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瓦大街上还在礼拜的喀山大教堂是俄罗斯人的宗教圣殿
——圣彼得堡游走印象之七
我们在彼得堡游览最后一天的下午是逛涅瓦大街,参观著名的喀山大教堂。我们的大巴士只能停在冬宫广场附近,沿着一条通向涅瓦大街的小巷走过去。
当我们跟着导游走过两个街口,看着他指着马路对面一座外貌略显陈旧的建筑物说那就是喀山大教堂时,说实话看到的第一眼就有一种被震憾的感觉;
只见那高大粗犷的古典式石柱气势非凡,它们组成了两大排柱廊,一左一右象张开的双臂围抱着教堂前的广场,在廊柱的护卫下大教堂主体稳稳地坐在那里。
导游介绍说喀山大教堂由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设计,于1801年8月开始奠基仪式。这座教堂是专为存放俄罗斯东正教的重要圣物——喀山上帝之母圣像而建造,并因此而得名。
据说当恐怖伊凡的军队突击喀山时,在烽火中发现了这尊圣像画。由于喀山圣母像不断地传出显灵的事迹,故成了俄罗斯东正数教徒最敬奉的圣像之一。
1612—1613年之间当由德特里·玻扎尔斯基公爵所组成的民兵,在解救被波兰军队所占领的莫斯科的战役中,亦带着这块圣像画;
在喀山圣母的庇护之下,与波兰军队的交战得到了空前的胜利,从此圣像画被视为俄国军队的守护神。
1710年从莫斯科运送一幅无论在造型或构图上类似喀山圣母的圣像至圣彼得堡,俄皇保罗一世访问罗马期间,曾下令于圣彼得堡的涅夫斯基大道上兴建一座以古罗马圣彼得教堂为原本的石造教堂来存放圣母画像。
这是一座独一无二的俄式教堂,建筑平面图呈十字型,中间上方是一个圆筒型的顶楼,顶楼上是一个端正的圆顶,历经10年于1811年竣工。
建筑师在设计这座教堂时遇到不少困难,根据东正教教规要求圣堂必须面向东方,因而必然造成教堂往往是侧面对着主要大街。
由于教堂的正门面向北方,侧面面临涅瓦大街很不美观。所以,在教堂东面竖立94根科尼斯式半圆型长柱长廊使喀山教堂变成典型的俄式教堂。
建筑师们采取了把侧面设计得十分壮观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因为人们一看气度非凡的柱廊,就忘记了这不是教堂的正面,这种处理方法极其大胆,富有特色。
大教堂正门两侧造型严谨的古典式柱廊向外延伸,宏伟壮观,形成一个半圆形广场。
高大的圆顶居中耸立在一排排圆柱上空,圆顶有70米高。
教堂前的广场上有一座花岗岩喷泉,柱廊前面矗立着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纪念碑和俄国陆军元帅纪念碑,教堂里有库图佐夫墓和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胜利品。
大教堂正面的浮雕、北面柱廊上的雕刻、殿内装饰和油画均出自名家之手。
喀山教堂竣工后里面供奉俄罗斯最灵验的喀山圣母像,喀山圣母像曾经多次显灵。第一次显灵于伊凡雷帝于蒙古战争时期,多次显灵使蒙古大军不战而逃。
第二次显灵于俄法战争,元帅库图佐夫在反攻前到喀山教堂喀山圣母像前祈祷,圣母托梦给库图佐夫将出现从没有过的寒流,寒流使拿破仑·波拿巴军队不战而逃冻死过半,使库图佐夫一战成功。
第三次显灵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正教教皇向喀山圣母像祈祷,圣母再次托梦给教皇说寒流将第二次出现,这次寒流使德军冻死过半,坦克无法开动,飞机无法起飞,手无法扣动扳机。
喀山圣母像在每次仙灵后都会消失,现在喀山圣母像保存在美国的博物馆内,但是俄罗斯人民相信当俄罗斯再次出现灾难的时候圣母将会再次出现。
大教堂在抗击拿破仑的战争年代中,其宗教意义已退于次要地位,殿内存放过缴获的战旗和一些欧洲城市和城堡的钥匙。
1813年,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的灵柩被安葬在教堂北侧祭坛,1837年在教堂前广场上落成库图佐夫和巴克莱·德·托利统帅石雕像。
喀山大教堂地处市中心,至今它仍作为人们日常礼拜之用,因为圣彼得堡不少著名教堂,如伊萨基辅大教堂、滴血大教堂等等已改成博物馆了,进入教堂内部是绝对不允许拍照的。
此刻,教堂里正进行着庄严的祈祷礼拜仪式,看得出俄罗斯人是真的信教,这样一个休息日的早晨,善男信女们,不论男女老少,穷人富人都来了,
教堂大厅的前部聚集着众多的信徒,人们一个跟着一个走上前边的祭坛,面对圣像在胸前划着十字,然后亲吻一下圣像离开。
我从人群中穿过,来到了教堂侧堂的后部,这里有一张桌子,上面有现成的纸和笔,我看见人们在此把自己希望实现的愿望写在纸条上,
对上帝的请求可以是各式各样的,可以启求平安,健康,也可以是别的什么。这里还有一张价目表,向上帝要求不同,价钱也不相同,20卢布、30卢布、50卢布、150卢布不等,当然要求的越多价钱越高;
也可以代家人朋友祈愿,具体就是把他们的名字依次写在落款上,最多不超过十个,写好之后,将钱和纸条一并交到一旁的一位长者手中,不知这些愿望如何转告给上帝他老人家。
我们也像当地的教徒一样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教堂,里面空间高大无比,富丽堂皇,金碧辉煌,以其说它是座教堂,不如说更象是座宫殿:
华贵的大理石柱列分隔出了宽敞的长方形主堂及两边的侧堂,中央穹顶华丽辉煌,仰视可见一幅圣母天顶图,而凡人在此高大堂皇之下会感觉自己是如此眇小而单薄。
我时常想,教堂为何修建得如此高大,是为了上帝要从天而降呢,还是为了让人们去仰视上苍,离上帝更近一些?
从教堂从来,夫人和团友坐在旁边小花园的长椅上休息,我则拎着照相机跑到举世闻名的涅瓦大街上溜达。
涅瓦大街建于1710年,全长超过4公里,宽25至60米,它的历史与圣彼得堡的城市历史一样长久,如今是圣彼得堡市民和国外观光客最喜爱的历史老街。
涅瓦大街的名字与俄罗斯历史上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名人紧密相连,它也频繁地出现于俄罗斯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中,
例如果戈理的《涅瓦大街》,精准地刻画了19世纪中期圣彼得堡的市井人生。
涅瓦大街真是一个信仰宽容的地方,在这里除了东正教的喀山大教堂,
还有新教的圣彼得和保罗教堂、天主教的圣凯瑟琳教堂等等,
这些信仰差异的教堂共处一地而相安无事,让人不禁为之惊讶不已。
至今涅瓦大街仍旧弥漫着浓郁的艺术氛围,放眼望去两旁建筑呈现出极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整体上看,属于十八世纪的建筑风格。
楼房多为三四层,米黄色、淡绿色,大量使用石料,壮美、古雅的圆柱,回廊、雕塑、高凸浮雕随处可见。
高超的艺术技巧,朴素的表现手法,没有缤纷的色彩,没有奇突的错落,庄重、谨严的俄罗斯古典建筑形式与奢华、隽美的巴洛克式的装饰艺术交相辉映。
风致、情调、格局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而各个建筑却又互争奇巧,富于变化,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