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 电视剧片头版 - 杨洪基

【历史的天空】毛阿敏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原著中,记得我只是在大约十二、三岁时看过《水浒传》,而且书里还有一些字不认得,因此只能算是草略地看过,但基本上看明白了故事的梗概。

更早的时候,那是在我九岁那年,因为唐山地震,我上的小学也基本上处于停课的状态。即便偶尔上课,也是到苗圃,也就是如今的大观园,我们孩子叫小树林的一片树林旁的草地上,老师在一棵小树上挂个小黑板,我们学生坐在自己带来的小板凳或马扎上听讲。后来我家六口人回到民族宫附近的平房住上下铺,因此学业暂时断了,就这样,在1976年冬天,爸爸带我去了秦皇岛他工作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和上小学。也就是在那时,因为秦皇岛能收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所以,我听到了收音机里播放的常志和雷文志二位老艺术家打的快板书《西游记》,当时听得我如醉如痴,呵呵。而《红楼梦》则从来没看过,好像在收音机里零散地听过忘记是哪位老艺术家说的评书《三国演义》。

西游记 快板书在线收听01

虽然我没有真正研读过这四大名著,但相对来讲,我更喜欢了解三国这段历史:正像歌曲《历史的天空》里唱的,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历经1800余年,虽然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可是岁月并没有带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关云长的忠义,赵子龙的胆识,诸葛孔明的才智,刘玄德的仁慈,张翼德的勇猛,枭雄曹孟德的真实一面,孙仲谋的静虑和远谋......

关羽(字云长)

关云长是忠义的代表,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洛阳关帝阁专门从事关公的开光事宜,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光绪帝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还被称做“关夫子”;最后被封为“盖天古佛”。佛教中称其为“伽蓝菩萨”。

关羽对后世的影响:《三国演义》自元末明初出现后,至明代中叶流传已十分广泛,对社会各阶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关羽的忠义形象也因此深入民心。各朝统治者都通过兴建关公庙来加强封建统治。

伴随着关羽在官方宗教中地位日尊,它在民间也日益普及。早在明代,关庙已有“把遍天下”之说,‘其词于京能也,鼓钟相闻,又岁有增焉,又月有增焉”。至清代,关庙之多,更有“天下关帝庙,买音一万余处”之说,所谓“今且南极岭表,北极塞垣,凡儿童妇女,无有不震其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雍正皇帝也认为:“自通都大邑下至山颐海邀村墟穷僻之壤,其人自贞臣贤士仰德崇义之徒,下至愚夫愚妇儿童走卒之微贱,所在崇饰庙貌,奔走祈攘,敬思瞻依,凛然若有所见”。“云长真义士也!”曹操的这句话的反映了关羽的义气!

圣人地位:关公是一种文化;也有人说,关公是一种精神。不然,在中国以至海外为何有这样多的关公庙

  在国内所有的关庙建筑中,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有五六处:山西关羽故里常平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荆州关帝庙,河南许昌霸陵桥关帝庙等等。而规模最大、气势最为宏伟的,就是位于关羽的故里——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城西的关帝庙了,它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着一座全国最大关帝庙。庙内楼台殿阁共达三百余间,为游览胜地之一。堪称天下第一关庙。

  不仅如此,除了在华夏大地,在日本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侨中,对关羽的膜拜之风也历历不衰。

  在拥有二千余万人口的台湾,关公信徒多达800万众,几乎各家各户都为关公设香案,立牌位,挂圣像。台湾的关公画像年销售量,远远超过了他们最崇奉的神祇妈祖。

  美国的“龙岗总会”是一个以拜关公为祖的民间组织,各地分会有140多个,遍布华人居住的世界各地。

  东南亚各国竞相立庙拜求关公,最盛者当数泰国

  在日本,早在清代就有关帝庙;前些年还新建了一座关庙,据称是海外建筑规模最大的关庙。

  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Davidkjordan(汉名焦大卫)先生曾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这位美国学者的话是颇有见地的。

  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仰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官方信仰:各朝皇帝都以关羽为忠义的化身成为教育忠君爱国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过程请参考下表:

  

朝代皇帝时间封号
北宋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忠惠公
北宋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崇宁真君
北宋宋徽宗大观二年(1107年)武安王
北宋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义勇武安王
南宋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壮缪义勇武安王
南宋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泰定帝天历八年(1335年)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3年)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明思宗崇祯三年(1630年)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
清世祖顺治九年(1652年)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三代公爵、圣曾祖、光昭公、圣祖、裕昌公、圣考、成忠公
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山西关夫子
清高宗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灵佑二字
清仁宗嘉庆十八年(1813年)仁勇二字
清宣宗道光八年(1828年)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清德宗光绪五年(1879年)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羽神像、关羽的祠庙遍布各地,为中国神明中最多祠庙的一位。古代祭祀的战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而言,唐初开始便有武庙,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将姜子牙,而关羽则为从祀。至迟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井皆有”(郝经《陵川集》)。元代朝廷虽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间对关羽的崇信有增无减,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关羽的庙宇不仅遍布中国内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鲜半岛乃至海外。今日仅在老北京城里,就有一百多座专供关公或兼供关公的庙宇。

  因为关羽不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时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关羽是横贯儒、道、佛三大中国教派的神祇。但其中以儒家的关羽体现更多关羽的本色。

  随着关羽地位变得显赫,关羽更被尊称为“武王”、“武圣人”,与孔子并肩而立。也正因为关羽如此显赫,除了军人、武师奉他为行业神崇拜外,就连描金业、烟业、香烛业、教育业、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业也推崇关羽,所以也将他变成武财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民间信仰

香港信仰:在香港,警察与三合会成员是对立的。三合会早期是一个道教反清的帮会,所以会拜祭道教大神关羽。而警察崇拜关帝的习惯是源于1930年代的油麻地警署某位华探长,其后扩展至各个纪律部队,如消防、海关等。他们同样地推崇、尊敬关羽,称他为“关二哥”、“关公”、“关帝”、“关二爷”等,因两方都相信,关公是会保卫尽忠尽义之人,所以双方都不认为存在信仰上的冲突。

  香港许多商店都供奉关羽,希望能保佑店铺。而香港也建有不少的祠庙供奉关羽,香港荷李活道的文武庙就十分有名。

  台湾信仰:关帝庙信徒。穿蓝色道服的是以收惊科仪闻名的效劳生,以年迈女性居多。在台湾祭祀关羽的庙宇也相当普遍,除了一般武庙、小型宫庙、神坛将其作为主祀外,也有称为恩主公庙的大型关帝庙,其中以行天宫最富盛名。

  所谓的“恩主”是鸾堂信仰的名词,也就是“救世主”的意思。台湾所谓的恩主神祇共有关羽吕洞宾张单、王善、岳飞。而关羽为五恩主之首,所以台湾一般民众亦称关羽为恩主公,也因此顺势称关帝庙为“恩主公庙”。

  另外,部分斋教或道教信徒称关羽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也就是第十八代的天公,此说又以闽南一带为最盛,而台湾也承袭此说法。

  国外名声:在英国、美国等国家,只要有华人的社区,都必然有人祭祀关羽。

  据小松田直《图解世界史》,在日本也有为数众多的关帝庙,奉关羽为学问与生意之神。

佛教信仰:在汉传佛教中,对关云长的信仰只是限于供奉,并无祈祷、赞颂以及供奉仪轨,而在藏传佛教中,有多位大师著有供赞仪轨,如章嘉大师、土观大师以及这世大宝法王、亚青寺阿秋仁波切等。多识仁波切也曾著有关云长简略供赞。

