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他在严寒的冬天消失了:
小溪已冻结,飞机场几无人迹
积雪模糊了露天的塑像;
水银柱跌进垂死一天的口腔。
呵,所有的仪表都同意
他死的那天是寒冷而又阴暗。
远远离开他的疾病
狼群奔跑过常青的树林,
农家的河没受到时髦码头的诱导;
哀悼的文辞把诗人的死同他的诗隔开。
但对他说,那不仅是他自己结束,
那也是他最后一个下午,
呵,走动着护士和传言的下午;
他的躯体的各省都叛变了,
他的头脑的广场逃散一空,
寂静侵入到近郊,
他的感觉之流中断:他成了他的爱读者。如今他被播散到一百个城市,
完全移交给陌生的友情;
他要在另一种林中寻求快乐,
并且在迥异的良心法典下受惩处。
一个死者的文字
要在活人的腑肺间被润色。但在来日的重大和喧嚣中,
当交易所的兼客像野兽一般咆哮,
当穷人承受着他们相当习惯的苦痛,
当每人在自我的囚室里几乎自信是自由的
有个千把人会想到这一天,
仿佛在这天曾做了稍稍不寻常的事情。
呵,所有的仪表都同意,
他死的那天是寒冷而又阴暗。2
你像我们一样蠢;可是你的才赋
却超越这一切:贵妇的教堂,肉体的
衰颓,你自己;爱尔兰刺伤你发为诗歌,
但爱尔兰的疯狂和气候依旧,
因为诗无济于事:它永生于
它辞句的谷中,而官吏绝不到
那里去干预;“孤立”和热闹的“悲伤”
本是我们信赖并死守的粗野的城,
它就从这片牧场流向南方;它存在着,
是现象的一种方式,是一个出口。3
泥土呵,请接纳一个贵宾,
威廉.叶芝己永远安寝:
让这爱尔兰的器皿歇下,
既然它的诗已尽倾洒。时间对勇敢和天真的人
可以表示不能容忍,
也可以在一个星期里,
漠然对待一个美的躯体,却崇拜语言,把每个
使语言常活的人部宽赦,
还宽赦懦弱和自负,
把荣耀都向他们献出。时间以这样奇怪的诡辩
原谅了吉卜林和他的观点,
还将原谅保尔.克劳德,
原谅他写得比较出色。黑暗的恶梦把一切笼罩,
欧洲所有的恶犬在吠叫,
尚存的国家在等待,
各为自己的恨所隔开;智能所受的耻辱
从每个人的脸上透露,
而怜悯底海洋已歇,
在每只眼里锁住和冻结。跟去吧,诗人,跟在后面,
直到黑夜之深渊,
用你无拘束的声音
仍旧劝我们要欢欣;靠耕耕一片诗田
把诅咒变为葡萄园,
在苦难的欢腾中
歌唱着人的不成功;从心灵的一片沙漠
让治疗的泉水喷射,
在他的岁月的监狱里
教给自由人如何赞誉。
Wystan Hugh Auden was born in York, England, in1907. He moved to Birmingham during childhood and was educated atChrist Church, Oxford. As a young man he was influenced by thepoetry of Thomas Hardy and Robert Frost, as well as William Blake,Emily Dickinson, Gerard Manley Hopkins, and Old English verse. AtOxford his precocity as a poet was immediately apparent, and heformed lifelong friendships with two fellow writers, StephenSpender and Christopher Isherwood.
威斯坦·休·奥登1907年生于英格兰约克郡。在孩童时移居到伯明翰并在牛津基督教教堂接受教育。年轻的时候,他受托马斯·哈代和罗伯特·弗洛斯的诗歌影响,还有威廉·布莱克、艾米利·狄更森、杰勒德·迈勒·霍普克斯,以及古典英诗。在牛津时,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早熟很快就显现出来了,他与两位伙伴作家史蒂芬·斯彭德和克里斯托弗建立了一生友谊。
In 1928, his collection Poems wasprivately printed, but it wasn't until 1930, when anothercollection titled poems (though its contents were different) waspublished, that Auden was established as the leading voice of a newgeneration.
1928年,他的诗集私自印刷,但到1930年也没能出版,而另一本被冠名的诗集(尽管有些部分不同)得以出版,使得奥登被誉为新时代的领导声音。
Ever since, he has been admired forhis unsurpassed technical virtuosity and an ability to write poemsin nearly every imaginable verse form; the incorporation in hiswork of popular culture, current events, and vernacular speech; andalso for the vast range of his intellect, which drew easily from anextraordinary variety of literatures, art forms, social andpolitical theorie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Hehad a remarkable wit, and often mimicked the writing styles ofother poets such as Dickinson, W.B.Yeats, and Henry James. Hispoetry frequently recounts, literally or metaphorically, a journeyor quest, and his travels provided rich material for hisverse.
