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文蔚与淮南廖氏兄弟一 柏文蔚

纪年辛亥革命100周年

柏文蔚与淮南廖氏兄弟(一

廖敏生(光肃)撰

伟大的辛亥革命运动中,不少志士青年为了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不惜酒热血,抛头颅,献出自己宝贵的青春和生命。

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自尊而敏感的知识分子感到屈辱痛恨、革命思潮在全国播扬。“自古淮南多英杰”素有反抗精神的淮南知识青年责无旁贷地站在了这场运动的最前列,为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安徽寿州遂成为了民主革命的摇篮。我的祖父辈中曾有多人是安徽省最早的民主革命志士,近亲中有四位亲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百年过去了,先辈的光辉业绩和奋斗精神已成为历史烟云。
柏文蔚与淮南廖氏兄弟(一) 柏文蔚
我今已步入老年,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承上启下,特将先辈斗争经历追述于此,告诉后人永志不忘。

柏文蔚其人



柏文蔚是谁,对很多年轻朋友来说,一定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柏文蔚曾经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

柏文蔚(1876~1947年)出生于安徽寿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是清末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之一,柏文蔚是辛亥革命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是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和重要军事将领。在安徽早期革命过程中,柏文蔚是重要的组织者,他发起和组织了多个革命团体,加强了革命派之间的联合,推动了革命力量向军队中的渗透。

廖氏兄弟是柏文蔚的忠实革命战友

柏文蔚与廖氏兄弟是淮南世亲。柏文蔚人品高尚、学识出众,加上共同的志向,廖氏兄弟个个都是他生死不渝的同志,忠勇的战友。其中我的祖父廖楚珍追随柏文蔚一生,遂结下了终身深厚的革命友谊和亲密的私人感情。

安徽淮南廖氏为皖北寿凤怀阜望门,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廖楚珍的父亲廖鸿钧是甲午科举人曾任颍州守备,一向忧国忧民,卸职归乡后带回了各种改良社会强国的书刊,鼓励子侄习文练武、努力上进、为国为民。

中日甲午战败,充分暴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革命思潮在全国播扬。廖鸿钧侄廖海粟(传琪))、堂侄廖传仪(少斋),女婿权道涵(养之)乡亲柏文蔚(烈武)、张树侯(之屏)、石德纯(寅生)、孙毓钧(少侯)、常恒芳(藩侯)等人在1898年就在寿县从事反清会党秘密革命活动。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夏,柏文蔚考入求是学堂(后改名安徽大学堂)。与赵声、陈独秀、常恒芳、宋少侠等人从事反清活动,并去家乡发展革命力量,廖盘箴、廖海粟、廖璞纯、廖子宾等歃血为盟参加了反清秘密组织“岳王会”。

柏文蔚与陈独秀深受皖北志士的崇敬,也为柏文蔚以后的事业建立了坚实的革命基础。

1902年-1905年权道涵(养之)、石寅生、孙毓钧、张汇滔(八公山廖氏女婿)先后出国日本寻求救国道路。

在柏文蔚的影响下廖氏兄弟先后参加了“岳王会”和同盟会,并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乙巳秋,廖海粟(传琪))、廖璞纯(传玿)、廖盘箴(传銘)、廖子宾、廖润斋、廖梓英(传信)、廖楚珍(传珩)等兄弟入安庆武备练兵学堂,从此走上了反清、追求民主共和的革命道路。廖家湾遂成为他们从事秘密革命活动的重要根据地,

辛亥革命前,积极筹备策划需要各方联系,当时交通、通信都不方便,全靠人力步行传递,起义参加各方多是淮南廖氏亲戚子弟青年和同盟会的同志,必须熟悉内情及熟识各方领导人的自己人来完成,责任繁重风险很大。1905年去安庆时,廖盘箴30岁,辛亥年已35岁,常代表廖氏兄弟去参加秘密会议,数廖梓英、廖楚珍最年轻只有17岁。辛亥年廖楚珍22岁,精力旺盛。又由于家庭的社会影响,加上安庆的经历,人事熟悉,八方联络的任务自然而然落在腿脚麻利的小兄弟廖楚珍身上,并且完成出色、效率高可靠。哥哥们总是选派他去完成重大绝密的任务。如同《水浒传》中的神行太保戴宗一样,他是革命领导集团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此任务非他莫属随之成为了他的专利。长久的奔波健步如飞、练就了一双铁脚板,因此族人们叫他“七大脚”(堂兄弟中排七),外人称他“廖大脚”颇有名气。

