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宝者》--孤独的探险家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探险记pdf

终于又发现了一部讲述人类文明史被发现、被联接的传奇故事集--《探宝者》。其中大量的学者访谈、世界之地的奇异再现,使我相信,这决对不是一部中国人有能力有兴趣拍摄的系列片。可惜一直未找到它的原版出处,只知是一部英国发行的长达11集的纪录长片。

没办法,谁让我是一名纪录片的忠实粉丝呢。

第一集 玛雅王国之谜

  人烟罕至的墨西哥丛林里,隐匿着庞大的马雅文明遗迹。金字塔的石造建筑雕刻着神秘的人像与精巧的文字,验证马雅王朝曾经辉煌的年代。两位伟大的考古学家在相隔一世纪之久的时间,先后深入探索这座失落的城市。经由他们解读的马雅人留下的建筑、碑文以及绘画艺术,串连起一页页古文明历史中失落的篇章,而以往世人认定马雅人精通天文历法以及爱好和平的天性,也将因他们的研究重新改写考古学历史。

  第二集 印度帝国

  蒙兀儿帝国统治印度长达三百多年,建造世界奇观泰杰默哈陵的便是其帝王之一。然而象征财富的印度免不了受到野心者的觊觎,在十九世纪时遭到大英帝国的蚕食鲸吞,如此富足的帝国也因此成为当时世界最强大的统治者心目中最完美的宝藏。

  第三集 丝绸之路

  公元1271年,马可波罗展开充满传奇色彩的东方之旅,他把在中国的奇妙见闻编写成了游记,满足了当时西方对中国的无比想像,然而在他有生之年重建东西方贸易联系的梦想却未实现。六百年后,一位胸怀壮志的探险家斯文赫定为追求显赫名声,决心跨越偏僻的中亚边疆地带,寻找梦想中的丝路城市。他不但开启了通往东方的探险之路,成为首位探索西藏及发现印度河源头的人,亦将中亚与丝路重新绘入了世界地图。

  第四集 尼罗河的秘密

  尼罗河是上帝赐给埃及的礼物,在荒芜的沙漠中孕育出灿烂的埃及文明。古埃及人以尼罗河为生死之界,将帝王的陵墓建于太阳落下的西岸,后世便称此处为“帝王谷”。两位对埃及文明充满热情的寻宝人,致力于探索深藏在沙土之下的秘密。曾是马戏团大力士的意大利人贝罗尼,一心想成为考古学界的先驱,他以独到的判断力,寻找出“帝王谷”中最伟大的法老王陵墓,也因此写下考古学史上传奇的一章。另一位英国考古学家卡特,根据埃及碑文上的记载,深信还有一座法老王的陵墓,就深藏在帝王谷的深处。终于在1922年,挖掘出震惊世人的图坦卡门王陵墓,也让世人对这位埃及最年轻的法老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第五集 爱琴海古文明

  古希腊诗人荷马在个人的著作《埃利厄特》中,写下了特洛伊战争的不朽传奇。这部史诗有如虚构的神话被人传诵千年。到十九世纪考古学兴盛之时,它便成为寻找古老珍宝的唯一线索。一位德国商人亨利•奇施里曼开始寻找传说中的特洛伊古城,并在著名的迈锡尼遗址挖掘出震惊世人的黄金宝藏。多年后,另一位英国人阿瑟•伊凡斯受到施里曼的影响,前往克里特岛研究更古老的克诺塞斯遗址,并将曾居住在此的人命名为米诺安人。伊凡斯的新发现公诸于全世界的同时,亦将欧洲的历史文明追溯到更古老的年代。

  第六集 追寻圣杯

  关于圣杯传说的记载始于12世纪末,在当时的欧洲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并一直流传至今。这是一件最为神圣的宗教遗物,据说它不仅盛过“最后的晚餐”上的酒,还盛过耶稣受难时流下的鲜血。对圣杯的追寻演变成无休无止的寻宝热潮。中世纪最显赫的人物之一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也与圣杯传说密不可分。他发起的十字军东征和为寻找救赎所表现出的热情都使他成为圣杯传说的一部分,而其他人寻找圣杯的过程则没有如此多的传奇色彩。

  在700多年之后的20世纪,一位德国人以无比严谨的态度开始了对圣杯的追寻。奥托·拉恩对圣杯的存在深信不疑,他一生致力于追寻圣杯,结局却很惨烈。他和圣杯最终都卷入纳粹贪婪的漩涡中。拉恩的故事激发了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灵感,使他创作出《夺宝奇兵》三部曲之《圣战奇兵》。在一千多年之后,圣杯依然是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最神秘、最强大的宗教象征。

  第七集 美索布达米亚文明

  数千年来中东地区始终散发着令人无法抗拒的神秘魅力,它是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也是近代争战不断的政治战场。一名年青的探险家奥斯汀·亨利莱亚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旁挖掘出深埋沙中二千多年的亚述文明,解开了圣经上记载美索布达米亚历史的真实性。十多年后,一位热衷考古的女性政治家,同时也是“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幕后主脑――葛楚贝尔,她以广泛的人脉游走于沙漠之中并致力于古老文物的保存,更在一次大战的结尾重绘了中东的版图。

