头,而题材多半以教化人心的忠孝节义及吉祥献瑞等为主,其人物的身段、服饰则深受地方戏曲及歌仔戏的影响,不论人物或鸟兽、花卉的造型、用色,皆十分鲜艳生动而活泼,其特色在于晶亮艳丽的宝石釉彩,呈现多元丰富的民俗风格。

  而在传入台湾的150年间,由于交趾陶的制作技巧难度高,因此习得此艺的匠师寥寥可数,其中以尊为“叶王”的叶麟趾,为台湾交趾陶的开山宗师。其作品还曾在世界博览会中引起艺坛的震惊,被誉为台湾绝技,后世尊为“台湾交趾陶之父”,其作品散见于嘉南一带各大庙宇,如今仅剩台南学甲“慈济宫”、佳里“震兴宫”及嘉义“城隍庙”等地保留较完整;其作品造型丰富、沉逸古拙,尤以人物栩栩如生,用色沉敛稳健,并独创胭脂红、翠绿颜色的釉料,后世更有“叶王交趾烧”之封誉。同样是寺庙装饰要角的剪粘,主要饰于庙顶,常与交趾陶互为搭配。

  近年来,本土意识觉醒,台湾民俗传统工艺日渐复兴,交趾陶艺术再度受到重视,这项失落的民间工艺获得重生。

历史

  嘉义市古名“诸罗山”,其名由来有二: 一为“番语”社名之译音,源自平埔族原住民洪雅族社名之译音;荷兰人称之为Tirosen社,音近诸罗山社,一为取其东方“诸山罗列”之意。因清代兴筑之城池形如桃而名,亦名桃城,以其古城形如桃而名,桃之尾尖,在今中央七彩喷水一带,市民惯称桃仔尾。

  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驱逐荷人,建立台湾政权,设一府二县,即承天府与天兴、万年两县,以新港溪(今之盐水溪)为二县分界,嘉义隶属天兴县。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对台湾实施统治,康熙二十三年设台湾府统三县,即分明郑时代的万年县为台湾、凤山两县,改天兴县为诸罗县,县署设于佳里兴(今之台南县佳里镇),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县治自佳里兴迁移诸罗山,即今嘉义市。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反清,围攻诸罗城十月,城内人民协助清军有功,清政府本着“嘉其死守城池之忠义”的宗旨,翌年十一月初三日下诏,改称“诸罗”为“嘉义”。光绪十一年,台湾奉准正式建省,十三年,分全台为三府一直隶州十一县三厅,嘉义县属于台湾府,县治仍设于嘉义。

  1895年,清日甲午战役,清帝国与日本订立马关条约,将台湾割给日本,日本治台后,设总督府统治全台,正式施政。自此至二战结束为止,其间名称多次变更。

  明治39年(1906年)嘉义大地震,城垣全毁,仅存东门。是年,日本当局乘机制定都市计划并实施市区改名,重建后之嘉义市,为台湾全岛当时最现代化街市,工商业及交通开始发展,明治40年建设通阿里山之铁道(即阿里山森林铁路)。大正9年(1920年)是年第八次改革隶台南州嘉义郡之下,开始实施地方自治,嘉义正式成为自治团体的嘉义街,昭和5年(1930年)嘉义街改升为“市”,嘉义市自此正式诞生。

  1945年,台湾光复,嘉义市升格为省辖市,直隶省政府。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嘉义市改为县辖市。1982年7月1日,嘉义市恢复为省辖市。

  1945年10月台湾正式归还。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并将日本统治时期的11市改为9省辖市、2县辖市。其中:嘉义市管辖区域:东为新东区红毛埤,位于东经120°30′20″;西为新北区竹子脚,位于东经120°23′7″;南为新南区下路口,位于北纬23°26′40″;北为新北区后湖,位于北纬23°25′18″。本市四周东与竹崎、番路二乡为邻,西接太保乡,南与水上乡毗连,北与民雄乡为界。面积为55.9317平方千米,人口75224人。管辖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八奖、竹园、北镇、东山等8区。市政府设于嘉义市。

  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其中台南县合嘉义市,分为台南、嘉义、云林三县。嘉义县辖嘉义市及嘉义、东石二区,计1市(6区)16乡镇,494123人,面积1951.3945平方千米。县政府设于嘉义市。

  1982年6月24日,嘉义县嘉义市改制为省辖市。

五、阿里山

阿里山,中国地名,是台湾省的著名旅游风景区,阿里山位于台湾省嘉义市东方75公里,地处海拔2000公尺以上,坐标为北纬23度31分,东经120度48分,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另外有同名歌曲《阿里山》。

中文名:

阿里山

地理位置:

台湾省嘉义县

平均海拔:

2000米

所属景区:

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

所属山脉:

玉山山脉

基本概况

  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位于嘉义市东方75公里,地处海拔2000公尺以上,东临玉山山脉与玉山国家公园相邻,四周高山环列,气候凉爽,平均气温为摄氏10.6度,夏季平均14.3度,冬季平均气温6.4度。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西靠嘉南平原,北界云林、南投县,南接高雄、台南县,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全部属于国有林班地,总计面积高达1400公顷。

  阿里山在台湾省嘉义县东北,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地跨南投、嘉义二县,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

  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位于台湾嘉义市东方75公里,地处海拔2000米以上,东临玉山山脉与玉山国家公园相邻,四周高山环列,气候凉爽,平均气温为10.6摄氏度,夏季平均14.3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6.4摄氏度。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西靠嘉南平原,北界云林、南投县,南接高雄、台南县,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全部属于国有林班地,总计面积高达1400公顷。

阿里山的日出、云海、晚霞、森林与高山铁路,合称阿里山五奇:阿里山铁路有7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仅存的三条高山铁路之一,途经热、暖、温、寒四带,景致迥异,搭乘火车如置身自然博物馆。尤其三次螺旋环绕及第一分道的Z字形爬升,更是难忘的经验;祝山是观赏日出的最佳地点,要到祝山可坐火车或从电信局旁的石板路循阶而去,穿过森林大约40分即可到达。

  姐妹潭是二个大小不同的邻近湖泊,『姊潭』呈长方形,占地160坪、『妹潭』略呈圆形,占地20坪,相传有二位山地女孩在此双双殉情,故后人附会而称姐妹潭;姐潭湖区还设有一座以桧木为基座的相思亭,姐妹潭外围更设有全长180公尺的环潭步道,可让游客游览全湖是观赏姐妹潭最佳的方式;夏季为满水期,冬季则为枯水期。

  受镇宫奉祀玄天上帝、福德正神和注生娘娘,香火非常鼎盛,传说以往每年3月都有三只神蝶飞来朝拜,不吃不飞一周后就不见踪影,传为神迹;三代木同一根株,能枯而后荣,重复长出祖孙三代的树木,是造化的神奇安排。如今第一、二代的前身均已枯老横颓,第三代却仍然欣欣向荣。

  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内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慈云寺、贵宾馆(蒋公行馆)、树灵塔、高山植物园、塔山断崖、石猴、三代木、三兄弟、象鼻木、光武桧、高山博物馆及眠月支线铁路也是到阿里山旅游不可错过的景点。

  四月至六月的萤火虫季节,阿里山的原始自然生态也是最佳的赏萤地点,万只萤火虫聚集的景象,走进与星空连成一片的萤火虫灯海,阿里山国家风景区管理处并汇集了七大赏萤路线依序为茶山-屯阿巴娜自然生态区,奋起湖-火车站往土地公沿线,太和-花石溪生态保护区,瑞里-若兰山庄,瑞里国小、三华民宿,光华村-驿马溪农场,丰山-村落至观景台沿线,里佳-亲水步道。其中,以瑞里、茶山、太和、奋起湖较为著名。

  每年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的阿里山花季,也是不可错过的年度大戏,每年因天候的不同樱花开放的时间也会些许不同,千岛樱、山樱花、吉野樱、八重樱都将依序绽放,最高潮为洁白似雪、灿烂耀眼的花季主角—吉野樱,届时把阿里山妆点成一片美丽缤纷醉人的花海世界,美不胜收。其它花卉如森氏杜鹃、石楠花、毛地黄等等也都会依序绽放。

  阿里山樱花季里,除了樱花之外,还有木兰、射干菖蒲、森氏杜鹃、台湾一叶兰等花卉也都同时会进入绽放期。如果不想和赏花游客人潮挤在一起,不妨考虑邻近阿里山公路的邹族部落,较低海拔的乐野、达邦等邹族部落也是春花怒放的时日。若想一窥李花落英缤纷的盛景,顺着奋起湖连接嘉162线可以来到开花正盛的太和。太和地区的居民,以种植农作物为主要的经济来源。茶园里面、甚至家家户户的门前,大部份都种植着李树。每到二、三月,李花开花的时候,那随风招摇的李树花海,真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阿里山区的林相丰富,从亚热带的阔叶林到寒带的针叶林都有。800公尺以下丘陵为热带林相,主要由相思树、构树构成。樟树、枫树、楠树和壳斗科植为为主的暖带林林相。1,800~3,000公尺左右的林相为温带林,红桧、台湾扁柏、台湾杉、铁杉及华山松称为阿里山五木在此大量生长,阿里山的千年桧木群是目前台湾最密集的巨木群。3,000~3,500公尺主要是台湾冷杉,呈现寒带林的林相。

动物

  多样的林相造就了多种动物栖息的生态,在鸟类方面,有栗背林鸲、酒红朱雀、鳞胸鹪鹩等中高海拔鸟群。还有台湾猕猴、赤腹松鼠、山羌、山猪等动物。

地貌特征

  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一般俗称的阿里山,正确的说法是阿里山由十八座大山组成,涵盖了阿里山山脉的主要山系。若以地形来说,阿里山山脉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在塔塔加鞍部以楠梓仙溪、沙里仙溪和玉山群峰区隔。阿里山又是一个绯艳绚丽的樱林。这里的樱花驰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为花季,登山赏樱花的游人络绎不绝。

  阿里山山脉属玉山支脉,西临深谷与小塔山对峙,东有祝山、对高岳隔着陈有兰溪遥望玉山主峰,北有如削的大塔山巍立,南以万岁山、水山、石山延至玉山前峰。阿里山涵盖范围虽大,但一般所指为沼平公园一带(海拔2274公尺)的阿里山森林游乐区。阿里山景观多元,春可赏花、夏能避暑,秋冬观日出、看云海,一年四季皆有可观,高山铁路、森林、云海、日出及晚霞,更号称阿里山五奇。

