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选用育留篇 人力资源的选用育留

一、人才... 1

二、选人... 2

三、用人... 4

四、育人... 5

五、留人... 6

一、人才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明太祖曾把贤才比喻“国之宝”。魏征把君主比喻成人的头脑,臣子比喻成四肢,认为“君虽明哲,必借股肱以致治。”在他们之前,墨子就说:“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在于众贤而已。”他把君主的主要责任概括为尽量多地用贤士。荀子则指出:君主虽握有最高权力,但如果迷信权力,轻视贤士,就会亡国,“故明主急得其人,而暗主急得其势”。孙中山在1894年致李鸿章书中提出:“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在我国历史上,历代思想家、政治家都认识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发出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感叹。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算作人才呢?《辞海》中说,人才就是指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而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人,你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做成了,你再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又做成了。我们也常常惊呼他为“人才啊!”。综合来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内在素质,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对于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标准?GE的人才要求很值得参考。GE对人才最注重的三项要求是:专业素质、道德品质、发展潜力。有人对人才的标准作出如下界定,很有代表性:1)最高标准:胸怀宽广、德才兼备、义利兼顾、荣辱与共;2)基本标准:能干、积极、忠诚;3)最低标准:至少有一个用得上的专长、至少有一个令人欣赏的美德、没有不能接受的缺点。

关于衡量人才的标准,人们一致推崇德才兼备。魏征特别强调,如果在战乱期间不能过多考虑“德”,那么“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唐太宗又增加了“学识”一条,说:“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明代刘斌认为,担任重要职务的人不仅要德才兼备,还必须有器量,“所谓量者,能受善言,能容贤才,非包藏隐忍,持禄保位而已。”王夫之则在才能、器量之外,加上了“意志”,认为成就大小看才能,才能发挥如何看器量,器量大小“视其志之所持”。志不坚定终将一事无成。这与上一段落中所阐述的人才标准是相一致的,综合起来讲,就是以下几个关键要素:①胸怀(即器量)、②品德(即德行)、③知识(即学识)、④技能(即才能、专长)、⑤意志、⑥忠义(义利兼顾、荣辱与共)。

在这里,我把胸怀放在第一位。众所周知,胸怀决定事业的成败、胸怀决定人生的高度。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伟大的人,他不仅仅具有个人才华,更具备着广阔的胸怀。有观点说,“高端的人,胸怀是衡量的第一标准; 中端的人,品德是衡量的第一标准; 低端的人,才能是衡量的第一标准。”很有道理。心胸宽则能容,能容则众归,众归则才聚,才聚则企业强,这是企业制胜的基本之道,也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基本原则。

二、选人

1、选人的重要性

斯蒂芬?P?罗宾斯说,“一个组织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所聘用和保有的人员素质的一种总括反映”。商业一诺为重,在各种失误中,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在决策失误中最大的失误是用人的失误,其代价也是最大的。

【观点】你也许能教会一只火鸡去爬树,但还是找一只松鼠来得容易一点。

【观点】选人时如同选钻石,用人时则赛马不相马。(海尔)

2、存在哪些选人的误区?

(1)有没有刻意夸大企业?

(2)有没有对一些人/事的偏见?

(3)有没有在试图寻找“超人”?

(4)有没有忽略应届生的情商和逆商?

(5)有没有“俄罗斯套娃”现象?

(6)有没有只注重技能而忽略品质,只注重眼前的需求而忽视未来的潜力?

【观点】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那些比我们矮小的人,那么我们就会变成一家侏儒公司。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那些比我们高大的人,那么我们就会变成一家巨人公司。——David Ogilvy

【观点】选人——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优者优惠,庸者昂贵;只管匹配,不留错位。

【观点】选人:首先是硬指标的考核,然后进入软指标的考核,软指标的考核主要通过面试来实现。软指标不同于人的技能、知识、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而是指人的发展潜力、性格特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情况。