  第八集 伟大的吴哥窟

  五百多年前,由千万块石头推砌而成的壮丽神殿被遗弃在柬埔寨的丛林里。直到十九世纪时,一位来自法国的博物学家安利·姆欧到东南亚探寻新品种的动植物时,才偶然发现了这座神秘古殿,并对这伟大的文明艺术深深着迷。他在此地留下的记录,勾起了后世的人文学者对这一遗迹的高度重视。然而早在十三世纪时,中国元朝派驻的外交使节便已将当时柬埔寨王朝全盛时期的生活景象记录了下来。通过这部文献的记载,终于让这消失的文明真相大白。让我们一同走进历史,重回吴哥王朝最繁盛昌荣的年代。

  第九集 古罗马的陨落

  罗马帝国曾创造史上著名的太平盛世,期间所造就的财富与权势,是其它古文明所望尘莫及的。然而,古罗马时期最伟大的宝藏不是财富,而是它的神话和其背后强烈的民族情愫。这份荣誉激发了许多梦想家和独裁者,他们先后来到罗马,试图重燃其权势的美梦。十四世纪中叶,出身寒微的贫民科拉为了恢复罗马昔日荣耀,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对抗贵族势力,并号召当地的平民,试图建立新的罗马共和国。他的改革最终虽然没有成功,却催生了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六百年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崛起,并以独裁霸权建立梦想中的法西斯帝国,企图重现古罗马的辉煌。然而,帝国的美梦终究破灭,如同前人一般,墨索里尼最后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第十集 非洲古文明

  非洲南方的心脏地带矗立着一座占地数百英亩的巨大石城,这座古城见证了曾起源于此的繁盛文明,它彷佛在讲述数百年前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究竟这伟大的古文明是出自何人?是传说中所罗门王的黄金国度还是席巴女王的神秘王国?抑或是原住民所建立的城市?在这诸多备受争议的论点中,国家地理的考古学家将带您去揭开这惊人的历史真相。

  第十一集 印加古城之谜

  秘鲁是百年以来安地斯山高度文明的故乡,印加的太阳王所统治的帝国绵延南美山脊二千英里以上。在十六世纪时,印加帝国被西班牙人一举消灭,贵族们便逃窜至偏僻的深山丛林里延续他们的文化,那里就是印加最后的城市――维卡邦巴。1911年,希拉姆宾汉开始寻找传说中的维卡邦巴,无意间却发现了另一个遗址马丘比丘。一连串的研究发现将带您重回血腥动荡的殖民时代,一睹曾经辉煌的印加帝国悲剧性的殒落。

今天看得是第三集--SLIKROAD,对于其中马可·波罗的故事,我们中国人早已耳熟能详。但还是在这部记录片中,我才得知,对于马可波罗是否真的来过中国,还只是凭中亚地区人们的传说口述而杜撰出的中国之旅是一个至今争论的话题。

丝绸之路中的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主人公--斯文赫定,我今日才第一次详细地了解了他的业绩和传说。

记录片中不仅讲述了斯文赫定对世界地理及人类沟通交流所作出的贡献,更把他作为一个有着七情六欲、是非功过的历史人物给予了客观的评价。

片中贯穿始终,但从未在中国的历史地理书中见过的斯文赫定的爱情,使我深信这是一部西方拍摄的带有浓厚人文关怀,并蕴含着丰富情感的纪录片。只有心中有爱,才能以敬畏缅怀、反思慕念的心境回顾历史,追忆人类共同的先人。

斯文·赫定:我已经和中国结了婚

“在喝过池水之后,我干涸的身躯仿佛海绵吸收水分一样,所有的关节开始软化,伸展每一个动作也变得轻松多了。先前,我的皮肤和羊皮纸一样粗糙,喝了水之后逐渐柔软......一股幸福、通体舒畅的感觉涌了上来。”

 他属于那种为数不多的盖棺而未能论定的杰出人物。当他去世时,人们不能不说他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业绩:近乎无法理解的工作能力,独一无二的奋斗方向,明确的目的、力量和决心。他选择了意志和工作作为行动口号。

  一、少年立志,走上探险道路

  斯文·赫定(Sven AhdersHedin,1865-1952)[图1],1865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当时正是为19世纪地理大发现的热浪所吞没的时代。西方地理学界,也许可以说是整个知识界已向地图中的空白点宣战,征服极地的船队一支支驶出港湾,单枪匹马的无名之辈,因为测绘了一条热带雨林中的河流或标明某个处女峰的海拔高度可以一夜间扬名天下。呼吸领略了这样的氛围,使赫定对未知世界有一种执著的迷恋。

  在1880年4月24日,16岁的赫定目睹了斯德哥尔摩张灯结彩,欢迎北冰洋探险家诺登舍尔德率领的极地探险船"维加号"凯旋而归的场面,暗自立定志向,"有朝一日,我也要像这样衣锦荣归"。从此,赫定以北极为奋斗的目标。

  中学毕业后,赫定经校长介绍前往俄国巴库担任家庭教师。途中,他对亚洲迷人的自然景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次年,赫定游历了波斯西部的名城大刹,参观了两河流域古代巴比伦时期的遗址,从此与亚洲结下了不解之缘。5个月的游历生活,是赫定成为著名的中亚探险家的一个契机。正如他所言:"命运之神引导我走向亚洲大道,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年少时到北极探险的梦想已经逐渐淡去,从那一刻起,亚洲这片地球上幅员最辽阔的陆地所散发出最令人着迷的力量,显然主宰了我往后的生命。"其间他还学会了鞑靼语和波斯语,这也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886年回国后,赫定决定去学习那些对于他的终身事业很有必要的技能,便进入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了地质学、物理学和动物学。毕业后又进入柏林大学,师从著名地理学家、"丝绸之路"名称的首创者李希霍芬教授学习地理学,同时也向其他教授学习历史地理学和古生物学。