气候特征

  阿里山之气候四季相差不大,平均气温为摄氏10.6度,在冬季最寒冷之日亦可达零下3度,蚊蚋绝迹,实为台湾休养避暑最佳处所。园区种植吉野樱、重瓣樱等数千株,日据时代并曾定名为新高阿里山“国立”公园。阿里山曾为台湾重要林场,如今则是驰名中外的森林游乐区;此地地势高亢,空气清爽宜人,夏季气温较平地低,故素以避暑胜地闻名。

历史故事

  清代诸罗县志则叙述阿里山为“离县治十里许,山广而深峻…”未明确指出阿里山之名。另根据日本人安倍明义的著作《台湾地名研究》书中认为诸罗平埔族人与凤山平埔族人的语音相近,凤山平埔族称阿里山区的生番为“Karii”,流传到诸罗平埔族便以“Arii”同音讹传称呼之。

  1899年2月,嘉义办务署石田常平氏依山胞传闻,查访发现阿里山桧木原始森林。

  1900年6月12日,日本政府派小西成章、小笠原富二郎、小池三九郎及石田常平等人展开调查阿里山森林,据调查约有30万株的原始桧木林遍及整个阿里山区,从此开启阿里山天然森林资源的滥觞。1906年11月,小笠原富二郎发现包括今之阿里山神木的神木群。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0月25日台湾光复,日本归还台湾给中国,阿里山事业区持续三十余年的伐木工作,其天然的红桧、扁柏等珍贵树种几已被砍伐殆尽。

  1963年,为保护天然资源,林务局将阿里山和玉山一带39600余公顷的“国有”林地,编为“阿里山森林游乐区”并拟定计画逐年编列预算整建及维护。

  1975年,台湾省政府将“阿里山风景特定区”更名为“阿里山森林游乐区。

  1976年3月1日,台湾当局“行政院”核定“阿里山森林游乐区计画”面积175公顷。同年11月9日阿里山发生森林火灾,将沼平火车站前的店铺、民居、旅社等大部分烧毁,火灾迹地的旧社区,依照阿里山森林游乐区核定计画改为“自然公园”(即今之梅园),并广植花木、辟建步道供大众游憩。灾民并依阿里山整建计画,搬迁至第四分道(即今之中正村商店旅社区、中山村住宅区等),由林务局兴建商店、旅社、住宅,再依阿里山搬迁整建计画规定,办理租用予以安置,林务局员工则分配于香林村之宿舍。

  1995年台湾省政府核定“阿里山森林游乐区计划”,面积1400公顷,由林务局嘉义林区管理处负责经营、管理、服务工作。

  1999年林务局改隶“农委会”,成为“中央机关”,仍负责阿里山森林游乐区之经营管理、规划建设及游客服务工作,但名称改为“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

  2001年7月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纳入阿里山“国家”风景特定区(台湾第八座)计画范围。

名称传说

版本一

  自古以来,关于山的传说有很多很多,阿里山也不例外,它的传说也一样那么生动、那么引人入胜。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有个叫阿巴里的高山族首领,为了追逐一只白鹿来到了一座他从没来过的大山里。正当他紧迫不舍的时候,忽然白鹿不见了,眼前却出现了一片云雾笼罩、鸟语花香、郁郁葱葱的大山林。他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这里丰富的物产更让他着迷,他想族人们又有了一个赖以生存的好地方了。于是,他叫来了部落的族人,将这片山林开辟成新的猎场。

  可是,就在他们为新的猎场给他们带来的丰收而狂欢时,却惹怒了这里的两条恶龙。恶龙的本领可大了,它们一打呼噜,顿时狂风呼啸,飞禽走兽都被吓跑了;恶龙一喷气,顿时白雾茫茫,使人辨不清东南西北。这给希望过安定生活的高山族人民带来了灾难。

  阿巴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要与恶龙斗争。于是,他就带领部落里的一批年轻人,天天在山林中舞刀练箭,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一天晚上,誓与恶龙斗争到底的一群小伙子在阿巴里的带领下,来到高山之巅,在此等候恶龙的到来。第二天早晨,启明星刚刚从东边升起,只听见天边响起了呼呼声,转瞬间,两条恶龙腾云驾雾,一前一后呼啸而来。阿巴里眼看恶龙离他们只有一百来步了,突然拉响弓弦,只见一道金光直奔前边的恶龙飞去。紧接着,小伙子们的一支支利箭也一齐向恶龙射去。受伤的恶龙扭头就跑,后边的恶龙还没反应过来,它那又长又大的尾巴就被茂密的树丛绊住了。就在这时,阿巴里闪电般地拔出腰刀,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只听“咔嚓”一声,恶龙的尾巴被砍了下来。两条恶龙从此再也不敢到山里为非作歹了。高山族同胞为了表示对自己勇敢首领的尊敬,就把这座山命名为阿里山。

版本二

  从前,阿里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飞禽走兽,名叫秃山。在秃山里住着一个名叫阿里的青年猎人。一天,他到北山上打猎,从虎口里救出两个姑娘和一只孔雀。这两个姑娘是天宫的仙女,她俩带着孔雀偷偷来到这儿看风景,不料却碰上了老虎,多亏阿里救了她们。但躲过了老虎的一劫,却没能瞒过玉帝。因私自下凡,玉帝派老寿星下凡来捉拿她们回天宫问罪。阿里为救两个姑娘,不惜得罪神通广大的玉帝,将老寿星的龙头拐杖夺下,并把他赶走。

  玉帝果然发怒了,下令雷神用雷火烧死秃山一带的生灵。两个仙女劝阿里赶快躲避,可是阿里却不顾两个仙女的阻拦,毅然登上秃山顶。这时,雷神正好来到秃山上空。阿里朝雷神喊道:“雷神,老寿星是我打跑的,那两个仙女是我放开的,祸是我惹的,与别人无关!你那雷火就朝我身上烧吧!”雷神被激怒了,二话没说,举起雷钻和闪电,朝着阿里放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沉雷,阿里被击得粉身碎骨,他周围的山上也燃起了熊熊大火,因为这座山是秃山,雷火还没烧到半山腰就熄了。

  阿里虽然被雷神击死了,但从此后这座秃山上却长出了满山遍野的花草树木。人们都说:这些花草树木是阿里的皮肉和头发变的。而阿里山上的那棵神木就是老寿星那根龙头拐杖变的。那两个仙女被阿里舍身为他人的壮举感动了,她们不顾玉帝的劝说,毅然留在阿里的身边,变成了两江碧绿的姊妹潭,永远同阿里作伴。而那只孔雀也就变成了一条流淌在阿里身边的小溪。

  几个勇于献身的年轻人为人间留下了美丽的山水。为了纪念阿里,人们把这座碧绿的山改名叫阿里山。

新阿里山的故事

  台湾的主要山脉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雪 山山脉、阿里山山脉与海岸山脉。

  阿里山山脉是由石水山、大武峦山、尖山、大 塔山、小塔山、祝山、万岁山、对高山等十八座高度超出二千公尺的山峰所组成,因台湾高度超 过三千公尺的高山甚多,因之阿里山山脉算是「 矮了一截」,不过因它正好位在玉山西北约二十公里处,可说毗邻而居,气势仍然遥相呼应。

  阿里山东距嘉义市近七十二公里,海拔二千二百七十四公尺,是清水、曾文雨溪的分水岭,另外东部有北流至南投的和社溪。

  阿里山之美

  阿里山“五木”——红桧、扁柏、亚杉、铁杉、松树,名闻天下,而代表阿里山森林的阿里山神木、眠月神木则都是红桧。

  阿里山云海被列入台湾八景,此外尚有三代木、妹妹潭、慈云寺、受镇宫、高山博物馆、树灵塔、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等名胜史迹,都是上山旅游者所必到之处。

  “不到阿里山,不知台湾的美丽,不到阿里山,不知台湾的伟大!”傲然擎天的千年神木、变化万千的四季林相、壮丽绝伦的云海日出和工程浩大的登山铁路,无不令人叹为观止,阿里山的美丽和传大,难怪赢得不绝的赞赏和歌颂!日出、云海、晚霞、松桩、小火车、姊妹潭均是阿里山奇观,松桩是日本侵略者掠夺千年松树后留下的历史见证,以现代肖草《阿里山》诗为证:“坐上铁骑九十弯,登峰极目波浪翻。景深叠耸不见村,日出斜照透林间。无数松公竟折腰,泪流姊妹滴成潭。晚霞映红采茶女,画卷莫及阿里山。”

观光部落

  台湾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是阿里山上璀璨的一颗明珠[1] ,优游吧斯-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中的“优游吧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斯”取自阿里山原住民邹语YUYUPAS:代表非常富足、安康之意。“没到过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而没到过邹族文化部落,就别说上过阿里山”一次身心的体验,“优游吧斯”将带给您与众不同的感受。 

  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位于嘉义县阿里山乡乐野村,海拔1300公尺左右,可远眺台湾最高峰玉山及彩虹峡谷的壮丽美景。邹族文化部落歌曲《高山青》中的“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状如山……”正是阿里山邹族人的写照。坐落于阿里山高山美丽茶园间的优游吧斯(YuYuPas)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集中展示了邹族文化的精髓。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是阿里山的一个新亮点,体验阿里山文化最佳的场所。

  一人园,既有部落长老带领勇士,吟唱古调配合风笛,行祈福迎宾仪式,为入园贵宾带来乐喜。位于阿里山乡乐野村的YUYUPAS优游吧斯,占地两公顷,是为邹族当地青年发展原住民特色产业以及创造就业机会的文化部落。海拔1300公尺左右的高山茶园,为台湾茶叶顶级阿里山茶的最佳产地,园区不但重现邹族的传统建筑,更有五座茶栈分别以邹族五大元老姓氏(梁、高、汪、石、杜)命名,在茶栈还展示邹族石头工艺家作品。

  YUYUPAS优游吧斯,也是体验阿里山文化的最佳场所。在2010年6月正式开园,部落开远以来,来自很多海内外慕名的游客来部落参观,体验阿里山,体验阿里山邹族原住民的文化生活,在园区内、喝阿里山邹族亲自种植的阿里山玛翡咖啡、阿里山高山茶、尝特色美食、参观部落工厂,园区内的哈莫文史馆陈列邹族文物,有邹族勇士及姑娘担任解说;矛达诺剧场可观赏邹族特色传统歌舞,包括猎户座合唱团驻点演出。猎户座是阿里山邹族青年杜铭哲、庄莫俄两人,以(猎户座2人组)参加中国大陆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一路过关斩将,在总冠军赛勇夺季军,造成轰动。其热情嘹亮的歌声、充满民族色彩的服饰,具体鲜明呈现阿里山意象,让两岸的观众,赞不绝口。