早在1907年权道涵、孙毓筠、段云奉孙中山之命从日本回国,在南京与柏文蔚、赵声密议谋炸两江总督端方,但事泄未成,权道涵、孙毓筠、段云被捕,柏文蔚难以存身,遂离职潜逃。光绪三十三年2月,柏去吉林胡殿甲统制的吉强军,充任文帮带兼马步队总教习。1908年11月19日,熊成基、范传甲等革命党人在安庆发动起义。廖楚珍与兄长海粟、璞纯、盘箴、子宾、润斋等兄弟积极参加,奋战一夜,终因敌人已有准备、内应未成起义失败。安徽巡抚朱家宝对革命党人、士兵和学生进行逮捕、屠杀,全省先后受害达三百人之多,熊成基同廖氏兄弟撤归淮上,蓄积革命力量发动群众伺机再起。后熊成基辗转到日本,在东京同盟会总部会见孙中山和黄兴。

1909年,黄兴受孙中山委托,在香港成立同盟会南方支部,重点工作就是策划新军起义。1911年同盟会中部总会又在上海设立,中心工作,也是联络长江流域的新军。而此期间,各地新军大、小起义始终不断。廖楚珍在安庆期间结识了青年知识女性刘氏在外面自主结婚。1910年春末,为躲避敌人的搜捕,廖楚珍携已怀孕的妻子去了上海,与张树侯在沪上组织淮上志士地下联络处,并为营救权养之设法。张树侯在画室里以文章书画会友多接翰墨朋友,廖楚珍年轻力壮四方奔走串联。他们内外配合默契,是一对珠联璧合的联络负责人。是年九月楚珍长子出生在上海。张树侯还为之取名多蕖(廖中威),寓意如“君子之花”——荷花(别名:芙蕖)一样高洁。

辛亥革命中的皖北

"

柏文蔚在东北5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柏受陈其美电邀,南下赴沪,与黄兴等在陈其美家集会,决定由黄兴负责收复武汉,柏文蔚负责南京。柏文蔚与林述庆等一起指挥了进攻江宁的战斗,赶跑了张勋,遂收复南京。为统一思想,统编部队,各省革命党人代表集会南京,会议决定首先扩编柏文蔚所领导的部队为革命军第一军,柏任军长,驻蚌埠一带,部下多为江浙人。情理之中自然要依靠皖北老部众、他忠诚可靠的家乡廖氏兄弟。廖楚珍受柏文蔚密令从上海返回家乡,配合海粟诸兄准备起义

1911年11月5日(农历9月15日),张汇滔、袁家声召集王龙亭、廖海粟、岳相如等各路负责人策划响应,起兵占领寿州,成立淮上军总司令部,廖海粟任总司令部参谋兼东征军军统,率廖璞纯、廖梓英、廖盘箴、廖子宾等营东克蚌埠,伺机向五河、清江一带发展。12月3日,敌酋张勋兵败南京,乘车经蚌埠北逃,海粟部奉命遂在小南山架炮堵截。是夜月黑风高,两军混战一夜,不辨方向。天明张勋乘间逃去。此战海粟部损失惨重,营长廖璞纯身先士卒不幸牺牲,士兵死伤近百,其中廖氏族人四十多名。

民国元年《1912年》南北议和,淮上东征军改编为柏文蔚属下皖第一军第四师第七旅,袁家声任旅长,楚珍任旅部副官。尽管他冲杀疆场惯了,英勇气概如同兄长廖海粟和廖璞纯一样,而并没有担当第一线的指挥官。但是旅部少校副官也是营级军官,是在司令部的核心里工作。仍然少不了不可缺的重要联络工作。海粟任该旅14团团长,同时有兄长的推荐文笔出众的八弟廖瑞然((传琮)1891—1932),担当了该旅团团部副官、主持文书工作。

柏文蔚奏请孙中山电令追赠廖璞纯为大都尉、民国烈士,楚珍兄弟为其尽力精心安排和主持了隆重的祭祀典仪、极尽哀思之情。并由师友、江淮大书法家张树侯(之屏)为廖璞纯撰书碑文。撰书碑文如下:

廖璞纯烈士神道碑文张之屏(树侯)撰文并书丹

君讳传,世居皖北凤台县。廖氏兄弟多豪侠、君其尤也。性沉毅、重然诺。清之末造,国事日非。遂于光绪乙巳秋应征入安庆军界。一时爱国之士咸与之游。戊申冬十月,清帝载湉及太后慈禧相继殁,溥仪以孩提嗣大位。内忧外患、日月岌岌。是月,苏鄂皖赣诸军会操于太湖。君与范传甲、熊承基等谋据安庆,首发难。以为功即不成而事机已动,异日必有成者。未几,果以孤军无援多败死。君走还乡里历三年。宣统辛亥春,广东之役君先期于烈山一带运动作接应。广事败亡遂寝,然灵宿丰沛间士大夫之有革命思想者自此始。是年九月,寿州举义。君与诸志士率乡之子弟数百人入城,总兵、州牧猝为所摄,光复之易君力多焉!寿事粗定复与数同志率师东下,分驻凤、临、宿、泗一带,以其地据长淮中游,扼津浦要冲,北可拒清兵南下,南可备江南溃兵。及江宁既复,其守将张勋等果以全力扑淮上。君与诸志士拒战于蚌埠,敌人兵悍器精,淮军虽勇敢,而枪弹惧乏战久渐不支,同人谋少却,君大呼曰:“我退则敌进,进不则淮上屏藩撤,江南事益孤,人大事去矣,谁职其尤?”力战终夜,卒使敌军远窜,淮甸肃清。所渭决胜负于前后五分钟者,此也。第功业固以告成,生命实为代价,敌军既去,而不可一世之英,竟随是役战殁于弹雨中,一时相从地下者,将校士卒计八十余人,鸣呼烈矣!殁后之再逾月,共和之局大定。君已不及目睹,同人憾焉。明年九月,祠宇成。爰属张之屏撰文镌石,表厥神道垂之不朽云。

后柏文蔚接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长,陈独秀担任秘书长、岳相如任警察厅长,特调23岁的廖楚珍任督府副官长,21岁的廖瑞然任文书。柏在督皖期间,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政策,推进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发展安徽教育、实业、交通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

廖楚珍是老同盟会员、有过安庆、上海的经历,又是淮上军老人,对皖北各派人事熟悉,感情容易接触。在协调和联络方面起到了别人无法起到的作用。有许多事柏文蔚自己不能随便出面解决,特别对作柏文蔚本人遇到了为难的时候,多是让副官长廖楚珍去做,他们是生死相关的自家人,互相没有顾虑。可以说廖楚珍对柏文蔚的成功施政等起到了重要的协助作用

血洒“二次革命”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当上了民国总统。袁世凯深知南方四大都督(即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湖南都督谭延闿)的厉害,特别想拉拢收买有实力又有军事才能的柏文蔚。袁世凯收买一个督军有二三十万元就足够了,对柏文蔚却一出手就是一张100万元的交通银行支票,柏婉谢。袁世凯又要收柏作门生,柏也借故推脱。

不久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对国民党开了刀。用武力扑灭革命势力。1913年[民国二年] 六月,袁世凯撤销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国民党南方四都督的职务。为保卫共和,孙中山下令讨伐袁世凯。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等响应孙中山号召,分别在江西、广东、安徽起兵讨袁,发动“二次革命”。

七月,皖省宣告独立。柏文蔚为安徽讨袁军总司令于临淮关起事,廖楚珍(24岁)、廖梓英(24岁)、廖瑞然(22岁)随从在蚌埠司令部工作、连络奔波各处。

廖氏兄弟和淮上军旧部义无反顾,立场鲜明地站在孙中山先生一边,尽数参加反袁斗争。与兵力强大的袁军倪嗣冲部展开了坚苦卓绝地斗争,这时的国民党已经模糊了同盟会时期的革命旗帜,各省没有统一的斗争准备,因此在北洋军的重点进攻下讨袁军很快失败了。第七旅奉命在在淮南寿、凤阻击袁军倪嗣冲部东进,此中,廖少斋、廖海粟团长率军在淮南八公山一线进行的阻击战,直至最后一兵一卒。他们是各路讨袁军中作最顽强,坚持时间最久的部队。激战多日因众寡悬殊全军覆没。廖少斋被叛徒营长夏永伦杀害,噩耗传来正吃早餐的柏文蔚惊愕得撒泼了牛奶。9月初,南京被北洋军攻陷,“二次革命失败”