  1890年4月,赫定停止学习,作为瑞典王国外交使团的翻译再次踏上远赴中东的征途。圆满完成任务后,赫定决心实现到亚洲大陆探险的梦想,因此打电报向瑞典国王请示,国王准其所请,并向他提供了经费。于是,他开始了横贯中亚的旅行,从此踏上了探险之路。赫定离开德黑兰就一直向东,进入俄国后,又继续向俄领中亚前进,经阿什哈巴德、布哈拉、撒马尔罕到达塔什干。1890年12月,在这一年最寒冷的季节,他抵达中亚名城喀什。喀什是他此行的极东折返站,尽管如此,短暂的喀什之行还是给他的一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二、第一次中亚探险——死亡之旅
《探宝者》--孤独的探险家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探险记pdf
  1891年1月,赫定离开中国,经俄国返回瑞典。他又花了一年时间在德国地理学研究所学习,从李希霍芬教授那里完整地掌握了亚洲地理。1892年,赫定从德国学成归国后,立即组织中亚探险队。他准备了550余幅中国西北地区的地图,在经济上得到了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和瑞典富商的支持,至1892年9月共集资8100美元。1893年10月,赫定从斯德哥尔摩起程,经俄国中亚铁路终点奥伦堡、塔什干,1894年2月进入帕米尔高原。

  与“冰山之父”的搏斗

  慕士塔格山被誉为"冰山之父",它是帕米尔的高峰,海拔7546米,峰顶罩着一层闪亮永不消融的白雪,宛如一顶皇冠。吉尔吉斯人流传着许多关于它的传说,他们相信它是巨大的圣人之墓,摩西和阿里都在此安息。19世纪中期以后,这座令人怯步的山峰吸引了许多外国登山家的目光,被美丽的传说所吸引的赫定也试图一显身手征服它。4月中旬,赫定来到了山脚下,但当他在山腰上安好营地的时候,严重的湿性眼炎又发作了,只好解散考察团下山。1894年5月1日,赫定抵达喀什,受到俄、英国两国领事的接待,拜访了中国的张道台。6月,正是盛夏时分,念念不忘的赫定又前往慕士塔格峰。8月里,赫定又开始了行动,但在经历雪崩、高山病、风暴之后,攀登到6300米高处的他已成强弩之末,只好在欣赏举手可及的月亮后返回。虽然三度攻坚都失败了,但赫定得到了大量的关于冰川的观测资料,并首次绘制了慕士塔格山周围的地图。

  “死亡之旅”——横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10月19日,在偷越中俄边境测量完喀拉库尔湖之后,赫定回到了喀什。在这停留的期间,他受到了塔克拉玛干的诱惑。塔克拉玛干(维语"进去出不来"之意)大沙漠是塔里木盆地中部的一个沙漠,位于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它的南北边缘地带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和田河、尼雅河等由南向北流入沙漠,沿岸古代有不少绿洲城市,后因气候变迁、战乱影响而湮没于沙海之中,但遗留下的各种器物、钱币常为后人发现,加上许多关于沙漠的神话传说,吸引着赫定,他"穿到沙漠内部去的念头与日俱增,这种奇异的引诱,竟不能遏制了",决定牺牲一切去穿过它。

  1895年2月17日,赫定离开喀什走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叶尔羌河右岸的麦盖提村他着手深入沙漠的准备:购买生活必需品和骆驼,雇请熟悉沙漠的当地人作随从和向导。4月10日早晨,赫定的驼队出发了,开始了由叶尔羌河横穿沙漠抵达和田河的探险。村民们神色忧郁,担心他们回不来,哭泣声伴着庄严的驼铃声,其情其景如同送殡。两个印度的钱商掷了一把铜钱在赫定头上,吼叫道:"祝旅途愉快!"
头三天,他们在每一个驻地都掘井取水,水味咸,骆驼可饮。第4天,在狗的带领下找到了一个甜水泉。渐渐走进了人所不知的沙漠,看不到生命的一点标志。但到第10天,他们走到了一个潮湿的地区,穿越一片迷宫般的胡杨林后,一个淡水湖出现在眼前。"这真是上帝的恩赐。我们在湖岸待了一天,湖水碧绿,远山炫耀着紫色,杨树吐出了春天的幼芽,芦苇和沙土呈现一派金黄,何其美妙的人间仙境啊。"
仙境与险恶仅一步之遥,当赫定穿过一条山谷后,身后那令人迷恋的景象就再也看不到了,前面除了茫茫沙海,不见任何植物和有生命的东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开始露出它狰狞可怖的面目。但赫定没有丝毫的踌躇和慌乱,他发誓要征服这沙漠,不管前面的征途如何艰难,也绝不退后一步,因为他的事业是至关重要的,何况他根本就不相信世间有办不到的事情。