旅游资源

  阿里山列为台湾风景区之一,美景纷陈早为人所称道,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伟大”的说法。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 阿里山空间距离仅十五公里,但由山下一层一层盘旋绕上山顶的铁路,竟长达七十二公里,连通各森林区的支线,总长度有一千多公里。沿途有八十二条隧道,最长的达一千三百公尺。火车穿过热、亚热、温、寒四带迥异的森林区。 

  阿里山的铁路可与“阿里四景”(日出、云海、晚霞、森林)合称“五奇”。铁路全长72公里,却由海拔30米上升到2450米,坡度之大举世罕见。火车从山脚登峰,似沿“螺旋梯”盘旋而上,绕山跨谷钻隧洞,鸟雀在火车轮下飞翔。登山途中,从高大挺拔的桉树、椰子树、槟榔树等热带古木,到四季常绿的樟、楠、槠、榉等亚热带阔叶树,再到茂密的红桧、扁柏、亚极和姬松等温带针叶树,到了3000米以上,则是以冷极为主的寒带林了。这些奇木异树,在阿里山上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山风劲吹时,山林如惊涛骇浪,发出轰天雷鸣,形成阿里山著名的万顷林涛。

  1991年新中横公路通车后,阿里山森林游乐区便与玉山“国家”公园串连而成为新兴的旅游路线。

  阿里山空间距离仅十五公里,但由山下一层一层盘旋绕上山顶的铁路,竟长达七十二公里,连通各森林区的支线,总长度有一千多公里。沿途有八十二条隧道,最长的达一千三百公尺。火车穿过热、亚热、温、寒四带迥异的森林区。

  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这里所产的是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如台湾杉、铁杉、红绘、扁柏和小姬松,称为阿里山特产“五木”。到了阳春三月,阿里山又成为一个绯艳绚丽的樱林。这里的樱花驰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为花季,登山赏樱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山上有高山博物馆,陈列各种奇木异树,高山植物园内种有热带、温带、寒带数百种植物,游人既可饱览林海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澜的胜景,还可增加见识。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里山曾经有一棵红桧树,号称“神木”,树高达60米,树干直径达到6.5米,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红桧树,有“阿里山精神地标”之称,不过这棵“神木”已经于1997年7月1日下半身倒伏,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神木群。

  在晴天的破晓时分,登阿里山的塔山观赏云海,确是赏心乐事。游人但见云海茫茫,瞬息万变,时而像连绵起伏的冰峰从山谷中冒出,时而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从天外滚滚而来。难怪阿里山的云海是台湾八景之一。观日出的地点则以祝山为妙。祝山海拔仅次于塔山,为二千四百八十公尺。黑夜退去,天空呈鱼肚白,祝山后先现出一丝红霞,慢慢变成弧形、半圆、大半圆,越来越红,越来越亮。一轮红日先从云海边上升,再从山顶冒出,光芒四射,煞是一番景象。

  阿里山列为台湾风景区之一,美景纷陈早为人所称道,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伟大”的说法。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

  森林游乐区大部分属于高山平夷面地形,若从大塔山俯瞰,便可发现西侧成缓坡走向,祝山、对高岳等山棱东侧为地形险峻的陡峭断崖,隔和社溪与塔塔加相对;而小塔山亦为断崖地形,阿里山溪以西北向注入清水溪,向南则于阿里山公路山谷为曾文溪上游。1996年的贺伯台风创下单日降雨量高达1095公厘,这些狂泻而下的雨水造成三条溪流下游的土石流灾害,再对照历年来的气象资料,称阿里山为「雨山」实不为过。由于高山环境地处温带气候,阿里山的气候四季相差不大,平均气温为摄氏10.8度,在冬季最寒冷之日曾达零下3度,因此夏季为著名的避暑胜地。

  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为三大林场,与玉山并为「新高阿里山国立公园」的预定地。阿里山的森林与登山铁道、日出、云海、晚霞合称阿里山五奇。1927年,阿里山经台湾日日新报评定为台湾八景(另有十二胜、二别格)。1953年,台湾省文献会选定阿里山云海为台湾八景。1996年,台湾省旅游局办理新版台湾十二名胜,阿里山勇夺第二名(全民票选第一名)。2006年,行政院新闻局举办台湾意象票选(书面及网络),阿里山勇夺风景第二名(第一名为玉山),显示阿里山的地位早已深植人心。

  目前森林游乐区内种植吉野樱、重瓣樱等数千株,除了樱花以外,四季各有不同的植物盛开,将阿里山妆点成缤纷灿烂的花花世界。而有阿里山精神地标之称的神木在1997年7月1日下半身倒伏之后,新的巨木群隐然成形,目前游乐区内共有二区的巨木群栈道,整个阿里山区则尚有四株以上绿意盎然的红桧神木。除了巨木群栈道外,林务局另重修对高岳森林浴步道、塔山登山步道及自忠旧铁道的水山支线通往特富野的狩猎古道等。

  在人文方面游乐区有高山博物馆、树灵塔、琴山河合(河合铈太郎)博士旌功碑…等,游人至此可回忆日治时期至今的阿里山开拓史等,皆为重要的历史遗迹。

  阿里山森林游乐区隶属嘉义县,距离嘉义市东方约75公里,东临玉山山脉与玉山国家公园相邻,西邻嘉南平原,北界南投县。阿里山由尖仑山、祝山、对高岳山、大塔山、塔山……..等十八座大山组成,总面积为39,650公顷。群山峰峦环列,形势雄伟。附近溪谷甚多,分别有北流之和社溪,西有西北流之清水溪及西南流之曾文溪等。

  由于多数溪谷而处处形成断崖,如塔山及对高岳山,故山岳重叠地势险峻,而其间雨量充沛,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树木生长各任天性蔚成巨木森林群。

  蚊蚋绝迹,实为台湾休养避暑最佳处所。园区种植吉野樱、重瓣樱等数千株,日据时代并曾定名为新高阿里山国立公园。

阿里山五奇

  阿里山以五奇著称,即登山铁路、森林、云海、日出及晚霞。日出、云海、铁路、森林与晚霞合称为阿里山五奇,它们不但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风景,其声名更是远播海内外。

五奇一  日出

  当清晨曙光乍现,火红的朝阳轻巧地跃出山头,那璀璨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夜空,也为新的一天揭开了序幕!由于地球公转之故,使著名的阿里山日出,四季出现位置与时间皆不同。祝山观日楼是此地欣赏日出的最佳地点,您可以到阿里山火车站或沼平车站搭乘祝山观日火车,也可以从沼平公园观日步道牌楼拾阶而上。

五奇二  云海

  阿里山云海名列台湾八景之一,通常出现于天气晴朗、浮云遍布的日出或薄暮。而秋天是观赏云海的最佳季节,最佳地点则是神木站前的二万坪、游乐区内的慈云寺、阿里山宾馆、阿里山火车站、沼平公园、祝山观日楼与第一停车场附近。

五奇三  铁路

  与民国同岁的阿里山森林铁路是世界仅存的三条高山铁路之一,轨距762m,坡度6.25%,由海拔30公尺的嘉义市升高到2216公尺的阿里山,途经热、暖、温三带,景致迥异,搭乘火车如置身绿野仙境,尤其独立山的三次螺旋环绕及第一分道的Z字形爬升,绝对令您不虚此行。昔日为转运木材而兴建的它,今已蜕变成森林旅游列车。园区内现有三条支线,其中「祝山线」为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高山铁路,专供前往祝山观日出的游客搭乘:「眠月线」为观光之用,除了沿途美景以外,终点还有著名的石猴游憩区:「神木线」则穿越园区,至巨木参天的神木区。而早年所遗留下来的蒸汽火车与报废车厢,也已在沼平车站旁装潢成风味独特的车厢旅馆与火车展示区,让游客住宿与观赏。

五奇四  森林

  从平地的龙眼、相思树、桂竹林等热带植物开始,顺着山势攀升,景致变换成属于暖带林的樟木、楠木和柳杉林,再往上到了温带林则可见到铁杉、台湾扁柏、华山松、台湾杉与红桧等。阿里山所拥有的丰富森林资源,涵盖了不同气候带,呈现变幻多端的奇景。阿里山原为台湾的三大林场之一后来才开发为森林游乐区。每年一到花开季节,整座山被装点成美丽 缤纷的花海,而在古木参天的林荫小径上。还可以吸取芬多精、聆听鸟鸣声,一片鸟语花香、欣欣向荣。

五奇五  晚霞

  因高山地区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导致空气中的紫外线相对增强,使得蓝天比平地绚丽,而晚霞也就更艳丽。慈云寺、阿里山宾馆、阿里山火车站、沼平公园、对高岳、祝山观日楼与第一停车场附近,是阿里山晚霞的最佳观赏点。

  人文方面有高山博物馆、树灵塔、古老火车头展示场、琴山河合博士升功碑等,皆为重要历史遗迹。区内有如此丰富珍贵的自然人文资源。是提供人们做为心灵休憩的好地方,亦是留给后代子孙最纯净的乐土。

阿里山景区

姊妹潭、受镇宫

  姊妹潭是二个大小不同的邻近湖泊,『姊潭』呈长方形,占地160坪、『妹潭』略呈圆形,占地20坪,相传有二位山地女孩在此双双殉情,故后人附会而称姊妹潭;姐潭湖区还设有一座以桧木为基座的相思亭,姊妹潭周边更设有全长180公尺的环潭步道,可让游客游览全湖是观赏姊妹潭最佳的方式;夏季为满水期,冬季则为枯水期。

  受镇宫奉祀玄天上帝、福德正神和注生娘娘,香火非常鼎盛,传说以往每年3月都有三只神蝶飞来朝拜,不吃不飞一周后就不见踪影,传为神迹;三代木同一根株,能枯而后荣,重覆长出祖孙三代的树木,是造化的神奇安排。如今第一、二代的前身均已枯老横颓,第三代却仍然欣欣向荣。

  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内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慈云寺、贵宾馆(蒋公行馆)、树灵塔、高山植物园、塔山断崖、石猴、三代木、三兄弟、象鼻木、光武桧、高山博物馆及眠月支线铁路也是到阿里山旅游不可错过的景点。