历史传说:藏传佛教尊关公为护法,大概始于五世班禅大师进京时期。进京的时候,见到一个红脸长须的武将来迎接。但在金銮殿上,并未见到,就问乾隆皇帝,皇帝说:“那可能是关公吧。”自此以后,就成为藏传佛教护法。五世班禅大师曾说:“凡作为汉地国师或者呼图克图者,都要供奉这个护法。”在《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中也记录了关公护法的情况。当章嘉大师途经四川地方一座名叫襄陵的大山,在山下住宿。章嘉活佛(三世)夜里梦见一个红脸大汉对他说:“此山顶上便是我家,请住小憩!”言讫,一步跨上山巅,章嘉活佛也随至到了那里,只见那里有许多富丽的房舍。红脸大汉将章嘉活佛请到中间屋中,献上各种食品,还将妻子女儿引来拜会,说道:“从此地以下汉地都属于我管辖,给我布施食物者在西藏也有不少,特别是后藏的老年高僧一再供给我饮食。从今天起,我做你的保护者,明日你在途中将遇小难,我可排除。”次日途中,有猴子从树林里抛出一块石头,打在侍者楚臣达杰头上,只是受了点轻伤,并不要紧。据说那个红脸大汉就是汉人所说的关云长,译成藏语,称为“珍让嘉布”(意为长云国王),辫子和性格都于“珍让嘉布”一样。说“后藏有布施食物者”是指班禅供养的有辫子的姊妹护法神,因此也有说关公是藏地兄妹护法的一个化身。章嘉活佛亲自对土关呼图克图说过:“后来去西藏时,在那山底下献酒祭礼,不知从哪里出现了一只老虎。一直把我们送到山背后。这事当时的随从都看到了。”

  章嘉国师害上了一种好像是痛风的病,手足麻木,又患眼疾,过了很久,尽管延请了名医精心医治,侍从又努力去做祈愿健康的法事,亦无济于事,不见好转。皇帝十分着急,轮番派来几位汉族名医,皇帝自己也亲自前来看望,以无量恩德护持。当时,巴桑曲杰举行天女圆光占卜,幻景中只见章喜国师身边拥聚了很多非常大的蜘蛛,欲与章嘉国师抗衡较量。一个威风凛凛的红脸大汉手持宝剑,将那些蜘蛛赶往他处。那天晚上,章嘉国师梦见一个红脸人对他说:“伤害您身体的那些小鬼已被我驱逐。”他问:“你居住何处?”答:“我住在皇宫前面大门外右方。”次日,打发侍从前去察看,被称为前门的城门外有一座关帝庙,内供以前塑造的关老爷即关云长的塑像,历经各代,香火不断。想必是这位关帝保佑章嘉国师,遂举行了大祭。后来在达扎济仲沽佛的鼓励下,章嘉国师还撰写过一篇祭奠文,收录在文集中。

道教信仰:在道教中关羽亦称“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本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如今道教主要将他作为财神来供奉。关于其来历,前面已有介绍,其职能除了“治病除灾,驱耶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又因其忠义,故被奉之为财神。因为商人认为有三,一是说关公生前十分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设笔记法,发明日清簿,这种计算方法设有原、收、出、存四项,非常详明清楚,后世商人公认为会计专才,所以奉为商业神,二因商人谈生意作买卖,最重义气和信用,关公信义俱全,故尊奉之,三因传说关公逝后真神常回助战,取得胜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生意受挫,能像关公一样,来日东山再起,争取最后成功。这种信仰在清代,被各行各业所接受,对其顶礼膜拜尤盛。近代江湖上的哥老会、青红帮特别敬祀关帝,且江湖上结义弟兄,亦必于关帝前顶礼膜拜,焚表立誓,以守信义。

  当代,关公在台湾还有一个封号——玄灵高上帝。此是清以来,百姓受颠沛流离之苦和内忧外患之辱,更祈求于忠勇信义的关公保护。江南一些城市的百姓在惨遭清兵和外国侵略军的屠杀时,曾抬出关公的神像聚集民众以抗外辱。民众在遇天灾、人祸、疾病、争执时,则向关帝求雨、求药,求他驱灾阵魔、求他正直决断,皇室求关公保国安民,地方求关公除暴安良。近世自于内忧外患,一些民众在逃往台湾时,将关公这一信仰也带到了台湾,并流传了下来。当代商贾兴盛,关帝又被尊为武财神,保护工商业的兴隆。台湾道教组织于1993年5月在台北泰山乡加封关公为第十八代上帝,号为“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玄灵高上帝”之号标志着关公信仰在台湾道教中的升级。关公的忠义勇武仁信等品质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民众的社会愿望和理想人格,因此,他千百年来得到了世人的拥戴,被历代加封,宋代封为“显灵王”,宋徽宗时封为“义勇武安王”。明神宗时将其神位晋级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顺治皇帝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佑赞宣德关圣大帝”。

关帝庙:关帝庙就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汉国名将关羽而兴建的。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

  商人信仰:因为关羽做人做事,有始有终,恩怨分明,挂印封金,立场明辨,拒绝美女之诱惑,故在商场上与人合伙做生意时,都会请一尊关羽像,以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背叛合伙人之意,加之后人神化,故而有武财神之意,所以中国史上有武财神赵公明关云长,文财神范蠡比干,而且中国封建史上有武状元,若取得武状元等于高官侯爵,所以商人也示关羽为财神之意。

而陆树茗所饰演的关云长惟妙惟肖,在我看来,简直就是活关公再现。不知别人是怎样感觉,但我脑海中的关云长,就是这个样子,陆树茗真的把关云长演活了。

陆树铭自在《三国演义》中扮演关羽一炮走红后,曾和朋友投资办了影视公司。后在《汉武大帝》中扮演“飞将军”李广,电视剧《阻击罪恶》中首次演反派角色安柯,《孙武》电视剧中饰伍子胥。自打与“关老爷”结缘后,陆树铭处处以关羽的忠义诚信来约束自己。

做人做事都用高标准“关公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的陆树铭。最近,他正筹备拍摄一部自编、自导、自己主演的反映关羽一生传奇的30集电视连续剧《忠义千秋》。他说,完成这部作品,是自己多年的夙愿。现在老百姓的生活的确富裕多了,但普遍缺乏的是诚信,希望《忠义千秋》能为改善社会风气起到一些微薄的作用。在谈到担当天基权的形象代言人,他说:“一是认同天基权创始人释延豹的人格魅力,二是对天基权产品放心。希望以关公的侠义精神为人类健康造福。”

赵云(字子龙)

常山赵子龙虽然没有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但同样是仁、义、智、勇的代表人物。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敌众,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在汉中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大辞海》中国古代史卷。

赵子龙武艺高强,因此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之说。但子龙的武不同于云长的强中之傲和翼德的猛中之暴,而是更多了一份高强中的冷静,所以孔明在大任上更器重他。当阳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幼子刘禅,所以后世才有那句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现代赵云祠墓地址

四川大邑:子龙庙,顺平侯赵云墓。

赵云因曾在大邑戎兵防羌,故后主敕葬银屏山麓。在大邑县城东1公里银屏山下。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四周有石砌女墙,古柏森森。墓前有清幽雅静的木结构四合院建筑,正中竖有高2.5米、宽1米的墓碑,上刻“汉顺平侯赵云墓”七篆体大字,两侧刻有填金对联“赤胆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山河。”匾文“永烈千秋”。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三国蜀汉名将。建兴六年(228年),随诸葛亮攻汉中,分兵拒曹真,因兵力悬殊,退守汉中。翌年,病死成都。因赵云曾在大邑戍兵防羌,故后主敕葬银屏山麓。