  4月25日,一个严重的问题出现了。赫定发现了向导自作聪明的后果——只剩下两天的水了。赫定于是决定将所有的水集中起来管理,减少每个人的用水量,不给骆驼一滴水,继续前进。第二天晚上,他们在烛光下疯狂地一连掘了几个小时也没找到一滴水,都瘫软在地上。第三天,赫定下令扔掉所有的累赘之物,轻装前进。这时阴云四布,他们感到有希望了,但在准备迎接从天而降的甘露时,[图2]却又云消雾散,晴空万里。失望之下,一个人想起了大漠恶魔。就在这天晚上,一场巨大的沙暴扫荡了大漠,直到次日上午才收敛住。从沙堆里逃命出来的人们却惊讶地发现向导偷喝了与他们生死攸关的一瓶水,一滴都没剩。要不是赫定的制止,愤怒的队员肯定当场就打死这个背信弃义的人。

  骆驼,在一只一只死去;水,只剩下两小罐了。处在这样的情况下,赫定当天夜里在日记上写下了自认是绝笔的一段话:"我们透过望远镜遥望东方,然而四方只有连绵不断的沙山,见不到一株草、一丝丝的生命。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骆驼都已虚弱无比。愿上帝保佑我们。"

  5月1日,在断水一整天后,口渴难耐的赫定拿起为汽油炉准备的一小瓶酒精,喝下了大半,可立刻就发觉自己不能动弹了。驼铃越来越模糊,最后完全消逝;旅队的身影越来越像个小黑点,最后也消失了;恐怖的沙漠向四面八方无尽延伸,太阳正在燃烧,空气中没有一丝风。赫定仿佛听到了死神在大笑,于是鼓起最后的意志力,爬行着追赶队伍。

  水,哪儿有水,就是有一点流质的东西也行啊。他们砍下了公鸡的头,把它的血喝了。又割断了羊的脖子,红褐色的羊血腥臭难闻,流动缓慢而且黏稠,很快就凝结成血块。手下人大口地吞下肚,赫定也试了一下,但腥味令他作呕,而且由于喉咙黏膜太干燥,血块卡在喉咙咽不下去。渴得发疯的两个手下人在骆驼尿里加上糖和醋喝了下去,结果痉挛、呕吐,躺在沙地上呻吟。

  赫定打算再作一次绝望的挣扎,他整理了一次行李,丢弃了相机等东西,还从舍弃的那堆东西里拿出一套干净的衣服换上,就算自己的干净寿衣好了。赫定率领卡辛和伊斯兰巴两个人,牵着还活着的5头骆驼,把垂死的两个伙伴扔下,在日落时挣扎着离开了这个死亡营地。晚上的途中,五头骆驼中的一头死了,伊斯兰巴也倒下了。赫定知道一切都结束了,决定舍弃生命以外的任何东西,带着仍然坚持不倒下的卡辛继续向前爬行。

  在5月4日,这是他们断水的第五天,他们惊异地发现有人走过的脚印,他们以为离和田河不远了,但立刻又发现那是自己的脚印,原来他们又转回了原地。绝望中他们颓然倒卧在脚印上呼呼大睡起来。第二天早上,当太阳出来时,他们发现两个星期以来一直呈黄色锯齿状的地平线,现在居然变成了平坦无垠的墨绿色线条。"树林",赫定高兴得喊叫起来,"和田河!水!"

  在早上五点三十分,他们鼓着仅剩的力量,挣扎着来到了树林地带,但三四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到达河边,便虚弱不堪地躺了下来。到傍晚时分,赫定鼓起劲单独爬过树林,来到了河边,然而月亮下的河床竟然跟背后的沙漠一样干燥。这时,一种可怕的睡眠欲望,向他袭击过来,但他意识到,如果这个时候睡去,那就永远醒不过来了,因此他强迫着自己向前爬。

  突然,生命宛如一条瞬息即散的丝线的赫定听见了一阵像水鸟拍打翅膀飞起的声音,紧接着,他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水池边。[图3]赫定平静地坐在池岸边,摸了摸自己的脉搏,已经虚弱到几乎察觉不到,每分钟只跳49下。赫定俯身下去。"我尽情地畅饮池水,完全没有节制;池水凛冽,清澈透明宛若水晶,和品质最好的泉水一样甘甜醇美。在喝过池水之后,我干涸的身躯仿佛海绵吸收水分一样,所有的关节开始软化,伸展每一个动作也变得轻松多了。先前,我的皮肤和羊皮纸一样粗糙,喝了水之后逐渐柔软;前额湿润起来,脉搏的强度也增加了,才几分钟就上升到每分钟跳动56下。现在我的血管里的血液顺畅地流动,一股幸福、通体舒畅的感觉涌了上来。我忍不住埋头再喝,并且坐在这个恩赐的水池中,任由池水轻抚我的身躯。后来我为这潭水取了个名字,叫天赐之池。"

  畅饮后,赫定又提着两只装满水的皮靴找到了那躺在干涸的河床边垂死的卡辛。之后不久,他们在过路牧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伊斯兰巴和一只驮着赫定日记、地图、钱币和枪支的骆驼,别的东西都已失去。至此,赫定用了20余天的时间,行程300多公里,穿越了世界上最恶劣的沙漠,[图4]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两个人丧生,7峰骆驼以及全部物质都被大漠所吞噬。

  1895年6月21日,从大漠脱险的赫定取道阿克苏到达喀什,他要揭开塔克拉玛干秘密的决心并没有动摇,他派人到俄国的电信站,用电报通知国内尽快给他寄来一套新的测量仪器。在等待新仪器的运来的期间,赫定二度挑战了帕米尔高原。