3、知人

人生需要挚友,企业需要人才,国家需要良才。而怎么在茫茫人海中去识辨人才?怎么应用不同的人才?怎么掌握不同人才的运用技巧,则成为第一要事。这更是企业家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不可缺少的。“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哈佛大学设立了一门世界上任何大学都没有的课程——观人学。美国资深记者哈金斯连续十年跟踪采访哈佛毕业生,得到的结论是:观人学是毕业生人生之路最为受益的课程。哈佛之所以将它定为必修课程,是因为该课程能够通过对方的各种动作、姿态、表情、谈吐、修饰等去洞察其内心的活动秘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你会“知人”吗?“自知者明,知人者智”,知人者将拥有无数忠实于自己的贤才,将成大业!所以,一名领导者必须具备识别人才、知人的本领。这包括,你能够识别他是一个有道德、讲诚信的人吗?你能识别他的真实本领吗?你能洞察他的优缺点吗?你能“用其长,避其短”吗?……知人是选人用人的前提。不知人,选好人用好人便无从谈起。具备了重视人才的胸怀之后,必须能够识别人才,知人(或称识人),就是具备能够发现人才的锐利眼光。知人之明,是领导者十分重要的素养,尤其是识人于未显之时,这更是识人的一种独特的眼力与远见。

但知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事之至难,莫如知人。这是宋朝诗人陆九渊的一句名言,说明了世上千难万难的事情,再没有比了解识别人更难的事情了。知人之难,不仅在于良莠难分、贤佞难辨,更在于真伪难识。古人讲:“人之难知,不在于贤不肖,而在于枉直。”识别人的难处,不在于识别贤和不肖,而在识别虚伪和诚实。有表面诚实而心藏杀机,有“大智若愚”者,表面看上去是愚笨的样子,而内在里却是聪明之人;有“自作聪明”而实际是很愚蠢的人。有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两面派等等。

汉朝的王莽在当上皇帝之前,用现在的话说,是一名干部群众都公认的博学、谦虚、公正、清廉的好干部。他的第二个儿子无故杀死了一个家奴,他能强令儿子自杀以偿命。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当上皇帝后,却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以致唐朝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大发感慨: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首诗的大意就是王莽如果没有当上皇帝就死了,他这个人的好坏有谁知道呢?由此可见知人之难。

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从上往下看,会把人看矮了;从下往上看,会把人看高了;从近往远看,会把人看小了;从门往外看,会把人看扁了。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现“偏视”在所难免。问题不在于一时的偏,就怕方位的不全。我们只有从“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不同处认识人,尔后综合求出“平均值”,才能把人看准、看透。

达尔文在剑桥神学院读书时,神学成绩不佳。很多人认为达尔文只知道飞鸡斗狗,智力远在普通人以下,是个平庸者,但是植物学教授罗斯却看出达尔文有着特殊的才能。是他特别器重达尔文的观察力和喜欢独立思考的治学品质,并力保他随贝格尔舰进行环球科学考察,从而使一个“平庸”者,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黑格尔在读书时,也被人视为“平庸少年”,但是,有人却很赏识他,他的老师曾在他的毕业证书上写道“健康状况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学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名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士上十分努力。”应该说,黑格尔的这位老师是善于识才的。可见,同是一个黑格尔,在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不大一样。

关于识别人才的方法,《吕氏春秋》之《论人篇》的“八观六验”、“六戚四隐”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堪称经典,至今仍可以借鉴。“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王之所以论人也。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邻居)、门郭(亲信)。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此圣王之所以知人也。”诸葛亮的知人七法对人才的考察也很有实践的意义:“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变;咨之以计谋,以观其识;告之以祸患,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观其性;临之以利,以观其廉;期之以事,以观其信。”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者,使用和识别人才常常以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划线。对自己奉迎者,无才也是有才;对自己不奉迎者,有才也是无才。所以人们把此种现象概括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其实,这样识人是最反映不了真实的情况的。只有借鉴古人“八观六验”、“六戚四隐”的识人方法,站在高、低、上、下、左、右等不同的角度来识人,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既看到其长处,又看到其短处;既看到长中之短,又看到短中之长,才能客观、全面、准确地识别人的使用人。

返回

孟子也指出,君主切忌凭个人好恶决定取舍,应该尊重国人意见,“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金世宗完颜雍也说,自己判断人“不以独见为是也”。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通过实践考察人才的重要性。《吕氏春秋》告诫人们,判断人时“无以毁誉议定其身”,不要轻信议论,要亲自考察。张居正主张在实际工作中考察才干,“用舍进退,一以功实为准”。王夫之则提醒人们,先要搞清楚一个人的品质是诚实还是虚伪。诚实的人以真相示人,虚伪的人给人以假相。若以假相取人,势必上当。