到目前为止,奥登因他无法超越的技术性的鉴赏力和极尽想象的诗歌形式的写作能而被敬仰;在他的作品汇编里融合大众的文化、现实的事件以及本土的演讲;还有他强大的无边的理解力,极其容易从某种异化多变的文化、艺术形式、社会和政治理论、科学和技术的形式里去描述。他有卓越的智慧,常常模仿其他诗人的形式,例如狄金森、W.B.叶芝及亨利·詹姆斯。他的诗歌常常详细讲述,逐字逐句或隐喻地、一个旅行或追求。他的旅行为他的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He visited Germany, Iceland, andChina, served in the Spanish Civil war, and in 1939 moved to theUnited States, where he met his lover, Chester Kallman, and becamean American citizen. His own beliefs changed radically between hisyouthful career in England, when he was an ardent advocate ofsocialism and Freudian psychoanalysis, and his later phase inAmerica, when his central preoccupation became Christianity and thetheology of modern Protestant theologians. A prolific writer, Audenwas also a noted playwright, librettist, editor, and essayist.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greatest English poet of the twentiethcentury, his work has exerted a major influence on succeedinggenerations of poets on both sides of theAtlantic.
他去过德国、冰岛、中国,在西班牙内战中服过役,1939年去到美国,遇见他的爱人切斯特·卡尔曼,并成为美国公民。在英国,他年轻时期的生涯期间他彻底变更自己的信仰,当时他是一个热心的社会主义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的倡导者,他的余生都停留在美国,那时他心灵的进驻者是基督教和现代新教徒的神学家们的理论。作为一位多产作家,奥登也是一位著名的剧作家、词作者、编辑以及随笔作家。通常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文诗人,他的作品对大西洋两岸的同时代成功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W.H.Auden was a Chancellor of theAcademy of American Poets from 1954 to 1973, and divided most ofthe second half of his life between residences in New York City andAustria. He died in Vienna in 1973.
从1954年到1973年,W.H.奥登是美国诗人学校的校长,大约有一半的生命段都居住在纽约城和奥地利之间。1973年在维也纳逝世。
A Selected Bibliography
精选的书目
Poetry
诗歌
Poems (privately printed, 1928)
Poems (1930)
The Orators prose and verse (1932)
Look, Stranger! in Amercia: On This Island(1936)
Spain (1937)
Another Time (1940)
The Double Man (1941)
The Quest (1941)
For the Time Being (1944)
The Sea and the Mirror (1944)
Collected Poetry (1945)
诗歌 (私人印制 1928)
诗歌 (1930)
演说家的散文和诗歌 (1932)
看,陌生人!在美国:在这岛上 (1936)
西班牙 (1937)
另一段时光 (1940)
双面人 (1941)
寻找 (1941)
从这一刻开始 (1944)
海洋和镜子 (1944)
诗歌选集 (1945)
W.H.奥登
W.H.奥登(Wystan Hugh Auden, 1907-1973)被公认为艾略特之后最重要的英语诗人。 、 W.H.奥登生于一九零七年,为近代英国诗坛上最知名的诗人,曾在牛津大学读书,现在美国。奥登的诗受霍普金斯(G. M.Hopkins),艾略特(T. S. Eliot),欧文 (W. Owen)诸诗人的影响,他本人的思想则受马克思,佛罗伊特和刻克加德(Kirkegaard,十九世纪的哲学家)的影响。奥登认为处在资本主义统治下的西方文化正在堕落,而人民则在机器的压榨下疲倦的毁灭下去。对于诗,奥登曾说过:诗为了存在必须是宣传。奥登诗最大的特色是他的丰富的新奇的象喻(imagery),但这也是使译者很头痛的工作,因为这种好处很难在翻译里表现出来。奥登除写诗外,并和依修伍德(C.Isherwood) 合作诗剧两种:“The Ascent of F-6” 和“The Dog beneath the Skin”。 在云诡波谲的三十年代英国,他联袂刘易斯(Cecil Day Lewis, 1904-1972)、麦克尼斯(LouisMacNeice, 1907-1963)、史本德(Stephen Spender,1909-1995)等人,自觉结成一个“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社区1,在英国诗歌史上煊赫一时,领尽风骚。