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葛浩文和他翻译的《天堂蒜薹之歌》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转载]葛浩文和他翻译的《天堂蒜薹之歌》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原文地址:葛浩文和他翻译的《天堂蒜薹之歌》作者:

书人书事

他是莫言小说的英译者。十几年来,他翻译的莫言作品被西方读者所了解和欣赏——

葛浩文和他翻译的《天堂蒜薹之歌》

Howard Goldblatt and The Garlic Ballads Translated byHim

-----------------------------------------------------

Brieflyabout The GarlicBallads

The Garlic Ballads: ANovel Paperback

by MoYan(Author),

HowardGoldblatt(Translator)

The farmers of Paradise County have been leading a hardscrabblelife unchanged for generations. The Communist government hasencouraged them to plant garlic, but selling the crop is not assimple as they believed. Warehouses fill up, taxes skyrocket, andgovernment officials maltreat even those who have traveled for daysto sell their harvest. A surplus on the garlic market ensues, andthe farmers must watch in horror as their crops wither and rot inthe fields.

FromAmazon

One of the Most Helpful CustomerReviews

An UndiscoveredMasterpiece

By A Customer on January 9, 2001

I discovered Mo Yan and this title years ago through Amazon, whenit was recommended as an "undiscovered" work. Sadly, it is stillthe case that very few people have read either The Garlic Ballads or Red Sorghum, Mo's othermasterpiece, let alone heard of the author. This is tragic, giventhat he is immensely talented, one of the true literary masterswriting today. The GarlicBallads tells the tale of a group of Chinese peasants whoselives are dependent upon selling their garlic crop; when harvestsexceed governmental estimates, officials curb the amount of garlicthat can be brought to market, setting off a violent chain ofevents. Against this backdrop, Mo weaves presents three stories:that of two lovers, which dominates the novel, as well as afamilial conflic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friends.Mo's voice is inventive, poetic and urgent, yet he never losessight of the plot, making this book difficult to put down.Goldblatt also deserves a great deal of credit for his translation.I do not read Chinese, but I often have the sense in readingEnglish translations, even of great works, that a great deal hasbeen lost,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missing from the original work.Goldblatt's translation is so good as to make the reader mistakethis for an English novel; the prose is nearly flawless. Any readerinterested in literature would be wise to pick up this novel, ifjust for the ending, which is unsettling yet poetically rendered,and will stick with the reader for years. Years from now, probablywhen Mo wins a Nobel, I am sure he will have a wide following, butfor now, The GarlicBallads is a novel that cries to be read.

From:Amazon

-----------------------------------------------------

葛浩文和他翻译的《天堂蒜薹之歌》

(原题:葛浩文:我只译我喜欢的小说)

人物介绍

葛浩文1939年在美国加州出生,20世纪60年代在海军服役时开始在台湾学习汉语,后获得印第安纳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学位,目前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严谨而讲究,“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1984年,他还创办了《当代中国文学》杂志,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葛浩文1939年在美国加州出生,20世纪60年代在海军服役时开始在台湾学习汉语,后获得印第安纳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学位,目前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严谨而讲究,“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1984年,他还创办了《当代中国文学》杂志,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莫言得了诺贝尔奖后,美国汉学家、中国文学研究者、“西方首席汉语文学翻译家”葛浩文教授的知名度,迅速从学术界扩展到了更广泛的读书界。前不久,葛浩文来到中国,在北京、沈阳、上海等地的高校参加了一系列围绕“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研讨活动。关于翻译,葛浩文有他的特殊心得:“作者与译者之间,是一种不安、互惠互利,且偶尔脆弱的关系。”

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有时“很脆弱”

莫言得奖后,很多人说,葛浩文的出色翻译以及他在翻译时对莫言原著进行的许多大胆删节甚至改写,使译本更适合西方读者的阅读口味,才引起了诺奖评委对莫言小说的青睐。对此种传言,葛浩文予以“断然否认”。他认为,莫言得奖首先是因为小说写得好,而他对莫言作品的删节与技术处理“并不多,很有节制”。

葛浩文在翻译中的创造性影响,依然不能被忽略。他在每次演讲中也一再呼吁读者对译者的作用与劳动给予更多的重视。

“译者是人类精神的信使。翻译是不同文化的融合,是创造性的价值生成。虽然翻译中对原著而言会失去一些东西,但这不是译者的错,翻译是必须的。有人说,90%的翻译是不好的。但是,谁不想做那余下的10%呢?”葛浩文说。

葛浩文认为,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有时“很脆弱”。他说:“很幸运的是,我与大多数小说家的合作都很愉快,尤其是与莫言的合作,他对我将其作品翻译成英文的工作大力支持、鼎力相助。他很清楚汉语和英语之间是不可能逐字逐句一一对应的。他会很体贴、和善地给我解释作品中一些晦涩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他明白翻译是对原文的补充而非替代。”