河北正定赵云庙

河北正定:赵云庙

一九九六年,正定县人民政府斥巨资将旧庙拆建重修,对外开放。重修之庙占地二十余亩,造型古朴,气势宏伟,其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顺平侯殿。主殿鱼贯中轴,左右配殿翼辅两侧,整个布局开阔大方,整齐匀称。更以碑庭刻石,花草树木点缀其中,由为肃穆典雅。现展出之赵云故里碑,赵云饮马槽,均为庙内原存遗物,部分古代兵器、陶器为正定出土文物。其余木牛流马,红崖天书等无不与三国故事有关者。赵云庙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与世界文明之隆兴寺、容国府毗邻。景点聊缀,相得益彰。为弘扬民族文化,重现赵子龙雄姿,正定县旅游局在原道光年间遗址上重建的赵云庙已于1997年4月13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新建的赵云庙气势恢弘,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其格局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组成,新庙基本保留和丰富了原庙的历史风貌,并与周围的隆兴寺、荣国府等著名景点连成一片、相得益彰。赵云庙的落成开放为中外游客及赵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场所。

  台湾台南县佳里镇子良里(子龙里):子龙庙

  子龙永昌宫主祀三国时代大汉英雄赵子龙〔赵云〕,俗称“子龙爷”或“子龙爷公”,始建于民国四年,民国七十八年重建。建庙由来乃相传明郑时期,采屯田政策,有一林姓军人携眷拓垦于今“庙后沟”一带,某日从沟中捡拾一块刻有“赵子龙”三字的木头,遂雕为赵子龙神像,并立草庙奉祀,称为“永昌宫”。今庙貌系民国四年由经营糖廓致富的林波所倡建,大抵模仿佳里镇的金唐殿外貌而建。台湾主祀赵子龙的庙宇,除了佳里镇永昌宫,还有台中大肚乡大肚村台兴宫,云林虎尾镇埒内星拱云宫,以及台南东山乡东原村子龙庙。

清朝记载祠庙:河南南阳南三十里屯东赵云祠墓。

四川黎州(今汉源)大渡河守御所安靖坝左赵云祠。

  湖广桂阳州(今湖南郴州桂阳)城外芙蓉山下赵云祠。

其它:湖北当阳(长阪)有子龙阁,子龙路;赤壁有子龙滩;监利有子龙岗。湖南常德安乡有子龙庵;桂阳有蒙泉(又名万军泉,赵云八角井)及平阳戍。四川成都和平街原名为子龙塘街,和平街小学在相传是顺平侯洗马池故址;成都龙泉石经寺(历名灵音寺,天成寺)相传初为赵云祭祀家庙。四川金堂鸿都观后有洗马池,云顶山有汉将军柏;广汉有白马寺仁圣宫。重庆长寿有赵云寨;重庆市中大阳沟白龙池相传为赵云驻江州白龙马厩,奉节有子龙屯兵处卧龙岗陕西宁强有子龙驻军处子龙山

诸葛亮(字孔明)

对于诸葛亮,后人们尊奉为神机妙算、才智过人的代表人物。千古奇书--《易经》探秘的作者这样写道:对于易学运用炉火纯青最负盛名的一位人物,当属耳熟能详三国演义中的诸葛孔明,可谓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中察人事,风云变化掐指可算。且不论名著中有多少虚构成分,至少在民族的文化中已深深渗透着易学的底蕴。孔明一句“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几近于道,俯仰古今。诸葛孔明先生还为后人们留下了千古预言《马前课》。而更为人们所熟知的,则是《出师表》,细细品读,充满着做人和治国安邦的道理。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宝鸡五丈原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个人发明

木牛流马:【解释】木制的带有幌动货箱的人力步行式运输器具。【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三国演义》中关于“木牛流马”的记载:忽一日,长史杨仪入告曰:“即今粮米皆在剑阁,人夫牛马,搬运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运谋多时也。前者所积木料,并西川收买下的大木,教人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米,甚是便利。牛马皆不水食,可以昼夜转运不绝也。”众皆惊曰:“自古及今,未闻有木牛流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孔明曰:“吾已令人依法制造,尚未完备。吾今先将造木牛流马之法,尺寸方圆,长短阔狭,开写明白,汝等视之。”众大喜。

馒头:话说诸葛亮平定孟获班师回朝,过泸水而不得,按习俗需要拿49个人头祭祀,次日诸葛亮用面粉合面裹以肉做成人头状顶替人头用以祭祀;自此以后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时除了猪,牛,羊外多了馒头;另表:馒头原来是指顶替用来祭祀的俘虏蛮夷的头,所以是称为蛮头,后改用曼头用以避讳,再后加了食旁成为现在的馒头。

孔明灯: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诸葛连弩: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称作元戎弩,在较短时间内能发射十支箭,杀伤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

八阵图

八阵图:八阵图分别以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命名,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中军由十六个小阵组成,周围八阵则各以六个小阵组成,共计六十四个小阵。八阵中,天、地、风、云为“四正”,龙(青龙)、虎(白虎)、鸟(朱雀)、蛇(螣téng蛇)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阵布于后方,以为机动之用。相传有周天365种变化。

  此外传为诸葛亮发明的尚有孔明锁、木兽、地雷等。

相关建筑


南阳郡邓县隆中(今襄阳市襄城区境内)

隆中(诸葛亮躬耕地):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自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即指的南阳郡邓县隆中(今襄阳市襄城区境内)。著名史书《汉晋春秋》记载“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隆中风景区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襄城区,距襄阳市区13公里,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这里隐居长达十年之久。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都发生在这里。

  隆中风景区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明代就形成了"隆中十景",即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建国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吟啸山庄、铜鼓台、长廊、观星台、棋盘石、琴台、孔雀寨、猴山等众多景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生前给隆中题词:“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199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侯墓(诸葛亮墓):诸葛亮之墓武侯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诸葛亮墓,在陕西省勉县(沔县)定军山脚下,每年,勉县的人在清明节的那天都要去拜谒诸葛亮游览定军山;2008年10月,在勉县还举行了三国文化节

武侯祠(诸葛亮纪念馆)

  陕西省汉中市武侯祠,位于勉县(沔县),始建于公元263年,为最早的武侯祠(早成都武侯祠约50年),故而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建有武侯祠(原本为昭烈庙),为蜀中著名的历史旅游名胜之一。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始建于魏晋时期,为后人瞻仰诸葛亮的功勋在南阳郡宛县建立卧龙岗诸葛庵便于祭祀。


诸葛亮雕像

相关成语:足智多谋、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擒孟获、赤壁鏖战、草船借箭、羽扇纶巾、出师未捷身先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焚香弹琴、云淡风轻、谈笑风生。

相关故事

吃瓜留子: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诸葛亮留下来的。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神机妙算救后代: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诸葛亮死后,司马炎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炎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炎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炎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炎,炎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炎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炎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诸葛亮的八卦衣:在戏剧和图面中,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奋好学,师母所赏赐。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后经夫人劝解,又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可没有书怎么读呢?夫人对司马先生说:“你有一千年神龟背壳,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试.如果灵验,要书作甚?”司马先生想到把书已烧了,也只好按夫人说的办。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昔日所学,历历在目,先生未讲之道,也能明白几分。

诸葛亮的鹅毛扇: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诸葛亮和馒头:相传在三国时候,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来袭击骚扰,诸葛亮亲自带兵去征伐孟获。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泸水有毒。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去祭泸水的河神。诸葛亮当然不能答应杀“南蛮”俘虏,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军中带的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从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但是称为“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