萤火虫季节

  四月至六月的萤火虫季节,阿里山的原始自然生态也是最佳的赏萤地点,万只萤火虫聚集的景象,走进与星空连成一片的萤火虫灯海,阿里山国家风景区管理处并汇集了七大赏萤路线依序为茶山-屯阿巴娜自然生态区,奋起湖——火车站往土地公沿线,太和-花石溪生态保护区,瑞里——若兰山庄,瑞里国小、三华民宿,光华村-驿马溪农场,丰山-村落至观景台沿线,里佳-亲水步道。其中,以瑞里、茶山、太和、奋起湖较为著名。

樱花季

  每年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的阿里山花季,也是不可错过的年度大戏,每年因天候的不同樱花开放的时间也会些许不同,千岛樱、山樱花、吉野樱、八重樱都将依序绽放,最高潮为洁白似雪、灿烂耀眼的花季主角—吉野樱,届时把阿里山粧点成一片美丽缤纷醉人的花海世界,美不胜收。其他花卉如森氏杜鹃、石楠花、毛地黄等等也都会依序绽放。

李树花海

阿里山樱花季里,除了樱花之外,还有木兰、射干菖蒲、森氏杜鹃、台湾一叶兰等花卉也都同时会进入绽放期。如果不想和赏花游客人潮挤在一起,不妨考虑邻近阿里山公路的邹族部落,较低海拔的乐野、达邦等邹族部落也是春花怒放的时日。若想一窥李花落英缤纷的盛景,顺著奋起湖连接嘉162线可以来到开花正盛的太和。太和地区的居民,以种植农作物为主要的经济来源。茶园里面、甚至家家户户的门前,大部份都种植著李树。每到二、三月,李花开花的时候,那随风招摇的李树花海,真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六、高雄市

高雄市(Kaohsiung),位于中国台湾西南隅,全境均与高雄县接壤(2009年6月23日,台湾当局内政部门审查通过《高雄县市合并改制直辖市》案,已于2010年12月25日与高雄县合并),为台湾第二大城市,人口达152万。于20世纪初建立并迅速茁壮的高雄市,是台湾人口密度最高与重工业最发达的都市,台湾最大的国际港-高雄港和第二大机场高雄国际机场亦位于高雄市境内。

历史沿革

史前

  根据考古学家研究,台湾至少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二、三万年前已有人类居住,而高雄地区虽未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但很可能也是早期人类活动的场所;从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就长期在高雄地区定居,从日治时期年至1994年,所发现的及文献上所记录的史前遗址,共有124个以上,这些遗址所涵盖的时间从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大坌坑文化时代开始,一直到距今三百年前汉人进入高雄县平原地区拓垦为止。其遗址分布,可分出几个重要的分期:新石器时代早期:以大坌坑文化为主,距今约为4700到52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期:以牛稠子文化为主,距今约为4400到3500年前。

  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湖文化,距今约2000年前。 金属时代:茑松文化类型,产生年代距今约1000到2000年前。

  高雄市原名打狗(又作打鼓)或西港。早期原为平埔族原住民(马卡道族)的居住地,其语称竹林为「takau」,后经汉人音译为「打狗」(鹤佬语音)。到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而将地名改为「高雄」(因日语之「高雄」发音为「taka-o」,近「打狗」之音),本土语言是闽南语。

荷治时期

  1624年,荷兰人登陆台湾,在台南安平建立热兰遮城,并于1635年前后击败本地原住民。

明郑时期

  1661年,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驱逐荷兰东印度公司后,开始治理台湾,郑氏部队据地屯田,称为「营盤田」,设一府二县,其中万年县为现在的高雄,县治设于埤子头(左营区)。郑氏父子带来中原文化,及滨海军事要地之屯垦开发,同时也带动街市的繁荣。永历十六年(1662年),郑成功病逝,子郑经起兵继位。于1664年在郑经的统治下更名为万年州。永历卅五年(1681年),郑经病逝,其子郑克塽继位。

清朝时期

  1683年,郑克塽降清,台湾入清朝版图,翌年四月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其下分设三县,改天兴州为诸罗县,分万年州为台湾、凤山二县。 清朝曾经于兴隆庄(今左营)兴筑「凤山县城」,作为凤山县治所在地;随著渔业逐渐发达,近海区域也逐渐出现零散的小型聚落。港口(当时称为「打狗港」)最初于1680年代左右开港,到了清领末期亦对外开放成为通商口岸,虽然有部份外国贸易商进驻,但港口规模依旧一直无法扩大。

  1895年,清廷根据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予日本。

日治时期

  日治初期,日本人开始有计划地将高雄建设成小具规模的港口都市,特别是自1908年起,大力整建高雄港成为现代化港口,为殖民势力向东南亚扩张作准备;另外,自1900年起,高雄即为纵贯线铁路端点站所在地。接近港口的两处新生地,即今日的哈玛星与盐埕区成为当时发展最为快速的区域。1924年,高雄街改制为高雄市。1935年时,高雄市的人口达到8万6千多人。1940年代后,随著高雄驿(高雄车站)东移新设,市区开始向东往前金、大港埔一带扩展。同时基于南进政策需要,日本人开始以高雄作为工业发展基地。然而二战末期,在美军军机的密集空袭下,高雄港与市区受到了严重破坏。

  1664年,明朝统治下,高雄曾经被划入两个州之一的万年州。进入清朝后,于1684年被划入凤山县,并且曾经将县治设在兴隆庄(今左营)。1920年9月,行政区域改革开始,日本殖民统治者除了将地名从「打狗」改为「高雄」外,还将该市划为「高雄郡高雄街」,隶属于高雄州;四年后废除高雄郡,直接将高雄街改设为「高雄市」,仍隶属于高雄州。

  1945年10月台湾正式归还。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并将日本统治时期的11市改为9省辖市、2县辖市。

  1979年7月1日,「行政院」将高雄市升格为「直辖市」;与前镇区相邻,原本隶属于高雄县的小港乡也划归高雄市管辖改为小港区。1983年,位于南海的东沙岛与南沙太平岛,行政管理上也开始划归该市旗津区中兴里管辖。

  台湾当局「行政院会」日前通过「地方制度法」有关县市合并部分条文修正草案,高雄县市将于2010年与台中县市同步合并,成为南部地区的一个都会。

  2011年高雄全市GDP为6008亿人民币,增长率为8.6%,人均GDP 55336美元.高雄市的一级产业主要为渔业与农业。渔业据点主要分布于旗津区、鼓山区、前镇区与小港区,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前镇渔港;农业地带则多分布于市区边缘,例如楠梓区与小港区;鼓山区与苓雅区也有一些零散的农地,但是近年来已经随著都市发展而逐渐消失。二级产业方面则兼有重工业与制造业,工业地带大多位于楠梓区、前镇区与小港区,包括楠梓加工出口区、高雄炼油厂、中岛加工出口区、临海工业区与高雄软件科技园区,其中临海工业区为中国钢铁与台湾国际造船的核心事业据点;高雄炼油厂则为台湾中油最大的生产基地。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三级产业集中于盐埕区、前金区、新兴区、苓雅区与三民区,部分区块有朝著商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此外也沿著高雄港第一港口东侧的廊带规划了「高雄多功能经贸园区」。

  高雄的渔港在台湾岛上是最大的渔业区,水产养殖业十分发达。海港内分布有前镇渔港、鼓山渔港,是台湾岛远洋渔业基地。高雄的珊瑚渔场年产大量珊瑚、玳瑁、珍珠,都是世界著名珍贵饰品。

交通

  高雄市为台湾省第二大城市,并与位于高雄县内的周边卫星城市形成都会区,因此市区的交通流量十分庞大。每逢尖峰时段或假日,经常会有大量观光人潮、车潮于市区内或县、市之间流动,导致市区内许多重要干道经常出现交通阻塞的情形。大众运输部分,目前营运中的高雄市公共汽车路线共有68条。捷运系统方面,高雄捷运红线与橘线分别于2008年3月9日及9月14日通车。

 高雄市作为国际大都市,高耸的摩天大楼节比鳞次,拥有众多的现代摩天大楼,位居台湾以至世界前列。到目前为止,高雄市总共有342座高楼大厦(建筑物至少12层或35米或115英呎的高度),数量之多在全球排名第22名,在亚洲排名第6名。

桥梁建筑

  其中最大的桥梁是高屏溪斜张桥,位于福尔摩沙高速公路,跨越高屏溪,桥长2,617公尺,是联络高雄市与屏东县重要的交通要道,其中桥梁西端采斜张桥设计桥长510公尺,塔高183.5公尺,相当于六十层高楼建筑。该桥为国内首座复合式斜张桥,而且是亚洲最长之非对称型单桥塔斜张桥,采单塔非对称型式设计。桥主跨径330公尺,侧跨径180公尺,全长510公尺,若以全世界单塔斜张桥而论,其跨径长度排名第二,仅次于位在欧洲德国跨越莱茵河之莱茵河桥。

文化建设

  高雄市立美术馆与周围的美术公园(内惟埤文化园区)皆为重要的艺文展览、活动场地;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为台湾首座应用科学博物馆;高雄市立文化中心则为大高雄地区最主要的表演场地;其他还有许多较小的展览馆或音乐厅。此外,有些文化场所是透过老建筑的内部空间改造或再利用形塑而成,像是废弃仓库群改造而成的驳二艺术特区、高雄市政府旧厅舍修建而成的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等。

  图书馆部分,高雄市立图书馆目前共有14个分馆,3个阅览室,其中第二图书总馆同时亦作为「高雄文学馆」。除此之外,还有一座以影像艺术为主题的电影图书馆。

  目前高雄也有许多文化与艺术方面的活动,如高雄左营万年祭、高雄戏狮甲艺术节、高雄国际货柜艺术节、旗鼓节等等。2006年起,在真爱码头举办的大港开唱成为高雄市第一个大型的音乐节活动,第二届与高雄电影节串联,扩大举办,成为高雄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

  每年十一月左营万年祭和前镇戏狮甲艺术节,并称为「北万年、南戏狮」,是高雄重要的传统宗教仪式暨民俗庆典。

体育发展

  高雄市曾多次申办国际性大型竞赛,特别是在市长谢长廷任内2004年5月12日,从六个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取得2009年第8届世界运动会主办权。另外亦曾于申办2002年亚洲运动会、2001年世界大学运动、2007年世界大学运动与2011年世界大学运动会主办权。此外,一些国际性的台球比赛(像是世界花式台球锦标赛)亦多次于高雄市举办。国内性竞赛方面,中华职棒过去固定于立德棒球场举行部分场次的例行赛。