三、用人

人是世间万物最具变化、最为复杂的生灵。世间万事万物唯人为主宰,同一事物会因为人之不同而结果出现的差异性难以形容。唯用人为其关键所在。用人有道,则人才济济、人尽其才;用人无谋,则尽无可用之人,或是无人可用。领导者首先要确信部下中大有人才,每个人都是可以造就的,出不来人才是领导者的责任。只有无能的领导,没有无用的人才。笨是相对而言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人都是材,关键在于怎么用。下属只所以笨,与管理者没有识人之明、用人之长有关。管理者的职责不是培养几个员工精英,而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因此,用人的首要选择就是要扬长避短。汉高祖刘邦总结其取得天下的原因,关键就是遵循了用人之长原则。用人之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古人讲,“人莫不有才,才莫不可用。才取其长,用当其宜,则天下之士皆吾臂指也。”每个人存之于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你必须要关注他们自身的特长、志趣、职业目标与梦想。而若要用人之长,则需要让员工从事最能发挥他们所长并最乐于从事的工作,而绝不能想当然,仅仅为了满足你个人管理职能的需要而乱用人才。

故而,用人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将人才放在最适合、最能发挥才能与特长的地方(职位)”,也就是说,要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清人顾嗣协写的《杂诗》中对此有很经典的比喻: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东西。把人才放到适合他的岗位上,他就是一条龙;把人才放到不适合他的岗位上,他就是一条虫。

其三,用人须以品德为先。司马光总结说,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矣。因此,蒙牛老总牛根生总结的用人原则很值得借鉴:“德才兼备,优先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 有才无德,限制使用; 有才有德,破格重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其四、用人勿求全责备。人非圣贤,总有瑕疵,且不可能什么方面都做的很好,不可能事事面面俱到。因此,领导者要有宽容之心,不要求全责备。古人讲“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求全责备,则人心不附。纵观历史,凡用人求全责备的皆不能成事,而用人“贵适用,勿苛求”的皆有奇勋。抛开对下属的种种偏见,耐心观察每位下属的表现,发掘他们的潜质,并加以训练与鼓励,你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案例:NBA的不拘一格,唯才是举】NBA是一个浓缩的舞台,是一个有趣的游戏,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是一场野性的战斗。它崇尚英雄,呼唤英雄,锻造英雄。它敞开心怀吸纳全世界的篮球精英。不论国籍、种族,不论身份、背景,凡是能帮助团队夺取胜利,并使这项运动发扬光大的人,都会受到它热烈的欢迎,它能给无数狂热的追梦者提供最佳平台,它甚至还能满足每一位英雄的一切追求,使之爆发出更大的潜能,使之登上人生的最高巅峰。

NBA不论肤色国籍,不管宗教信仰,只要有真本事,就给你提供大戏台,让你纵情表演。为了使天下人才为我所用,NBA星探满世界侦察,全方位搜索,一旦发现人才就紧抓不放。为了挖要命,火箭队的经理就不厌其烦,飞来飞去,用了3年功夫,才使小巨人加盟成功。NBA用人不订死框框,有本事就用。最高的有2.29米的布拉德利,最低的有1.65米掘进队的小矮人;既有重达300多磅的“大鲨鱼”,也有身轻如燕的艾弗森,他们都在NBA大显身手。

其五、用人不论资级。在选拔人才的问题上,常受论资排辈的思想影响。当选拔年轻人时,就会有人提出问题:“年轻的提起来,老的怎么办?”最后只以靠“多年媳妇熬成婆”,按照年资一茬一茬往下排。应当说这种论资排辈的观念,是选拔人才中的一种最普遍、最顽固的习惯势力。古人就说,“当自其壮年心力精强时用之,若拘以资格,则往往至于耆老,此不思之甚也。”(《金史》卷八《世宗纪》)
人才选用育留篇 人力资源的选用育留

其六、用人也要疑,疑人也可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千百年来被奉为用人要则,几乎是用人之道的金科玉律,成了一个千古不易的信条。他所表述的就是,怀疑的人就不要用,用的人就别怀疑。这未免有点过于绝对化。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也说过:“权力会滋生腐败,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所以,对于领导者来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只是初级阶段。如果只是用而不疑,那企业迟早必乱;如果只疑而不用,那企业的人才必定越来越少。正确的态度是:“用人也要疑,疑人也可用。”

用人也要疑:这个“疑”主要是指约束和监督机制。人才也不能为所欲为,必须在制度范围内行事。企业管理中,既要有授权激励机制,又要有监督制约的机制,这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两个轮子” 。疑人也可用,就是在其人格、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本着保护人才、爱惜人才的目的,观察他,大胆选拔和使用他,不至于造成埋没人才和浪费人才。这是不拘一格的大胆用人观。敢用疑人,会用疑人,更是技高一筹,智高一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人才用之不竭。