诸葛亮和大头菜:据说大头菜的渊源也与诸葛亮有关。诸葛亮居住隆中时,有一次小染疾病,他到山上去采药,发现一种象箩卜的东西,挖起来一看又不是箩卜。只见这东西拳头大小,上大、下小,咬一口一尝,不苦不涩,细品一下,还有点辣甜。他想,地上百草能养人,这种东西若没毒,不也是好菜吗?于是,他就挖了几个带回家,叫妻子炒了一盘,想尝尝味道咋样。谁知,菜一上桌,全家人一尝,都称好吃。问叫啥菜,诸葛亮想了想说,就叫“大头菜”吧。从此,诸葛亮一家经常吃大头菜。有一年风调雨顺,诸葛亮种的大头菜长得又肥又大,秋后收了一大堆。襄阳人储存剩菜的办法就是腌制,诸葛亮将大头菜洗净凉干腌了一缸,第二年拿出来一尝,竟比新鲜还美味。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联吴抗曹,因士兵没菜吃,常使刘备发愁。诸葛亮就派一支木牛流马到襄阳买大头菜。大头菜带起来方便,吃着有味,刘备非常喜欢。从那以后,每逢大战之前,刘备就派人到襄阳买大头菜,他的士兵一直没有缺过菜吃。此后,襄阳的大头菜越来越有名气,人们自然想到诸葛亮,为了不忘他的功劳,大家就把大头菜叫做“诸葛亮菜”。

孔明临终时出现幻觉,看到蜀主刘禅登基,魏主和吴主皆下跪朝拜,表达了他一生都不遗余力匡复汉室的愿望,而后却发现主公不在,隐示着汉朝江山的衰落和终结。这样艺术化的处理,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又感人至深。

孔明先生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但在我看来,正如歌曲里所唱的:鞠躬尽瘁谁能比,一身洁白谁能及!这种负责到底的精神、思想、言行,才是最值得后人们学习的!在我看来,之后1800余年,唯一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身洁白谁与能及的,只有我们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去世后让联合国降半旗致哀的伟大的周总理,是孔明先生再来吗?


唐国强饰演的诸葛孔明

唐国强饰演的诸葛孔明,不知别人是怎样的感觉,但在我脑海中,真正的丞相,就是这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第六十七集剧中,孔明先生还有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充满着哲理,其实更是真理!

31分钟,蜀军战胜孟获的军队后,就在众将都在庆贺时,配合着哀伤的音乐,画面切换到丞相那伤感到已经歪斜的背影,众将都似呆若木鸡般求之不解。

丞相这样哀叹道:“南兵顽固,非火攻不能取胜,此计乃不得已而用之。如此酷战,烧杀生灵,亮心中不忍。我虽有功于社稷,然而必损阳寿!”

丞相心痛地闭上了眼睛:“网开一面,一息尚存者,放他们逃命去吧!”

《地藏经》中讲:“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这也是牛顿第三定律所阐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当发出一个作用力的时候,则必然会有一个反作用力反弹回发出的那个点上。爱德格·凯西所讲的Karma即是此意。

刘备(字玄德)

刘玄德是仁慈的,仁慈到败逃时都不忍弃百姓独自而去,在内则乐善好施,即使不是身为士人的普通百姓,都可与他同席而坐,同而食,不会有所拣择。《三国志》记载,刘备当平原相时深得人心,郡民刘平不服从刘备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杀。刘备毫不知情,还对刺客十分礼遇,刺客深受感动,不忍心杀害刘备,便坦露实情离去,连修史的陈寿都不禁叹道:“其得人心如此”。但汉朝气数已尽,所以纵然有卧龙、凤雏辅佐,有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征战,也抗拒不了历史的车轮向前滚动。

曹孟德慧眼识珠,因此才在“煮酒论英雄”时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为后人们留下了千古佳话。真正讲道义的中国古人是重义的,即便历经一千多年,也是如此。要不是我姥爷的拜把子兄弟,我们小辈都尊称的徐老爷,在我姥爷一家生活都难以为继,几乎到了无米下锅的时候鼎力相助,妈妈这边不会在北京落户,若是这样,那也许我会是另外一种命运了。

但刘玄德在个人小义与国家大义相冲时,却选择了前者,后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有各种评论。事后话,当时若选择国家大义,也许会是另外一种结局,不过历史早已成定局,没有假设一说。不过我个人认为,小义应服从于大义!

后世纪

陵墓:刘备坟墓有两处,一处是成都市昭烈庙内的惠陵;另一处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

  楼桑庙三义宫: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刘备故里,为纪念“桃园结义”所建。

  小说《三国演义》为塑造人物性格,将刘备描写成极仁爱的君主,性格怯懦,常常流泪,不愿为争天下而背叛别人,甚至有歇后语说:“刘备的天下——哭来的”。但实际上,刘备虽数次失败,但仍坚持奋斗。

  戏曲中的刘备为老生角色,而剧目取材于《三国演义》。例如《刘备过江招亲》、《甘露寺》就是著名的剧目。

刘备惠陵:蜀先主昭烈皇帝刘备的惠陵位于四川成都市南郊。古冢拔地突起,红砖垣墙环绕,苍松翠柏掩映,庄典肃穆。惠陵为夯土垒筑而成,成圆形。砖砌成的垣墙环绕陵冢,周长一百八十多米。陵前有乾隆年间刻制的穹碑一通,碑身镌刻汉昭烈皇帝之陵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陵的前方建有寝殿,惠陵西侧原来建有昭烈庙和武侯祠。

  据记载,武侯祠始建于公元四世纪,晚唐诗人李商隐游惠陵时,曾写下武侯祠古柏一诗。杜甫也留下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宫城外柏淼淼的诗句,可见当时惠陵周围古柏苍郁,气势宏伟。明朝初年,把武侯祠并入昭烈庙,重修后的昭烈庙颇为壮观,大门横额楷书汉昭烈庙金字大匾。但这一建筑早已毁于兵火。惠陵苍松环抱,庄典肃穆;武侯祠绿瓦飞檐,雕梁画栋,交相辉映,气象万千,是成都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

三义宫:三国演义的故事在我国流传深广,三国文化的发样地就是刘备、张飞的故乡保定涿州,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为纪念这次结义,后人在当年的结义地刘备家乡涿州市松林店镇楼桑庙村兴建了三义宫。三义宫由三进院落组成,有山门殿、马神殿、关羽殿、张飞庙、正殿、少三义殿、退宫殿、五侯殿合部分。宫内建筑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宫内有关羽所绘的“风雨竹”碑,三结义结拜石,九龙碑,当年诸葛亮排兵布阵的八卦图等,极具特色。三义宫共有塑像87尊,生动地体现了三国时期轰轰烈烈的场面,让人们回忆起那段久已逝去的刀光剑影的历史。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孙彦军饰)

不知别人怎样感觉,我心目中的刘玄德,应该就是孙彦军饰演的这个样子。

张飞(字翼德)


看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李靖飞饰)

后人对张翼德的印象,是豹头环眼炸须的黑大汉。不知别人感觉怎样,但在我的想像中,张飞就是李靖飞饰演的这个形象。张翼德有勇有谋,比如智擒严颜;又重情重义,电视剧第六十集张飞哭二哥一幕,甚是感人,我也落泪了。