  大型体育场馆方面,目前有包含中正运动场、中正技击馆与国际标准游泳池等设施的高雄市立体育场;立德棒球场由于设施较为老旧,机能上相当程度已被位于高雄县鸟松乡的澄清湖棒球场取代。为因应世运会的场地需求,新建有高雄巨蛋综合体育馆与世运会主场馆。除此之外,还有位于左营的行政院体委会国家运动选手训练中心(惯称「左训中心」)。

  行政院体育委员会计划把高雄巨蛋综合体育馆、世运会主场馆、国家运动选手训练中心规划成「国家体育园区」,并将争取兴建体育博物馆、台湾体大分校于此。

旅游景点

  高雄风光以「高雄八景」为最,包括:旗山夕照、埕埔晓鹭、猿峰夜雨、戍楼秋月、江港归帆、鼓湾涛声、佛光山、苓湖晴风和江村渔歌。有「台湾西湖」美誉的西子湾风景区(「国立」中山大学也在此创校),拥多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为南台湾最富盛名的观光地区,主要景点散布在环湖公路旁,全区风光旖旎,适宜欣赏湖光水色、泛舟垂钓。位于左营的莲池潭四周也有孔庙、龙虎塔、春秋阁等多处观光景点。在寿山公园可徒步观光美丽海景,还能观赏可爱的猕猴,亦是一处绝佳的休闲地点。此外,台湾最大的佛寺——佛光山、旗后灯塔、旗后炮台、前清打狗英国领事馆、雄镇北门等,都是历史久远的文物古迹,很值得一游。

  高雄市地处嘉南平原与屏东平原之间,面临台湾海峡南口,这里全年长夏无冬,一派热带风光,是一座美丽的海港城市。

  

  高雄主要旅游景点:澄清湖 、爱河、莲池潭、西子湾 、春秋阁 、高雄都会公园 、高雄孔庙 、三凤宫 、少年溪、阿公店水库 、不老温泉 、旗津半岛 、六龟彩蝶谷。

友好城市

  目前共有22个友好市,共计美国13个,亚洲3个,中南美洲3个,非洲2个,大洋洲1个

七、垦丁

垦丁的名字据说是清同治时,从大陆来了一批壮丁到现在这个台湾最南部的地方开垦,这里便被后人称为“垦丁”。 垦丁位于台湾省屏东县,东临太平洋,西靠台湾海峡,南望巴士海峡。垦丁地属热带气候,年平均24度。地质以珊瑚礁为主,在三面环海北依山峦的地形下,加上长达半年的落山风吹拂,造就了垦丁特殊的地形风貌。这里的景观具有多样性,有沙滩贝壳,崩崖、沙瀑、群裙、钟乳石洞,有热带雨林稀有植物、种类繁多的昆虫蝴蝶,长达半年的候鸟迁徙落脚地。

历史与地理景观

  1984年蒋经国时任台湾当局"总统",指示在垦丁成立一个“国家”公园。面积18083公顷。

  垦丁国家公园是台湾唯一拥有海域和陆地的“国家”公园,是台湾本岛唯一的热带地区。

  垦丁还被称为是台湾的天涯海角。这里有鹅銮鼻公园,猫鼻头公园等,其中鹅銮鼻公园有块巨石酷似尼克松,而被当地人称为尼克松石头。这里还有关山,台湾八大景之一的关山夕照就在这里。

历史

  “垦丁”本义为“开垦的壮丁”。清领时期光绪三年(1877年)官方设置招垦局,募得粤籍客家人在此搭寮垦荒,得名为垦丁寮。《恒春县志》亦记载垦丁庄为“客番杂居”(客家人与原住民杂居)的村落。另说则为同治年间,当有壮丁开丁而得名。垦丁寮旧址在大尖石山山麓,本只是个小地名,今日一般指垦丁路夜市(仍在大尖石山下)。由于后来成为国家公园名,亦常泛指临近观光地区。

  恒春半岛成立国家公园之计划在日治时期即有学者提倡。在台湾最早的大屯、新高阿里山、次高太鲁阁三处国立公园成立后,1936年4月台北帝国大学地质学教授早坂一郎认为既存的新高阿里山、次高太鲁阁国立公园皆为大同小异的山岳地带,主张应在大日本帝国唯一的热带地恒春半岛增设国立公园,范围为台东与屏东一线以南全部区域、包括大武山等高山。同年2月5日《台湾日日新报》的专栏中也提到台北帝国大学几任教授的设制国立公园见解,认为大武山至恒春方面由姥姑石形成的丘陵为“一种独特的景观与风致”,另外亦有四重溪温泉与琉球屿,成立“相当大规模的国立公园”并非不可能。

  现今之垦丁国家公园于1982年9月1日公告计划,但范围仅恒春镇及附近海域、不含高山。稍后1984年1月1日成立管理处,为台湾战后第一个国家公园。大武山附近区域则于1988年1月13日成立大武山自然保留区、琉球一带则有大鹏湾国家风景区。

地理环境

  垦丁国家公园位于台湾本岛最南端的恒春半岛,三面环海,东面太平洋,西邻台湾海峡,南濒巴士海峡。陆地范围西边包括龟山向南至红柴之台地崖与海滨地带,南部包括龙銮潭南面之猫鼻头、南湾、垦丁国家森林游乐区、鹅銮鼻、东沿太平洋岸经佳乐水,北至南仁山区。海域范围包括南湾海域及龟山经猫鼻头、鹅銮鼻北至南仁湾间,距海岸一公里内的海域。

  垦丁国家公园地理上属于热带性气候区,终年气温和暖,热带植物衍生,四周海域清澈,珊瑚生长繁

大尖山

  正式名称为“大石尖”为垦丁地标之一,为一整块岩石凸起于草原上,为垦丁半岛区最高点。上山须由垦丁国家森林游乐区牌楼门口进入,穿越垦丁牧场,沿棱线设有登山索可供攀爬。山顶可俯瞰恒春半岛全境,景观优美,上山下山全程约需3-4小时。但是国家公园法第13条第8款对于国家公园区内之大尖山、青蛙石、船帆石已公告禁止攀爬。

龙銮潭

  位于国家公园西侧,恒春往猫鼻头的途中,占地137公顷,原本是低洼地势,往年每逢雨季便积水成泽。日治时代虽曾计划建为水库,但终未实现,战后民国37年(1948年)筹拨专款,将龙銮潭建为水库,为恒春半岛重要的水利设施。潭水经附近溪流相汇由人工泄水口北流,经四沟、头沟而注入保力溪,由射寮出海,目前仅供农田灌溉渠道。每到秋冬之际更成为候鸟群集过冬的地方,是绝佳的赏鸟景点。

  龙銮潭旁设有一自然中心,透过玻璃墙面可以欣赏到整个潭面,中心内的观察站提供多部望远镜和2套播放监视系统,并有4处鸟类展示区,是设备完善的鸟类观察站。龙銮潭自然中心同时也是稀有植物人工复育区的所在,以生态园方式进行人工培育原生树种。生态园区面积约1.5公顷,共分为稀有植物区、诱鸟植物区、诱蝶植物区、草原灌丛植物区、赏花观果植物区、山地植物区、海岸林植物区、珊瑚礁植物区、绿篱植物区等九区。区内生物资源丰富,植物物种歧异度高,是生态保育与生物族群的自然栖所。

猫鼻头

  猫鼻头为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的分界点,并与鹅銮鼻形成台湾岛最南的两端。猫鼻头有一从海崖上断落之珊瑚礁岩,其外型状若蹲仆之猫,因而得名。猫鼻头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蚀地形,珊瑚礁因造山运动隆出海面,受到长时间的波浪侵蚀、反复干湿、长期盐粒结晶、沙砾钻蚀、及溶蚀等作用,产生了崩崖、壶穴、礁柱、层间洞穴等奇特景观,海岸线鸟瞰似百褶裙,故有裙礁海岸之称。极具地形教学与研究价值。

白沙湾

  白沙湾位于恒春半岛西岸、猫鼻头西北方的海岸线上。又称“白砂”。白沙湾一带属珊瑚礁海岸,原是一个小渔港,称为白沙港。这一带得天独厚,拥有一段长达百米的沙滩,沙滩由纯白的贝壳砂所组成,由于鲜少有游客造访,因此还保持着自然的风貌。而在此处戏水时需小心此地有三处有强劲的暗流,须特别的留意。

南仁湖

  “南仁山生态保护区”位于国家公园东侧的满州乡南仁村,保护区海拔最高不过526米,却是台湾少数仅存的低海拔原始热带季风雨林,同时形成热带、亚热带与温带植物分布于南仁山区,受恒春半岛特殊季风及雨量季节性分布的影响,共有2200余种植物。如“大头茶”洁白似茶花,是东北季风盛行的迎风陡坡的常见植物。

  “南仁湖”位于天然山谷中,仅一条步道能前往,单程4.3公里。沿途生态样貌丰富,常可见“青斑蝶”、“黄蝶”的踪影。南仁湖原本是水稻田,由于稻田东边出水口被堵塞,水量累积逐日增多,形成宽广湖泊,在这一片广大水域之前有处小水潭,才是真正的“南仁古湖”,但由于湖水面积小容易被忽略。湖旁可见的“黄灰泽蟹”,是台湾淡水蟹的特有品种,属于陆蟹的一种,也是唯一不须到海边进行繁殖的蟹种。

  目前南仁山为生态保护区,仅供学术研究,禁止游客进入。事先必须向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提出申请,前往南仁湖也必须先于垦丁国家公园游客中心做行前教育,而每年有两个月的封山期间亦不受理申请进入。

龙坑自然生态保护区

  龙坑位于恒春半岛东南端岬角,介于太平洋与巴士海峡交界处,该地区为绵延之群状珊瑚礁,为隆起之高位珊瑚礁,面积计61.67公顷。由于重力及海浪之冲击,台地崖之珊瑚石灰岩逐步破裂,向下崩落,因此龙坑综合了裙礁、崩崖、狭谷、陷坑等绝佳之地形景观。

  龙坑生态特殊,海岸植物繁复,有许多特殊少见的滨海植物。例如“滨斑鸠菊”,全台湾除了兰屿之外就只能在龙坑这里看得到;而花瓣只有一半的“草海桐”,有刺的“飞龙掌血”,以及远从大溪地飘洋过来的“檄树”都是龙坑特有的滨海植物。可惜的是在2001年因为阿玛斯号货轮油污事件,整个珊瑚礁被原油污染,虽然目前大部份清除,但是已将整个龙坑生态完全破坏,散落在海床上的货轮残骸,至今仍使得珊瑚无法顺利复育。