葛浩文在翻译莫言的小说时,有时会根据他对小说的理解以及照顾西方读者的趣味习惯,做一些必要的压缩,比如《丰乳肥臀》有十几页内容被他删去未译。但葛浩文说,他其实改动得并不多,很节制,绝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对原著大刀阔斧甚至几乎重写。莫言的《四十一炮》他就几乎没有改动,全样译出;即将在美出版的《檀香刑》,他的改动也很少。

被诸多中国作家“围追堵截”

在饭桌上,葛浩文熟练地挟着中国菜,轻松地谈起他翻译莫言《天堂蒜薹之歌》时的故事。这或许是有关翻译家在译介过程中的创造性作用的最生动例子。

当时葛浩文很喜欢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这是他继《红高粱》之后译的第二部莫言作品。译完后他把小说交给美国的出版社,当天晚上,出版社编辑就激动地打电话来,对他喊道:“这部小说的最后一章太可怕了,简直糟透了!”

小说最后一章是关于那些贪官污吏如何被调走、惩处等后续情况的详细交代。葛浩文赶紧打电话给莫言商量,当然他没有把美国出版社的原话转达给莫言,只是问莫言能不能同意他把这些有关官员具体去向的部分给隐去不提?两星期后,葛浩文收到莫言寄来的20多页手稿,竟然是莫言完全重写的最后一章内容,非常精彩。小说在美国顺利出版,被认为是中国作家所创作的最精辟、最犀利的社会批判性作品。后来《天堂蒜薹之歌》在国内再版时,莫言沿用了葛浩文建议修改后的美国版本。

不是每个作家都像莫言那样对葛浩文完全信任,有的作家对作品如何翻译比较在意。

莫言得了诺奖之后,葛浩文就陷入了知名或不知名的诸多中国作家的“围追堵截”之中。请托太多,葛浩文觉得自己实在来不及翻译。究竟什么样的作品能被放到葛浩文的翻译案头?朋友的推荐固然是重要途径,但葛浩文有自己的选择:“我只译我喜欢的小说。”

已译20多位重要中国作家的作品

目前他已翻译了王朔、朱天文、刘恒、阿来、毕飞宇、苏童以及萧红、老舍等20多位重要中国作家的作品。今年葛浩文刚译完莫言的《蛙》,另一本莫言的小说集《变》也已译完,那将是第一本在印度出版的莫言小说。

现在,葛浩文手头即将译完的是刘震云的两部近作《我叫潘金莲》《我叫刘跃进》。美国的出版商也大赞刘震云的小说,认为情节生动,必有市场,不仅爽快答应出版,还托葛浩文向刘震云要签名。

葛浩文觉得,他有责任把另外许多中国当代最优秀作家的作品翻译介绍给西方读者。比如王安忆的《富萍》,小说很难译,美国市场前景也不看好,但葛浩文个人很喜欢,决心要翻译出来,没想到译了1/4就搁下了,一拖几年。葛浩文觉得抱歉,但王安忆对他非常信任,并不打算更改她与这位美国老朋友之间的承诺。

多年前,葛浩文曾翻译过贾平凹的《浮躁》,最近他又挑选了贾平凹的近作《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个小说的故事有意思。“但贾平凹认为,如果他的代表作《废都》一直都没人译的话,将是他一生最痛苦的一件事。”葛浩文幽默地说。所以,后来葛浩文接下了这个活儿。

来源:《洛阳日报》电子版

时间:2013年 12 月 10 日 星期 二

(据《文汇读书周报》)

附:

葛浩文,帮莫言得奖的功臣

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作品的翻译者、73岁的美国翻译家葛浩文功不可没。在此之前,他已将好几位中国作家送上国际文学的领奖台,姜戎、苏童和毕飞宇都是凭着他的译本,先后获得了曼氏亚洲文学奖。在将中国当代小说推荐给世界这方面,葛浩文堪称第一人。

葛浩文1939年出生在美国加州。上学的第一堂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几个汉字,他就想:“我连英文都认不全,为啥还要学中文?”后来,葛浩文加入海军,并被派到美国海军驻台湾的司令部,成为一名通讯官。“最初我听说自己将被派往台北,等正式命令下来后却发现是派往台湾。我感觉受到了愚弄,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台北是台湾的一个城市。”多年以后,葛浩文这样回忆道。

此后,葛浩文先后被派驻日本和越南,然后又回到中国台湾。经受过越战洗礼的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年少轻狂,并拿起书本。“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真正看进书去”。他发现自己有学汉语的天赋。“我有一双好耳朵,能够区分复杂的汉字发音。”他向一位跟随国民党到台湾的东北老兵学习中文,“葛浩文”就是这位老师给他起的名字。退伍后他进入台湾师范大学汉语中心学习。