张飞字翼德,涿郡人。年少的时候和关羽一起在刘备手下做事。关羽比张飞大几岁,张飞把关羽当做兄长看待。刘备跟随曹操一起击败吕布之后,曹操任命张飞为中郎将。刘备背弃曹操投奔袁绍、刘表。刘表死后,曹操到荆州,刘备向江南撤退。曹操军队追击,一日一夜后追到了当阳长阪。刘备听说曹操军队即将追上,抛弃了妻子和孩子,快速逃跑,命令张飞率领二十名骑兵断后。张飞凭借一条河水,破坏了桥梁,瞪着眼睛,拿着长矛,大喊,我是张益德,过来决一死战。敌人没有敢上前决斗的人,保证了刘备的逃脱。刘备平定了江南岸的各郡之后,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来又转任到南郡。刘备在益州时,回头攻打刘璋,张飞和诸葛亮顺着水陆逆流而上,分别攻打各郡县。到达江州的时候,击败了巴郡太守严颜,并将其生擒。张飞大声问,我们的大军攻打过来,你们为什么不投降而胆敢迎战?严颜说,你们没有信义,侵略、夺取我们的州郡,我们这里只有断头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张飞很生气,命令手下把严颜带出去斩首,严颜神色不变,说,砍头就砍头呗,你生什么气啊!张飞对他很赞许,就释放了他,并任用他担任自己的幕僚。张飞经过的地方都被他攻克,于刘备会师于成都。平定益州后,刘备赏赐诸葛亮、法正、张飞和关羽各五百斤金,一千斤银,五千万钱和一千匹锦。其余的将领都赏赐了不同数目的奖励,任命张飞为巴西太守。曹操击败张鲁,留下夏侯渊、张郃防守汉川。张郃又率领军队到巴西,想把这里的人迁徙到汉中,于是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张飞相拒五十多天。张飞率领精兵一万多人从其它的道路邀张郃军交战,由于山路狭窄,前后不能救应,所以张飞击败了张郃。张郃放弃马缘山,只与身边的十多人退了出去,率领军队返回南郑,巴西的领土得以保全。刘备称汉中王,任命张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提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为西乡侯。任命的公文是这样写的:“朕承天序,嗣奉洪业,除残靖乱,未烛厥理。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以君忠毅,侔踪召、虎,名宣遐迩,故特显命,高墉进爵,兼司于京。其诞将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称朕意焉。《诗》不云乎,‘匪疚匪棘,王国来极。肇敏戎功,用锡尔祉’。可不勉欤!”先前,张飞雄壮威猛,比关羽稍差。魏的谋臣程昱等人都称关羽、张飞可以敌万人。关羽善待士卒,但是面对名士却十分倨傲,张飞崇敬有才能的名人而对部下十分粗暴。刘备经常告戒张飞,你用刑和杀人过于严厉,又经常鞭打部下,且对这些部下继续使用,让他们留在你的身边,这种做法会引起祸端。张飞没有听取这个意见。刘备起兵攻打东吴,张飞应率领万人,从阆中而行,与刘备会师江州。出发前,张飞手下的将领张达和范强将张飞杀死,拿着张飞的头顺水而下,投降孙权。张飞军营的都督将这件事表奏给刘备,刘备听说张飞军营的都督有表送来,就说,噫!一定是张飞死了。张飞被追谥为桓侯,他的长子张苞很早就死了,由次子张绍继承爵位,官职达到了侍中尚书仆射。张苞的儿子张遵担任尚书,跟随诸葛瞻在绵竹抵挡邓艾,战死。

纪念

云阳张飞庙

又名张桓侯庙,位于云阳县盘石镇龙宝村狮子岩下,始建于蜀汉末期,后经历代修葺扩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原址位于飞凤山麓,庙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字画碑刻,稀世文物200余件,被誉为“巴蜀胜景、文藻胜地”。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御笔亲题:“雄赳赳吓碎老曹肝胆,眼睁睁看定汉室江山。”千百年来拜谒者络绎不绝。

  云阳张飞庙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是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之一。张飞庙作为库区唯一一个远距离整体搬迁的文物单位,于2002年10月8日闭馆拆迁,溯江而上30公里,从原云阳老县城对岸的飞凤山搬迁至盘石镇龙安村,2003年7月19日“搬旧如旧”的新张飞庙正式开馆。

  迁建后的张飞庙与云阳新县城隔江相望,相映增辉,张飞庙整体西移了32公里,庙内主要建筑有正殿、旁殿、结义楼、助风阁、杜鹃亭等,构成一组宏伟壮观、独具一格的古建筑群。庙内现存石碑和摩崖石刻及木刻书画多达数百幅,书画作品远自汉唐近至明清各代,名家荟萃,实为罕见。其中以木刻颜真卿书《争座位帖》;石刻苏轼作前、后《赤壁赋》大字长卷;石刻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黄庭坚书《唐韩伯庸幽兰赋》;郑板桥书写的诗文和竹石、兰石绘画等最为著名。此外还有刘墉、张船山、竹禅、彭聚星龚睛碑、赵熙、郭尚元、张潮庸、刘贞安等人的木刻字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相传勇毅刚直的张飞急于为义兄关羽报仇,被部将张达、范疆所害,其头颅被抛于江中。有渔人夜得张飞托梦,到江中打捞张飞头颅,意外捞到一罐金子,于是用此金造了张飞庙。

阆中张飞庙

四川阆中古城张飞墓,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桓侯祠,又称张飞庙,位于中国四大古城——阆中古城西街西端。与因为三峡工程而名声大振的云阳张飞庙齐名。

  公元214年,刘备任张飞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公元221年,张飞为部下所害,葬于阆中,后主刘禅追封为“桓侯”。现在的张飞庙为一组四合庭明清建筑群,占地500平方米。

  大殿后有廊道与后殿,墓亭相连,两侧百年丹桂、鱼池与后殿室内书画相映,宁静幽雅,墓亭前两根浮雕云龙石柱,工艺精湛,亭内起一石券,内塑雄壮威猛的张飞武官像。像后有桓侯神道碑与张飞墓相接。

  之所以有两个张飞庙,是因为张飞身在阆中,头在云阳,故两个地方的百姓都纪念张飞。

历史上的张飞竟然是大书法家?

以下图文转载于:http://www.shufa.com/news/view.asp?classid=1&id=10917


张飞书法真迹“立马铭”碑

受《三国演义》的深远影响,张飞留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是不通文墨的赳赳武夫。其实,历史上的张飞不仅是三国时期有万夫莫挡之勇的名将,而且还是一位大书法家。

多年前,邓拓在〈由张飞的书画谈起〉一文里说:“我国书法家并不限于文人,武将中也不少,如岳飞、张飞等”,有位读者看了,去信问说:“张飞是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长坂坡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的人物,怎么也会是书法家呢?”对于这样的疑问,邓拓引了几本古书中关于张飞书法的记载来佐证。

有关张飞书法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代梁人陶宏影的《刀剑录》。他写道:“张飞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炼赤山铁,为一刀。铭曰:新亭侯,蜀大将也。后被范疆杀之,将此刀人于吴。”这个《新亭侯刀铭》便是张飞的书法作品。

《蜀中名胜记》第二十八卷中记载,顺庆府渠县(即三国时的宕渠县)有一个八濛山,山下有一石,石上题有:“汉将张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立马勒石。”两行隶书大字。这段题字说的就是那次张飞以少胜多,把名将张郃打得大败而逃的事情。据说当时张飞非常高兴,得意之际,便以石代纸写下了这段文字。刘继兴认为,《蜀中名胜记》的作者是明代文献学家、曾任四川右参政的曹学佺,此人当时既有文化地位,又有政治地位,他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清代人赵一清所写的《稿本三国志注补》中,引自《方舆纪要》上的话也说:八濛山“山下有勒石云:汉将张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立马勒石。盖张飞所亲书也”。