风吹沙

  风吹沙是风成地形。每年九月至次年四月,沙粒受到冬季东北季风的吹拂,被风向西南方陆地搬运;而被河川及沿岸的潮流携带出来的沙粒,则向东北的海滩搬运。如此日积月累进行风蚀和风积作用,山谷里的沙子被风和水来回的搬运,形成了“沙丘”与“沙瀑”的特殊景观。但后来因为当地政府修筑了一条马路并在马路后方种植一大片的木麻黄防风林,此项不当的道路阻隔与防风林设计,使得垦丁的风吹沙成为绝响。

龙磐公园

  日出时的垦丁龙磐公园

  龙磐公园位于在鹅銮鼻与风吹沙之间。此区域是属于上升的石灰岩台地,由于石灰岩容易被水溶蚀,因此区内有石灰岩洞、渗穴、崩崖、红土等地形景观。公园内有大草原,可从陡峭的崩崖远眺曲折有致的海岸。此区光害较少,适合观赏日出以及夜晚的星空。

落山风

  落山风是恒春半岛冬季特有的天气现象。每年十月到翌年三月,冬季的冷气团沿着中央山脉南下,当吹到恒春半岛时,因通过石门狭谷、大武山谷、与满州乡山脉谷地,风力突然增强,加上半岛地势陡降,面海广阔,强风形成直扑之势,当地居民称之为“落山风”。在落山风的季节里砂尘蔽天,有若台风,常会影响车辆的行驶。早期当地的房屋窗户也多采用窄小低矮的设计,居民也会戴上帽子或方巾防止风沙,形成当地特殊的景观。

垦丁春浪

  台湾地区每年一度的“垦丁春浪音乐节”,今年定于4月4日、5日两天,举行四场音乐嘉年华会。

  友善的狗国际音乐逾2006年4月举办了第一届垦丁春浪音乐节,成功的结合近百名优秀的歌手、DJ以及音乐人,三天的活动吸引了将近四万人次的观众入场,为台湾开启首创全民户外大型音乐活动,以一种更大众、更普罗的音乐文化,为台湾音乐活动注入一股新势力与新活力,充分展现了这块土地上的热情与生命力。

垦丁大街

  垦丁大街垦丁大街为位于垦丁路之夜市,为国家公园境内最热闹的商店街。也是世界罕见设于国家公园内的商圈与夜市,加上大街的饭店、旅馆,沙滩旁的水上机车,以及核能发电厂,所造成的光害、污染、水温上升,对国家公园的生态维护,没有帮助。从生态保育的观点来看,垦丁大街的存在并不利于国家公园的生态保育。唯这些不利的因素,均早于国家公园的设立,目前只能以控管的方式,防止恶化。

  国家公园成立之初,垦丁路上商家仅止于贩卖名产的夜市规模,关键[5]在1986年哈雷彗星接近地球,经媒体报导垦丁为台湾最佳观赏地点,顿时拥入大量游客。从此观光客与日遽增,带动外围商业繁荣。

  垦丁大街范围大约在垦丁大湾(夏都沙滩酒店)至垦丁小湾沙滩之间。沿路有许多夜间营业的酒吧、舞场、小吃摊等,从白天到深夜,街上充满许多身着海滩裤、比基尼,一身轻松打扮的泳客与国内外游客,街上的霓虹灯将街景妆点得十分热闹,颇有南洋度假胜地的风情。晚上夜店里除了供应餐点以外,也有钢管舞等火热表演。钢管舞女郎身着三点泳装在客人身上磨蹭的行为,曾被媒体点名有害风化,不过并未被禁止。垦丁街有近30多家的个性纪念商品店,有许多的饰品及纪念品的店家及小摊位,商品均具有当地特色。垦丁大街也是垦丁当地饭店、旅馆最密集的地方,如夏都沙滩酒店、西泽饭店与救国团的垦丁青年活动中心等,都是著名的景点。

垦丁风铃季

  因垦丁秋冬之际落山风强劲,为平衡旅游淡旺季之人潮,屏东县政府于冬季开办本活动,悬挂各式风铃于主要景点。2006年最后一届风铃季结束后,将不再举办。总计自2004~2006共三届。

春天呐喊

  自公元1995年开办,由两位外籍人士Jimi(吉米)和Wade(伟德)首创举办的一个户外大型音乐艺术祭,一向以门票收入为主要活动营运来源,也是台湾最早、历史最悠久的音乐祭;于每年春假期间(4月5日前后)举行,吸引了大量的人潮。原意是参考1970年代美国Woodstock演唱之精神,提供创作音乐团体或个人发挥的舞台并带动年轻族群爱、和平、自由...等精神。耕耘十几年下来,为垦丁地区带来了庞大的观光商机,也带动了当地繁荣的地方发展。也因为活动太过知名,为了以正视听,2007年时,台湾内政部营建署也已正式发布消息,以往在四月春假期间被误称为「春天呐喊」等所有户外音乐活动,正式核定的名称为「垦丁国家公园春天音乐季户外音乐活动」。

  地点从1995年的梦幻垦丁,到后来的垦丁大街海边、六福山庄等,2007年则正式进驻鹅銮鼻灯塔公园内开办,正宗的春天呐喊音乐祭只有一个,并以标榜健康纯正的休闲娱乐为主,所有的表演也都一向维持在午夜十二点前即全部结束。

八、花莲

基本简介

  花莲市位于花莲县的中北部沿海,地处台东纵谷北端,地势枕山面海,东临太平洋,是花莲县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台湾东部最重要的城市。花莲市人口约1.4万人,是全县也是台湾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

  花莲市原名“崎莱”,为阿美人对当地的称呼,汉族移民称之为“洄澜”,是因为花莲溪入海口处与海浪激荡,迂回澎湃,故称洄澜。清同治年问,以其谐音改称花莲。清光绪四年建立城邑,称为新港街。台湾光复后,于1946年设花莲市,并成为花莲县县治所在地。该市原为阿美人的聚居区,清咸丰元年,台北人黄阿风先后募得2000余人,由海路至该市丰川附近定居,从事垦殖。清同治年间在大力开发后山时,从宜兰苏澳至这里的道路开通,路宽5尺,全长205里。此后,来这里定居的拓垦者日渐增多。清光绪六年(1880),在这里设花莲抚垦局,光绪十三年(l887)设花莲厅。日本侵略者占领时期,曾计划在此设农业专业区,后因日本移民水土不服而化成泡影。台湾光复之初,花莲市是当时全省仅有的两个县辖市之一。

花莲市依山面海,西部是高耸险峻的中央山脉,紧邻该市的岚山、慈云山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市区内地势平坦,为台东纵谷北端花莲冲积平原的北部,平均海拔约18米。美仑溪流经全境将市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全市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23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2170毫米,夏秋两季多台风。

九、太鲁阁公园

太鲁阁国家公园,是中国台湾地区的第4座“国家公园”,位于台湾岛东部,地跨花莲县、台中县、南投县三个行政区。园内有台湾第一条东西横贯公路通过,称为中横公路系统。太鲁阁国家公园的特色为峡谷和断崖。另外园内的高山保留了许多冰河时期的孓遗生物,如山椒鱼等。太鲁阁亦成为台铁之列车名。

地形特色

太鲁阁国家公园以高山和峡谷为主要地形特色,其中中横公路太鲁阁到天祥的立雾溪河谷,两岸皆由大理石岩层构成,所以有大理石峡谷的称谓。国家公园内的游憩资源大部分都分布在中横公路东段沿线,如长春祠、太鲁阁峡谷、九曲洞、天祥,另外还有鬼斧神工的苏花公路清水断崖、景色清新的娃娃谷,都是著名风景据点、旅游圣地。

生态环境

  太鲁阁国家公园的原始森林面积广阔,生态环境也非常的复杂,园区内因原始森林面积宽广,同时也拥有许多生态资源,共有山椒鱼,莫氏树蛙,台湾黑熊,台湾猕猴猪,台湾穿山甲,山羌,水鹿,长鬃山羊等数百种动物生态,更有云杉林,台湾芦竹,冷杉林,箭竹草原,玉山圆柏及铁杉林等多种珍奇植物,诚为园区内的特有景观。

  位在太鲁阁峡谷入口的麒麟文化遗址、立雾溪断崖古道,以及上下梅园山胞部落等,都值得研究与保存。

历史文化

  太鲁阁国家公园前身为日本侵略时期成立之所谓“次高太鲁阁国立公园”。太鲁阁国家公园的特色为峡谷和断崖。另外园内的高山保留了许多冰河时期的孓遗生物,如山椒鱼等。

  650万年前,地壳动荡不宁。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菲律宾板块向欧亚板块不断挤压,能量聚集,寻找着 释放的出口。于是火山频频爆发,海啸大浪滔天滚滚。蓬莱造山运动后,横空出世,一座台湾宝岛。海岛上有山,有水,有生灵,有神木。立雾溪发源于台湾中央的奇莱山主峰,从海拔3449米的源头一股蛮劲直冲大海。

恒古千年万载,水石互相纠缠。水作刀,切出了险峻雄伟;石为料,呈现着深邃壮丽。太鲁阁TAROKO,取自台湾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伟大的山脉”,伟大的山脉中居住着太鲁阁人信奉的彩虹神灵。20公里长的太鲁阁峡谷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大理石峡谷,能目睹此景的人是幸运的。青蛙石的中层为白色大理石岩,上下层则为深绿色的青色片岩。一座独立巨石屹立于立溪旁,宛如伏在溪中的大青蛙。而石上的兰亭,恰似青蛙王子头顶的皇冠,在远山的碧绿、近水的蔚蓝、石头的粉白中,平添着一抹橙红。传说中,慈母桥上,一位慈祥的山地母亲曾久久地站立凝望。她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已经在洪水中死去,只要她活着,她就要把他盼望回家。太鲁阁族的发祥地,是台湾中央山脉白石山腰的一棵大石柱。大约在300多年前,他们翻山越岭来到了立溪旁,是相中了这里的耕地猎区。太鲁阁人以父系社会生活,小家庭为结构,男耕女织,推选最聪明正直的男人为部落首领。他们信仰泛灵,相信子孙如果遵从祖先的规范和教训,即会得到祖灵的庇护。