奥登不仅是一个多产作家:举凡诗歌、散文、戏剧、评论,无一不精,屡有创获2;而且他尽力开拓崭新的生活领域,辗转流徙,履痕处处,个人的信仰也因此屡经变易:从早期对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皈依,到后来转向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而以基督教神学为最终依归3。不仅此也。奥登在抗战期间与衣修伍德(ChristopherIsherwood,1904-1986)一道访问危难的中国4,随后发表二十七首十四行诗《战时在中国》,给予当时的中国作家以不小的冲击。W·H·奥登(1907-1973)英语诗人,其世界观从左翼知识分子发展成为宗教思想者。奥登最大的成就是把传统和现代进行了调和。
“但时代总是有罪的。必须有人付出代价
为了我们失去的幸福,为了幸福本身。”
(《侦探小说》)
奥登出生于约克州北约克郡,在西部内陆地区的索里哈尔(Solohull)长大,那里的工业风光对他成为一个诗人有着持续而重要的影响。他求学于牛津大学,在1928年取得了文学学士学位。从1928年到1929年,他移居柏林,受益于那里的性自由氛围,并知悉霍默·莱恩(HomerLane)心理学。
1930年,他独自返回英国,任教于伦敦的一所预习学校(prepschool);1930年至1932年,在苏格兰赫伦斯伯格的拉奇费尔德学院任教;1932年至1935年,他在赫里福郡柯尔沃尔的道恩斯学校任教。1935年至1936年,他成为邮政局电影部职员,拍摄了诸如《夜间邮政》(NightMail)等纪录片,为这部影片作曲的是本杰明·博内提因(BenjaminBrittein),他还同奥登合作了回旋曲《我们的猎父》(OurHuntingFathers)和一部不成功的歌剧《保尔·班扬》。1936年,奥登与路易斯·麦克内斯一起在冰岛旅行---奥登相信自己有冰岛血统。
1930年,奥登以《诗选》一书初登诗坛。这个集子里的诗短小且无标题,通常包含些微隐私,作为对浪漫主义的一种反思而带有一点叶芝似的自我表现。很快,奥登就以一个左派知识分子而闻名,热情撰写着关于社会问题的作品,其中一部分收在1936年的诗集《瞧,陌生人!》中(LOOK,STRANGER!)。
浓缩了形象化比喻,直接性陈述,且具有音乐效果的作品收录于《在岛上》(ONTHISISLAND,1937)和《另一次》(ANOTHERTIME,1940)。三十年代末期,奥登的诗里也许少了一些激进的政治因素,而多出了一种平常生活中的苦痛。
1937年,奥登作为一个平民来到西班牙,站在共和主义者一边,并为共和势力作无线报道。奥登把这段经历写进了《西班牙》(SPAIN,1937)一书中,但他并未谈及更多。1935年,他与托马斯·曼的女儿俄里卡·曼(ErikaMann)结婚,以便她能得到一张英国护照。俄里卡是一个同性恋演员和新闻记者。
三十年代期间,奥登与克里斯多弗·依修伍德合作了几部戏剧,并与他在1938年一起到中国旅行。1939年1月,他们移居美国。1946年,奥登成为美国公民。四十年代,他逐渐变为一个宗教上的思想者,信奉英国国教,他在《海与镜》(THESEAANDTHEMIRROR,1944)和《因时间而存在》(FORTHETIMEBEING,1944)中描述了他的这种转化。《海与镜》的副标题是《论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它对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了一次基督教寓言式的解读。那些诗作有几分象中世纪的寓言剧,带着普洛斯佩洛式的自我表现,爱丽尔式的想象,加里班式的肉身和我们作为堕落生物的自我意识。
当政治家严肃地说“我们必须现实”,
恰好因为他们是弱者,因此,主张和平。
但他们讲原则之时,要当心:也许
他们的将军已经在默默念叼地图。
(《短诗》,选自《超短诗集》(1927-1957))
二战期间,奥登作为一个少校与美军战略轰炸部在德国勘查。1956年至1961年他在牛津大学担任诗歌教授;1954年,他加入了美国诗人协会。奥登多数时间住在纽约,尽管从1957年起,他在奥地利的Kirchstetten度过了很多夏天。1939年到1953年,他在多所学校和大学教书。他也是《决定》杂志(Decision)(1940-41),《多洛斯》杂志(1968)的编辑,并担任《耶鲁青年诗人丛书》的编者(1965)。《关于住宅》(ABOUTTHEHOUSE)里《感谢居所》(ThanksgivingforaHabitat)一诗充分展示了奥登成熟期老练的技艺和深刻的智慧。这些诗大致可以看作奥登在奥地利住所的房间。
奥登谈及自己作为一个现代诗的开创者,与其他探索者,诸如玛丽安娜·莫尔或者艾兹拉·庞德,有着根本区别。他还与和他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切斯特·柯曼共同创作了歌剧剧本。1972年,奥登离开纽约回到牛津,住在教会为他提供的小屋里。1973年9月29日,在维也纳的一次诗歌朗诵会后,奥登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安葬于Kirchstetten附近。
“每个人都带着一面镜子穿越生活,独异而不可祛除,如同其阴影。”
在《心理学与今日艺术》中,奥登宣称艺术在于讲述寓言“从它的各种根源到直接而奇异的需求,或许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有时,奥登也用寓言作为一种远距离谈论基督教的手段,比如在1954年的散文《假预言人和他的驴》中。在《罪恶的牧师之家》(TheGuiltyVicarage)(1949)里,奥登在侦探小说里发现了一个关于存在之罪的基督教寓言。
W.H.奥登(Wystan Hugh Auden, 1907-1973)被公认为艾略特之后最重要的英语诗人。注:内容来自网络.