《三国志集注》中张飞传集解引也认为这句话是张飞亲笔题写的。并且说,原刻石经过长久的风化剥蚀,文字已经不太清楚。现存的“立马铭”是光绪七年(1881年),根据岐山知县胡升猷家藏原拓,重刻于八濛石壁的青石质碑石。今陕西岐山县博物馆就收藏有一幅张飞“立马铭”手书碑石原拓,字体、大小均与史载吻合。碑刻共22个文字,用笔丰满遒劲,气势刚健凝重,结体浑朴敦实,充分显示了作为书法家之张飞的个性和风格,不失为一篇难得的书法作品。由此可见,张飞的书法颇具大家手笔。

明代的《丹铅总录》中,也有一条关于张飞书法的记载:“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文字甚工,飞所书也。张士环诗云:天下英雄只豫州,阿瞒不共戴天仇。山河割据三分国;宇宙威名丈八矛。江上祠常严剑珮;人间刁斗见银钩。空余诸葛秦川表,左袒何人复为刘”。“飞所书也”,说明这个铭文是张飞所书。

陆游青年时代曾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冲天之志,没想到早在三国时代就有张飞替他真正做到了。元吴镇《张翼德祠》诗作云:“关侯讽左氏,车骑更工书。文武趣虽别,古人尝有余。横矛思腕力,繇像恐难如。”意思是张飞的书法很有造诣,连三国著名的书法家--魏国的钟繇、吴国的皇像都比不上他。

在古代,书画往往不分家。张飞不仅书法作品甚佳,而且还很爱画画,尤其喜欢画美人。据明代卓尔昌编的《画髓元诠》载:“张飞……喜画美人,善草书。”张飞的书法真迹尚有存世者,可惜的是张飞画的真迹却至今尚未发现,这也是历史的一个小小的遗憾。

曹操(字孟德)

我不知历史上真实的曹孟德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也没有看过原著,只是从影视剧中了解。但若找一词汇,我更愿意用枭雄来形容。

枭雄近似英雄,但不同于英雄,枭雄行事无顾忌,如曹孟德,宁天下人负我;如刘邦,逃跑的时候把儿子扔下车。而英雄则多少要考虑道德人伦,以便大多数人得以认同。“枭”是一种凶猛的鸟,引申为勇猛难制服,因此枭雄带有贬义。枭雄指骁悍雄杰之人,犹言雄长,魁首,多指强横而有野心之人。因此枭雄的意思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狡诈不可信任的人物,而是指难以被制服的英雄。

骁悍雄杰之人,或说雄长,魁首,多指强横而有实力之人格,“”是一种凶猛的鸟,引申为勇猛难制服,不遵人道,鸟是飞的,所以不走寻常路。

  枭雄的意思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狡诈不可信任的人物,而是指有独立意志,不易受鼓惑与教化的人格。

以上是百度百科对枭雄一词的释义,一贬一褒,在我看来,枭雄更是指有独立意志,难以被制服的英雄。

后人们对曹孟德有很多评述,褒贬不一,有说奸雄的,有说豪雄的。我不知道那段历史的真实情景是怎样的,以及曹孟德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但不管是什么雄,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能平定北方和南方大部分地区,能有那么多文臣武将忠心追随,必然有相当了得的能力。而且能那么长时间稳坐主公宝座,也必然有相应的合乎“理道”的治国和安民之策。若不是如此,则必然会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像其他短命诸侯那样,很快地销声匿迹于“理道”的历练中。

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这句话与各个宗教领袖以及古圣先贤的慈悲济世和无私仁爱的精神是截然相反的,若全人类都是这样的思想观念,都树立这样的价值观,那就会像净空老法师所分析的:争名夺利的观念会让竞争越来越激烈,最终演化为斗争和战争,会让全人类都遭受战火和灾难,这是一条死胡同,是一条走向痛苦深渊的不归路!

也许曹孟德当初说这句话,只是表述了他在关键时刻的明哲保身的立场,而非他的治国方针。因为若是以这句话来治国的话,那他必然是个暴君,也必然会实行暴政,若真如此,则不会有曹魏的强大和稳固。自古以来,君王暴政于民,则民必反暴于君;君若仁爱于民,让民安居乐业,解除民的后顾之忧,则民必拥戴于君。

所以,国富民安,在我看来,应是民富了国才安!因为自古以来,真正民不聊生的时候,那饿死也是死,反还有可能有条活路,所以就有那么多次的农民起义,也有那么多的朝代更迭。毛主席之所以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在艰难困苦到几乎无法支撑下去的情况下,最终靠小米加步枪战胜了飞机大炮,就是靠土改,靠搬走压在人民身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靠让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最终赢得了民心而赢得了胜利的!陈毅元帅就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也有人说,若非西安事变,则中国会是另外一种结局,也许,这句话是有些道理。但若细想一下,当时中央红军若不是有正确的思想观念,也不会有正确的方针方案,自然也就不会赢得东北军和西北军及陕北民众的民心,也不会有后来张、杨在财力和武器医药等各方面的支持和援助,西安事变自然就不会发生。那就有可能是另外一种的景象:南边有东北军和西北军,东边有晋绥军,西边有马鸿逵和马步芳的部队,再加上中央军,有可能会出现第六次围剿,那就真有可能是另外一种结局了。

所以,归根到底,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古话是“理道”。而民安居乐业,才得民心,因此,国富民安,在我看来,应为民富国安。若能再迈一步,自利且利他,帮助普天众生都能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把古圣先贤的所阐释的“道”的真相和顺乎于“道”的原理原则都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能走向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终极解脱之路,则这样的人生,才最快乐且最有意义,才没有“空在人间走一回”,才不枉活一世,来世才更殊胜!

政治成就

(一)、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和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曹操从陈留起兵到兴平二年将吕布、张邈赶出兖州,经过六年的经营,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曹操起兵之初,仅有数千人,出任东郡太守前后,他陆续延揽一些拥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强地主归附自己,后击溃青州黄巾军,又收其精锐组成“青州兵”。这样,曹操又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根据地和军队,是曹操得以成事的基本条件。

  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至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是一片废墟。百官没有地方居住,“披荆棘,依丘墙间”,洛阳也没有粮食,“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

  早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的谋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曹操深以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汉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曹操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部下枣祇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通过以上二项措施,曹操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这是曹操在经济上的一大成功。

  迎献帝、迁都于许和恢复农业生产是曹操得以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

(二)、三国演义中将曹操描写为一个汉朝的篡逆者,其实并不公平。东汉时期,外戚宦官轮流掌权,朝野上下乌烟瘴气。步入建安年代,东汉朝廷早已无可救药。对此,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评论道:“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董卓擅行废立,刘焉自造龙袍,淮南袁术称帝刻玺、袁绍欲私立新帝的乱世中,曹操一直保持了对朝廷的尊敬。

  早在中平五年,就有人阴谋推翻汉灵帝另立新主,拉拢当时任议郎的曹操时被其拒绝;联军讨伐董卓时,与其他人观望顾虑相比,曹操身先士卒奋力进取;初平二年韩馥、袁绍等人又想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再次为曹操所拒绝,并明确提出:“诸君北面,我自西向。”你们可以去听那个北方幽州牧的,我依然忠诚于西面的汉献帝;李傕等人祸乱长安,献帝一行狼狈从他们手下逃命时,漠然无视者有,趁火打劫者有,落井下石者也有,曹操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主动迎接献帝的人;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吴魏合作击杀关羽后孙权上表劝进称臣,曹操也不听:“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这一系列的言行中虽然有曹操的慎重权谋,但客观上不能否认是对朝廷的尊重。