十、台北

台北市为台湾省省会城市,台湾第一大城市,其位于台湾岛北部的台北盆地,四周均与新北市接壤,是台湾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台湾政治、文化、商业与传播等的中心。台北市是台湾近代历史的发展舞台,集许多台湾文化与人文地景之大成。西界淡水河及其支流新店溪,东至南港附近,南至木栅以南丘陵区,北包大屯山东南麓。东西最宽处20.5公里,南北最长约28公里。辖16区,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265万余。

教育

  1950年代,许多位于台北市,投入庞大教育经费的国中、高中与大学,更成为台湾北部甚至全台湾的“明星学校”,在高中或大学联合招生制度盛行时,尤其明显。特别是明星高中的第一志愿、前三志愿或“国立”大学的热门科系,每年都有相当激烈的入学竞争。即使在联招几近废止的今日,这种情形仍旧延续着。台北市的教育资源与台湾的其他县市相比较为丰厚、更有优势。1900年代,台湾第一座西式小学就成立于芝山岩一带(即今日的士林国小)。随后普设于台北各地的国语传习所、公学校、小学校更奠下了台北的教育根基。

  台北市辖下所有的大学有2所,分别是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和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及一百六十余所的公私立中小学,此外还有儿童育乐中心、社会教育馆及动物园,并在各区设立运动健身中心、社区大学、图书馆等,提供市民休闲育乐与学习进修的机会。

文化艺术

  由于具有移民社会的属性,以及台湾最大都市的地位,宗教上呈现蓬勃而多元的发展。虽以佛教与道教为主,但也有全台湾最多的基督教人口与穆斯林。以佛教与道教为例,台北佛教庙宇登记有案者为107间,道教为154间。寺庙中所祭祀的神祇大多是随闽、粤移民由故乡迎来的神佛,1950年代之后,许多台湾中南部居民移居至台北,亦将其神灵请至台北设分灵,所以祭祀以妈祖、王爷、菩萨居多。台北地区的佛道教寺庙数量之多,冠于北台湾,其教派之广,几乎涵盖各神佛,堪称台湾宗教的总汇。

旅游

  台北市位于台北盆地中央,以淡水河、新店溪、景美溪与台北县为界。若由空中鸟瞰台北市,棋盘式的道路系统、交错耸立的参天高楼、星点状的公园绿带,以及终日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确是让人辨识这座城市的绝佳指标。台北市是台湾北部的游览中心,除阳明山、北投风景区外,还有省内最大、建成最早占地8.9万平方米的台北公园和规模最大的木栅动物园。此外,由私人经营的荣星花园规模也相当可观。剑潭、北安、福寿、双溪等公园,也都是游览的好地方。台北市名胜古迹颇多,其中台北城门、龙山寺、保安宫、孔庙、指南宫、圆山文化遗址等处,均为风景优美,适宜游览的好地方。循着淡水河、基隆河迤逦蜿蜒,北边囊括大屯山系、七星山系而形成的阳明山公园,不但是自然保育的生态教室,更是大台北的后花园,四季各有不同风情韵致;坐落在台北市中心的二二八和平公园、植物园、大安森林公园,则堪为典型的城市绿洲,加上周遭人文、艺术活动频繁,是都市人纾解身心的好去处。南区的木栅山区,登山健行之外,还可享受茶香四溢的品茗闲情。

  肩挑岛内文化龙头地位的台北市,也拥有为数可观的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庙宇、古迹等。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是岛内外首屈一指的艺术宝库,对街而立的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展现原住民文化样貌;圆山周边的台北市立美术馆、儿童育乐中心、大龙峒保安宫、台北孔庙、行天宫,刻划着浓厚的人文活动轨迹。大稻埕和艋甲是汇聚台北移民血汗的历史街区,其中迪化街、霞海城隍庙、龙山寺、华西街,是想要了解老台北不可不到之处。寸土寸金的台北都会,西门町、东区、天母、士林、公馆等商圈林立,家具街、书店街、电脑街、婚纱街、花市、玉市……等各种专卖街、市集,也是大都会细致分工下的产物。而街头巷尾一家家咖啡厅、泡沫红茶店、KTV、卡拉OK、PUB,华灯初上后,闪烁的霓虹妆点出不夜城的景象,让台北的夜晚展现另种风情。

  台北市治辖幅员虽与台湾其他县市比起来不算宽广,却拥有许多人文景观。其中,古迹数量与博物馆数目,不但居於全台湾首位,也存在著有别於其他国际城市的特殊风情。2011年被寂寞星球旅游杂志选为2012年全球最棒的十大旅游城市,以及被福斯新闻网选为2012年全球十大「物美价廉」旅游景点。

  台北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外观仿北京故宫博物院,采用中国宫庭式设计,气势宏徫,美轮美奂。博物院收藏品共70万余件,其中以陶瓷、书画、青铜器、玉器、漆器、雕刻、织绣、满蒙档案文献最为丰富。

  “总统府”

  建于1919年,其建筑是当时流行的文艺复兴维多利亚风格,造型对称五层楼建筑物中央,立起一座象征权威的高塔。是台湾地区领导人接见宾客、办公的地方。

台北101(20张)

  国父纪念馆

  建于1972年,是一座仿宫殿式设计,巍峨宏徫,内有一座可容纳3000名观众的多功能大会堂,可举办音乐、舞蹈、戏剧等活动。另外还有藏书30万余册的孙逸仙博士图书馆及中山公园。

  龙山寺

  古称艋舺的万华是台北市与大稻埕齐名开发最早的地方,清中期与台南、鹿港并称为“一府、二鹿、三艋舺”。而龙山寺创建于艋舺开拓之初,主祀观世音菩萨,是台北市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

  阳明山公园

  位于台北盆地的东北方,公园主要以大屯和七星火山群为中心,因此各种特殊火山地形景观及地质构造便成为一大特色。因崁脚断层造就很多温泉如:马糟温泉、北投温泉、行义路温泉等。每逢春季,园内各山植物开花遍野,蔚为奇观,吸引不少客人特意去欣赏游览。

  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占地5.2顷,原属日据时代总督府园艺支所用地,国民政府迁台后乃选是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官邸,至1996年台北市政府收回官邸用地,开放给市民参观。官邸内公馆为蒋中正及其夫人居住、办公、宴客地方,他俩在此共住了26年。官邸旁遍植各式园艺,是一个休憩赏玩之处。

  忠烈祠

  在圆山饭店东侧,占地约1600坪,气派雄伟的庙堂,奉祀牺牲的烈士,由于景色清幽,整点并有换卫兵仪式,常吸引观光客来观看。

  中正纪念堂

  坐落基地东边,背临杭州南路,坐东向西,遥望大陆。三层台阶高十四.五公尺,主体强高二

十四公尺, 斗拱至宝顶尖高三十一.五公尺,合共七十公尺。大门高十六公尺,重七十五吨,为青铜铸建。正堂分上下两层,上层平面为四十公尺见方,四角各突出七.五公尺,后方居中立蒋中正坐姿铜像, 以供瞻仰。

  西门町

  是指由成都路、中华路、汉口街、昆明街卯涵盖的商业娱乐区,为台北市另类次流行文化的代表。

  华西街夜市

  位于龙山寺西边的华西街夜市,是观光客来台必到之处。夜市囊括各式风味小吃,从山产至海味,一应俱全。

  士林夜市

  为台北最有名的老夜市,主要消费对象以学生为主,除各式风味小吃外,还有很多最流行之服饰、精品等各式店铺。时髦追新族到此,绝不空手而回。

  台北观音山是台北近郊名山,山形犹如横卧的观音像,庄严地矗立在淡水河南岸八里地区,与北岸的淡水市镇、大屯火山群相望,为淡水河口的著名地标。 观音山的海拔不高,却相连着18座小山峰,最高的硬汉岭也不过612公尺,山区步道密布穿梭,为台北市西郊最热门的登山去处之一。山上坐落着不少名刹古寺,并可溯溪观瀑、观鹰赏鸟、眺望半个台北和壮丽的大屯山列,是一处丰富的自然观赏去处。

十一、野柳风景区

简介

  野柳风景区位于台湾省基隆市西北方约15公里处的基金公路,是一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远望如一只海龟蹒跚离岸,昂首拱背而游,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野柳龟。受造山运动的影响,深埋海底的沉积岩上升至海面,产生了附近海岸的单面山、海蚀崖、海蚀洞等地形,海蚀、风蚀等在不同硬度的岩层上作用,形成蜂窝岩、豆腐岩、蕈状岩、姜状岩,风化窗等世界级的岩层景观。

  野柳系一突出海面的岬角,长约1700公尺,因波浪侵蚀、岩石风化及地壳运动等作用,造就了海蚀洞沟、烛状石、蕈状岩、豆腐石、蜂窝石、壶穴、溶蚀盘等各种奇特景观。女王头、仙女鞋、烛台石等,更是闻名中外的海蚀奇观。区内的林添桢塑像是纪念其当年舍身救人的英勇精神,纪念碑上详述了这则感人的故事。野柳村的海洋世界,是国内第一座海洋动物表演馆,有生动活泼的海豚、海狮等动物表演,赏心悦目的高空跳水及水上芭蕾,还有约百公尺长的 〞海底隧道〞可欣赏各种珍奇鱼颣。(野柳海洋世界提供)烛台石的‘烛火’其实是岩层里坚硬的球形结核,因较能抵抗海蚀,而露出锥形顶部,海水沿其边缘回流激荡,产生环状沟槽,由于结核外围有一带坚硬的环圈,海水便顺此环圈向下侵蚀、切割,形成圆锥状外形。

风景详情

  风景区分三大区:第一区女王头、仙女鞋、乳石等,第二区豆腐岩、龙头石等,第三区海蚀壶穴、海狗石等,适合作地质教学的田野调查课程。林添桢塑像是纪念其当年舍身救人的英勇事迹。野柳风景区隶属于北海岸及观音山风景区,有提供义务解说员,免费为游客提供解说服务。

  进入野柳风景区,沿着步道而行,一路可尽览奇特的地质景观,如女王头蕈岩、仙女鞋、象石、玛玲鸟石等造型各异其趣,行至岬角尖端,即为白色的野柳灯塔,在此展望海天一色,最是令人心旷神怡;除了地质景观,野柳亦是众多候鸟休憩的驿站,是赏鸟人士眼中的宝库。野柳长约1600米,宽仅250米,有丰富的海蚀地形,在2000多万年前,台湾仍在海里,由福建一带冲刷下来的泥沙,一层层的堆积出砂岩层,600万年前的造山运动把岩层推挤出海面,造成台湾岛,野柳是其中的一部分。造山运动挤压时,在野柳的两侧推出两道断层,断层带破碎易受侵蚀,所以两侧凹入成湾,中间突出形成海岬。接下来,在海浪、雨水和风的侵蚀和地壳不断的抬升下,造成野柳的奇岩怪石。