回国后,葛浩文继续学习中文,他的博士导师是柳亚子的儿子、旅美散文家柳无忌。学习期间,导师向他提起中国有一对作家伉俪萧军、萧红,他们的爱情故事曲折动人。葛浩文就找来一本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读了起来,那是他读的第一本中国小说。而萧红则激起了他更浓厚的兴趣。他以萧红为研究对象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5年后,他以这篇论文为基础所写的《萧红评传》在港台出版,掀起了一股萧红热。

葛浩文翻译出版的第一部中国小说是张洁创作的《沉重的翅膀》,译本在美国卖得不错,“于是我下定决心,这辈子我就干这个了!”此后,葛浩文“一翻而不可收拾”,贾平凹、刘恒、苏童、王朔、莫言、阿来等20多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40多部作品通过他的笔译成英文,在英语世界得到推广。“一部中国作品,哪怕中国人特别喜欢,但是如果我觉得在国外没有市场,我也不翻。我基本上还是以一个‘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文学。”葛浩文说。

在翻译中文小说时,他非常注意对小说所处的文化、社会及历史背景的把握。在翻译刘震云的《手机》时,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小说场景始于30年前,然后闪回到现代,接着又回到30年前。“如果照这种顺序翻,看过40页后,美国读者就会说‘真没劲’,然后把它扔到一边。”他建议把开场设在现代,然后再展开回忆。这个建议得到了作者的同意。“我这样做并没有改变作品的质量,改变的只是它的销量。”

多年笔耕不辍,葛浩文逐渐奠定了自己在中文小说翻译界的泰斗地位。他被誉为“西方首席汉语文学翻译家”。杨宪益先生的妻子、出生在北京的英裔著名女翻译戴乃迭这样评价他:“他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曾两度荣获普利策奖的著名小说家厄普代克对葛浩文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文小说翻译几乎是他一个人的地盘儿。”

除了萧红之外,葛浩文翻译作品最多的中国作家就是莫言,迄今他已将其10多部作品介绍给西方读者。

1988年,葛浩文看到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很震撼,写信给莫言,希望获得翻译版权。“当时莫言远没有现在有名,而我,也只是有个好听中国名字的学者。现在想起往事,我会觉得有点小骄傲,并非为我翻译得好而骄傲,而是为我在20多年前就发现了他这样的作家。”

莫言的作品销路不错,翻译了其几部小说后,葛浩文和莫言在北京见了面。后来,他们又一起去了很多国家,推荐莫言的新书。有一次,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推荐《酒国》时,几天之内,莫言几乎把客房书架上的中国小说都看了个遍。葛浩文和美国的出版商都对这个12岁就辍学,却写出大量美妙小说的作家惊叹不已。

葛浩文认为莫言是一位谦和的人,“他经常夸奖他的译者,正如他的译者时常夸奖他的著作一样”。莫言对葛浩文的翻译水准充分信任,总是十分放心地把自己的作品交给他。“他会对我说,‘那已经不是我的小说了,是你的。’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我是在帮他的作品扩大国际影响,他对此也十分感谢。”

对于自己,葛浩文显得十分低调。“我很幸运,找到了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大多数人没有这么幸运!”

作者:佚名

来源:迷你语文网整理

时间:2013-07-1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1572.html

更多阅读

长城文:天村的《中国孤儿青春梦》是我们的中国梦

长城:天村的《中国孤儿青春梦》是我们的中国梦长城/文作家天村先生的长篇青春励志小说《中国孤儿青春梦》,给我们创作了一名独具睿智的中国孤儿东山石,他以大思想、大情感、大智慧筑起一个青春梦——中国梦——我们的中国梦。每个人都

转载 经典折子的赋新--谈谈王耀文曹莉茵的《关亡》 折子

名家代表作,涵盖说噱弹唱演,念及台风气质掌声:张:《盘夫》、《塞赃》、《照镜》杨:《别兄》、《回柬》、《絮阁》蒋:《夺子》、《认母》、《关亡》严:《钉板告状》、《载美回苏》、《激怒醇亲王》姚:《什刹海》、《暖锅为媒》、《炼印》原

莫言的作品牛在什么地方? 莫言作品精选

叶开文:莫言用“残酷叙事”创造了自己的文学王国一则诺贝尔文学奖赔率的传闻,又一次把莫言推到风口浪尖上。各种争议在文学作品和道德伦理中攻讦不休,而很少涉及到对他具体作品的深入分析。因为文学的边缘化,很多人连莫言的作品都没有读

杨宪益先生翻译的《离骚》让我吃惊 吃惊 翻译

这学期的教学任务是给美国学生讲中国古代文学。讲古代文学当然要从诗经、离骚讲起。这一群美国学生不懂一句中国话,不识一个中国字,所用教材就是以前说过的由台湾出版的、斯蒂芬·欧文(StephenOwen)翻译的《中国文学选读》(An Anthology

声明:《转载 葛浩文和他翻译的《天堂蒜薹之歌》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为网友安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