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是林徽因的叔叔!! 林觉民后人

~

林觉民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市)。生父林孝  ,字玉珩;叔父林孝颖,字可珊,是福建有名的学者,以诗赋著称。林觉民从小过继给叔父为子,8岁时,嗣母去世,由嗣父一手抚养长大。嗣父亲自为之讲授国文。林觉民资质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少年时讨厌科举考试。13岁,嗣父令其应考童生,因父命难违,怏怏赴试。只在试卷上写“少年不望万户侯”7个字,便交卷出场。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林觉民在侯官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全闽大学堂文科学习。在上高等小学时,受到方声涛等进步教师影响,进入全闽大学堂后,对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更加向往,常与同学议论时局,认为中国不革命就不能自强。林觉民具有不畏强暴的性格,学堂几次闹风潮,都被同学们推为领导。林觉民善于言谈,且诙谐,很得校长喜欢。校长曾对其嗣父林孝颖说:“是儿不凡,曷少宽假,以养其刚大浩然之气。”

当时,福州成立一些革命团体,林觉民曾参与“共和山堂”的活动;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与黄光弼等人发起组织“学生联合会”,接着又加入“汉族独立会”,并从事联络福建陆军工作。

林觉民不满官立学堂的腐败,和几个学友在城北创办一所私立小学,又在城南创设阅报所,陈列革命书刊供人阅览。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林觉民和陈芳佩(字意映)结婚,婚后感情极为融洽,林觉民曾对人说:“吾妻性癖、好尚与余绝同,天真烂漫女子也!”第二年生下一子,取名伯新,十分珍爱。曾写名为《原爱》的文章,专论对爱情的态度,被朋友们誉为“理义公正,才情高绝”之作。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林觉民从全闽高等学堂毕业后,自费去日本留学。先学日语,次年补得官费生缺额,进庆应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兼修英语和法语。在日本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废寝忘食,昼夜不歇,成为留日学生中的佼佼者,受到同学们的钦佩。当时,林觉民和另一闽籍同学陈与燊齐名,人称“陈林”;又因和林文及其族弟林尹民合租一间宿舍居住,人称“三林”。留日同学经常聚首,畅谈国内形势,有人悲观失望,甚至叹息流泪。林觉民愤慨道:中国已到危难关头,我们是堂堂大丈夫,怎能空谈和啼哭呢!我们既然都是革命志士,就应该仗义执剑,以死报国,争取从根本上解救祖国,改变濒临危亡的现状。每一个有血气的中国人,难道能够坐视和忍受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吗?大家听后,无不肃然起敬。

林觉民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并积极参加活动。宣统二年(1910年)十月,同盟会领导决定在广州举行大规模起义。次年初春,林文收到黄兴和赵声从香港来信,得知准备工作正在进行。留日福建学生经商议后,决定由林文赴港参与,林觉民回福建准备响应。两人于二月初三离开日本,同赴香港。黄兴看见2人,高兴道:“意洞来,天赞我也!运筹帷幄,何可一日无君。”于是,决定集中力量从事广州起义,取消在福州响应的计划。

林觉民根据林文倡议,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嗣父见林觉民突然回家,惊奇地追问原因,林觉民托辞称学校放樱花假,临时陪同日本同学游览江浙风光,来不及写信回家。在福州停留10天中,积极联络,动员几十人参加。三月十九日,林觉民邀同冯超骧、刘元栋、刘六符等革命志士离开故乡,奔赴香港集中。

三月二十五日晚,林觉民和林文、陈可钧、陈更新、冯超骧等人先入广州。次晚,获悉林尹民等战友已由日抵港,林觉民又邀陈更新回香港接应。当晚,在林尹民、陈更新等人入睡之后,林觉民独自点灯给嗣父和爱妻写绝笔书,直到天将亮时才搁笔。拂晓,将绝笔书托付友人:“我死,幸为转达。”便和战友们重入广州。在船上林觉民激励战友说:“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使吾辈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宁有憾哉!宁有憾哉!”