四、育人

韩愈说:“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具备千里才能的马,假若吃不饱,则没有力气,表现不出才能,甚至于连普通马的本事都没有,还如何要求其跑千里啊!得到了人才,却不能精心培育为我所用,是培育人才的大忌!那也将是最大的愚蠢与损失。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中说:“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人。”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所谓陶冶而成之者何也?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教以学问,养以礼法,取以贤能,任以专职。如果有一条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向,就足以败坏天下所有的人才。

你得到的也许是一块能够造出美玉的石头,但不经过打磨雕琢,它便永远是块石头。《吴子?治兵》中说:“用兵之法,教戒为先。”《孟子?尽心上》也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得人,永远只是用人的第一步。关键是要培育人才,使人才为我所用。人是天底下最好的宝藏。一个领导要有这样的度量和能力,凡是跟着自己的人,有责任把他们的宝藏都开发出来。这才叫做会用人。对人才只使用不培养,不是真正的爱才,也是缺少战略眼光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讲,若可造之材荒废在你的手中,你不但不配称用人大师,你还已经流于误人子弟之辈!

“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兵”,部属的素质就是领导的素质,部下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不能提高他的素质则是你的责任。领导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下属,也包括培养自己。培养下属是实现自己梦想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台阶。对于可造之材,你必须付诸精心地培育,不要舍不得给员工培训机会,各种培训也是一种留住优秀人才的必然方式。看一看GE、IBM、柯达等优秀500强公司,他们在全球拥有的人才团队是一支精良的大军,他们从来没在员工培训上吝啬过!“强将手下无弱兵”,在用人大师眼力,只要是可造之材,都可雕琢成可用之才。

不要怕花费过你巨额培训费用的员工有朝一日离你而去,这是人才发展的正常规律。试想,如果你所培育的人才像GE一样,能够成为1/3全球500强巨头的CEO,你的公司将在业界有多么强大!从另一个角度讲,若员工离你而去,你反而首先还是应该自问:我精心培育、重用他(她)了吗?他(她)为什么离我而去?用人大师首先都会从自身找原因!正如王安石所言:教,养,取,任,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

若是将一个资质平庸的下属,培养成卓越人才,谈何容易!不是每位领导都有这份雅量和耐性。但是,宁肯“鞭打慢牛”,也不能“卸套不用”而自己去干。领导不能自恃权重、能力比下属强,就随意干扰下属做事,抢夺下属的权利。只有通过各种岗位的砥砺磨炼,人才才能逐渐成熟,其素质也才能逐渐提高,实现其社会价值。“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人才的使用过程,是一个人才的输出过程。任何一个系统,如果只有输出而没有输入,那么这个系统就会无法维持长久,就会失去应有的功能。要使人才保持并增长报效国家的才能,则必须重视人才的才能输入,重视培养。更重要的是采用多种形式,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培养和锻炼,不断提高其适应飞跃发展的新形势的能力。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琢,不成才。对于初级人才的培育:主要是“心态、知识、技能”;对于中级人才的培育:主要是“理性、悟性、韧性”;对于高级人才的培育:主要是志向、胸怀、境界[微软用户1]。

五、留人

(一)人才流动现象分析

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优秀员工不顾挽留,翩然而去;潜力员工不顾期待,悄然远去;重点培养员工不顾重托,撒手而去。这无疑让我们的企业领导者甚为遗憾。但我们要正确地看待人才的流动。东汉初年马援对刘秀说:“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的确,“良禽择木而栖”,一流的人才也总是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机会。惠普公司认为,每个人都是主观自己,客观他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力,员工对自己的事业的关心肯定排在对公司的关怀前面,这并不是不忠诚。

什么才是对公司的忠诚?惠普认为——你只要在这个公司干一天,就要替公司说话,替公司做事,就要维护公司的利益。这才叫忠诚。因而,员工离开公司,是为了个人的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并不是对公司的背叛。而让一个人呆在一个他不能成长和进步的环境里才是真正野蛮的行径或者假慈悲。“树挪死,人挪活”,人才流动可以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孙权不用庞统,庞统可以投奔刘备,终于当了刘备的副军师,虽然时间短促,但也显露了他非凡的才能。而徐庶被迫进入曹营,一言不发,一生再没有什么作为。