  二进塔克拉玛干——象牙房、喀拉图、野骆驼、罗布泊

  1895年12月赫定带着伊斯兰巴和几个新人,离开喀什,第二次向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发了,他决心要雪耻。21天后,他们顺利来到和田。刚到这个"文明圣地",赫定就听说了一则源自公元632年的传说,述说和田以北的沙漠里有一座被沙雨掩埋的古城,当地人叫它"塔克拉玛干城"或"丹丹乌里克"(意为"象牙房",后来斯坦因来此考察过)。赫定立即着手准备工作,几天后,他带着一个旅行队就出发了。

  冒着严寒跋涉整整10天,赫定终于来到了这片传说中的废墟。[图5]首先见到的是如象牙般耸立在沙丘之中的一些房柱和木板,后来,又在一块墙壁上发现了好几个用石膏塑成的颇有艺术性的人物像,包括释迦牟尼和佛门诸神。这些人物或站立,或盘腿坐在莲花座上,穿着宽松的袈裟,头顶环绕着焰火光环。赫定立刻意识到,在这荒凉的地方,自己竟于无意中发现了长时间消失了的佛教文化的遗迹,那正是被法显所生动描述过的文化。在将这些发现品和其他遗物小心地装进箱子之后,赫定又在图纸上将这片古城的位置、城旁干涸的运河、枯朽的胡杨林和一片荒凉的果园详细地描述了下来。虽然自己不是考古家,对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无法科学系统地发掘,但赫定还是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后来者指引一条道路。

  带着初次获胜的喜悦,赫定继续东行。几天后,在克里雅河(和田河)边,他们又发现了被黄沙埋没的古城喀拉图(意为黑山),赫定照样把它精确地绘在地图上。沿着克里雅河继续向北,赫定来到了沙漠中的最后一个村庄——卡达克,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不知有魏晋"的老人,老人告诉他,他三年前见到过老虎。

  当克里雅河最终消失在沙海里的时候,赫定见到了奇妙的野骆驼。[图6]这是普尔热瓦尔斯基第一次将它的皮带回欧洲后,欧洲人才知道的一种动物。在手下猎人的带领下,赫定近距离仔细观察了这种动物,还射死了几头,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皮和骨架。

  继续向北,越过广袤的沙漠,赫定来到了塔里木河以北的沙雅,至此,赫定又一次穿越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这里,赫定决定绕道罗布泊,沿马可•波罗走过的南路返回和田。于是,赫定沿着塔里木河来到了库尔勒,顺着河流来到了罗布泊。在罗布人的首府阿不旦村,赫定受到了其世袭首领昆其康伯克的接待。划着独木舟,赫定测量了这个洋溢着水乡情调的地方,也从此与罗布泊结下了不解之缘。

  5月27日,赫定抵达和田。在这赫定呆了一个月的时间,期间一边画地图、整理笔记,一边准备新的旅程——远征西藏北部。赫定7月30日离开和田,取道克里雅向西藏北部高原进发。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跋涉,通过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地,进入了柴达木盆地,之后经过青海湖东行到西宁,参观了塔尔寺。

  此后赫定取道张家口于1897年3月到达北京,结束这次探险。在北京逗留期间,赫定受到了李鸿章的接见和宴请。席间赫定向李鸿章介绍自己的国家如何富足,李评论道:那我要建议沙皇赶快占领瑞典。当李鸿章询问为何探险的时候,赫定终于得到报复的机会:为瑞典国王探查有没有可供占领的省份。

  1897年初夏,赫定经蒙古、西伯利亚、圣彼得堡返回瑞典。途中,他觐见了沙皇尼古拉二世。沙皇尼古拉二世对他的中亚探险饶有兴趣,详细地询问了帕米尔新划分的英俄边界情况,并表示愿意对他下次探险尽可能多的帮助。

  归国后,瑞典国王为赫定举行了有800多人参加的盛大宴会,并在会上称其为"瑞典民族精神的先驱者"。荣誉从此堆积而来,赫定得到了儿时期盼的一切,他从此闻名于欧洲。但经历了死亡之旅的赫定清醒地知道,他的事业还没取得最后成功,他的机会在那面目冷峻的千古荒漠塔克拉玛干。于是,他一面整理笔记、写作考察报告《穿过亚洲》,一面加紧做重返中国西域的准备。

  三、第二次中亚探险,发现楼兰,考察罗布泊

  1899年仲夏,赫定告别亲人,踏上了重返塔克拉玛干的征程。这一次获得了瑞典国王和百万富翁诺贝尔的赞助,所带物资从探测仪器到生活用品应有尽有,还有特制的折叠艇。在经过俄国境内时,沙皇授予他免费乘车、免费转运以及免税等特权,并派了20名哥萨克骑兵做他的护卫。他此行的目的首先是测量并绘制叶尔羌河地图,再测绘其下游的塔里木河,最后测绘沙漠腹地中的盐湖——罗布泊。

  河上生活

  抵达喀什后,赫定又雇请了获得了瑞典国王授予金质奖章的伊斯兰巴,在俄国领事的协助下,准备完毕后于1899年9月5日出发了。6天后,他们抵达叶尔羌河边的莱里克村,与他上次出发的地点麦盖提隔河相对。在这,他从当地人手里购买了一艘渡船,又制作了一只小船,雇了5个水手。接着,赫定扬帆顺叶尔羌河出发了。