林觉民得知三月二十八日还有福建革命党人到来,需要迎导,又于二十七日晚赶到香港,直至二十九日晨,才和陈与燊、陈更新等率领全部福建志士入广州,和林文在城内会合。

三月二十九日下午五时半,起义开始。林觉民臂缠白布,随黄兴攻入总督衙门,发现总督张鸣岐及其手下人员已经逃遁,便迅速退出,与赶来镇压的水师提督李准的亲兵相遇,双方激战。林觉民怒目奋击,所向披靡。在激烈的巷战中,不幸腰部中弹倒地而被捕。

林觉民在水师提督衙门受审。面对清廷官员镇定自若,侃侃而谈,讲世界形势,宣传革命思想。清吏也为之动容,为其打开脚镣手铐,让林觉民坐在椅子上,并送上笔墨纸张。林觉民提笔急挥,一口气写下数千言。写到激烈处,敞衣捶胸,激动不已。写完后,又在堂上演讲,告诫官吏们应洗心革面,革除清朝暴政,建立共和民国。只要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安乐,自己死也瞑目。

林觉民被关押数日,水米不进,以绝食抗议。赴刑场时,面不改色,泰然自若,从容就义。后来遗体与这次起义的死难烈士合葬于广州黄花岗。

过不久,友人将林觉民所写绝笔书送到福州林宅,一封给其嗣父,只有简短的几句话:“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等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封给爱妻陈意映,写在一大块正方形手帕上,1000多字,语句悲怆婉转,十分感人。如说:“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最后说:“吾今日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子,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林觉民的遗腹子是个男孩,取名仲新。

与妻书(林觉民)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膻,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馀,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其使我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後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林觉民是林徽因的叔叔!! 林觉民后人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後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後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幷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馀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远行,必以见告,我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馀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时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无时无地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重圆?则较死为尤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锺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吾今死无馀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日後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汝旁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爱汝至。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纸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我,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

辛亥三月二十六夜四鼓 意洞手书

一百年前,这里还只是一条小巷。

民国初期,它被人们从杨桥巷改造成了杨桥路。

在繁华与时尚的日益变迁中,17号林觉民故居还是顽强地坚守了下来。

它古朴的朱门灰瓦曲线山墙虽然有些异样,却仍然在诉说着这个老屋曾经见证过的沧桑往事。

老屋据说建于清中叶,最初的主人是谁无从知晓。往上查,只有一个别号叫崧甫的男人,他是林觉民的曾祖父。

世事更迭,崧甫究竟是一介书生还是一员官宦?如今都没人知道了,除了这幢房子,时光吞没了他的一切。

然而,或许他自己都不曾料到,由他的血脉繁衍下去的后代子孙,竟一个接一个凸起,在历史的星空中大放光华。

林长民,崧甫的曾孙,林觉民的堂兄。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回国后,成为名噪一时的文人逸士。1921年,林长民曾作为中国首席代表出席世界国联总会。

他的女儿林徽因更是才情盖世,风华绝代,双脚横跨文学与建筑界——你是春,是暖,是燕子在梁间呢喃,她的诗句,她的建筑就如同她的人生,玲珑剔透,至今光彩熠熠。

林觉民的堂哥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

林觉民在三坊七巷的故居与严复故居相隔不远。1887年,当严复准备参加第二次科举考试时,林觉民出生在这里。

林觉民的父亲林孝颖其实是他的叔父。

林孝颖考中秀才后,被逼与黄氏成婚。他不喜欢黄氏,结婚时连洞房都没进,因此二人没有生育。林孝颖的哥哥怜恤黄氏孤单,就把自己的儿子林觉民过继给林孝颖和黄氏。

在杨桥巷17号家中,林孝颖亲自教导林觉民读书。

林孝颖相信,以儿子的才智,科举及第光宗耀祖是迟早的事。

可是,当13岁的林觉民在父亲的逼迫下参加童生考试时,却挥笔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第一个走出了考场。