  位于风景区入口右侧的野柳海洋世界,是全台唯一的海豚、海狮表演馆,可容纳3500位观众,表演重点在海豚的20余项动作上,小朋友并有机会与海豚和海狮一亲芳泽,表演中也穿插引自国外的高空花式跳水及高空弹跳等表演秀。园区另一主题为长约400公尺的海底隧道,走入隧道中,上千尾各式各样的鱼儿在身边穿梭,十分有趣。海洋世界右边有一处称为“天外天”的小平台,沿渔村小道步行10分钟,顺石阶拾级而上,可登上岩石构成的山顶平台,游目四望,优美的野柳胜景尽收眼底。

十二、101大楼

台北101(Taipei 101),又称台北101大楼,在规划阶段初期原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Taipei FinancialCenter),是目前世界第二高楼(2010年)。位于我国台湾省台北市信义区,由建筑师李祖原设计,KTRT团队建造,保持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台北101曾是世界第一高楼,以实际建筑物高度来计算已在2007年7月21日被当时兴建到141楼的迪拜塔(阿联酋迪拜)所超越,2010年1月4日迪拜塔的建成(828米)使得台北101退居世界第二高楼。

台北101目前保持的记录

  台北101曾以以下指标成为世界第一高楼 

  结构高度:508米(1667英尺),取代双峰塔的452米(1483英尺)。

  楼顶高度: 448米(1470英尺),取代西尔斯大楼的的442米(1454英尺)。

  楼板最高:438米(1437英尺),取代西尔斯大楼。

  顶端高度:508米,没有西尔斯大楼的529米(1703英尺)。

  以实际建筑物高度来计算,台北101已在2007年7月21日时,被当时兴建到141楼的迪拜塔(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所超越。但是由于迪拜塔在正式完工或至少有部份厂商、住户进驻之前,仍只能被视为是一座人工建筑结构而非摩天大楼,因此台北101仍能暂时保有世界最高摩天楼头衔直到新的对手完工并取而代之为止。2010年1月4日迪拜塔竣工启用,随后广州塔建成,101大楼退居世界第三高楼。

  2008年8月29日,被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以建筑主体高度492米,比台北101大厦主楼主体高度高出12米取代(台北101大厦实体高度加天线高度为508米),成为世界第二高楼,但仍是世界最高使用楼层。

  世界最高速度的电梯:从5楼直达89楼的室内观景台只需37秒,电梯攀升的速度为每分钟1010米,是世界最快的电梯,其长度也是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座防震阻尼器外露於整体设计的大楼,重达660吨,在85、86、与88楼用餐可以看到这个带有装饰且外型像大圆球的阻尼器,其直径5.5米也是世界第一。

十三、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坐落在台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镇外双溪,始建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中国宫殿式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院前广场耸立由6根石柱组成的牌坊,气势宏伟,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院内设有20余间展览室,现代化的空气调节、防火、防潮、防盗等设施,以维护珍贵的文化瑰宝。院内收藏有自北平故宫博物馆及沈阳故宫,热河行宫运到台湾的二十四万余件文物,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

历史发展

  台北故宫源于北京故宫。亲历者那志良先生所写的《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对故宫文物去台的惊险历程有详细记载。但为免于沦陷日本侵略者之手,被迫“流亡”南迁的国宝远不止于故宫。台北的历史博物馆和郑州的河南博物院都记载着这样一段历史: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长驱直入,为避免苦心收藏的文物受损,河南博物院精心挑选文物珍品5678件,拓片1162张,图书1472套(册),分装68箱运往汉口,1938年又运至重庆。1948年底,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民政府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以军舰转运台湾。原故宫博物院文物分3批运走2972箱。一起运台的还有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852箱及其他单位文物。1949年,国民党政府从河南博物院存放在重庆的68箱文物中精选38箱运往台湾,文物以陶器、铜器为主,包括1923年出土的河南郑公大墓中的珍贵器物。1950年4月,台中郊外雾峰乡吉峰村仓库落成,运台文物随即迁入新库存贮。

  文物落脚台湾初期,秘藏不示外人,社会各界要求展示故宫文物,曾被保管委员会拒绝。1956年,早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建立第一座博物馆“文物美术馆”,收藏来自河南的38箱文物,加上日本归还掠夺的文物51箱,奠定了史博馆的“家底”。1957年,蒋介石巡视“文物美术馆”,并改馆名为“历史博物馆”。

  作为1949年后台湾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曾经独享尊荣。蒋介石拨交为他祝寿的礼品270多件,社会各界踊跃捐赠各自的收藏,第一任馆长包遵彭称历史博物馆是社会爱护扶持的产物。同时,史博馆也居于文化艺术活动的引领地位,致力于台湾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化艺术的普及活动,开办画廊,鼓励艺术创作;设置“历史研究室”,辅助学校历史考古课程和研究;1964年推动成立博物馆学会,至今仍然主持博物馆馆长论坛。1965年,在现址建成新馆。新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岁诞辰,命名为中山博物院。后中央博物院归并故宫博物院后,故宫博物院全部文物由台中运至台北中山博物院,以此作为院址,1965年11月12日正式开放。至此,运台文物才得到一个适当的保存环境。

  进入20世纪80年代,台湾博物馆业迅速发展,各主题博物馆突出特色,吸引人们的视线。史博馆没有固步自封落后于时代,其品位和实力仍稳居前列。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当局开放老兵赴大陆探亲,史博馆适时推出大陆探亲摄影展,轰动全岛。随着两岸交流的深入,又陆继推出林风眠九十回顾展、李可染书画展、傅抱石画展。

藏品统计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档案2万多片,该院收藏的甲骨档案数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机构的第二位;瓷器2万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该院的中国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馆中最精、最多的;铜器1万多件,包括历代钱币,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龙纹盘、兽面纹壶、西周毛公鼎、战国牺尊等;玉器5万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闻名海内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镶玉如意”等;书画真迹近1万件,其中有从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苏东坡的《寒食帖》等;善本古籍有近2万册,包括中国仅有四部的《四库全书》较完整的一部;明清档案文献近40万件,其中有清朝历代皇帝(石+朱)批奏折、军机处档案、清史馆档、实录、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见的满文老档40巨册。

十四、慈湖

慈湖,俗称牛角楠埤、埤尾,位于大溪镇,是一座人工水库,分前后两湖,前湖较大,后湖略小,壮若新月。因景色幽雅,与浙江奉化的景色很相似,蒋介石为追思慈母王太夫人,故将此地改名为慈湖。沿湖遍植黄椰子、蒲葵、修竹,形成一条苍翠藩篱,大汉溪的清流激湍映带左右,风光旖旎,成为一座小小的天然湖山公园。绿意盎然的花园,每逢初春,便百花盛开,闲步其中,如诗如画。大溪陵寝为先总统蒋公陵墓,可入内瞻仰仪容。往复兴方向,沿途旅游点甚多,亦是桃园县旅游精华区。

慈湖集天地灵秀之气,湖光山色近似浙江奉化山水,“埤尾”摇身一变为“慈湖”,位于桃园大溪镇。 慈湖和大溪陵寝是先总统蒋公和蒋经国先生二位的陵寝,使得慈湖美名远播,为一处人工蓄水池,分前后两水塘,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颇有江南山水之风貌,相传该地尽得地利龙穴之上乘。绿意盎然的花园,每逢初春,百花盛开,闲荡其中,心旷神怡。慈湖宾馆坐落于青山绿水间,更显得宁静超然,俗称牛角楠埤、埤尾,位于大溪镇,是一座人工水库,分前后两湖,前湖较大,后湖略小,壮若新月。因景色幽雅,与浙江奉化的景色很相似,蒋介石为追思慈母王太夫人,故将此地改名为慈湖。沿湖遍植黄椰子、蒲葵、修竹,形成一条苍翠藩篱,大汉溪的清流激湍映带左右,风光旖旎,成为一座小小的天然湖山公园。绿意盎然的花园,每逢初春,便百花盛开,闲步其中,如诗如画。大溪陵寝为先总统 蒋公陵墓,可入内瞻仰仪容。往复兴方向,沿途旅游点甚多,亦是桃园县旅游精华区。

  慈湖为蒋介石生前钟爱的休闲处,故蒋介石过世之后,遂遗嘱厝灵柩于此。慈湖和大溪陵寝是先总统蒋公和蒋经国先生二位的陵寝,同位于大溪镇福安里,二地相距不远。慈湖旧名埤尾,有前后两湖,其间有小溪相连,先总统蒋公以其酷似故乡浙江奉化为由,命名为慈湖。而大溪陵寝原为头寮宾馆,本是一座平淡的四合院,陵寝四周植有龙柏、梅树、山茶,气氛宁静安详,蒋经国先生的灵柩奉厝在正厅,一般来此谒灵的人均在正厅前的天井行礼致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208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转载:纪念叶海燕君

于是,就有无耻的文人出来骂叶海燕是妓女了。原文地址:转载:纪念叶海燕君作者:今天是明天的历史纪念叶海燕君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9252861&amp;boardid=1原作者:ncdjb(凯迪ID)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零一三年六月一日,就是国际六

转载 转载:穿丝袜高跟鞋的女人(下)

原文地址:转载:穿丝袜高跟鞋的女人(下)作者:爱莲(四)进了阿芬的家们,阿芬先递给我一双拖鞋,然后她就脱了她的高跟鞋。这回她好像和上次我来的时候不一样,她上次在家里都穿着高跟鞋。我换了拖鞋之后,傻呆呆地站在那里,望着她的脚。“你干吗

转载 转载:寨桥村村民紧急呼吁2010-12-2919:27:51

原文地址:转载:寨桥村村民紧急呼吁2010-12-2919:27:51作者:公民之声寨桥村村民紧急呼吁2010-12-2919:27:51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5ff3cbe20100nrof [查看原文]寨桥村村民紧急呼吁网易天津市网友2010-1

转载 转载:钱志亮教授博客的文章

原文地址:转载:钱志亮教授博客的文章作者:铁石画室昨天有幸聆听了钱志亮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特转载如下与博友们分享这道精神大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钱志亮讲座讲稿[1]回到原点看人

声明:《转载:宝岛台湾景点简介》为网友尐样贼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