  至于曹操诛杀董承(原为董卓女婿牛辅部下,按照三国演义看出身的标准应为“漏网之鱼”)、伏完等皇亲国戚,毕竟是他们动手于前曹操反击于后,难道能指望曹操高高兴兴地等死吗?况且,东汉的败落就是败落在外戚宦官的手里,目睹着天下如何大乱的曹操对此一清二楚。诛董承杀伏完的同时,曹操也规定了自己“后宫”的人一律不得干涉朝政,即使对亲儿子曹彰等人也是“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才高八斗的曹植为人放荡,曾私自“开司马门而出”,他的车夫立刻就被处死(曹植失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违法乱纪。曹丕或许是有贼心没贼胆,曹植则根本不把当不当贼当回事);曹植的妻子衣服太华丽,违反了自己提倡节俭的命令后尽管是儿媳妇照样砍头。综合这些回头看曹操并不是一个汉朝的篡逆者。

  曹操的军事、文学才能很少有人否认,稍微有争议的是他的政绩。他的政绩与军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回顾三国前的历史,东汉桓帝年间,中国的人口曾经达到五千多万,但到了三国时锐减到七百多万,甚至还不如四五百年前动不动就“斩首十万”的战国时代(那时还有一千多万)。杀光这么多人不可能,但饿死却不难。究其根源,无非是天灾人祸。自东汉桓帝灵帝以来,旱灾、水灾、瘟疫、暴动、少数民族叛乱不断,民不聊生之余人口、户数大量减少。根据后汉书记载,汉桓帝时期,比较大的灾祸有“延熙九年春三月,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按照这个估计,仅此一年这两地就饿死了大约三四百万;汉灵帝时期,“建宁三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光和五年二月,大疫。”,“光和六年夏,大旱”。其余小规模的天灾、少数民族叛乱或入侵,不计其数。加上爆发于公元184年的黄巾大起义和随后的军阀混战后,生产遭到了完全的破坏。这样的乱世中,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使民众丰衣足食,是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然而,汉末三国中的各个诸侯中,军事上有才能的不少,内政上有作为的不多。政治经济上的成功与失败都会自然地反映在军事上(反过来,绝不容易),大多数人因此吃尽苦头,最终受困于“米”而连证明自己是否是“巧妇”的机会都没有。恢复生产的方法,无非是开源节流,这两方面曹操做得都非常出色。

  屯田制的实行,实际上是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工作效率当然高于普通的自耕农。因此这个政策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短时间内就将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欣欣向荣,称其为一大创举并不过分。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大力制止对农民的乱摊派行径,这可是连两千年后的毛邓江都头疼的顽疾。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

  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这些三国演义中不曾提及的“鸡毛蒜皮”之厉害,可以从下面的事例中反映出来:第一,曹操在汉中打过两仗,先战胜张鲁后败于刘备,但由于北方的元气恢复,他前后顺利地从汉中武都等地迁出了十三四万户人口(虽有利诱不曾威逼)。以一户人家四口人计算,这就是五十多万。想想蜀汉投降时不过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口,就能明白这对刘备是什么样的釜底抽薪!毕竟,兵民是抗战之本。第二,建安十九年五月,吕蒙提醒孙权,曹操在皖城(即庐江)一带屯田,如果坐等他们收获,无异于如虎添翼。因此东吴趁雨季来临水军来去自如之机,孙权大动干戈亲征皖城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吕蒙、甘宁全上阵后俘获太守朱光,迁(说得难听点,劫)数万百姓回吴。有统计称,孙策、孙权兄弟曾先后四次打到周瑜的故乡淮南舒城一带,但毫无例外的是劫掠而还。因此周瑜的老家出现了这样的滑稽:曹魏拼命建设大兴土木,孙吴拼命破坏杀人越货。

  曹操之后的曹丕、曹睿虽然在个人生活上不够检点,但却基本上萧规曹随贯彻了这些政策。后来曹真、张郃、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屡次在祁山等地把战术上没有什么错误的诸葛亮拖垮,就是因为他们“内力深厚”有充足的物质保证。与之相对应的是,吴蜀这方面的建设乏善可陈。蜀中是因为先天条件优越,境内已经有了都江堰这样的杰作而无需画蛇添足劳民伤财,尚情有可原。东吴则完全是败笔:东吴曾两次在丹杨填建湖田,兴建浦里塘。永安三年(魏景元元年)初建,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可胜数,却因为未能在枯水时施工,导致风急浪高而淹没墩基,结果是“士卒死亡,或自贼杀,百姓大怨之。”第二次重建,仍然失败。难怪后世不得不在江南广开运河及兴建水库。江南虽然号称鱼米之乡,三国时的农业水准却相当低下,连牛耕等北方早已是常识的东西都未能普及,又没有水库潭池等可供水灌溉的水利建设,其生产效率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百万雄兵也得饿肚子,又怎么能争霸天下?

如果说曹魏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那么蜀汉是保本,东吴则是一屁股债。开源同时,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简单地说,衣服没有花里胡哨,鞋子不曾雕花绣彩,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败絮其中”。在曹操的大力纠正下,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洁勤俭自律。即使是高官显贵也不敢过度铺张,甚至出现了有人故意穿破旧衣服取悦曹操的咄咄怪事。建安十四年,曹操反过来不得不下令来纠正这一奇怪的不正之风。曹操的遗嘱,也体现了自己的一贯俭朴的风格:“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相比之下,刘备、孙权的晚年则是昏聩糊涂。《三国志·先主传》注引《典略》记载:“刘备称汉中王,于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他的这些所作所为,后来成了陈群劝谏曹睿弃奢华罢宫室的反面教材:“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后来的夷陵之战中刘备的表现,就更惨不忍睹了。孙权的“老糊涂”就更多了,甚至不老的时候都有些糊涂,以至于张昭以纣王的“酒池肉林”加以讥讽。后来孙权在太子废立上的胡来更是把群臣弄得四分五裂无所适从,已经成了笑柄了。诚然,曹操并不是个完人。他在徐州的屠城等都是应该受谴责的。但综合看他的成功决不是偶然,无愧于陈寿“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评论。

历史评价

史书评论:“明略最优”、“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后汉书·许劭传》,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武帝纪》陈寿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王沈《魏书》)

古今评说: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唐太宗祭曹操:“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司马光评价曹操:“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

  王安石赞曹操:“青山为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馀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史通·探赜》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毛泽东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历史学家范文澜评价曹操说:“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曹孟德在世时虽然没有称帝,也没有在行政上建国,但能在那么长的时间里稳坐主公宝座,而且控制着比蜀吴更广阔的疆土,为魏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灭掉了蜀国和吴国,自然有真正的“理道”在里面。抛开曹孟德一生中不仁的一面,当看到上述罗列的精于治国和安民的功绩,以及简朴的风格后,不由得让我内心里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而在我看来,老艺术家鲍国安,则把曹孟德明智又糊涂、敏锐又迟钝,仁义又残忍、自我又体恤、果敢又多疑等多重复杂又交织在一起的性格特征,演绎得活灵活现。

孙权(字仲谋)

我没有看过《三国演义》原著,但看电视剧,相对于曹魏的曹孟德和蜀汉的刘玄德、诸葛孔明、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等叱诧风云的人物来说,吴国和孙仲谋的戏份都是最少的。不过,孙仲谋和上面这些风流人物相比,寿数却是最长的。