  一路上,除了黑风、浅滩、急流以及偶尔倒下来的树木堵塞了河流等等事故所造成的危险外,水上旅途还是很惬意的。[图7、8]有时,赫定一边绘制两岸地图,一边用留声机播放瑞典国歌,引得偶尔过往的牧人和驼队的惊异和注目。一个多月后,他们在叶尔羌河蜿蜒河面上的航行结束了,进入了有几条河流汇入的塔里木河。又经过10天多艰险航行,于12月7日到达了新湖。在这里,他们的水上之旅不得不结束:严寒的气流使河水冻结,他们船难以继续行驶。而这里离他的目的地还有140多英里,赫定决定以此为驻地,留下来,直到来年河水解冻为止。而这个期间,正好走陆路考察这个地区西南的沙漠。

  横越沙漠,发现楼兰

  12月20日,赫定又展开了新的沙漠旅程,20天之后,他们成功地横越了大沙漠到了南丝绸之路的若羌绿洲,然后又转向东北,朝塔克拉玛干最东头的罗布沙漠前进。又走了22天后,在罗布泊旧河床,他们突然发现了几间木屋的残迹耸立在一个土丘上,好像悬在空中一样。显然这是多年的风蚀作用的结果。一番搜寻后,发现了几枚中国古钱、几把铁斧和几块木雕,一块刻着一个手持三叉戟的武士,另一块刻的是头戴花冠的人,还有一块刻着莲花。赫定立即把这些东西装了起来,派人送往新湖。接着,赫定扩大了寻找范围,在木屋东南大约1公里处,们又发现4座塔楼,但赫定无法搞清楚它们是军事堡垒还是烽火台,或者是宗教建筑。

  第二天,赫定决定离开此地,炎热的夏季就要到来,携带的水已经不多,这里又是沙漠腹地,不可久留。走了20多公里后来到了一块洼地,里面长有几株的红柳,说明地下可能有水。皮囊里的水仅够维持两天了,于是,赫定下令在这里掘井找水。这时,他们才发觉仅有的那把铁铲不见了,仆人奥尔得克忽然想起并爽快地承认,是他把铁铲忘记在木屋那里,他愿意回去取来。

  奥尔得克经历沙暴第二天回来时,不仅带回了那把铁铲,还带回来一个重大发现。他告诉赫定说,暴风刮起时,他迷路走进了一座土台,那土台旁边有许多房屋的废墟,许多图案精美的壁板半埋在沙土中。他顺手拣了几枚钱币,拿了两块雕刻木板,然后寻到先前的木屋遗址,找到了那把铲子。但木板太重,没法带回来。赫定一听,立刻派他和另外几个人去把木板带回来。当赫定接过雕刻木板时,他简直目眩神迷,那雕刻的漩涡花饰和树叶无比精美。当他听说那有许多这样的东西时,恨不得立即到那里去,但他知道是一个愚蠢的想法,因为只剩下两天的水了,他不能打乱经过慎密考虑的旅行计划,不能拿人的性命作赌注。唯一的选择,就是等到明年冬天再回来探寻那一片废墟的秘密。

  死亡阴影里的撤退

  回到新湖营地后,赫定继续着前面的工作,完成了塔里木河整条河流的测量。这之后,为躲避夏季沙漠的炎热,他决定远征藏北,绘制藏东高原的局部地图。一番准备后,他们出发了。虽然一路上景色壮观,还见到了野驴、野牦牛,但在高海拔的地方翻山越岭,人和牲口都难以坚持,进入西藏没多久,就失去了一个人,十匹马和三头骆驼,还有几个人冻伤。在死亡的威胁下,赫定决定离开西藏,回到罗布泊沙漠中的神秘遗址。

  发掘楼兰

  1901年1月,赫定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喀喇昆仑山下的科什塔克村。经过充足的准备,东行400多公里,然后向北,选取了距离罗布泊最近的路线开始穿越沙漠。走过戈壁沙丘,走过魔鬼般的雅丹地貌地带,经历断水的恐惧,走过野骆驼踩出的小道,3月3日,赫定按预定计划到达了奥尔得克发现雕刻木板的地方——这是旧罗布泊湖畔的一座古城,往日的繁华已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死亡与沉寂。[图9]所有的屋舍几乎都是木制的,墙壁则是用一束束的柳枝糊上泥巴构筑而成。赫定仔细地勘察了这座与世隔绝的古城遗址,并在地图上描绘平面图。这之后,他开始了挖掘。

  为了鼓舞士气,赫定宣布对第一个能找到"任何形式的人类书写文稿"的人以金钱奖励。手下人卖力地挖开了。先找到只是一些毛毯破布、棕色头发、靴子底部、家畜的碎骨头、一个耳环、中国钱币、碎陶片,以及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后来又发现了一间规模较大的佛寺遗迹,周围是一座园林。他们挖掘出一尊约1米高的木刻立佛像,佛像雕刻精美。也找到了一些不完整的木雕半身像。终于,有一个手下找到了一小块刻有印度佉卢文的木板,得到了赏金。