这所福建省第一流的中学,最早是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1902年,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在家乡兴办新学,将其改为全闽大学堂。

陈宝琛很赏识林孝颖的诗文才学,将他聘为全闽大学堂的国文教师。已经15岁的林觉民此时彻底摆脱科举,随父进入这所新式学堂学习。

在这里,各种新思想新学说风起云涌纷至沓来,将林觉民年轻的心灵浸润着。而校外,垂暮的大清帝国正在各种屈辱压抑的条约下生存,呼吸艰难而沉重。

林觉民夫妇卧室《与妻书》中提到的卧室

林觉民于是给自己取了一个号叫“抖飞”。他大概希望自己能够像大鹏一样,抖动翅膀直飞冲天;他或许更渴望能在危难关头为祖国做些什么。

现在这处人声鼎沸的繁华之地曾经是一座古庙。100年前,一群青年学生经常在这里进进出出——因为那时这里多了一个青年爱国社。

林觉民曾在这里做过一场演讲,题目是《挽救垂危之中国》。

动情处,林觉民拍案捶胸声泪俱下,听讲者无不为之动容。

全闽大学堂一个学监也夹在其中,听后悄然感叹:“亡大清者,必此辈也!”

这个已经住满了人家的宅院,当年也是林觉民常来之地。

他在这里创设阅报所,摆上《醒狮》、《警世钟》等革命进步书刊。

革命的理念甚至还被林觉民带进了杨桥巷17号的老宅中,在他的操办下,一个别开生面的女学正悄然在家兴起。

林孝颖觉察到儿子的离经叛道。1907年,他决定让林觉民离开家,离开新婚仅两年的妻子,东渡日本自费留学。

樱花浪漫的异国,此时正聚集着一大群忧国忧民的血性男儿,他们为之牵肠挂肚的,无时不是自己祖国的凄风苦雨。

陈意映看到书信,忧伤中立刻想到了死,林觉民的父母双双跪在她面前,恳请陈意映念在家中尚有一岁幼儿,而她腹内还有一个小生命,一定要活下去。

然而,爱未死,人先去,一个只有23岁的年轻女子如何面对这天人永隔的锥心之痛?

5月19日,林觉民死去不足一个月,悲伤过度的陈意映早产,生下遗腹子林仲新。两年后,陈意映也抑郁而死,追随林觉民去了。

把林家卖掉的房子买下的人叫谢銮恩,他的孙女谢冰心在《我的故乡》一文中,曾对这幢房子有过生动的描写。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着闽籍三大才女,林徽因、谢冰心和庐隐,其中有两位,竟都与杨桥巷17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157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李驰是个挺有意思的人! 政府你挺有意思

原文地址:李驰是个挺有意思的人!作者:冰冻三尺一有人在雪球上问有关李驰的问题?我试着回答一下:@冰冻三尺一:你问一个李驰铁粉关于李驰的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啊?李驰用@释老毛的话说也是骗子,而且是隐藏很深的骗子,似乎被老李深深的伤害过,在雪

金岳霖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 金岳霖与林徽因的爱情

2011-04-26 14:16 提问者: _那一抹风情 等2人 |浏览次数:119681次我来帮他解答2011-04-26 20:209fusheng|五级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终生未娶。一

持币过节或许是一个较好的抉择! 或许是一句简单的爱过

朋友,您如果看了本博有收获请收藏并在您的微信朋友圈、QQ群、论坛转发,谢谢持币过节或许是一个较好的抉择!周二沪深股市双双下跌,源于:1、欧美股市暴挫,欧洲股市周一(9月28日)大幅收低,矿业和贸易集团嘉能可暴跌29.4%,录得历来最大单日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孩子

2004年6月10日是林徽因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梁思成、林徽因与我》一书,出自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遗孀林洙女士之手。她以女性特有叙述角度和方式,回顾了自己40年来所目睹的梁思成个人和家庭的各种遭遇,忠实记录了她与梁思成相识、相

声明:《林觉民是林徽因的叔叔!! 林觉民后人》为网友哥在夜喝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