“人才流动,水活鱼肥”。为了盘活人才,NBA甚至主动促进人才的流动,因而每年都要成批地交换球星。交换出去的并非就是打得不好的,而是因为同一位置人才拥挤,或者个人与球队风格不同,或者觉得自己换个球队会发挥更好,像尤因、奥尼尔等许多大牌明星照样被换来换去。人才流动的结果是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譬如,奥尼尔在魔术队窝窝囊囊,到了湖人队则如鱼得水,一连拿了几个总冠军。

人才的合理流动,是企业发展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由于企业与人才相互之间始终面临着“适应”与“不适应”的问题,就必然会产生人才的流动;如果企业将不适应的人才长期滞留到某一职位上,而不进行合理的流动(包括在内部提供二次竞争机会或将人员推向市场),不仅不能促进人才的成长,甚至还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阻碍。

可见,人才的流动是极其正常的现象,它并非是洪水猛兽,其实,外流者也是资源——流而不失。对一般组织而言,人才流出就是人才资源的失去。而精明的经营者注重对人才“流出资源”的挖掘,实现人才资源的永久效益。人才流动甚至于人才流失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建立起组织与所有员工的“永久关系”,让人才流出后仍成为组织的永久财富。而如果对人才的流动采取了禁锢政策,只能会起到相反的后果。以此推论,组织若要留住人才,取决于组织对待人才的态度,而留住人才的关键是事业上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政策上的来去自由。仅靠硬性措施,即使一时留住了他们的人,也不能留住他们的心,到头来只会是一锤子买卖,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此,要非常公正客观地看待人才流动。能留则尽量留,不能留则做个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惠普公司对人才的流动向来持宽容豁达的态度。一个离开惠普出去创业的人士说:“惠普每年至少要花1000万台币用在人才培训上,有的来惠普只是为了镀金,学了本事待价而沽”。对此,柯文昌坦然地说:“人家愿意来,说明惠普有很大的吸引力。人家想走,强留也不安心。再说,电脑行业本来流动率就高。当初选进的人才不见得都符合惠普的要求,退一步说,一些优秀的人才到外面去服务,也是惠普对社会的贡献,这也符合惠普的一贯坚持的互胜精神”。

(二)人才流失原因及其对策

虽然员工的合理流动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必要的,但当前许多企业员工流动存在不合理性,甚至出现危险性。员工高比例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了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因此,如果员工的流失率过大,应该仔细探求原因,难道员工翅膀硬了就一定要飞吗?

有趣的是,寻找员工离职的原因是工作中难度最大的一个。因为他已经离开了,而他离开的具体原因到底是什么,很难把握。多数组织里面员工离职的原因是非常客观的,比如说家里面父母病了,或者是想再进一步深造等等。有些组织也有一些对离职意愿的分析,但是离开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讲真正的原因,所以从人力资源部掌握的信息来看,离开的是不是都是由组织管理的问题所导致的,这些难度是非常大的。

据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总结为:①薪水不高、福利不佳;②工作职责设计不合理、负担过重,使员工难以承受;③公司的发展前景不明或内部管理混乱,因而对个人的未来也看不到希望;④培训机会少、升迁机会少或工作单调缺乏挑战而引起职业倦怠;⑤人与事不相适应,用非所学,用非所长,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计划难以实现;⑥领导专横跋扈、任人惟亲、拉帮结伙;⑦人际关系失调,与同事关系紧张,难于合作;⑧客观生活原因,如交通不便,水土不服等。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问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里能给我带来什么。如果他们看不到为你工作会带来什么好处,你迟早会失去他们。要想留住人才,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员工的需求。我们可以根据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从三个方面去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留住员工:①通过待遇挽身(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②通过感情稳心(满足社交需求、尊重需求);③通过事业留人(满足自我实现需求)。

①通过待遇挽身。薪酬福利是留住人的“金手铐”。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员工基本的要求就是薪金的多少。要让员工给企业赢利就要让员工挣钱,并且有丰厚的薪金和温暖的福利。员工有一桶水时,企业有的是一口井。薪酬福利要坚持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具有公平性的原则,充分发挥薪酬福利的保障性、竞争性和激励性的作用。

②通过感情稳心。主要体现在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爱护人才。1)重视人才:曹操崇尚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中述志”;“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佳宾,鼓瑟吹笙”,并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尊重人才:佛争一柱香,人活一口气。我们要明白的是,撑这么大个摊子,招聘这么多人进来,不是让领导者来满足自己的过“帝王”瘾的。3)爱护人才:孙子兵法中讲“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领导者应承担起领导责任,绝不应怕受牵连,把人才当成替罪羊,“丢车保帅”,这是令人寒心和不能容忍的。那些出了问题让下属员工“背黑锅”,有好处时却自己“争功邀赏”的所谓“领导”、“上司”都是追求蝇头小利之徒,一个人对上能够尊重上级的权,对下能够维护部属的利,你就是一个有天地良心的人。