  几天之后,在一个形似马厩的泥屋里,一个仆人挖出了一张写有中国汉文字的纸,也得到了奖金。继续往下挖,用手指把沙子和尘土过滤掉,纸片一张又一张地出土了,总共36张,都写有文字。此外还找到了121根小木棍,上面也都刻有文字。

  3月9日,是赫定在古城遗址的最后一天。傍晚时分他又挖掘到了两支毛笔、一个完整的陶土罐、大量的钱币以及各种小东西。

  至此,对古城的发掘工作结束了,赫定命令仆人们将挖掘到的所有古物分类装箱,用9头骆驼运载回去。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挖到的都是无价之宝,但是对自己却是一个谜,作为探险家、旅行家的他不能辨认那些文字,不能准确地说出古城的年代,也不知道这座古城叫什么名字。他要将这些东西带回瑞典去请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汉学家鉴定。

  后来,在瑞典国王的过问下,德国语言学家希姆来在研究佉卢文木简时,见文中多处出

  现"Kroralna"这个词,推断出这座古城就是湮没千年的楼兰。至此,历史上西域36国之一的楼兰在湮没千年后重现于世。楼兰古城的发现,不仅对研究楼兰所在的社会、古代东西方的交通和文化交流有着重要价值,而且通过楼兰的兴衰史,还可了解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及罗布泊的演变。楼兰遗址的发观,是赫定探险活动中最具历史意义的一件事。自此,这里成为世界汉学家们注目的地方,外国探险家纷至沓来,如斯坦因、橘瑞超等,楼兰文物大量流失。

  继而,汉学家们发现赫定带回的文字中最古老的是晋代手抄《战国策》,用的纸也相当古老。其它纸上和竹简上的文字都出自公元270年前后,记载着当时的政治、军事、交通、商务、农业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等方面的内容。从这些文字记载和出土物品能够看出,古楼兰是一座繁荣的边境重镇,是通往波斯、印度、罗马的丝绸之路古道,城内有客栈、医院、邮局、仓库、庙宇和不计其数的民房、旅客。由于楼兰所处位置的重要,城内驻有强大的卫戍部队,土兵的武器是刀、矛、弓、箭;他们每天迸行操练,军容严整,纪律严明。为数众多的文官制定了法律、税律、军役法、户籍法、贸易法等等。在公元3世纪前后就已经有了如此缜密和完整的社会秩序,而到了公元4世纪却成了一片死海。

  经过对楼兰古城的发掘和对罗布泊的实地考察,赫定确认历史上的罗布泊在楼兰遗址东南一带,到20世纪已经变成了一个干涸的大洼地。根据这些,赫定后来提出历史上的罗布泊是"游移湖"的观点。认为罗布泊原来在楼兰东南,由库鲁克河流水注入而形成。后来由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迫使河道南移,流入今天若羌北面的台特玛湖附近,形成新的罗布泊。以后新河床又淤积,迫使河流北返,回到原来位置。罗布泊就这样南北循回往返,一个周期约1500年。这虽然不是很正确,但对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和地理仍不乏参考价值。

  在考察完楼兰后,1901年4月,赫定率队到达若羌,在这,他购置了4人用的蒙古式衣袍、靴子,找了一个会说藏语的喇嘛,还有大量的生活物资——他准备乔装朝圣的蒙古人进入西藏,去踏勘那地图上"尚未探勘"的处女地。但在中途多次受阻,被迫经列城返回喀什,后取道彼得堡归国。

  1902年6月,赫定返回瑞典。赫定此次考察,发现了楼兰这一历史明珠,他的名字也愈加响亮。他几乎每天都身陷于花海和赞美的声浪中。他得到了瑞典国王授予的荣誉称号,欧洲所有高等级地理学会都邀请他去做演讲,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授予他金质勋章......他确实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1902年至1904年,赫定在斯德哥尔摩埋头撰写出版了《1899-1902年中亚科学考察成果》其中的《塔里木》、《罗布泊》等卷都是饮誉当时的名著。

  四、地图上的处女地——西藏探险

  西藏,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多少年来是那样长久不衰地吸引着中外学子去触摸她,揭开她脸上那块神秘美丽的面纱。而在实现这个夙愿时,赫定比自己的前辈普尔热瓦尔斯基、杜特雷依都要幸运得多。虽然在前两次进入西藏时,饱受痛苦,却还空手而归,一次是被死神赶了出来,一次是被西藏政府赶了出来,但在这第三次,赫定终于如愿以偿。

  1906年7月16日,赫定第四次来华,他的主要目标是西藏。经过一番周折之后,赫定从印度启程,取道列城进入中国西藏。西藏高原气候变化无常,赫定一行损失惨重,马匹牲口一匹匹地死去。在南巢湖地区考察时被西藏官员发现,被迫停留下来了。但幸运之神随即光顾了他,他得到了九世班禅的礼遇,经藏北高原南下至日喀则,一路揽胜47天。期间,他同班禅共度藏历年。

  1907年3月27日赫定离开日喀则,沿途曾在冈底斯山和雅鲁藏布江从事考察,勘察了昆仑山、唐古拉山,描述了冈底斯山的地质特征,调查了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的源头,测量了高原上的星罗棋布的湖泊。他终于夙愿得偿,抹去了欧洲人绘制的西藏地图上"尚未探勘"的几个字。