人物生平:东吴大帝孙权,三国时期政治家。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生于徐州下邳(今江苏邳州),卒于太元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二十二世后裔。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曹操曾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兄孙策病死,孙权继位吴侯讨逆将军,领会稽太守,开始统领江东。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三伐江夏太守黄祖,并于其间收得大将甘宁。同年,汉丞相曹操南征,大败宜城亭侯、左将军、豫州牧刘备。曹操占领江陵(南郡治所)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周瑜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与曹操决战。周瑜用黄盖谋,以三万人于赤壁大破曹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战后,孙权与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须一带对峙,各有胜负。其间孙权联合刘备,将妹妹嫁入荆州。又从鲁肃之计,将所据荆州部分的南郡暂与刘备。215年五月,征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同年刘备取蜀成功,孙权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然曹操于此时拔汉中,刘备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与孙权议和,归还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土地。219年,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这时的孙权看着刘备逐渐做大,并以相当的兵力对自己构成威胁,旋即改变战略,向曹操称臣联盟,拔掉门口这颗定时炸弹。以吕蒙为都督取下刘备所据荆州地,潘璋朱然擒杀关羽。220年,曹丕取代汉称帝,建国号大魏,史称曹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并随即兴兵问罪讨伐东吴。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于彝陵之战大破蜀军。

  222年,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使其节督荆扬交3州诸军事。同年,曹魏三路伐吴,其中两路各有胜败,魏军整体局面占优,然朱桓重创曹仁军,扭转了整个战局,魏军不如预期,只得引退。(曹丕时代,对孙权四次用兵,皆不如意) 

  223年,刘备病逝,蜀、吴互通使臣,关系缓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乘机攻江夏,不克而还。

  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皇帝,建国号大吴,孙吴王朝正式成立,旋即迁都建业(今南京市)。

  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229年后,孙权多次出兵北伐,战役较多,各有胜负。

  孙权称帝后曾大规模派人航海,加强对夷州(今台湾)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并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晚年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赋役繁重、刑罚残酷。立嗣之争,孙权也犯下极大错误,多数名臣死于非命。自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

  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谥号大皇帝,史称吴大帝。庙号太祖,在位24年(注:若从孙权称吴王在位算起,则在位为32年)。

  孙权自200年继位吴侯统领江东到逝世为止,前后共52年,长达半个世纪左右,是三国时代在位最久、最长寿的帝王。

因文字编辑超限,有关孙仲谋的历史年表、相关事件、对江南的开发、对航海事业的经略和认识、对台湾的经略和认识、经营辽东的历史意义、轶事典故、历史评价等内容,可参看:http://baike.baidu.com/view/2288.htm。

而吴晓东饰演的孙仲谋,也是活灵活现的。

另外,老艺术家魏宗万所饰演的司马懿,在我看来也是相当到位,而且还很风趣,尤其是“母牛流马”和“我的头还在否”那段,呵呵。魏老在影视剧和话剧中饰演过很多角色,深受观众喜爱,媒体有“北赵(赵本山)南魏(魏宗万)”的美誉。我看过魏老演过的一部名叫《巧奔妙逃》的电影,甚是有趣,呵呵。

张光北所饰演的吕布,在我看来,也是很活灵活现的。

电视剧已近尾声,集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和常山赵子龙的胆识于一身的蜀国大将姜维,在又一次即将得胜,却再一次领圣旨不得不班师回朝前,不由得哀叹道:“大势已去,岂可强为?身后无主,纵夺得祁山九寨,又将何为?”当看到这一幕时,伴随着一段悲凉忧惋的古曲,一种难以描述的沉重感坠压我心,让我喘不过气来,不禁摇头叹息:从汉高祖刘邦创立基业以来,历经467年的汉室江山,就这样走向了终点。

魏蜀吴三国演义,这样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么多个性鲜明的叱诧风云的人物,虽历经1800余年,仍然活在后人们的记忆当中。在这之后,众多的政客、名人、专家、学者都在研究和解读这段历史,经事喻理,借鉴其中的经验。在我看来,应像中国古人所讲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为后人们所用,才是了解和学习这段历史的最重要收获。精于治国和安民,当学枭雄曹操曹孟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思想和言行,当学丞相诸葛孔明;仁爱体恤于民,当学使君刘备刘玄德;忠义千秋,当学汉寿亭侯关羽关云长;威猛无惧奋勇向前,当学燕人张飞张翼德;超人的胆识与冷静,当学常山赵云赵子龙......

许多影视剧也重现了那曾经波澜壮阔的景象,像老版的八十四集电视剧《三国演义》,在我看来,拍得是很成功的,不失为一部长篇历史剧的上佳之作。虽然剧情有艺术化的处理,但整体框架和脉络上,应是符合原著的,而且像唐国强、鲍国安、孙彦君、陆树茗、李靖飞、张山、张光北、吴晓东、魏宗万等老一辈艺术家们的表演,对人物的拿捏尺度,在我看来,是相当到位的,因此人物活灵活现,似古人再现。让观众的心情,随着历史的兴衰、剧情的变化和人物的起伏与命运,或赤胆忠魂,或激昂振奋,或欢欣鼓舞,或扼腕叹息,或唏嘘涕泣,或静而谋思......

历史就像一部书卷,各个时代的人物,都把自己的一生,写进其中。同一时代的各种不同类型人物的人生经历,共同谱写了这一阶段的章节,就这样一直写着,这也是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卷。

多么波澜壮阔的魏蜀吴三国演义啊!但就像电视剧的片尾曲所唱的,翻过了这一页,却发现风云散尽,变换了时空,终究还是三分归了晋。但是,一股忠、义、信、智、仁、勇的英雄豪气,却长存于人间,这也是千古中华不屈的立世灵魂!

注:博文中绿色字体的部分,均转载于网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1012.html

更多阅读

又看张子健版电视剧《英雄》 英雄张子健版全集

又看张子健版电视剧《英雄》曹斌锋笑饮鲜血日寇胆丧,吞吐千山悍匪无踪。惊起却回头,万里雄关道,铁马萧萧摧残梦,大风好上路,乘风好试马,乘风好破冰,乘风好去长空里,乘风撕破旧云裳,直下看河山。今年寒假,我又想起了张子健版的电视剧《英雄

电视剧《人生无悔》 重生之人生无悔txt

最近看的一部电视剧《人生无悔》,大体概述如下:《生于1949》全面展现了60年的风风雨雨,重点突出知青岁月对于一代人的影响。该剧更是市上少有的以极端严肃认真态度来创作的电视剧精品,实力明星刘向京在剧中所饰演的孙国旗更是一个十足

观泰国电视剧《妒海》有感 看电视剧麻雀有感

闲暇无事,连续观看了泰国电视剧《妒海》,颇有感触。剧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佣薇妮,妒心如海,谋害主人妻女,设计变成夫人,享尽荣华。但是二十五年的富裕生活并没有让她知恩和满足,反而让她妒心更甚,人更贪婪,为了谋夺主人家产,保住自己的荣华富

电视剧《雪山飞狐》全40集 91孟飞版全40集 雪山飞狐孟飞版

主演:孟飞龚慈恩伍宇娟慕思成汤镇宗1991年孟飞版电视剧 《雪山飞狐》全集. 91年版是迄今为止认可度最高的一版,也是台湾众多金庸剧中唯一一部可以胜过港版的。相信很多看过的人应该都还记得那铺天盖地的皑皑白雪,小木屋里的幸福时光,还

声明:《看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为网友七月份的尾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