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1、怀古咏史诗在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① 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 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 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④ 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2、把握作者的四种情感
第一类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第二类是借古讽今,寄托年华已逝、壮志难酬之悲哀。
第三类是借古讽今,表达对当前现实的不满或警戒。如
第四类是反思历史,抒发一己之感慨
3、赏析示例:
汴河曲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解说:《汴河曲》第一句就是景物描写,曾经是隋朝宫殿的地方,现已经长满杨柳,着重表现的是昔盛今衰之情。《汴河怀古》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隋炀帝南巡,仅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 施
罗 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滩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1)新颖的立意是两首诗歌的共同之处,请你谈谈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上的相同点。
答:
(2)两首诗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分析说明。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司空曙①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②,老作北朝臣。
[注]①司空曙,中唐诗人。仕途坎坷,长期迁谪。②庾开府:庾信,曾官开封仪同三司,故称。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曾深受梁武帝器重。梁亡后,被迫仕于北朝,常常想念故国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有《伤心赋》、《哀江南赋》。
(1)三、四句中诗人引入庾信的典故,用意何在?
答:
(2)简析“暗”字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 愤
陆 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①久,忧愤张巡嚼齿②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苏武餐毡: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②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
(1)试分析作者用苏武和张巡两个典故的作用。
答:
(2)文中“只凭天地鉴孤忠”一句,有人分析说由此可见作者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天地来鉴别自己的一片忠心;也有人说是他对朝廷的怨恨,朝廷不重用自己,使自己一生空过了。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7、8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年),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
【专题训练】答案
1、(1)两首诗歌对西施的观点相同:国家的兴亡成败是有各种复杂因素的,不能将亡国的罪责加在一个女子身上。(2)罗诗以议论为主,开头摆明自己的观点,后两句运用反向证明的手法,推出世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崔诗,也是议论开篇,但是后两句借春水之急来为西施鸣不平用的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1)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借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
(2)前两句写实。“江枫暗”的“暗”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首先它描绘了昔日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前呼后拥,而今只有道旁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 投下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的景象,又透露出此刻作者感慨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沉重心情。
3、(1)表明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表现了诗人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而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2)本诗没有涉及“对朝廷失去了信心”的意思,只是谈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学生如果有别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亦可。
4、(1).答: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2)答: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这里最有用的信息就是“晚唐”了。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要靠这种特定的时间信息来解决问题。题干上又说是凭吊六朝古迹,这样问题已能够基本解决。诗句本身有“六朝如梦”之说,暗示了六朝如过眼云烟之意;台城柳为什么无情,因为它“依旧烟笼十里堤”。要害在于“依旧”上,六朝及其繁华早已破灭,你为什么不随它而去,还要在这里卖弄风姿?这是诗人严厉的责难,也是诗人痛心的缘由。其实,进一步地说,责难台城柳也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实在是诗人眼见晚唐国势已日薄西山,一天不如一天,痛惜伤感之心溢于言表!)
[鉴赏提示][注]①台城:古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附近。
②“江雨”二句:意思是台城春雨蒙蒙,春草茂盛,六朝的事迹已如梦幻,只有鸟儿啼鸣,好像在凭吊兴亡。台城靠近长江,所以说
“江雨”、“江草”。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金陵,称“六朝”。六朝统治时期短暂,政治混乱,使人感伤。
③“无情”二句:用柳树的蓬勃茂密,反衬台城的一片荒芜,用柳树的无情,反衬诗人的伤感。
《台城》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次句感叹六朝如梦。三、四句通过台城柳色依旧,反衬台城一片荒芜,用柳树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无限伤感。全诗思想情绪虽不免有些消极,但侧面烘托、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仍可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