  1908年8月,赫定取道印度回国,途中在印度,日本、朝鲜、俄国多次讲演西藏探险的经历。回国后又到德、法、英、意大利、美、苏等国,受到盛大欢迎。瑞典国王亲自给他佩带上北极星大十字勋章,高度评价他,"通过你的努力,瑞典的名字在全世界获得尊敬"。英皇授予他"印度帝国大爵士"称号。其西藏探险成果以《横越喜马拉雅山》为名,于1917~1922年出版。

  五、亚洲八年

  赫定向往热爱中国古老文明,其"中国情结"贯穿在他的探险生涯中,正如有人问他为什么终生不结婚时,他深情地说:"我已经和中国结了婚。"1927年至1935年,赫定在中国西北又进行了8年的考察,成为"中国西部的最后一位古典探险家,第一位现代探险家"。

  此次考察活动可以分作前后两段。

  第一阶段,1927~1933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联合考察。

  1926年,赫定受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委托,为开辟柏林—北京—上海航线做一次横贯中国内陆的考察。当他来到北京后,发现今非昔比,此时的中国已经觉醒,1927年3月北京学术界集会反对西方探险家到中国进行科学考察,呼吁禁止外国人来中国随意进行考古发掘携带古生物标本回国。面对觉醒的中国科学界,赫定开始还固执已见,排斥中国人进入考察团。几次交手后,赫定不得不改变态度,作了让步。几经商谈,赫定最后与中国学术团体协会签定协议,共同组成"西北科学考察团"。考察团由徐旭生、赫定共任团长,队员则中外人员都有。

  这支现代化科学考察团1927年由北京出张家口,经内蒙古到额济纳河流域考察了居延遗址。1928年抵乌鲁木齐,后因政局动荡和资金难于筹集,考察活动暂停,直到1930年恢复。赫定因病在美国波士顿疗养,没有亲自参加调查活动,但几年中,考察团各分队在中国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进行了大规模的气象学、古生物学、考古学和地理学的综合考察,取得了很大成果,考察于1933年结束。

  第二阶段,1933~1935年,丝绸之路上的"汽车考察"。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计划修建一条横贯中国大陆的交通动脉的可行性(即后来的兰新铁路),任命赫定为中国铁道部顾问,并以其为"铁道部西北公路查勘队"队长,进行实地勘测。于是赫定以外籍专家身份于1933年10月离开北京西直门火车站,开始了他一生最后一次在中国西部沿古老的丝绸之路所进行的多灾多难的"汽车考察"。

  考察队从归化(今呼和浩特)改乘汽车前往乌鲁木齐市。当赫定进入新疆时,正值马仲英与盛世才的战争陷入胜负难分的关键时刻。赫定被马仲英逮捕,监禁在库尔勒,汽车被征用。直到1934年马仲英败北,赫定才被释放,4月至6月历时两个月,重访调查了罗布泊,提出罗布泊以1500年为周期向东西移动的"游移湖"说。此后,赫定回到乌鲁木齐,又被省主席盛世才拘禁4个月。

  赫定1935年2月回到西安,4月返回瑞典。此次考察结束后,赫定一连出版了三部有关此行的新书,即:《马仲英逃亡记》、《丝绸之路》、《游移的湖》。这三部著作又被称为有关"战争"、"湖泊"与"道路"的三部的曲,后又改编成全景式的史著《亚洲腹地探险八年1927~1935》一书的第三卷。他还全力主持《中瑞科学考察报告》的集结、审订与出版工作。先后出版了达54卷之多,堪称世界探险史上和考察史上的恢宏之制。

  六、结 语

  1952年11月,赫定以近88岁的高龄去世,走完了他不同寻常的一生。他选择了意志和工作作为行动口号,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业绩:近乎无法理解的工作能力,独一无二的奋斗方向,明确的目的、力量和决心。他的一生是有声有色的一生。

  但他属于那种为数不多的盖棺而未能论定的杰出人物。作为探险家,他是成功的,冰川的凶险,大漠的恐怖、高原的酷寒、急流的陡壁都没能使他退缩,他那种探索未知地区的强烈愿望和从不向困难、挫折乃至死神妥协的坚强意志无与伦比。发现楼兰古城,填补地图上西藏的大片空白,这两项成绩使他名满天下。但作为政治家,他是失败的,年轻时曾经在柏林求学,受业于地理学大师李希霍芬,使得他对德国具有强烈的仰慕之情,在两次大战都站到德国这一边,弄得道德名誉大坏,为人所诋毁。

  (此文出自fengjh.blogchina.com,作者忘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1513.html

更多阅读

《食梦者》第一季完结感受 食梦者第一季国语版

《食梦者》第一季完结了。看到真城和高木的作品终于可以连载了,离他们动画话,成为漫画家的梦想又近了一步。离真城和亚豆美保的约定也更近了一部!看着刚开始的二人组,而现在也出现了很多新的人物成为对手和他们的朋友,对手往往是比自己

1958年电影《黄宝妹》谢晋导演 谢晋导演

1958年电影《黄宝妹》艺术性纪录片 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谢晋;编剧:陈夫/叶明;摄影:沈西林;录音:周云麟;美工:王月白;作曲:吕其明;导演助理:陈蝉;制片主任:丁里;演奏:上海电影乐团主演:黄宝妹(黄宝妹/配音张瑞芳)、张庆芬(编剧)1958年谢晋导演的

声明:《《探宝者》--孤独的探险家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探险记pdf》为网友先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