③通过事业留人。优秀的员工是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的,他需要在一个有前途的地方工作。对那些胸怀抱负、有着清晰职业生涯规划的员工来讲,要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岗位平台,满足他们奋发拼搏的愿望和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对那些没有明确事业目标的员工,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实现个人专长的机会,铺设职业发展的阶梯,使员工在了解自己所拥有技能、兴趣、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尽量使其所长与公司所需一致,使员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同时,要营造方便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快乐融洽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欲走而更想留”。有员工深有感触的说:“在一家好的公司工作,就好比有一位贤惠的妻子。”因此而终生致力效劳。

只要我们真心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体察其需求,帮助他们成长进步,给他们营造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企业自然就能留住员工,留住人才,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我们不可能留住所有的人才,也别做这样的打算。如果人才铁了心要走,也不可勉强,更不能因员工与东家“分道扬镳”就撕破脸皮,这大可不必,也是没有胸怀的表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才流动来去,是职场常态,如果懂得运用“凤还巢”的策略、善待每位离职员工,等于帮公司在外部养人才;一旦急着寻找接班人或有高阶职缺时,每位离职员工都是候选人,不用冒着引进“空降部队”的风险。

据说,隆力奇每年年终都会由人力资源部安排两档固定节目:一是为那些曾经在隆力奇工作过,如今已经离去的员工精心设计一张贺卡;二是派专车接送,邀请那些已经另谋它职,但曾在隆力奇高层管理岗位上工作过的员工回公司,创始人亲自陪同他们到处参观并交流意见。奥美公共关系国际集团每年为离职雇员举办聚会,他们中的许多人目前在为奥美的客户公司效力;麦肯锡咨询公司有一本著名的“麦肯锡校友录”,即离职员工的花名册,跟踪离职员工的职业生涯变化情况,并组织交流聚会。

“教之”,即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人才。为此王安石力主兴办太学、州县学等各级学校,同时,王安石还设置武学、律学与医学,培养国家急需的专门人才。

“养之”,即优待和栽培人才。王安石认为对人才应当利、礼、法共用,“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饶之以财”就是“高薪养廉”,给官吏们优厚的工资待遇,使他们衣食无忧,从而远离腐败贪污。“约之以礼”就是用“礼”加强官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官员廉洁自律的能力,从内部做到拒腐防变。“裁之以法”就是对于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则应严厉惩治。

“取之”,即发现、选拔人才。王安石坚决反对北宋旧有恩荫制度和科举制度,而是极力推崇古代的荐举制度。在荐举人才时,并不是一两个人说了算,而是要征求众人意见,并且,还要用实践效果来检验人才是否能当大任。

“任之”,即任用人才。任用之道,关键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任人唯德,以人之才德为唯一标准。并且,王安石强调用人要“久于其职”,忌讳频繁的迁调。

[微软用户1]合并到飞鹰计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0743.html

更多阅读

人才选用育留篇 人力资源的选用育留

一、人才... 1二、选人... 2三、用人... 4四、育人... 5五、留人... 6一、人才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明太祖曾把贤才比喻“国之宝”。魏征把君主比喻成人的头脑,臣子比喻成四肢,认为“君虽明哲,必借股肱以致治。”在他们之

企业最大的浪费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人力资源浪费

企业最大的浪费是人力资源的浪费“节约的都是利润”、“砍掉浪费”、“企业零浪费”等等,一系列的书和口号,充分昭示了现代企业对付“浪费”的决心。现在很多企业平时已经很注意节约,一个一次性水杯,甚至一张复印纸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论适应与人力资源的管理

     当前我国企业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在人力资源管理、资源配置、管理职能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管理误区,这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要实施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力,必须彻

“自由人”机制:整合基层银监部门人力资源的构想

资源的稀缺性是一切组织面临的共同命题。作为银监会派出机构的基层银监部门也毫不例外地面临这一命题的考较,其中以人力资源的稀缺最为明显:省局紧缺,分局也紧缺,监管办事处的人员与所担当的责任尤其不相称;监管部门紧缺,综合部门同样紧

声明:《人才选用育留篇 人力资源的选用育留》为网友国民渣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