袁世凯下令通辑孙中山、黄兴、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等人。柏文蔚带廖楚珍等从经芜湖逃亡上海法租界避难。其他廖氏兄弟亦相继潜至上海。不久柏文蔚携廖瑞然与袁家声、张汇滔等东渡日本,廖楚珍、廖盘箴、廖润斋、廖子宾、廖梓英、陈子美等避居法租界。廖瑞然随柏文蔚、东渡日本。

袁世凯爪牙倪嗣冲对淮上军恨之入骨、倪毓棻(倪嗣冲三弟)对倪嗣冲委任的阜阳知事孙仲杰的父亲寿县善后局局长孙子莸说:“寿县人多乱党,好造反作乱,尤其东乡人更野蛮|……,不把三十四里内的这些坏家伙剿灭尽,过不了安泰的日子。”因此对廖家湾尤其凶狠。灭绝人性的屠杀淮上军余部并对淮上军民进行血腥镇压,挖祖坟、驻军廖家湾廖鸿钧家宅北大门。团长廖海粟避往临淮关遭敌捕杀,时年32岁。廖海粟有绝命遗诗一首:

我是淮干一病人,情因家国走风尘。

献他田父躬南亩,恨彼江云暗北津。

莫畏群凶劳望眼,或将身世感浮萍。

临风几许伤时泪,洒向龙盘古帝城。

下电报稿即为历史佐证:

附录: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日倪嗣冲致大总统参陆两部电

大总统参陆两部钧鉴:华密,据皖北镇守使倪毓棻电称,访闻去岁倡乱之伪团长廖海粟,隐匿临淮一带。当派委员卢镜寰,赴蚌会同武卫前军营务处阎骏声,凤阳知事黄绪丙设法侦拿,业经蚌埠巡警局侦探员方辅臣访察确实,拿获解寿。据悉前充淮上军团长,去年夏间,奉柏命率部下廖盘箴、崔绍臣、李海涛与冷蹫会攻国军;又奉柏命开往寿、正到鲁家口与国军开仗,凤台一役亦曾前往。事败后,所部各散,遂往临淮藏匿等语。应如何办理,请示祗遵,等因。伏查廖逆海粟,在淮上军中,最深蛮悍,此次既经拘获,未便稍事优容。除电饬即行枪毙以昭炯戒外,理合呈明。再缉获此案,蚌埠巡警局侦察员方辅臣最为出力,已由皖省奖洋二百元矣。□□□□。伏乞垂鉴。倪嗣冲,号印。

廖瑞然随柏文蔚等东渡日本。此期间他曾给家中寄诗言志:

诗曰:往事伤心恨不休,寄身东海忆同游。

匹夫有责亭林志,渔夫讽言屈子忧。

血染八公青草色,泪挥故园夕阳流。

堪叹此路多荆棘,学到屠龙尚待筹。(八公指淮南八公山)

1915年[民国四年]匿居上海的廖氏兄弟经济已十分窘迫、便各去他方谋生。权道涵(养之)被北京政府遣去西北主持甘肃盐运,石寅生应权道涵邀请赴兰州、宁夏协助办理公务,廖楚珍同刚返国的八第廖瑞然等亲友多人也应权道涵邀请潜赴兰州,同时他们还在西北从事商业活动。

廖楚珍的父亲廖鸿钧(儒臣)老先生是地方名士,被家乡民众推为淮上石头埠联防局局长、维持地方治安。1916 年秋,因护民反对倪军暴行遭致敌兵迫害致死。时年54岁。

廖氏家族为保卫民主共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和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1015.html

更多阅读

陆平与刘居英兄弟传奇人生一 刘居英子女

陆平与刘居英兄弟传奇人生(一)来源:《纵横》 2008年第04期 作者:雷风行 时间2008年4月==| 哈军工-国防科大校友站(LoveNUDT.com) |==2009-04-011960年,陆平接替马寅初任北京大学校长并兼党委书记;翌年,刘居英接替病逝的陈赓大将,执掌最

声明:《柏文蔚与淮南廖氏兄弟一 柏文蔚》为网友任由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